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4講 數(shù)列求和_第1頁
第五章 第4講 數(shù)列求和_第2頁
第五章 第4講 數(shù)列求和_第3頁
第五章 第4講 數(shù)列求和_第4頁
第五章 第4講 數(shù)列求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五章數(shù)列第4講數(shù)列求和

命題點五年考情命題分析預測用公式法和分組轉(zhuǎn)化法求和2023新高考卷ⅡT18;2021新高考卷ⅠT17;2020新高考卷ⅠT18本講是高考熱點,主要考查數(shù)列求和,常用方法有公式法、錯位相減法、裂項相消法、分組轉(zhuǎn)化法、倒序相加法,在客觀題與主觀題中都有可能出現(xiàn),難度中等.預計2025年高考命題穩(wěn)定,常規(guī)備考的同時也要關(guān)注分段數(shù)列的形式.用錯位相減法求和2023全國卷甲T17;2021新高考卷ⅠT16;2021全國卷乙T19;2020全國卷ⅠT17;2020全國卷ⅢT17用裂項相消法求和2022新高考卷ⅠT17用倒序相加法求和

2.分組轉(zhuǎn)化法(1)利用分組轉(zhuǎn)化法求和的常見類型

注意

對含有參數(shù)的數(shù)列求和時要對參數(shù)進行討論.3.錯位相減法(1)適用的數(shù)列類型:{

anbn

},其中數(shù)列{

an

}是公差為

d

的等差數(shù)列,{

bn

}是公比為

q

(

q

≠1)的等比數(shù)列.(2)求解思路:

Sn

a

1

b

1+

a

2

b

2+…+

anbn

①,

qSn

a

1

b

2+

a

2

b

3+…+

an

-1

bn

anbn

+1

②,①-②得(1-

q

)

Sn

a

1

b

1+

d

(

b

2+

b

3+…+

bn

)-

anbn

+1,進而利用公式法求和.4.裂項相消法(1)利用裂項相消法求和的基本步驟(2)常見數(shù)列的裂項方法數(shù)列(n為正整數(shù))裂項方法5.倒序相加法已知數(shù)列的特征是“與首末兩端等距離的兩項之和等于同一常數(shù)”,可用倒序相加

法求和.解題時先把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表示出來,再把數(shù)列求和的式子倒過來寫,然后

將兩個式子相加,即可求出該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的2倍,最后求出該數(shù)列的前

n

項和.

1.[教材改編]已知{

an

}為等差數(shù)列,

Sn

為其前

n

項和,若

a

1+

a

3+

a

5=105,

a

2+

a

4+

a

6=99,則

S

20=

?.

400

12342.[教材改編]已知

an

=(-1)

nn

,則

a

1+

a

2+…+

a

2

n

?.[解析]由題意可得,

a

2

n

-1+

a

2

n

=-(2

n

-1)+2

n

=1,∴

a

1+

a

2+…+

a

2

n

=(

a

1+

a

2)+(

a

3+

a

4)+…+(

a

2

n

-1+

a

2

n

)=1+1+…+1=

n

.n

12343.已知等差數(shù)列的前三項和為2,后三項和為4,且所有項和為64,則該數(shù)列

項.

64

12344.[易錯題]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為

an

=2

n

-10,則|

a

1|+|

a

2|+…+|

a

15|

?.[解析]易知{

an

}為等差數(shù)列.設{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當

an

=2

n

-10=0時,

n

5,所以|

a

1|+|

a

2|+…+|

a

15|=-(

a

1+

a

2+…+

a

5)+

a

6+

a

7+…+

a

15

S

15-2

S

5=130.130

1234

命題點1

用公式法和分組轉(zhuǎn)化法求和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1)記

bn

a

2

n

,寫出

b

1,

b

2,并求數(shù)列{

bn

}的通項公式;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2)求{

an

}的前20項和.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訓練1

公差為2的等差數(shù)列{

an

}中,

a

1,

a

2,

a

4成等比數(shù)列.(1)求{

an

}的通項公式;[解析]

(1)因為等差數(shù)列{

an

}的公差為2,所以

a

2=

a

1+2,

a

4=

a

1+6.因為

a

1,

a

2,

a

4成等比數(shù)列,所以(

a

1+2)2=

a

1(

a

1+6),解得

a

1=2.所以{

an

}的通項公式為

an

=2+(

n

-1)×2=2

n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命題點2

用錯位相減法求和例2

[2023全國卷甲]記

Sn

為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已知

a

2=1,2

Sn

nan

.(1)求{

an

}的通項公式;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方法技巧用錯位相減法求和的注意事項(1)在書寫

qSn

時注意“錯位對齊”,以方便后續(xù)運算.(2)兩式相減時注意最后一項的符號.(3)注意相減后的和式結(jié)構(gòu)的中間為(

n

-1)項的和.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1)求{

an

}和{

bn

}的通項公式.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命題點3

用裂項相消法求和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方法技巧利用裂項相消法求和時,既要注意檢驗裂項前后是否等價,又要注意求和時正負項

消去哪些項,保留哪些項.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1)求{

an

}的通項公式.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8098

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方法技巧可以利用倒序相加法求和的數(shù)列所對應的函數(shù)的圖象一般有對稱中心,所以可以對

比理解記憶.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A.98B.99C.100D.101

C例1訓練1例2訓練2例3訓練3例4訓練4

1.[命題點1]已知數(shù)列{

an

}滿足

an

+2+(-1)

nan

=3,

a

1=1,

a

2=2.(1)記

bn

a

2

n

-1,求數(shù)列{

bn

}的通項公式;[解析]

(1)

an

+2+(-1)

nan

=3,令

n

取2

n

-1,則

a

2

n

+1-

a

2

n

-1=3,即

bn

+1-

bn

=3,又

b

1=

a

1=1,所以數(shù)列{

bn

}是以1為首項,3為公差的等差數(shù)列,所以

bn

=3

n

-2.123(2)記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求

S

30.[解析]

(2)令

n

取2

n

,則

a

2

n

+2+

a

2

n

=3,所以

S

30=(

a

1+

a

3+…+

a

29)+(

a

2+

a

4+…+

a

30),由(1)可知,

a

1+

a

3+…+

a

29=

b

1+

b

2+…+

b

15=330,

a

2+

a

4+…+

a

30=

a

2+(

a

4+

a

6)+…+(

a

28+

a

30)=2+21=23.所以

S

30=330+23=353.1232.[命題點2/2023四川綿陽南山中學模擬]在①

Sn

+1=2

Sn

+2,②

an

+1-

an

=2

n

這兩

個條件中任選一個,補充在下面的問題中,并解答該問題.已知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

a

1=2,且

.123(1)求

an

123(2)若

bn

=(

n

+1)·

an

,求數(shù)列{

bn

}的前

n

項和

Tn

.

1233.[命題點3/2023南京市二模]已知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a

1=2,(

n

-2)

Sn

+1+

2

an

+1=

nSn

,

n

∈N*.(1)求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

123解法二因為(

n

-2)

Sn

+1+2

an

+1=

nSn

,所以

n

(

Sn

+1-

Sn

)-2(

Sn

+1-

an

+1)=0,所以2

Sn

nan

+1,①所以當

n

≥2時,2

Sn

-1=(

n

-1)

an

,②

123

123

123

D12345678910

12345678910

A.98B.99C.100D.101C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502

123456789104.[2023惠州調(diào)研]已知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

n

∈N*,現(xiàn)有如下三個條件:條件①

a

5=5;條件②

an

+1-

an

=2;條件③

S

2=-4.請從上述三個條件中選擇能夠確定一個數(shù)列的兩個條件,并完成解答.(1)求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

12345678910解法一由

an

+1-

an

=2可知數(shù)列{

an

}是公差

d

=2的等差數(shù)列.又

a

5=5,

a

5=

a

1+(5-1)×

d

,所以

a

1=-3,故

an

=-3+2(

n

-1),即

an

=2

n

-5(

n

∈N*).[解析]

(1)選①②時.12345678910解法二由

an

+1-

an

=2可知數(shù)列{

an

}是公差

d

=2的等差數(shù)列.又

a

5=5,

an

a

5+(

n

-5)×

d

,所以

an

=5+(

n

-5)×2,即

an

=2

n

-5(

n

∈N*).選②③時.由

an

+1-

an

=2可知數(shù)列{

an

}是公差

d

=2的等差數(shù)列.由

S

2=-4可知

a

1+

a

2=-4,即2

a

1+2=-4,解得

a

1=-3,故

an

=-3+2(

n

-1),即

an

=2

n

-5(

n

∈N*).(備注:選①③這兩個條件無法確定數(shù)列.)12345678910

123456789105.[2024江西分宜中學、臨川一中等校聯(lián)考]已知{

an

}是等差數(shù)列,{

bn

}是等比數(shù)

列,且

b

2=2,

b

5=16,

a

1=2

b

1,

a

3=

b

4.(1)求{

an

},{

bn

}的通項公式;

12345678910(2)設

cn

an

·

bn

,求數(shù)列{

cn

}的前

n

項和

Sn

.

123456789106.[2023大同學情調(diào)研]已知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

Sn

滿足

Sn

+2=2

an

(

n

∈N*).(1)證明:數(shù)列{

Sn

+2}是等比數(shù)列.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7.已知等比數(shù)列{

an

}的前

n

項和為

Sn

,

S

6=-7

S

3,且

a

2,1,

a

3成等差數(shù)列,則

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為

;設

bn

=|

an

-1|,則數(shù)列{

bn

}的前2

n

項和

T

2

n

?.an

(-2)

n

-1

22

n

-1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求數(shù)列{

an

}的通項公式;

12345678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