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1頁
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2頁
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3頁
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4頁
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2020-2021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階段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0-2021學年度上學期六校聯(lián)盟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卷卷面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I卷一、單選題(共44題,每題1.5分,共66分)1.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fā)現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fā)現,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是()A.種植水稻 B.會使用火C.燒制彩陶 D.鑄造青銅器2.下圖是1975年在山東日照市東海峪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此杯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為泥質黑陶,器表烏黑光亮,胎壁薄如蛋殼。此杯屬于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龍山文化 D.良渚文化3.西周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史稱“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是A.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B.諸侯—天子—卿大夫—士C.天子—卿大夫—諸侯—士 D.天子—諸侯—土—卿大夫4.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辈牧现嘘U述的觀點是A.以法治國 B.君舟民水 C.無為而治 D.民貴君輕5.《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大小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當時A.尊王攘夷,大國爭霸B.遷都頻繁,異姓反叛C.周室衰微,諸侯爭霸D.列國爭戰(zhàn),諸侯兼并6.商鞅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實行“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的治國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tǒng)治國政策。這表明A.集權行政體制建立B.“禮治”逐步讓位于“法治”C郡縣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國立足普通民眾利益7.秦國在正式變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變法問題進行爭論,商鞅針對當時守舊勢力的觀點進行針鋒相對的辯駁,下列觀點屬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B.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C.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D.民貴君輕8.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宰相制度 C.郡縣官僚制 D.皇帝制度9.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边@反映秦朝A.法律嚴酷 B.無為而治 C.以法治國 D.重儒尊法10.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這得益于A.秦朝統(tǒng)一文字B.秦朝統(tǒng)一貨幣C.秦朝疆域遼闊D.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11.漢初統(tǒng)治者“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所采取的措施是A.廢分封,設郡縣 B.郡國并行C.平定七國之亂 D.北擊匈奴12.公元前136年,西漢政府在太學中設立五經博士。該舉措A.促進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B.使?jié)h代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C.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 D.推動漢代出現“文景之治”13.《漢書》中說:“《春秋》所以大一統(tǒng)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焙笫婪Q封建王朝統(tǒng)治全國為“大一統(tǒng)”。下列文學成就最早體現出“大一統(tǒng)”氣度的是A.漢賦 B.楚辭 C.樂府詩 D.唐詩14.兩漢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統(tǒng)計分類表:由表可見,漢代察舉制官僚貴族弟富豪平民貧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 B.兼顧了各階層利益C.體現了公平公正原則 D.沿襲了世卿世祿制15.唐朝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這說明春秋時期A.各諸侯國臣服于夏的統(tǒng)治 B.各民族都推崇華夏文明C.該時期少數民族勢力增強 D.華夏認同觀念初步形成16.《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yè)、采礦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當時()A.義利觀發(fā)生根本改變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業(yè)者地位C.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D.地方豪強勢力控制了郡縣17.據史書記載,漢武帝以后,名為諸侯王,實際轄地不過數縣,等于列侯,其支脈疏遠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爸T侯惟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A.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B.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諸侯王的叛亂D.“推恩令”的貫徹實施18.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斷向內地遷徙。其中滅掉西晉政權的是A.匈奴 B.鮮卑 C.羌 D.越族19.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tǒng)率的絕對優(yōu)勢的北方聯(lián)軍?!边@個流亡政府是A.東漢B.西晉C.東晉D.北魏2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發(fā)展的總體特征是()A.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B.政權頻更迭,國家大分裂C.南方較穩(wěn)定,經濟大發(fā)展D.玄佛道興起,文化大繁榮21.南方漢人認為北方“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到北魏后期卻不得不承認“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材料旨在強調A.鮮卑族被漢族同化 B.南北經濟趨于平衡C.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D.北方戰(zhàn)亂社會動蕩22.據《耒耜經》記載,這種犁安裝了犁評,可以調節(jié)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能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材料記載的耕作工具被稱為A.耦犁B.耬車C.曲轅犁D.翻車23.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A.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的結果B.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C.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D.唐末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和擴大24.《新唐書·兵志》記載: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這反映了A.安史之亂的過程 B.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C.農民起義的情況 D.宦官專權的形勢25.下列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中樞政務機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以尚書為主的中朝決策機構形成 B.三公九卿逐漸演化為一般的執(zhí)行機構C.宰相會議召開的地方稱為中書門下 D.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體制形成26.美國基督教傳教士、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于韙良曾經說:“當今在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的經驗中借鑒而來的?!辈牧现小爸袊慕涷灐笔侵窤.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選舉制 D.科舉制27.北魏孝文帝對賦稅制度進行了改革。下列有關“調”的說法正確的是A.是一種代役稅 B.征收對象為受田農民C.有利于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D.簡化了稅收名目28.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有利于()A促進農產品商品化 B.放松人身依附關系C.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D.催生新的經濟因素29.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思想活躍,宗教呈現多元特征。這一時期道教A.獲得獨尊地位 B.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C.主張“貴儒”和“尊道” D.漸趨中國本土化30.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體現出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B.世界領先,求同存異C.對外開放,雙向交流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31.我們通過研究唐代詩人和詩篇發(fā)現:杜甫戀君愛民、關懷社會;李白癡想神仙、夢為王佐;王維淡漠世情、靜觀自適。這體現出唐詩A.實現了三教合一B.服務于儒學主流地位C.風格多元化D.具有極強的世俗性32.“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圣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盟文節(jié)目,題之于碑也。該碑頌揚與期盼的是A.仰慕唐朝盛世,擴大朝貢貿易B.推進唐蕃聯(lián)盟,保障絲路暢通C.追念唐蕃和親,增進漢蕃友誼D.加強唐蕃合作,抵御佛教入侵33.史料記載,唐朝時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同時由皇帝臨時加以名號的其他官員也成為宰相,唐中宗的時候,居然出現同時有10多個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這一現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強化了君主專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學決策34.成書于唐代的道教經典《玉清經》中說元始天尊講十戒,第一戒不違戾父母師長,第二戒不殺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謀害國家。這反映了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學影響D.佛教開始傳入中國35.詩歌是人類心靈的窗口,它能讓我們體驗古人的喜怒哀樂,感悟不同時代的風情。下列作品能體現作者經歷時代變遷之后的憂患意識與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的是A.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B.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C.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36.北宋時期,分割宰相財權的是A.參知政事B.轉運使C.樞密使D.三司使37.和議規(guī)定:宋向金稱臣,每年貢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宋、金間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孝文帝改革 B.紹興和議 C.澶淵之盟 D.宋夏和議3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說法正確的是A.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 B.變法涉及領域比較單一C.強兵的效果比較明顯 D.變法過程加重了人民的負擔39.北宋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當時與北宋并立的哪一少數民族政權()A.遼 B.大理C.金 D.蒙古40.《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睘榱擞行Ч茌犨@些地區(qū),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縣制度 B.設置中書省C.實行監(jiān)察制度 D.實行行省制度41.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在邊界設置“榷場”?!叭秷觥敝福ǎ〢.娛樂場所 B.貿易場所 C.軍事要塞 D.行政機關42.《宋史》記載凡大食、暹羅等諸蕃并通貨物,“以金銀……雜色銘絡線、鉛錫、雜色帛、瓷器,市香藥、犀、象……”該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貿活動不再受到官府的監(jiān)管 B.海外貿易繁榮興盛C.“朝貢”貿易體制尚未發(fā)展起來 D.陸上絲綢之路興盛43.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北宋時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這表明該紙幣A.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偽"功能 B.推動了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C.取代金屬貨幣成為當時主要貨幣 D.起源于封建政權的強力推行44.1333年,元朝開科取士,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闐、哈喇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這說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視政策 B.已經完全實現漢化C.科舉考試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趨勢加強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題(共34分)4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qū)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qū)陸續(xù)進入了文明階段。中華文明實際是在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等地理范圍內展開并結成的一個巨大叢體。在這個叢體內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發(fā)展。在彼此競爭、相對獨立的發(fā)展過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鑒,并逐漸于中原地區(qū)出現了一個兼收并蓄的核心?!幾裕骸吨腥A文明起源圖譜初現》等材料二自古以來,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時期,中國更是一個有空前統(tǒng)一規(guī)模的多民族國家。這時,漢族作為主體民族還沒形成,在其境內及其周圍,存在著許多民族和部落。漢族是原來居住在中原而以農業(yè)生產為主要經濟生活的一些民族、部落融合起來而成的人們共同體。當時對于這些民族、部落并沒有總的正式名稱,現在一般稱作華夏族。秦漢皇朝各種有利于統(tǒng)一的措施,以及秦漢時期所宣揚的大一統(tǒng)思想,都為華夏族向漢族轉化提供了物質的和政治的條件。華夏族統(tǒng)一的秦皇朝,其族稱曾被稱為“秦人”,但是秦朝國祚短,“秦人”的稱呼很快為“漢”的稱呼所取代。特別是與南海諸國以及中亞、西亞、東亞各國友好交往中,聲名遠播,“漢”之名遂被他族他國稱呼為族名??傊?,漢族之名自漢朝始稱。——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距今5300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qū)陸續(xù)進入了文明階段,并概括中華文明起源發(fā)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秦漢皇朝各種有利于統(tǒng)一的措施”,并概括這些措施產生的積極影響。46.制度創(chuàng)新是人類社會發(fā)腮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廢止“田里不鬻”?!妒酚洝ど叹袀鳌凡牧隙?06年,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對郡國的管理,把全國除了三輔、三河和弘農以外的地區(qū)分成了十三個州部、中央在每個州設立刺史一名,負責考察吏治、獎懲官吏、決斷冤獄。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當時用人定出一客觀標準,還是不失此項制度所應有的傳統(tǒng)精神的。但后來卻變成擁護門第,把覓取人才的標準,無形中限制在門第的小范圍內,這便大錯了。唐代針對此弊,改成自由競選、所謂“懷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長官察舉,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評定;把進仕之門擴大打開,經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報名,參加中央之考試?!X穆《歷代政治得失》(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說明商鞅變法是如何摧毀奴隸主貴族特權,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唐代科舉制度的意義。

2020-2021學年度上學期六校聯(lián)盟考試高一年級歷史試卷卷面總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I卷一、單選題(共44題,每題1.5分,共66分)1.考古學家在北京人遺址發(fā)現四層面積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這一發(fā)現,說明當時北京人的生產生活狀況是()A.種植水稻 B.會使用火C.燒制彩陶 D.鑄造青銅器【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可知,灰燼是用火的痕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過著群居生活,會使用天然火,故B符合題意。根據材料“較大且較厚的灰燼層”可知,灰燼是用火的痕跡,而與是否種植水稻無關,故A選項錯誤;北京人遺址上發(fā)展灰燼層說明這時期已經開始使用火,無法得出燒制彩陶的使用,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青銅器開始出現于夏朝時期,并且材料內容無法得出這時期已經出現青銅器,故D選項錯誤。2.下圖是1975年在山東日照市東海峪墓葬中出土的文物,此杯高22.6厘米,口徑9厘米,為泥質黑陶,器表烏黑光亮,胎壁薄如蛋殼。此杯屬于A.仰韶文化 B.大汶口文化 C.龍山文化 D.良渚文化【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蛋殼陶是一種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雞蛋殼的黑陶。如高柄杯,為龍山文化的一種代表性器物,是一種專為禮儀用的器皿,多見于較大型的墓葬中,因此C正確,ABD排除。故選C。3.西周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史稱“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由此形成的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是A.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B.諸侯—天子—卿大夫—士C.天子—卿大夫—諸侯—士 D.天子—諸侯—土—卿大夫【答案】A【解析】【詳解】據所學可知,西周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分封制是與井田制對應的政治制度。周天子代表國家占有全國的土地,并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給為王族、功臣、先代貴族建立諸侯國;諸侯國的國君再分封,建立了卿大夫的領地“采邑(食邑)”;士是分封制下最低級別的貴族,沒有自己的“封邑”和“邑田”,A正確;B、C、D錯誤。4.古代一位思想家主張:“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辈牧现嘘U述的觀點是A.以法治國 B.君舟民水 C.無為而治 D.民貴君輕【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體現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因此C正確,ABD排除。故選C。5.《史記·楚世家》記載:(楚莊王)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大小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材料主要反映出當時A.尊王攘夷,大國爭霸B.遷都頻繁,異姓反叛C.周室衰微,諸侯爭霸D.列國爭戰(zhàn),諸侯兼并【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可知,楚莊王在周王所在地的近郊進行閱兵炫耀武力,有問鼎中原的意思;周王面對挑釁,無奈只能派人慰勞,實質上反映了春秋時期周室衰微,諸侯爭霸的情況,故C項正確;A項,材料未體現尊王攘夷,排除;B項,題干未反映遷都,排除;D項,題干未涉及諸侯兼并,排除。6.商鞅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實行“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的治國政策,以取代“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tǒng)治國政策。這表明A.集權行政體制建立B.“禮治”逐步讓位于“法治”C.郡縣制取代分封制D.商鞅治國立足普通民眾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強調的是“法令”至行,即要用法治來取代原來的禮治,所以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并未涉及集權行政體制的問題,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郡縣制,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商鞅治國并非立足普通民眾利益,選項D不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點在于要搞清備選項的內涵與題干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史實的備選項。7.秦國在正式變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變法問題進行爭論,商鞅針對當時守舊勢力的觀點進行針鋒相對的辯駁,下列觀點屬于他的是A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B.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C.有能則舉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祿D.民貴君輕【答案】B【解析】【詳解】A項大概的意思是沒有百倍的利益,不改變法度;沒有十倍的功效,不更換工具,這屬于舊勢力的觀點,排除。B項大概的意思是治國并不是只有一條道路,只要有利于國家,就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古法舊制,屬于商鞅的觀點,故選B。C項是墨家的尚賢,排除。民貴君輕是孟子的觀點,排除。【點睛】本題考查諸子百家的主要觀點,可利用選項字面意思進行簡單理解。8.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宰相制度 C.郡縣官僚制 D.皇帝制度【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創(chuàng),D正確;ABC在秦統(tǒng)一之前就已經出現,排除。故選D。9.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边@反映秦朝A.法律嚴酷 B.無為而治 C.以法治國 D.重儒尊法【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體現的是以法治國思想,C正確;ABD與材料無關,排除。故選C。10.我國幅員遼闊,是一個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這得益于A.秦朝統(tǒng)一文字B.秦朝統(tǒng)一貨幣C.秦朝疆域遼闊D.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從未間斷,形成了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可知,在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背景下能夠交流,并形成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秦朝統(tǒng)一文字,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故A選項正確;秦朝統(tǒng)一貨幣有利于促進各民族之間經濟的交流,與文化的融合沒有直接關系,故B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秦朝統(tǒng)一文字推動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與秦朝疆域遼闊沒有直接的關系,故C選項錯誤;秦朝統(tǒng)一度量衡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經濟交流,故D選項不符合題意。11.漢初統(tǒng)治者“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所采取的措施是A.廢分封,設郡縣 B.郡國并行C.平定七國之亂 D.北擊匈奴【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初吸取秦亡的歷史教訓,采取的措施郡國并行制,B正確;A是秦始皇的措施,排除;C是“郡國并行制”帶來的消極影響,排除;漢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D排除。故選B。12.公元前136年,西漢政府在太學中設立五經博士。該舉措A.促進儒學獨尊地位確立 B.使?jié)h代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C.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 D.推動漢代出現“文景之治”【答案】A【解析】【詳解】據所學可知,漢武帝時期為提升儒學地位,在中央設立太學,是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的顯著標志,故A符合題意;太學是在中央設立的,不能說明漢代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B錯誤;削弱了諸侯王的勢力的是“推恩令”,故C與題意無關;“文景之治”是在漢武帝之前,D與題意不符。13.《漢書》中說:“《春秋》所以大一統(tǒng)者,六合同風,九州共貫也?!焙笫婪Q封建王朝統(tǒng)治全國為“大一統(tǒng)”。下列文學成就最早體現出“大一統(tǒng)”氣度的是A.漢賦 B.楚辭 C.樂府詩 D.唐詩【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賦是在漢朝涌現出的一種有韻的散文,它的特點是散韻結合,專事鋪敘,體現的是“大一統(tǒng)”氣度,因此A正確,BCD排除。故選A。14.兩漢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統(tǒng)計分類表:由表可見,漢代察舉制官僚貴族弟富豪平民貧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 B.兼顧了各階層利益C.體現了公平公正原則 D.沿襲了世卿世祿制【答案】A【解析】【詳解】由表格內容可知,兩漢孝廉的家世雖然依舊以官僚貴族居多,但也有出身平民和貧民的孝廉,這說明漢代的察舉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身份制和世襲制,排除A;表格中僅羅列了官僚貴族、富豪、平民和貧民,并不能說兼顧了各階層的利益,排除B;公平公正原則無法體現,排除C;兩漢的孝廉中有出身于平民和貧民的,所以不能說是沿襲了世卿世祿制,排除D。故選A。15.唐朝孔穎達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寫道:“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边@說明春秋時期A.各諸侯國臣服于夏的統(tǒng)治 B.各民族都推崇華夏文明C.該時期少數民族勢力增強 D.華夏認同觀念初步形成【答案】D【解析】【詳解】《春秋左傳正義》中“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服章之美,謂之華?!笨芍?,春秋時期形成華夏認同觀念,故D正確;AC材料無法體現,排除;材料信息不能體現“各民族”,排除B。16.《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yè)、采礦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當時()A.義利觀發(fā)生根本改變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業(yè)者地位C.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D.地方豪強勢力控制了郡縣【答案】C【解析】【詳解】材料反映了西漢時期各行業(yè)的人通過努力和智慧而致富,體現了社會安定,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故C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B項從材料中無法推出,且漢代統(tǒng)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材料反映的是富人影響力較大,不能得出其控制郡縣的結論,故D不正確。17.據史書記載,漢武帝以后,名為諸侯王,實際轄地不過數縣,等于列侯,其支脈疏遠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諸侯惟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A.郡縣制取代了分封制B.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C.平定了諸侯王的叛亂D.“推恩令”的貫徹實施【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了西漢的推恩令。西漢通過推恩令解決了封國問題,而不是用郡縣制取代,故排除A項;造成題干中所描述的現象的原因是推恩令的推行,不是通過保障諸侯王利益,故排除B項;平定諸侯王叛亂是應對封國問題的一個手段,但并沒有徹底解決封國問題,故排除C項;通過推恩令的貫徹實施,諸侯王的封國越分越小,而且也不能插手政務,由此造成了“諸侯惟得衣食租稅,不與政事”,故選D。18.魏晉南北朝時期,西、北邊陲的一些少數民族不斷向內地遷徙。其中滅掉西晉政權的是A.匈奴 B.鮮卑 C.羌 D.越族【答案】A【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政權是被匈奴貴族劉淵滅亡的,因此A正確,BCD排除。故選A。19.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公元383年,這流亡政府的弱勢軍隊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前秦領袖苻堅所統(tǒng)率的絕對優(yōu)勢的北方聯(lián)軍?!边@個流亡政府是A.東漢B.西晉C.東晉D.北魏【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317年,司馬睿重建晉王朝,以健康為都城,史稱東晉。383年,前秦領袖苻堅為了實現統(tǒng)一,南下同東晉王朝在淝水進行決戰(zhàn),最后打敗了前秦,故材料中的流亡政府是東晉,故C選項正確;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后一個大一統(tǒng)的中原王朝,于25-220年期間統(tǒng)治,故A選項與材料不符;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后的統(tǒng)一王朝,存在于265-316年,故B選項與材料呈現的時間不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383年打敗前秦領袖苻堅所統(tǒng)率的絕對優(yōu)勢的北方聯(lián)軍是東晉,而不是北魏,北魏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權,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于386-534年存在,故D選項錯誤。20.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歷史發(fā)展的總體特征是()A.社會大動蕩,民族大融合B.政權頻更迭,國家大分裂C.南方較穩(wěn)定,經濟大發(fā)展D.玄佛道興起,文化大繁榮【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可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但在分裂的過程中民族融合不斷加強。故答案為A項。B項只說明了國家分裂的狀況,未指出民族融合的趨勢,說法片面,排除;C項只說明了南方的經濟發(fā)展,未指出北方的社會狀況,說法片面,排除;D項只涉及了思想文化上的特征,未指出當時的政治、經濟發(fā)展狀況,說法片面,排除。21.南方漢人認為北方“自晉、宋以來,號洛陽為荒土”,到北魏后期卻不得不承認“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材料旨在強調A.鮮卑族被漢族同化 B.南北經濟趨于平衡C.孝文帝改革的影響 D.北方戰(zhàn)亂社會動蕩【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北魏后期卻不得不承認‘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禮儀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識,口不能傳’”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北魏后期出現這樣的繁華景象主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關,故C項符合題意;材料內容主要反映了北方經濟的恢復與繁榮,沒有涉及民族融合的內容,排除A項;北方經濟的恢復并不能說明南北經濟趨于平衡,排除B項;根據材料內容可知北魏后期北方經濟恢復,社會穩(wěn)定,并非是戰(zhàn)亂動蕩,排除D項。故選C。22.據《耒耜經》記載,這種犁安裝了犁評,可以調節(jié)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能適應各種土壤和不同田塊的耕作要求。材料記載的耕作工具被稱為A.耦犁B.耬車C.曲轅犁D.翻車【答案】C【解析】【詳解】唐朝時期發(fā)明的曲轅犁,可以調節(jié)犁耕的深淺,既簡便又輕巧,C正確;耦犁屬于二牛抬杠式,不適能調節(jié)犁耕的深淺,A錯誤;耬車是西漢時期出現的播種工具,B錯誤;翻車屬于灌溉工具,不符合題意,D錯誤。23.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這一時期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A.豪強地主勢力發(fā)展的結果B.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C.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D.唐末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和擴大【答案】D【解析】【詳解】依據所學可知,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唐末藩鎮(zhèn)割據的繼續(xù)和擴大,D項正確。豪強地主勢力的發(fā)展導致東漢開始衰落,A項不合題意;統(tǒng)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指一個政權內部的斗爭,B項不合題意;漢族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不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特征,C項不合題意。24.《新唐書·兵志》記載: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這反映了A.安史之亂的過程 B.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C.農民起義的情況 D.宦官專權的形勢【答案】B【解析】【詳解】據材料“……由是方鎮(zhèn)相望于內地,大者連州十余,小者猶兼三四”可知,“方鎮(zhèn)”指的是“藩鎮(zhèn)”,B符合題意;據材料“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笨芍掷m(xù)8年的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北方經濟遭到浩劫,A與題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安史之亂的影響,C與題意不符;材料沒有涉及“宦官專權的形勢“,D錯誤。【點睛】大盜既滅,而武夫戰(zhàn)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jié)度使。25.下列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中樞政務機構的說法,正確的是A.以尚書為主的中朝決策機構形成 B.三公九卿逐漸演化為一般的執(zhí)行機構C.宰相會議召開的地方稱為中書門下 D.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體制形成【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尚書省、中書省和門下省三省體制形成,D正確;AB是在漢武帝時期,排除;C是在唐時期,排除。故選D。26.美國基督教傳教士、京師大學堂的總教習于韙良曾經說:“當今在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的經驗中借鑒而來的?!辈牧现小爸袊慕涷灐笔侵窤.察舉制 B.九品中正制 C.選舉制 D.科舉制【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科舉考試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當今在英國、法國和美國正在取得進展的文官考試制度,是借鑒了中國的科舉制,故選D;察舉制選拔官員的依據主要是品德,九品中正制依靠門第做官,選舉制無法體現“考試制度”,ABC不符合題意,排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文官考試制度,是從中國的經驗中借鑒而來的”,聯(lián)系所學科舉制的內容和特點分析解答。27.北魏孝文帝對賦稅制度進行了改革。下列有關“調”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種代役稅 B.征收對象為受田農民C.有利于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D.簡化了稅收名目【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租庸調制是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為政府服役為主,是以均田制推行為基礎的賦役制度,因此“調”的征收對象為受田農民,B正確;調是戶調,男丁隨鄉(xiāng)土所產而納,A排除;輸庸代役利于保證農民生產時間,C排除;D是兩稅法的影響,排除。故選B。28.780年,宰相楊炎奏請?zhí)频伦趯嵭匈x稅制度改革,收稅“唯以資產為宗,不以丁身為本”,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有利于()A.促進農產品商品化 B.放松人身依附關系C.保證農民生產時間 D.催生新的經濟因素【答案】B【解析】【詳解】古代賦稅制度逐漸由“舍地稅人”朝“舍人稅地”方向發(fā)展,這就不再將人作為征收賦稅的標準,從而放松了人身依附關系,故選B;賦稅制度標準的變化并不能促進農產品商品化的發(fā)展,更和保證農民生產時間無關,排除AC;賦稅制度征稅標準的變化與催生新的經濟因素無關,排除D。29.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思想活躍,宗教呈現多元特征。這一時期道教A.獲得獨尊地位 B.在洛陽修建了白馬寺C.主張“貴儒”和“尊道” D.漸趨中國本土化【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時期的道教主張“貴儒”和“尊道”,C正確;A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白馬寺是佛教的產物,B排除;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D排除。故選C。30.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體現出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B.世界領先,求同存異C.對外開放,雙向交流D.源遠流長,澤被東西【答案】C【解析】【詳解】唐朝對外交往活躍,鑒真東渡和玄奘西行都是唐朝對外交往中的代表,體現出唐朝的對外開放,雙向交流,故選C項;材料無法體現唐朝對外交往高度繁榮、世界領先,排除AB項;材料也不能說明唐朝對外交往的影響,排除D項。31.我們通過研究唐代詩人和詩篇發(fā)現:杜甫戀君愛民、關懷社會;李白癡想神仙、夢為王佐;王維淡漠世情、靜觀自適。這體現出唐詩A.實現了三教合一B.服務于儒學主流地位C.風格多元化D.具有極強的世俗性【答案】C【解析】【詳解】由杜甫、李白和王維的詩歌來看,體現了風格多元化,故C符合題意;材料反映唐詩受到儒家和道教的影響比較大,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反映唐詩服務于儒學的信息,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的唐詩并非迎合市民的審美需要,故D不符合題意。32.“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圣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盟文節(jié)目,題之于碑也。該碑頌揚與期盼的是A.仰慕唐朝盛世,擴大朝貢貿易B.推進唐蕃聯(lián)盟,保障絲路暢通C.追念唐蕃和親,增進漢蕃友誼D.加強唐蕃合作,抵御佛教入侵【答案】C【解析】【詳解】據材料“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圣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贊。是以盟文節(jié)目,題之于碑也”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唐中宗在位時期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并與吐蕃贊普尺帶珠丹會盟于拉薩大昭寺,并建立了“會盟碑”,C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朝貢貿易,A錯誤;據所學可知,絲路不經吐蕃,B錯誤;據所學可知,唐朝奉行崇佛尊儒政策,三教都受到重視,而藏族信奉的就是佛教,D錯誤。33.史料記載,唐朝時三省的長官都是宰相,同時由皇帝臨時加以名號的其他官員也成為宰相,唐中宗的時候,居然出現同時有10多個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這一現象A.瓦解了三省制度 B.強化了君主專制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有利于科學決策【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通過增加宰相人數,完善三省制度,分化了相權,強化了專制君主的權利,B選項符合題意。宰相集體辦公不會導致三省制度的瓦解,A選項錯誤。眾多宰相“共秉朝政”的局面,有利于集思廣益,但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C選項錯誤。眾多宰相共議朝政,有利于決策,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科學決策不是最本質的作用,D選項錯誤。34.成書于唐代的道教經典《玉清經》中說元始天尊講十戒,第一戒不違戾父母師長,第二戒不殺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謀害國家。這反映了A.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學影響D.佛教開始傳入中國【答案】A【解析】【分析】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戒”反映的是佛教,“不叛逆君王”是儒家的忠君思想,唐代的“道教”經典既有“戒”又有“不叛逆君王”,結合起來來看就不難理解材料主要是反映了儒道佛出現融合的趨勢,而BCD均不能完整全面的揭示材料的主旨,所以本題答案只能是A?!军c睛】解答歷史選擇題,最基本的就是審清題目,這是解題的關鍵。尤其是題目中的限定詞語,不僅規(guī)定了試題的屬性,也規(guī)定了試題具體的解答要求。因而,準確把握題目中的限定詞語,明確題目的時間、內容和解答限定,進而以此為突破口,排除錯誤項,是得出正確選項的常用方法,例如本題的“戒”、“不叛逆君王”等關鍵詞語?!驹斀狻?5.詩歌是人類心靈的窗口,它能讓我們體驗古人的喜怒哀樂,感悟不同時代的風情。下列作品能體現作者經歷時代變遷之后的憂患意識與鮮明的人文主義色彩的是A.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B.飛流直下三千尺,疑銀河落九天C.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盛唐時期王昌齡的詩,與題干經歷時代變遷的要求不符;B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歌,李白處于盛唐時期,與題干時代變遷的要求不符,不正確;C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杜甫經歷了由盛轉衰,其作品充滿了憂國憂民的色彩,符合題意;D是王維的作品,意思是:在寂靜沒有人聲的環(huán)境里,桂花自開自落,好像可以感覺到桂花落地的聲息。夜靜更深的時候,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無所有。沒有體現出憂患意識,不正確。點睛:本題考查了唐詩的相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一個基本原理,即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以此作答即可。36.北宋時期,分割宰相財權的是A.參知政事B.轉運使C.樞密使D.三司使【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分割宰相財權的是三司使,故D項正確;A項是分割宰相的行政權,排除;B項是地方官職,排除;C項分割宰相的軍權,排除。37.和議規(guī)定:宋向金稱臣,每年貢納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宋、金間東以淮水,西以大散關(今陜西寶雞西南)為界。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A.孝文帝改革 B.紹興和議 C.澶淵之盟 D.宋夏和議【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紹興和議的內容是: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劃定疆界,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陜西寶雞西南)為界,以南屬宋,以北屬金;宋每年向金納貢銀、絹各25萬兩、匹,自紹興十二年開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納。紹興和議確定了宋金之間政治上的不平等關系,結束了長達10余年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因此B正確,ACD排除。故選B。38.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取得一些成果。下列有關王安石變法的說法正確的是A.得到了宋仁宗的支持 B.變法涉及領域比較單一C.強兵的效果比較明顯 D.變法過程加重了人民的負擔【答案】D【解析】【詳解】王安石變法的一些措施在執(zhí)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D項正確;A項錯在“宋仁宗”,應是宋神宗,排除;B項錯在“比較單一”,王安石變法涉及領域比較多,排除;C項錯在“比較明顯”,王安石變法的強兵效果不明顯。故選D。39.北宋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中寫道:“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薄疤炖恰苯柚府敃r與北宋并立的哪一少數民族政權()A.遼 B.大理C.金 D.蒙古【答案】A【解析】【詳解】10世紀初,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統(tǒng)一契丹各部,建立遼政權,符合“西北望”故答案為A項;大理在北宋的南面,金在北宋的東北,不符題意,排除BC;蒙古政權建立于1206年,此時北宋滅亡,故排除D。【點睛】掌握與北宋并立的政權的地理位置和出現的時間。40.《元史·地理志》記載:“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睘榱擞行Ч茌犨@些地區(qū),元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郡縣制度 B.設置中書省C.實行監(jiān)察制度 D.實行行省制度【答案】D【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行省制,因此D正確,ABC排除。故選D。41.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在邊界設置“榷場”。“榷場”指()A.娛樂場所 B.貿易場所 C.軍事要塞 D.行政機關【答案】B【解析】【詳解】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官方在邊境地區(qū)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因此“榷場”屬于貿易場所,B正確;宋代的娛樂場所稱為“瓦肆”或“瓦子”,A錯誤;“榷場”是貿易場所,不是軍事要塞,也不是行政機關,C和D項錯誤。42.《宋史》記載凡大食、暹羅等諸蕃并通貨物,“以金銀……雜色銘絡線、鉛錫、雜色帛、瓷器,市香藥、犀、象……”該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貿活動不再受到官府監(jiān)管 B.海外貿易繁榮興盛C.“朝貢”貿易體制尚未發(fā)展起來 D.陸上絲綢之路興盛【答案】B【解析】【詳解】“大食”是古阿拉伯,“暹羅”今泰國。據材料可知,阿拉伯、泰國等國家與中國經濟交流頻繁,故B正確;材料反映的海外貿易,而商貿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監(jiān)管是指國內的商業(yè)活動,A不符題意;“朝貢”貿易體制指中國政府與海外諸國官方的進貢和回賜關系,而早在宋朝以前就已存在,C錯誤;陸上絲綢之路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的陸上通道,D與材料不符。43.由于商品貨幣關系的發(fā)展,北宋時出現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交是交合的意思,指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這表明該紙幣A.在商品交易中注重了“防偽"功能 B.推動了經濟重心的逐步南移C.取代金屬貨幣成為當時主要貨幣 D.起源于封建政權的強力推行【答案】A【解析】【詳解】由材料“兩張券合得起來就交錢”可知,交子在商品交易中比較注重“防偽”功能,故選A;材料重在強調交子的“防偽”,不能直接從材料得出B項結論,排除;交子并未成為主要貨幣,排除C;交子的使用起源于民間,排除D。44.1333年,元朝開科取士,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闐、哈喇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這說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視政策 B.已經完全實現漢化C.科舉考試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趨勢加強【答案】D【解析】【詳解】據材料“在所取進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闐、哈喇魯、畏兀兒等民族50名,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笨芍谒∵M士百人中,有58%母親為漢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漢人為妻,這說明了元朝民族交融趨勢加強,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民族歧視政策”和“完全實現漢化”,A、B錯誤;C不是材料主旨。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題(共34分)4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距今5800年前后,黃河、長江中下游以及西遼河等區(qū)域出現了文明起源跡象。距今5300年以來,中華大地各地區(qū)陸續(xù)進入了文明階段。中華文明實際是在黃河、長江和西遼河流域等地理范圍內展開并結成的一個巨大叢體。在這個叢體內部,各地方文明都在各自發(fā)展。在彼此競爭、相對獨立的發(fā)展過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鑒,并逐漸于中原地區(qū)出現了一個兼收并蓄的核心。——摘編自:《中華文明起源圖譜初現》等材料二自古以來,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秦漢時期,中國更是一個有空前統(tǒng)一規(guī)模的多民族國家。這時,漢族作為主體民族還沒形成,在其境內及其周圍,存在著許多民族和部落。漢族是原來居住在中原而以農業(yè)生產為主要經濟生活的一些民族、部落融合起來而成的人們共同體。當時對于這些民族、部落并沒有總的正式名稱,現在一般稱作華夏族。秦漢皇朝各種有利于統(tǒng)一的措施,以及秦漢時期所宣揚的大一統(tǒng)思想,都為華夏族向漢族轉化提供了物質的和政治的條件。華夏族統(tǒng)一的秦皇朝,其族稱曾被稱為“秦人”,但是秦朝國祚短,“秦人”的稱呼很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