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尚品書院學校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含答案)絕密★啟用前

尚品書院學校2023-2024學年上學期期中測試卷

高一語文

考試時間:150分鐘;總分:150分

姓名:班級:考號: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2小題,共34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5小題,19分)

材料一: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nèi)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xiàn)實強烈關(guān)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的羈絆,獲得個人內(nèi)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guān)心社會事業(yè)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tài)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

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quán)行經(jīng)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tài)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nèi)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zhì)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慕、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fā)現(xiàn)注重歸真返樸,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quán)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lǐng)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

材料二:

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合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

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jīng)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xiàn)了儒、道與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fā)揚光大。

(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

材料三:

在殷周之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由“神本"轉(zhuǎn)向“人本”,人道主義思潮從而出現(xiàn)。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guī)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構(gòu)建“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秉持“身國同構(gòu)、經(jīng)國理身"的理念,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儒、道兩家在“人本”的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chǔ)上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tǒng)一,也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追求》)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道成為縱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始終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為雙方主張截然不同,既對立又互補。

B.法、陰陽、名三家滅絕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國學"并不只是指儒家學說。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

D.殷周之際出現(xiàn)的人道主義思潮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奠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儒家講究“內(nèi)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順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態(tài)度不一。

B.在生命與理想不可兼得之時,儒家的殺身成仁之舉,體現(xiàn)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

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D.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并不順利,經(jīng)歷了從被孤立到逐漸與儒、道融合的漫長時間。

3.材料一說儒道兩家“處處相反”,以下不屬于其“處處相反”依據(jù)的一項是(3分)

A.儒家的人生觀是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是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

B.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

C.儒家崇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從容中道,主張凡事要合理、合時、合情;道家崇尚質(zhì)樸無華、超然自得、少私寡欲,主張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quán)詐智巧。

D.儒家致力于構(gòu)建以仁為核心、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體系;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

4.材料二在論證方法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5.為何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兩家獨存?請結(jié)合材料,闡述其原因。(5分)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9分)

文本一:

冬風送暖鐵凝

那年小暖兒十五歲,第一次來到城里,幫著作家肖嫻帶孩子。

肖嫻和小暖兒一直處得很好,這融洽的關(guān)系一半是靠了肖嫻的耐性,一半是靠了小暖兒的勤快和饞嘴。

小暖兒常常是剛刷洗完碗筷,就又怯生生地走到肖嫻跟前說:“我想再吃塊餅。"這……還用問嗎?隨便吃好了。碗櫥里還有兩塊煎帶魚,一起吃掉吧。”小暖兒興高采烈地向廚房奔去,嚷著:“我就愛吃大魚大肉。"

在大魚大肉里,小暖兒最愛吃的就是帶魚。她說那東西又香又好擇刺。除了魚、肉,凡是沒吃過的,小暖兒都想方設(shè)法嘗幾口,包括寶寶的牛奶和肉松。肖嫻幾次撞見她在喂寶寶吃飯的同時,也不由自主地把小勺送到自己嘴邊。她瞇起眼睛,小心翼翼地探出舌尖去吸吮著、品嘗著。從小暖兒的神情里,肖嫻沒有想到“貪”“饞"這些字眼,反而想來了“虔誠”和“鄭重"這些形容詞。由那種神情,她還注意到小暖兒腕上那副綻出舊棉花的襖袖。

晚上,肖嫻翻出一件穿過的花棉襖送給小暖兒。小暖兒換上花棉襖便給娘寫起信來??伤蛔x過四年小學,寫信時總是提筆忘字,常常拿著信紙請教肖嫻。筆畫簡單的,她能按照當嫻寫下的照寫上去;筆畫復(fù)雜的,就空出來讓肖嫻給填。一次,她伸過信紙讓肖嫻給她填一個“隨便”的“隨"字。肖嫻填上了。那信上說:“……你們保準誰都想不到,我在這兒能隨便吃!”

在肖嫻家里,吃可以隨便,時間卻分配得嚴謹、苛刻。肖嫻不僅對自己,對小暖兒也一樣。半年之后,當小暖兒不再為能“隨便吃"而興奮時,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女主人對時間的珍惜了。小暖兒時常聽見她說:

“我希望你一刻鐘之內(nèi)能回來?!?/p>

“十分鐘以后提醒我聽英語講座。"……

小暖兒從女主人那里懂得了什么是時間。在村里是不講時間的,只有“工夫”。“抽袋煙的工夫"吃頓飯的工夫”……天擦黑就吃飯,吃了飯就鉆被窩,冬天睡的工夫長,夏天睡的工夫短,沒人拿“一刻鐘"甚至“幾分鐘”來要求你什么。小暖兒開始只覺得時間新鮮,后來才忽然覺得這十五年來她丟了很多時間,而那時間都是丟在了工夫里。

時間既不滯緩又不匆忙地在小暖兒的生活里掠過,小暖兒在時間里度過了兩年。這時小暖兒的哥哥忽然來了一封信,信的內(nèi)容是叫她回去。哥哥說這兩年村里變化很大,小暖兒家承包了兩片兒責任山,家里活兒多人手不夠。“希望你在短時間內(nèi)考慮一下。"小暖兒讀著信,心里升起一股暖流:哥哥竟然也學會說“時間”了。

也是受了“時間"的吸引,小暖兒決定回村。臨走肖嫻給小暖兒帶了一套初中課本,還給她帶了一沓嶄新的人民幣。那年小暖兒十七歲。

兩年后,一個有風的冬夜,肖嫻正在燈下抄稿子,有人敲門。

她打開門,眼前站著一個高個子姑娘,是小暖兒,她穿著一件嶄新的棗紅色尼龍綢棉襖。肖嫻簡單問過她家里的近況,就去張羅做飯。當然她首先想到的還是“大魚大肉”,今天正好買到了帶魚。肖嫻給小暖兒端湯、遞菜,

希望從小暖兒臉上看到她過去對食物那種虔誠的神情。但肖嫻很失望,職業(yè)的敏感還使肖嫻從小暖兒的眼光里覺察到幾分過去從未有過的憂郁。

“肖大姐,還叫我住這兒吧。"

“你是說……”小暖兒這個意外的請求,到底使肖嫻遲疑了起來,她不知這意味著什么。小暖兒放下筷子,從棉襖兜里掏出一個疊得像火車票一樣大小的紙片,遞給肖嫻。那是一則廣告,省城一個女子職業(yè)學校的招生廣告。

“我想就住在你們家。要是學校不收我,我就跟你學作文,我手里有錢。"小暖兒說著拉開包,麻利地掏出一個厚厚的紙包擺在肖嫻面前?!斑@是三百塊,學校不收我,我就交給你,也算學費?!?/p>

肖嫻不知所措了。

現(xiàn)在肖嫻不了解小暖兒是否有條件進那個職業(yè)學校,但她還是把小暖兒領(lǐng)進了幾年前她曾經(jīng)住過的那個小房間。

小暖兒很快就睡著了。肖嫻又拿起小暖兒帶來的那一小塊報紙。由于反復(fù)摩挲,它的質(zhì)地已經(jīng)變得松散,紙面泛起的絨毛遮掉了許多鉛字。

肖嫻眼前又橫起了那些逶迤的山梁。

1984年10月(有刪改)

文本二:

鐵凝山村小說的時空敘事(節(jié)選)周雪花

鐵凝的小說關(guān)注山村的現(xiàn)代化之旅,并對其留下了追問與反思。

在鐵凝的山村小說中,空間是一個具有恒定性又富于變化性的廣闊區(qū)域。它的恒定性表現(xiàn)為大山固有的自然風光,其變化性在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大山所具有的美學和社會功能。在80年代的歷史與文化語境中,大山是自然存在,以原始的沉默和靜美與山民互為觀照。這時的空間毗鄰關(guān)系為:大山——山村——山里人——山里的民風民俗。這種毗鄰關(guān)系形成了前工業(yè)時代的田園詩風情。

鐵凝無意將山村繪制成一個純粹的與世隔絕的靜默的自足體,在鐵凝的筆下,現(xiàn)代的生活方式、現(xiàn)代的價值理念已經(jīng)在不知覺中進入了大山?,F(xiàn)代文明的進入首先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時間的進入。田園詩綿長而回環(huán)的時間被來自城市的鐘表的精確時間所分割和修正,時間刻度改變著山里人的生活節(jié)奏,也終將改變他們的生活、思維方式。以快速的敘事時間節(jié)奏表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對山村的進入以及對山里人造成的視覺和心理沖擊是她的小說最為深刻之處。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本一中前后兩次出現(xiàn)與“信"有關(guān)的情節(jié),前者表現(xiàn)了小暖兒到肖嫻家后生活上的自在滿足,后者則推動了作品情節(jié)的發(fā)展。

B.肖嫻在小暖兒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關(guān)愛小暖兒的女主人、小暖兒成長的影響者,也是小暖兒及其家鄉(xiāng)

變化的見證人。

C.文本一通過對小暖兒帶來的那一小塊報紙的細致描繪,暗示出小暖兒內(nèi)心對是否上學這件事比較猶豫,還割舍不了美好的家鄉(xiāng)。

D.用較短篇幅寫出小暖兒幫肖嫻帶孩子和決定回村的重要人生經(jīng)歷,是文本二中“快速的敘事時間節(jié)奏”在文本一中的具體表現(xiàn)。

7.請結(jié)合全文,賞析小說的題目“冬風送暖"。(6分)

8.文本二認為“鐵凝的小說關(guān)注山村的現(xiàn)代化之旅,并對其留下了追問與反思”。文本一是怎樣體現(xiàn)這一點的?請簡要分析。(6分)

二、古詩文閱讀(本大題共3小題,共37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小題共4小題,共19分)

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白之生,母夢長庚星而誕,因以命之。十歲通五經(jīng)。自夢筆頭生花,后天才

..

贍逸。喜縱橫,擊劍為任俠,輕財好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中,日沉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自蜀至長安,道未振,以所業(yè)投賀知章,讀至《蜀道難》,嘆曰:“子,謫仙人也。”乃解金龜換酒,

終日相樂。遂薦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時事。因奏頌一篇。帝喜,賜食,親為調(diào)羹,詔供奉翰林。嘗大醉上前,

.

草詔,使高力士脫靴。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diào)》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帝每欲與官,妃輒阻之。白益傲放,與賀之章、李適之、汝陽王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飲酒八仙人"。懇求還山。賜黃金,詔放歸。

白浮游四方,欲登華山,乘醉跨驢經(jīng)縣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無禮?”白供狀不書姓名,曰:“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diào)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天子門前,尚容走馬;華陰縣里,不得騎驢?"宰驚愧,

拜謝曰:“不知翰林至此?!卑组L笑而去。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祿山反,明皇在蜀,

..

永王璘節(jié)度東南。白時臥廬山,辟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還彭澤。璘敗,累系潯陽獄。初,白游并洲,見郭子儀,

.

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白晚節(jié)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

--選自《唐才子傳》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B.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C.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D.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旁/若無人

10.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常說的“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稱“詔”“敕"圣旨”“諭旨"上諭”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稱為“矯詔"。C.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薦舉,任以官職。如:連辟公府不就。--《張衡傳》

D.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處應(yīng)指“翰林學士”,是朝廷中負責起草皇帝詔書的。古代負責詔書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實際上是參與國家重大事務(wù)的決策工作。

1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母夢見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賦過人,才華橫溢。

B.賀知章很欣賞李白的詩才,感嘆他是遭貶的仙人。李白后經(jīng)賀知章的推薦,擔任翰林。C.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后來,李白受牽連下獄,郭子儀又請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D.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現(xiàn)出放蕩不羈的個性,這說明李白是個決不“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人。12.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并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①力士恥之,摘其《清平調(diào)》中飛燕事,以激怒貴妃。

②初,白游并洲,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儀請官以贖,詔長流夜郎。

(二)詩歌鑒賞(本大題共1小題,共12.0分)閱讀下面這首作品,完成各題。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后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13.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這首詩的一項是(3分)

A.《古詩源》

B.《樂府詩集》

C.《唐代近體詩集》

D.《萬首唐人絕句》

14.下列對首聯(lián)“花近高樓傷客心”中“傷客心"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國家萬方多難,詩人為國家災(zāi)難而傷心B.客居漂泊他鄉(xiāng),滿眼繁花反增添思鄉(xiāng)愁C.自身理想無法實現(xiàn),時有懷才不遇傷感;D.遙想當年諸葛亮受后主猜疑,為之痛心。

15.賞析頷聯(lián)中“來”和“變"的妙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16.補寫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善于描寫想象的世界,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描寫云中仙人出場時的穿著與出行工具的詩

句“”和“"令人嘆為觀止。

(2)《琵琶行》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來描寫琵琶樂曲,體現(xiàn)了其不同的特點。比如______表現(xiàn)了樂聲粗重的特點,______表現(xiàn)了樂聲輕細的特點。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jīng)》中的句子表明自己渴望得到賢才的詩句是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本大題共2小題,共19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三小題,11分)

白露節(jié)氣已是真正涼爽季節(jié)的開始,很多人在調(diào)養(yǎng)身體時一味地強調(diào)海鮮肉類等營養(yǎng)品的進補,①,給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機體的損傷,影響了學習和工作。在此要提醒大家,白露時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fā)生。

特別是對于那些因體質(zhì)過敏而引發(fā)的上述疾病,②_________________。凡是因過敏引發(fā)支氣管哮喘的人,平時應(yīng)少吃或不吃魚蝦海腥、生冷炙燴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其中最常見的有帶魚、螃蟹、蝦類,韭菜花、黃花、胡椒等,而宜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高鈉鹽飲食能增加支氣管的反應(yīng)性。在很多地區(qū),哮喘的發(fā)病率是與食鹽的銷售量成正比,這說明③_________________。

在食物的屬性中,不同的飲食有其不同的“性”“味"歸經(jīng)”“升降沉浮"及“補瀉”作用。不同的屬性,因為其作用不同,適應(yīng)的人群也不同,但是都要隨著節(jié)氣的變化而隨時調(diào)節(jié)每個人的飲食結(jié)構(gòu)。

1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3

分)

18.簡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guān)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4分)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

近兩年來,以思想為引領(lǐng)、學術(shù)為根基、知識為內(nèi)涵、創(chuàng)新為手段、傳媒為前導(dǎo),挖掘典籍中蘊含的思想文化和有益知識,讓古籍中的文字“活"起來,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成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專題節(jié)目的主流

之一,涌現(xiàn)出不少質(zhì)量很高、①家喻戶曉的作品,其中大型文化節(jié)目《典籍里的中國》開風氣之先。如果說古籍是

....

一塊堅硬的巖石,那么《典籍里的中國》鉆頭之利、開掘之深、范圍之大、效果之顯著②空前絕后。第一季節(jié)目,將

....

《尚書》這樣“小眾而小眾”的古籍,變?yōu)椤按蟊娭蟊?的口碑。近日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時空之別將《永樂大典》這樣的曠世巨著與祖國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播出的第二季首期節(jié)目凸顯了優(yōu)秀文化直擊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奮進的永恒價值和當代意義,古籍閱讀是小眾,分眾的,古籍傳播卻是大眾的,歷代從事古籍整理研究和保護的學者

③宵衣旰食、爬梳整理、含身護書、奉獻一生,維系著中華民族不滅的精神和不死的脊梁。如今,《典籍里的中國》

....

將戲劇、影視、文化、學術(shù)有機結(jié)合起來,反復(fù)鍛造、淬火激發(fā),“百煉鋼化為繞指柔”,真正實現(xiàn)了跨界融合。

20.文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夠恰當,請加以修改。(3分)

21.文中畫橫線處的“小眾"和“大眾”重疊使用,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請簡要說明。(5分)

四、寫作(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2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②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吭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③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定風波》

④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歸園田居》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里的詩句,讀了以上句子,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請以其中兩則為基礎(chǔ)確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寫一篇文章。要求自選角度,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2023-2024尚品書院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答案】

1.A2.C3.B4.5.

6.C7.

8.

9.B;D;C

10.C11.D12.

13.【小題1】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

【小題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小題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4.①而忽略了季節(jié)性易發(fā)?、谠陲嬍痴{(diào)節(jié)上更要慎重③哮喘病人不宜吃得過咸

15.由于高鈉鹽飲食能增加支氣管的反應(yīng)性,所以因過敏引發(fā)支氣管哮喘的病人不宜吃得過咸,而應(yīng)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16.不同的屬性,其作用不同,適應(yīng)的人群也不同,因此,每個人都要隨著節(jié)氣的變化而隨時調(diào)整飲食結(jié)構(gòu)。

17.珍惜時間,把握人生時間如水一般,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每一秒都在快速飛逝,在你不經(jīng)意之間,什么都沒了,若你不放任時間,那么你將被時間所控制,若你珍惜時間,那么你則把時間牢牢掌控,時間會任由你發(fā)揮,但掌握時間并不代表浪費時間,只有珍惜時間,我們才會有把握時間的權(quán)利,才能有把握人生的機會。

珍惜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曹操說:“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就說明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對于學者來講:“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學者只有珍惜時間才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價值,為人類的文明發(fā)展,開拓新的知識天地。科技才能進一步發(fā)展,為祖國騰飛奉獻自己的才華。反之,不珍惜時間,碌碌無為的過日子,明日復(fù)明日,不但毀了自己的前程,還給國家?guī)斫?jīng)濟上的損失。

時間對于軍事學家來講,珍惜時間就是勝利。紅軍要飛渡金沙江,夜以繼日地行軍,其目的就是爭取時間,奪取勝利。可見珍惜時間是多么重要,這關(guān)系著祖國的生死存亡。

珍惜時間時間在悄無聲息的流走。朱自清先生說過“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但時間去了永遠也回不來了。每一秒都在飛速流走,走在青草上,飛在空氣中……時間一去不復(fù)返,看著真有一些心痛。想起吃飯時候,時間從我的飯碗中過去溜走;洗臉的時候,時間從流水中飛去;休息睡覺時候,它便大步大步的從你身上跨過,從你腳邊飛去。

時間是消無聲息的,人世間沒有人不走過風風雨雨,大大小小的困難的事。但在途中要和困難作斗爭和時間賽跑。用最短的時間把一件事做好,這樣不是又節(jié)省了時間又高興又興奮,多么好!而在困難中為了更好更快的做好它一定要認真思考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它。

記得每一次上學的時間,我總和時間賽跑,5秒鐘到達一個地方,5秒鐘到達一個地方……用最快速度花最少的時間。浪費時間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一天只有24小時,等你再和月亮告別的時候,等你和陽光再見面的時候,這又算溜走了一日。但時間卻是一個很古怪的東西。也許你珍惜它,卻不能留住它;也許你合理安排它,但它依然飛之而去。

記得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是海綿里的水,只要用力擠,總還是有的?!笔前?!只要愿意把時間擠出來,時間是有的,但不是人人都能這樣。有的人貪玩好耍,事做完了就無所事事,一點也不珍惜時間。但珍惜時間的人即使事多,他也能擠出時間,這也許就是魯迅先生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你見,或者不見,時間就站在那里,不來不去;你惜,或者不惜,時間依舊向前流逝,不徐不疾;你等,或者不等,時間都不會因你而駐足,不增不減;只要你肯溫柔的對時間,那么,所有的時間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

毛主席高歌吶喊“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吭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把握未來,擔起歷史的責任,我們這一代人最風流。

18.(1)①家喻戶曉:意思是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此處需照應(yīng)后文“大眾之大眾”的口碑,而“家喻戶曉"只是形容知道的人多,沒有評價的意思??筛臑椤澳捴巳丝凇薄D捴巳丝冢罕扔骱玫脑娢臑槿藗冑澝篮蛡髡b。

②空前絕后:意思是從前沒有過,今后也不會再有??鋸埿缘匦稳莳氁粺o二。也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況。“絕后"意味著以后不能做得更好,不合語境,改為“前所未有”。前所未有:意思是從來沒有過的。

③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務(wù)。此處用于學者,使用對象不當,改為“苦心孤詣"??嘈墓略劊褐干焚M苦心地鉆研,到了別人達不到的地步。

(2)首先抽出句子的主干,單獨成句:第二季首期節(jié)目凸顯了優(yōu)秀文化直擊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奮進的永恒價值和當代意義。

然后把“近日”“播出的"抽出來,修飾主語“第二季首期節(jié)目”;“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時空之別"將《永樂大典》這樣的曠世巨著與祖國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分別單獨成句。

最后按照邏輯梳理句子順序,連貫表達。

(3)“小眾而小眾”,“小眾”是相對于“大眾"而言,也就是不普通,不通俗,連用兩個“小眾”,突出強調(diào)了《尚書》這樣的古籍因為內(nèi)容高少有人知的特點。

“大眾之大眾"大眾化就是通俗易懂,適合普通人閱讀,易于接受。將“小眾”的古籍變?yōu)椤按蟊姟保B用兩個“大眾”,凸顯了古籍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的效果,讓艱深難懂的古籍走入民間,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答案:

(1)①膾炙人口②前所未有③苦心孤詣

(2)近日播出的第二季首期節(jié)目,又在方式上消弭古今時空之別,將《永樂大典》這樣的曠世巨著與祖國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凸顯了優(yōu)秀文化直擊心魄、令人震撼、催人奮進的永恒價值和當代意義。

(3)前者強調(diào)了《尚書》這樣的古籍對普通人而言,過于艱深,其思想內(nèi)容少有人知;后者凸顯出《尚書》這一古籍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后變得接地氣,思想內(nèi)涵讓人易于接受,獲得一致好評。19.20.

【解析】

1~5.(1)B.“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思想"于文無據(jù),文中只提到“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并沒有提到法、陰陽、名三家是否吸收儒、道思想。

C.“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錯誤,根據(jù)原文“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fā)揚光大”可知,“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使“國學”發(fā)揚光大,而不是筑牢“國學"的根基。

D.“殷周之際出現(xiàn)的人文轉(zhuǎn)向和人道主義”錯誤,根據(jù)材料三“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殷周之際出現(xiàn)了重要的人文轉(zhuǎn)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轉(zhuǎn)向,以及人道主義思潮出現(xiàn)”,可知“神本向人本轉(zhuǎn)移”和“人道主義思潮"二者都屬于“人文轉(zhuǎn)向”,“人文轉(zhuǎn)向"和“人道主義”之間不是并列關(guān)系。

故選:A。

(2)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錯誤,“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與“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只能是不同類型的人,不能說是相反的,因此不屬于儒道兩家“處處相反”。

故選:C。

(3)B.“忠良的氣質(zhì)與風度"與“院士的氣質(zhì)與風度”只能是指不同類型的人,不能說是相反的,因此不屬于儒道兩家“處處相反"的依據(jù)。

故選:B。

(4)題目已經(jīng)確定答題區(qū)域為材料二,仔細閱讀材料二,材料二綜合運用了很多論證方法,其中“和而不同”“致中和,守靜罵"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引用名句證明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材料二的第二段中“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舊途徑"是引用史學大師陳寅恪話作為論據(jù)證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這種引用名人名言作為文章論據(jù)證明文中的觀點,增強了說服力,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

材料二的第二段中“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jīng)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xiàn)了儒、道與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是舉例論證,具體有力地證明儒學、道學是開放性的這一觀點,增強了說服力。

材料二第二段中“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guān)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運用了比喻論證,把把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論述了它們的博大的包容性。

(5)根據(jù)原文“漢以后,法、明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以深刻的影響"可知,儒道兩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對立鮮明,又相融互補。

根據(jù)原文“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城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可知,儒道兩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使自身不斷豐富發(fā)展。

根據(jù)原文“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構(gòu)建‘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道家更強調(diào)‘道法自然’,秉持‘身國同構(gòu)、經(jīng)國理身’的理念,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儒、道兩家在‘人本’的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chǔ)上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tǒng)一,也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可知,儒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諧社會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綜合以上分析,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兩家獨存。

答案:

(1)A

(2)C

(3)B

(4)①引證法。如文章引用了名句、詩文等,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也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②例證法。如文章闡述漢代及隋唐佛教的情況,為儒學、道學是開放性的這一觀點提供了例證。

③比喻論證。如文章把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比喻成“胃”,形象地論述了它們的博大的包容性。

(5)①儒道兩家思想理念不同,既對立鮮明,又相融互補。

②儒道兩家思想都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能使自身不斷豐富發(fā)展。

③僪道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和諧社會和美好人生,符合人性的需求。

(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nèi)容,結(jié)合相關(guān)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guān)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論據(jù)和相應(yīng)觀點的關(guān)系的辨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觀點,仔細比對各個選項,正確選擇。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論證方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yīng)先梳理文章的內(nèi)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觀點、論據(jù),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guān)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guān)系,論證方法的類型。

(5)本題考查對原文內(nèi)容進行篩選、歸納、概括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型,考生通讀所有材料,然后根據(jù)題目要求對材料進行篩選整合。

“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guān)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shè)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6~8.(1)C.“暗示出小暖兒內(nèi)心對是否上學這件事比較猶豫,還割舍不了美好的家鄉(xiāng)"分析有誤?!坝捎诜磸?fù)摩挲,它的質(zhì)地已經(jīng)變得松散,紙面泛起的絨毛遮掉了許多鉛字”是說明小暖兒在家鄉(xiāng)時就經(jīng)常觀看、考慮這件事,此處的細節(jié)描寫是為了從側(cè)面展現(xiàn)小暖兒的好學上進。

故選:C。

(2)根據(jù)原文“兩年后,一個有風的冬夜,肖嫻正在燈下抄稿子,有人敲門。她打開門,眼前站著一個高個子姑娘,是小暖兒"我想就住在你們家。要是學校不收我,我就跟你學作文,我手里有錢”可知,“冬風送暖"這一標題,既指冬夜小暖兒再次來到肖嫻家,還指肖嫻這次面對的是迫切渴望提升自己的“小暖兒”。這一標題,具有一語雙關(guān),意蘊豐富之效。

作為文章的標題,“冬風送暖"只有四個字,卻將文本最主要的核心情節(jié)表現(xiàn)了出來。因此,這一標題簡潔精粹,醒目別致,雖只有四個字,卻很精要。此外,寒冷的“冬”與暖人心意的“暖"并舉,表意上有相反相成之效,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此外,結(jié)合原文“一個有風的冬夜”可知,冬天本應(yīng)是寒冷的,但肖嫻對小暖兒的幫助,卻能給人以溫暖。因此,“冬風送暖"這一標題,有畫面感,富有詩意,給人溫馨、動人的感受。

(3)根據(jù)文本一原文“哥哥說這兩年村里變化很大,小暖兒家承包了兩片兒責任山,家里活兒多人手不夠”“我手里有錢”,“小暖兒腕上那副綻出舊棉花的襖袖”“穿著一件嶄新的棗紅色尼龍綢棉襖";“她瞇起眼睛,小心翼翼地探出舌尖去吸吮著、品嘗著。從小暖兒的神情里,肖嫻沒有想到‘貪’‘饞’這些字眼,反而想來了‘虔誠’和‘鄭重’這些形容詞”“肖嫻給小暖兒端湯、遞菜,希望從小暖兒臉上看到她過去對食物那種虔誠的神情。但肖嫻很失望"可知,文章通過描寫小暖兒衣著的變化、對食物的態(tài)度及家里經(jīng)濟狀況的改變等,表現(xiàn)出山村生活方面的現(xiàn)代化進程。

根據(jù)文本一原文“小暖兒從女主人那里懂得了什么是時間。在村里是不講時間的,只有‘工夫’”“小暖兒開始只覺得時間新鮮,后來才忽然覺得這十五年來她丟了很多時間,而那時間都是丟在了工夫里"希望你在短時間內(nèi)考慮一下”以及“我想就住在你們家。要是學校不收我,我就跟你學作文,我手里有錢"可知,文中對時間從很模糊的“工夫”到有了確切的認識并懂得珍惜,從只求溫飽到渴求知識,都體現(xiàn)出山里人思想觀念的變化。

通過文中小暖兒出村、回村又出村的人生經(jīng)歷可以看出,山里人經(jīng)歷了從迫于貧窮不得不外出打工,以及山村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富足的變化。但是,盡管在家鄉(xiāng)就可以過上富足生活,小暖兒卻還是選擇再一次離開家鄉(xiāng),因為她看到了“一則廣告,省城一個女子職業(yè)學校的招生廣告"。而小暖兒的這一變化,充分說明山里人生活富足了,觀念有了改變,該如何回應(yīng)、幫助山里人實現(xiàn)如渴求知識等更高追求的愿望,尚需深思。

此外,對于小暖兒及其背后所有的山里人來說,僅靠體力勞動或是消耗山村原有的生態(tài)資源而來的發(fā)展與富足,并不是一條穩(wěn)妥的發(fā)展之路。那么,對于受到現(xiàn)代化進程洗禮和沖擊后的山里人來說,該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識文化水平,提高勞動質(zhì)量,也需深思。

答案:

(1)C

(2)①一語雙關(guān),意蘊豐富:“冬風送暖”既指冬夜小暖兒再次來到肖嫻家,還指肖嫻這次面對的是迫切渴望提升自己的“小暖兒"。

②簡潔精粹,醒目別致:雖只有四個字,卻很精要;且“冬”“暖"并提,表意上有相反相成之效,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③有畫面感,富有詩意:給人溫馨、動人的感受。

(3)關(guān)注山村的現(xiàn)代化之旅:①生活方面:從小暖兒衣著的變化、對食物的態(tài)度及家里經(jīng)濟狀況的改變等,表現(xiàn)出山村生活方面的現(xiàn)代化進程。

②思想觀念:對時間從很模糊的“工夫”到有了確切的認識并懂得珍惜,從只求溫飽到渴求知識,都體現(xiàn)出山里人思想觀念的變化。

留下追問與反思:山里人生活富足了,觀念有了改變,該如何回應(yīng)、幫助山里人實現(xiàn)如渴求知識等更高追求的愿望,尚需深思。而受到現(xiàn)代化進程洗禮和沖擊后的山里人,該如何找到一條穩(wěn)妥的發(fā)展之路,從他們自身來說,也需深思。

(1)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小說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能力。本題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從考查的范圍來看,既涉及全篇,又側(cè)重局部;從考查的角度來看,既有對主旨的探究,也有對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guān)注手法;最后結(jié)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標題意蘊和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結(jié)合文本,既要分析標題的表層含義,又要挖掘其深層含義,并從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分析其表達效果。

(3)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根據(jù)名言或原理分析文本,需先對名言進行分析,再結(jié)合文本進行解釋。

“規(guī)范作答"不能忘記的三個原則:

(1)答案在文中(直接來源于文中或從文中提煉)。

(2)選擇并重組文中關(guān)鍵詞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與設(shè)問角度是否一致)。

(3)分點分條作答。

9.(1)B“舟”為名詞,作“乘"的賓語,其后斷句,排除A、D;“金陵”為地名,作“至"的賓語,其后斷句,排除C.句子翻譯為: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

(2)D“實際上是參與國家重大事務(wù)的決策工作”錯,無此信息.翰林學士,官名.學士始設(shè)于南北朝,唐初常以名儒學士起草詔令而無名號.唐玄宗時,翰林學士成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為宰相.北宋翰林學士承唐制,仍掌制誥.此后地位漸低,然相沿至明清,拜相者一般皆為翰林學士之職.清以翰林掌院學士為翰林院長官,無單稱翰林學士官.

(3)C“郭子儀曾有恩于李白"錯,原文有“見郭子儀,奇之,曾救其死罪”,應(yīng)為“李白有恩于郭子儀".

(4)①恥:以…為羞恥;摘:指摘;以:連詞,來.句子翻譯為: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diào)》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

②奇:認為…奇;其:指代郭子儀;至是:到這時;請官: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句子翻譯為:當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答案:

(1)B

(2)D

(3)C

(4)①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diào)》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

②當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參考譯文: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東人氏.母親夢見長庚星生下了他,于是用“白”作他的名,用“太白"作他的字.李白十歲時就通曉五經(jīng),他自己夢見筆頭長出花來,此后他天賦過人,才華橫溢.李白喜歡縱橫之術(shù),練習劍術(shù)為打抱不平,他不看重錢財,樂于施舍.又客居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住在徂徠山中,天天設(shè)酒痛飲,號稱“竹溪六逸”.

天寶初年,李白從蜀中來到京城長安,當時他的本領(lǐng)尚未施展,就把自己所作的詩歌獻給賀知章看,賀知章讀到《蜀道難》一詩時,感嘆地對李白說:“你啊,是被貶謫到人間的仙人."于是,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龜飾物來換酒,與李白整天為樂.于是向玄宗推薦了李白.玄宗在金鑾殿召見了李白,與他談?wù)摃r局國政.李白獻上頌文一篇,皇上很高興,賜給他飯食,并親手為他調(diào)勻肉湯,降旨任命李白為翰林供奉.李白曾在皇上面前大醉,起草詔書,讓高力士為他脫靴.高力士以此為羞辱,就指摘李白《清平調(diào)》中引用的趙飛燕的典故,用來激怒楊貴妃.皇帝每次想要給李白官做,貴妃總是阻止.李白更加高傲放達,與賀知章、李適之、汝陽王李琎、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并稱為“飲酒八仙人”.后來他懇求回鄉(xiāng).玄宗賞賜給他黃金,下詔讓他回家.

李白云游四方,打算登華山,帶著醉意跨在驢身上,路過縣衙門,縣令不認識李白,十分生氣,派人把李白帶到公堂上問道:“你是什么人,敢這樣無禮!"李白在供詞中不寫姓名,只寫:“嘔吐后曾使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飯時皇上親手為調(diào)勻肉湯,寫字時楊貴妃捧著硯臺,高力士幫著脫靴.在天子殿門前尚許我縱馬奔馳;華陰縣衙門口,卻不能騎驢而過?”縣令看了,又驚又愧,忙行禮道歉說:“不知道是翰林學士來到此地."李白大笑著揚長而去.李白曾與崔宗之一起坐船從采石磯到金陵,他身穿宮中特制的綢袍坐在船上,旁若無人.安祿山叛亂時,玄宗避難蜀中,永王李璘統(tǒng)管東南地區(qū).李白當時高臥隱居于廬山之上,被李璘招聘為軍中幕僚.后來李璘起兵造反,李白潛逃回到彭澤.李璘失敗后,李白受牽連被關(guān)在潯陽的監(jiān)獄中.當初,李白漫游到并州,見到郭子儀,感到此人非同尋常,曾解救過郭子儀的死罪.到這時,郭子儀向朝廷申請解除自己的官爵來贖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上下旨把李白改判為流放夜郎.

李白晚年喜歡黃帝、老子的道家學說,在牛渚磯泛舟,帶著醉意捕捉月亮,就沉到水底去了.當初,李白喜歡謝家青山,如今他的墓還在那里.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句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

(2)本題考查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答題關(guān)鍵在于平時的積累與識記.

(3)本題考查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將選項和原文進行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查看有無特殊句式,運用“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過來的內(nèi)容進行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遵循三個步驟

在應(yīng)考過程中,不少同學一般都是讀完一遍就去選擇答案,這種做法是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瀏覽一遍.初步明確是“什么時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什么話"等,對全段的內(nèi)容有個粗略的了解,讀懂六七成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要一下子全讀懂,一般的人是絕對做不到的.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憶,運用課內(nèi)所學過的知識(實詞、虛詞、句式、活用、倒裝、特殊句式等),解決、完成較容易做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層次去認知全文,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復(fù)核的過程.

10~12.(1)本詩八句四聯(lián),押“in”韻,每句七個字,且頸聯(lián)和頷聯(lián)對仗工整,平仄相對,符合七言律詩的特征。故應(yīng)收錄在《唐代近體詩集》中。

故選C。

(2)D.《梁甫吟》是諸葛亮遇劉備前喜歡誦讀的樂府詩篇,用來比喻這首《登樓》,含有對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故選D。

(3)頷聯(lián)詩人憑樓遠望,錦江流水挾著蓬勃的春色從天地的邊際洶涌而來,這里的“來”,指“春色”洶涌而來,鋪天蓋地,氣勢浩大,作者感嘆祖國的錦繡山河。玉壘山上的浮云飄忽起滅,正像古今世勢的風云變幻,詩人聯(lián)想到國家動蕩不安的局勢,這里的“變"指古往今來,形成一個闊大悠遠、囊括宇宙的境界,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和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答案:

(1)C

(2)D

(3)來即來臨是說錦江的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迎面撲來,烘托錦江春色逐人,氣勢浩大令人有蕩胸撲面的感受,表現(xiàn)詩人對祖國山河的贊美。變是變化,指玉壘山的浮云變幻莫測從古到今(浮云如白云變蒼狗,世事如滄海變桑田)一字雙關(guān),表現(xiàn)詩人對民族歷史的追懷。

譯文:

登樓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發(fā)傷心;萬方多難愁思滿腹我來此外登臨。錦江兩岸蓬蓬勃勃的春色鋪天蓋地而來;玉壘山上的浮云古往今來,變幻莫測。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極星不可動搖;吐蕃夷狄莫再前來騷擾徒勞入侵。可嘆劉后主那么昏庸還立廟祠祀;日暮時分我要學孔明聊作《梁甫吟》。

賞析:

全詩即景抒懷,寫山川聯(lián)系著古往今來社會的變化,談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滲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國家災(zāi)難、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意深遠,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

全詩寄景抒情,寫登樓的觀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跡、個人情思為一體,語壯境闊,寄慨遙深,都從空間著眼,體現(xiàn)了詩人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風格。首句的近字和末句的暮字,在詩的構(gòu)思上,起著突出的作用?;ń邩菍懡埃\江、玉壘、后主祠卻是遠景。日暮點明詩人徜徉時間已久。這種兼顧時間和空間的手法,增強了詩的意境的立體感,開闊了詩的豁達雄渾的境界。詩的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歷來為詩家所推崇。沈德潛以為氣象雄偉,籠蓋宇宙,此杜詩之最上者。

(1)本題考查學生把握詩歌體裁特征的能力。角度,要明確詩歌的體裁特點,再判斷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shù)姆治觥?/p>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語言之煉字的能力。解答時要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從詩句中找出關(guān)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nèi)心感受。

理解詩歌的方法:

(一)關(guān)注標題,明確內(nèi)容和情感

標題是解讀詩歌內(nèi)容和形式的關(guān)鍵。因為詩歌的標題一般交代時間、地點、人物、情感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內(nèi)容,可以讓人明了是哪一類詩歌,進而明了全詩的結(jié)構(gòu)及表現(xiàn)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詩歌。

(二)關(guān)注作者,知人論世多關(guān)聯(lián)

讀詩講究“知人論世”,所以,一定要重視詩歌的作者。要盡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處的時代特點,及創(chuàng)作傾向、主要內(nèi)容、作品風格特點等。

(三)關(guān)注注釋隱含意

高考所選詩歌大多附有注釋。注釋或解釋疑難詞語、地名,幫助考生讀懂詩句;或介紹寫作背景,暗示詩歌的思想主題;或介紹相關(guān)詩句,幫助考生理解詩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紹作者,暗示詩歌的思想情感或?qū)懽黠L格。

(四)關(guān)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寫詩喜歡用一些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