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DB505031-2004_第1頁
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DB505031-2004_第2頁
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DB505031-2004_第3頁
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DB505031-2004_第4頁
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 DB505031-2004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Codeforthefire-preventdesignforhigh-risehillsidebuildingofChongqing

DB50/5031–

2004渝建發(fā)【2004】44號關于發(fā)布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通知各區(qū)縣(自治縣、市)建委,各有關單位:

由重慶市公安局消防局、重慶市設計院主編的《重慶市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已經(jīng)專家組審查通過,現(xiàn)批準該標準為強制性重慶市標準,自發(fā)布之日起執(zhí)行。

該標準由重慶市建委負責管理,由重慶市公安局消防局負責解釋。重慶市建設委員會

2004年3月5日1總則1.0.1為了防止和減少高層民用建筑的火災危害,保護人身和財產(chǎn)的安全,根據(jù)《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結(jié)合重慶市的特殊地形條件和具體情況,制定本規(guī)范。1.0.2本規(guī)范主要是明確坡地高層民用建筑在不同條件下的防火設計高度并以此進行建筑分類。防火設計高度及建筑類別去誒的那個之后,按照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和《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執(zhí)行。坡地建筑消防撲救場地及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應同時符合本規(guī)范要求。1.0.3坡地高層民用建筑耐火等級應根據(jù)坡地建筑總高度劃分的建筑類別進行確定。1.0.4本規(guī)范適用于重慶市轄區(qū)內(nèi)新建、擴建、改建于坡地地形上的高層民用建筑。建于坡地地形上的多層民用建筑參照執(zhí)行。1.0.5本規(guī)范不適用于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層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1.0.6對設計文件規(guī)定采用涉及及消防工程的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沒有國家或地方,行業(yè)技術標準的,應由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進行試驗、論證,出具檢測報告;并經(jīng)重慶市建設委員會會同重慶市公安局消防局組織有關專家審定后,方可使用。1.0.7坡地建筑的防火設計,除執(zhí)行本規(guī)范的規(guī)定外,尚應符合現(xiàn)行的國家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條文說明1.0.1本條主要是講制定本規(guī)范的目的和依據(jù)。近十幾年來,重慶各地興建了大批坡地高層民用建筑,僅重慶市主城區(qū)渝中半島已經(jīng)修建和規(guī)劃建的十八層以上的高層民用建筑已逾500幢,其中建于坡地上的約占90%,至于三峽庫區(qū)的遷建城市的建設用地更多屬山區(qū)陡坡。在這種特殊的地形條件下,為了節(jié)約土地,結(jié)合環(huán)境,組織交通,修建帶有吊層的坡地建筑不但不可避免,二期是值得提倡的做法。但要完全執(zhí)行國家現(xiàn)行規(guī)范,如在高層建筑周邊或其兩個長邊設置消防車道就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由此又會引發(fā)諸多的問題,而高層建筑如果發(fā)生火災,火勢蔓延更快,撲救更難,容易造成的損失就更大。對此建筑設計和消防監(jiān)督部門都十分重視,并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為了將其中實踐證明是成熟可行的辦法加以吸納、總結(jié)并以法規(guī)條文的形式加以明確,特制定本規(guī)范,用以全面指導今后的坡地建筑防火設計。這里需要特別說明,本規(guī)范知識對坡地高層民用建筑消防設計中的特殊問題而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尚未述及的部分加以明確的規(guī)定,而且是以國家規(guī)范的根本原則為依據(jù),所以它不能取代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恰恰相反,要在認真執(zhí)行國家《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住宅設計規(guī)范》GB50096-1999等相關規(guī)范的基礎上,執(zhí)行本規(guī)范。凡是國家規(guī)定已經(jīng)明確的,本規(guī)范不再述及,也必須嚴格遵循。1.0.2本條指明了本規(guī)范的主要內(nèi)容及其與國家現(xiàn)行防火規(guī)范之間的關系。防火設計高度是本規(guī)范提出的新概念。從防火設計的角度看,坡地高層建筑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能夠構成不止一個的可供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室外地面。在一般情況下,除建筑物底層室外地面外,還有平頂層室外地面。根據(jù)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進行高層建筑防火設計時,首先要“根據(jù)其使用性質(zhì)、火災危險性、疏散和撲救難度等進行分類”,以此確定其建筑類別以及相應的耐火等級和防火措施。其中一個重要的判定標準就是“建筑高度”。這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在進行坡地高層建筑防火設計過程中,在執(zhí)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3.0.1和6.2.1條時,“建筑高度”究竟從哪個室外地面起算?認真解讀國家標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里“建筑高度”的實質(zhì)含義就是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高度,以能保證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室外地面”為起算基準面,理解了這點,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由于坡地高層建筑能夠形成不止一個的可供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室外地面,因而上面所指的“建筑高度”也就不止一個。為了不致發(fā)生混淆,本規(guī)范引入了坡地高層建筑“防火設計高度”的概念。其實質(zhì)含義就是指進行坡地高層建筑防火設計時,在不同條件下,從某個特定室外地面起算的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高度;在執(zhí)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3.0.1和6.2.1條時,其中的“建筑高度”就以本規(guī)范“防火設計高度”來代替。顯然坡地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高度”與坡地高層建筑的“總體高度”、“上層高度”、“吊層高度”及“上部住宅建筑高度”、“下部公共建筑高度”,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在某個特定條件下,“防火設計高度”等同于后者其中的一個,也就是說與其具有相同的起止點,這樣問題就變得容易解決了。只要按照本規(guī)范明確坡地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高度”并以此確定建筑類別之后,就嚴格執(zhí)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和《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相應條款。

1.0.3

高層建筑的耐火等級取決于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不同類別的高層建筑隊耐火等級的要求也不相同,暫且不論坡地高層建筑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特殊性,從建筑本身的結(jié)構、構造上看,其上層與吊層乃是一個整體。為了不降低高層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因而在確定坡地高層建筑耐火等級時應根據(jù)坡地建筑總高度進行建筑分類。1.0.4本規(guī)范主要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坡地高層民用建筑編制的,但其精神實質(zhì)和處理原則同樣適用于坡地多層建筑且偏于安全,可參照執(zhí)行。

1.0.5本條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1.0.4條。單層主體建筑高度超過24m的體育館、會堂、劇院等在山區(qū)建設同樣存在利用地形,結(jié)合環(huán)境的問題,但因其數(shù)量有限且處理方式常常不相同,故未納入本規(guī)范。實踐中可根據(jù)“關于發(fā)布國家規(guī)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的通知”(建標【1995】265號)的精神,在地方建設主管部門的主持下,由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當?shù)叵辣O(jiān)督機構協(xié)商解決。1.0.6無論何種規(guī)范、標準都是對相關的科研成果、實踐經(jīng)驗的認定和總結(jié),以法規(guī)條文的形式加以明確,并經(jīng)一定的程序批準執(zhí)行,因而總是帶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了提高建筑設計的科技含量,對已被證明的可靠的新材料、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等,應當積極采用。但對其中尚未納入防火規(guī)范、標準的,在采用時,對其防火性能、防火措施應按照一定程序組織專家進行評估和論證,其結(jié)論可作為建筑設計和消防監(jiān)督的依據(jù)。

1.0.7本條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1.0.6條。之所以再次提出,是強調(diào)本規(guī)范只是對國家現(xiàn)行有關規(guī)范的補充和延伸,同時突出了對國家強制性條文的嚴格執(zhí)行。2術語2.0.1坡地建筑hillsidebuilding

坡地建筑指底層作落于坡底,其上某層與坡頂相連接的建筑。

2.0.2坡頂、坡底theslopetop、theslopebottom

坡地建筑所依存的上下兩個臺地,上面一個臺地稱為坡頂,下面一個臺地稱為坡底。2.0.3底層、吊層、平頂層、上層bottom

floor、lowerpartof

thebuilding、groundfloor、thehigherpartofthebuilding

坡地建筑位于坡底的樓層稱為底層,以坡底場地作為室外地面;與坡頂相連接的樓層稱為平頂層,以坡頂場地作為室外地面;平頂層以下、底層及底層以上的樓層稱為吊層,平頂層及以上樓層稱為上層。

2.0.4平橋、平臺overpass、platform

坡地建筑與坡頂?shù)倪B接設施,僅滿足人員出入疏散、寬度較小的稱為天橋;兼有其他用途(如作室外環(huán)境)、寬度較大的稱為平臺。

2.0.5消防撲救場地fire–fightingfield

消防車輛靠近建筑實施撲救作業(yè)所需場地。兼作消防撲救場地的平臺,其靠建筑一側(cè)邊緣與建筑的距離不應大于10m.

2.0.6坡地建筑總高度(總層數(shù))thetotalheight(thetotalfloors)ofthehillsidebuilding

建筑底層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層的高度(層數(shù))

2.0.7坡地建筑吊層高度(層數(shù))(以下簡稱吊層高度(層數(shù)))theheight(orthefloors)ofthelowerpartofthehillsidebuilding

坡地建筑底層室外地面到其平頂層與坡頂相連接的樓板面層的高度(層數(shù))。2.0.8坡地建筑上層高度(層數(shù))(以下簡稱上層高度(層數(shù)))

theheight(orthefloors)ofthehigherpartofthehillsidebuilding

坡地建筑平頂層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層的高度(層數(shù))

2.0.9坡地建筑公共建筑部分高度(以下建成公共建筑部分高度)theheightofthepublicpartofthehillsidebuilding

當坡地建筑上部為住宅,下部為公共建筑,其公共建筑部分高度從底層室外地面起算至公共建筑頂層頂板面層。

2.0.10坡地建筑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以下簡稱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theheightforthefloorsofthehillsidebuildingforthe

fire-preventiondesign

坡地建筑據(jù)以確定建筑類別和防火措施的建筑高度(層數(shù))條文說明2.0.1坡地建筑因其環(huán)境不同,其表現(xiàn)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本規(guī)范所稱坡地建筑至少具備以下兩個特征,一是建筑座落于坡底并以坡底場地為底層室外地面;二是其上某一層或某幾層與坡頂相通,并以坡頂場地為平頂層室外地面;其中至少一個室外地面能作為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場地。

2.0.2在山區(qū)坡地進行工程建設,為了形成建筑地基、維持邊坡穩(wěn)定、組織車行交通、便于疏散撲救,常常需將原始地貌分成若干臺地,臺地之間形成坡坎。對于一個坡坎而言,上面一個臺地稱為坡頂,下面一個臺地稱為坡底。

2.0.3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平頂層,即與坡頂相通的樓層。在山城建設中,常將坡頂臺地辟作街道,具有較高的商業(yè)價值,以往習慣上將平頂層叫作平街層。近年來,住宅小區(qū)興起,坡頂臺地常常作為室外環(huán)境,雖然仍可進行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但已失去街道的功能,因而統(tǒng)稱平頂層才能涵蓋所有情況,并且突出了坡地建筑的性質(zhì)。至于坡地建筑與坡坎的關系,可以脫開,但須滿足《重慶市規(guī)劃管理條例》及《重慶市規(guī)劃管理技術規(guī)定》;也可緊貼坡坎“附巖”修建或“爬山”修建,其形式因具體環(huán)境不同,還可以有其他做法,但需同時考慮工程地質(zhì)和工程結(jié)構的許可。在某些地形復雜的條件下,坡地建筑的平頂層可能不止一個,但從防火設計的角度看,只有平頂層室外地面能滿足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才是有意義的。

2.0.4坡頂建筑如脫開坡坎修建,需要設置平頂層與坡頂場地的連接設施,僅供人員疏散出入者,寬度較窄,稱為天橋。如兼作室外環(huán)境甚至消防撲救場地,則寬度較大,稱為平臺。根據(jù)具體地形環(huán)境,平臺可設于建筑一側(cè)或相鄰兩邊或三邊;既可以與建筑部分相連,也可以喝建筑完全相接;并可以有不同的標高。

2.0.5這是一個新提的概念,系指消防車靠近建筑實施撲救作業(yè)所需的場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可以位于坡底或坡頂;可以是實體地面,也可以是架空平臺或是屋頂平臺。其場地邊緣距建筑的距離不應大于10m是根據(jù)重慶市現(xiàn)有的直臂和曲臂云梯車最大工作跨度確定的。

2.0.6~2.0.10前已述及,本規(guī)范根據(jù)坡地高層建筑特殊性,提出了“坡地建筑防火設計高度”的新概念,即進行坡地建筑防火設計時據(jù)以確定建筑類別和防火措施的建筑高度。這是本規(guī)范的核心概念。依據(jù)不同條件的坡地建筑,其防火設計高度從不同的室外地面起算,并以此確定上層和吊層(或上部和下部)的建筑類別;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該防火設計高度可以等同于坡地建筑之上層高度、或吊層高度、或上層住宅部分高度、或下部公共建筑部分高度、或坡地建筑總高度。2.0.6~2.0.10條分別對上述幾種高度進行了明確的界定,使之具有可操作性。3坡地建筑防火設計高度及建筑類別3.0.1坡地建筑為居住建筑或為不含住宅的公共建筑,其吊層公共建筑高度不超過24m或住宅層數(shù)不超過9層,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時,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按上層高度(層數(shù))計算,以此確定上層部分的建筑類別;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按本規(guī)范3.0.7條執(zhí)行。如圖3.0.1所示。

3.0.1.1以平頂層室外場地為消防撲救場地。

3.0.1.2建筑底層和平頂層均應設置直通室外的人員安全出口。

3.0.1.3建筑上層與吊層應分別設置疏散樓梯。當確有困難時,上層與吊層共用疏散樓梯應在平頂層兩跑梯段之間設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隔墻斷開,并分別直通室外。

3.0.1.4平頂層下一層開設門,窗,洞口部位上沿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5h、寬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在吊層和平頂層分界的樓板外沿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高度不小于1.2m的不燃燒實體裙墻。

3.0.1.5平頂層與吊層分界處的樓板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同時不應開設中庭、自動扶梯和其他與下層相同的洞口;該層設備管井應采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材料進行封隔。

3.0.1.6建筑上層與吊層分別設置疏散樓梯時,上、下樓梯間及其前室應分別設置防煙設施。防煙設施的形式應分別根據(jù)上層和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確定。

3.0.1.7建筑底層和平頂層的疏散樓梯應直通或通過安全通道到達底層和平頂層的室外地面;其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應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3.0.1.8設有消防電梯時,消防電梯應能到達各層。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在平頂層和底層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經(jīng)過長度不超過30m的通道直通室外。

3.0.1.9建筑設有通達各層的消防電梯時,其消防電梯前室或合用前室應設置防煙設施,防煙設施的形式應根據(jù)坡地建筑總高度確定。建筑上層與吊層分別設置消防電梯時,其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分別設置防煙設施,防煙設施的形式應分別根據(jù)上層和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確定。

3.0.1.10客用電梯與消防電梯不合前室時,上層和吊層的客用電梯宜分開設置;若上層與吊層的客用電梯合并設置,其在平頂層以下部分應參照消費那個電梯的要求設置前室及防煙設施。

3.0.2坡地建筑為居住建筑或為不含住宅的公共建筑,其吊層公共建筑高度超過24m或住宅層數(shù)超過9層,當?shù)讓邮彝獾孛婺軡M足消防車通行和消防撲救場地要求;并同時符合本規(guī)范3.0.1.1~3.0.1.10條規(guī)定是,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按上層高度(層數(shù))計算,并以此確定上層部分的建筑類別;其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按本規(guī)范3.0.7

條執(zhí)行。如圖3.0.2所示。3.0.3坡地建筑吊層、平頂層及其上一層為公共建筑,以上各層為住宅,當公共建筑部分高度不超過24M,并滿足本規(guī)范3.0.1.1~3.0.1.2、3.0.1.8~3.0.1.9條規(guī)定且符合下列條件時,住宅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按居住家住對待,并以此確定住宅部分建筑類別;其公共建筑部分的防火設計參照本規(guī)范3.0.7條吊層部分執(zhí)行。如圖3.0.3所示。

3.0.3.1公共建筑部分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樓板與住宅部分隔開,該層樓板不應開設任何上下連通的洞口,該層樓板的設備管井應用不低于樓板耐火極限的不燃燒材料進行封隔。在與住宅的分界處的公共建筑門、窗、洞口上沿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5h、寬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在該處的樓板外沿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高度不低于1.2m的不燃燒實體裙墻。

3.0.3.2公共建筑部分與住宅部分的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并分別直通或經(jīng)過安全通道通到室外,兩者的疏散樓梯間及其前室應分別設置防煙設施。

3.0.3.3住宅部分與公共建筑部分的客用電梯應分開設置。住宅部分的客用電梯若需通達底層和地下車庫時電梯井道不應開設通向公共建筑樓層的門洞,同時其在底層和地下車庫的前室(電梯廳)應符合消防電梯前室的要求。

3.0.4坡地建筑吊層、平頂層及其上一層為公共建筑,以上各層為住宅,當公共建筑高度超過24m,其底層室外地面應滿足消防車通行和消防撲救場地要求;當同時滿足本規(guī)范3.0.1.1~3.0.1.2、3.0.1.8~3.0.1.9和3.0.3.1~3.0.3.3條以及下列規(guī)定時,住宅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按居住建筑對待,并以此確定住宅部分建筑類別;其公共建筑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參照本規(guī)范3.0.7條吊層部分執(zhí)行。如圖3.0.4所示。3.0.5坡地建筑吊層,平頂層及其上數(shù)層為公共建筑,以上各層為住宅,當?shù)鯇痈叨炔怀^24m,且符合本規(guī)范3.0.1.1~3.0.1.9.、3.0.3.3條規(guī)定時,其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并以此確定上層部分的建筑類別。其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及建筑類別按本規(guī)范3.0.7

條執(zhí)行。如圖3.0.5所示。3.0.6坡地建筑吊層、平頂層及其上數(shù)層為公共建筑,以上各層為住宅,其吊層高度超過24m,底層室外地面應能滿足消防車通行和消防撲救場地要求;當同時滿足本規(guī)范3.0.1.1~3.0.1.2、3.0.1.4~3.0.1.9、3.0.3.3條規(guī)定,且上層和吊層的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及其通向室外出口安全獨立時,其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并以此確定上層部分的建筑類別;其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及建筑類別按本規(guī)范3.0.7條執(zhí)行。如圖3.0.6所示。3.0.7吊層部分以吊層高度(層數(shù))確定的建筑類別低于上層部分建筑類別時,按后者進行防火設計;吊層部分以吊層高度(層數(shù))確定的建筑類別高于上層部分建筑類別時,按前者進行防火設計;吊層部分以吊層高度(層數(shù))確定的建筑類別與上層部分建筑類別相同時,按各自類別進行防火設計。條文說明3.0.1本條針對第一類坡地高層建筑,其條件是使用功能單一,其上層與吊層要么全市居住建筑,要么全是公共建筑;且吊層高度或?qū)訑?shù)限制在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規(guī)定的多次建筑的高度或?qū)訑?shù)范圍內(nèi)。在這種情況下,當平頂層室外地面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上層與吊層分界處作了嚴格的防火分隔;且滿足本條所規(guī)定的其它防火措施時,將上層部分比照建筑高度相同、座落在平頂層室外地面的平地建筑進行消防設計是合適的,其人員疏散、消防撲救和其他消防性能不會因此而降低。故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并以此確定其建筑類別。吊層部分則按3.0.7條進行防火設計。

3.0.1.1這是3.0.1條必要條件之一。只有當平頂層室外地面能滿足消防車通車、回車要求并能作消防撲救場地時,本條才能成立。至于坡地建筑消防撲救場地的具體要求,在本規(guī)范第4章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

3.0.1.2這同樣是3.0.1條的必要條件之一。只有平頂層室外地面同時能作人員疏散場地,坡地建筑的上層部分防火設計高度才能由此起算。為了充分發(fā)揮坡地建筑的優(yōu)勢,本條規(guī)定平頂層和底層均須設直通室外的人員安全出口。

3.0.1.3本條參照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6.2.8條的規(guī)定,目的是防止發(fā)生火災時,吊層煙氣和火焰蔓延到上層其他樓層,同時避免上層人員在疏散時誤入吊層,或吊層人員在向平頂層室外地面疏散時誤入上層。

3.0.1.4~3.0.1.5這兩條主要是明確上層與吊層之間的防火分隔措施,以避免吊層失火時煙氣及火焰向上層蔓延,這也是3.0.1條成立的必要條件之一。當上層與吊層均為公共建筑時,有時為了充分發(fā)揮與平街層(平頂層)相鄰樓層的商業(yè)價值或是空間處理的需要,常在平頂層開設中庭或自動扶梯,使上下空間貫通,從消防角度看,這是不利的。

3.0.1.6本規(guī)定上層與吊層部分建筑分別設置疏散樓梯時,上、下樓梯間應分別獨立設置防煙設施。防煙設施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樓梯間及其前室防煙設施的形式,應分別根據(jù)上層及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及建筑類別確定。若建筑物上層或吊層部分設置封閉樓梯間時,宜利用樓梯間外窗采取自然排煙方式。若建筑物上層或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應根據(jù)上層或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層數(shù))、樓梯間設置形式及建筑物類別分別采取自然排煙或者機械加壓送風方式。除上層或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上層或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否則宜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方式。

防煙設施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及《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J16-87的規(guī)定。

3.0.1.7本條強調(diào)疏散樓梯在平頂層和底層應有直通室外的出口。允許經(jīng)過短距離的安全通道到達公共門廳,但不允許經(jīng)過其他房間再到達室外。因為被穿行的房間若被鎖住,無法使人員疏散出去,設計上要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上述安全通道的距離越短越好,最大距離參照《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6.3.3.3條關于“消防電梯出口通道不超過30m”的規(guī)定執(zhí)行。同時本條規(guī)定平頂層和底層的疏散走道和疏散門均應設置燈光疏散指示標志。

3.0.1.8這類坡地高層建筑因為上層與吊層性質(zhì)相同,且吊層高度或?qū)訑?shù)限制在多層建筑范圍內(nèi)。故當其上層應設消防電梯時,允許上層與下層共用通達各層,不會引起功能和管理上的不便。但在平頂層和底層消防電梯前室均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經(jīng)過長度不超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以符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第6.3.3.3條之規(guī)定。

3.0.1.9根據(jù)建筑物高度和自身特點,坡地高層建筑內(nèi)消防電梯的設置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建筑設置通達各層的消防電梯;建筑上層部分和吊層部分分別設置消防電梯。本條規(guī)定當設有消防電梯時,其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應設置防煙設施,防煙設施分為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設施和可開啟外窗的自然排煙設施。

建筑設置消防電梯通達各層,此時消防電梯全樓上下貫通。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設施的形式,應根據(jù)坡地建筑總高度確定。除坡地建筑總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坡地建筑總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否則宜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方式。

建筑上層與吊層部分分別設置消防電梯時,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防煙設施的形式,應分別根據(jù)上層及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超過50m的一類公共建筑和上層或吊層的防火設計高度超過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墻的消防電梯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煙方式;否則宜采用機械加壓送風的防煙方式。

防煙設施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的規(guī)定。

3.0.1.10通常客用電梯與消防電梯合用前室,可使建筑平面布置緊湊,減少垂直交通占用面積,提高建筑使用系數(shù),節(jié)約建設成本,簡化消防設施的管理維護。當客用電梯與消防電梯合用一個前室遇到困難時,上層與吊層的客用電梯宜分開設置,特別是在上層與吊層的高度或?qū)訑?shù)均較大的情況下;如果上層與吊層的客用電梯合并設置,則要求其在平頂層以下部分(含吊層及地下室)應參照消防電梯的要求設置前室及防煙設施,目的是利用防煙前室的阻隔,在平頂層以下部分發(fā)生火災時,其火焰及煙氣不能經(jīng)過電梯井道竄至上層。

3.0.2本條針對第二類坡地高層建筑。與第一類不同的是其吊層高度或?qū)訑?shù)已達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高度或?qū)訑?shù)。對于此類建筑,要求底層室外地面必須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則整幢建筑無異于座落在坡底場地的平地建筑,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執(zhí)行即可,本規(guī)范沒有述及。但如果平頂層室外場地同時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上層與吊層分界處作了嚴格的防火分隔;滿足本條規(guī)定的其它防火措施,仍可以利用坡地建筑的優(yōu)勢,將上層與吊層分別處理,具體作法同3.0.1條。且因吊層部分具有底層和平頂層兩個層面的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其消防性能優(yōu)于平地建筑。

3.0.3本條針對第三類坡地建筑。其上部為住宅,下部為公共建筑。一般情況下,平頂層即為平街層,商業(yè)價值最大,因而實際工程中常將下部公共建筑部分延至平頂層之上一層。本條規(guī)定:當平頂層室外地面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公共建筑與住宅分界處作嚴格的防火分隔;滿足本條規(guī)定的其他防火措施時,則將住宅部分與公共建筑部分分段對待。即住宅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為住宅實際層數(shù)加上平頂層及其上一層的合計高度),以此確定其建筑類別,并按居住建筑對待。公共建筑部分則參照3.0.7條吊層部分就高不就低的原則進行的防火設計。

3.0.3.1本條明確了下部公共建筑和上部住宅之間的防火分隔措施,以防止下部發(fā)生火災時煙氣和火焰向上部蔓延。

3.0.3.2因此類建筑上部住宅與下部公共建筑性質(zhì)、功能不同,兩者的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并分別直通或經(jīng)過安全通道到底層室外地面和平頂層室外地面和平頂層室外地面。同時其防煙設施和燈光疏散只是標志亦應分別設置。

3.0.3.3住宅部分與公共建筑部分的客用電梯必須分開設置,以免因功能混亂引起管理困難,甚至誘發(fā)不安全因素。但住宅部分的客用電梯通常都需要下至底層和地下車庫,這就要求該電梯井道不開始通向公共樓層的門洞,以免引起上述問題;同時要求該電梯在其所要通達的底層和地下層設置符合消防電梯前室要求的前室或電梯廳,利用防煙前室的阻隔,防止在該樓層發(fā)生火災時火焰和煙氣沿電梯井道向上蔓延。

3.0.4本針對第四類坡地高層建筑,與第三類不同的是公共建筑部分的高度已達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的高度,因而要求底層室外地面必須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如果平頂層室外場地不能同時滿足消防車通車、回車要求并作為消防撲救場地,則整幢建筑無異于座落在坡底室外場地的平地建筑,按《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執(zhí)行即可,本規(guī)范沒有述及。如果平頂層室外地面同時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公共建筑與住宅部分分界處作了嚴格的防火分隔;符合本條規(guī)定的其他防火措施,則可利用坡地建筑的優(yōu)點,將住宅部分和公共建筑部分分段處理,具體作法同3.0.3條。

因這類建筑下部公共建筑部分高度已達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高度(層數(shù)),因此不但要求兩者的疏散樓梯應獨立設置,其消防電梯亦應獨立設置。自然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煙設施及通向室外的出口也應分別設置、完全獨立。

3.0.5本條針對第五類坡地高層建筑,與第三類有相似之處,不同的是其公共建筑部分延至平頂層以上數(shù)層,多數(shù)是在商業(yè)價值巨大的街區(qū)出現(xiàn)。如重慶市渝中區(qū)“巴渝世家”等。本條規(guī)定:當平頂層室外地面能作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吊層與平頂層分界處作了嚴格的防火分隔;滿足本條規(guī)定的其他防火措施時,將上層與吊層分段處理。即上層部分的防火設計高度從平頂層室外地面起算;但因其含有公共建筑和住宅,應根據(jù)其具體情況按商住樓或綜合樓對待;并以此確定上層部分的建筑類別。其吊層部分則按3.0.7條規(guī)定執(zhí)行。此類建筑上層與吊層的疏散樓梯宜分開設置,但考慮吊層層數(shù)和高度不打,消防電梯可以共用,通達各層。3.0.6本條針對第六類坡地高層建筑,與第五類不同的是其吊層部分已達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高度。因為要求其底層室外地面必須能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如果平頂層室外地面不能同時作為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則整幢建筑無異于座落在坡底場地的平地建筑,執(zhí)行《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即可,本規(guī)范沒有述及。如果平頂層室外地面同時能作消防撲救和人員疏散場地;在上層與吊層分界處作了嚴格的防火分隔;滿足本條所規(guī)定的其他防火措施時,仍可以利用坡地建筑的優(yōu)勢,將上層與吊層分段處理,具體作法同第3.0.5條。此類建筑吊層部分已達到《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規(guī)定的高層建筑高度,要求上層與吊層的疏散樓梯和消防電梯及其通向室外的出口必須完全獨立,兩者的樓梯間、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煙設施亦應分別設置。

3.0.7此條是對吊層部分防火設計的一個總體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具體體現(xiàn)在:在吊層部分為多層建筑,上層部分為一(二)類高層建筑時,吊層部分按一(二)類高層建筑的裙房進行防火設計;當?shù)鯇硬糠譃槎惛邔咏ㄖ?,上層部分分為一類高層建筑時,吊層部分按一類高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當?shù)鯇硬糠譃楦邔咏ㄖ?,上層部分為多層建筑時,吊層部分按高層建筑進行防火設計;當?shù)鯇硬糠趾蜕蠈硬糠值慕ㄖ悇e相同時,則按各自類別進行防火設計。在實際工程中,吊層高度大于上層高度的情況極少遇到,但本規(guī)范仍將其列入其中,并對其消防設計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4坡地建筑消防撲救場地4.0.1消防撲救場地或作為消防撲救場地的平臺應滿足消防車通行和回車的要求,并能承受消防車的荷載。4.0.2建筑面臨消防撲救場地方向至少有一個長邊或周邊長度的1/4且不小于一個長邊的長度,不應布置高度大于5.00m、進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圍內(nèi)必須設有直通室外的樓梯或直通樓梯間的出口;并不應有任何架空線纜和其他影響消防車通行及撲救的障礙物。

4.0.3消防撲救場地的進深,從建筑外墻面起算,按防火設計高度劃分的一類高層建筑不宜小于18m;二類高層建筑不宜小于15m。

4.0.4消防撲救場地的坡度不應大于15%。當鄰近建筑撲救面的道路、場地坡度較大確有困難時,應設置作為消防撲救場地的平臺。

4.0.5若平頂層周圍有大型調(diào)查屋面,符合4.0.1~4.0.4條規(guī)定時,該屋面可作為消防撲救場地。

4.0.6消防撲救場地及作為消防撲救場地的平臺應設室外消火栓、消防水泵接合器及消防水池取水設施。條文說明4.0.1消防撲救場地分為自然場地和人工場地兩種,如果為人工場地(即鋼筋混凝土的室外平臺或吊層屋面平臺)時,必須將消防車荷載納入建筑結(jié)構的設計中。消防車噸位的確定是根據(jù)各地的具體情況而定的。如果有特殊大型消防車輛通過,應與當?shù)叵辣O(jiān)督部門協(xié)商確定。

4.0.2據(jù)國內(nèi)有關大中城市的實踐經(jīng)驗,在發(fā)生火災時,消防車輛要迅速靠近起火建筑,消防人員要盡快到達著火層(火場),一般是通過直通室外的出入口和樓梯間,進入著火層,開展對該層及其上、下層的撲救作業(yè)。登高消防車功能試驗證明,高度在5m,進深在4m的附屬建筑,不會影響撲救作業(yè)。目前有些高層建筑,特別是商住樓的住宅部分平面布置為方形,還有些高層辦公樓、旅館等也是這樣的平面布置,因此根據(jù)基本滿足撲救要求,也照顧到這些實際情況,確定1/4周邊且小于一個長邊長度不應布置相連的裙房,其目的要使登高消防車能展開工作,所以在總平面布置時要考慮到這些基本要求。同時不應設有可能阻礙消防車道和撲救工作的架空線纜及障礙物。4.0.3本條在《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

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而重慶的工程用地比較緊張,特別是舊城改造區(qū)。本著節(jié)約用地的精神,按目前我市的大型消防車和普通消防車的長度及轉(zhuǎn)彎半徑,結(jié)合《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中對消防車回車場的規(guī)定,一般消防車15X15m,大型消防車為18X18m??紤]到消防車在救火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操作場地,且各種人員設施交叉,如消防隊員之間、消防車水龍帶等。結(jié)合總圖消防車道環(huán)通概念,和《重慶市城市規(guī)劃管理條例》的相關要求,即高層建筑半間距的要求分別為舊城區(qū)12m,新建區(qū)14m,以此確定消防撲救場地的進深為一類高層建筑不宜小于18m,二類高層建筑不宜小于15m。4.0.4此條也是山地城市經(jīng)常遇到的實際情況,消防撲救一是利用建筑物周邊的城市道路,二是在建筑物基地內(nèi)設撲救場地。以上兩種情況,不管是道路或是場地常常都有坡度。為了不影響撲救,對消防車進行了停坡能力的測試,根據(jù)測試的結(jié)果確定消防撲救場地的坡度不應大于5%。當建筑鄰近的道路或場地的坡度較大確有困難時,應沿建筑的撲救面設置進深符合4.0.3條要求,坡度符合本條要求的平臺,作為消防撲救場地。

4.0.5有些坡地建筑的裙房設于平頂層以下的吊層,其屋面可作為消防撲救場地。該場地符合本規(guī)范4.0.1~4.0.4條的有關規(guī)定。

4.0.6室外消火栓的設置數(shù)量應按室外消火栓用水量計算,每個室外消火栓的用水量應為10~15L/S。消火栓的設置應按現(xiàn)行規(guī)范執(zhí)行。為了便于使用和留有消防隊員的操作場地,故消火栓距建筑外墻不宜小于5.0m和不宜大于40m;為了節(jié)約投資,同時不影響滅火,規(guī)定上述范圍內(nèi)的市政消火栓可以計入建筑物需要設置室外消火栓的總數(shù)內(nèi)。消防水泵接合器的設置數(shù)量應按室內(nèi)消防用水量經(jīng)計算確定,每個水泵接合器的流量應按10~15L/S計算。其設置位置應便于消防車的使用,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離為15~40m。

供消防車取水的消防水池應設取水設施,為了使消防水泵能吸水滅火,應保證消防車的消防水泵吸水高度不超過6.0m。為了便于撲救和考慮區(qū)域或集中高壓(臨時高壓)給水系統(tǒng),消防水池取水口與被保護建筑的外墻距離不宜小于5.0m和不宜大于100.0m。當不能滿足上述規(guī)定時,應設置供消防車取水用的室外消火栓加壓給水系統(tǒng),并保證室外消火栓栓口有0.1Mpa的水壓。5坡地建筑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設置樓層5.0.1坡地建筑內(nèi)的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含歌舞廳、卡拉OK廳(包括具有卡拉OK功能的餐廳)、夜總會、錄像廳、放映廳、桑拿浴室(洗浴部分除外)、游藝廳(含電子游藝廳)、網(wǎng)吧等,可設在底層及其上二層,也可設在平頂層及其上二層,并符合一下規(guī)定。如圖5.0.1所示。

5.0.1.1該場所以底層(平頂層)為起算首層時,首層室外地面應滿足消防車通行和撲救要求。

5.0.1.2該場所疏散出口應能直通或通過安全通道到達底層或平頂層的室外地面。

5.0.1.3該場所宜布置在疏散和撲救最為便捷的底層或平頂層室外地面一側(cè)。

5.0.2坡地建筑內(nèi)的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設在其他樓層且滿足本規(guī)范

5.0.1.1~5.0.1.3條及下列規(guī)定時,可考慮同層有多個場所。

5.0.2.1不應設置在底下二層及二層以下。當平頂層視為首層時,也不應設置在平頂層以下二層及二層以下。設置在地下一層或平頂層以下一層與該層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應大于10m。

5.0.2.2每個廳、室的建筑面積不應大于200㎡。

5.0.2.3每個廳、室的出入口不應小于兩個。當一個廳、室的建筑面積小于50㎡時,可設置一個出入口。

5.0.2.4所有廳,室的每個疏散出口均應直通公共疏散走道。

5.0.2.5每個疏散出口的門均應設置乙級防火門。

5.0.2.6每個場所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隔墻與其他場所隔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