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_第1頁
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_第2頁
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_第3頁
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_第4頁
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庫均質土壩除險加固設計 48 1綜合說明曲讓水庫位于青海省共和縣切吉鄉(xiāng)境內(nèi),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9°38′10″,北緯壩頂寬度不一,大部分寬度為3m左右,局部僅有1.8m,局部最寬處有4.4m。上水庫自蓄水以來發(fā)揮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灌溉效益,在保障當?shù)厮Y源供應和發(fā)展當?shù)亟?jīng)濟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運行過程中大壩等主要建筑物暴露出的一些工程缺陷及管理問題,逐漸使水庫無法正常運行、不能按設計標準發(fā)揮效益,而安全隱患承擔了曲讓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的技術工作。本次安全評價工作以《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組依據(jù)《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和《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的規(guī)定對曲讓水庫進省共和縣曲讓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初步設計報告》進行審查,并提出了審查意見,針對審查意見,于2013年9月完成《青海省共和曲讓水庫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切吉鄉(xiāng),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地處四周高山環(huán)繞、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的共和盆地,平均海拔3070m左右,年平均為該縣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基地之一。本地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51.6mm,年蒸發(fā)量125水庫區(qū)出露的主要地層有:奧陶-志留系、二迭系下統(tǒng)變質巖、三疊系中統(tǒng)變質巖以及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另外還有印支期侵總體填筑質量較差。壩體填筑土屬大多為弱透水、中等壓縮性土,作為均質土壩時達壩基底部為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Q1)沖積-湖積粉砂巖、泥巖等,厚度較大,一般在溢洪道位于水庫右岸,目前無成型的建筑物存在,溢洪道地表高程為粉砂,結構松散-稍密,一般厚度為1.0(Q1)粉砂巖,分布連續(xù),允許承載力為200kpa。以其為溢洪道地基時,地基穩(wěn)定。根據(jù)出口高程,放水管地基主要在壩體填筑土中。壩體土具有中-高壓縮性,地并與水庫管理人員了解,放水管控制閥位于出口處,放水基本正常,未發(fā)現(xiàn)管道有斷水校核。經(jīng)調(diào)洪計算,考慮壩頂超高后,水庫壩頂高程滿足規(guī)范要求,溢洪設施基本(2)大壩壩體、放水涵管現(xiàn)狀下質量達不到現(xiàn)行規(guī)范及設計要求,運行過程中(3)曲讓水庫由于工程建設初期質量控制不嚴,運行后出現(xiàn)壩面凹陷和滲漏等情況,且由于經(jīng)費短缺,險情得不到及時和徹底治理,目前工程存在壩面沉陷、滲漏等安全隱患,并缺少必要的大壩安全監(jiān)測設施,防汛搶險設施也不完善,大壩運行管(4)經(jīng)壩坡抗滑穩(wěn)定分析,在各種工況下,大壩上、下游坡的抗滑穩(wěn)定性滿足(5)現(xiàn)狀下大壩防滲體系不完善,庫區(qū)、壩基滲漏嚴重,滲透穩(wěn)定性不滿足安加速度為0.1g,經(jīng)抗震穩(wěn)定復核,大壩上下游坡抗震穩(wěn)定性滿足規(guī)范要求(7)放水管整體結構穩(wěn)定,但放水涵啟閉設施存在明顯缺陷和嚴重結構安全隱作用下壩體穩(wěn)定無法保證,輸泄水建筑物也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水庫不能正常運行,加上缺乏必要的監(jiān)測和搶險設施,總體評價應屬三類壩,需盡快立項予以除險加固,壩體處理后總長為319.2m,樁號為0+000~0+31右壩肩防滲設計采用粘土截水槽防滲。在庫區(qū)右岸上游,設13.15m長粘土截水槽,槽內(nèi)以粘土料夯實充填。槽底寬1.2m,邊坡1:1,槽底高程低于下部地層粉砂巖溢洪道布置在右壩肩原位置,全部采用漿砌石結構,堰體段樁號為壩0+262.75~壩其最大水深0.8m,相應校核洪水最大泄流量20.1m3/s;設計水深0.53m,相應設計洪在加固時,將上游干砌石護坡拆除后,對上下游壩面整修,局部壩面培厚,使達壩基滲漏現(xiàn)象較嚴重,壩基下游具沼澤化。另外,溢洪道溢流堰至下游0+35之外為防止地下水危及溢洪道,降低壩體浸溶線出水高度,保證壩體安全,這次加固設計,新建排水盲溝縱橫向各一條,縱向盲溝總長435,橫向盲溝213m,縱橫向交叉本次加固施工較為簡單,施工道路、用電、用水、通信可利用現(xiàn)有設施和本次新塊石料可利用原上游壩坡的干砌塊石,不足部分塊石可在工程區(qū)南部的鄂拉山北曲讓水庫工程管理工作由切吉鄉(xiāng)水管所負責,該單位為共和縣水務局下屬單位,的環(huán)境污染降至最低。同時通過庫區(qū)綠化和上游區(qū)的水土保持工程,可改善當?shù)厣鷳B(tài)2水文曲讓水庫位于青海省共和縣境內(nèi)切吉鄉(xiāng)曲浪,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9°38′10″,北緯頭河流在左右兩岸接受大量支流在龍瑪尼溝匯入后形成樹狀水系,流向由南向北,在海拔3310m處出山口,河水開始大量滲入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在下游4km處以泉水形式分別滲出地面,在曲浪村、新村、喬夫旦村一帶出露泉眼十余處,其中三處泉眼匯溫度高低。春汛來臨的時間,決定于氣溫回升的早晚,洪峰流量一般較小,其徑流量夏汛發(fā)生在6—9月,由暴雨形成,較大洪水都發(fā)生在這四個月,由于暴雨強度庫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特別是水庫的防洪問題。由于水庫上游洪水由兩部分形成,即一部分為泉眼至壩址處匯水面積內(nèi)因暴雨形成的洪水,另一部分為溝臺溝出山口后因地勢平坦,除大部分的洪水從主河道下泄外,其余沿沖溝進入水庫中的洪水。而泉眼至壩址處匯水面積僅有2.26km2,匯水面積小,地勢平坦,植被好,其產(chǎn)生的洪水很小,而從上游出山口下泄的洪水較大,對水庫的運年均受到上游出山口下泄洪水的影響。當?shù)卮迕窠榻B,水庫的運行方式為:每年冬季蓄水量有限,水庫放空后,又組織人員去上游出山口處,利用鉛絲石籠攔擋將上游來水引到水庫,為了防止洪水影響,水庫蓄滿后,又利用鉛絲石籠將上游來水阻擋,不再讓上游來水進入水庫。但因采用措施較簡單,在洪水季節(jié)上游洪水仍會通過沖溝進對于無資料地區(qū)的設計洪水主要采用經(jīng)驗公式法、洪峰模數(shù)法和推理公式法等方該地區(qū)與青海湖地區(qū)相鄰,地形地貌及氣候較為相似,根據(jù)《青海省水文手冊》中青海湖流域年最大流量~流域面積經(jīng)驗公式,可計算曲讓水庫壩址處及曲浪溝出山表2-1經(jīng)驗公式法推求設計洪峰流量成PCv=0.54,Cs=3.5Cv,再由公式:Qm=kpmF0.6即可表2-2洪峰模數(shù)法推算設計洪P(%_)F=146km的重要途徑。推理公式法是通過對洪水的成因分析,由設計暴雨間接推求設計洪水的6小時、1小時點雨量均值和Cv值等值線圖,查得曲浪溝出山口處和泉眼至壩址處流域中心的暴雨特征參數(shù),根據(jù)流域特征和該地區(qū)的暴雨特性,采用如下公式,計算年采用Cs/Cv=3.5,計算的點設計暴雨量成果見表2-3。PCvHHHHHHH②面設計暴雨量:對于曲浪溝出山口以上流域暴雨成果應進行點面折算。從《青海省東部地區(qū)暴雨洪水圖集》中查得與流域面積對p面Hp面HppH24p面H處沒有時程分配雨型,根據(jù)其氣候特征及暴雨特性,曲浪溝出山口處采用腦山區(qū)三小時主雨峰對齊的典型24h時程分配過程,按照不同頻率面設計暴雨成果,計算設計雨表2-5不同保證率面設計暴雨時程分配表(曲控制時段(h)19-24合計H3(%)30.548.021.5h6-h3(%)19.644.436h24-h6(%)16.414.49.119.98.66.965.62.52.36.500.33%2.92.515.424.210.95.84.72.63.50.40.40.3081.20.5%2.72.414.322.510.15.44.32.43.30.90.40.40.3075.52.52.112.419.58.84.63.82.23.00.90.90.40.40.3066.42%2.210.616.77.54.03.22.02.70.90.80.80.30.30.90.2057.33.33%2.29.214.46.53.42.82.02.70.90.80.80.30.30.90.2051.35%8.413.25.93.12.52.30.80.70.60.30.30.70.2046.01.741.136.8610.84.842.572.081.530.962.110.910.730.640.590.270.240.690.19038.9④設計凈雨:由不同頻率的設計暴雨成果,根據(jù)設計凈雨計算公式,推求設計凈c表2-6推理μR2222222⑤設計洪水計算:根據(jù)推理公式法的計算公式和計算步驟,由前述計的設計暴雨成果、時程分配過程成果和設計凈雨成果,計算得不同首先按全面匯流公式計算Qm,將上述計算的參數(shù)代入公式中,計算設計洪峰流量,并根據(jù)設計洪峰成果,驗算經(jīng)驗算,曲浪溝出山口處均為部分匯流,則按部分匯流公式計算,設表2-7推理公式法設計洪峰流量成果就發(fā)生了較大的洪水,經(jīng)指認洪水痕跡,通過測量斷面,采用比降面積法初步推算其洪峰在20.0m3/s左右;而洪水均來自曲浪溝出山口處。經(jīng)當?shù)卮迕穹从?,由于在出山口處的洪水主要流向右側溝道,而能進入曲讓水庫所在溝道的洪水約占出山口處洪水20.1m3/s,與調(diào)查的上世紀70年代初的庫壩址處設計洪水,以實際調(diào)查的歷史洪水為依據(jù),按出山口處設計洪水的1/3進行經(jīng)驗公式法實際就是區(qū)域綜合法,借用青海湖流域經(jīng)驗公式參與綜合分析的水文站有6處,洪水資料較短,只有十幾年,且參與綜合分析的水文站均位于青海湖西部及北部地區(qū),而本次設計曲浪溝位于青海湖南部,采用此計算洪峰流量誤差較大。洪本方法適用于面積500km2以上流域精度較高,本工程流域面積較小因數(shù)法計算成果。推理公式法是借助設計暴雨推算設計洪水,也是目前國內(nèi)水利工程在無資料地區(qū)設計洪水計算多采用的方法,該方法采用了比較可靠的暴雨等值線圖,并充分考慮了當?shù)氐谋┯旰樗匦?,通過設計暴雨進行產(chǎn)匯流計算分析得到的,其結果與各溝道的洪水主要是有暴雨產(chǎn)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因此本次洪水成果采用以推理公后的成果與原成果基本相同,由于本次成果是在原安鑒成果的基礎上經(jīng)實地調(diào)查后確定的,更能反映溝道的實際情況,從工程安全考慮,設計洪水成果建議采用本次復核表2-9本次成果與安鑒成果比較125曲讓水庫壩址處設計洪量采用曲浪溝出山口處設計洪量的1/3進行計算,而洪水P)對于無資料地區(qū)可采用概化過程線法推求設計洪水過程線。在《青海省東部地區(qū)//tQ000000000000005555823000090704003工程地質受共和縣水務局的委托,青海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于2009年6-7月對庫進行了除險加固階段的勘察工作,于2009年8月完成水庫除險加固階段工程地質勘Kmmm組組2組1組2次次組51份12張13張14張45張26張6整體地勢為南高北低。北部沙珠玉河谷呈北西-南東向展布,一般高程為3050-3100m,一般高程為3500-4200m,最高點為水庫區(qū)出露的主要地層有:奧陶-志留系、二迭系下統(tǒng)變質巖、三疊系中統(tǒng)變質巖圖3-1圖3-1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qū)劃圖地震動峰值海共和縣曲讓水庫地震動峰值海共和縣曲讓水庫地震動反應 水系省界圖3-2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040武威市合作市共和縣曲讓水庫地德令哈市盆木格爾木市地震動反應 水系省界圖3-2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qū)劃圖040武威市合作市共和縣曲讓水庫地德令哈市盆木格爾木市水庫區(qū)主要物理地質現(xiàn)象有山前洪水的侵蝕作用(1)洪水侵蝕作用:本區(qū)位于山前溝谷地帶,地表植被差,表土松散,在溝谷中(3)凍脹作用:工程區(qū)海拔一般在3100m左右,發(fā)育季節(jié)性凍土,部分土體具有COHCO SOCamg/lmg/lmg/lmg/l00MgNamg/lmg/l-mg/l為173.90mg/l;PH值8.56,總硬度165.56mg/l;總堿度385.35mg/l;礦化度為水庫庫區(qū)面積不大,達到正常蓄水位時庫區(qū)南北向長232m左只有洪水時含泥量較大,庫區(qū)有淤積,但總體淤積量不大。右壩肩分布1.0m左右的第水庫壩型為均質土壩,一般壩高為2.95-4.0m,最大壩高為4.60m,壩頂寬度為探5個,開挖最大深度為3.9m,最小1.5m。壩體填土以粉土為平均9.5;有機質含量0.05%-1.39%,平均0.55%;PH值為體土塑性指數(shù)稍小,但總體符合均質土壩料的質量要求。壩體填筑土物理性質試驗成果壩體土的天然孔隙比0.77-1.02,性土,作為均質土壩時達到滲透系數(shù)1.0×10-4cm/s的要求,但密實度不夠,屬于中等根據(jù)勘察,當2009年6月水庫水位為3038.02m時,壩體中地下水位埋深為3.7-4.2m,壩體中地下水位3035.75-3036.05m,低于水庫蓄水位1.97-2.27m;下游壩壩體填筑土天然干密度1.34g/cm3-1.53g/cm3,平均1.44g/cm3;壓縮系數(shù)為壩體單薄,整體填筑質量較差,大多為中壓縮性土。滲透系數(shù)為1.01×10-5-1.67×表3-5野外編號取樣深度土壤分類比重天然含水量天然密度天然干密度天然孔隙比天然孔隙率天然飽和度可溶鹽值有機質液限塑限塑性指數(shù)液性指數(shù)m % %%%% %——————m度 MPa42.826.610.903.75E-052.11E-05---------土體名稱天然密度(g/cm3)天然干密度滲透系數(shù)(cm/s)抗剪強度凝聚力(KPa)填筑土6.0×10-515-1612.80×1022.16×1033.80×1042.00×1052.85×102.72×103.80×102.00×10成巖弱、膠結差,為弱成巖或半成巖,遇水軟化。壩基中普遍分布,厚度較大,一般在壩基普遍分布沖洪積礫石層,分布厚度為1.5-3.0m,滲透系數(shù)k=23.56m/d(2.72建議對壩基礫石層進行防滲處理,處理深度應深入下部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粉砂質巖根據(jù)《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guī)范》(GB5048HCO3含量弱腐蝕強腐蝕HCO3>1.07-型弱腐蝕強腐蝕類弱腐蝕強腐蝕0類Mg含量(mg/L)弱腐蝕強腐蝕Mg<10001500≤Mg<20002000≤Mg<3000SO4含量(mg/L)弱腐蝕強腐蝕SO4<250250≤SO4<400400≤SO4<500500≤SO4<1000四系下更新統(tǒng)沖積-湖積(Q1)粉砂巖,部分泥巖,灰色、灰黃強腐蝕>5000強腐蝕)+SO4500溢洪道溢流堰至下游0+35地下水位埋深在1.5m以下,其余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在建議對水庫溢洪道進行重建,以中下部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沖積-湖積(Q1)粉砂巖作根據(jù)調(diào)查,放水管進口高程在3036.45m左右,出口高程在3036.0m左右。根16.7%-17.1%,平均16.9%序試驗結果評價1粘粒含量15%~40%為宜6.9%合格2塑性指數(shù)10~20合格3滲透系數(shù)碾壓后<1×10-5cm/s5.27×10-7cm/s合格4有機質含量(按重量計)<2%1.93%合格5天然含水率與最優(yōu)含水率或塑限接近者為優(yōu)平均含水量8.4%偏小6PH值8.30合格7最大干密度宜大于天然密度1.72g/cm3合格該料場分布面積較廣,儲量較豐富,采用平均厚度法計算,左壩肩料場面積按長混凝土骨料位于水庫北部的301縣道附近,屬山前沖洪積傾斜平原,距離水庫5.0-6.0km左右。上部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粉土,淺黃色,土黃色,土質不均,d10=0.07-0.29mm,平均0.18mm;不均勻系數(shù)45.5-195.7,平均120.62;曲率系數(shù)>60<根據(jù)對砂礫料中(5-60)mm顆粒的試驗(混凝土粗骨料堆積密度總體為平均1.4%;軟弱顆粒含量為0;泥塊含量為0;硫酸鹽及硫化物含量為0.09%-0.10%,根據(jù)以上試驗,該料場砂礫料中5-60mm的顆粒作為混凝土粗骨料時質量較好,除含泥量稍大外其它各項試驗指標均符合《水利水電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規(guī)程(SL3泥量9.9%-10.0%,平均10.0%;云母含量為0;硫酸鹽及硫化物含量為0.10%-0.11%,量%%%%%% 00000000001>2.6g/cm2>1.6g/cm34567089無量量 %%%%000001>2.55g/cm2>1.50g/cm3405678無9在水庫西南部12-15km的鹿龍溝溝口右岸分布印支期侵入巖,巖性為灰白-灰色花根據(jù)有關試驗資料,新鮮花崗巖干密度為2.50-2.80g/cm3,飽和抗壓強度1234>2.40g/cm根據(jù)設計,工程需要混凝土骨料0.4×104m3左右,塊石另外,工程附近的塊石料場運距10km左右,但由于塊石料開采時需要進行爆破處(1)水庫區(qū)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6)庫水對混凝土不具腐蝕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不具腐蝕性,對鋼結構具(8)下游壩腳地下水位埋深很淺,一般在0.5-1.0m左右。壩(11)溢洪道主要地基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礫石或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沖積-湖積(Q1al-l)粉砂巖,地基較穩(wěn)定;如溢洪道底板位于下更新統(tǒng)沖積-湖積粉砂巖時,地基量基本符合規(guī)范要求,但細骨料含泥量偏高,需要洗泥處理,4工程運行管理情況及存在問題共和縣曲讓水庫的總調(diào)度原則:確保大壩泄水安全的前提下,以灌溉為主,其洪因水庫建設時期的社會環(huán)境和設計標準、技術力量、施工質量等原因,造成工程水庫一直帶病運行,隨著蓄水位升高,水庫滲漏現(xiàn)象更為嚴重,同時庫區(qū)淤積造成放水該工程自運行以來由共和縣水務局主管,由于水庫觀測設施簡陋、管理經(jīng)費少,日常管理主要靠管理人員眼看、耳聽及一些簡單的工具對工程表面變化進行巡視和察曲讓水庫自建成以來,大壩安全監(jiān)測設施幾乎為空白,因此管理人員一般只能進5水庫安全復核s——淹沒系數(shù);c——側收縮系數(shù)。表5-1水位(m)30353035.530363036.530373037.530383038.530393039.53040庫容(104m3)2.523.414.355.356.467.749.2911.2213.6416.50堰頂水深H(m)000000000.50下泄流量Q0000000011.4332.3259.37經(jīng)計算,不同水位時,溢洪道下泄流量及庫容見表5-1。其中水位-庫容曲線是由根據(jù)水庫的泄流條件、防洪調(diào)度原則和要求、水庫調(diào)度運行方式等,按本次復核調(diào)節(jié)計算的基本原理是聯(lián)解水庫的水量平衡方程和蓄泄方程,求解方法采用試算設計洪水標準P=10%校核洪水標準P=2%12345泄洪渠按明渠均勻流計算過流能力,公式如下:經(jīng)計算,泄洪渠渠寬5.8m,校核洪水標準下,渠內(nèi)水深1.95m,設計洪水標計算工況設計工況正常工況校核工況地震工況吹程D(m)301.8267317267壩前水深Hm(m)4.043.54.33.5最大波浪爬高R(m)0.090.090.090.09最大風壅水面高度e(m)0.010.010.010.001安全加高A(m)0.50.50.30.3地震涌浪高度(m)1壩頂超高y(m)0.60.60.40.391水位(m)3039.043038.53039.33038.5壩頂高程(m)3039.643039.13039.73038.891根據(jù)洪水計算、泄洪設施泄洪能力計算和壩頂高程復核計算,現(xiàn)有水庫大壩壩頂壩體填土以粉土為主,土質不均,部分含礫石并有礫石層,總體填筑質量較差?,F(xiàn)狀壩體上游壩坡為1:3.0,下游壩坡為1:2.5。根據(jù)對壩體填筑土的力學試驗,水庫))6.0×10根據(jù)對壩基沖洪積礫石的抽水試驗,其滲透系數(shù)k=17.34-32.85m/d,平均基中普遍分布,厚度較大。經(jīng)鉆孔取樣試驗,砂巖干密度為1.65-1.74g/cm3,平均編號位置滲透系數(shù)(m/d)滲透系數(shù)(cm/s)透水性等級巖性1下游壩腳24.262.80×10-2強透水礫石2下游壩腳18.642.16×10-2強透水礫石3壩基32.853.80×10-2強透水礫石4壩基17.342.00×10-2強透水礫石5溢洪道下游24.682.85×10-2強透水平均值23.562.72×10-2強透水最大值32.853.80×10-2強強透最小值17.342.00×10-2強透水計算工況壩前水位(m)最大滲透坡降逸出點h0單寬滲流量壩體+壩基(cm2/s/m)正常蓄水位3038.50.150.640.0064設計洪水位3039.030.1950.850.0084llxy攻T沃小攻T沃小 .ixy許水力坡降0.11-0.13,根據(jù)計算,在正常高水位下,通過壩體和壩基的總的滲流量0.0064cm3/s,水力坡降不滿足要求,因計算參數(shù)采用與滲流穩(wěn)定分析時采用值相同。壩體填筑土主要力學指標建議值。依照《碾壓式土石壩設計規(guī)范》(SL274~2001)和《水庫大壩安全評價導則》(SL258~2000)的要求和曲讓水庫實際運行情況,對大壩抗滑穩(wěn)定分別進行下列工況靜力穩(wěn)定計算采用規(guī)范推薦的瑞典圓弧法方法。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從以上計算結果可知,水庫大壩在正常運行工況下和非常運行工況下上、下游壩部位運行工況Kmin規(guī)范規(guī)定的允許值上游坡正常蓄水位,壩體形成穩(wěn)定滲流3.29正常蓄水位+地震,壩體形成穩(wěn)定滲流2.97正常蓄水位驟降至死水位時1.966下游坡正常蓄水位+地震,壩體形成穩(wěn)定滲流1.762正常蓄水位,壩體形成穩(wěn)定滲流1.896水庫除險加固方式為:壩體防滲加固整體采用土工膜防滲,壩基防滲加固設計采截水槽內(nèi)錨固,使壩體和壩基的防滲體系形成計算工況壩前水位(m)最大滲透坡降逸出點h0單寬滲流量壩體+壩基(cm2/s/m)正常蓄水位3038.50.0603.6×10-7ll根據(jù)計算,在正常高水位下,通過壩體和壩基的總的滲流量幾乎為零,計算水力坡系孔隙潛水,地下水主要賦存于沖洪積礫石層中,在自流下6工程加固設計根據(jù)《曲讓水庫大壩安全鑒定報告書》結論及建議,結合《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壩體填筑土屬大多為弱透水、中等壓縮性土,作為均質土壩時達到滲透系數(shù)1.05%左右,結構中密,一般厚度為1.5-2.0m。其滲透系數(shù)k=17.34-32.85m/d,平均由于壩體填筑土滲透系數(shù)滿足作為均質壩的要求,但填土土質不均,部分含礫石在上游壩腳位置設粘土截水槽,壩基在挖出第四系沖、洪積礫石層至第四系下更壩面整修加固設計主要是清除表面植被層,平整及培厚壩面,使達到上游壩坡為壩體處理后總長為319.2m,樁號為0~壩肩繞壩滲漏處理設計采用粘土截水槽的方案。在右肩以上樁號為壩0+319.15~現(xiàn)狀溢洪道位于水庫右岸,目前無成型的建筑物存在,更無砌石或混凝土結構,溢0+005-溢0+028段為消能段,消能根據(jù)地質資料,溢洪道地層巖性上部為沖洪積礫石層,結構中密,一般厚度為時,需要砂礫石換基處理,換基厚度40cm,地基較穩(wěn)定。放水管進口高程在3036.45m左右,出口高程在3036.0m左右。根據(jù)放水管處性指數(shù)平均為9.5。根據(jù)試驗,壩體填筑土天然干密度1.34g/cm3-1.53g/cm3,平均-5-1.67×10-4cm/s,平均為6.06×10-5cm/該水庫修建于上世紀60年代,距今有40多年。壩體的沉陷應處于穩(wěn)定期。據(jù)當好。但啟閉設備因陳舊老化,銹蝕漏水。0壩基滲漏現(xiàn)象較嚴重,壩基下游具沼澤化。另外,溢洪道溢流堰至下游0+35之外為防止地下水危及溢洪道,降低壩體浸溶線出水高度,保證壩體安全,這次加固7施工組織設計工程區(qū)地處四周高山環(huán)繞、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的共和盆地,平均海拔3070m左混凝土骨料混凝土骨料位于水庫北部的301縣道附上部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粉土,料場分布范圍按300×200m計,開采厚度該料場為左岸沖洪積臺地,土料巖性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沖洪積粉土、粉質粘土,土最優(yōu)含水量13.6%-18.4%,平均16.0%。根據(jù)擊實后的剪切、滲透和壓縮試驗,擊實后0.19Mpa-1;壓縮模量5.96-17.26Mpa,平均1巖,部分地帶基巖出露并作為塊石料場使用,但料根據(jù)有關試驗資料,新鮮花崗巖干密度為2.50-2.80g/cm3,飽和抗壓強度該項目加固內(nèi)容主要是大壩及庫區(qū)防滲鋪設、大壩下游壩面整修、溢洪道新建等土石方開挖包括土工膜粘土錨固槽開挖,庫區(qū)砂礫石開挖等。砂礫石開挖總量約5608m3。用2m3油動挖掘機將砂礫石開挖,達到設計高程。開挖后的土石方全部運至大土工膜連接較為穩(wěn)妥的方法是采用熱焊法即雙軌自動行走焊接機,其焊縫強度高①用干凈紗布擦拭焊接搭接處,做到無水、無塵、無垢;土工膜應平行對正,適④采用現(xiàn)場拉撕檢驗試樣,焊縫不被撕拉破壞、母⑤現(xiàn)場撕拉試驗合格后,用已調(diào)節(jié)好的工作狀態(tài)的熱合機⑦焊縫處土工膜應熔結為一個整體,不得出現(xiàn)虛焊、漏焊和超量焊,出現(xiàn)虛焊、漏焊時必須切開焊縫,使用熱熔擠壓機對損傷部位用大于破損直徑一倍以上的母材焊壩頂部位復合土工膜延伸至壩頂粘土錨固槽內(nèi)。壩腳部位設置粘土截水槽,壩體施工平面布置原則:以方便生產(chǎn)和方便管理為原則,就近就用水從上游河道直接抽水,生產(chǎn)用水水質滿足要對外通訊結合永久通訊采用無線通訊形式,場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8工程管理曲讓水庫工程由地方自己勘測設計、施工,建于九十年代,從塘曲溝上游攔河引(SL106—96)的有關規(guī)定,工程完工后,水),大壩、放水管、交通設施等各類建筑物周圍水庫管理的任務:確保工程安全,充分發(fā)揮工程效益,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主要管理單位應參與工程質量檢查、監(jiān)督、協(xié)調(diào)設計、施工、監(jiān)理等各方面關系,并管理單位應制定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開展多種經(jīng)營,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對工程要建立經(jīng)常性養(yǎng)護、定期維修和大修等制度,長期不懈進水庫除險加固后按正常蓄水位3040m運行,并嚴密關注大壩的水平、垂直位移等但汛期高水位時應增加次數(shù),特別是出現(xiàn)大洪水時,每天應至少一次。②巡視檢查的管理單位要保護觀測成果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掌握特征值和有代表性測值,研究水庫運行多年,對建筑物管理和工程設施的操作都有相應的規(guī)程和要求,也積累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后,應根據(jù)建筑物加固情況修訂或制定相應的管理維護、操作9環(huán)境保護與水土保持該工程環(huán)境保護的任務,主要是對工程施工期產(chǎn)生的不利環(huán)境影響,提出具體的①水庫修復后,可大大提高現(xiàn)有灌溉面積的供水保證率,基本解決控制灌溉面積①施工期“三廢”排放及生活垃圾若處置不當,將對水庫周圍環(huán)境造成暫時的污②施工高峰期,工地臨建占地、材料堆放、占地以及料場開挖等都將會對庫區(qū)周因工程規(guī)模小,施工期人員不會太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小,要求將生活污水排放施工生產(chǎn)廢水主要為拌和廢水,排放量小,可經(jīng)二級沉淀回用或排出,沉淀處理在施工現(xiàn)場建設2個臨時廁所及垃圾集中堆放點。待年度施工結束后,對生活垃工程承包單位應對施工人員加強教育和管理,做到不隨意亂扔廢棄物,及時清理工程棄渣按規(guī)定地點堆放,廢舊橡皮、鋼鐵及時送交主廢舊物資回收站處理,其據(jù)類似環(huán)境施工現(xiàn)場檢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施工區(qū)揚塵中最主要的是現(xiàn)場道路揚塵和攪拌砼揚塵,兩者共占施工揚塵總量的85%以上。①混凝土攪拌系統(tǒng)在生產(chǎn)砼過程中將產(chǎn)生揚塵。系統(tǒng)自身配有除塵設備,其產(chǎn)生施工道路揚塵可通過修堅實路面,保持道路清潔,適時灑水得到有效控制。本工程除500m的砂石路面外,其余均為鄉(xiāng)級道路路面,只要做好灑水和保潔工作即可取得水泥的裝卸拆包運輸及儲存應封閉進行,并定期對其封閉性能保養(yǎng)和檢修,使其燃油機械尾氣排放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要求,加強施工期大氣質量監(jiān)測,必要時各燃按《建筑施工場界噪聲限值》GB12523-9①固定噪聲源采取封閉式作業(yè),利用吸聲材料或隔②機動車輛產(chǎn)生的流動噪聲,主要控制其高音鳴笛;對重型機車安裝配置噪聲消③施工人員做好勞動保護工作:一級工作人員輪換作業(yè),避免長時間處在高噪音環(huán)境中:佩帶耳塞、耳罩、防聲頭盔等,耳塞、耳罩衰減效果為④交通影響防止措施:在制定施工實施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交通因素,原材料和工⑤加強對工區(qū)建設人員的健康保護,完善工區(qū)衛(wèi)生管理,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10工程概算10.1項目概況曲讓水庫位于青海省共和縣切吉鄉(xiāng)境內(nèi),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9°38′10″,北緯工程總投資255.84萬元。其中建筑工程188.26萬元,金屬結構項目名稱土方開挖土方填筑砼鋼材鋼筋漿砌石單位m3m3m3ttm3數(shù)量12344.0817696.611371.16項目名稱水泥炸藥柴油砂礫石塊石人工單位tttm3m3m3工日數(shù)量127.010.9551.26540.123397.7610.2編制依據(jù)(3)據(jù)青海省水利廳頒發(fā)的[2009]28號文件“青海省水利根據(jù)青海省水利廳[2009]28號文件頒發(fā)的《青海省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名稱水泥鋼筋板枋材汽油柴油單位元/t元/t元/m3元/t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