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_第1頁
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_第2頁
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_第3頁
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_第4頁
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鄞州中學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既然藝術(shù)鑒賞是主客體的感情交流活動,那么,鑒賞者就不是完全被動的受感染者。作為審美主體,他有很大的能動性,是藝術(shù)形象創(chuàng)造的積極參與者。當然,他不是藝術(shù)生產(chǎn)過程中的參與者,而是消費過程中的參與者。王朝聞把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叫作“再創(chuàng)造"。他說:“藝術(shù)形象,其實不過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誘導物,讓欣賞者利用他們的那些和特定的藝術(shù)形象有聯(lián)系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接受以至‘豐富’或‘提煉’著既成的藝術(shù)形象?!?/p>

既然藝術(shù)鑒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心理活動,那么,不同的鑒賞者對于某一部作品的藝術(shù)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樣的。正如魯迅所說:“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讀者而不同?!碑斎唬驗殍b賞的是同一部作品,作家所提供的信息——誘導物是相同的,所以鑒賞者的再創(chuàng)造也不至于離題萬里;而是大同小異。

在藝術(shù)鑒賞活動中,先是鑒賞者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信息,在感受的基礎(chǔ)上,就進入體驗。體驗是鑒賞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因為沒有體驗,就不能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沒有體驗,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鑒賞者是在體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活動,而再體現(xiàn)在頭腦中。體驗是以本人的記憶為基礎(chǔ)的。演員在體驗角色的感情時,需要在生活庫存中喚起自己的情緒記憶;讀者在鑒賞藝術(shù)形象時,也需要在生活庫存中喚起自己的形象記憶。這就要求有相應的生活經(jīng)驗,如果沒有相應的生活經(jīng)驗,那就無從體驗,也就無從“再體現(xiàn)"或“再創(chuàng)造”。但即使在同一或相近的社會形態(tài)中生活的人們,其人生體驗也是各不相同的,因而再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形象就必然有所差別。所以外國人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藝術(shù)鑒賞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鑒賞活動中也占有同樣重要的位置。鑒賞者總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來豐富藝術(shù)形象。生活是無限廣闊和無限復雜的,而藝術(shù)則只能用有限的畫面和有限的筆觸去表現(xiàn)它,作者選取典型情節(jié)和典型人物,抓住特征性的幾點,加以勾勒,誘導讀者、聽眾用想象加以補充,這樣才能余味無窮。如果寫得太實,不給讀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那倒反而索然無味了。馬遠的繪圖《寒江獨釣圖》,只畫一個老人坐在小船頭上獨釣,畫面很簡單,但能引起讀者的想象:這大概是一個高士,避開世俗的紛爭,獨釣寒江,恬然自得。欣賞音樂,想象的作用就更大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里說:“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寫的就是欣賞音樂時的想象和聯(lián)想。如果連最起碼的想象力也沒有,那是根本無法欣賞藝術(shù)作品的。電影里有蒙太奇的組接,小說里的情節(jié)也有跳躍,沒有想象就連續(xù)不起來。至于象征主義作品,意識流藝術(shù)等,沒有豐富的想象力就更不行了。當然,鑒賞者的想象是以藝術(shù)形象所提供的信息為基礎(chǔ)的,不能離開它而胡思亂想。否則就離譜了,那就不叫藝術(shù)鑒賞。

藝術(shù)鑒賞還有一種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藝術(shù)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審美主體被感動之后,激發(fā)起了相應的感情,又將這種感情外射到審美對象身上去。這就是情感的交流。當然,這種交流是有條件的。首先,審美對象作為客體,它必須是美的,然后才能打動審美主體。但是,若把鑒賞活動僅僅看作是審美客體以美感感情打動審美主體,而審美主體似乎完全是被動的,那也不合乎事實。因為移情作用實際上是存在的。杜甫詩曰:“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边@是鑒賞自然美時移情作用的例子。鑒賞藝術(shù)美也是一樣。人們常常進入角色,與之同喜同悲,同笑同哭,為古人擔憂。朱光潛在《文藝心理學》中記載:一個英國老太婆看《哈姆萊特》,到最后決斗的一幕,大聲警告哈姆萊特說:“當心呀!那把劍是上過毒藥的!"類似的例子尚多,這都說明觀賞者的感情是外射到審美對象上了。當然,完全達到物我同一,失卻了理智,也并不好,槍殺演壞人的演員就是極端的例子。布萊希特提出了“間離效果”的表演理論,要求演員在感情上與角色保持距離,從而避免使群眾把對角色和演員本人的感情混合,這是很有道理的。這樣,就必須要求鑒賞者亦情亦理,既能放縱感情,又能控制感情。

藝術(shù)鑒賞不但是感受的過程,同時是一個認識的過程。所以在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中,還有再認識再評價的因素。作者將他對生活的認識和評價表現(xiàn)在作品里,鑒賞者則通過作品對生活做出再認識和再評價。鑒賞者的認識水平可能低于作者,這樣他就不能全部領(lǐng)會到作品的思想意義,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常見的。但是也有可能鑒賞者的認識水平高于作者,他可以從作者所描寫的生活畫面認識到更多的東西,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并不少見。人們常說的“形象大于思想”,就是指這種情況。正因為藝術(shù)作品的思想不是直接說出的,而是通過藝術(shù)形象表現(xiàn)出來的,有可能提供一些客觀情況,讓鑒賞者做出再認識與再評價。

(摘編自吳中杰《文藝鑒賞的審美特點》)

1.下列對原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藝術(shù)鑒賞這一主客體的感情交流活動中,鑒賞者不是被動的受感染者,而是具有主導地位的藝術(shù)消費過程參與者。

B.藝術(shù)鑒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心理活動;因此,不同的鑒賞者對于同一部作品的藝術(shù)感受見仁見智,絕不可能相同。

C.只有生活經(jīng)驗越豐富,體驗才可能越深切;因此,讀者生活經(jīng)驗的豐瘠程度就決定著他的鑒賞藝術(shù)形象能力的高下。

D.藝術(shù)鑒賞既是感受的過程,也是認識的過程;鑒賞者認識水平的高低,會影響他對藝術(shù)作品思想意義認識的深淺。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魯迅在《阿Q正傳》中刻畫阿Q這個典型形象,勾勒他的癩瘡疤、瘦伶仃、黃辮子等外形特征,以此引導讀者用想象去補充人物形象。

B.京劇舞臺上通過演員的趟馬動作來表現(xiàn)戰(zhàn)馬的馳騁,通過演員的劃船動作來表現(xiàn)涉水,這些都是通過調(diào)動觀眾的想象力而達到的。

C.“飛流直下三千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從這兩句詩詞名句中都可以看出人在鑒賞自然景物時的移情作用。

D.歌劇《白毛女》演出時,飾演黃世仁的演員因為表演太過逼真,差點被人槍殺,這足以表明移情作用在藝術(shù)鑒賞中是確實存在的。

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第四段的主要論點的一項是()

A.“為使想象臻于完整,只有普通的生活經(jīng)驗、普通的認識和觀察是完全不夠的。"(布羅夫)

B.“想象是創(chuàng)造力,亦即綜合的原理,它的對象是宇宙萬物與存在本身所共有的形象。”(雪萊)

C.“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心中去發(fā)展。"(巴爾扎克)

D.“想象不斷地吸收感覺里的養(yǎng)料,就愈有吸引力;它愈和理性結(jié)合,就越發(fā)高貴。”(歌德)

4.什么叫“形象大于思想"?試以王之渙的《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為例,談?wù)勀銓Υ说睦斫狻?/p>

5.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包含哪些因素的作用?請根據(jù)全文簡要概括。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醋栗①

契訶夫

這天,獸醫(yī)伊萬·伊萬內(nèi)奇和中學教師布爾金講起了弟弟的故事:

弟弟尼古拉·伊萬內(nèi)奇,比我小兩歲。我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間自由自在度過的。我們跟所有農(nóng)家孩子一樣,喜歡待在田野上、樹林里,看守馬匹、捕魚,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

尼古拉從十九歲起就坐進省稅務(wù)局的辦公室。多年過去了,他還是坐在同一個位子上,抄寫那些老一套的公文,喜歡看報,只讀廣告欄,說某地有若干俄畝耕地,連同草場、莊園一并出售。他總想著一件事情:怎樣回到鄉(xiāng)下去。他的這種念頭漸漸成為一種明確的愿望、一種理想,要在什么地方的河邊或湖畔買下一座小小的田莊。他腦子里經(jīng)?;没龌▓@的小徑、花叢、果樹等畫面,可是不知為什么,所有的畫面里必定有醋栗叢。他不能想象一座莊園,一處饒有詩意的安樂窩,居然會沒有醋栗。

他是個溫和善良的人,我喜歡他,可是這種把自己關(guān)在自家小莊園里過一輩子的愿望,我素來不同情。人們通常說:一個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尸所需要的地方,不是活人需要的。盼望有個莊園,像是不錯??梢溃@種莊園也就是三俄尺土地。離開城市,離開斗爭,離開生活的喧囂,隱居起來,躲在自己的莊園里,這算不得生活。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個莊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夠盡情發(fā)揮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zhì)和特點。

他常畫他田莊的草圖,而每一回他的草圖上都離不了這幾樣東西:(甲)主人的正房,(乙)仆人的下房,(丙)菜園,(丁)醋栗。他生活節(jié)儉,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么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他不斷地攢錢,存在銀行里。我一瞧見他就痛心,常給他點錢,可是他連這點錢也收藏起來。

幾年后他被調(diào)到另一個省工作,已年過四十,還在讀報上的廣告,還在攢錢。后來聽說他結(jié)婚了,目的還是買一座有醋栗的莊園。他娶了一個年老而難看的寡婦,他對她毫無感情,只因為她手里有幾個臭錢。他倆一起生活,他變得很吝嗇,經(jīng)常讓她吃個半飽,把她的錢存進銀行卻寫在自己名下。她原先的丈夫是郵政支局局長,她過慣了吃餡餅、喝果子露酒的生活?,F(xiàn)在,家里連黑面包也不多見,三年不到干脆把靈魂交給了上帝。當然。我的弟弟從來沒有想過對她的死負有責任。金錢如同伏特加,能把人變成怪物。

妻子死后,他通過代售人買了一個百余俄畝的田莊,有主人的正房,有仆人的下房,有花園,但沒有果園,沒有醋栗。河倒是有,可是河水的顏色跟咖啡一樣,因為田產(chǎn)的一邊是造磚廠,另一邊是制膠廠。我的尼古拉·伊萬內(nèi)奇毫不氣餒,立即訂購了二十叢醋栗,動手栽下,過起地主的生活來了。

我去探望過他。那天的天氣很熱,到處都是溝渠、圍墻、籬笆和栽成一行行的杉樹,弄得人不知道怎樣才能走進院子里去。我朝一幢房子走去,迎面來了一條毛色紅褐的狗,皮球似的。它想叫幾聲,可又懶得張嘴。廚房里走出來一個廚娘,光著腳,很胖,像剛灌好的香腸。她告訴我,老爺吃過飯正在休息。我走進屋里,他坐在床上,膝頭蓋著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發(fā)松,他的臉頰、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豬那樣咕咕叫著鉆進被子里去了。

“哦,你在這兒過得怎么樣?”我問他。

“感謝上帝,我過得挺好。"

他已經(jīng)不是從前那個膽小怕事可憐的小職員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爺。他已經(jīng)習慣這里的生活,過得很有滋味,吃得很多。他已經(jīng)跟村社和兩個工廠打過土地官司。農(nóng)民若不稱呼他“老爺”,他就大為惱火。他還帶著老爺氣派做起好事來,然而那是什么樣的好事?。∷锰K打和蓖麻子油給農(nóng)民治各種病,到了他的命名日就在村子中央作一回謝恩祈禱,然后擺出半桶白酒來請農(nóng)民喝,他們喝酒,嚷著:“烏拉!"喝醉了的人就給他叩頭。生活只要變得好一點,吃得飽,喝得足,閑著不做事,就會在俄羅斯人身上培養(yǎng)出頂頂驕橫的自大。當初在稅務(wù)局里他甚至害怕持有個人的見解,現(xiàn)在呢,說的都是至理名言,而且用的是大臣的口氣。

“我了解老百姓,我會對付他們?!彼f,“老百姓都喜歡我。我只消動一動手指頭,他們就會替我辦好我想要辦的所有事情。"這些話,他都是面帶精明而善良的微笑說出來的。他不下二十遍反反復復地說:“我們這些貴族,我,作為一名貴族……”顯然他已經(jīng)不記得我們的祖父是個農(nóng)民、父親是兵了。

傍晚,我們喝茶的時候,廚娘端來滿滿一盤自家種的醋栗,頭一回收摘。尼古拉·伊萬內(nèi)奇眉開眼笑,對著醋栗默默地瞧了一分鐘,眼睛里含著一滴眼淚,他興奮得說不出話來。隨后他把一枚果子放進嘴里,得意地瞧著我,那副神態(tài)就像一個小孩子終于得到了自己心愛的玩具。

“真好吃!"他貪婪地吃著,不斷地重復道,“嘿,真好吃!你也嘗一嘗!”

那些醋栗又硬又酸,可是普希金說得好:“我們喜愛使人高興的謊話,勝過喜愛許許多多的真理。"②我看見了一個幸福的人,他的心心念念的夢想顯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他的生活目標已經(jīng)達到,他所向往的東西已經(jīng)到手,他對他的命運和他本人都滿意了。不知什么緣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帶一點哀傷的感覺,這一回親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種跟絕望相近的沉重感覺。實際上有多少滿足而幸福的人??!這是一種多么令人沮喪的勢力!這是普遍的麻木不仁。每一個幸福而滿足的人的房門背后都應當站上一個人,拿一個小錘子經(jīng)常敲著門,提醒他:天下還有不幸的人,不管他自己怎樣幸福,可是生活早晚會向他露出爪子來,災難早晚會降臨。那天夜里,我心頭特別沉重……

(有刪改)

【注】①《醋栗》寫于1898年,當時沙皇俄國正值民主解放運動高潮時期,很多知識分子處于探索階段。②引自普希金的詩《英雄》,原文是“我們喜愛使人高興的謊話,勝過喜愛許許多多卑微的真理?!?/p>

6.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莊園是尼古拉人生的全部理想,他希望回到鄉(xiāng)下盡情感受自然風光,這說明他的理想是過上自由自在、富有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

B.盡管醋栗又硬又酸,但是尼古拉對著醋栗,眼里含著淚,興奮得說不出話來,他得意的姿態(tài)不是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而是真的覺得自己很幸福。

C.尼古拉年過四十依然生活吝嗇,他娶了和自己毫無感情、又老又丑的寡婦做妻子,而且不善待妻子,甚至失去人性,這無疑都源于其對莊園的追求。

D.“我"希望人們能夠在廣闊的天地里展現(xiàn)自己的精神,并為幸福不斷探索斗爭,所以“我”不認可尼古拉的追求。

7.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選取了看似平淡卻寓意深刻的生活素材,文本以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為故事主角,深刻地剖析了當時那個時代的社會弊病,見微知著,褒貶鮮明。

B.小說善用對比手法,將尼古拉買田莊前后、尼古拉與仆人做對比,體現(xiàn)了尼古拉作為莊園主庸俗萎靡、好吃懶做的生活狀態(tài)。

C.“醋栗"在小說中不斷出現(xiàn),既作為文章的線索貫穿始終推動情節(jié),又象征了尼古拉為之一生苦苦追求的幸福和欲望。

D.小說敘事看似平淡,實則細節(jié)刻畫精準到位,多處運用前后呼應的創(chuàng)作手法,令作品渾然一體,真實自然而結(jié)構(gòu)嚴謹。

8.本文以“我”作為故事的敘述者,這種敘述視角有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本文簡要分析。

9.讀書小組要為此文寫一則文學短評,提出一個關(guān)鍵詞:變異。請圍繞關(guān)鍵詞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二、古代詩文閱讀(39分)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光惶恐再拜,重辱示諭,益知不見棄外,收而教之,不勝感悚,不勝感悚。

夫議法度以授有司,此誠執(zhí)政事也,然當舉其大而略其細,存其善而革其弊,不當無大無小,盡變舊法以為新奇也。且人存則政舉,介甫誠能擇良有司而任之,弊法自去;茍有司非其人,雖日授以善法,終無益也。介甫所謂先王之政者,豈非泉府賒貸之事乎?竊觀其意,似與今日散青苗錢之意異也;且先王之善政多矣,顧以此獨為先務(wù)乎?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但恐介甫之座,日相與變法而講利者,邪說、人為不少矣。彼頌德贊功、希意迎合者,皆是也,介甫偶未之察耳。蓋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光豈勸介甫以不恤國事,而同俗自媚哉?蓋謂天下異同之議,亦當少垂意采察而已。

(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

帝欲用安石,曾公亮力薦之。唐介言:“安石難大任。"帝問之,介曰:“安石好學而泥古,故議論迂闊。若使為政,必多更變。”介退謂公亮曰:“安石果大用,天下必困擾,諸公當自知之。"帝問孫固,對曰:“安石文行甚高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宰相自有度安石狷狹少容。必求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其人也。”帝不以為然,竟以安石參知政事。謂之曰:“人皆不知卿,以為卿但知經(jīng)術(shù),不曉世務(wù)。"安石對曰:“經(jīng)術(shù)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也?!钡墼唬骸扒渌O(shè)施,以何為先?"安石對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钡凵罴{之。

(選自《宋史紀事本末·王安石變法》)

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安石文行A甚高B處C侍從獻納之D職可矣E宰相自有度F安石G狷狹少容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惶恐”,恐懼不安;“再拜”,敬辭,用于書信開頭或結(jié)尾?!盎炭衷侔?是古代書信中約定俗成的客套話。

B.介甫,王安石的字。古人先有名而后有字,字對名有表述闡明作用。“字”供長輩呼喚,“名"供平輩、晚輩和自己稱呼。

C.“而同俗自媚哉”的“媚"意為獻媚、討好,它的意思與蒲松齡《促織》中的“有華陰令欲媚上官”的“媚"相同。

D.“經(jīng)術(shù)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也”的“所以"與《諫逐客書》中的“此非所以跨海內(nèi)、制諸侯之術(shù)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光認為,議定法度是王安石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情,但應當抓大放小,存善去弊,不應只圖新奇而改變所有舊的法令。

B.司馬光與王安石雖然政見不同,但在書信中始終以禮相待,抱著尊重的態(tài)度,委婉規(guī)勸王安石放棄變法。

C.唐介認為王安石難當大任的原因是,雖然他學識淵博,但見解議論不切實際,如果讓他執(zhí)政,勢必會變換現(xiàn)行法度。

D.皇帝不認可孫固對王安石的看法,仍然讓王安石擔任參知政事,后來也采納了王安石改變風俗、修立法度的建議。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至于辟邪說,難壬人,果能如是,乃國家生民之福也。

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ㄌK洵《六國論》)

14.《答司馬諫議書》與《與王介甫書》都引用了“盤庚遷都”的史實,二者目的不同。請簡要概括。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小題。

臨江仙·懷辰州教授趙學舟①

【宋】張炎

一點白鷗何處去,半江潮落沙虛。淡黃柳上月痕初。遐觀情悄悄,凝想步徐徐。

每一相思千里夢,十年有此相疏。休休寄雁②問何如。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③。

【注】①趙學舟:趙與仁,字元父,號學舟,南宋宗室,作者的文友,元朝時任辰州教授之職。②《漢書·蘇武傳》中傳說蘇武牧羊時以鴻雁傳書。③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是嵇康寫給人生抉擇相異后的友人山濤(字巨源)絕交的一封信。

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詞的起筆以白鷗象征友人。白鷗是自由飛翔于江海之上的水鳥,極像元初飄零江湖的趙學舟等人。

B.“凝想"句寫出月上柳梢時,詞人遠眺不見友人蹤影,暗中回憶其步履從容徐徐而來的情形。

C.“相思”句寫出詞人對友人的思念,詞人與友人一直交往甚密,而今第一次因為兩地距離遙遠而疏遠了。

D.詞的下闋詞人綜合運用用典設(shè)問等手法,委婉曲折地傳達出自己欲語難言的復雜心緒。

16.后人評價這首詞:“趙以宗人仕元,詞是春秋筆法。"春秋筆法是指寓褒貶于曲折的文筆之中的寫法。請結(jié)合全詞談?wù)勀銓@一評價的理解。

17.(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斯在《諫逐客書》中通過對泰山高大與河海浩瀚原因的分析,引出“,”,勸諫秦王應心胸寬廣,彰顯恩德。

(2)蘇洵在《六國論》中解釋了齊、趙兩國滅亡的原因,他認為齊國滅亡的原因是“___”,而對于趙國滅亡,他感嘆道:“___?!?/p>

(3)唐朝詩人杜牧曾在《臺城曲》中諷刺道:“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中“,_____________”就是用這個典故來表達亡國之恨。

(4)《諫太宗十思疏》中,魏徵向唐太宗建議“___,___”,而不能根據(jù)個人喜惡來任意賞罰。

(5)王安石在《答司馬諫議書》中用“,___”兩句表明他的行事準則,這也是歷史上一切改革家剛決精神的一種概括。

三、語言文字運用(15分)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屠呦呦的名字,注定她與青蒿一生結(jié)緣。50多年來,屠呦呦帶領(lǐng)團隊①,傾盡一生心血研究,讓我國從談“瘧"色變到實現(xiàn)無瘧疾。

在眾人眼里,屠呦呦擁有著克服困難的巨大勇氣,就像一株挺立的青蒿,倔強、執(zhí)著地向高處生長:皓首窮經(jīng)埋在古籍中,收集2000多種方藥、篩選380余種中藥提取物,只為快速找到抗瘧靈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在②之際,卻意外在古籍《肘后備急方》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中得到靈感……執(zhí)著于真理、躬耕于醫(yī)藥,屠呦呦使青蒿素及其制劑成為國際上公認的治療惡性瘧疾的首選藥物,她也因此成為了世界醫(yī)藥史上一個繞不過去的坐標。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國家最高科學技術(shù)獎”“共和國勛章"……面對③的榮譽,潛心科研的屠呦呦沒有停下攀登的腳步,依舊鐘情科學、向醫(yī)而行。在屠呦呦心中,雖然青蒿沒有艷麗的花朵、撲鼻的香氣,卻能挽救許多生命,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她說:“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p>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改成:“我喜歡青蒿一樣的寧靜、淡泊和正直。"從語義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城市保護的角度看,文物與文化不是一個概念。①,它們多是歷史遺產(chǎn)中的精華,顯示著一個城市文化創(chuàng)造的極致,自然是要首要保護的,而且這些名勝古跡是一座座建筑,比較好保護。文化的內(nèi)容卻廣泛得多,更多表現(xiàn)在大片大片的民居中,它是城市整個生活文化的載體,也是城市真正的獨特性所在。就好比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不是在故宮,而是在胡同和四合院里。但民居沒有獨立的保護條例,而且民居是一片片城區(qū),良莠摻雜,產(chǎn)權(quán)分散,②。世界無論哪個國家,城市保護的最大問題都不在名勝古跡而在民居。城市的老屋絕不僅僅是建筑,老街也絕非僅僅是道路,它們構(gòu)成了“歷史文化空間”。城市中人的全部精神文化及其長長的根都深深扎在這空間里,這空間又絕非只屬于過去。在文物中歷史是死的,③。從深遠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它血緣相連,一脈相承,形成一種強大和進展的文化與精神。割斷歷史絕不是發(fā)展歷史,除掉歷史更不是真正地創(chuàng)造未來。在現(xiàn)代化的沖擊下,如何保衛(wèi)這個歷史文化空間值得深思。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下列句子中的引號與文段中“歷史文化空間"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泥腿子專家”袁隆平又走進了安江農(nóng)校稻田,去尋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B.堅守工匠精神,不是鼓勵離群索居、“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而是為了擦亮勞動光榮的價值原色。

C.捧著兒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D.“木葉"所以是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屬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屬于沉沉的陰天,這是一個典型的清秋性格。

四、寫作(60分)

23.(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保ā洱R桓晉文之事》)

材料二:瘧疾威脅人類健康長達數(shù)千年,有人認為人類不能戰(zhàn)勝瘧疾。屠呦呦帶領(lǐng)團隊經(jīng)過長期、反復的實驗,終于提煉出青蒿素,甚至還自己充當新藥試驗者,最終拯救了億萬人的生命。

材料三: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生逢其時、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xiàn)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以上內(nèi)容對新時代的青年具有啟示意義。請結(jié)合材料,圍繞“不能”與“不為"這一話題,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C

4.①“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學作品的一種審美特性,它是指作品的藝術(shù)形象所顯示出來的客觀思想意義超越作家創(chuàng)造形象時的主觀意圖和主觀思想。

②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人在后兩句要表現(xiàn)的是登高望遠,把千里之遠的風光盡收眼底的主觀愿望。而后世則把它看作是追求崇高理想的格言,因此它成為千古名句。這正說明后世人對這兩句詩的理解是遠遠超出詩人的主觀思想的。

5.①感受:鑒賞者感受作品所傳遞的信息,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

②體驗:經(jīng)由體驗,深切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

③想象:在生活體驗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豐富藝術(shù)形象。

④移情:審美主體被審美客體打動,將感情外射到審美對象上。

⑤認識:鑒賞者通過作品對生活做出再認識和再評價。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篩選和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zhì),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nèi)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nèi)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

⑵本題考查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進行推斷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nèi)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chǔ)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guān)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chǔ)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shè)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⑶此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先根據(jù)題干要求,分析第四段的主要論點的觀點,再逐項分析,判斷能否支撐選項。

⑷本題主要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本題答案來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現(xiàn)有材料是尋找解決實際問題的依據(jù),但現(xiàn)有材料的原句絕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讀懂多文本的內(nèi)涵、聯(lián)系社會生活現(xiàn)實而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能力。

⑸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nèi)容要點能力。篩選整合信息題的解題基本思路①根據(jù)題目的要求把握篩選的標準;②按照篩選標準,確認信息材料的檢索區(qū)間;③把主要信息進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時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語句進行串連形成一個完整的意思。

1.A.“不是被動的受感染者”“具有主導地位"錯誤,原文是說“鑒賞者就不是完全被動的受感染者”,選項偷換成“不是被動的受感染者”,擴大了其外延?!熬哂兄鲗У匚弧边@一信息是節(jié)外生枝,原文并未述及。

B.“絕不可能相同"錯誤。根據(jù)原文“不同的鑒賞者對于某一部作品的藝術(shù)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樣的”“鑒賞者的再創(chuàng)造也不至于離題萬里;而是大同小異”,這與“絕不可能相同”所傳達的信息不等值。

C.“因此,讀者生活經(jīng)驗的豐瘠程度就決定著他的鑒賞藝術(shù)形象能力的高下"錯誤,據(jù)原文“因為沒有體驗,就不能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沒有體驗,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這就要求有相應的生活經(jīng)驗,如果沒有相應的生活經(jīng)驗,那就無從體驗”,可知原文只是闡述了體驗、生活經(jīng)驗是鑒賞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并沒有說明生活經(jīng)驗的豐瘠程度和鑒賞藝術(shù)形象能力的關(guān)系,選項說法屬于強加因果關(guān)系。

故答案為:D。

2.C.“移情作用"錯誤,“飛流直下三千尺”運用了夸張化的想象手法描寫廬山瀑布奔瀉而下的壯觀氣勢,并沒有移情作用在內(nèi)。

故答案為:C。

3.第④段主要論點是“鑒賞者總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來豐富藝術(shù)形象"。

A.論說的是使得想象臻于完整的前提條件。

B.論說的是想象的對象。

D.論說的是想象與感覺、理性的關(guān)系。

ABD都與第④段的主要論點無關(guān)。

故答案為:C。

4.根據(jù)原文“但是也有可能鑒賞者的認識水平高于作者,他可以從作者所描寫的生活畫面認識到更多的東西”,可知“形象大于思想"是指鑒賞者從作者所描寫的生活畫面認識到更多的東西,從而使作品的藝術(shù)形象所顯示出來的客觀思想意義超越作家創(chuàng)造形象時的主觀意圖和主觀思想。

《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所見。詩人遙望一輪落日向著樓前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視野的盡頭冉冉而沒:目送流經(jīng)樓前下方的黃河奔騰咆哮、滾滾南來,又在遠處折而東向,流歸大海。詩人運用極其樸素、極其淺顯的語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進入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收入短短十個字中,畫面寬廣遼遠。后兩句寫所想。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從《登鸛雀樓》原詩后兩句看,它主要表現(xiàn)的是登高望遠,把千里之遠的風光盡收眼底的主觀愿望。但對讀者而言,它又留下了更為深廣的闡釋空間,比如將之視作表達志存高遠等。這表明讀者的認識、評價會超出詩人的主觀思想。

故答案為:①“形象大于思想"是文學作品的一種審美特性,它是指作品的藝術(shù)形象所顯示出來的客觀思想意義超越作家創(chuàng)造形象時的主觀意圖和主觀思想。

②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人在后兩句要表現(xiàn)的是登高望遠,把千里之遠的風光盡收眼底的主觀愿望。而后世則把它看作是追求崇高理想的格言,因此它成為千古名句。這正說明后世人對這兩句詩的理解是遠遠超出詩人的主觀思想的。

5.根據(jù)原文“在藝術(shù)鑒賞活動中,先是鑒賞者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信息……就不能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可知鑒賞者首先感受到作品所傳遞的信息,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

根據(jù)原文“在感受的基礎(chǔ)上,就進入體驗。體驗是鑒賞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因素……沒有體驗,就不能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可知鑒賞者在感受的基礎(chǔ)上,進入體驗,深切地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

根據(jù)原文“藝術(shù)鑒賞的另一重要心理因素是想象,想象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鑒賞活動中也占有同樣重要的位置。鑒賞者總是在生活體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來豐富藝術(shù)形象”,可知想象是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鑒賞者在生活體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來豐富藝術(shù)形象。

根據(jù)原文“藝術(shù)鑒賞還有一種心理因素,叫移情作用。藝術(shù)作品是以情感人的”,審美主體被感動之后,“激發(fā)起了相應的感情,又將這種感情外射到審美對象身上去”,可知移情是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審美主體被藝術(shù)作品感動,其又將這種感情外射到審美對象身上去。

根據(jù)原文“藝術(shù)鑒賞不但是感受的過程,同時是一個認識的過程。所以在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中,還有再認識再評價的因素"鑒賞者則通過作品對生活做出再認識和再評價”,可知認識也是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鑒賞者通過作品對生活做出再認識和再評價。

故答案為:①感受:鑒賞者感受作品所傳遞的信息,進入作品的規(guī)定情景。

②體驗:經(jīng)由體驗,深切感受形象的情感精神。

③想象:在生活體驗基礎(chǔ)上,通過想象豐富藝術(shù)形象。

④移情:審美主體被審美客體打動,將感情外射到審美對象上。

⑤認識:鑒賞者通過作品對生活做出再認識和再評價。

【答案】6.A

7.B

8.①“我"是事件的講述者: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是由“我”的講述一一展開,使小說條理清晰,真實可信,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

②“我"是過程的見證者:從親人角度,“我”見證了他人性從善良到自私吝嗇、冷酷無情,不斷扭曲的過程,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③“我"是思考的吶喊者:作家借“我”的思考和心理描寫,如“人需要的不是三俄尺的土地,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揭示了庸俗、安逸對人的靈魂腐蝕和精神傷害,使主旨更加突出。

9.①味覺變異,醋栗又酸又硬,常人避之不及食物卻成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醋栗象征著尼古拉的理想和人應該有奮斗和開拓精神的不同,就像“醋栗”一樣“又硬又酸"。

②精神變異,尼古拉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想,只不過是一種變異了的簡單、低下的欲望而已。

③變異是過程,人為了追求這種狹隘而庸俗的幸福,許多人會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東西,變得吝嗇自私,人性將逐漸變異墮落。

④變異是普遍的,以一人而觀社會,從尼古拉身上反映了社會中人們的普遍狀態(tài)。

⑤變異不是絕對的,因為還有“我”這樣清醒的人,為變異的社會而感到孤獨與悲哀。對新生活有追求。也許會有拿小錘子的人敲醒那些墮落者,希望社會中的探索之風越來越盛大。

【知識點】分析文本的結(jié)構(gòu),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nèi)涵;外國小說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nèi)容有所把握;然后結(jié)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guān)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jié)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shù)特點的理解、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小說常見的藝術(shù)特色:正面或直接描寫、側(cè)面或間接描寫,環(huán)境描寫,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心理描寫、細節(jié)描寫,設(shè)置懸念,抑揚對比法等等,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敘述角度和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從“自身作用"考慮,次要人物不只是一個線索或情節(jié)上的關(guān)聯(lián)人物,有的自身還具有鮮明的特點,我們要首先考慮自身的作用;襯托主要人物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從“情節(jié)作用”考慮,看是否起線索作用,是否推動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從“主題作用"考慮主題,次要人物與主要人物一起豐富、深化了主題。

(4)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讀懂文本,再結(jié)合題干所給的關(guān)鍵詞,列出評論要點,再寫出短評思路。

6.A.“他希望回到鄉(xiāng)下盡情感受自然風光,這說明他的理想是過上自由自在、富有詩意的鄉(xiāng)村生活”錯誤。尼古拉想在鄉(xiāng)村居住并有自己的莊園,只是希望能享受貴族生活,喜歡那種以權(quán)勢和地位命令并欺壓勞動者,自己卻不付出勞動就能坐享其成的生活方式。

故答案為:A。

7.B.“尼古拉與仆人做對比"錯誤,文中沒有把尼古拉與仆人做對比,對廚娘的描寫是側(cè)面烘托,廚娘邋遢肥胖,從側(cè)面烘托了主人尼古拉慵懶和滿足于平庸生活的形象,極具諷刺性。

故答案為:B。

8.結(jié)合“我們的童年是在鄉(xiāng)間自由自在度過的”“尼古拉從十九歲起就坐進省稅務(wù)局的辦公室"他是個溫和善良的人,我喜歡他”“他生活節(jié)儉,省吃省喝"幾年后他被調(diào)到另一個省工作,已年過四十,還在讀報上的廣告,還在攢錢。后來聽說他結(jié)婚了,目的還是買一座有醋栗的莊園”“他通過代售人買了一個百余俄畝的田莊"他已經(jīng)不是從前那個膽小怕事可憐的小職員了,而是真正的地主老爺”等分析,“我"見證了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我”是一個講述者,真實可信。

整篇小說是通過“我"的視角,觀察和講述尼古拉的故事的,“弟弟尼古拉·伊萬內(nèi)奇,比我小兩歲”,“我"是主人公的哥哥,“他是個溫和善良的人,我喜歡他”“當然。我的弟弟從來沒有想過對她的死負有責任。金錢如同伏特加,能把人變成怪物”,“我”見證了尼古拉為實現(xiàn)個人的小幸福,不斷拋棄善良,最終人性扭曲的過程,極具真實感。

結(jié)合“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個莊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夠盡情發(fā)揮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zhì)和特點"不知什么緣故,往常我一想到人的幸福,就不免帶一點哀傷的感覺,這一回親眼看到幸福的人,我竟生出一種跟絕望相近的沉重感覺”分析,“我"是麻木人群中的清醒者,“我”是一個思考者,是一個有自己觀點的覺悟者。作家借“我"的思考,表達了對新生活的追求,對未來的追求等,并揭示了庸俗、安逸對人的靈魂腐蝕和精神傷害,使主旨更加突出。

故答案為:①“我”是事件的講述者:弟弟尼古拉的故事是由“我"的講述一一展開,使小說條理清晰,真實可信,拉近了作品與讀者的距離。

②“我”是過程的見證者:從親人角度,“我"見證了他人性從善良到自私吝嗇、冷酷無情,不斷扭曲的過程,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③“我”是思考的吶喊者:作家借“我"的思考和心理描寫,如“人需要的不是三俄尺的土地,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揭示了庸俗、安逸對人的靈魂腐蝕和精神傷害,使主旨更加突出。

9.原文中提到“醋栗又硬又酸”,這是醋栗本身的物理特性,通常不會被人認為是美味的食物。然而,尼古拉卻對其“眉開眼笑”“興奮得說不出話來”,并“貪婪地吃著”。這種對醋栗的熱愛,顯然是他內(nèi)心欲望的投影,即他對于心中“莊園夢"的強烈渴望和滿足。這種對平常人眼中不美味的醋栗的極端熱愛,正是味覺上的“變異”。

尼古拉從最初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年輕人,逐漸變?yōu)橐粋€只關(guān)心個人得失、缺乏開拓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人。他的人生目標就是擁有屬于自己的莊園和醋票,這種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的“理想”,而是一種低下的欲望。他的精神世界在這種追求中發(fā)生了“變異”。

尼古拉在追求自己所謂“幸福"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人性中的美好品質(zhì),變得吝嗇、自私(“他變得很吝嗇,經(jīng)常讓她吃個半飽,把她的錢存進銀行卻寫在自己名下”)。他的變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這種過程的描述,使得“變異"一詞更加具有動態(tài)性和深刻性。

尼古拉的故事雖然是個案,但卻反映了當時社會中許多人的普遍狀態(tài)。他們可能都有自己心中的“醋栗”,為了追求這種狹隘的幸福,逐漸放棄了更高遠的理想和追求。這種“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文中“我”的角色是一個清醒的旁觀者,“拿一個小錘子經(jīng)常敲著門,提醒他”,對尼古拉的“變異”感到孤獨和悲哀。同時,“我"也代表著社會中仍有追求、有理想的人。這種對比使得“變異”并非絕對的觀念得以凸顯,也暗示了可能存在的改變和希望。

故答案為:①味覺變異,醋栗又酸又硬,常人避之不及食物卻成為尼古拉心中幸福的味道,醋栗象征著尼古拉的理想和人應該有奮斗和開拓精神的不同,就像“醋栗"一樣“又硬又酸”。②精神變異,尼古拉的生活理想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想,只不過是一種變異了的簡單、低下的欲望而已。

③變異是過程,人為了追求這種狹隘而庸俗的幸福,許多人會失去人生中美好而善良的東西,變得吝嗇自私,人性將逐漸變異墮落。

④變異是普遍的,以一人而觀社會,從尼古拉身上反映了社會中人們的普遍狀態(tài)。

⑤變異不是絕對的,因為還有“我"這樣清醒的人,為變異的社會而感到孤獨與悲哀。對新生活有追求。也許會有拿小錘子的人敲醒那些墮落者,希望社會中的探索之風越來越盛大。

【答案】10.BEF

11.B

12.B

13.①至于說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

②治理國家的人,(千萬)不要讓自己被別人積蓄的威力所挾制啊!

14.①王安石借“盤庚遷都”表達自己實行變法的堅定決心。

②司馬光借“盤庚遷都"勸王安石能夠聽取其他人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考生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文言閱讀能力,還要在整體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關(guān)鍵點:人名、地名、官職名、年號、語氣詞、動賓搭配、句式整齊等。要根據(jù)語意做題,可用排除法。

(2)本題考查理解文言文實詞和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關(guān)于實詞,本題考查的是一詞多義,平時的學習中應對重要的文言實詞多加積累,做題時結(jié)合句子進行判斷即可。關(guān)于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3)本題考查篩選并概括文中內(nèi)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看清題干要求,然后依據(jù)人名、地名、官名、時間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選項對應的語句,再將選項與原文進行比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與原文不符合之處。

(4)本題考查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按照翻譯六字訣換、調(diào)、補、刪、留、變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實。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譯,翻譯時保證賦分點的落實。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nèi)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guān)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我惶恐向您致敬,再次有勞您給我回信,愈發(fā)感覺您沒有舍棄我,能接納并給予教誨不勝感激,不勝感激。

制訂法令并交給執(zhí)行部門去施行,這當然是您的權(quán)限范圍的事。但是應當抓大放小,保留好的,去除不好的,不應不分巨細,只圖新奇而將所有舊的法令全部改變。況且法令需要人來執(zhí)行,倘若介甫您能選擇良才在執(zhí)行部門任職,有弊端的法令自然去除;倘若執(zhí)行部門任非其才,即便每天給他們好的法令,終究無所補益。介甫您所說的先王之政是指的周朝的泉府所做的賒貸嗎?我琢磨那時的賒貸,似乎與今日借貸青苗錢還是有差異的;況且先王的善政很多,反而要獨獨以此為要務(wù)嗎?至于說到排除邪說,責難奸佞之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但是恐怕介甫您與變法和逐利的人走得越來越近,身邊少不了那些好歪理邪說的奸佞小人。他們都是一些歌功頌德曲意逢迎之徒。介甫您許是偶然沒有察覺到吧。這都是說盤庚遇到水災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我哪里是勸您不以國事為重,以媚俗從眾為榮?只是說天下有不同的意見,也希望您能多少留意體察而已。

(選自司馬光《與王介甫書》)

皇帝(宋仁宗)想啟用王安石,曾公亮極力推薦。唐介說:“安石很難擔當大任?!被实蹎査?,唐介回答說:“安石好學但是思想古板,所以議論見解不切實際事理,如果他掌握政權(quán),(他的)政策肯定經(jīng)常變更。"唐介退朝后對曾公亮說:“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會陷入困頓之中,你們應該知道?!彼紊褡趩柺套x孫固,孫固回答說:“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夠勝任侍從或獻納之職。宰相要有(宰相的)氣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您如果)一定要物色賢相,呂公著、司馬光、韓維都是合適的人選。"皇帝不認為是對的,最終(還是)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對(王安石)說:“人們都不了解你,以為你只知道書本知識,不知道治理世事?!蓖醢彩鸬溃骸敖?jīng)學正是用來規(guī)劃處理事務(wù)。"皇帝說:“這樣那么你認為現(xiàn)在應該先實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說:“要改變現(xiàn)在的風氣、禮節(jié)、習慣,公布斷的法令,(這)正是現(xiàn)在所急需要做的事。"皇帝就采納了(他的意見)。

(選自《宋史紀事本末王安石變法》)

10.句意:王安石的文章和德行都很好,能夠勝任侍從或獻納之職。宰相要有(宰相的)氣度,王安石性情偏激,心胸狹隘,沒有容人之量。

“安石文行甚高”為完整的主謂結(jié)構(gòu)的句子,故應在“高"的后面B處加句讀;

“處侍從獻納之職可矣”為省略主語“安石"的謂語,“矣”為句末助詞,故應在“矣"的后面E處加句讀;

“宰相自有度”為完整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的句子,故應在賓語“度"的后面F處加句讀。

故答案為:BEF。

11.A.正確。

B.錯誤?!啊帧╅L輩呼喚,‘名’供平輩、晚輩和自己稱呼”錯。“名"是供長輩呼喚和自己稱呼的,“字”是供平輩、晚輩稱呼的。

C.正確?!懊摹保鶠楂I媚、討好的意思。句意:以媚俗從眾為榮。/有個華陰縣的縣官想討好上司。

D.正確?!八浴?,均是“用來……的"的意思。句意:經(jīng)學正是用來規(guī)劃處理事務(wù)。/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

故答案為:B。

12.B.“委婉規(guī)勸王安石放棄變法”錯誤。應是直接地規(guī)勸王安石放棄變法。

故答案為:B。

13.得分點:

(1)“辟”,批駁;“難”,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獻媚、不行正道的人;“乃國家生民之福也”,為判斷句,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

(2)“為國者”,治理國家的人;“使”,讓;“為積威之所劫”,被動句。

故答案為:①至于說批駁不正確的言論,排斥巧辯的佞人,果真能如此,那是國家和百姓的福分。

②治理國家的人,(千萬)不要讓自己被別人積蓄的威力所挾制??!

14.王安石說到盤庚遷都對應的原文是“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意思是“商王盤庚遷都時,連百姓都埋怨,還不僅僅是朝廷里的士大夫而已。盤庚并不因為有人埋怨反對的緣故而改變計劃。這是因為遷都是經(jīng)過周密考慮后的行動,是正確的而看不到有什么可以改悔的緣故"。盤慶遷都眾人都反對、埋怨,但他堅持遷都的計劃,因為他是經(jīng)過周密考慮的,認為合理,所以堅決行動,這樣的圣賢之人當覺得自己的想法確時尚且不考慮眾人意見,所以王安石以此證明自己變法是正確的,不能因他人怨恨而改變自己的計劃,表達自己實行變法的堅定決心。

司馬光認為“蓋盤庚遇水災而選都,臣民有從者,有違者,盤庚不忍脅以威刑,故勤勞曉解,其卒也皆化而從之,非謂廢棄天下人之言,而獨行己志也”大意是“這都是說盤庚遇到水災而要遷都,臣民有愿意的,有不愿意的,盤庚不忍心使用刑罰手段逼迫,所以苦口婆心反復勸說,最終還是化解矛盾使大家順從,并不是說廢棄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認為盤庚遷都時有不愿意的,他不忍心逼迫,但是努力勸說,使得大家順從了,所以不是廢棄了所有人的意見,獨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他想以此勸說王安石,要懂得傾聽他人的意見而不能固執(zhí)己見。

故答案為:①王安石借“盤庚遷都”表達自己實行變法的堅定決心。

②司馬光借“盤庚遷都"勸王安石能夠聽取其他人對新法的不同意見,不要一意孤行。

【答案】15.C

16.①詞中是指詞人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但又不直接指出,而是通過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一種情感傾向;

②“十年”句寫出詞人內(nèi)心的悲涼。詞人與友人情誼深厚,而今第一次疏遠。這疏遠不僅是兩地之遙,更為重要的是價值觀念相異,這一點詞人沒有直接說出但友人可以感知。

③“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作者自問自答寫出了內(nèi)心的矛盾。詞人本擬寄書問候然又作罷。之所以不寄書信,是難寫絕交書?!敖^交”即斷絕交誼,詞人很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也不想去信指摘,這深隱了一種貶意。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nèi)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nèi)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jié)構(gòu)、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jīng)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lǐng)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進行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主要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答題時要注意結(jié)合詩歌的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字詞語進行分析。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題材往往都表達這類似的情感;可以從抒情議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從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論世;可以從題目入手,題目往往交代了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創(chuàng)作的緣由和主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可以從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15.C.“而今第一次因為兩地距離遙遠而疏遠了"錯,這疏遠不僅是兩地之遙,更為重要的是價值觀念相異。

故答案為:C。

16.由注釋①可知,趙學舟,南宋的宗室,作者的文友,在元朝任職。詞人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但又不直接指出,而是通過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一種情感傾向,體現(xiàn)了“春秋筆法”。

“每一相思千里夢"句,寫詞人與友人情誼深厚,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思念?!笆暧写讼嗍琛本洌瑢懚癖驹娝纬说挠讶?,卻在遙遠的元朝任職,詞人與友人第一次產(chǎn)生了疏遠感,其原因不只是空間距離遠了,更是二人價值觀不同了。這一點詞人沒有直接說出,但友人可以感知,體現(xiàn)了“春秋筆法"。

“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句,詩人先自問為何不托大雁帶信問候友人,后自答說自己難以下筆寫絕交信,這表明了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絕交"即斷絕交誼。詩人雖人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但也不想寫信指責友人,這也體現(xiàn)了“春秋筆法”。

故答案為:①詞中是指詞人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但又不直接指出,而是通過字里行間流露出的一種情感傾向;②“十年"句寫出詞人內(nèi)心的悲涼。詞人與友人情誼深厚,而今第一次疏遠。這疏遠不僅是兩地之遙,更為重要的是價值觀念相異,這一點詞人沒有直接說出但友人可以感知。

③“如何休寄雁,難寫絕交書”作者自問自答寫出了內(nèi)心的矛盾。詞人本擬寄書問候然又作罷。之所以不寄書信,是難寫絕交書?!敖^交"即斷絕交誼,詞人很不贊成友人仕元的選擇,也不想去信指摘,這深隱了一種貶意。

17.【答案】(1)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3)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4)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5)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本題易錯字:庶、嬴、謬、濫、度。

故答案為:(1)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惜其用武而不終也

(3)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4)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5)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疾槊痴b,分為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兩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答案】18.攻堅克難(戮力同心、迎難而上)一籌莫展/山窮水盡紛至沓來/接連不斷/數(shù)不勝數(shù)

19.青蒿雖然沒有艷麗的花朵、撲鼻的香氣,卻能挽救許多生命,是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

20.①原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增添了文采,增強了氣勢,彰顯了屠呦呦的質(zhì)樸追求。②原句把“青蒿一樣的”修飾語單獨成句,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強化了她對青蒿的喜愛和贊美之情。③原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用蒿葉、蒿花、蒿莖比喻寧靜、淡泊、正直,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屠呦呦潛心科研、不慕名利、執(zhí)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知識點】成語的使用;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句表達效果的對比、鑒賞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其測試重點是:一感彩的誤用,二望文生義,三適用對象弄錯,四具有雙重含義的成語,五語境或邏輯錯誤。復習過程中要注意多積累,注意從整體上把握成語的含義,區(qū)分形似神異的成語,注意成語的感彩,注意有雙重含義的成語。

(2)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與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當、成分殘缺、語序不當、前后矛盾等。判斷病句,必須對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細閱讀句子,第一步憑借語感感知句子有無毛病,再用所學知識(病句類型)作分析??捎脡嚎s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體到局部地判斷。

(3)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修辭手法和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較為常見的有比喻、夸張、擬人、排比、借代等。解答本題,需仔細閱讀文本,找到運用的修辭手法,再分析其表達效果。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

第一空,語境“帶領(lǐng)團隊"傾盡一生心血研究”“實現(xiàn)無瘧疾”,說明是齊心合力,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圓滿的完成任務(wù),所以此處可填“攻堅克難或戮力同心或迎難而上”。

攻堅克難:常常用來形容或鼓勵人們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圓滿的完成任務(wù)。/戮力同心:形容齊心合力,團結(jié)一致。/迎難而上:就算遇到困難也不退縮,迎著困難去克服它。

第二空,上句說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下句說卻意外得到靈感,橫線處在轉(zhuǎn)折前承接前一句,應該是說沒有辦法,無路可走了,所以此處可填“一籌莫展"或“山窮水盡”。

一籌莫展:指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常用于形容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山窮水盡: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沒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絕境。

第三空,上文接連列舉多個榮譽,說明屠呦呦獲得的榮譽很多,一個接一個,連續(xù)不斷,所以此處可填“紛至沓來"或“接連不斷”或“數(shù)不勝數(shù)"。

紛至沓來:形容連續(xù)不斷地到來。/接連不斷:一個接著一個,連續(xù)不間斷。/數(shù)不勝數(shù):形容數(shù)量多得難以計算。

故答案為:攻堅克難(戮力同心、迎難而上)一籌莫展/山窮水盡紛至沓來/接連不斷/數(shù)不勝數(shù)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畫線句共有兩處語?。?/p>

一是語序不當,“雖然青蒿……”錯誤,兩個分句是同一個主語時,關(guān)聯(lián)詞語應放在第一個分句的主語后面,應改為“青蒿雖然……";

二是成分殘缺,“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前缺動詞,應改為“是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

所以,畫線句應改為:青蒿雖然沒有艷麗的花朵、撲鼻的香氣,卻能挽救許多生命,是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

故答案為:青蒿雖然沒有艷麗的花朵、撲鼻的香氣,卻能挽救許多生命,是具有奉獻精神的植物。

20.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修辭手法和分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效果上:原句三個分句分別從“我喜歡……,蒿葉一樣的……”“我喜歡……,蒿花一樣的……"我喜歡……,蒿莖一樣的……”來寫,結(jié)構(gòu)一致,構(gòu)成排比,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既增添了文采,又增強了氣勢,更彰顯了屠呦呦的質(zhì)樸追求。

句式上,原句把“青蒿一樣的"修飾語分為三句,分別單獨成句,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強化了她對青蒿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手法上,原句“蒿葉一樣的寧靜”“蒿花一樣的淡泊"蒿莖一樣的正直”,分別用蒿葉、蒿花、蒿莖比喻寧靜、淡泊、正直,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屠呦呦潛心研究、淡泊名利、執(zhí)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故答案為:①原句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形式整齊、音韻和諧,增添了文采,增強了氣勢,彰顯了屠呦呦的質(zhì)樸追求。②原句把“青蒿一樣的"修飾語單獨成句,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突出、強化了她對青蒿的喜愛和贊美之情。③原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分別用蒿葉、蒿花、蒿莖比喻寧靜、淡泊、正直,生動形象地刻畫出屠呦呦潛心科研、不慕名利、執(zhí)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答案】21.①文物是指名勝古跡;②要保護起來并非易事(或者“難以保護”);③在文化中歷史卻仍然活著

22.D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補寫句子能力。這類題目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nèi)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數(shù)限制。所補寫的句子的內(nèi)容來源于文本。具體說,所補寫句子的內(nèi)容、語言要從上下文的有關(guān)材料中去提煉和概括,離開文本不可能補寫正確。所補寫句子與上下文關(guān)系:或引領(lǐng)下文,或總結(jié)上文,或與上下文銜接連貫?!霸~語從文本中來"引領(lǐng)、總結(jié)、銜接”這兩層意思要綜合起來,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幾乎是唯一的。

(2)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引號,先判斷文章中引號的用法,再逐個判斷選項中引號的用法,然后選出正確的一項。

21.第一空,根據(jù)前后語境“文物與文化不是一個概念"文化的內(nèi)容卻廣泛得多”可知,此處所論對象是文物,而再結(jié)合后文“而且這些名勝古跡是一座座建筑”,可見作者認為名勝古跡是文物的重要代表,故可填“文物是指名勝古跡”。

第二空,根據(jù)“民居是一片片城區(qū),良莠摻雜,產(chǎn)權(quán)分散”,可知民居存在較高的保護困難,所以可填“要保護起來并非易事”(或者“難以保護")。

第三空,文章所論的對象是文物和文化兩者,前文說“在文物中歷史是死的”,而填空處后文“血緣相連,一脈相承"等則強調(diào)“活”的特征,可知此處應是與前面形成對比,說明文化“活"的特征,故可填“在文化中歷史卻仍然活著”。

故答案為:①文物是指名勝古跡;②要保護起來并非易事(或者“難以保護");③在文化中歷史卻仍然活著

22.“歷史文化空間”的引號表示強調(diào)。

A.表示特殊稱謂。

B.表示直接引用。

C.表示反語。

D.表示強調(diào)。

故答案為:D。

23.【答案】【參考例文】

不要因為不為而說不能

不能,即沒有做某事的條件和能力,就像孟子所說的“挾泰山以超北海"一類,目標無限地超越自己的能力。不為,卻是不管有沒有能力都不去做,譬如“為長者折枝”,不實踐,不努力,何來的“有所作為"呢!

有的人常常會混淆這兩個概念,假使你遇到一道數(shù)學題,看了三兩分鐘沒有頭緒,便扔下筆說;“我不能?!蹦惚M了自己最大努力嗎?你嘗試過所有的方法了嗎?你求助于他人了嗎?沒有盡全力,便沒有資格說“不能”,充其量只能是“不為”,這些人便以“不能"為借口,來掩飾自己的“不為”。

事實上,只要我依順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和屬性,就沒有不能,再加上我們改掉自身陋習,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也就沒有了無為。.

古人說的好“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有人認為鐵棒不能磨成一根細針,實際上這種人就是不為的人,只要他們刻苦努力,付諸行動,鐵棒就會磨成針。

居里夫人不理會外界對她的嘲笑,埋頭苦干,終于發(fā)現(xiàn)了新元素——鐳。愛迪生不懼失敗,敢于行動,在經(jīng)過上千次失敗后發(fā)明了歷史性的創(chuàng)造——電燈。

也有人語:“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边@是一種敢于探索,勇于推陳出新的精神。在一些消極悲觀者眼中,這一切屬于白費力,我們不能改造生活的環(huán)境,不能推翻老祖宗的定理。事實上,這些人亦是不為,他們不去探索,不去求知,怎會跟上時代的步伐?美國學者加福佳利用中國火箭的反沖力大膽想象,研究出第一個離開地球表面的火箭,有了他的基礎(chǔ),更多敢于說能的人站了出來,他們研發(fā)了載人火箭,繞球衛(wèi)星,宇宙飛船。這在以前那些頑固派眼里,是根本不可能的,簡直是妄想。

哥白尼通過大量觀察和實驗,提出了與當時已經(jīng)深入人心的地心說相駁的日心說,這無疑是對權(quán)威的一次重大打擊,日心說也離正確答案更加靠近。

當然,與客觀事物的屬性規(guī)律相違背時,我們必須要堅決的說一聲“不能"。

前段時間有人宣稱開發(fā)出一種催化劑,只要有足夠的水,就能產(chǎn)生出源源不斷的石油。對于這個消息,不用看其結(jié)果,我們利用所學知識就能說“不能”。

有些事物是不能的,也是不為的,因為它違背了客觀實際,比如說臺獨分子鬧獨立,自古以來臺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要臺獨,中國人不答應,世界和平人士也不答應,這是不能也不為的。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正處在吸收知識的黃金時節(jié),我們要放開眼光,對于一切正確的符合客觀的事物多說我能,而不要因為不為而說不能。

【知識點】話題作文

【解析】【分析】這是一則話題類材料作文題。題目由三則材料組成。材料一引用了《齊桓晉文之事》中的一句話,意思是(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北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向老者折腰行鞠躬禮,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边@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材料二指出,瘧疾威脅人類長達數(shù)千年,有人認為人類不能戰(zhàn)勝瘧疾,可是屠呦呦卻帶領(lǐng)了自己的團隊經(jīng)過長期的努力,甚至親身試藥,最終拯救了億萬人的生命。材料三中,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新時代的青年生逢其時,要勇?lián)姑┱共湃A。

【題干分析】三則材料看似關(guān)聯(lián)不大,實際上綜合起來就體現(xiàn)“不能"與“不為”的辯證關(guān)系,可見本題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從材料一來看,“不能"指的是客觀能力上做不到,“不為”指的是主觀意愿上不肯做。這二者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不為"蘊涵著“能為”,選擇“不為"實際上體現(xiàn)了人性中“惡”的傾向?!安荒堋?,表達的是一種客觀能力的制限?!安粸椤眰鬟_的是人的態(tài)度、修養(yǎng)、文明與習慣養(yǎng)成的問題,它的存在與發(fā)生,反映了一個社會教化與風尚高下的分野。一個人唯有從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文明的熏陶與感化,才有可能克服“不為"的現(xiàn)象發(fā)生。從材料二來看,人們認為不能戰(zhàn)勝的瘧疾難題,卻最終被屠呦呦帶領(lǐng)的團隊攻克了??梢姡灰粦制D難,勇于挑戰(zhàn),有時“不能”者亦可以變成“可能"者。這只是要看主觀意愿上“為”還是“不為"。材料三中,習近平主席對青年人提出來的希望,亦包含了這樣的意思:鼓勵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時代給了一個無比廣闊的舞臺,我們不要以“不能”為借口,而要摒棄“不為”,而努力大有作為。

由此,試題要求以“不能”與“不為"這一話題進行寫作。寫作時,考生可以運用并列式結(jié)構(gòu)談“不能”與“不為"的辯證關(guān)系,也可以運用層進式結(jié)構(gòu)談何為“不能”何為“不為”,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決。最后,還可總結(jié)說明,作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我們要勇于承擔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時代給了一個無比廣闊的舞臺,我們不要以“不能”為借口,要摒棄“不為”,努力大有作為。觀點要明確,脈絡(luò)要清晰。

【立意提取】

1.不要因為“不為”而說“不能"。

2.我們應該有所為。

3.勇?lián)厝?,將“不能”變成“?。

4.“不能”是客觀限制,“不為"是主觀逃避。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guān)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shù)牡胤街苯踊蜷g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浙江省寧波市鄞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語文期末考試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

(2024高一下·鄞州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既然藝術(shù)鑒賞是主客體的感情交流活動,那么,鑒賞者就不是完全被動的受感染者。作為審美主體,他有很大的能動性,是藝術(shù)形象創(chuàng)造的積極參與者。當然,他不是藝術(shù)生產(chǎn)過程中的參與者,而是消費過程中的參與者。王朝聞把藝術(shù)鑒賞的心理活動叫作“再創(chuàng)造”。他說:“藝術(shù)形象,其實不過是借有限的但也就是有力的誘導物,讓欣賞者利用他們的那些和特定的藝術(shù)形象有聯(lián)系的生活經(jīng)驗,發(fā)揮想象,接受以至‘豐富’或‘提煉’著既成的藝術(shù)形象。"

既然藝術(shù)鑒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心理活動,那么,不同的鑒賞者對于某一部作品的藝術(shù)感受,并不是完全一樣的。正如魯迅所說:“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