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DB41-T 905-2022_第1頁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DB41-T 905-2022_第2頁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DB41-T 905-2022_第3頁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DB41-T 905-2022_第4頁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DB41-T 905-20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905—2022

代替DB41/T905—2014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2022-10-17發(fā)布2023-01-16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1/T905—2022

目次

前言.................................................................................Ⅱ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與定義..........................................................................1

4主要防治對象........................................................................1

5防治原則............................................................................1

6綜合防治技術........................................................................2

附錄A(資料性)甘薯主要病蟲害防治對象.................................................4

附錄B(資料性)甘薯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治推薦農藥及使用方法.............................5

I

DB41/T905—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DB41/T905—2014《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與DB41/T905—2014相比,技

術變化如下:

a)增加了“術語和定義”中“脫毒種薯”的定義(見3);

b)將“主要防治對象及防治適期”更改為“主要防治對象”(見4,2014年版的3);

c)刪除了“農田害鼠”(見2014年版的3.4);

d)增加了“防治原則”(見5);

e)刪除了“一般防治要求”(2014年版的4),將其中的內容并入“綜合防治技術”(見6);

f)更改了“種薯、種苗檢疫”的內容描述(見6.1.1,2014年版的5.1.1);

g)增加了“種薯選擇”(見6.1.2);

h)更改“農業(yè)防治”為“種薯處理”,且對其中內容進行修改(見6.1.3,2014年版的5.1.3);

更改“苗床消毒”為“苗床管理”,且對其中內容進行修改(見6.1.4.2,2014年版的5.1.4.2);

i)增加了“種苗采集”(見6.1.5,2014年版的5.1.5);

j)增加了“合理輪作倒茬”(見6.2.1.1)、“清潔田園”(見6.2.1.2)、“肥水管理”(見6.2.1.3)、

“適時收獲(見6.2.1.4)”、理化誘控(見6.2.2)等技術內容;

k)將“甘薯主要病害”內容在附錄A中用表A.1呈現(xiàn),且增加了“病原菌、危害癥狀”的相關內容

(見附錄A表A.1,2014年版的3.1);

l)將“甘薯主要蟲害”內容在附錄A中用表A.2呈現(xiàn),且增加了“煙飛虱、甘薯麥蛾”的相關內容

(見附錄A表A.2,2014年版的3.2);

m)刪除了“甘薯生產禁止使用的農藥”(見2014年版的附錄B);

n)更改了“甘薯病蟲草害化學防治農藥推薦及使用方法”(見附錄B,2014年版的附錄A)。

本文件由河南省農業(yè)農村廳提出并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濟源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丁前林、孔培培、趙艷紅、閆迎迎、王雙霞、鄧旭先、曹賢、范合琴、段小強、

薛夢寧、白留英、任濤、張草、趙麗君、楊世杰、朱利峰、張高潔、王杰。

——2014年首次發(fā)布為DB41/T905—2014。

——本次為第一次修訂。

II

DB41/T905—2022

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程

1范圍

本文件規(guī)定了甘薯有害生物的術語和定義、主要防治對象、防治原則和技術措施。

本文件適用于甘薯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guī)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

文件。

GB5084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GB7413甘薯種苗產地檢疫規(guī)程

GB/T8321(所有部分)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標準通則

NY/T1200甘薯脫毒種薯

NY/T1276農藥安全使用規(guī)范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脫毒種薯

由脫毒組培苗經逐代繁殖生產出的符合質量標準的種薯。分原原種、原種、生產用種3個級別。

4主要防治對象

4.1甘薯主要病害

甘薯主要病害防治對象癥狀識別與危害特點見附錄A中表A.1。

4.2甘薯主要蟲害

甘薯主要蟲害防治對象危害特點及防治適期見附錄A表A.2。

4.3田間雜草

雜草主要防治對象有馬唐、狗尾草、牛筋草、旱稗、苘麻、蒼耳、田旋花、馬齒莧、鐵莧菜、紅蓼

等。

5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yè)防治、理化誘控為主,根據(jù)病蟲草害發(fā)生特點,

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最大程度減少危害損失。

1

DB41/T905—2022

6綜合防治技術

6.1育苗期

6.1.1種薯、種苗檢疫

加強種薯、種苗產地及調運檢疫,禁止或限制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傳入或輸出,保護未發(fā)生區(qū)域的甘

薯生產。種苗產地檢疫應符合GB7413中的規(guī)定。

6.1.2種薯選擇

因地制宜,選用高產、優(yōu)質、抗(耐)病蟲的脫毒種薯、種苗,種薯、種苗應符合NY/T1200中的

規(guī)定。

6.1.3種薯處理

用80%乙蒜素2500~3000倍液浸薯塊5min或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浸種薯

10min或者直接噴灑。

6.1.4苗床管理

6.1.4.1苗床選擇

苗床應選擇背風向陽、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地勢平坦的地塊,床土應選擇疏松肥沃、無病菌的

砂質壤土。

6.1.4.2苗床管理

床溫保持在24℃~28℃范圍內,床土持水量保持在70%~80%之間,在苗高達20cm以上,有6~7片

葉展開時,開始煉苗并停止?jié)菜?,床溫不低?6℃。

6.1.5種苗采集

煉苗3d后開始剪苗。剔除病、傷、弱苗后,降低種苗帶病幾率。

6.2大田期

6.2.1農業(yè)防治

6.2.1.1合理輪作倒茬

在小麥-甘薯一年兩熟種植區(qū),宜實施小麥-玉米或谷子、芝麻等經濟作物等種植模式輪作倒茬。病

蟲輕發(fā)生地塊實行3~5年輪作一次;重發(fā)生地塊實行2~3年輪作—次,有效減少土壤中病蟲基數(shù)。

6.2.1.2清潔田園

及時中耕除草,收獲后清理田間病薯、帶病秧蔓,帶出田外集中處理,降低病蟲基數(shù)。

6.2.1.3肥水管理

加強肥水管理,使用腐熟有機肥,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guī)定。灌溉水質應符合GB5084的

規(guī)定。

6.2.1.4適時收獲

地溫降至12℃~15℃時,適時收獲。

2

DB41/T905—2022

6.2.2理化誘控

6.2.2.1燈光誘殺

在甘薯田安裝殺蟲燈,誘殺甘薯麥蛾、蠐螬、小地老虎、斜紋夜蛾、甘薯天蛾等害蟲的成蟲。安裝

方法:燈與燈之間距離100m~150m,掛燈高度以1m~1.5m為宜,每盞燈可防控60畝,以晚上8~12時

開燈誘殺。

6.2.2.2性誘劑誘殺

可用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等性誘捕器進行誘殺成蟲,根據(jù)誘芯產品說明要求的時間更換誘芯。

6.2.2.3糖醋液誘殺

按醋:糖:水:酒(酒精濃度53°)質量比為4:3:2:1,再加入1%的90%敵百蟲晶體,調勻后置于盆內,

按每畝8盆放置于田間,盆距地面1m~1.2m,每5d添加一半糖醋液,10d全部更換糖醋液。

6.2.3生物防治

可在甘薯田釋放赤眼蜂、麗蚜小蜂防治斜紋葉蛾、甜菜夜蛾等鱗翅目害蟲。

6.2.4化學防治

6.2.4.1使用要求

農藥使用應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規(guī)定。

6.2.4.2用藥規(guī)范

按照NY/T1276的規(guī)定用藥。宜交替使用不同類型的農藥。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治推薦農藥及使用

方法見附錄B表B.1。

6.3貯藏期

宜采用新窖貯藏;若用舊窖,應將窖壁表土鏟除1cm~2cm。大量貯藏鮮薯應選用大屋窖,丘陵地

區(qū)宜采用窯窖,平原地區(qū)可采用地下窖。建窖時宜選擇避風向陽、地勢較高、土質堅實的地方。

剛入窖時宜進行高溫愈合處理,即在35℃~37℃下處理4d,以防治軟腐病和黑斑病。

入窖后,根據(jù)窖型控制窖內溫度、濕度及適當?shù)耐L換氣,使窖溫穩(wěn)定在11℃~13℃。

3

DB41/T905—2022

A

A

附錄A

(資料性)

甘薯主要病蟲害防治對象

甘薯主要病害防治對象癥狀識別與危害特點見表A.1,甘薯主要蟲害防治對象危害特點及防治適期

見表A.2。

表A.1甘薯主要病害防治對象癥狀識別與危害特點

名稱病原菌發(fā)病時期發(fā)病部位癥狀

薯苗:莖基白色部位產生黑色近圓形凹陷斑,

育苗期嚴重后莖腐爛,植株枯死,病部產生霉層

薯苗

黑斑病甘薯長喙殼菌大田期薯塊:初呈黑色圓班,擴大后呈現(xiàn)不規(guī)則輪廓

薯塊

貯藏期明顯凹陷的黑綠色病疤,病疤上初生灰色霉狀物,

嚴重后生黑色刺毛狀物,病薯具苦味

育苗期根

根腐病茄類鐮孢甘薯?;透饣蛑胁恳约案o部出現(xiàn)黑褐色病斑

大田期莖

甘薯羽狀斑駁病毒育苗期

甘薯植株長勢衰退,葉片出現(xiàn)紫斑、黃化、花

病毒病甘薯潛隱病毒大田期葉片

葉、明脈、皺縮等癥狀

甘薯褪綠矮化病毒貯藏期

薯苗根部受害,表皮有褐色暈斑,縱剖莖基部

薯塊

莖線蟲育苗期見褐色空隙;莖部癥狀多在髓部,初為白色,后

馬鈴薯腐爛莖線蟲莖蔓

大田期變褐色干腐狀;薯塊有糠心型、糠皮型和混合型

病薯苗

三種

病株萎黃,塊根、莖基外部有蛛網狀白色或紫

紫紋羽根

桑卷擔菌大田期褐色菌絲,塊根由下而上,從外向里腐爛,后僅

薯塊

病殘留外殼

表A.2甘薯主要蟲害防治對象危害特點及防治適期

名稱危害時期為害部位防治適期

甘薯天蛾大田期葉片三齡幼蟲前

斜紋葉蛾大田期葉片三齡幼蟲前

甜菜葉蛾大田期葉片三齡幼蟲前

甘薯麥蛾大田期葉片二齡幼蟲前

煙粉虱育苗期葉片育苗期

地下害蟲育苗期、大田期根莖、薯塊育苗移栽前

4

DB41/T905—2022

附錄B

(資料性)

甘薯病蟲草害化學防治推薦農藥及使用方法

甘薯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治推薦農藥及使用方法見表B.1。

表B.1甘薯主要病蟲草害化學防治推薦農藥及使用方法

分使用藥劑

防治對象每畝使用劑量使用方法

類農藥名稱有效成分含量及劑型(%)

甲基硫菌靈70%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浸種

大蒜素5%微乳劑200~400倍浸種

黑斑病乙蒜素80%乳油2500~3000倍浸種

代森銨45%水劑200~400倍浸種

多菌靈25%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浸種

丙溴磷10%顆粒劑2kg~3kg溝施、穴施

莖線蟲病

三唑磷20%微囊懸浮劑1000mL~1500mL蘸根

甘薯天蛾蘇云金桿菌16000IU/毫克可濕性粉劑100g~150g噴霧

斜紋夜蛾氯蟲苯甲酰胺200g/L懸浮劑10mL~20mL噴霧

殺螟硫磷45%乳油100g~150g毒餌誘殺

蟲小象甲

樂果40%乳油1500~2000倍毒餌誘殺

蔗龜丁硫克百威5%顆粒劑3kg~4.5kg拌毒土撒施

蔗螟丁硫克百威5%顆粒劑3kg~4.5kg拌毒土撒施

莖線蟲辛硫磷30%微囊懸浮劑1000mL~1500mL蘸根

闊葉雜草滅草松25%水劑200mL~400mL噴霧

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及部

異丙草胺50%乳油200g~250g土壤噴霧

分小粒種子闊葉雜草

一年生闊葉雜草唑嘧磺草胺10%懸浮劑20mL~25mL噴霧

一年生禾本科雜草精喹禾靈8.8%乳油30mL~40mL噴霧

精喹禾靈·唑

一年生雜草16%可分散性懸浮劑60mL~70mL莖葉噴霧

嘧磺草胺

5

DB41/T905—2022

目次

前言.................................................................................Ⅱ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與定義..........................................................................1

4主要防治對象........................................................................1

5防治原則............................................................................1

6綜合防治技術........................................................................2

附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