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金沙縣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貴州省金沙縣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貴州省金沙縣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貴州省金沙縣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貴州省金沙縣第五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10月高中歷史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呂思勉在《中國通史》中寫道:“封建的元素,本有兩個:一為爵祿,受封者與凡官吏同;一為君國子民,子孫世襲,則其為部落酋長時固有的權利,為受封者所獨?!毕铝杏嘘P其表述最準確的是A.封建社會存在世官制和郡縣制B.宗法制威脅國家的統(tǒng)一C.封建社會中,分封制長期存在D.后者不利于統(tǒng)一,前者則不然2.西漢末期,政府規(guī)定:諸王、列侯以至吏民占田以30頃為限;諸王占奴婢最多不超過200人,列侯、公主100人,以下至吏民30人。此舉一出臺即遭到強烈反對而被束之高閣。這反映出A.王國問題日益嚴重 B.豪強兼并難以遏制C.門閥世族把控政權 D.中央集權遭到挑戰(zhàn)3.下列哪一項是百家爭鳴局面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A.私學的興盛 B.諸侯國的兼并戰(zhàn)爭C.社會大變革 D.士人的解放4.先秦時期有一位思想家,主張“盡地力之教”,認為“農傷則國貧”“農事害則饑之本也”。該思想家屬于(

)A.儒家 B.墨家 C.農家 D.法家5.戰(zhàn)國時期,李悝按照“食有勞而祿有功”的原則授予官職和爵位;吳起變法實行“明法審令,擁不急之官”;商鞅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實行二十等路制。據(jù)材料判斷,這些變法者的共識是(

)A.建立新型官僚制度,推動社會轉型 B.穩(wěn)定統(tǒng)治集團內部秩序C.通過變法,在大國兼并戰(zhàn)爭中崛起 D.奪取地主對國家統(tǒng)治權6.《荀子·儒效篇》記載某一制度時稱“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占五十三人。”關于該制度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它貫穿于夏商周奴隸社會 B.它的分封對象主要是同姓親族C.它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 D.它建立起堅強有力的中央集權7.秦統(tǒng)一天下后,創(chuàng)建了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并推廣郡縣制,這種金字塔狀的行政體制一直貫穿整個封建社會。據(jù)此說明了A.官僚政治逐漸取代貴族政治 B.貴族政治逐漸取代官僚政治C.官僚政治與貴族政治相并行 D.世襲制度逐漸取代禪讓制度8.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zhàn)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shù)量大大減少,逐漸形成戰(zhàn)國七雄格局。戰(zhàn)國七雄的國家中不包括A.晉國 B.齊國 C.燕國 D.韓國9.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澧縣境內的城頭山遺址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田。下圖為在該處出土的炭化稻粒,距今約六千年。據(jù)此可知,該時期(

)A.民眾生活條件富足 B.野生植物得到馴化C.政府重視糧食生產 D.剩余產品大量出現(xiàn)10.獨具時代特色的歷史信息在風云流轉的時空中,是社會發(fā)展的一個個指示性坐標。下表所列信息,按其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甲骨文、玉蠶、宗法制②鐵業(yè)官營、司隸校尉、五經博士③稷下學宮、郡縣制、商君書.④常、滅學之禍、隸書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11.戰(zhàn)國時期,各國國君紛紛變法的直接動力是A.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 B.想稱雄天下的欲望C.階級斗爭非常尖銳 D.東周王室日漸衰微12.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黃河下游出現(xiàn)了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時期,黃河中游有A.河姆渡文化 B.良渚文化 C.紅山文化 D.仰韶文化13.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在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敖泴W時代”盛行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14.漢武帝時推行了均輸平準政策。由大農令置平準官于京師,將各郡國均輸官征收上來的租賦財物,除皇帝貴戚所用外,其余由國家“貴則賣之,賤則買之”。結果“萬物不得騰踴”,“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由此可知A.國家利用市場規(guī)律穩(wěn)定物價增加收入B.封建政府用行政手段打擊了富商大賈C.百姓賦役從此減輕而且國家財力充足D.封國存在始終威脅著漢武帝時的穩(wěn)定15.鄉(xiāng)飲酒禮是周代流行的宴飲風俗,《禮記·鄉(xiāng)飲酒義》:“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编l(xiāng)飲席位看堂上堂下之別,如圖所示,根據(jù)材料可知,鄉(xiāng)飲酒禮(

)A.促成長幼有序的社會風氣 B.是西周確立的政治制度C.追求人人平等的有序社會 D.反映出禮樂制度教條化16.源于戰(zhàn)國時期“君舟民水”的比喻,由于唐太宗的使用而名傳千古。提出這一比喻的是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二、材料分析題17.“封建-郡縣”之辯是古代政論的重要命題,也是因時而異、價值多元的命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仆射周青臣進頌曰:“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圣,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zhàn)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悅。博士齊人淳于越進曰:“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諛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p>

——《史記·秦始皇本紀》材料二:唐興,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為宜也。然猶桀猾時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時則有叛將(藩鎮(zhèn)將領)而無叛州?!胺蚩ひ?,可謂理且安矣。何以言之?……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賞。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夕之矣……今夫封建者,繼世而理;繼世而理者,上果賢乎,下果不肖乎?則生人之理亂未可知也。

——(唐)柳宗元《封建論》材料三: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上。古之圣人,以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封之國。今之君人者,盡四海之內為我郡縣猶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粍t尊令長之秩,而予之以生財治人之權,罷監(jiān)司之任,設世官之獎,行辟屬之法,所謂寓封建之意于郡縣之中,而二千年以來之敝可以復振。后之君茍欲厚民生,強國勢,則必用吾言矣。

——顧炎武《郡縣論》請回答:(1)材料一中“周青臣”與“淳于越”爭論的焦點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三中“封建之失”“郡縣之失”的主要表現(xiàn)。對此,顧炎武在材料三中提出了怎樣的改良策略,其實質是什么?(3)意大利學者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結合上述三則材料中秦朝、唐朝、明清之際探討“封建制”和“郡縣制”的時代背景,并談談你對這一命題的理解。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分封制的發(fā)展使地方日益成為強大的權力實體,王室的權力和威望受到了嚴重的挑戰(zhàn)?;趹?zhàn)爭的日益頻繁,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普遍進行變法活動,以圖加強國家力量……君王通過任命、罷免以及監(jiān)督檢查等手段來控制官僚,加強權力的統(tǒng)一和集中。建立郡縣制度,代替原有的分封制,限制貴族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那種宗法血緣與政治關系互補型的國家形態(tài)——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據(jù),必須對此進行改革,使之向純粹的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政治社會過渡。而郡縣制正是順應這種大趨勢創(chuàng)造并選擇的一種新的國家治理方法?!幾酝趺鞯隆墩摯呵飸?zhàn)國時期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轉變》材料二

郡縣作為遍布全國的統(tǒng)治機構,承上接下,強化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為中央提供了有力保障。秦朝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由中央任免郡縣主官,使中央政府最大限度地調動一切資源和集中一切力量,得以強制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文字;得以直接調配全國人口遷徙富家和移民實邊。秦朝實行的“小縣制”有效地限制了地方勢力的發(fā)展壯大?!S棟法、羅立顯《秦國、秦朝實行郡縣制的原因探析》(1)根據(jù)材料一分析郡縣制產生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一、二,概括郡縣制的特點。根據(jù)所學知識并說明郡縣制推行的影響。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漢初郡國并行,諸侯王國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轄的郡之上。隨著諸侯王勢力膨脹,地方割據(jù)勢力與朝廷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時,采納晁錯強硬削藩的建議,先后以各種罪名削去楚王、趙王和膠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詔削奪吳王劉濞的會稽、豫章郡,結果引發(fā)吳楚七國之亂。平定叛亂后,景帝吸取漢初王國制度的教訓,趁機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諸侯王國勢力的變革措施……從此諸侯王強大難制的局面大為緩和。漢武帝為進一步解決王國問題,頒布推恩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qū)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后來根據(jù)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木幾粤謩Q《秦漢史》等(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推恩令能夠成功實施的原因。(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恩令的影響。三、論述題20.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