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南陽市第十三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二模沖刺(一)化學試題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qū)域內(nèi)。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4/5的結(jié)論B.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C.氮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2.對下列事實或做法的解釋中,正確的是()A.氧氣能被液化貯存于鋼瓶中——分子間有間隔且間隔能改變B.“富氧空氣”中氧氣含量高于普通空氣,其中氧氣與其他氣體體積比為21:79C.用明礬凈化天然水——降低水中的鈣、鎂離子含量D.香腸采用真空包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隔絕水蒸氣3.下列生活常見物品中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A.玻璃水杯B.尼龍抹布C.不銹鋼鍋D.木質(zhì)桌子4.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青蒿中提取到青蒿素(化學式為C15H22O5),青蒿素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稱為“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瘧疾治療藥物”,下列有關青蒿素的說法正確的是A.青蒿素是一種氧化物B.青蒿素由42個原子構(gòu)成C.青蒿素中含有3種元素D.青蒿素中碳、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3:15.下列化學用語表達正確的是A.兩個氧原子:2OB.四個硫酸根離子:4SO32-C.三個鋁離子:3Al+D.五個一氧化碳分子:5Co6.以下實驗方案設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選項目的方案A除去NaCl中的少量Na2CO3加入適量Ca(OH)2溶液B除去鐵粉中混有的少量Fe2O3加入足量稀鹽酸C鑒別化肥NH4Cl和(NH4)2SO4取樣,加熟石灰,研磨D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A.A B.B C.C D.D7.下列有關化學與人體健康關系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缺鐵易引起壞血病B.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C.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D.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8.按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其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A.檢驗氧氣B.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C.硬水軟化D.加熱液體9.水是重要的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過濾能使硬水轉(zhuǎn)化為軟水B.為防止水污染,應禁止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C.活性炭能使海水轉(zhuǎn)化為淡水D.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10.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huán)境是基本國策,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類回收,不隨意傾倒填埋 B.使用新能源,減少燃燒煤、石油C.禁止使用化肥農(nóng)藥,避免污染水體 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減少白色污染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夏天蚊蟲比較多,時下的方法是用電蚊拍和殺蟲劑。但是,“電蚊拍+殺蟲劑=火”!也就是說,電蚊拍一旦遇到殺蟲劑,就是火拼的節(jié)奏。如圖是實驗驗證的過程圖:將殺蟲劑噴向通電然電蚊拍,通電的電蚊拍著火了。通電的電蚊拍著火原因是_____,殺蟲劑中所含的除蟲藥物是可燃物,而“點火兇手”是_____?!翱諝馇逍聞┮差愃朴跉⑾x劑,使用必須小心,因為成分里有多種可燃性溶劑,例如乙醇,請寫出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諝馇逍聞?、殺蟲劑等易燃易爆的物品在家里存放和使用注意事項說法不正確的是_____。A不要存放在靠近火源的地方B避免放在高溫的地方C使用時,靜電產(chǎn)生的火花不可能會引起爆炸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某廠生產(chǎn)的純堿中含有少量氯化鈉,為測定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現(xiàn)準確稱取12g該樣品于燒杯中,并逐滴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chǎn)生氣泡,共消耗稀鹽酸73g,此時稱得燒杯溶液的總質(zhì)量為80.6g.請計算:(1)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zhì)量是多少?(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zhì)量分數(shù).(結(jié)果精確到0.1%)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自然界中無時不在進行著氧氣、二氧化碳、水的循環(huán),使地球充滿勃勃生機.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產(chǎn)生_____,導致全球變暖。對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含量相對穩(wěn)定,最重要的反應是______ACO2+H2O=H2CO3BCO2+NaOH=Na2CO3+H2OCCO2+C2COD6CO2+6H2O6C6H12O6+6O2飲用硬度過大的水都不利于人體健康.可通過_____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分子數(shù)之比,則空氣中氧分子與氮分子總質(zhì)量之比為__________。14.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氫氧化鈉溶液變質(zhì):_______;氫氧化鋁中和過多胃酸:_______;酒精作燃料:_______;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牙膏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zhì),其配料成分有摩擦劑、增稠劑、發(fā)泡劑等,其中摩擦劑的類型有很多,如、、或這些物質(zhì)的混合物.我校興趣小組想研究牙膏摩擦劑的成分.某品牌牙膏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硅不與稀鹽酸反應①取少量牙膏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出現(xiàn)氣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證明摩擦劑中含有______離子;②取實驗①中的溶液,加入草酸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鈣,請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該牙膏中的含量是多少?按如圖連接好裝置后,發(fā)現(xiàn)一處明顯的錯誤,改正為______;重新連接好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B

裝置中加入牙膏樣品8.00g;關閉

K1,打開

K2(填“打開”或“關閉”),向牙膏樣品中滴入10%的鹽酸,至B

中不再產(chǎn)生氣泡,停止滴加鹽酸;關閉K2,打開K1,緩緩通入空氣,至C

中不再產(chǎn)生沉淀;將C

裝置中的固液混合物過濾、洗滌、烘干后稱量其質(zhì)量;重復實驗.(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劑為碳酸鈣,且其他成分不和鹽酸反應,裝置內(nèi)試劑均足量.)重復實驗,3

次數(shù)據(jù)記錄如表:實驗次數(shù)實驗1實驗2實驗3C

裝置中沉淀質(zhì)量(g)3.933.943.95(實驗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上述數(shù)據(jù)能否由托盤天平測得?______.若沒有A

裝置,則測定結(jié)果將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D

裝置的作用是______.據(jù)上表數(shù)據(jù),計算該牙膏樣品中的含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______.重復實驗,取平均值的意義在于減小偶然誤差(合理即可).下列各項措施中,能提高測定準確度的是______(填序號).a(chǎn)在裝置A、B

之間增加盛有濃硫酸的洗氣瓶b在裝置B、C

之間增加盛有飽和碳酸氫鈉的洗氣瓶

c緩緩滴加稀鹽酸.16.某化學興趣小組在一次實驗中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此時觀察到U形管左右兩側(cè)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是不同的;實驗后,小組同學充分振蕩U形管。發(fā)現(xiàn)管內(nèi)仍有白色固體殘留。將固體分離后,同學們對濾液成分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于是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究活動(1)(提出問題)濾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質(zhì)?(猜想與假設)猜想一:溶質(zhì)為NaCl猜想二:溶質(zhì)為NaCl和BaCl2猜想三:溶質(zhì)為NaCl、BaCl2和HCl你認為以上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請寫出你的猜想_____。(2)(實驗探究)小紅為了驗證濾液成分,取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鈉溶液,觀察到無明顯現(xiàn)象。由此得出結(jié)論:猜想一成立。小剛認為小紅的結(jié)論是否嚴密_____(填“嚴密”或“不嚴”)。為了驗證你的猜想,請?zhí)顚懴卤恚簩嶒灢僮鲗嶒灛F(xiàn)象實驗結(jié)論取濾液適量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_____溶液溶液由無色變?yōu)榧t色你的猜想成立(3)(歸納與總結(jié))通過上述實驗,我們能夠總結(jié)出:在確定化學反應后所得溶液溶質(zhì)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要考慮_____。

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0小題,共20分)1、A【解析】

A、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并得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五分之一的結(jié)論,故說法不正確.B、空氣是由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等物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故說法正確.C、工業(yè)上,氮氣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故說法正確.D、稀有氣體都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在通電時能發(fā)出不同顏色的光,故說法正確.故選A.2、A【解析】

A、氧氣能被液化貯存于鋼瓶,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隔變小,故選項解釋正確。

B、“富氧空氣”中氧氣含量高于普通空氣,其中氧氣與其他氣體體積比為21:79錯誤,氧氣大約占21%不是富氧空氣,故選項解釋錯誤。

C、用明礬凈水,利用的是明礬溶于水對雜質(zhì)吸附,使雜質(zhì)沉降,明礬不能降低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故選項解釋錯誤。

D、香腸采用真空包裝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隔絕空氣,故選項解釋錯誤。

故選:A。3、B【解析】

A、玻璃屬于無機非金屬材料。A錯誤;B、尼龍屬于有機合成材料。B正確;C、不銹鋼屬于金屬材料。C錯誤;D、木質(zhì)桌子屬于非金屬材料。D錯誤。故選B。4、C【解析】

A.根據(jù)氧化物的概念可知氧化物只有兩種元素,且必須有氧元素。該物質(zhì)由三種元素組成,故錯誤;

B.青蒿素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gòu)成的,故錯誤;

C.青蒿素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正確;

D.青蒿素中C、O三種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15):(16×5)=9:4,故錯誤。

故選:C。5、A【解析】

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故2個氧原子表示為:2O,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故四個硫酸根離子可表示為:4SO42-,故選項說法錯誤。

C、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shù),數(shù)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若表示多個該離子,就在其離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故三個鋁離子可表示為:3A13+,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zhì)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分子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shù)字,則五個一氧化碳分子表示為:5CO,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6、D【解析】A、碳酸鈉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不符合除雜原則,錯誤;B、鐵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氣,而會把原物質(zhì)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錯誤;C、NH4Cl和NH4NO3都含有銨根,與熟石灰反應都放出氨氣,無法鑒別,錯誤;D、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wǎng)時可與銅發(fā)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zhì)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zhì),符合除雜原則,正確。故選D。點睛:除雜(或提純),是指除去雜質(zhì),同時被提純物質(zhì)不得改變。除雜質(zhì)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zhì)反應,不能與原物質(zhì)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zhì)。7、A【解析】

A、缺鐵會引起貧血,缺乏維生素C會引起壞血病,符合題意;B、兒童缺鈣易患佝僂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缺碘會引起甲狀腺腫大,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8、A【解析】

A、氧氣具有助燃性,檢驗一瓶無色氣體是否為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觀察帶火星的木條是否復燃,能達到實驗目的,故符合題意;B、有氣體參與或生成時,要在密閉容器中驗證質(zhì)量守恒定律,因為,氣體容易逸出,導致反應前后物質(zhì)總質(zhì)量不相等,無法達到實驗目的,故不符合題意;C、硬水軟化常通過煮沸的方法,過濾達不到軟化的實驗目的,故不符合題意;D、給燒杯中液體加熱時,液體的量應以容積的1/3~2/3為宜,加熱時,須墊石棉網(wǎng),該選項中沒有石棉網(wǎng),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故不符合題意。9、D【解析】試題分析:A.過濾能使硬水轉(zhuǎn)化為軟水,是錯誤的敘述,過濾只能除去水中難溶性的物質(zhì),不能去除可溶性的物質(zhì);B.為防止水污染,應禁止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是錯誤的敘述,為防止水體污染合理使用化肥和農(nóng)藥;C.活性炭能使海水轉(zhuǎn)化為淡水,是錯誤的敘述,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異味;D.電解水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是正確的敘述;故答案選擇D考點:水的凈化、水污染的防治、電解水的實驗10、C【解析】

A、垃圾分類回收,不隨意傾倒填埋,可以防止水土污染,符合綠色發(fā)展主題,故A正確;

B、使用新能源,減少燃燒煤、石油,可以防止污染,符合綠色發(fā)展主題,故B正確;

C、合理使用化肥農(nóng)藥可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不能禁止使用化肥農(nóng)藥,故C不正確;D、使用易降解塑料袋,可以減少白色污染,故D正確。故選C。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4分)11、有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電流產(chǎn)生的熱C2H5OH+3O23H2O+2CO2C【解析】

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乙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驹斀狻浚?)燃燒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與氧氣或空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而“點火的兇手”是電流產(chǎn)生的熱。(2)乙醇屬于可燃物,乙醇和氧氣點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方程式為。(3)A,易燃易爆物接近火源容易被點燃,故A正確;B、易燃易爆物放在高溫處也會被點燃,故B正確;C、靜電產(chǎn)生的火花會引燃可燃物,故C不正確。故選C三、計算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5分)12、4.4g;88.3%【解析】

解:(1)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12g+73g﹣80.6g=4.4g;(2)設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為x.解得:x=10.6g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100%=88.3%答: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88.3%.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13、溫室效應D煮沸2:7【解析】

(1)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會產(chǎn)生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2)動植物呼吸,含碳燃料的燃燒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對維持大氣中二氧化碳氣體含量相對穩(wěn)定,最重要的反應是消耗二氧化碳的反應,切實可行的應該是自然界中與碳的循環(huán)的光合作用,故選D;(3)飲用硬度過大的水不利于人體健康.可通過煮沸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因為煮沸能使水中的可溶性鈣、鎂化合物轉(zhuǎn)化成沉淀,使水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減少;(4)相同條件下氣體體積之比等于分子數(shù)之比,由于空氣中氮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4:1,則空氣中氧分子與氮分子總質(zhì)量之比,32:4×28=2:7。14、【解析】

(1)氫氧化鈉溶液放置在空氣中,易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2)胃酸的成分是鹽酸,氫氧化鋁與鹽酸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3)酒精作燃料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為:。五、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3分)15、碳酸根(NH4)2C2O4+CaCl2=CaC2O4↓+2NH4ClC裝置中進氣管伸入液面以下,出氣管稍露出橡皮塞即可不能偏大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干擾2gc【解析】

稀鹽酸和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稀鹽酸和氫氧化鋁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稀鹽酸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水。【詳解】[實驗方案]①取少量牙膏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出現(xiàn)氣泡,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二氧化碳,從而證明摩擦劑中含有碳酸根離子;②實驗①中的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加入草酸銨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草酸鈣,說明該溶液中含有鈣離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1)C的作用是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裝置中導管應長進短出。[實驗分析及數(shù)據(jù)處理](1)天平只能精確到0.1g,故用天平無法測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