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專題06《穿井得一人》一、課內(nèi)閱讀(一)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1.本文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是一篇______(體裁)。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B.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C.險躁則不能治性(危險) D.與人期行,相委而去(舍棄)3.下列句中的“之”與“宋之丁氏”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友人慚,下車引之 B.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C.學而時習之 D.禽獸之變詐幾何哉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5.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多種信息,有時真?zhèn)坞y辨。如果生活中發(fā)生了類似《穿井得一人》這樣的事,你會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6.甲文選自《____》一書,是該書《慎行論·察傳》中的一段文字。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家無井而出溉汲
汲:(2)及其家穿井
及:(3)丁氏對曰
對:(4)求聞之若此此:8.把下面文言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9.你從文中獲得怎樣的啟示?(三)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10.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家無井而出溉汲汲:從井里取水 B.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C.國人道之
道:道理 D.丁氏對曰
對:應答,回答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宋之丁氏
夫君子之行B.有聞而傳之者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C.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
其一犬坐于前D.求聞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12.下列對本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B.對待“穿井得一人”的傳聞,國人都很理智,沒有相信。C.《穿井得一人》是一則寓言,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D.這則寓言告誡我們,對待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二、對比閱讀(四)(2022·河北唐山·七年級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乙]夔①有一足衰公②問于孔子曰:“吾聞夔一足,信③乎?”曰:“夔,人也,何故④一足?彼其無他異⑤,而獨通于聲⑥。堯⑦贊曰:‘夔一而足矣。⑧,使為⑨樂正⑩。故曰:‘有夔一足矣?!且蛔阋??!保ü?jié)選自《韓非子》)【鏈接材料】足:①腳;②足夠,充足,滿足;③值得,配。注:①[夔(kuí)]我國最早有史料記載的音樂家,以精通音樂著稱。②[哀公]魯國的國君。③[信]真實。④[何故]什么緣故:為什么。⑤[彼其無他異]這個人沒有其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⑥[聲]音律、音樂。⑦[堯]上古帝王名。⑧[夔一而足矣]有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⑨[為]擔任。⑩[樂正]古代官名,樂官之長,掌管貴族子弟的教育,負責樂舞、祭祀等事宜。13.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1)家無井而出溉汲()
(2)及其家穿井()(3)吾聞夔一足,信乎?()
(4)故曰:‘有夔一足矣?!?)14.與例句中“之”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穿井得一人》)A.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杞人憂天》)B.友人慚,下車引之(《陳太丘與友期行》)C.夫君子之行(《誡子書》)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15.這兩則寓言講述的故事都跟傳聞有關,閱讀后都能帶給我們思考。請你用自己的話將表格填寫完整。篇名傳聞事情原貌啟示《穿井得一人》丁家挖井挖到了一個人。①③《夔有一足》夔這個人只有一只腳。②(五)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沃∈?,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選自《呂氏春秋》)16.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或虛詞的詞性不相同的一項是(
)A.宋之丁氏/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吾穿井得一人/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C.及其家穿井/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D.有聞而傳之者/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1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2)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疽摇竣偾G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宋國河流名)。澭水暴漲,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漲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②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敝壑?,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③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逼涓鸽m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選自《呂氏春秋》,有改動)18.對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使人先表澭水(表,作標記。) B.遽契其舟(契,刻。)C.求劍若此,不亦惑乎(惑,困惑。) D.以此任物,亦必悖矣(任,任意。)19.請用三條“/”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漲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20.有人說,【甲】文與【乙】①文均采用“先敘后議”的手法。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結(jié)合選文作簡要分析。(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看┚靡蝗怂沃∈?,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乙】鄭人逃暑鄭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從陰。及至暮反席于樹下,及月流影移,復徙衽以從陰,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陰逾去,而其身愈濕。是巧于用晝而拙于用夕矣?!咀⑨尅竣偬邮睿罕苁?,乘涼。②孤林:孤立的一棵樹。③衽:臥席。④濡:沾濕21.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1)家無井而出溉汲(2)及其家穿井(3)復徙衽以從陰22.下列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B.復/徙衽/以從陰C.其一犬/坐于前(《狼》)D.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誡子書》)2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其陰逾去,而其身愈濕。24.你從甲乙兩則寓言中各獲得了怎樣的啟示(七)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材料,完成下面小題?!炯住看┚靡蝗怂沃∈?,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呂氏春秋˙察傳》)【乙】世之聽者①,多有所尤②。多有所尤,則聽必悖③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與因人所惡。東面望者不見西墻,南鄉(xiāng)④視者不堵北方,意有所在也?!咀⑨尅竣俾犝撸褐缚柯犅勏陆Y(jié)論的人。②尤:通“囿”,蒙蔽。③悖(bèi):迷亂,違背。④鄉(xiāng):通“向”。(《呂氏春秋》)25.下列加點詞語都是動詞的一項是(
)A.及其家穿井
將復何及B.有聞而傳之者
傳不習乎C.求聞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D.聞之于宋君
博聞強識26.運用所提示的方法,解決【乙】文中的文言疑難字詞。方法詞語示例加點詞意義查字典其要必因人所喜(1)yāo:①邀請。②要挾,威脅。③求取。(2)yào:①要領,關鍵。②概括,總括。③需要,想要。(1)________遷移法尤者多故無緣無故(2)________27.把【甲】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28.“智者止于流言”,你認為【甲】文中誰最有可能成為阻斷謠言流傳的智者,為什么?29.【甲】文出自(《呂氏春秋?察傳》),請閱讀下面的鏈接材料,推測【乙】文是否選自《察傳》篇?并結(jié)合內(nèi)容闡明理由。題解:“察傳”,即慎重審查傳言的意思。因為有些話像是對的,實際卻是錯的;有些話像是錯的,實際卻是對的。在輾轉(zhuǎn)相傳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的現(xiàn)象。而關于察傳的方法,應根據(jù)情理加以判斷,只有這樣,才能了解真正的實情。(八)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沃∈?,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咴唬骸岸∈洗┚靡蝗??!眹说乐勚谒尉K尉钊藛栔诙∈?,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穿井得一人》)【乙】昔有人設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覺。有行人竊取之,猶念不仁,乃以鮑魚②置罝中而去。本主來,于罝中得鮑魚,怪③之以為神,不敢持歸。于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人具為說。乃曰:“此是我鮑魚,何神之有?”于是乃息④。(選自《笑林》,有改動)【注】①罝(jū):網(wǎng),用以捕鳥獸。②鮑魚:這里指用鹽淹漬的魚,咸魚。③怪:對……感到奇怪。④息:平息。30.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1)及其家穿井
及:()(2)國人道之
道:()(3)丁氏對曰
對:()(4)乃以鮑魚置罝中而去
去:()31.用“/”為下列句子斷句(劃兩處)。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3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1)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33.【甲】文中消息被訛傳為“丁家挖井挖出一個人來”,丁氏和“傳之者”都有責任,請簡要說說各自犯了什么錯誤。34.【乙】文中“奉之者”犯了什么錯誤?(九)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炯住克沃∈?,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疽摇魁嬍[與太子質(zhì)(做人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搜允杏谢?,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饼嬍[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蓖踉唬骸肮讶俗詾橹??!庇谑寝o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3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
(2)國人道之_____________
(3)聞之于宋君____________
(4)謂魏王曰_____________36.【乙】文中畫波浪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B.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C.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D.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37.下列對文意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宋君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是因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B.【甲】文敘事簡潔、層次清楚,特別是中間“國人道之”,可讓讀者想象出整個都城的好事者以訛傳訛的情況。C.龐蔥從邯鄲返回,得不到召見的原因是魏王聽信了他人的讒言。D.龐蔥臨行前對魏王講“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終目的達到了。3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②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39.【甲】【乙】兩文描述了一個共同的現(xiàn)象:一件事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乙文龐蔥說的故事可以用____________(填一個成語)來概括這種現(xiàn)象。40.對于傳言,宋君和魏王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言?(十)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曰:“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工之僑①獻琴工之僑得良桐②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③。使國工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④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諸土,期年⑥出之,抱以適⑦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稀世之珍也?!惫ぶ畠S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彼烊?,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明代劉基《郁離子》)注:①工之僑:虛構(gòu)的人名。②良桐:上等桐木。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③太常:太常寺,祭祀禮樂的官署。④諸:兼詞,之于。⑤窾:同“款”,款式。⑥期(jī)年:第二年;滿一年。⑦適:到……去。41.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4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丁氏對曰(2)謀諸漆工(3)遂去43.下邊句子中加點詞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工之僑聞之(《工之僑獻琴》)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B.有聞而傳之者(《穿井得一人》)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狼》)C.作斷紋焉(《工之僑獻琴》)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丁凑撜Z〉十二章》)D.不知其所終(《工之僑獻琴》)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附,身亡所寄(《杞人憂天》)4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1)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2)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45.從這兩則寓言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十一)閱讀甲、乙兩文,完成下面小題。【甲】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耍蝗魺o聞也。(選自《呂氏春秋》)【乙】孔子窮乎陳、蔡之間,藜羹不斟①,七日不嘗粒,晝寢。顏回索米,得而爨②之,幾熟。孔子望見顏回取其甑③中而食之。選間④,食熟,謁孔子而進食??鬃友馂椴灰娭?鬃悠鹪唬骸敖裾邏粢娤染?,食潔而后饋⑤。”顏回對曰:“不可。向者煤炱⑥入甑中,棄食不祥,回取而飯之?!笨鬃訃@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⑦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選自《呂氏春秋》,有刪改)【注】①藜(lí)羹不斟:粗劣的食物都吃不到。藜羹,野菜做的湯。②爨(cuàn):燒火做飯。③甑(zèng):古代炊具。④選間:一會兒。⑤食潔而后饋:我自己先吃干凈的飯然后才給他們吃。此處孔子是假借說夢來提醒顏回。⑥炱(tái):煙灰。⑦恃:依靠,憑借。46.下列選項中對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運用已知詞語的意思來推斷陌生詞語的意思,是理解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我們可以借“津津樂道”中“道”的意思,推斷甲文中“國人道之”的“道”是“談論、講述”的意思。B.連接動作一前一后,表承接關系,是“而”在文言文中一種常見用法?!奥劧鴤髦?,“聞”后才能“傳”,所以“而”表承接關系;同理,“得而爨之”的“而”也表承接關系。C.名詞活用為動詞是文言文常見的語法現(xiàn)象。甲文中“求聞之若此”的“聞”和《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都是名詞活用做動詞,意思分別為:“聽說消息”“挖洞”。D.歸類整理是積累文言詞語的一種好方法。乙文中“孔子窮乎陳、蔡之間”的“窮”和《誡子書》中“悲守窮廬”的“窮”,意思分別是:“處于困境”和“窮困潦倒”。47.根據(jù)甲文內(nèi)容,概括在消息傳播過程中“國人”和宋君的表現(xiàn)。48.有人說,甲文印證了“耳聽為虛”的道理,乙文反駁了“眼見為實”的觀點。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相關內(nèi)容,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理解。參考答案1.寓言2.C3.D4.居住在國都中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有人)向宋國國君報告了這件事(或使宋國國君知道了這件事)。5.(1)對于各類消息,我們要(像宋君那樣)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調(diào)查研究;(2)不要(像“國人”那樣)輕信傳聞,也不要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3)作為消息的發(fā)出者(如丁氏)應表述準確、清晰,避免產(chǎn)生歧義,造成誤會。(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意思對即可)【解析】1.本文選自《呂氏春秋》書卷二十二《慎行論·察傳》。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本文是一篇寓言,寓意為凡事都要調(diào)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2.C.句意: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險,輕薄。故選C。3.“宋之丁氏”中的“之”意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A.代詞,代指元方;B.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獨;C.代詞,代指學過的知識;D.結(jié)構(gòu)助詞,的;故選D。4.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此句中重點的詞有:國,國都;道,講述;聞,使……聽到。5.考查談啟示的能力。回答時一要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二要聯(lián)系實際。結(jié)合“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知,宋君沒有偏聽偏信,而是派人去調(diào)查,告訴我們對于各類消息,我們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有條件的可以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jié)合“有聞而傳之者”“國人道之”可知,這些人不去辨別消息的真?zhèn)?,就去相信,就去傳播,告訴我們不要輕信傳聞,也不要傳播未經(jīng)證實的傳聞;結(jié)合“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可知,丁氏沒有準確、清晰地表達出真實的意思,所以讓人產(chǎn)生了歧義,告訴我們作為消息的發(fā)出者應表述準確、清晰,避免產(chǎn)生歧義,造成誤會?!緟⒖甲g文】宋國有個姓丁的人,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經(jīng)常派一人在外專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他告訴別人說:“我家打水井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庇腥寺犃司腿鞑ィ骸岸〖彝诰诘搅艘粋€人。”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宋國國君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姓丁的答道,“得到一個空閑的人力,并非在井內(nèi)挖到了一個活人?!毕襁@樣以訛傳訛、道聽途說,還不如什么都沒聽到的好。6.呂氏春秋7.①從井中取水;②等到;③回答;④這樣8.(1)國都里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了這件事。(2)得到了一個人使喚,不是在井里得到了一個人。9.對待傳聞應采取審慎的態(tài)度,不能輕信盲從,更不能以訛傳訛(意思對即可)【解析】6.本題考查文學常識?!秴问洗呵铩?,又稱《呂覽》,是在秦國相邦呂不韋的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雜家名著。本文就是選自《呂氏春秋》,出自于該書《慎行論?察傳》。7.本題考查解釋文言字詞。可結(jié)合句意推斷詞義。(1)句意:家里沒有水井而出門從遠處的井里打水洗滌。汲:從井里打水。(2)句意:等到他們家打了水井的時候。及:等到。(3)句意:丁氏回答說。對:回答。(4)句意:尋求到的消息像這樣。此:這樣。8.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文言語句的翻譯一般有兩種方法,直譯和意譯,平時常采用直譯。直譯講究字字落實,特別是關鍵詞語的意思必須要呈現(xiàn)出來。文言語句的翻譯首先要知道文言詞語的意思,把詞語放到語境中,根據(jù)上下文推斷也不失是一種較好的方法。重點字詞有:(1)國,國都;道,講述、談論;聞,使……聽到/知道。(2)使,使喚;非,不是;于,在。9.本題考查閱讀啟示。作答時,需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選準角度談啟示、感悟。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是丁家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從有聞而傳之者的角度來看:不要聽到什么傳聞之后就外傳,要動腦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聽到風就是雨,以致于以訛傳訛。從丁氏的角度來講:在交際中,語言的表達很重要,必須做到表達準確、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歧義。啟示:凡事都要調(diào)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否則就會鬧出以訛傳訛,三人成虎的笑話,使事情的真相被傳得面目全非。10.C11.A12.B【解析】10.C.句意: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道,談論。故選C。11.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助詞,的\助詞,的;B.表順承,可不譯\表轉(zhuǎn)折,卻;C.介詞,對,向\介詞,在;D.像\代詞,你;故選A。12.B.根據(jù)“國人道之”可知國人都相信了這件事,才會互相談論。故選B。13.(1)從井里取水
(2)待,等到
(3)聽說
(4)所以14.C15.示例:①丁家在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等于得到一個人的勞力。②夔精通音律,堯很欣賞他,說:“有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保ㄒ馑紝纯桑蹖τ趥髀劊詫徤鞯膽B(tài)度進行分析,不輕信盲從。(意思對即可)。【解析】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汲:從井里取水。(2)句意:等到他家打了井。及:等到。(3)句意: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只腳,這是真的嗎?聞:聽說。(4)句意:因此說:有像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故:所以。14.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例句句意:宋國的姓丁的,家中沒有井,只好到外邊去洗滌,打水。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A.句意:又有一個擔心他因為那擔心而出問題的人,因此就去勸他。之:代詞,代指他;B.句意:友人感到慚愧,下車來拉元方。之:代詞,代指元方;C.句意:君子的修行。之:結(jié)構(gòu)助詞,的;D.句意:過了一會兒,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之:語氣助詞,無義;故選C。15.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閱讀能力。①根據(jù)“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可知,丁家無井,只能出門打水澆田,常常有一個人停留在外面。在家里打了井后,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等于得到一個人的勞力。②根據(jù)“而獨通于聲。堯曰:‘夔一而足矣。’使為樂正。故君子曰:‘菱有一足’”可知,姜精通音律,堯很欣賞他,“夔一而足矣”意思是有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白恪笔亲銐虻囊馑?。③這兩個故事都是因為對所聽到的話理解有誤,誤傳出去,聽的人輕信盲從,以訛傳訛鬧出笑話。啟示我們: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不輕信盲從?!緟⒖甲g文】【乙】魯公問孔子說:“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只腳,這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夔是個人,怎么會一只腳?這個人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只是精通音律。堯說:‘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顾斄藰氛ü倜?。因此說:‘有像夔這樣一個人就足夠了。’不是只有一只腳啊?!?6.A17.(1)國都的人都在談論這件事,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2)像這樣尋找消息,還不如不知道。18.D19.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漲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20.同意。甲文先講述“丁氏鑿井得到一個人的勞力”的故事,然后得出“為獲得真知灼見,不應該道聽途說”的觀點。乙①文先講述“荊人按記號渡河”的故事,然后得出“不與時俱進造成失敗”的結(jié)論。兩者均屬于“先敘后議”?!窘馕觥?6.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詞性辨析。A.結(jié)構(gòu)助詞,的/代詞,代指狼;B.動詞,得到/動詞,得到;C.代詞,他的/代詞,它們的;D.連詞,表順承/連詞,表轉(zhuǎn)折;故選A。17.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道,談論;之,代詞,代指這件事;聞,使……聽道。(2)第一個“聞”,名詞,消息;第二個“聞”,聽到,引申為知道。18.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辨析。D.句意:用這種觀點對待事物,也一定是違反常理的。任:對待。故選D。1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為: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jù)標記)渡水的,現(xiàn)在水位已經(jīng)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渡水,這是他們慘敗的原因。“也”“矣”是句末語氣詞,其后應斷開?!按恕病笔桥袛嗑洌淝懊鎽獢嚅_。故斷句為: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漲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20.本題考查寫作手法。作答時,首先表明觀點態(tài)度,同意。其次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闡明理由。由甲文“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瘒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先講述“丁氏鑿井得到一個人的勞力”的故事,由“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可知,然后得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謠言往往失實,不能道聽途說的道理。由乙①文“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宋國河流名)。澭水暴漲,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可知,先講述“荊人按記號渡河”的故事,由“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漲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可知,然后得出“不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改變思想和做法,最終就會招致失敗”的道理。故兩者均采用“先敘后議”的手法?!緟⒖甲g文】
【乙】楚國人想要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設立標記。澭水(突然)上漲,楚國人不知道,順著(原來的)標記在夜間渡水,(結(jié)果)淹死人的有一千多人。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jù)標記)渡水的,現(xiàn)在水位已經(jīng)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渡水,這是他們慘敗的原因。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上掉到水里,(于是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A耍麖乃讨浱柕牡胤较滤ゴ驌茖殑?。船已經(jīng)動了,但劍沒有動,像這樣尋找寶劍,不也是很糊涂嗎?有個經(jīng)過江邊的人,看見一個人正帶著一個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嚇得直哭。這人問他原因,那人回答:“這孩子的父親擅長游泳?!焙⒆拥母赣H雖然擅長游泳,這個小孩難道也立即會游泳嗎?用這種觀點對待事物,也一定是違反常理的。21.(1)從井里取水(2)待,等到(3)移動、遷移、轉(zhuǎn)移。22.B23.(1)(這樣)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得到了一個人的使喚),不是從井中挖到了一個人。(2)那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來越濕了。24.甲文告訴我們:不要輕信傳言,要實事求是;乙文告訴人們:外界條件是不斷變化的,我們一定要認識并適應這種發(fā)展變化(隨機應變),不能墨守成規(guī)。【解析】2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家里沒有水井,需要出門去打水澆田。汲:從井里取水。(2)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及:待,等到。(3)句意:他又隨著樹影挪動自己的臥席。徙:移動,轉(zhuǎn)移。22.本題考查劃分句子停頓。要根據(jù)句意及句子結(jié)構(gòu)進行劃分。A.句意:宋國國君派人向丁氏問明情況?!八尉笔侵髡Z,“令”作謂語,“人”作賓語,“宋君令人”滿足主謂賓結(jié)構(gòu),句子成分完整,應在其后劃分停頓;B.句意:他又隨著樹影挪動自己的臥席?!皬汀弊龈痹~,譯為“又、再”,此處表示鄭人動作的重復,其后應劃分停頓;“以從陰”是“徙衽”的目的,其前應斷句,此選項正確;C.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捌湟弧笔侵髡Z,“犬”作狀語,應在主語后劃分停頓,斷句為:其一/犬坐于前;D.句意:以靜思反省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儉樸節(jié)約來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德。“以修身”“以養(yǎng)德”分別是“靜”“儉”的目的,應在“靜”“儉”后劃分停頓;故選B。2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要注意句中重點字詞的解釋。(1)句意: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得到了一個人的使喚),不是從井中挖到了一個人。之:的;使:使喚,使用;于:在。(2)句意: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濕。逾:同“愈”,更加;去:離開,這里指越來越遠。2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甲文中,“得一人之使”被眾人傳為“穿井得一人”,可見謠言往往失真,事情的真相可能被傳得面目全非,告訴我們不要人云亦云,要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乙文中,鄭人白天隨著樹影移動席子可以乘涼,夜晚用同樣的辦法卻被露水沾濕身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情況是不斷變化的,不能只用老辦法去解決新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據(jù)此綜合作答即可?!緟⒖甲g文】【乙】鄭國有個人在一棵獨立的樹下乘涼,太陽在空中移動,樹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動,他也隨著樹的影子挪動自己的臥席。到了黃昏,他又把臥席放到大樹底下。月亮在空中移動,樹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動,他又隨著樹影挪動自己的臥席,而苦于露水沾濕了全身。樹影越移越遠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濕。(這個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當笨拙了。25.A26.
關鍵;
原因27.得到了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28.示例一:第一個聽到這個謠言的人,如果他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不主觀臆斷,而是用冷靜客觀的態(tài)度稍加思索,質(zhì)疑其現(xiàn)實存在的荒誕性,去向丁家人求證其真?zhèn)危陀锌赡懿辉俸翢o根據(jù)地傳播;示例二:傳播過程中聽到的任何人都可能是智者,如果其中一個人聽到謠言之后,不是不加思索地接受,不負責任地傳播,而是能夠?qū)徤鞯乇鎰e其真假,帶著疑問向丁家人求證,得到證實后能向世人解釋其真相,就有可能中止謠言傳播;示例三:在國人傳播過程中,丁家人聽到謠言后如果不是置身事外,任憑謠言傳播,而是主動向大眾澄清事實真相,負責任地明確謠言的源頭,就會阻斷謠言流傳。29.示例:不能歸入。根據(jù)“題解”,《察傳》側(cè)重強調(diào)應慎重審查傳言及如何“察傳”,而【乙】文著眼“去掉蒙蔽”的觀點,重在強調(diào)靠聽聞下結(jié)論的人,往往會被蒙蔽,而人之所以會被蒙蔽,對事物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是因為局限于個人的好惡。由此可見,【乙】文內(nèi)容與《察傳》主題不一致,所以不應該放入《察傳》。(能分別結(jié)合乙文和鏈接材料內(nèi)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2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類題目,一定要先翻譯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釋詞語。A.動詞,等到/動詞,來得及,趕上;B.動詞,傳播/名詞,老師傳授的知識;C.動詞,像/代詞,你;D.動詞,知道、聽說,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名詞,見聞。故選A。26.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其關鍵必定在于人的有所喜愛。要,關鍵。(2)無緣無故,沒有任何原因。故,原因。尤者多故,受局限的原因很多。故,原因。27.本題考查對文言句子的翻譯能力。在翻譯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點的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和詞類活用的情況,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順序翻譯,然后按照現(xiàn)代漢語的習慣進行語序調(diào)整。重點詞語: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非,并非。28.本題屬于開放性題目。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通曉文意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己的認識來分析?!洞┚靡蝗恕饭适轮械囊馑际谴虺鲆豢谒螅梢缘玫揭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思,以為是“穿井得到一個活人”,到處傳謠言。要想阻斷謠言,第一個聽到這句話的人很關鍵,由原文“有聞而傳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第一個聽到這句話的人沒有分析思考就傳播出去了,如果他能夠冷靜對待,對這樣荒謬的現(xiàn)象持懷疑態(tài)度,并能夠去向丁家人求證,就不會有后面的傳播了。據(jù)此分析,第一個人可以阻斷,那么任何一個聽到這個謠言的人都可以阻斷,由“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可知,聽到的每一個人都沒有探究真?zhèn)尉蛡鞑コ鋈?,甚至傳到了國君那里,所以如果每一個傳播者都客觀對待、及時求證的話都可以阻斷謠言。此外,丁家人作為這句話的起源者,當國君詢問時才說出真相,如果丁家人聽到大家的傳言之后馬上去澄清事實,讓大家不再以訛傳訛,丁家人也可以成為阻斷流言的智者。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29.本題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和主題的理解。要通讀全文,理解文章意思,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結(jié)合文章做具體分析,做出判斷即可。由“世之聽者,多有所尤。多有所尤,則聽必悖矣”“所以尤者多故,其要必因人所喜,與因人所惡”可知,乙文告訴人們靠聽聞下結(jié)論的人,往往會被蒙蔽,而人之所以會被蒙蔽,對事物的判斷出現(xiàn)偏差,是因為局限于個人的好惡。所以對事物做出判斷時要盡力脫離個人好惡,努力去掉蒙蔽。而鏈接材料中指出“‘察傳’,即慎重審查傳言的意思”,強調(diào)的是聽到傳言時要慎重對待,結(jié)合實際認真審查,“根據(jù)情理加以判斷”,不要盲從。兩者強調(diào)的主題是不一致的。所以乙文不能放入《察傳》。據(jù)此分析作答即可。【參考譯文】乙:世上只根據(jù)聽聞下結(jié)論的人,常常會有一定的局限。常常會有一定的局限,那么根據(jù)聽聞下的結(jié)論就一定是謬誤的了。受局限的原因非常多,關鍵點一定在于人的有所喜愛和有所憎惡。面朝著東望的人,看不到西面的墻,朝南看的人,看不到北方。這是由于心意專于一方啊。30.
等到
講述
應答,回答
離開31.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32.(1)宋國有一戶姓丁的人家,家里沒有井,要到外面去澆田、打水(或:打水澆田)。(2)得到一個人的勞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個人。33.丁氏表述不夠清楚,“傳之者”未經(jīng)調(diào)查分析就傳播開去34.犯了將傳聞當作事實的錯誤【解析】30.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及:等到。(2)句意:國都的人都在講述這件事。道:講述。(3)句意:丁氏答道。對:應答,回答。(4)句意:就把帶著的咸魚放在網(wǎng)里后離開。去:離開。31.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句意:七八年后,那個當初往網(wǎng)里放咸魚的人經(jīng)過祠廟,問是怎么回事。“積七八年”,表示時間,作狀語,應與后面斷開;“鮑魚主過廟下”表示放咸魚的人經(jīng)過祠廟,陳述一個事實,“問其故”,交代鮑魚主問立廟緣由,“鮑魚主過廟下”與“問其故”之間應該斷開。故斷句:積七八年/鮑魚主過廟下/問其故。32.考查學生對文言文句子的翻譯能力。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運用“增、刪、調(diào)、換、留”等譯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句意盡量達到完美。注意重點詞的解釋:(1)溉汲,打水澆田;溉,澆灌;灌溉;汲,從井里取水。(2)得一人之使,多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多得到一個人的勞力。非,并非。33.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甲文,由“吾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分析,丁氏表述不夠清楚,使聽到的人產(chǎn)生了誤解。由“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瘒说乐狈治?,“傳之者”沒有調(diào)查就開始傳播,造成以訛傳訛。34.考查對文言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閱讀文言文,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內(nèi)容。根據(jù)“本主來,于罝中得鮑魚,怪之以為神,不敢持歸。于是置屋立廟,號為鮑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謂有神”分析,“奉之者”沒有去調(diào)查事情真?zhèn)?,沒有冷靜分析,人云亦云,輕信不科學的東西,鬧出了笑話,犯了將傳聞當作事實的錯誤。告誡我們要主動探究事理,要敢于質(zhì)疑?!緟⒖甲g文】乙:從前有個人設下了繩網(wǎng)用來捕捉獐子,抓住了一頭獐,主人沒發(fā)現(xiàn),一個過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過路人)想想又覺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帶著的咸魚放在網(wǎng)里后離開。原來的主人歸來后,(看見)放在那里的繩網(wǎng)中放著咸魚,對此感到很奇怪,認為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村里人就在此建了個祠廟,稱為“鮑君”,后來有很多人都信奉這個廟的鮑君,有病的人求鮑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說這神特別靈。七八年后,那個當初往網(wǎng)里放咸魚的人經(jīng)過祠廟,問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實告訴了他。咸魚的主人說,“這是我(放)的咸魚呀!哪里來的什么神?。 庇谑沁@件事就平息了。35.
待,等到
講述
使聽到
告訴36.D37.D38.(1)我是說得到一個人的勞動力,并不是說從(在)井里挖到一個活人。(2)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蔥果然沒能得到召見。39.三人成虎40.宋君對于謠言將信將疑,“令人問之于丁氏”體現(xiàn)了他的“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求實求真精神;魏王聽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見、立場不堅定、缺乏智慧與清醒的頭腦。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于傳言我們要不聽謠,不信謠,做到謠言止于智者,提高自身素質(zhì)。(意對即可)【解析】35.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時候。及:等到;(2)句意:全國人都把(鑿井得一人)這個消息相互傳說著。道:講述;(3)句意:一直傳到宋國國君的耳朵里。聞:使聽到;(4)句意:龐蔥對魏王說。謂:告訴。36.本題考查劃分文言文句子節(jié)奏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jié)構(gòu)為劃分依據(jù)。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補語之間一般要作停頓,謂語中心語和介賓短語之間要停頓。句意為:現(xiàn)在邯鄲離大梁,比到市場遠得多;而且議論我的人,將超過三個人了,希望大王能夠明察他人的議論。“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中主語“邯鄲”,謂語動詞“去”,賓語“大梁”,“今”為時間狀語,“也遠于市”為程度狀語,故此處停頓;“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中,“而”為連詞,緊承主語“議臣者”,“過于三人矣”為定語,修飾“議臣者”,故此處停頓;“愿大王察之矣”中“察”為謂語,“之”為賓語,“愿大王”為目的狀語,故此處停頓;因此該句正確停頓為: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矣/愿大王察之矣故選D。37.D.“龐蔥臨行前對魏王講‘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終目的達到了”表述有誤。由乙文“王曰:‘寡人自為知’”可知,魏王堅信自己的立場,對龐蔥仍持懷疑態(tài)度;由“后太子罷質(zhì),果不得見”可知,魏王最終沒有再次召見起用龐蔥,由此可見魏王聽信了讒言。所以,龐蔥臨行前對魏王講“三人成虎”故事的最終目的并未達到;故選D。38.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diào)、換、補、移”,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①使:勞動力;非:不是;于:在。②罷:結(jié)束;果:果然;見:召見。39.由乙文“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和“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以及魏王的三次回答可知,龐蔥說的故事可以用“三人成虎”來概括。三人成虎:城里本沒有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城里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40.由甲文“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可知,面對“穿井得一人”的傳聞,宋君持懷疑態(tài)度,于是派人向姓丁的問明情況,由此可見宋君不輕易相信流言,注重實際調(diào)查,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由乙文“寡人信之矣”“寡人自為知”和“果不得見”可知,魏王狂妄自大,不肯聽取他人意見,立場不堅定,輕信謠言,主觀臆斷;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聽謠,不信謠,不傳謠,要用理性的眼光對待傳言。通過努力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從而能迅速、準確辨識傳言的真假。【參考譯文】【乙】龐蔥跟太子到邯鄲去當人質(zhì)。龐蔥對魏王說:“如果有一個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話嗎?”魏王說:“不相信?!薄坝袃扇苏f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話嗎?”魏王說:“我懷疑這說法了?!薄叭齻€人說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這話嗎?”魏王說:“我相信它了?!饼嬍[說:“集市上沒有老虎,是清楚的,然而三個人一說而成為有虎了?,F(xiàn)在邯鄲離大梁,比到市場遠得多;而且議論我的人,將超過三個人了,希望大王能夠明察他人的議論?!蔽和跽f:“我自己能夠識別的?!庇谑寝o別而去。而毀謗龐蔥的話早就到了。后來太子結(jié)束了人質(zhì)的生活,龐蔥果然沒能得到召見。41.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42.(1)回答(2)謀劃(3)離開43.B44.(1)他自認為這是天下最美好的琴,就把琴獻給太常寺。(2)難道僅僅是一把琴嗎?沒有什么不是這樣的??!45.《穿井得一人》:對于傳聞,要以審慎的態(tài)度進行分析、甄別,不要輕易相信傳聞,也不要輕易傳播未經(jīng)實的消息。《工之僑獻琴》:判定一個事物的好壞,應該從本質(zhì)上進行鑒定,而不是從外表來下結(jié)論。只有本質(zhì)上好的東西,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否則,再華麗的外表也只能作為擺設,起不到任何作用。【解析】41.考查斷句。句意為:有個大官路過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錢買去了它,把它獻到朝廷上。按照行為的先后順序,“貴人過而見之”是第一層,貴人路過看見了這張琴?!耙字园俳稹笔堑诙?,貴人用百金買下了這張琴?!矮I諸朝”是第三層,貴人把這張琴獻給朝廷。故斷句為: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42.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jié)合句意來推斷詞語意思。(1)句意為:丁氏回答說。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租賃健身器材合同
- 2024年離婚合同:女方股票分割與歸屬細則版B版
- 2024年全新雙方股權(quán)轉(zhuǎn)讓協(xié)議范本:股權(quán)溢價及投資風險合同3篇
- 建筑行業(yè)安全施工核心制度
- 2024年版:新能源開發(fā)合同標的及開發(fā)目標
- 2024年度小學校園基礎設施施工合同范本3篇
- 加氣塊工程承包合同
- 農(nóng)業(yè)合作社意識形態(tài)宣傳制度
- 2024年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項目委托經(jīng)營合同3篇
- 2024年礦石供應:碳酸鈣礦石合同3篇
- 上市央國企數(shù)智化進程中人才就業(yè)趨勢
- 2024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能量》教學課件
- 4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方虒W設計
- 2024農(nóng)村機井轉(zhuǎn)讓合同范本
- 2024公路工程危險性較大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編制導則
- 2024-2030年中國巨菌草市場需求規(guī)模及未來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人教版高一上學期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元素周期律》單元測試卷-帶答案
- 四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全冊教案
- 2024至2030年中國文具市場發(fā)展預測及投資策略分析報告
- 《供應鏈管理》期末考試復習題庫(含答案)
- 中建一局勞務分包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