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1_第1頁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1_第2頁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1_第3頁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1_第4頁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湖南省張家界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當前網絡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真假信息魚龍混雜,往往造成“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為什么在當前公共輿論環(huán)境下,如此難以辟謠為什么即使擺出事實證據,如實告知大眾真相,部分民眾仍然難以扭轉錯誤認知心理學中的“逆火效應”或許可以幫助解釋這一現象。該效應是指一條錯誤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與人原本的看法相違背,反而會加深人們對這條(原本)錯誤的信息的信任。

“逆火效應"是由美國記者大衛(wèi)·麥克雷尼在2011年提出的。他發(fā)現,當一個人面對公共輿論的指責時,越是想辯白,越是擺事實講道理,就越會引發(fā)對方更進一步的否認,甚至攻擊。也就是說,當個體遇到與自身信念相抵觸的觀點或證據時,除非該觀點或證據足以完全摧毀原來的信念,否則個體就會忽略或反駁它們并強化其原有信念。

在美國,每年的流感季都會導致上千人死亡并產生數億美元的醫(yī)療成本。一份美國調查發(fā)現,大約43%的大眾認為流感疫苗會帶來流感。為了更正這一看法,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特地在官方網站上發(fā)布了科普文章,以期扭轉大眾認知。隨后,研究人員對這一做法進行調查,發(fā)現科普文章雖然顯著糾正了人們的誤解,但同時也顯著降低了對疫苗副作用高度關注的受訪者的疫苗接種意愿。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常常會出現這種說服信息誘發(fā)“逆火效應”的現象。例如,當煙草公司對“煙霧有害"這一信息進行反駁時,民眾反而會更加相信該信息。除了辟謠信息以外,產品警示信息可能也會帶來負面效果。有研究發(fā)現,當向人們披露香煙或者人造甜味素會帶來健康風險時,這種產品警示卻導致受眾更多地購買這些產品。

那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呢在有關謠言的心理學研究中,常常用動機性推理這一理論來解釋“逆火效應”。動機性推理是指人們傾向于防御性地處理和回應信息,即接受和尋找確證性信息,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具體而言,當人們接觸到對他們的信念或偏好產生挑戰(zhàn)的信息時,就會因為沖突而情緒緊張,繼而產生一種想要解除緊張情緒的沖動,即認知失調。在這種沖動的刺激下,人們便會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在反駁性信息產生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見,即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某人因為上個月發(fā)生了飛機相撞事件,所以現在更愿意坐火車。但事實上,火車事故率是高于飛機事故率的。

“逆火效應"的另外一種解釋是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一方面,人們會因為遺忘錯將謠言記為事實,即真相錯覺效應。根據真相錯覺理論,人們在編碼信息時,會給假信息一個否定標簽,但不會給真信息一個肯定標簽。在一段時間后,否定標簽早于信息本身被遺忘,人們便會在此情況下產生真相幻覺,把謠言模糊地記為“真相”。另一方面,人們會誤解辟謠的動機,從而更加相信謠言。也就是說,當人們接觸到辟謠信息時,特別是在一些日常存在觀念偏見的信息上,會認為辟謠者在極力掩蓋謠言中某些不可告人的“事實”,從而更加相信這些謠言。

此外,心理抗拒也是導致“逆火效應”的原因之一。心理抗拒理論指的是當某種限制導致人們感到自主權或面子受到威脅時,他們便會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繼而產生奪回自主權的想法或行為,具體表現為更加相信被限制的觀念或更多地采取被限制的行為。因此,當辟謠或者說服信息讓人們感受到自主權或者面子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抗拒,從而導致“逆火效應"。

盡管辟謠難以從根本上消除謠言的不良影響,但辟謠者可以在發(fā)布辟謠信息時針對“逆火效應”的成因來制定辟謠方案,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應”,減少辟謠“后遺癥”。202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傳聞證據相比,被試者在接收科學證據信息時,會更理性地更新他們的信念。因此,辟謠者在提供辟謠信息時,可以提供具有科學的標準化措辭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糾正人們的錯誤認知??紤]到可得性偏見的影響,辟謠信息還應盡量以圖表等清晰易讀的形式呈現,使信息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給受眾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從而促使他們相信真相。

在辟謠時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可能也是一個有效的措施。人們往往會通過效仿群體行為,獲得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帶來的良好感覺。因此,辟謠者可以利用人們的這種從眾心理,在辟謠或說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從而促使受眾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來接受辟謠或說服信息。

總之,辟謠者在擺出自己的事實證據之前,應充分考慮“逆火效應"的影響,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以免適得其反。在了解“逆火效應”后,大眾在接受辟謠信息時,也應當反思自己是否會受其影響,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所接收的信息。

(摘編自陳璐瑤、王勛、張振新《逆火效應:真相真的越辯越明嗎》)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網絡信息傳播迅速,魚龍混雜,這導致辟謠很難;即使擺出事實,如實告知大眾真相,也很難扭轉部分民眾的錯誤認知。

B.當外界的觀點或證據與自身的信念發(fā)生沖突時,人們就會產生緊張的情緒,這使得人們會忽視、質疑或反駁這些挑戰(zhàn)性信息。

C.由于人們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見,所以對剛剛經歷飛機相撞事件的人來說,可能會不顧事實地認為飛機的事故率高于火車的事故率。

D.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表明,與傳聞證據相比,科學證據能更理性地更新人們的信念,從而更好地糾正人們的錯誤認知。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遇到與自身信念相抵觸的觀點時,個體就會忽略它們,甚至強化原有信念,說明該觀點不足以完全摧毀原來的信念。

B.由第3段所列舉的幾個“逆火效應"的現象可知,辟謠或產品警示信息只會導致受眾更相信謠言,甚至傾向于依謠言行事。

C.作者認為可以從動機性推理、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及心理抗拒這三個方面來解釋“逆火效應”的形成原因。

D.根據真相錯覺理論,受眾將假信息編碼為“謠言+否定標簽"后,會率先忘記“否定標簽”而依稀記得謠言,從而將謠言記為“事實"。

3.下列選項中,不存在“逆火效應”現象的一項是()

A.有號召力的人或群體在傳播一種議題時,會被更多的網民認同。

B.在美國法庭上被禁用的非法證據更容易左右陪審員的裁定。

C.包含脫發(fā)或中風等警示信息的藥品廣告,增強了顧客的購買欲望。

D.獨立自我意識較強的捐贈個體,在公眾場合下的捐贈意愿降低。

4.請簡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圍繞“逆火效應"展開論述的。

5.試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下面的現象的理解。

在美國,富裕家庭接觸到節(jié)約用水的小竅門后,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但當其接觸到附帶一則信息的節(jié)水小竅門后,日均用水量卻不會上升。這則信息分兩類,一類是展示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如果前者低于后者,那么信息中會有一個“笑臉”標志,反之會有一個“哭臉"標志;另一類是一份節(jié)水倡議,該倡議強調了“節(jié)約用水”是本地居民的身份標志。

【答案】1.B

2.B

3.A

4.①文章先由當前的公共輿論環(huán)境引出“逆火效應"的話題,并舉實例來說明這一現象。(1分)

②其次通過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分別從動機性推理、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心理抗拒三方面來解釋“逆火效應”形成的原因。(2分,點出論證方法1分,概括出逆火效應形成的原因1分。)

③最后又分別從辟謠者和大眾的角度指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應"。

5.①富裕家庭接觸到節(jié)約用水的小竅門后,“節(jié)約用水”這一限制性信息讓富裕家庭的人感到面子或自主權受到威脅,因而對此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導致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這是心理抗拒導致的“逆火效應"。②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提示的是社會規(guī)范,可以促使家庭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接受“節(jié)水”的信息,從而削弱已有的“逆火效應"。③曲線圖及笑臉和哭臉的標志,與文字相比更簡明易懂,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因此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從而促使他們愿意接受“節(jié)水”的說服信息。④節(jié)水倡議中強調的“本地居民"提示了社會身份,使人們獲得了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帶來的良好感受,利用這種從眾心理促使人們接受“節(jié)水”信息,從而抑制“逆火效應"。

【知識點】社會科學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對應的句段,仔細辨別原文內容與選項內容的細微之處。尤其要注意一些表示時間、頻率、范圍的副詞,以及某些代詞的指代對象。理清選項中的內容在原文中的邏輯關系,審查是否有增刪詞語的現象。

⑵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推斷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⑶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與論證關系的能力。解答本題,先理解材料中逆火效應”現象的觀點是什么,再逐個分析選項,判斷正誤。

(4)本題考查學生梳理文章脈絡的能力。讀懂文章大意后,首先梳理文章層次,概括各段落的內容,然后按照論述思路的先后順序分點作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運用文中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仔細閱讀題干,將題干中所給的現象分層理解。然后,找到文中相應的理論觀點,以此來闡釋題干中所給的現象。材料中關鍵詞有用水量“不降反升"和“不會上升”,結合材料分析原因即可。

1.B.“這使得"理解有誤。由第4段中的“當人們接觸到對他們的信念或偏好產生挑戰(zhàn)的信息時,就會因為沖突而情緒緊張,繼而產生一種想要解除緊張情緒的沖動,即認知失調。在這種沖動的刺激下,人們便會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可知,使人們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的是“想要解除緊張情緒的沖動”,而非“緊張的情緒”。

故答案為:B。

2.B.“辟謠或產品警示信息只會導致受眾更相信謠言"理解有誤。由第3段中的“隨后,研究人員對這一做法進行調查,發(fā)現科普文章雖然顯著糾正了人們的誤解”和“除了辟謠信息以外,產品警示信息可能也會帶來負面效果"可知,辟謠的科普文章,能夠顯著糾正人們的誤解,并非只會導致受眾更相信謠言。并且,產品警示信息只是有可能會帶來負面效果,并非一定會帶來負面效果。

故答案為:B。

3.A.體現了“名人效應”,即通過有號召力的人的觀點來引人注意,擴大影響,不符合“逆火效應"的觀點。

B.符合動機性推理的觀點,人們在接觸對他們的信念或偏好產生挑戰(zhàn)的信息時,會忽視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

C.表現出“產品警示卻導致受眾更多地購買這些產品”的“逆火效應"。

D.體現了“心理抗拒”的理論,捐贈個體感到自主權或面子受到威脅時,便會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從而降低捐贈意愿。

故答案為:A。

4.材料共9段,第1~3段,由當前的公共輿論環(huán)境引出中心話題“逆火效應”,并舉了幾個例子來具體說明;

第4~6段,從三個方面解釋了“逆火效應”的成因,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

第7~9段,從辟謠者和大眾的角度展開,論述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應"。

本文采用層進式的論證結構,遵循“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行文思路,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故答案為:①文章先由當前的公共輿論環(huán)境引出“逆火效應"的話題,并舉實例來說明這一現象。

②其次通過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分別從動機性推理、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心理抗拒三方面來解釋“逆火效應”形成的原因。

③最后又分別從辟謠者和大眾的角度指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應"。

5.①結合“說服信息讓人們感受到自主權或者面子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抗拒,從而導致‘逆火效應’”及題干中“節(jié)約用水"分析可知,富裕家庭接觸到節(jié)約用水的小竅門后,“節(jié)約用水”這一限制性信息讓富裕家庭的人感到面子或自主權受到威脅,因而對此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導致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這是心理抗拒導致的“逆火效應"。

②結合“說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從而促使受眾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來接受辟謠或說服信息”及題干“展示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分析可知,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提示的是社會規(guī)范,可以促使家庭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接受“節(jié)水”的信息,從而削弱已有的“逆火效應"。

③結合“信息還應盡量以圖表等清晰易讀的形式呈現,使信息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給受眾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分析可知,曲線圖及笑臉和哭臉的標志,與文字相比更簡明易懂,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因此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從而促使他們愿意接受“節(jié)水"的說服信息。

④結合“說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從而促使受眾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來接受辟謠或說服信息”及題干“‘節(jié)約用水’是本地居民的身份標志"分子可知,節(jié)水倡議中強調的“本地居民”提示了社會身份,使人們獲得了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帶來的良好感受,利用這種從眾心理促使人們接受“節(jié)水"信息,從而抑制“逆火效應”。

故答案為:①富裕家庭接觸到節(jié)約用水的小竅門后,“節(jié)約用水"這一限制性信息讓富裕家庭的人感到面子或自主權受到威脅,因而對此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導致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這是心理抗拒導致的“逆火效應”。②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提示的是社會規(guī)范,可以促使家庭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接受“節(jié)水"的信息,從而削弱已有的“逆火效應”。③曲線圖及笑臉和哭臉的標志,與文字相比更簡明易懂,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因此會給人們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從而促使他們愿意接受“節(jié)水"的說服信息。④節(jié)水倡議中強調的“本地居民”提示了社會身份,使人們獲得了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帶來的良好感受,利用這種從眾心理促使人們接受“節(jié)水"信息,從而抑制“逆火效應”。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靈魂

丁東

①在“民以食為天"的歷朝歷代,米被人們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我們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形容,米在人類的演變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長,一餐一餐地喂養(yǎng),書寫了人類,還原了歷史。歷史上,幾乎所有的農民起義,都是為了奪取大米。誰掌控了大米,誰就掌控了政權和命脈。我們每個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與其說是血液,還不如說是米漿。

②也正因為此,人們對稻米的描述,是那樣的唯美;對稻米的感情,是那么的深沉?!对娊洝吩疲骸鞍嗽聞儣?,十月荻稻。”《詩經》又云:“釋之叟叟,烝之浮浮。"《小雅》曰:“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左傳·哀公十三年》孔穎達正義:“食以稻粱為貴。"唐代詩人李紳行走鄉(xiāng)野,見農民彎腰弓背,汗流浹背,辛勤勞作,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憫農》:“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北彼卧娙它S庭堅在遭受貶謫、陷入無米之炊的生活困頓時,感恩好友送米,寫下了《答楊明叔送米頌》:“買竹為我打籬,更送米來作飯。用此回光反照,佛事一時成辦。"800多年前,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騎著高頭大馬,夜行在江西上饒縣的黃沙道上。當他越過溪橋,看見茅店村像鷓鴣鳥一樣安臥在稻花環(huán)抱的田野中央,脫口而出“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③不啻是中國,國外也有對稻米一往情深的詩人。出身于貧困農民家庭的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寫有一首名為《谷子成熟了》的詩作。詩曰:“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熱,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我的愛也成熟了,很熱的是我的心;但愿你,親愛的,就是收割的人!"詩人以稻米入詩,把稻米提升到戀人的高度,足見稻米在他心中的位置是何等之重。

④國外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說,在所有的糧食中,大米是有靈魂的,其他都只能算是雜糧。確實,一粒大米,從種子出發(fā),到顆粒歸倉,其間經歷了秧苗分蘗、幼穗發(fā)育、拔節(jié)孕穗、抽穗開花、灌漿結實等不同時期;經歷了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等;經歷了風雨雷電以及農人匍匐大地淌下的汗水,集天地之精氣,聚日月之精華,終于轉身為人們舌尖上的美食。你說她沒有靈魂嗎?

⑤我對大米的深情,始于記事之日。我雖生在江南水鄉(xiāng),但在兒時的記憶中,因地少人多,收成不豐,很少能敞開肚子吃米飯。一家六口人每年四百斤不到的大米口糧,母親精打細算著食用。平時以麥粞、大米混雜的麥粞米飯為主食,且時不時地把沉積在麥粞下面的米飯挖出來,給生病的孩子或奶奶吃。僅在逢年過節(jié)、親戚登門或生病時,才能吃上純米飯。那不軟不硬、酥酥綿綿、噴香爽口的米飯,溢著晶瑩的油光,裹著淡淡的甜味,不用菜也可以吃上三大碗,可惜只能吃一碗。另輔以土豆、山芋、南瓜等雜糧充饑。兒時,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家里能有一個大大的谷倉,里面堆滿了稻谷,怎么吃也吃不完。

⑥年歲漸長,我干過拔秧、插秧、除草、割稻、脫粒等農活。在稻田的田埂上,在母親“回家吃飯”的吆喝聲中,我看見自己——一位少年的單薄身影,漸漸被夕陽吞沒。因而,知道每一粒大米背后的辛苦。尊重每一粒米,是人生應有的態(tài)度。但凡見人糟踐糧食,內心便涌現出心絞般的疼痛。在我的感染、影響下,包括五歲外孫在內的全家老少都養(yǎng)成了光盤的好習慣。

⑦多少年來,米飯讓我歷盡生活艱辛,覽盡世事滄桑。每次見到米飯,我便會浮想聯翩,眼前呈現一片風吹稻浪的景象。繼而,悄然化身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萬物澄靜中,滿心歡喜,隨風搖曳。

⑧歲月不居,時節(jié)若流。如今,生活變好了,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米少了榮耀,成了賤貨。一百斤米換不到一盒化妝品,一千斤米換不到一部高檔手機,一萬斤米換不到一兩平方米的商品房。盡管種稻實現了全程機械化,并陸續(xù)開發(fā)出了不少粒形整齊、飽滿、完整粒高、晶瑩剔透、口味清香、柔軟爽滑的綠色、有機大米,但因收益低,職業(yè)農民都傾向于種植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多數愛美的女性、怕胖的男人,以不吃米飯為時尚,只吃水果和蔬菜。在他們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諒的“敵人"。即便是日常以米飯為主食的普通家庭,30斤大米,也足足可以應付一個月。

⑨“水源流入土壤,沃野鋪滿金黃?!泵壮尸F給我的,是珍珠般的皎潔,月光般的柔情,綺夢般的詩意,讓我忍不住伸出雙手,捧著它,深情凝視,久久不放。我認為一個熱愛大米的人,必然是一個感恩生活的人。

⑩“米者,五谷之首,立身之本。"一個人,對米飯的態(tài)度,就是對生活的態(tài)度。

(節(jié)選自《長江日報》,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畫橫線的句子,表現了米與人類歷史上政權的存續(xù)與消亡緊密相關。

B.“與其說是血液,還不如說是米漿”生動形象地說明稻米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中。

C.作者通過回憶曾經的生活遭遇,表現了自己尊重每一粒米的人生態(tài)度。

D.日常生活中,30斤大米也足足可以應付一個月,說明現代人省吃儉用,崇尚節(jié)約。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它一粒一粒地繁衍,一季一季地生長,一餐一餐地喂養(yǎng),書寫了人類,還原了歷史。"運用排比寫出了大米艱難的生長歷程。

B.“悄然化身為一株站立的稻子,在萬物澄靜中,滿心歡喜,隨風搖曳?!笔菍⒌咀尤烁窕磉_了“我"對大米的深情。

C.“一百斤米換不到一盒化妝品,一千斤米換不到一部高檔手機,一萬斤米換不到一兩平方米的商品房?!睆娏业膶Ρ戎型聪е橐缬谘员怼?/p>

D.本文中,“我"對大米的深情貫穿全文,描寫了大米地位的古今變化,看似散漫,實則突出主題,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點。

8.文中引用李紳、黃庭堅、辛棄疾的詩詞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9.請結合全文,談談你對文章主題的理解和感悟。

【答案】6.D

7.C

8.①李詩表達稻米粒粒飽含辛苦,黃詩表達困頓時的感恩之情,辛詞表達了豐收的喜悅之情。②三者從不同角度說明人們對稻米的感情是深沉的,增強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現手法的能力。第二段中,李紳的《憫農》描繪農民彎腰弓背,汗流浹背,辛勤勞作的場景,說明稻米粒粒飽含辛苦;黃庭堅的《答楊明叔送米頌》表達在遭受貶謫,陷入無米之炊的生活困頓時,感恩好友送米;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夜行在江西上饒縣的黃沙道上樂見豐收的喜悅之情。三者從不同角度說明人們對稻米的描述是唯美的,對稻米的感情是深沉的,為文章增色不少。

9.①謳歌稻米,強調稻米對于人類的重要性;②暗含對當今一些人視稻米為“敵人”的錯誤態(tài)度的批評;③委婉表達了對當今糧食種植現狀的深切憂慮;④呼吁人們要敬畏每一粒稻米,愛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份勞動;⑤抒發(fā)了對稻米的熱愛之情,由對稻米的熱愛上升到對生活的感恩之情。

【知識點】分析文本的結構,概括文本的主題;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手法;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賞析文本的內涵;散文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學生首先應對文本的整體內容有所把握;然后結合題目回到文中對具體語句進行具體分析。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鑒賞能力。首先要了解常見的藝術特色,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相關內容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題,先在文中找到相應的內容,指出其手法,再結合語境分析其作用。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主題的能力。解答本題,先讀懂文本,篩選出文中議論性的句子,再分析文章的主題。

6.D.“現代人省吃儉用,崇尚節(jié)約"錯誤,文章倒數第三段只是說現代人生活條件變好了,米變得廉價,人們可選擇的食物變多了。選項無中生有。

故答案為:D。

7.A.“寫出了大米艱難的生長歷程”錯誤。應該是寫出了米在人類的演變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B.“將稻子人格化"錯誤,是將“我”物象化,賦予“我"以稻子的特征。

D.“‘我’對大米的深情貫穿全文”錯誤。文章先是客觀寫不同的人對稻米的描述,之后才是寫“我"對大米的深情。

故答案為:C。

8.第二段中,李紳的《憫農》描繪農民彎腰弓背,汗流浹背,辛勤勞作的場景,說明稻米粒粒飽含辛苦;黃庭堅的《答楊明叔送米頌》表達在遭受貶謫,陷入無米之炊的生活困頓時,感恩好友送米;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表達了夜行在江西上饒縣的黃沙道上樂見豐收的喜悅之情。

三者從不同角度說明人們對稻米的描述是唯美的,對稻米的感情是深沉的,為文章增色不少。

故答案為:①李詩表達稻米粒粒飽含辛苦,黃詩表達困頓時的感恩之情,辛詞表達了豐收的喜悅之情。②三者從不同角度說明人們對稻米的感情是深沉的,增強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

9.聯系文章第1段的關鍵句“它一粒一粒地繁衍……書寫了人類,還原了歷史?!薄罢l掌控了大米,誰就掌控了政權和命脈。"我們每個人的血管里流淌的是什么?與其說是血液,還不如說是米漿。”可解讀出,謳歌稻米,強調稻米對于人類的重要性;

聯系文章第8段“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米少了榮耀,成了賤貨"職業(yè)農民都傾向于種植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在他們眼中,米成了不可原諒的‘敵人’"可以看出,暗含對當今一些人視稻米為“敵人”的錯誤態(tài)度的批評;委婉表達了對當今糧食種植現狀的深切憂慮;

聯系文章第9段“我認為一個熱愛大米的人,必然是一個感恩生活的人"和第10段,再結合全篇,可知文章呼吁人們要敬畏每一粒稻米,愛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份勞動;抒發(fā)了對稻米的熱愛之情,由對稻米的熱愛上升到對生活的感恩之情,強調稻米對人類的重要性,稻米事關人類命脈。

故答案為:①謳歌稻米,強調稻米對于人類的重要性;②暗含對當今一些人視稻米為“敵人”的錯誤態(tài)度的批評;③委婉表達了對當今糧食種植現狀的深切憂慮;④呼吁人們要敬畏每一粒稻米,愛惜每一粒糧食,尊重每一份勞動;⑤抒發(fā)了對稻米的熱愛之情,由對稻米的熱愛上升到對生活的感恩之情。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昔者晉獻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請以垂棘之璧與屈產之乘,以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獻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寶也;屈產之乘,寡人之駿也。若受吾幣而不吾假道,將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猶取之內府而藏之外府也,猶取之內槽而著之外槽也。君奚患焉?"獻公許之。乃使荀息以屈產之乘為庭實,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濫于寶與馬而欲許之。宮之奇諫曰:“不可許也。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螂街煌鲆彩延?,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則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聽,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還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牽馬而報獻公喜曰璧則猶是也馬齒亦薄長矣。"

(選自《呂氏春秋·權勛》,有刪改)

材料二:

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鼻夭f,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

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荀息操璧A牽馬B而報C獻公D喜曰E璧則猶是也F馬齒G亦薄長矣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或句子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奈何,意思是怎么辦,與《鴻門宴》中“且為之奈何”的“奈何"意思相同。

B.材料一中“必不吾受”與材料二中“何厭之有"都是賓語前置句。

C.輔,意思是輔助,與成語“相輔相成”中“輔"意思一樣。

D.厚,意思是變雄厚,與《庖丁解?!分小耙詿o厚入有間”的“厚"意思不一樣。

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燭之武從秦的角度出發(fā)分析利害關系,根據“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使秦伯意識到:不能做對晉國有利,而對自己有害的事情。

B.晉文公不同意攻擊秦軍,給出“不仁"、“不智”、“不武"三個理由,其中“不仁”是最具決定性的理由。

C.晉獻公想從虞國借路來攻打虢國,但他舍不得拿出垂棘之璧和屈產之乘,因為他擔心寶物被送出卻達不到目的。

D.宮之奇分析虞虢相依的形勢,勸諫不要借路給晉國,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結果亡國。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濫于寶與馬而欲許之。

②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14.材料一中的宮之奇與《燭之武退秦師》一文中的燭之武同為謀臣,善于進諫游說。請結合兩則材料的內容,具體分析二人勸說技巧的不同之處。

【答案】10.CEF

11.C

12.B

13.①向虞國借路來攻打虢國,虞公貪求寶玉和駿馬,就想答應荀息。

②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之后,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14.材料一中,宮之奇的勸說技巧:運用設喻的方法,委婉地進諫,將虞與虢的關系比作車與輔的關系,告訴虞公兩國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認為虞國和虢國是唇亡齒寒、相輔相依的關系,如果借道給晉國,虞國也會隨著虢國的滅亡很快滅亡。

【知識點】理解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

【解析】【點評】⑴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結合語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⑵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

⑶本題考查概括歸納文章內容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干,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干,切忌走馬觀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

⑷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⑸本題主要考查文本內容理解分析及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附參考譯文】

材料一:從前,晉獻公派荀息去向虞國借路以便攻打虢國。荀息說:“請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產的良馬作為禮物贈給虞公,這樣去要求借路,一定可以得到允許。"晉獻公說:“垂棘之璧是先君傳下來的寶貝;屈地所產的良馬是我的駿馬。如果他們接受了我們的禮物而又不借給我們路,那將怎么辦呢?”荀息說:“不會這樣,他們如果不借路給我們,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如果他們接受我們的禮物而借路給我們,這就好像我們把垂棘之璧從內府轉藏到外府,把屈地產的良馬從內廄牽出來關到外廄里。有什么好擔憂呢?"晉獻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產的良馬作為禮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給虞國)以向虞國借路攻打虢國,虞公貪求寶玉和駿馬,就想答應荀息。宮之奇勸諫說:“不可以答應呀!虞國跟虢國,就像車牙跟車輔,車牙依賴車輔,車輔也依賴車牙,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勢。古人有句話說:‘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絿槐粶缤?,靠的是有虞國;虞國不被滅亡,靠的是有虢國。如果我們借路給晉國,那么虢國早晨滅亡,虞國晚上也就會跟著滅亡。怎么能借路給晉國呢?”虞公不聽宮之奇的話,把路借給了晉軍。荀息領兵攻打虢國,消滅了虢國。再回軍攻打虞國,又消滅了虞國。荀息拿著玉璧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報告。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年齡稍微長了一點。"

材料二:在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樓放下去,見到秦穆公,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麻煩您。然而越過別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為什么要滅掉鄭國而給晉國增加土地呢?晉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作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乏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么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兩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這是您所知道的。晉國,怎么會有滿足的時候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向西擴大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它到哪里去奪取土地?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一下!"秦伯非常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wèi)鄭國,秦伯就回國了。晉國大夫子犯請求攻打秦軍。晉文公說:“不可。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混亂相攻取代和諧一致,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睍x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10.句意:荀息拿著玉璧牽著駿馬回來向晉獻公報告。獻公高興地說:“玉璧還是原來的樣子,只是馬的年齡稍微長了一點。"

“荀息”作主語,“操璧牽馬而報"作謂語,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應在C處斷開;

“曰”斷句標志,應在E處斷開;

“也"句末語氣詞,故應在F處斷開。

故答案為:CEF。

11.A.正確。句意:那將怎么辦呢?/對此事將怎么辦呢?

B.正確。都是賓語前置句,前者是否定句中,代詞“吾”作“受"賓語,賓語前置,正常語序分別為“必不受吾”;后者是“之"是提賓的標志,賓語“何厭”前置了,正常語序為“有何厭"。句意:一定不會接受我們的禮物。/有什么滿足呢?

C.錯誤。意思不一樣。名詞,車輔;/動詞,配合,輔助。句意:就像車牙跟車輔。/兩件事物互相輔助,互相促進。

D.正確。名詞用作動詞,變雄厚;/名詞,厚度。句意:鄰國的實力變雄厚。/用沒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縫隙的骨節(jié)。

故答案為:C。

12.B.“其中‘不仁’是最具決定性的理由”錯。晉文公制止了子犯要求出擊秦國的請求,他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條理由退兵,“不仁”只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如果真講“仁義”,當初就不會發(fā)兵攻鄭;“不知”是實質,“知"是理智,是對現實情況的客觀分析,是對動武后果的冷靜判斷;“不武”,則是因為勝敗難以預料。所以,說到底,晉國退兵,最主要的是“利"字使然,并不是因為“不仁”。

故答案為:B。

13.得分點:

(1)“假”,借;濫,貪求;“許”,答應。

(2)第一個“封”,名詞作動詞,使……成為邊境;“肆”,延伸,擴張;“闕”,侵損、削減;“焉”,哪里。

故答案為:①向虞國借路來攻打虢國,虞公貪求寶玉和駿馬,就想答應荀息。

②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之后,又想要擴張它西邊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減少,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

14.(1)分析材料一中宮之奇的勸說技巧

“虞之與虢也,若車之有輔也,車依輔,輔亦依車,虞、虢之勢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齒寒?!螂街煌鲆彩延?,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句,宮之奇用設喻的方法,委婉地進諫,將虞與虢的關系比作車與輔的關系,告訴虞公兩國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認為虞國和虢國是唇亡齒寒、相輔相依的關系?!叭艏僦溃瑒t虢朝亡而虞夕從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他認為如果借道給晉國,虞國也會隨著虢國的滅亡很快滅亡。

(2)分析材料二中燭之武的勸說技巧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是分析現實,“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是回顧歷史。燭之武援古例今,勸說秦伯退兵。

由“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分析,燭之武運用對比方法,陳述秦滅鄭的利與弊,他的本意當然是為了保全鄭國,但是在言語上站在秦國的立場上,處處為秦國打算,從反面強調亡鄭非常不利于秦國的結果,即只能使“鄰厚”“君薄";“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又從正面陳說保全了鄭國,對秦不僅無害,反而“利秦"??梢姡瑺T之武采用正反兩面分析秦滅鄭的利弊,使秦國主動退兵,展現了他高超的勸說技巧。

故答案為:材料一中,宮之奇的勸說技巧:運用設喻的方法,委婉地進諫,將虞與虢的關系比作車與輔的關系,告訴虞公兩國相互依存的重要性,認為虞國和虢國是唇亡齒寒、相輔相依的關系,如果借道給晉國,虞國也會隨著虢國的滅亡很快滅亡。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唐詩,完成小題。

金陵懷古

(晚唐)許渾

玉樹①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

松楸②遠近千官冢,禾黍③高低六代宮。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玉樹,指陳后主所制的樂曲《玉樹后庭花》。②松楸(qiū):指在墓地上栽種的樹木。一作“楸梧”。③禾黍:禾與黍。語出《詩經·王風·黍離》,《毛詩序》稱,周大夫見故都的宗廟宮室傾覆,遺址上長滿了茂盛的禾黍,于是寫了《黍離》一詩表達自己的憂傷。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fā)端,寫南朝最后一個朝廷,在陳后主所制樂曲《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滅。

B.頸聯中“拂"字、“吹”字寫得傳神,“拂云"描寫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現江豚興風鼓浪的氣勢。

C.尾聯的“英雄"指的是抓住陳后主,滅掉陳朝的隋朝將士,正是他們見證了金陵城的由盛轉衰。

D.詩人將深刻的歷史體認化為審美的哲思融入到詩歌之中,既深化了詩歌的情理內蘊,又避免了直白說理對詩美的破壞,形成自己獨特的詠史風格。

16.本詩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慨?詩人通過哪些手法展開抒情,請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答案】15.C

16.感慨:①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于盡的慨嘆,表現了詩人對金陵昔盛今衰、繁華易逝的歷史興亡之感。②詩人借古諷今,說陳朝滅亡皆因后主縱情聲色,諷諫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陳朝滅亡覆轍。

手法:①采用對比手法。頷聯將南朝昔日的繁榮盛況,與今日的荒蕪破敗進行對比。曾經達官貴族的墳?,F在已被松楸所掩蓋;巍峨豪華的宮殿,現在已長滿禾黍,(或:尾聯“豪華盡”,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表明今日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余一切都大不一樣。)抒發(fā)了詩人對于興亡變遷的感慨;

②借景抒情。頷聯借眼前所見到的被遠近的松楸所掩蓋的墳冢和長滿高高低低的禾黍的衰敗荒蕪景象來抒發(fā)興亡變遷的感慨;

③比興手法。頸聯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云變幻?!敖?和“石燕”,象征歷史上叱咤風雨的人物,如尾聯所說的英雄。這兩句通過江上風云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

【知識點】表達技巧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對詩歌的綜合鑒賞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題材、結構、情感的鑒賞。解答此類題型,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后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再對照選項進行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和表達技巧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抒情手法和情感主旨的綜合類考題,考生要準確抓住手法,結合相關詩句來分析詩歌的情感。注意詩歌的題材和關鍵詞句??梢愿鶕h聯和尾聯分析對比的手法,根據頸聯分析借景抒情和比興的手法。

15.C.“指的是抓住陳后主,滅掉陳朝的隋朝將士"錯誤,尾聯的“英雄”指曾占據金陵的歷代帝王。

故答案為:C。

16.感情上。首句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fā)端,寫南朝最后一個朝廷,在陳后主所制樂曲《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覆滅。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頸聯概括世間的風云變幻,表現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尾聯照應開頭,抒發(fā)了詩人對于繁華易逝的感慨。全詩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于盡的慨嘆,表現了詩人對金陵昔盛今衰、繁華易逝的歷史興亡之感。同時詩人借古諷今,“玉樹歌殘王氣終”,說陳朝滅亡皆因后主縱情聲色,諷諫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陳朝滅亡覆轍。

手法上。頷聯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松楸”,墳墓上的樹木。詩人登高而望,遠近高低盡是松楸荒冢,殘宮禾黍。用了古今對比的手法,表明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

頷聯寫詩人登高而望,遠近高低盡是松楸荒冢,殘宮禾黍。借景抒情,借衰敗荒蕪景象來抒發(fā)興亡變遷的感慨;

頸聯表面寫石燕展翅拂動著云霓,一會兒陰雨,一會兒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又刮起一陣冷風。其實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云變幻。“拂云"描寫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現江豚興風鼓浪的氣勢?!扒缫嘤?意味著“陰固雨”,“夜還風"顯見得“日已風”?!敖?和“石燕”,象征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如尾聯所說的“英雄"。這兩句通過江上風云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

尾聯照應開頭,抒發(fā)了詩人對于繁華易逝的感慨?!拔┯星嗌剿坡逯小保褪钦f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樣了。古今對比,昔盛今亡,江山不改,而世事多變。

故答案為:感慨:①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人間權勢終歸于盡的慨嘆,表現了詩人對金陵昔盛今衰、繁華易逝的歷史興亡之感。②詩人借古諷今,說陳朝滅亡皆因后主縱情聲色,諷諫統(tǒng)治者要吸取歷史教訓,不要重蹈陳朝滅亡覆轍。手法:①采用對比手法。頷聯將南朝昔日的繁榮盛況,與今日的荒蕪破敗進行對比。曾經達官貴族的墳?,F在已被松楸所掩蓋;巍峨豪華的宮殿,現在已長滿禾黍,(或:尾聯“豪華盡”,抒寫金陵繁華一去不返,表明今日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余一切都大不一樣。)抒發(fā)了詩人對于興亡變遷的感慨;

②借景抒情。頷聯借眼前所見到的被遠近的松楸所掩蓋的墳冢和長滿高高低低的禾黍的衰敗荒蕪景象來抒發(fā)興亡變遷的感慨;

③比興手法。頸聯用比興手法概括世間的風云變幻?!敖唷焙汀笆唷?,象征歷史上叱咤風雨的人物,如尾聯所說的英雄。這兩句通過江上風云晴雨的變化,表現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

17.(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面對孔子問志,學生曾皙用“,_____________”兩句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人們在沂水邊快樂游玩的情景,表達了對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

(2)《桂枝香·金陵懷古》中,化用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感嘆統(tǒng)治者不以歷史為鑒,相繼覆亡的詞句是:“,?!?/p>

(3)《登岳陽樓》中“,"兩句表現了洞庭湖極其恢弘的氣象,讀來氣勢雄渾。

【答案】(1)浴乎沂;風乎舞雩

(2)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背誦和默寫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題易錯字:沂、雩、續(xù)、坼、乾、浮。

故答案為:(1)浴乎沂風乎舞雩

(2)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

(3)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寫和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三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寫錯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黃州,雖然逃過鬼門關,但命運也跌落到有生以來的最低谷。政治上,回到原點,經濟上,生活也陷入困境,從優(yōu)渥的上層士大夫生活跌落為貧困的政治難民,生活境況的落差之大,讓蘇軾一時難以適應。相較于物質上面的窘迫,最讓蘇軾痛苦的,還是(①),他曾對朋友坦露心聲:“處患難不戚戚,只是愚人無心肝爾,與鹿豕木石何異!"他覺得自己重罪遭貶,被朝廷“廢棄”,被君王拋棄,被同類士大夫嫌棄,內心極度自卑與苦悶。

謫居黃州,雖是蘇軾人生命運的滑鐵盧,卻是其詞作藝術的高峰。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頓時期,蘇軾能創(chuàng)造詞作的輝煌?(②)。

從外在的客觀條件來看,當時詩尊詞卑的詞體觀念,為蘇軾提供了自由作詞的適宜環(huán)境。蘇軾因寫詩而釀成“烏臺詩案”,所以在謫居黃州期間,他依然A,不敢寫詩,以免再惹事端。①作詞在北宋被當作一種娛樂方式,②在謫居黃州期間不敢寫詩,③卻可以放心大膽地作詞,④于是,⑤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方式。

從內在的主觀條件來看,在痛苦的磨礪中,蘇軾的思想境界、人格精神逐步走向成熟,從而為作詞提供了新的情思。他初到黃州寫的《卜算子》(缺月掛疏桐)表現了他驚魂未定、孤獨無助的心態(tài)。兩年后寫的大江東去詞,極力贊美周瑜的人生得意,是為反襯自我的B_____________,深層里則是表現自我理想未滅、希冀能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抖L波》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則表現了他最終走出痛苦的精神困境,進入超然曠達、能從容淡定面對人生風雨的成熟境界。這種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

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段中加點處“烏臺詩案"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祥林嫂怎么這樣了?倒不如那時不留她?!彼膵鹩袝r當面就這樣說,似乎是警告她。

B.這一切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我們可以叫它作中國建筑的“文法"。

C.在這里我們乃看見“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D.為了報復統(tǒng)治階級的罪行,在中世紀的德國曾有過一種叫做“菲默法庭"的秘密法庭。

19.請在文段中A、B處分別填入恰當的成語。

20.第三段畫波浪線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序號應修改為:____________。

序號應修改為:____________。

21.請在文段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個字。

22.第四段畫橫線的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結合文段內容賞析其表達效果。

【答案】18.D

19.A心有余悸B窮困潦倒

20.序號②;改為: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不敢寫詩。序號⑤;改為: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載體。(或:作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方式。)

21.①精神上的被拋棄和被孤立。(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②這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2.比喻和排比。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等,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排比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成語的使用;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引號,先判斷文章中引號的用法,再逐個判斷選項中引號的用法,然后選出正確的一項。

(2)本題考查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讀懂文本,分析成語所在句子的語境,再根據自己的積累填寫合適的成語。

(3)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瀏覽劃線句,然后按照主謂賓的成分壓縮句子,先觀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當、殘缺等問題,再分析修飾成分。

(4)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的能力,具體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瀏覽整個語段,把握中心話題,然后重點分析橫線前后的句子,把握句意和句式,根據這些進行擬寫。

(5)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和分析常見的修辭手法表達效果的能力。準確解答此類題目,分為三個步驟:①準確地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及效果;②結合句子,闡述為什么用這種手法;③闡述此手法有效傳達了怎樣的感情。

18.“烏臺詩案"的引號,表示特定稱謂。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殊含義。

C.表示強調。

D.表示特定稱謂。

故答案為:D。

19.A處,根據語境中“蘇軾因寫詩而釀成‘烏臺詩案’”分析,此處是說在蘇軾謫居黃州期間,雖然“烏臺詩案"已過,但他依然害怕,故應填寫“心有余悸”。

心有余悸: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還感到害怕。

B處,根據“深層里則是表現自我理想未滅、希冀能像周瑜那樣建功立業(y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分析,此處是說極力贊美周瑜的人生得意,是為了反襯他自己政治失意,故填寫成語“窮困潦倒”

窮困潦倒:指生活貧困,頹喪失意。

故答案為:A心有余悸B窮困潦倒

20.句②,“在謫居黃州期間不敢寫詩"成分殘缺,缺少主語“蘇軾”,故應改為“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不敢寫詩";

句⑤,“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方式”,搭配不當,應改為“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載體"或“作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方式。

故答案為:序號②;改為:蘇軾在謫居黃州期間不敢寫詩。序號⑤;改為: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載體。(或:作詞成了蘇軾宣泄苦悶、揮灑才情的方式。)

21.第一空,根據后句“他曾對朋友坦露心聲……內心極度自卑與苦悶”分析,可知此處是說最讓蘇軾痛苦的還是精神上的痛苦,即他精神上被被拋棄和孤立,故補寫內容是“精神上的被拋棄和被孤立"。

第二空,根據前面的問句“為什么在人生低谷困頓時期,蘇軾能創(chuàng)造詞作的輝煌”,可知此處是回答前一句的問題;再根據下文“從外在的客觀條件來看……"和“從內在的主觀條件來看……”可知,此處故補寫內容是“這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故答案為:①精神上的被拋棄和被孤立。(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②這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22.“這種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運用比喻修辭手法,“這種成熟"是本體,“光輝”“音響"從容”是喻體,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從容”等,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

畫橫線句采用七個“一種……"句式,形成排比修辭手法,“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體現了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對蘇軾的崇敬之情。另外,排比修辭使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

故答案為:比喻和排比。將“成熟"比喻成“光輝”“音響"等,生動形象地傳達出蘇東坡“從容”“大氣"等精神品格的內涵;排比語勢強勁,節(jié)奏鏗鏘,更能體現蘇東坡超越人生突破自我的可貴精神,表達作者的崇敬之情。

四、寫作(60分)

23.(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人們的生活中,期望與現實之間常常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可能會帶來挫折感、失望甚至困惑,也可能會激發(fā)前行的動力。如何理解和面對期望與現實之間的關系,探索差距背后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辦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受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參考例文】

擁抱落差,期望如初

羅曼羅蘭曾說過,真正的英雄,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的人。在這個時代,我們生活的真相是現實變化不定、個人和外界的定位產生落差。然而,希望成為英雄的人,必然要接受落差,堅守人生的初心和期望。

在生活格局不斷發(fā)生變化時,個人的期望受到許多方面的影響。家庭是每個人夢想的溫床,但當你飛翔的方向與父母的目光迥然相異,個人期望與家庭預期的落差就由此產生。社會是每個人成就夢想的舞臺,但若個人期望和社會需求指標、評價標準不匹配,錯位的可能性也將大幅躍升。

如果個人的期待屈從于家庭與社會這兩種強大力量的牽扯,人的獨立性與思想性將陷入現實的旋渦中。正如帕斯卡爾所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何不堅守正確的個人期望,坦然擁抱不可避免的人生落差?

家人當然愛我們,但溫柔拒絕家庭預期的道德捆綁絕非不孝或冷酷?!白由?,然后免于父母之懷。"父母的懷抱不能承載我們的一生,而在我們讀書求學的過程中,我們的思維將不可避免地區(qū)別于父母的思維,展現出獨立與個性的風采。同時,父母也將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認識上的盲點。由此推斷,基于父母的認識而形成的家庭預期難免與我們自己的期望產生偏差。那么,當父母的判斷失準時,我們是否仍有必要委曲求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味遵從父母之志是一種愚孝,將家人的期望勉強嫁接于自己的人生是一種對生活的褻瀆和不負責。因此,在落差產生時,不妨擁抱落差,用合適的方式說服父母。

社會自然需要我們,但理性拒絕社會的定位絕非離經叛道或不知好歹。樊錦詩當然可以接受職場精英等社會角色,但她投身敦煌的個人選擇才能得到人生價值的真正實現;鐘南山、李蘭娟本可以自安于院士之譽,然而逆行抗疫,坐鎮(zhèn)武漢,則是坦然接受了角色錯位,追逐自己的本心。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边@自然無錯,因為個人生活于社會之中,自然要如曾國藩之言“躬身入世”,尋找自己的定位,創(chuàng)造價值。海明威也說,一個人要成為最堅硬的島嶼,才能成為陸地的一部分。一味屈從社會定位拒絕錯位的人不可能成為堅硬的島嶼,土質日漸疏松的結局只能是島嶼漸漸沉沒于人生的深淵。

有些落差象征著家人的溫暖,有些錯位暗含了社會的關懷。我們擁抱它們,是對這些善意的感激。我們執(zhí)起父母的雙手,向社會躬身感謝,但我們也有自己的人生期望,我們應當奔赴自己的天空。世間萬象,變動不居。我們應懷著各自的期望,擁抱與家庭、社會的落差。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

這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題干分析】

考題中給出的材料是議論文,帶有一定的思辨色彩。材料第一句話闡述了期望和現實之間往往存在差距,然后具體指出這種差距可能給人帶來的負面效應和正面效應。最后一句話引導我們思考期望與現實的關系,差距背后的原因以及解決差距的途徑。

通過了解和探索期望與現實的關系,我們可以學會適應現實,調整期望,以積極的態(tài)度找到解決期望與現實差距的辦法。我們應該認識到,現實往往是復雜多變的,實現預期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當我們遇到挫折和失望時,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調整我們的期望和目標,并積極采取實際行動來縮小差距。同時也要反思差距產生的原因,比如從自身能力、社會環(huán)境、目標設定等因素去思考,通過修正自己的認知和行為,讓自己的期望逐漸與現實接軌。最重要的是,要珍惜現實中的每一次機會,努力從每一次經歷中獲得成長和啟迪。只有不斷的探索和努力,才能不斷縮小期望與現實的差距,為自己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

這些材料給了我們相當大的思考空間。寫作時,考生可以從個人具體的期望和現實入手,也可以討論古代圣賢和革命家是如何面對現實和期望的差距的。比如引用蘇軾的相關事例,說明要樂觀面對差距。也可以上升到民族的高度,談談如何縮小現實與期望的差距:當個人愿景與社會期望出現差距和沖突時,當代青年要聽從社會的召喚,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立意提取】

1.心懷期望,正視差距。

2.降低期望,縮小差距。

3.笑對落差,展示風采。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或間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湖南省張家界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當前網絡時代,信息傳播迅速,真假信息魚龍混雜,往往造成“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為什么在當前公共輿論環(huán)境下,如此難以辟謠為什么即使擺出事實證據,如實告知大眾真相,部分民眾仍然難以扭轉錯誤認知心理學中的“逆火效應"或許可以幫助解釋這一現象。該效應是指一條錯誤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與人原本的看法相違背,反而會加深人們對這條(原本)錯誤的信息的信任。

“逆火效應”是由美國記者大衛(wèi)·麥克雷尼在2011年提出的。他發(fā)現,當一個人面對公共輿論的指責時,越是想辯白,越是擺事實講道理,就越會引發(fā)對方更進一步的否認,甚至攻擊。也就是說,當個體遇到與自身信念相抵觸的觀點或證據時,除非該觀點或證據足以完全摧毀原來的信念,否則個體就會忽略或反駁它們并強化其原有信念。

在美國,每年的流感季都會導致上千人死亡并產生數億美元的醫(yī)療成本。一份美國調查發(fā)現,大約43%的大眾認為流感疫苗會帶來流感。為了更正這一看法,美國疾病防控中心特地在官方網站上發(fā)布了科普文章,以期扭轉大眾認知。隨后,研究人員對這一做法進行調查,發(fā)現科普文章雖然顯著糾正了人們的誤解,但同時也顯著降低了對疫苗副作用高度關注的受訪者的疫苗接種意愿。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常常會出現這種說服信息誘發(fā)“逆火效應"的現象。例如,當煙草公司對“煙霧有害”這一信息進行反駁時,民眾反而會更加相信該信息。除了辟謠信息以外,產品警示信息可能也會帶來負面效果。有研究發(fā)現,當向人們披露香煙或者人造甜味素會帶來健康風險時,這種產品警示卻導致受眾更多地購買這些產品。

那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呢在有關謠言的心理學研究中,常常用動機性推理這一理論來解釋“逆火效應"。動機性推理是指人們傾向于防御性地處理和回應信息,即接受和尋找確證性信息,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具體而言,當人們接觸到對他們的信念或偏好產生挑戰(zhàn)的信息時,就會因為沖突而情緒緊張,繼而產生一種想要解除緊張情緒的沖動,即認知失調。在這種沖動的刺激下,人們便會忽視、質疑或反駁挑戰(zhàn)性信息及其來源。在反駁性信息產生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見,即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某人因為上個月發(fā)生了飛機相撞事件,所以現在更愿意坐火車。但事實上,火車事故率是高于飛機事故率的。

“逆火效應”的另外一種解釋是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一方面,人們會因為遺忘錯將謠言記為事實,即真相錯覺效應。根據真相錯覺理論,人們在編碼信息時,會給假信息一個否定標簽,但不會給真信息一個肯定標簽。在一段時間后,否定標簽早于信息本身被遺忘,人們便會在此情況下產生真相幻覺,把謠言模糊地記為“真相"。另一方面,人們會誤解辟謠的動機,從而更加相信謠言。也就是說,當人們接觸到辟謠信息時,特別是在一些日常存在觀念偏見的信息上,會認為辟謠者在極力掩蓋謠言中某些不可告人的“事實”,從而更加相信這些謠言。

此外,心理抗拒也是導致“逆火效應"的原因之一。心理抗拒理論指的是當某種限制導致人們感到自主權或面子受到威脅時,他們便會產生逆反或抗拒心理,繼而產生奪回自主權的想法或行為,具體表現為更加相信被限制的觀念或更多地采取被限制的行為。因此,當辟謠或者說服信息讓人們感受到自主權或者面子受到威脅時,他們就會產生一種心理抗拒,從而導致“逆火效應”。

盡管辟謠難以從根本上消除謠言的不良影響,但辟謠者可以在發(fā)布辟謠信息時針對“逆火效應"的成因來制定辟謠方案,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應”,減少辟謠“后遺癥"。2021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傳聞證據相比,被試者在接收科學證據信息時,會更理性地更新他們的信念。因此,辟謠者在提供辟謠信息時,可以提供具有科學的標準化措辭的信息,從而更好地糾正人們的錯誤認知??紤]到可得性偏見的影響,辟謠信息還應盡量以圖表等清晰易讀的形式呈現,使信息更容易被編碼和提取,給受眾帶來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從而促使他們相信真相。

在辟謠時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可能也是一個有效的措施。人們往往會通過效仿群體行為,獲得社會身份認同及其帶來的良好感覺。因此,辟謠者可以利用人們的這種從眾心理,在辟謠或說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會規(guī)范或社會身份的信息,從而促使受眾以效仿社群行為的方式來接受辟謠或說服信息。

總之,辟謠者在擺出自己的事實證據之前,應充分考慮“逆火效應”的影響,采取適當的應對策略,以免適得其反。在了解“逆火效應"后,大眾在接受辟謠信息時,也應當反思自己是否會受其影響,從客觀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所接收的信息。

(摘編自陳璐瑤、王勛、張振新《逆火效應:真相真的越辯越明嗎》)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今,網絡信息傳播迅速,魚龍混雜,這導致辟謠很難;即使擺出事實,如實告知大眾真相,也很難扭轉部分民眾的錯誤認知。

B.當外界的觀點或證據與自身的信念發(fā)生沖突時,人們就會產生緊張的情緒,這使得人們會忽視、質疑或反駁這些挑戰(zhàn)性信息。

C.由于人們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見,所以對剛剛經歷飛機相撞事件的人來說,可能會不顧事實地認為飛機的事故率高于火車的事故率。

D.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表明,與傳聞證據相比,科學證據能更理性地更新人們的信念,從而更好地糾正人們的錯誤認知。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當遇到與自身信念相抵觸的觀點時,個體就會忽略它們,甚至強化原有信念,說明該觀點不足以完全摧毀原來的信念。

B.由第3段所列舉的幾個“逆火效應”的現象可知,辟謠或產品警示信息只會導致受眾更相信謠言,甚至傾向于依謠言行事。

C.作者認為可以從動機性推理、真相錯覺與動機誤解及心理抗拒這三個方面來解釋“逆火效應"的形成原因。

D.根據真相錯覺理論,受眾將假信息編碼為“謠言+否定標簽”后,會率先忘記“否定標簽"而依稀記得謠言,從而將謠言記為“事實”。

3.下列選項中,不存在“逆火效應"現象的一項是()

A.有號召力的人或群體在傳播一種議題時,會被更多的網民認同。

B.在美國法庭上被禁用的非法證據更容易左右陪審員的裁定。

C.包含脫發(fā)或中風等警示信息的藥品廣告,增強了顧客的購買欲望。

D.獨立自我意識較強的捐贈個體,在公眾場合下的捐贈意愿降低。

4.請簡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圍繞“逆火效應”展開論述的。

5.試結合材料,談談你對下面的現象的理解。

在美國,富裕家庭接觸到節(jié)約用水的小竅門后,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但當其接觸到附帶一則信息的節(jié)水小竅門后,日均用水量卻不會上升。這則信息分兩類,一類是展示某一家庭與鄰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線對比圖,如果前者低于后者,那么信息中會有一個“笑臉"標志,反之會有一個“哭臉”標志;另一類是一份節(jié)水倡議,該倡議強調了“節(jié)約用水"是本地居民的身份標志。

(2024高一下·張家界期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每一粒米都有自己的靈魂

丁東

①在“民以食為天”的歷朝歷代,米被人們賦予了神奇的力量。我們很難用一個詞、一句話形容,米在人類的演變史上,究竟扮演了怎樣的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