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區(qū)中梗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 _第1頁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區(qū)中梗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 _第2頁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區(qū)中梗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 _第3頁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區(qū)中梗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 _第4頁
DB34T∕ 2653-2016 沿淮地區(qū)中梗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 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沿淮地區(qū)中粳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TechnologyregulationofwholeprocessmechanizationHYPERLINK2016-06-15發(fā)布2016-07-15實施安徽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發(fā)布I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標準由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提出。本標準歸口單位:安徽省農(nóng)業(yè)標準化委員會。本標準起草單位: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安徽省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懷遠縣農(nóng)技推廣中心、鳳臺縣農(nóng)科所、鳳臺縣水稻原種場、安徽省糧食作物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省現(xiàn)代作物生產(chǎn)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鳳臺縣農(nóng)技推廣中心、潁上縣農(nóng)技推廣中心。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武立權、何海兵、孔令娟、何清華、胡學友、李剛華、朱振江、賀文暢、王冠軍、李勝群。1沿淮地區(qū)中粳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規(guī)程1范圍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4404.1糧食作物種子第1部分:禾谷類GB/T21015稻谷干燥技術規(guī)范NY/T2674水稻機插缽形毯狀育秧盤3.1品種選用選用通過國家或安徽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米質主要指標達到部頒二級米標準的品種(組合),高產(chǎn)田塊達產(chǎn)量700kg~750kg/667m2、一般種植水平達650kg/667m2以上;生育期150d~155d左3.2產(chǎn)量指標產(chǎn)量750kg/667m2的田塊要求畝穗數(shù)23萬~25萬,平均每穗總粒數(shù)140?!?50粒,總穎花量3500萬/667m2以上,結實率90%以上,千粒重26g~27.5g。4水稻栽培機械5育秧技術5.1播栽期根據(jù)沿淮地區(qū)麥茬稻為主的茬口、氣候和品種特性,粳稻最適抽穗期在8月下旬,以及擺栽機械和毯狀苗插秧機對秧苗秧齡的要求,故擺栽秧苗在5月10日到15日播種、毯狀苗5月20日到25日左右播種,在6月10日至15日栽插。25.2壯秧標準擺栽秧秧齡30d~35d,葉齡4.5葉~5.5葉,苗高15cm~20cm上下,單株莖基寬0.3cm~0.4cm,平均單株帶蘗0.3個~0.5個;毯狀秧秧齡18d~22d,葉齡3.5葉~4.5葉,苗高13~18cm上下,苗均,每平方厘米2.0~2.5株主莖苗,苗挺葉綠,秧苗帶蘗率20%~30%。5.3秧田選擇選擇排灌分開,運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塊作育秧基地,秧大田比例擺栽苗1:60、毯狀秧1:100留足秧田。5.4秧盤準備盤秧選用塑盤,規(guī)格參照NY/T2674。5.5營養(yǎng)土準備5.5.1營養(yǎng)土選擇選用菜園土或耕作熟化的旱地土(不宜在草地及當季噴施過除草劑的麥田取土)。5.5.2營養(yǎng)土培肥2月上旬在取土田塊上施人畜糞或腐熟灰雜肥2000kg/667m2,以及復合肥25kg/667m2(NPK:15-15-15),連續(xù)旋耕2次~3次后取表層熟化土壤,粉碎過篩,粒徑2mm~4mm,土壤含水量為15%左右。大田備營養(yǎng)土60kg/667m2,同時在營養(yǎng)土過篩后每100kg細土拌1kg壯秧劑。5.6秧板制作5.6.1秧板培肥在播種前10d~15d,苗床施用復合肥30kg~35kg/667m2(NPK:15-15-15),將苗床翻耕、碎土、耙平。5.6.2秧板規(guī)格與質量秧板按畦面寬1.40m、溝寬-0.3m、溝深0.15m制作,秧板做好后使板面達到“沉實、平整、無5.6.3鋪切根網(wǎng)秧板上鋪一層與畦面寬度相同的切根網(wǎng)。5.7播種育苗5.7.1用種量選用種子質量符合GB4404.1的稻谷,大田用種量常規(guī)粳稻3.0kg/667m2、雜交粳稻1.5kg5.7.2曬種3播種前選晴暖天氣晾曬稻谷2d~3d。用10kg清水加2kg食鹽,充分攪拌溶解后,制成比重為1.14鹽水選取谷粒飽滿的種子,選5.7.5浸種消毒5.7.7播種擺栽秧用裝土和播種一體機,盤缽內營養(yǎng)底土厚度穩(wěn)定在2/3孔深,蓋表土厚度不超過盤面,以不見芽谷為宜,常規(guī)粳稻每孔播種4粒~6粒、雜交粳稻每孔播種2粒~3粒;毯狀秧雜交粳稻80g~85g/每盤(芽谷100g~110g)、常規(guī)粳稻110g~120g/每盤(芽谷130g~140g)。5.7.9鋪盤封膜后加蓋一層薄稻草(預防晴天中矢高溫灼傷幼苗乙遮陽降溫,確保膜內溫度控制在30℃~35℃,封膜蓋草好后灌一次透水,保證秧盤土壤濕潤至出齊苗。其他用途5.7.11揭膜練苗播后3d~4d,齊苗后晴天在傍晚,陰雨天在上午8~9時揭膜。6秧田管理6.1水管——1~3葉期晴天早晨葉尖露水少要及時補水;—3葉期后秧苗發(fā)生卷葉于當天傍晚補水;——4葉期后注意控水,以促盤根;4——移栽前1天適度澆好起秧水。2葉期每百張秧盤可用15%多效唑粉劑4g,對水均勻噴施。7.1大田耕整做到田平(田表整潔無雜草、殘茬)、泥熟(上爛下實不擁泥)、水淺(寸水不露墩,寸水棵棵到)。7.2栽期與密度6月上旬開始栽插,6月15日前栽插結束。缽苗栽插行距33cm,常規(guī)粳稻采用株距12cm、插1.68萬穴/667m2、每穴3~4苗、基本苗5.9萬/667m2左右,雜交粳稻采用株距14cm、插1.44萬穴/667m2,每穴2苗,基本苗2.9萬/667m2左毯狀苗栽插規(guī)格行距27cm~30cm,株距13.3cm左右,每667m2栽1.6萬~1.8萬穴,每穴栽主莖苗2.5~3.0,基本苗4.5萬~5.5萬/667m2。8.1肥料種類和數(shù)量產(chǎn)量700kg~750kg/667m2稻田施純氮17.5kg~20kg/667m2、P?O?7kg~10kg/667m2、K?08kg~10kg/667m2,根據(jù)情況可補硅肥4kg~5kg/667m2、鋅肥1kg~2kg/667m2。8.2施肥運籌采用撒肥機做業(yè),基肥氮:穗肥氮為6:、4,其中穗肥中的促花肥氮:?;ǚ实獮?:3。8.3施肥時期勿傳播或其他用途穗肥中促花肥在拔第一節(jié)間后、抽穗前25d左右施下,保花肥在抽穗前12d~15d施下。抽穗期及抽穗后一般不施氮肥,灌漿期酌情可用磷酸二氫鉀250g/667m2加尿素500g兌水噴施。9大田管理9.1水漿管理濕潤立苗,淺水分蘗,保持水層3cm至濕潤無水層;適時擱田,分次輕擱:當田間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的90%時即脫水擱田,多次輕擱。5首次擱田時,放水落干,待溝內(10cm~15cm)無水1d~2d后,再上新水3cm~4cm,自然落干后待溝內無水1d~2d后再上水,直到灌漿初期;后期間隙灌溉:堅持干濕交替灌溉,防止后期脫水過早。直到收割前5d~7d,上最后一次跑馬水。9.2.1防治原則9.2.2防治方法——稻瘟?。好?67m2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0.1kg~0.15kg或30%稻瘟靈0.15kg~0.2kg對水噴霧?!y枯病:每667m2用5%井岡霉素水劑150ml~200ml對水噴霧?!厩。好?67m2用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20ml或2.5%紋曲寧200ml~300ml對水噴霧?!久x:每667m2用21%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