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觀察日記(講稿)_第1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觀察日記(講稿)_第2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觀察日記(講稿)_第3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觀察日記(講稿)_第4頁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 寫觀察日記(講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寫觀察日記(講稿)/讓教學更有效____________精品|語文學科

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指導寫觀察日記

隨著國慶節(jié)的腳步越來越近,同學們即將迎來一段美好的假期時光。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可以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去感受、去記錄。不妨在家里種下幾顆豆子,養(yǎng)幾條小魚,一只小烏龜,用我們的雙眼和心靈去捕捉它們成長的每一個瞬間,用筆記錄下我們的觀察所得和自己的感受、思考。

一、回顧日記格式

三年級時,我們學習了寫日記,大家還記得日記的格式嗎?第一行,寫上年、月、日,星期×,天氣情況,一般是寫在第一行的中間。第二行,開始寫正文。

二、審題明意

本次習作是寫觀察日記,記錄自己連續(xù)觀察的收獲。觀察對象為動物、植物、自然現(xiàn)象等。

觀察日記,主要是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也可以寫寫觀察的方法、觀察的過程、觀察者當時的想法和心情,還可以附上圖畫或照片。

觀察對象

我們觀察的事物不同,觀察的重點也不同。

觀察植物: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顏色變化……

觀察動物: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生活環(huán)境……

自然現(xiàn)象: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瀑布峽谷、風雨雷電

場景變化:校園操場、公園廣場、家里客廳……(人物活動、環(huán)境的不同)

人物變化:喜怒哀樂、做事的過程……

科學實驗:實驗過程中事物的變化

觀察記錄

觀察方法:

我們應該怎樣連續(xù)觀察,記錄收獲?讓我們從課文中找方法:葉圣陶爺爺對爬山虎的生長位置、葉子和腳的觀察非常細致;法布爾則深入研究了蟋蟀的住宅,包括它們的結(jié)構和建筑過程;而比安基則對燕子窩的特點和客人進行了詳細的記錄。他們通過連續(xù)的觀察,不僅記錄了觀察對象的特點,還揭示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行為特點。通過這樣的記錄,讓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界的奇妙。

在觀察時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進行重點觀察。

眼睛看:觀察對象的形狀、顏色、大小、生活習性……

耳朵聽:觀察對象發(fā)出的聲音。

鼻子聞:觀察對象的氣味。

嘴巴嘗:觀察對象的味道。

手摸一摸:感受觀察對象的溫度、質(zhì)地等。

記錄方法

在觀察過程中,我們可以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也可以使用表格式記錄下觀察對象的變化。

下面的就是圖文結(jié)合式記錄綠豆芽的生長過程。

這個是用表格式記錄小烏龜?shù)幕顒忧闆r。

寫作方法:

觀察日記就是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

我們進行了仔細觀察,并把觀察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后,怎樣把觀察記錄變成觀察日記呢?

記錄轉(zhuǎn)換為日記:

加入日期和天氣:首先,在日記的開頭寫上具體的日期和當天的天氣情況。

2.描寫觀察過程:把觀察記錄中的事實信息轉(zhuǎn)變成日記中的敘述。比如,把“豆子很小,綠綠的硬硬的"變成“我觀察到豆子很小,綠綠的,硬硬的”。

3.加入感受和想法:在描寫觀察的同時,加入你的感受和想法。比如,你可以寫“我好奇這些小豆子會變成什么樣子"或者“我期待著它們明天的變化”。

4.使用形象的語言:讓你的日記更加生動有趣。比如,把豆子形容成“小綠豆寶寶”,把豆殼裂開說成是“豆寶寶在對我微笑”。

明確重點:

寫觀察日記時,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明確的重點,這樣你的日記才會有吸引力。就像我們觀察綠豆發(fā)芽的過程一樣,我們可以把日記的重點放在綠豆變化最明顯的部分。

1.選擇重點觀察時間:

比如,在9月25日,綠豆還是“圓圓的,小小的,硬硬的”,這是綠豆發(fā)芽的開始,我們可以把這一天作為觀察的起點。

2.描述形狀的變化:

到了9月26日,綠豆“開始膨脹”,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我們可以詳細描述綠豆是如何慢慢變大的。

3.記錄顏色的改變:

顏色的變化也很吸引人,比如9月26日綠豆“裂開一道小縫,顏色變淺”,而到了10月1日,“芽瓣是嫩黃色的”,我們可以把顏色的變化作為日記的重點。

4.描述最有趣的變化:

9月30日,綠豆“破皮,露出小芽”,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時刻,我們可以把這一天作為日記的高潮部分。

內(nèi)容重復,沒有明確變化,可略寫或不寫。重點寫變化大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地方。

時間順序:

寫觀察日記時,條理性和時間順序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觀察的過程和變化。

1.使用時間標記

在日記的每個部分前明確標注日期。這有助于讀者跟蹤觀察的進展。

2.運用時間順序詞語

使用如“剛開始”“隨后"之后”“最終"幾天后”等詞語來指示事件的順序。

在每篇日記或每段話之前,可以添加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如“經(jīng)過三天的等待"剛才”“睡覺前"等,把觀察的過程銜接起來。

把觀察所得寫具體

讓我們看看葉圣陶爺爺在《爬山虎的腳》中的描寫

爬山虎的腳觸著墻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墻。細絲原先是直的,現(xiàn)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墻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細看那些細小的腳,你會想起圖畫上蛟龍的爪子。

作者抓住爬山虎形狀變化、運用數(shù)字說明和形象化描寫來把觀察所得寫具體。

描寫形狀變化:

描述了爬山虎的“腳”(細絲)在接觸墻面前后的形狀變化。最初,這些細絲是直的,但一旦接觸到墻面,它們的頂端就變成了小圓片,并且細絲開始彎曲。這種形狀的變化說明了爬山虎是如何附著在墻上的。

運用數(shù)字說明:

文中提到“六七根細絲”,這里的數(shù)字“六七”給出了細絲數(shù)量的具體范圍,讓讀者對爬山虎一次伸出多少根細絲有了明確的認識。

形象化描寫:

作者通過比喻,將爬山虎的腳比作“蛟龍的爪子”,這種形象化的描寫讓讀者能夠在腦海中形成生動的畫面,增加了描述的趣味性和易讀性。

使用動詞“巴住”和“拉一把"來描述細絲的動作,賦予了爬山虎以生命,使其攀爬的動作更加形象。

除了上面的方法,我們還可以加入多感官的描寫

如:觀察蒜苗的生長變化……

蒜苗長得很快,昨天的蒜苗才5厘米左右高,今天最高的已經(jīng)有15厘米了,最矮的也有8厘米。顏色也慢慢由嫩綠變成了深綠。蒜苗的莖摸起來滑滑的,軟軟的,湊近一聞,一股淡淡的蒜香味調(diào)皮地鉆進了我的鼻子!

語段中除了描寫蒜苗的顏色變化,運用數(shù)字說明蒜苗的生長情況外,使用了視覺觀察(高度和顏色的變化),還加入了觸覺(滑滑的,軟軟的)和嗅覺(淡淡的蒜香味)的描述,使得描述更加全面和生動。

當然,在描寫中還要加入寫清楚自己觀察時的想法和心情,運用修辭手法描寫觀察對象的特點等。

如:

看到這些小不點兒一點點發(fā)芽,心里美滋滋的,比吃了蜜還甜。

綠豆露出了白白的小芽,像調(diào)皮的孩子探出了頭,正在張望著外面的世界。

范文引路一:___4月10日星期日晴

今天,陽光明媚,我決定好好觀察我家的小烏龜“慢慢”。

溫暖的陽光照在陽臺上,我將“慢慢"放在陽臺上。它似乎很喜歡這里,慢慢地從它的小房子里爬出來,開始在陽臺上探索。它的殼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像是一個小型的裝甲車。爬著爬著,“慢慢”在一塊石頭旁邊停了下來,它用鼻子輕輕觸碰石頭,好像在確認什么。然后,它開始用前爪挖掘,不一會兒,它就挖出了一個小坑,接著它就趴在坑里,享受起日光浴來。好聰明的“慢慢"!

范文引路二:蒜苗成長記(節(jié)選)

10月9日星期一陰

昨天,我把大蒜放進水中,今天大蒜就起了變化:外皮顏色變淺了一點兒,皺巴巴的,像剛用洗衣機洗出來的衣服,身上露出了一條條細長的條紋。有的大蒜頂端還冒出了一點白色的尖尖兒,朝向中間的蒜梗。

我小心翼翼地摸了一下大蒜露出的白色部分,滑滑的、軟軟的,像嬰兒的皮膚那樣嬌嫩。我連忙縮回了手,生怕把大蒜弄壞了。

大蒜明天、后天又會有什么樣的變化呢?真的好期待呀!

10月11日星期三晴

大蒜的變化比之前更明顯了,之前的白色小點變成了一個個胖胖的蒜尖,像小孩子剛長的乳牙,探出頭好奇地張望著外面的世界。不同的蒜尖生長速度也不一樣,高的長到了大約一厘米,底部微微泛著青綠,矮的還是一個小芽兒。我為長得快的蒜尖感到開心,也為長得慢的蒜尖默默加油。

所有的蒜粒都不似之前那般緊緊抱成一團,而是微微分開,像即將要遠離媽媽,去尋找未來的路的孩子。

10月13日星期五晴

蒜尖長高了,變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