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_第1頁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_第2頁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_第3頁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_第4頁
中考語文古詩文默寫背誦與強化訓練: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文言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默寫背誦

(一)《桃花源記》陶淵明

1.《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的精神狀態(tài):黃發(fā)垂源,并怡然自樂。

2.《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不易發(fā)現(xiàn)的句子:山有小口;初極狹。

3.《桃花源記》中表明漁人進入桃花源后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4.《桃花源記》中從穿著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5.《桃花源記》中從心情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6.《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皆嘆惋”的原因: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7.最能表明桃花源人與外界相隔久遠的句子: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5.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剛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的景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土地平

曠,屋舍儼然”,

9.陶淵明《桃花源記》中通過寫雞狗等來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兩句是“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

10.《桃花源記》中從視覺和聽覺角度,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阡陌

交通,雞犬相聞。

11.《桃花源記》中漁人離開桃花源后,找到了他的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想給再

進桃花源留下線索。

12.《桃花源記》中描寫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13.《桃花源記》中寫出桃花源社會風尚的句子: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

14.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借“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寄寓了對天倫和樂的向往。

寄寓了對天倫和樂的向往。

15.《桃花源記》一文中吸引魚人漁人“欲窮其林”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o

16.《桃花源記》中從環(huán)境的角度寫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17.《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人“遂與外人間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

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18.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中體現(xiàn)桃花源人滿足于桃花源生活,不愿外界人來打擾的句

子是“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19.陶淵明《桃花源記》中,以“及郡下,詣太守”兩句,表明漁人離開桃花源后,向

外人透露了桃花源的事,并沒有信守承諾。

20.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中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的語句是:便要還

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1.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中有兩句詩:童孺縱行歌,班白歡游詣。在《桃花源記》中

與這兩句詩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22.出自《桃花源記》一文,常用來比喻理想中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安樂的世界沒人過問、

受到冷落的成語是“無人問津”,其原句是“后遂無問津者”。

(二)《小石潭記》柳宗元

1.《小石潭記》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如鳴佩環(huán)。

2.《小石潭記》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小石潭記》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怡然不動,俶爾遠逝。

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自由輕靈游動的姿態(tài)的句子是:皆若空游無所依。

5.柳宗元的《小石潭記》,與“伐竹取道”前后呼應的句子:①隔簟竹②四面竹樹環(huán)合。

6.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出潭中石頭形態(tài)各異的語句是:為垠,為嶼,為峨,為巖。

7.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形容兩岸彎曲、岸勢峭拔多姿的語句是:其岸勢犬牙差互。

8.《小石潭記》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誘明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

上。

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忽然間游來游去,輕快敏捷的句子是: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

10.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潭邊周圍樹木優(yōu)美姿態(tài)的句子是:青樹翠蔓,蒙絡搖綴,

參差披拂。

11.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出小石潭源頭悠遠、神秘莫測的句子是:其岸勢犬牙差互,

不可知其源。

12.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間接(側面)寫出潭水清澈的語句: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

下澈,影布石上。

1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游魚靜態(tài)的句子:偌然不動o寫游魚動態(tài)的句子:俶爾

遠逝,往來翕忽。

1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小石潭的全貌是: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城,

為嶼,為幌,為巖。

15.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潭中小魚似與游者逗樂,調(diào)皮活潑的句子是:怡然不動,

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16.柳宗元的《小石潭記》,運用比喻,描寫溪身、溪水蜿蜒曲折而又時隱時現(xiàn)的語句是: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17.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作者發(fā)現(xiàn)小石潭經(jīng)過的句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竹,聞水聲,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18.《小石潭記》中與《朱元思書》中“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語句:

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9.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寫出小石潭環(huán)境清冷,使人內(nèi)心憂傷

凄涼的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0.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久坐潭邊游人的感受,表現(xiàn)地理環(huán)境使作者內(nèi)心憂傷凄涼

(點睛之筆)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1.《小石潭記》小石潭流水淙淙,樹蔓青翠,魚兒在清澈的潭水中暢游,面對如此美

景,遭貶而游歷于此處的柳宗元卻感到:凄神寒骨,悄愴幽邃。

22.《小石潭記》中與《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有著異曲同工

之妙的兔子是:“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3.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寫了游魚的數(shù)量和形神姿態(tài),也從側面生動傳神地寫出潭

水的澄澈透明的句子是: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

24..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寫游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既烘托出小

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影布石上,怡然不動。

25.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中,表現(xiàn)潭水的清澈,既有正面敘述,如:水尤清冽。又有側

面描寫,如:①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8.柳宗元的《小石潭記》,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魚、樹木,著意渲染了:寂寥無

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fā)自己在寂寞處境中悲涼凄愴的心緒。游歷小石潭后

作者最大的感受是: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文中最能體現(xiàn)作者暫時忘憂的愉快心情的句子

是:似與游者相樂。

(三)《北冥有魚》

1.莊子《北冥有魚》“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展現(xiàn)了大鵬“徙于南冥”

的磅礴氣勢。

2.《莊子?北冥有魚》中以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大鵬振翅而飛的句子是:怒而飛,其翼

若垂天之云。

3.《北冥有魚》中,詩人用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描寫鵬鳥在飛行時翅膀的樣子的詩句是: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4.《北冥有魚》中描繪鯨鵬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技扶搖而

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5.莊子在《北冥有魚》中寫道“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來表達自己追求精神絕對自由的理想;

6.《北冥有魚》一文想象奇特,其中描寫大鵬拍打水面,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高空

的句子是:水擊三千里,拉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7.《北冥有魚》中作者舉現(xiàn)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

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說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借的句子是:野馬也,坐埃也,生物之以息

相吹也。

8.成語“鵬程萬里”,比喻前程遠大。這個典故出自《北冥有魚》,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

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的句子是: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句扶搖而上者九

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9.《北冥有魚》中以奇異的想像、夸張的筆法,描繪了鰻的變化和鵬的展翅翱翔的畫

面的語句是:鰻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10.《北冥有魚》中面對高遠蔚藍的天空,作者不僅想到如果大鵬鳥飛到九萬里的高空

向下看會是什么樣的呢?會不會也像我們看天空一樣呢?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

并發(fā)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11.《北冥有魚》中描繪鯨鵬體形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雙翼遮天蔽日,激

起的水花達三千里,奮飛直上九萬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來也并非逍遙,因為它依

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接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四)《雖有佳肴》

1.《雖有佳肴》中,揭示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的句子:教學相長也。

2.《雖有佳肴》中說明學習和教學之后能讓人知道自己的不足的句子是: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3.《雖有佳肴》一文中重視實踐,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正

確的句子是: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4.《雖有佳肴》中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類比“至道”,說明實踐出真知道

理的句子是: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5.教學相長,指教和學互相促進。語出自《禮記?學記?雖有佳肴》:是故學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五)《大道之行也》(《禮記》)

1.《大道之行也》中體現(xiàn)了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關系的句子是:講信修睦。

2.《大道之行也》中體現(xiàn)了“大同”社會的關愛的句子是:矜、寡、孤、獨、廢疾者皆

有所養(yǎng)。

3.《大道之行也》中說明了政權財富都屬于社會的全體成員,而不屬任何個人的句子

是:天下為公。

4.寫出與《桃花源記》中“黃發(fā)垂髻,并怡然自樂”意思相近的句子是:老有所終,壯

有所用,幼有所長。

5.《大道之行也》中表明我國古代政治上最高的理想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舉能,講信修睦。

(六)《馬說》韓愈

1.《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2.《馬說》中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

3.《馬說》中千里馬悲慘遭遇的句子: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楊之間。

4.《馬說》的中心論點(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系)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5.《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

不外見。

6.《馬說》中描寫食馬者愚昧無知的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

不能通其意。

7.《馬說》中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烈的譴責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

求其能千里也?

8.《馬說》中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的句子(懷才不遇的人發(fā)的感嘆):千里馬常有,而

伯樂不常有。

9.《馬說》中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