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自考00264中國法律思想史主觀題匯總1.簡述張居正的法律思想要點。
2.名詞解釋:“暴君放伐”
3.簡述魏源的法律思想。
4.簡述王夫之“趨時更新”的變法思想。
5.名詞解釋:神權法思想
6.試論兩漢時期的經義決獄。
7.試論述墨家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觀與功利價值論。
8.隨時創(chuàng)法
9.名詞解釋:天志
10.簡述墨家的“尚同”理論。
11.墨者之法
12.簡述子產鑄刑書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的意義。
13.試論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法律思想。
14.“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15.名詞解釋:“興功禁暴”
16.天人不相預
17.賞罰不濫,即是寬政
18.“師夷長技以制夷”
19.試論述中國古代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過程和主要內容。
20.定分止爭
21.簡述神權法思想在商代的發(fā)展。
22.試評述先秦法家法律思想。
23.簡述“君為臣綱”在唐律中的表現。
24.禮法之爭
25.“名教出于自然”
26.“三權之體皆莞于君主”
27.三綱
28.名詞解釋:《法學盛衰說》
29.簡述《老子》的法律思想。
30.試論述孟子“省刑罰”的法律思想。
31.nan
32.簡述墨家的"天志"說。
33.試論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34.簡述唐太宗李世民關于司法的基本觀點。
35.明刑弼教
36.“定分止爭”
37.簡述韓非的法、術結合論。
38.試論譚嗣同的法律思想。
39.理學
40.師夷長技以制夷
41.名詞解釋:《海國圖志》
42.《大清現行刑律》
43.大明法度,眾建賢才
44.黃老學派
45.簡述康有為的君主立憲思想。
46.試論以孫中山、章太炎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特點。
47.刑中
48.試論述孫中山的“權能分治”理論。
49.鑄刑書
50.“兼相愛,交相利”
51.“君為臣綱”
52.試論秦朝“法治”思想及其得失。
53.三不足
54.試論孔子的德治理論。
55.簡述商代的神權法思想。
56.簡述張之洞反對司法獨立的觀點。
57.“賞罰不濫,即是寬政”
58.簡述柳宗元的法律思想。
59.名詞解釋:“存留養(yǎng)親”
60.明分使群
61.試論譚嗣同“沖決一切封建網羅”的法律思想。
62.簡述清末的修律活動。
63.名詞解釋:“以禮率律”
64.試論述中國封建正統思想的形成過程和主要內容。
65.《大學衍義補》
66.簡述慎到的法律思想。
67.簡述洪仁玕在《資政新篇》中所提出的改革措施。
68.“以德配天”
69.“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70.簡述清末革命派的法律思想特點。
71.《春秋》決獄
72.簡述楊度國家主義立法觀的主要內容。
73.試論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變法維新法律思想。
74.大明法度,眾建賢才
75.簡述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統”思想。
76.無君論
77.商鞅
78.天志
79.試論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80.《江楚會奏變法三摺》
81.簡述黃宗羲對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
82.簡述范仲淹在司法方面的改革措施。
83.簡述《老子》的法律思想。
84.簡述先秦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內容。
85.簡述朱熹法律思想之要點。
86.試論述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
87.周公制禮
88.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
89.簡述周公“慎罰”說的主要內容。
90.《天朝田畝制度》
1.答案
張居正擔任首輔后,不僅改革賦稅制度,更針對當時的政治弊病,厲行改革,整飭吏治,汰除冗員,加強內閣和六部權力,使朝政為之一新。其法律思想要點包括:一,主張高度集權,以法律政令規(guī)范天下;二,強調變法的必要性,以宜時便民為原則;三,整飭吏治,慎用刑罰;四,“法在必行,奸無所赦”。張居正能洞察和正視社會積弊,大膽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他的法律和政治思想在明代歷史上自應占有一定地位。
2.答案
這是孟子關于君臣關系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內容。在孟子看來,對于那些危害社稷的國君可以“變置”,對于暴君和昏君可以放逐,甚至可以誅殺,從而達到從反面來警告統治者的作用。這種思想成為后世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反對暴政的思想武器。
3.答案
抨擊封建君主專制,贊賞西方政治法律制度,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認為天地萬物和人類社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思想。主張民主議政,廣開言路,顯示出中國近代早期民主思想的特色。認為“治法在人”,主張廣收人才,任人唯賢。
4.答案
王夫之認為,法律與國家制度一樣,是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主要內容有:認為法律“趨時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法制的以新代舊是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規(guī)律所決定的。認為反對變法,主張“法不可變"的“正統“論是毫無根據的,法律必須”趨時更新“。王夫之提出”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的主張,深刻論述了改革舊法的必要和法律"趨時更新”的前景。
5.答案
夏商西周時期的統治階級利用宗教迷信來統治束縛人民的思想武器。它形成于夏代,極盛于殷商,動搖于西周。夏代宣傳天命、天罰;商代提出“上帝”,將上帝說成是商王的祖先;西周提出“以德配天”的君權神授。
6.答案
(1)經義決獄又稱“春秋決獄”,是指司法者用《春秋》為代表的儒家經義作為司法判決依據裁判案件。(2)經義決獄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意識形態(tài)上確立儒家統治地位的產物。董仲舒是經義決獄的代表人物,他主張“論心定罪”,根據犯罪人的主觀動機決定刑罰的輕重。“心”是指犯罪人的主觀動機。若動機邪惡,即使犯罪結果不嚴重也可予以嚴懲;反之,若動機善良,則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3)經義決獄既可以讓統治者尊重祖宗成文法,又可以在意識形態(tài)上規(guī)避成文法,彌補法律漏洞,實現司法判決的合理性,促進社會發(fā)展但也容易為司法官的司法擅斷留下空間。(4)隨著唐朝法律儒家化的完成,經義決獄最終作為一種制度而消失,但經義決獄作為一種案件裁判方法對此后的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
7.答案
墨家認為古代的圣王都是實行“兼相愛,交相利”的。到了近世,情況大不相同,人們互相殘害,天下大亂。墨家認為,欲求天下之理,必先明其亂源,“皆起不相愛”,而根于“自愛”。墨家提出以“兼相愛,交相利”代替“自愛”,強調人的平等性和平等關系。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國家富強,長治久安。這種理論對于沖破宗法制起到一定促進作用。與此同時,墨家以人民之利為惟一的價值標準,“兼相愛”必須表現為“交相利”,“愛人”就是“利人”。義和利是互相結合的。墨家特別強調公利、眾利、百姓之利、國家之利,仁人志士應以天下之利為分內之事,為天下興利除害。由此,在法律上墨家主張以“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衡量國家法律制度,評價各種學說,進而提出立法主張,必須做到“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8.答案
梁啟超在戊戌變法中形成的變法觀念,駁斥傳統中國祖宗成法不能變的論點,認為中國必須變法。最初以春秋公羊學說為理論工具,戊戌變法失敗后,進化論、民約論成為其變法思想的主要理論來源。
9.答案
1、以天為法:墨家強調“以天為法”。他們把“兼相愛,交相利”說成是“天志”。2、“天志”的重要性在于:(1)“天志”愛人利人;(2)天兼有萬物,公正無私,一視同仁;(3)天具有主宰人間賞罰的最高權威。墨家說:“順天之意得天之賞,反天之意得天之罰?!?、墨家講“法天”,一般說來是效法自然之天,因而人們稱其“以天為法”的思想為自然法思想。
10.答案
墨子認為,在遠古時代沒有統一的是非標準,結果天下大亂如“禽獸然”。為消除這種混亂,就要使人們對事理的看法一致,需要“一同天下之義”。墨家主張推舉天下最賢能者為天子,然后從上而下選出三公、諸侯等各級統治者。由天子“發(fā)布憲令于天下之眾”,國家、法律因此而生。在墨家看來,天子、三公等各級統治者都以天子的是非為是非,天子又須“上同于天”,符合“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這種尚同說反映了墨家君主集權的法制統一思想,對后世產生較大的影響。
11.答案
墨家的紀律叫做“墨者之法”。以兼愛、非攻為基本精神,以“殺人者死,傷人者刑”為主要原則。“墨者之法促使墨家學派發(fā)展成為宗教化組織,逐漸消解了理論探討的興趣。
12.答案
公元前536年鄭國法律改革家子產“鑄刑書”,由此引發(fā)巨大爭論和一些保守派的批評。子產堅持認為,此舉是為了救世,且沒有違背禮的原則。子產鑄刑書及其爭論,沖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縛,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法性。它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傳統,明確肯定了法律對于限制貴族特權的重要作用。
13.答案
1、這是洋務派代表人物張之洞提出的法律思想。其中“中學”是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維護三綱五常的儒家學說,這個體是不能變、不可變和不許變的。而西學只能為“中體”服務,西學本身也有體和用,為中體服務的只能是西學之用。
2、“中體西用”是張之洞思想的核心。它表現在法律主張上,就是堅持維護以綱常名教為本的舊法律;堅持寬猛相濟、剛柔結合的統治方法;同時,要求用變形不變質的方法整頓舊法律,“采西法以補中法之不足”。
14.答案
出自《唐律疏議》(或《唐律航議序》)。指的是德禮是行政教化的根本,刑罰是行政教化的表現。體現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已經成熟,禮法結合基本定局。
15.答案
所謂“興功”,主要指富國強兵,商鞅認為,國家貧弱,就要危亡;國家富強,才能安存;所謂“禁暴”,是指制止被壓迫者的反抗,商鞅用法律和禁令來維護并擴大地主對農民的統治。
16.答案
唐代柳宗元在《答劉禹錫天論書》中闡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預”的觀點(1分)他認為,自然和社會各有其發(fā)展規(guī)律,是互不干預的。所以,天人之根本不存在什么感應關系。(1分)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柳宗元把對歷史的批判變成對現實的批判,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1分)
17.答案
這是金世宗慎刑思想的重要內容,他十分重視刑罰的作用,并認為應當寬猛相濟,尤其強調“刑罰不濫”,具體內容有:一、根據犯罪具體情節(jié),區(qū)別對待,斷罪當“以情求之”,不以刑訊為然;二、提高審判效率,“勿使滯留”。
18.答案
“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近代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魏源提出的。即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制造新式武器,以達到戰(zhàn)而勝之的目的。
19.答案
(1)形成過程:從社會思想的發(fā)展規(guī)律看,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了主張以禮治國,往重倫理綱常。倡導德主刑輔,先教后刑。戰(zhàn)國中期,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認為人看只有實行“王道”,才能統一天下,重視道德的感化作用,否定專恃刑罰。戰(zhàn)國后期,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荀子吸收各家學說精華,強調“降禮重法”,提倡禮法融合,對后進產生重人影響。秦國在法家理論的指導下,統一中國,但是,因為過于強調嚴刑峻法,造成王朝短期覆亡的歷史教訓。繼起的漢朝統治者,有鑒于此,首先采用黃老之學,與民休息,獲得暫時成功。同時兼采偶、張、陰陽五行等家學說。最終由董仲舒形成新儒學,標志著封建正統思想的初業(yè)形成。(2)主要內容有:皇權至上,法自君出;應經合義,禮法融合;以“三綱”為立法的根本原則;德主刑輔、先教后刑;封建正統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深刻影響,它逐漸對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動起著指導作用,直延續(xù)兩千年。
20.答案
先秦法家認為法律具有“定分止爭”的作用。(1分)所謂“定分”,就是確定事物的權利名分,權利名分確定了,就可以禁止爭奪。(1分)其實質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級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1分)
21.答案
神權法思想在商代有很大的發(fā)展,當時統治者以迷信鬼神著稱,他們將商王的祖先說成是“帝”或“上帝”,來到人間,統治一切。商王在血緣上成為上帝的代理人,并由“卜筮”者代為傳達上帝旨意,從而壟斷神權,進行統治,在此思想籠罩下,商王秉承“天命”,代行“天罰”,實行其野蠻刑罰和殘酷統治。
22.答案
法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中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主張“依法治國”的一個學派,它形成于戰(zhàn)國中期。法家學派的形成,具有一個歷史的發(fā)展過程。先秦法家,一般分為前期法家和后期法家。所謂前期法家,是指戰(zhàn)國初期和中期新興地主階級在各諸侯國內進行改革的法家,其代表人物是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等人,所謂后期法家,是指新興地主階級在各諸侯國內進一步鞏固政權,并爭取實現統一的法家。其主要人物有韓非、李斯等。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多方面地闡述了法的基本理論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們的理論,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主要內容包括:一,法的起源與變法論二,依法治國論三,法的綱要、賞與刑四,術治論五,勢治論六,文化專制論等。
23.答案
在封建君主專制政體中,皇帝是整個國家的最高權威,臣僚只是執(zhí)行其法令的工具。因此,“君為臣綱”被置于“三綱”之首。(2分)為了確?;实蹤嗔捌淙松戆踩?唐律做了嚴格規(guī)定,凡屬違反“君為臣綱”,危害皇帝的犯罪,均屬罪大惡極,應處嚴刑。(2分)這些犯罪類型主要有:謀反、謀大逆;(1分)危害皇帝安全;(1分)大不敬。(1分)
24.答案
1907年圍繞《大清新刑律草案》引發(fā)“禮教派”與“法理派”的激烈爭論。前者以張之洞、勞乃宣為代表,后者以沈家本為代表。兩派立法宗旨不同,其爭論焦點在于要不要用資產階級的法理原則來改良中國法律,要不要用國家主義取代家族主義等問題。
25.答案
魏晉時著名玄學家王弼認為:“自然”為本,名教為末,“名教出于自然”,維護封建等級秩序的名教,完全出于無為的自然之“道”。從而為曹魏政權恢復名教的權威、肯定禮法制度提供了新的根據。
26.答案
梁啟超認為,中國要救亡自強,必須要變法,實行三權分立的君主立憲政體。結合中國情況,他提出由國會行使立法權,國務大臣行使行政權,審判廳行使司法權。并且,他把統一“三義”的統治權稱為“體”,這是不可分的;由國會、國務大區(qū)、審判廳分別行使“三權”稱為“用”,這是可分的,即所謂“三權之體皆莞于君主”。
27.答案
“三綱”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則。主要包括: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之中,以“君為臣綱”為主,其余二者皆從屬之。根據這種原則制定出各種法律法令,對后世影響深遠。
28.答案
沈家本的作品。剖析了中國法理學不發(fā)達的原因,對于中國法學盛衰,作了較深入的探討。明確地指出了法律和政治的密切關系,即政治決定法律,有什么樣的政治就有什么樣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
29.答案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著作《老子》反映的法律思想主要有:“道法自然”的自然法思想: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絕仁棄義”,“絕圣棄智”;“法令滋彰,盜賊多有”。老子思想對后世有很大影響,諸如戰(zhàn)國中期齊國的黃老學派,西漢初年盛行的黃老學說,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老子》影響。
30.答案
孟子的“省刑罰”思想是其仁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倡導以仁義道德治國,但并不否認法律和刑罰的作用。他堅持認為“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治國要有法度,法律和刑罰是治國不可缺少的工具。針對李悝、商鞅等法家的重刑思想,孟子提出了“省刑罰”的姓氏立法思想。他要求統治者不嗜殺人,以王道、仁政吸引老百姓;對待死刑一定要慎之又慎,“國人皆曰可殺,然后察之,見可殺焉,然后殺之”;反對濫殺無辜,認為“殺一無罪,非仁也”反對族刑連坐,主張“罪人不孥”。綜上所述,孟子“省刑罰”的思想主張,是其“仁政”思想在法律領域的集中體現,對后代法律思想和制度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31.答案
32.答案
墨家特別強調“以天為法”的自然法思想,把“兼相愛,交相利”說成是“天志”,具體表現為:“天”愛人利人,為了百姓而造就萬物,慈祥善良,“愛民甚厚”。“天”兼有萬物,公正無私,一視同仁,不分貴賤等級,皆受“天”之保護,“天”有賞善罰惡的能力,具有主宰人間賞罰的最高權威,連天子也要服從他。
33.答案
(1)實行資產階級法治主義。他認為實行資產階級的法治主義,能使國家強盛。他論述資產階級法治主義的內容甚多,而且還夾雜著儒家的德主刑輔思想。①論法的性質和作用。沈家本沿襲先秦法家的說法,來闡釋法的概念。法律是調整人們行為的一種規(guī)范,是衡量天下萬事萬物的一種客觀標準。法律的性質和意義與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一致的,“用甚重而其義至精”。法律的作用在于治民和治國。他的思想己經超過了歷史上法家法學家所能達到境界。②法隨時變,“會通中外”。沈家本認為,法律應該隨著古今形勢的不同,而為之損益,不能簡單襲用。③法須統一、平等。沈家本針對清末制定新律之后,舊律并未廢除,新舊參差,輕重互異,提出斷罪之律必須統一的主張。④教化為先,以刑輔之。沈家本繼承了儒家的法律和教育相結合、德主刑輔的思想,并結合世界發(fā)展的潮流,闡明了法律乃道德教化之輔的思想。(2)“平恕”為審斷之本。沈家本認為法律要得到很好地貫徹執(zhí)行,關鍵在于用法“平恕”,執(zhí)法“得中”。他用度量衡的客觀、公正性比喻用法必須公平。要想做到公平執(zhí)法,需要有仁恕之心。從這種仁恕之心出發(fā),沈家本還深入研究了中外刑法制度,提出了反對嚴刑重罰、用法從寬的思想。他認為要做到公平執(zhí)法,必須依法斷罪,反對比附。在由他主持制訂的《大清新刑律》中明確規(guī)定:“法律無正條者,不問何種行為不為罪”,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確立了罪刑法定原則,廢除比附援引舊制,功不可沒。(3)“有其法者,尤貴有其人”。沈家本深深懂得,有了好的法律,還要有好的執(zhí)法人,才能推行資產階級法治。他指出用人之法在于:一,所有國家官吏,都應知法;二,司法官吏應具有專門學識,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三,設置律學博士,教授法學。(4)法學盛衰說。沈家本十分重視法理學的研究和宣傳,并專門撰寫了《法學盛衰說》,剖析了中國法理學不發(fā)達的原因。沈家本專門撰寫了《法學盛衰說》,剖析了中國法理學不發(fā)達的原因。首先指出法理學對于立法、司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他痛切地批判清代不重視法理的現象,認為在法理虛無主義影響下,人們輕視法理和法學,從而導致法學日衰。其次明確指出了法律和政治的關系:政治決定法律,有什么樣的政治就有什么樣的法律;法盛而政不一定盛,法衰而政必衰。綜上所述,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主流,是民主的、科學的,是具有一定人民性的,特別是具有近代資產階級法律與法學的進步思想性質。同時,他又是一位卓越的法制改革家,具有豐富的治法經驗。他的論著,是我們研究中國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史的一份寶貴的學術遺產。
34.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有鑒于隋朝滅亡的教訓,不僅在立法上強調寬簡,而且在司法方面注重慎獄恤刑,務求其實。具體表現如:創(chuàng)立九卿議刑制度;完善死刑審批程序;反對嚴訊,務求其“實”,“明正賞罰”,“一斷以律”。李世民注重“法治”,帶頭守法,官吏“一斷以律”,依法斷罪,從而為貞觀之治打下基礎。
35.答案
明刑弼教最早由《古文尚書》提出,是對德主刑輔的發(fā)展。德主刑輔的重點是強調德禮的教化作用,罰是一種輔助作用。明刑教的重點在“明刑”,重點強調的是刑罰對于教化的必要性。太祖朱元璋以“明刑弼教”作為他推行嚴刑峻法的指導思想。
36.答案
先秦法家認為法律具有“定分止爭”的作用。所謂“定分”,就是確定事物的所有權,所有權確定了,就可以禁止爭令。其實質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級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來。
37.答案
韓非自稱是“法術之士”,主張用法行術,使法和術盡結合起來。關要內容有:(1)綜核名實之術;(2)無為而為與禁奸之術。
38.答案
(1)批判封建君主專制,疾呼沖決一切封建網羅,包括君主專制、宗法禮教宗教迷信以及封建的舊文化、舊習俗,提出“廢君統,倡民主”。(2分)譚嗣同論證了君主專制的不合理性,批判歷代封建帝王把天下作為私產,是大盜與獨夫民賊,他同情太平天國革命,贊揚法國大革命,希望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他的變法思想主張之激,超過了康有為與梁啟超。(2分)(2)抨擊封建綱常名教。他指出封建君主專制之所以能統治人民,除了有一套國家機器外,還有一套思想工具,這就是維護封建制度的綱常名教,即三綱五常。(1分)他主張用自由、平等等資產階級道德原則來代替封建倫理道德,“變不平等為平等”。(1分)他在《仁學》中的“仁",就是以“平等”為第一或最主要的標準。(1分)關于君臣關系,他認為“臣”是幫君主“為民辦事”的,根據“民本君末”、“君由民擇”的思想,批判“忠君”“死節(jié)”論。關于父子關系,他批判“孝”的虛偽性。關于夫婦關系,他認為“男女同為天地之菁英”、“夫婦朋友也”。(1分)(3)主張改訂舊律,盡學西法。(1分)在變法方案方面,他提出:①由皇帝自上而下實行變法,稱之為“王道”之變法;②不管朝廷變不變法,地方可以自謀路,稱為“霸道”之變法;③學習西方的技藝,培養(yǎng)人才。他認為變法的根本在于廢棄舊章,學習西方的法度政令。據此,他提出廢科舉、興學校、開議院、改官制、練海陸軍、筑鐵路、辦礦務商務、制機器、除弊政等一系列主張。(注:每點1分,共3分)
39.答案
理學是宋代形成并在我國封建社會后期占據統治地位的一種學術思想,他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為主流,其最高范疇是“理”,即宇宙的最高本體和產生萬物的本原,它在社會歷史領域的體現就是封建政治經濟制度和與其相適應的封建道德倫理觀念。
40.答案
晚清著名思想家魏源提出,主張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制造新式武器,以戰(zhàn)而勝之。
41.答案
晚晴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主張學習西方,進行改革,以挽回救落后衰敗的中國。它對于當時人們了解西方,睜眼看世界,曾經有一定的啟蒙作用。
42.答案
1910年頒布,在《大清律例》基礎上修訂而成的過渡性法典。它刪除了凌遲,梟首,戮尸,緣坐,刺字等酷刑;將笞,杖,徒,流,死五刑改為死刑、徒刑,拘留和罰金;取消六律總目,將繼承、分產、婚姻、田宅、錢債等民事條款分出,不再科刑;刪除過時條文,增加如破壞鐵路等新罪名。
43.答案
王安石認為要實現天下大治,主要靠兩種辦法:一是“大明法度”,即廢除舊法、弊法,創(chuàng)立新法、善法;二是“眾建賢才”,即汰除守舊平庸之吏,起用進取有為之士。這是他推行新法的兩個法寶。
44.答案
西漢初年統治者總結秦朝滅亡的教訓,轉而主張以“無為而治”、“與民休息”的黃老學說作為治國的指導思想。黃老學說產生于戰(zhàn)國中期,是齊國稷下學宮的一個學派,代表作品為《老子》、《黃帝四經》和《文子》。漢初黃老之學風靡一時,很多思想家,乃至當權派人物都是該學說的信奉者和推行者,以陸賈的《新語》最為突出,而《淮南子》被認為是頂峰之作。
45.答案
康有為倡導實行君主立憲,三權分立:(1)設議院開國會;(2)制定憲法;(3)行三權分立,即“以國會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46.答案
(1)反封建性。他們尖銳地揭露和批判清朝的封建專制主義法制的不平等、暴虐、黑暗和腐朽。(2)民主性。他們熱情地設計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方案,宣傳和提倡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主張學習西方的分權學說和法治原則,建立和保障人民主權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3)民族性。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章太炎的“四權分立”主張,都是力圖將資產階級民主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的具有民族性的法律思想。尤其是“五權憲法”,堪稱為近代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學說。(4)一定的反帝性。他們堅決主張推翻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的清朝政府,建立主權平等的民族獨立國家,要求收回治外法權,在通商口岸制定適用中外的法律。這不但是反封建的,而且也是反帝國主義侵略的。
47.答案
西周中晚期,出現了“刑中”思想,成為“明德慎罰”思想的核心。在《牧簋銘》中,周王一再叮嚀司士,即司法官,在司法過程中一定要用刑中正,不能因為“多虐庶民”而招來“多亂”。
48.答案
孫中山的以人民掌握政權、政府實施治權的權能分治學說是“五權憲法”的直接依據。(1)孫中山把政治權利分為政權和治權,政權可以說是民權,是管理政府的力量,治權可以說是政府權,是政府自身的力量。孫中山認為,必須把權和能分開,政權完全交到人民手內,治權則完全交到政府的機關之內。(2)孫中山批評歐美“三權分立”的代議制政體,認為應該建設“全民政治”國家,使人民真正擁有政權。人民有了選舉權、創(chuàng)制權、復決權和罷免權,才算是徹底的直接民權。(3)孫中山的四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們管理政府的官吏,即選舉權與罷免權。另一類是管理法律的權力,即創(chuàng)制權與復決權。其中,復決權包括修改法律權和通過法律權的兩種情形。
49.答案
公元前536年,鄭國改革家子產“鑄刑書”是一項有重大意義的法律改革?!拌T刑書”就是將刑法鑄造在金屬器物上,予以公布。雖然古代的刑書制定并非從子產開始,但他首次將刑書鑄在鼎器之上,在中國法律思想史上有重要意義。
50.答案
這是墨家法律思想的出發(fā)點。所謂“兼”,嚴等之意。“兼相愛”就是要求人與人之間要平等相愛。在墨家看來,公利是唯一的價值標準,“兼相愛”必須體現為“交相利”,愛人即是利人墨家干張以此作為衡量國家法律制度、評價各種學說觀點、提出自已法律主張的根據。
51.答案
在“三綱”學說中,最主要的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皆從屬于“君為臣綱”?!熬秊槌季V”要求臣子一切都要絕對服從君主,為君主奔走效勞,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臣子做了善事,要記在君主的賬上;一切惡害則都要臣子承擔罪責。這就是所謂的《春秋》大義。
52.答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李斯是先秦法家理論在秦始皇統一過程中的實踐者,也是秦始皇的重要輔佐。因此,秦朝的政制深受法家理論影響,奉行法家的“法治”主義。(2分)其法律思想的主要表現為(1)“事統上法”,“法令由一統”:(2分)(2)“事皆決于法”的“法治”思想:(2分(3)嚴刑峻法,“深督輕罪”:(2分)(4)“以法為教”的文化專制思想。(2分)(注:要求對以上四點展開論述,否則酌情扣分。評價:法家思想在秦國統一、乃至維護秦朝集權統治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過分相信暴力,嚴刑峻法,最終導致了秦朝迅速滅亡。(2分)
53.答案
宋代王安石在變法期間,為掃清思想障礙,在輿論準備上提出了與保守派針鋒相對的口號,即三不足理論,其具體內容包括: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該變法理論是對中國古代變法改革思想的總結和升華,顯得相當徹底和完整,是王安石法律思想中的閃光之處。
54.答案
德治論的內容:一、“為政以德”,德主刑輔。(1)孔子代表的儒家強調了禮義道德的教化作用,過分地貶低了“刑賞”法制的作用;(2)孔子突破了禮不下庶人傳統,主張對民進行教化,反對“不教而殺”;(3)孔子重道德教化、輕刑罰也只是相對的,當教化不起作用時便要訴諸暴力,即他的主張的實質是:寬猛相濟,德主刑輔。二、重義輕利的價值觀。(1)孔子習慣于把道德放在首位,認為利是次要的,因此重義而輕利,忽視社會物質生產力的重要地位;(2)孔子反對之“利”,是指個人私利,他強調道德理想高于物質利益,堅決反對追求個人私利;(3)孔子輕利,但不排斥利;(4)孔子要求仁人君子以道、義、仁、德等道德準則為“志”,任何時候,即便“殺身成仁”,都不能失去”志“。
55.答案
神權法思想在商代極盛。殷商奴隸主貴族以迷信鬼神著稱,當時的宗教迷信中出現了作為至上神的“帝”或“上帝”,它是商王的祖先。因此,商王即可合法充當上帝代理人,從而壟斷神權,利用刑罰進行統治。在商代神權法思想的籠罩下,“天命”、“天罰”思想大行其道,刑罰的殘酷性是其重要特征。
56.答案
張之洞反對司法獨立,他認為:(1)外國司法獨立主要是為了伸民權,與國情相適應,而中國民智未開,革命黨活動頻繁,如果裁判官堅持司法獨立,則可能縱容匪徒,引起社會秩序大亂(2)中國舊有制度已有司法獨立之意,無須沿襲外國制度,再設立各級審判廳局;(3)司法獨立無助于收回治外法權。因為,能否收回治外法權主要看一國的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傊?與其過重裁判之權,不如擴大議院之規(guī)模,這樣流弊較少。
57.答案
這是金世宗慎刑思想的重要內容。他十分重視刑罰的作用,并認為應當寬猛相濟,尤其強調“賞罰不濫”。具體內容有:根據犯罪具體情節(jié),區(qū)別對待;斷罪當“以情求之”。不以刑訊為然;提高審判效率,“勿使滯留”。
58.答案
(1)“天人不相預”和賞罰及時說認為自然和社會各有其發(fā)展規(guī)律,是互不干預的,天人之間不存在什么感應關系,人間很多政事不能呆板地等待季節(jié)時令到了才去辦理。賞罰要迅速及時,才能起到勸勉和懲戒作用,提高執(zhí)政效率。(2)法律起源于“勢”。國家和法律并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上天有意制造的,而是在一定條件下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出現的。(3)刑,禮其本則全,其用則異。禮與刑的根本原則是一樣的,而它們的用途卻迥然不同。
59.答案
“存留養(yǎng)親”是北魏孝文帝創(chuàng)制的制度,指對于身犯死罪的,父母、祖父母陷入絕嗣和無人贍養(yǎng)者,讓他們暫留在家養(yǎng)老送終后再執(zhí)行死刑。這一規(guī)定符合儒家孝的倫理觀念,為后世遵行。
60.答案
這是荀子關于國家和法律起源的理論。荀子從性惡論出發(fā),認為人有好利惡害的自然本性,但人和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人能“群”,需要禮義法度來“明分”。那些掌握了禮義法度的君主,為人們確立了相關禮義法度。這也是國家和法律的起源所在。
61.答案
譚前同是清末維新志士中的激進派,他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超出了改良主義的范圍,實際已成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先驅,他的政治法律思想的顯著特色就是主張“沖決一切封建網羅”。(1)批判封建君主專制。他在《仁學》中提出“沖決一切封建網羅”的口號,其鋒芒主要是從制度上、思想上對準封建專制,論證了君主專制制度的不合理性,直截了當地提出要“廢君統,倡民主”。指出君主是由民共舉的,并不是“天”所任命的,君主壓制天下是毫無道理的?!懊駬窬保皇恰熬龘衩瘛?,君民關系應該是“君末也,民本也”。要求“廢君統,倡民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抨擊封建綱常名教。他認為封建三綱五常是箝制人們行動與思想的繩索,是封建帝王制定各種法律的依據,是一切酷律之源。因此,他要“沖決倫常之網羅”,主張用自由、平等等資產階級道德原則來代替封建倫理道德,變不平等為平等。此外,他還主張了修改舊律“盡學西法”。變法的根本在于廢棄舊章,學習兩方“其法度政令之美備”。這是當時所能提出的最激逆的口號。譚嗣同深刻揭露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暴虐,鞭撻了綱常名教禁錮人們靈魂的罪惡,并從正面宣傳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思想。
62.答案
(1)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關系有很大的變化,舊的法律無法適應新的社會關系,這是清末修律的根本原因。(2)清政府為了適應帝國主義對華政策的需要,阻止人民革命運動發(fā)展,維持其統治,下詔實行“變法”。西方列強許諾在中國廢除野蠻酷刑后,可以放棄領事裁判權。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成立修訂法律館,任命沈家本和任延芳為修訂法律大臣,著手全面修訂現行律例和制定新法律。(3)根據慈禧發(fā)布的“中外通行”的修律指導方針,沈家本確定了修律的基本原則,即“參考古今,博稽中外”,“專以折沖樽俎,模范列強為宗旨”。他主張兼采中西,博采眾長,不可偏變。(4)沈家本等人歷時十年之久,進行一系列的修律活動,制定了羽法、訴訟法、民法、夜法,改變了諸法合體、民刑不分的中國封建法律的傳統結構形式。
63.答案
西晉著名法學家張斐認為“禮樂”是貫穿晉律各篇的基本精神,所有的律條都須折中于“禮樂”,與“禮樂”相符合。這就是他所主張的以禮率律。
64.答案
一、形成過程封建正統思想的形成經歷了漫長過程。春秋末期,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主張以禮治國,注重倫理綱常,倡導德主刑輔,先教后刑。戰(zhàn)國中期,孟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思想,認為人君只有實行“王道”才能統一天下,重視道德的感化作用,否定專恃刑罰。戰(zhàn)國后期,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荀子吸收各家學說精華,強調“隆禮重法”,提倡禮法融合,對后世產生重大影響。秦國在法家理論的指導下,統一中國,但是因為過于強調嚴刑峻法,造成王朝覆亡,繼起的漢朝統治者有鑒于此,采用黃老、與民休息、兼采儒、法、陰陽五行等家學說,最終由董仲舒形成新儒學,標志著封建正統思想的初步形成。二、主要內容(一)皇權至上,法自君出秦始皇建立起以君主專制為核心的中央集權制度,皇帝大權獨攬,秦始皇的詔令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它可以取消法律,更改法律,補充法律,代替法律,這種法自君出的思想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所繼承,一直成為各封建王朝立法的一項基本原則。為了神化皇權,特別是董仲舒,進一步對法自君出作了神學的論證,他認為君主是代表上天來統治人世的。為了維護皇權,確保君主的權力及其人身的絕對安全,歷代封建王朝都從立法方面做了嚴格規(guī)定,從漢代起就出現了所謂謀反、謀大逆、大不敬等罪名,并規(guī)定了嚴厲的刑罰。(二)應經合義,禮法融合儒家思想主要源于西周的禮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儒家主張禮治,法家主張法治;戰(zhàn)國末期,禮法融合的先行者荀子開始把禮法融合起來;在由秦“專任刑罰”轉變到黃老“無為”的這一過渡階段中,賈誼是一位力主禮法融合的重要人物,他是試圖把儒家禮治理論具體化、制度化、法律化,并力求付諸實踐的第一人;董仲舒的新儒學,具有以儒為主,儒(禮)法合流的特點,他還是將儒家經義應用于法律實踐的第一人,由于董仲舒以經義決獄,以經代律,使儒家思想在法律領域也占據重要地位,從而奠定了禮法融合的基礎。(三)以三綱為立法根本原則我國歷史上,“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維護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和制定封建法律的根本原則。遠在春秋末期,孔子就主張實行維護君、父等級特權的禮治,強調各級貴族必須嚴格遵守周禮所規(guī)定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名分,大家各安其位,從而導致政治的穩(wěn)定。一般地說,在漢代,儒家的“三綱”論已基本形成。儒家的“三綱”說是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重要內容,在中國封建社會流傳兩千多年,其影響極為深遠。(四)德主刑輔,先教后刑儒家的德主刑輔主張和周公的“明德慎罰”思想,有明顯的繼承關系??鬃釉谥鲝垙椭芄Y的同時,又主張德治,強調以德服人,反對以力服人。孟子繼承并發(fā)揮了孔子的“德主刑輔”思想,突出強調實施“仁政”的重要性。既“隆禮”又重法的荀子,也沒有離開儒家德主刑輔的原則。董仲舒繼承和發(fā)展了自孔子以來德主刑輔的思想,突出強調以道德教化作為治國的重要工具;并用陰陽學說來加以闡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陽德隱刑”的德主刑輔論。儒家德主刑輔思想的發(fā)展,到董仲舒時已基本完成。儒家的德主刑輔同禮法融合思想相輔相成,同樣是封建正統法律思想的重要內容。封建正統思想一經形成,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刻影響,它逐漸地對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動起著指導作用,這種狀況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年。
65.答案
明代政治家和思想家丘濬的作品。該書以“經世致用”為指導思想,專門論述“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和主張,在廣泛匯輯整理前代法律資料的基礎上,闡發(fā)和總結了封建正統法律思想。
66.答案
慎到,趙國人,早年曾學黃老道德之術,是從道家分化出來的法家人物,在先秦法家中以重“勢”著稱。慎到重“勢”,其目的在于“尚法”,堅決主張“法治”。由于慎到要求君主立法“為公”反對立法“為私,因此他特別強調君主和各級官吏要嚴格遵守法令。慎到“尚法”、重“勢”,都以公私觀立論。他的法律思想為新興統治集團當時推行法治提供了部分理論依據。
67.答案
政治方面,要求“權歸于一”,“上下情通”,使中央集權、地方管理和民眾參政結合起來。經濟方面,主張發(fā)展交通、金融、工礦等事業(yè),保護私有財產。文化教育、社會福利方面,主張發(fā)展文化教育和衛(wèi)生事業(yè)。對外關系方面,主張國與國之間自由通商,平等往來。
68.答案
由西周初年的周公所提出,用以解釋商朝滅亡的原因。是神權法思想發(fā)展的較高級形態(tài),也標志著神權法思想的初步動搖。它認為天命雖存在,但非固定不變,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
69.答案
張之洞在《勸學篇》中提出的洋務思想。“中學”是指以孔孟之道為核心,維護三綱五常的儒家學說。就政治法律制度來說,西方的君主立憲、民主共和、三權分立、天賦人權等都與“中休”相違,應予以摒棄,“西學”只能為“中休”服務。要堅持維護綱常名教為本的舊法律,堅持寬猛柑濟、剛柔結合,用變形不變質的方法整頓舊法律。
70.答案
反封建性。他們尖銳地揭露和批判清朝的封建專制主義法制的不平等、暴虐黑暗和腐朽。民主性。他們熱情地設計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方案宣傳提倡“自由、平等、博愛”,主張學習西方的分權學說和法治原則,建立和保障人民主權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民族性。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章太炎的“四權分立”,都是力圖將西方民主和中國國情結合起來。一定的反帝性。他們主張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主權平等的民族獨立國家,收回治外法權,制定適用中外的法律。
71.答案
所謂《春秋》決獄,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為審判的法律依據,從而把儒家經典法律化。(1分)在司法實踐中,特別強調行為者的主觀動機,而不是行為的效果,即“原心定罪”。(1分)凡是符合《春秋》之義者,即使犯法也不定罪,或從輕處罰;反之,違反《春秋》精神,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1分)
72.答案
國家主義是與家族主義相對立的法理派法律思想。楊度認為,新刑律應依據國家主義,立法要以維護國家利益而不是維護家族利益為出發(fā)點。國家主義是以個人為本位的國家制度,人民對國家負擔義務,國家保證人民有法律內的自由權利。根據進化論,歷史上所有國家都由家族主義進至國家義為保護人權,中國必須將國家主義作為改定法制的宗旨。
73.答案
(1)變法維新法律思想主要目的在于“救亡圖存”希望把中國從腐朽失敗的境地中解放出來,走上富強的道路。(2)在變法觀上,資產隊級改良派認為“時移法----移,非變法不足以圖生存。(3)在變法方式上,資產階級改良派希望企圖通過改良的道路,在睫毛治上依靠一個”英明的白帝“來實現自上而下的改革。(4)在政治上,改良派主張學習西方,吸收資產階級革命派時期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民主,自由等思想,要求設a議院,開國會,定憲法,以實行“君主立憲”??傊Y產階級改良派a的變法維新法律思想是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的,它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定條件,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在思想文化領域里,它成為在中國傳播資產階級學說中,啟(由之)資產階級思想的先聲,在一定程度上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
74.答案
這是對安石變法實踐的經驗總結。(1分)他認識到,要實現天下大治,必須要“大明法度”,即廢除舊法、弊法,創(chuàng)立新法、善法;同時“眾建賢才”,即汰除守舊平庸之吏,起用進取有為之士。(1分)在此基礎上,王安石將法度和賢才的作用統一起來,形成了法治、人治統一論。(1分)
75.答案
(一)《春秋》大一統思想。董仲舒所講的《春秋》大一統,實際上是漢朝大一統,所謂“一統乎天子”,就是主張一切權力要集中到漢武帝手中。(二)“更化”論。董仲舒吸取秦王朝驟亡的歷史教訓,勸告西漢統治者要革除秦時的弊政,實行“更化”。(三)“罷黜百家”,統一思想。董仲舒認為,要維護和發(fā)展當時政治經濟上的大一統局面,就必須加強對人民的思想統治,二者是不可分的,所以他把統一思想看作一項極為重要的任務??偟膩碚f,由于西漢時期地主階級還處于上升階段董仲舒為加強封建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的大一統思想,曾經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這種大一統思想也是董仲舒法律思想立論的基礎。
76.答案
鮑敬言是東晉時的思想家,他的“無君論”主要包括:否定君權神授,提出暴力征服說;否定君主設刑是“興利除害“,批判君主”屠割天下“的罪惡;渴望建立無君無臣的理想社會,廢棄任何國家和法制。
77.答案
戰(zhàn)國中期政治家,法家思想的重要奠基者。商鞅年輕時好“刑名之學”,攜帶李悝《法經》入秦,兩次主持秦國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商鞅以重法著稱,主張“法治”,反對“禮治”。
78.答案
這是墨家法律觀的重要內容。在墨家看來,天是有意志的,具體表現為:天志愛人利人;天兼有萬物,公正無私,一視同仁;天具有賞善罰惡的能力,具有主宰人間賞罰的最高權威?!疤熘尽奔词恰凹嫦鄲?,交相利”,人間社會應按照這個原則立法。
79.答案
一、三民主義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的總結,是孫中山為了解決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會改革三大歷史任務而提出的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經濟和理論綱領,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論基礎和指導原則、三民主義分舊三民主義和新三民主義兩個階段。二、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中的首要問題,其基本任務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即推翻清朝政府,光復以漢族為主體的民主國家,其基本精神是:反對國內外民族壓迫,爭取民族平等,實現民族解放、獨立和富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質量檢測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平房區(qū)環(huán)境整治:建筑施工合同范本
- 開發(fā)商授權拆遷補償合同
- 2024年住家保姆工作協議
- 勞務協議書樣式
- 簡單工程承包協議范例
- 2024標準臨時用工合同樣本
- 2024年蘇州市租房合同范本
- 拼車服務協議示例
- 2024中介的買賣合同書范文
- 初中語文人教七年級上冊要拿我當一挺機關槍使用
- 北京頌歌原版五線譜鋼琴譜正譜樂譜
- 病史采集和臨床檢查方法
- PSUR模板僅供參考
- 火力發(fā)電企業(yè)作業(yè)活動風險分級管控清單(參考)
- 民法典合同編之保證合同實務解讀PPT
- 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PPT幻燈片課件(PPT 24頁)
- 大氣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設計-某廠酸洗硫酸煙霧治理設施設計
- 名牌包包網紅主播電商直播帶貨話術腳本
- 高考語文作文素材人物速遞——蘇炳添課件18張
- 蛋雞養(yǎng)殖場管理制度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