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億復活樓蘭王城_第1頁
3.2億復活樓蘭王城_第2頁
3.2億復活樓蘭王城_第3頁
3.2億復活樓蘭王城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億復活“樓蘭王城”?(2008-06-1717:04:51)樓蘭的標志性建筑遺址———三間房

□新疆記者站王思超

新疆鄯善縣將要投資3.2億元在距離樓蘭古遺址數百公里外重建“樓蘭王城”,讓樓蘭古城再現昔日輝煌。據了解,樓蘭王城項目將分三期投資,投資期年限為6年,將建成生態(tài)休閑區(qū)項目、核心的樓蘭文化深度體驗區(qū)項目、西域風情體驗區(qū)項目以及探險項目、四星級休閑度假酒店項目等,包括樓蘭王宮、樓蘭客棧、樓蘭文化廣場、西域三十六方會館、塔林、樓蘭十二坊等。

截至日前,該項目已經基本完成設計,正期待下一步組織專家組進行評審。

對此,一些業(yè)內人士擔心,鄯善縣花費3.2億元異地重建能否讓“樓蘭王城”再現輝煌?“樓蘭王城”到底有沒有必要重建?

異地重建有利于進入

“樓蘭王城”項目位于鄯善縣城南部,與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區(qū)隔街相對,是鄯善縣城區(qū)與沙漠的過渡區(qū)域。建成后將是鄯善縣中的品牌旅游景區(qū),加上庫木塔格沙漠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具備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的條件。

新疆一位旅游規(guī)劃設計院負責人江海認為,樓蘭古城遺址至今還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的羅布泊地區(qū),到今天其標志性建筑遺址———“三間房”和高達10米的佛塔依稀可見。而且從大量有關西域樓蘭古國文獻研究上可以得知,1500多年前,樓蘭古國的樓蘭人大都遷出羅布泊地區(qū),分別向南進入若羌縣、和田地區(qū)一帶,向西進入巴州境內,向北遷徙進入吐魯番地區(qū)和哈密地區(qū),異地到鄯善重建似乎有搶奪之嫌。

對此,提倡在鄯善重建“樓蘭王城”的相關人員認為,鄯善是絲綢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從古至今都與樓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學者研究留下的文獻表明,鄯善國(樓蘭古國)消亡以后,有一部分樓蘭人穿越茫茫沙漠,來到鄯善縣定居,因此,鄯善縣也被稱為“樓蘭后裔生活的地方”,完全具備打造“樓蘭王城”的條件,并非搶奪。

北京綠維創(chuàng)景旅游景觀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一位規(guī)劃師也認為,鄯善縣是絲綢之路上一處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如果借助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庫木塔格沙漠以及鄯善縣城南原有的維吾爾村落改造,極易重建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樓蘭王城”。

鄯善縣旅游文物部門負責人邢良德則表示,擁有眾多旅游資源的鄯善縣完全具備重建“樓蘭王城”的條件。他說,史書文獻中記載的鄯善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方向,雖然不是今天的鄯善縣,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南重建“樓蘭王城”不利于快速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而今天位于羅布泊以北的鄯善縣則具備良好的交通條件,312國道橫貫鄯善縣東西全境,縣域各城鎮(zhèn)據此可以西抵烏魯木齊、吐魯番,東連哈密,是出新疆的必經之路;國家一級鐵路蘭新線穿越鄯善,出鄯善后經哈密進入內地,使得本項目距離主要旅游集散地和中轉地的交通都非常順暢,旅游的可進入性條件較好。

為了更好地保護文物

旅游文化網絡公司化名為“關東客”的網友認為,樓蘭歷史至今遺留給史學家的還是一個個片斷,并不是完整的一段歷史,如果能把整個歷史研究透,破解樓蘭城市的消亡之謎,復制王城就不是問題。他認為,樓蘭殘缺的美就如同圓明園殘存的大水法,游客走進大漠黃沙,走進樓蘭古城,無需繁華和喧鬧,只需要聆聽和感受就夠了。

主張重建方卻認為,“樓蘭王城”的重建,要以大歷史為基礎,“樓蘭王城”項目的開發(fā)是以樓蘭文化為主題,必須尊重大的歷史背景和基本史實,核心區(qū)不能出現大的歷史偏差。重建“樓蘭王城”并不是對歷史文化的臨摹,要建設的“樓蘭王城”并不尋求在文化研究方面的突破,而是以遵循歷史文化的嚴謹性為前提。

新疆文物部門的專家認為,盡管重建“樓蘭王城”要耗費巨資,但是通過旅游招客才能讓文物顯現出更大的價值,況且重建的還不是文物。他認為,有了“樓蘭王城”,對樓蘭遺址文物不僅是一個很好地宣傳,還能間接地對保護文物和研究文物起到一定的作用。

讓“樓蘭王城”輝煌再現

新疆部分相關人士認為,現存的遺址足可以說明樓蘭歷史的輝煌,如果再修建這個人造景觀,未必就能取得想像中的輝煌。他們舉例表示,10多年來,我國已經擁有各類主題公園超過2500個,投資早就超過1500億元,但其中70%的主題公園處于虧損狀態(tài),20%的勉強保本,只有10%的主題公園有所盈利。

鄯善縣旅游文物部門表示,這種擔心我們也有過,但是專家給我們詳細分析過重建的理由,比如如何依托鄯善縣在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性和古樓蘭的關系;如何在鄯善縣現有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充分借助原有的鄯善縣蒲昌村居民住宅;如何依托庫木塔格沙漠將“樓蘭王城”建設在這種優(yōu)秀的旅游資源的基礎上;如何吸收現代民族和樓蘭文化中的生活特點;如何通過民族文化、傳統(tǒng)文化、地域文化的旅游開發(fā),使其獲得新生。

新疆文化部門工作者盛君認為,關鍵還是要看投資方的管理理念、旅游內容更新和營銷策略等方面到底對不對,不能單一地只看到重建前的劣勢,更要看到重建后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重建“樓蘭王城”優(yōu)勢的方面,避免優(yōu)勢條件變成為劣勢條件,只有這樣才能讓“樓蘭王城”真正地輝煌起來,才能進一步讓樓蘭文化真正地“活”現在人們之間。

重建之惑

陜西省咸陽市文物局副局長楊軍

目前,我國和中亞五國正在就“絲綢之路”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新疆有關部門通過重建“樓蘭王城”來豐富和完善國際著名的“絲路旅游”線路的內涵、再現悠久而神秘的樓蘭文化,時機非常好,但做法仍然值得商榷。

原真性問題。無論是“申遺”要求,還是遺址類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要求,都需要具備較高的原真性。重建“樓蘭王城”,尤其是在相距原址數百公里的地方重建,將不具備古遺址原真性的要求,而遺址類旅游資源一旦不具備原真性,其旅游吸引力將會大打折扣。因為一方面,遺址類旅游資源與其所處的大環(huán)境有著重要而復雜的對應關系和相互闡釋的作用,旅游者往往是從這種對應關系和相互闡釋中去解讀、品味和體驗資源的價值,從而實現自身的旅游訴求;另一方面,以現有的考古資料,并不能準確還原“樓蘭王城”的真實全貌,只能根據有限的史料和現代人的想像去“重建”。

完整性問題?!皹翘m王城”是樓蘭古國和樓蘭文化的集中代表,是一種極具地域特質和歷史特質的遺產資源,脫離了原有的地格和文脈,僅憑孤立的、重建的樓蘭王城,是無法真實而完整地闡釋樓蘭文化的,尤其無法闡釋其興起、繁盛、衰敗、消亡的歷史脈絡與原因。此外,如果操作不當,還會在地理環(huán)境等方面,對游客造成誤導。

可行性問題。擇址另建因不具備原真性而失去了意義,原址重建同樣不具備可行性。因為一方面,樓蘭地處沙漠腹地,環(huán)境脆弱,原址重建,不但會破壞樓蘭的歷史原貌,而且會對現有文物遺存造成破壞;另一方面,根據現行的文物保護法,遺址只能進行保護,不允許在遺址之上搞重建、改建等項目。

古樓蘭作為古絲綢之路“沙漠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和極富地域文化的珍貴遺址類資源,具有唯一性、獨特性、神秘性、不可復制與再生性等多重特性,是難得的旅游資源,理應被開發(fā)利用。鑒于樓蘭所處地理環(huán)境的脆弱和保護的困難,以及交通等設施的匱乏,建議:

■與其花巨資重建樓蘭王城,不如對遺址進行大范圍的現狀保護,給游客展示一個真實的樓蘭,使其成為絲路旅游上的高端絕品;

■對該遺址,不應該按照常規(guī)旅游景區(qū)那樣進行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建設,而應該采取大遺址保護展示區(qū)的方式,在開發(fā)利用過程中,盡可能減少人為干預。比如在解決可進入性方面,以直升機等空中通道為主;

■改變傳統(tǒng)的以物理建造為主的“硬開發(fā)”思維,實行“軟開發(fā)”。即將主要力量用于依托現代高科技手段進行講解和闡釋上,如培養(yǎng)并建立專家型高級導游講解隊伍、建立基于GPS平臺上的感應式現場電子講解系統(tǒng)、數字化多維模擬與場景還原系統(tǒng)等等。

重現之夢

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張巖現存的樓蘭古遺址在荒漠中,交通條件比較差,住宿條件也不具備。鑒于對文物的保護,樓蘭古跡不宜開發(fā)成為開放的旅游景區(qū)景點。而在異地讓樓蘭文化重現出來,利用樓蘭本身的知名度,很可能會讓“樓蘭王城”再度輝煌。

他表示,鄯善縣不僅擁有庫木塔格沙漠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和吐峪溝大峽谷等景區(qū),還有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木卡姆,這些良好的旅游基礎條件,也進一步豐富了鄯善縣的旅游資源和內涵,使得“樓蘭王城”旅游更具有依托的基礎。

■鏈接

樓蘭,即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鄯善縣東南。

樓蘭名稱最早見于《史記》。公元400年,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