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論語》專項攻克訓練17第十七單元祭禮篇(學生版+解析)_第1頁
高中語文《論語》專項攻克訓練17第十七單元祭禮篇(學生版+解析)_第2頁
高中語文《論語》專項攻克訓練17第十七單元祭禮篇(學生版+解析)_第3頁
高中語文《論語》專項攻克訓練17第十七單元祭禮篇(學生版+解析)_第4頁
高中語文《論語》專項攻克訓練17第十七單元祭禮篇(學生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七單元——祭禮篇第一課時故事導入清明節(jié)是“感恩節(jié)”?中國的清明節(jié)是世界上早的感恩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驪姬想讓他的兒子當國王,就將太子申生殺了。申生的一個弟弟重耳知道后,也怕殺自己,就帶領一些大臣出逃了。后來,重耳因吃不上飯被餓暈了,一個叫介子推的大臣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燒熟了喂重耳。重耳終于活了過來。17年后,重耳當上了晉文公,分封有功之臣。他忽然想起了介子推,就“三顧茅廬”去請他,可他卻背著老母上綿山了。晉文公聽了大臣的話,在綿山的樹林外三面點火,一面留給介子推出來,介子推還是不出來,被燒死在山上。死時,手里還攥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介子推施恩不圖報的品德感動了晉文公。于是,晉文公親自為他送葬,祭祀。并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把綿山改為介山。第二年,晉文公又去介山祭祀,發(fā)現(xiàn)介子推死時抱的那棵被燒焦的大柳樹長出了新枝,又結合介子推詩中的“清明”,把祭祀的日子改為清明節(jié),年年祭奠介子推。另外,晉文公報恩的精神也很教育人。原文:1、曾子認為怎樣才能使民風淳厚?原文:曾子曰:“慎終(1)追遠(2),民德歸厚矣?!闭Z譯:注釋:(1)慎終:人死為終。這里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2)追遠:遠指祖先。解讀:2、孝與祭祀原文: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狈t曰:“何謂也?!弊釉唬骸吧?,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闭Z譯:注釋:(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謚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鬃拥牡茏?,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解讀:太廟的禮原文:子入太廟(1),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2)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闭Z譯:注釋:(1)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時魯國地名,又寫作“陬”,在今山東曲阜附近?!佰溉酥印敝缚鬃?。解讀:附加題:1、在三家廟上應該唱什么歌?原文: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語譯:2、孔子對禘禮是什么態(tài)度?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闭Z譯:第二課時故事導入“神的傳說”宣化上人禮敬佛時,心要觀想‘我是在佛前,佛也在我面前?!惺踪薯炘疲骸芏Y所禮性空寂’,拜佛者叫能禮,所拜的佛叫所禮,不論是拜佛的或所拜的,本性都是空寂的。雖是空寂,而在虛空中有一種感應的力量,所以說‘感應道交難思議’,這種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想像不到,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想說卻說不出來,心生妄想,欲知這是什么,卻又不知道。‘我此道場如帝珠’:我這個道場好像帝釋殿前的珠,這珠能現(xiàn)一切境像?!屽热鐏碛艾F(xiàn)中’:釋迦牟尼佛的形體在珠光中現(xiàn)出?!疑碛艾F(xiàn)釋迦前’:我的身體現(xiàn)出一個影子似的,在釋迦牟尼佛前。‘頭面接足歸命禮’:我在釋迦牟尼佛前,五體投地,一心拜佛。拜佛要存這種心來拜,這叫‘深心信解’。二、原文:什么是禘禮?原文:或問禘之說(1),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2)乎!”指其掌。語譯:注釋:(1)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guī)定。禘之說,意為關于禘祭的規(guī)定。

(2)示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解讀:2、神在哪里?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闭Z譯:解讀:要不要拍神的馬屁?原文:王孫賈(1)問曰:“與其媚(2)于奧(3),寧媚于灶(4),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5),無所禱也。”語譯:注釋:(1)王孫賈:衛(wèi)靈公的大臣,時任大夫。

(2)媚:諂媚、巴結、奉承。

(3)奧:這里指屋內(nèi)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這里指灶旁管烹飪做飯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說天即理。解讀:三、附加題:1、原文: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闭Z譯:2、原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語譯:第三課時故事導入:彝族的祭祀或許有很多人知道,彝族是一個崇尚虎的民族,但其原因卻是鮮為人知的。其實,這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彝族的祖先為躲避戰(zhàn)亂與壓迫,背井離鄉(xiāng)踏上了尋找那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的屬于他們的“阿著底”(彝語:美麗的地方)的漫漫長路,途中卻不幸遇上了山洪暴發(fā),所有的人都被卷入鋪天蓋地的滔滔洪水之中,其中有一個夫婦,男的名叫阿黑,女的喚作阿妮,他們倆在洪水中幾經(jīng)沉浮,但終因水勢洶猛而漸漸體力不濟,正在即將沉沒的危急關頭,一只雄壯的老虎奮不顧身跳進洪水,將阿黑、阿妮夫婦倆馱在背上,順水漂游到了一個山青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普者黑。夫婦倆醒來后,老虎卻因精疲力竭而癱倒在地,從此再也沒有爬起來。阿黑阿妮夫婦倆看到這里萬頃平疇、孤峰峻秀、碧水微波,料定這便是他們歷經(jīng)千難萬險尋找的“阿著底”,于是便在這里生活下來。他們憑著那一方奇異的山水,打漁、撈蝦、采蓮……養(yǎng)家糊口、繁衍生息,從此過上了幸福而平靜的生活。為永遠記住老虎的救命之恩,他們將虎視為神靈,視為給予彝家生命的祖先。并要子孫們世世代代將它供奉起來,每年都要擇日祭祀。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原文:孔子是重視祭品還是祭禮?原文:子貢欲去告朔(1)之餼羊(2)。子曰:“賜也!爾愛(3)其羊,我愛其禮?!?/p>

語譯:注釋:(1)告朔: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際,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告知每個月的初一日。

(2)餼羊:餼,音xì。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3)愛:愛惜的意思。解讀:2、孔子的飲食觀原文: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語譯:注釋:(1)不宿肉:不使肉過夜。古代大夫參加國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國君賜的祭肉。但祭祀活動一般要持續(xù)二三天,所以這些肉就已經(jīng)不新鮮,不能再過夜了。超過三天,就不能再過夜了。

(2)祭肉:這是祭祀用的肉。解讀:3、祭祀祖先也可以粗茶淡飯?原文:雖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齊(3)如也。語譯:注釋:(1)菜羹:用菜做成的湯。

(2)瓜祭:古人在吃飯前,把席上各種食品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祖。

(3)齊:同齋。解讀:附加題:君王祭祀的時候先吃一口原文: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飯。語譯:見到穿喪服的人該怎么辦?原文: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語譯:第四課時故事導入:“冬皇”她是民國時期第一個敢于登報聲明打離婚官司的奇女子,她是京劇界名滿天下的女老生,她是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結發(fā)之妻,當名分地位受到威脅,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也是上海傳奇人物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杜月笙臨終家財散盡,她流落異鄉(xiāng)孤苦伶仃。她就是民國著名京劇女老生孟小冬,人稱“冬皇”。孟小冬出身京劇世家,家道中落,幼時跟隨老伶工仇月祥為契約徒弟。哈同花園祝壽的那場堂會戲上,9歲的孟小冬首次登臺演唱《奇冤報》,獲得滿堂彩。12歲時,她在無錫登臺演出多達130場。孟小冬17歲時已經(jīng)在華南地區(qū)聲明遠播,同年她去北京首演在名伶大腕云集的京劇界一炮而紅。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杜月笙派專機把她從北平接到上海,從此,她成為杜的家庭成員。不久,姚玉蘭、孟小冬隨杜月笙避居香港。此時杜月笙患病臥床,杜公館的事務由姚玉蘭全面執(zhí)掌,孟小冬則單純服侍杜的飲食起居。1950年,病中的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港杜宅補行了婚禮。一年后杜月笙病逝。他死后,姚玉蘭定居臺灣,孟小冬先是滯留香港,后于1967年也移居臺北,在臺灣孤苦伶仃,1977年5月因病去世。張大千為她在墓碑上題詞。原文:孔子給朋友辦喪禮原文:朋友(1)死,無所歸,曰:“于我殯(2)。”語譯:注釋:(1)朋友:指與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2)殯:停放靈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殯,這里是泛指喪葬事務。解讀:2、孔子跪拜的是祭肉原文: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語譯:解讀:祭品如人品原文: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玻俊痹唬骸昂鳝I(1)也。”語譯:注釋:(1)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解讀:附加題:軍事和祭祀是什么關系?原文:衛(wèi)靈公問陳(1)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2)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泵魅账煨?。語譯: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原文: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闭Z譯:文學常識用“為”“為……所……”“為所”表示被動關系。例:1、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司馬遷《陳涉世家》)2、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3、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司馬遷《鴻門宴》)第十七單元——祭禮篇第一課時故事導入清明節(jié)是“感恩節(jié)”?中國的清明節(jié)是世界上早的感恩節(jié)。春秋戰(zhàn)國時,驪姬想讓他的兒子當國王,就將太子申生殺了。申生的一個弟弟重耳知道后,也怕殺自己,就帶領一些大臣出逃了。后來,重耳因吃不上飯被餓暈了,一個叫介子推的大臣就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來,燒熟了喂重耳。重耳終于活了過來。17年后,重耳當上了晉文公,分封有功之臣。他忽然想起了介子推,就“三顧茅廬”去請他,可他卻背著老母上綿山了。晉文公聽了大臣的話,在綿山的樹林外三面點火,一面留給介子推出來,介子推還是不出來,被燒死在山上。死時,手里還攥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介子推施恩不圖報的品德感動了晉文公。于是,晉文公親自為他送葬,祭祀。并把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把綿山改為介山。第二年,晉文公又去介山祭祀,發(fā)現(xiàn)介子推死時抱的那棵被燒焦的大柳樹長出了新枝,又結合介子推詩中的“清明”,把祭祀的日子改為清明節(jié),年年祭奠介子推。另外,晉文公報恩的精神也很教育人。原文:1、曾子認為怎樣才能使民風淳厚?原文:曾子曰:“慎終(1)追遠(2),民德歸厚矣?!闭Z譯: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遠的祖先,自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厚老實了。”注釋:(1)慎終:人死為終。這里指父母的去世。舊注曰:慎終者喪盡其哀。

(2)追遠:遠指祖先。解讀: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明了這一點。盡管他沒有提出過人死之后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種主張,但他卻非常重視喪祭之禮。在孔子的觀念中,祭祀已經(jīng)被異化,不單是祭祀亡靈,而是把祭祀之禮看作一個人孝道的繼續(xù)和表現(xiàn),通過祭祀之禮,可以寄托和培養(yǎng)個人對父母和先祖盡孝的情感。2、孝與祭祀原文: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弊釉唬骸吧?,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闭Z譯:孟懿子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焙髞矸t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狈t說:“不要違背禮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后,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弊⑨專?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謚號。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鬃拥牡茏?,比孔子小46歲。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解讀: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但這里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guī)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梢姡⒉皇强辗旱?、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guī)定,依禮而行就是孝。太廟的禮原文:子入太廟(1),每事問?;蛟唬骸笆胫^鄹(2)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弊勇勚?,曰:“是禮也?!闭Z譯:孔子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問。有人說:“誰說此人懂得禮呀,他到了太廟里,什么事都要問別人?!笨鬃勇牭酱嗽捄笳f:“這就是禮呀!”注釋:(1)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時魯國地名,又寫作“陬”,在今山東曲阜附近?!佰溉酥印敝缚鬃?。解讀:孔子對周禮十分熟悉。他來到祭祀周公的太廟里卻每件事都要問別人。所以,有人就對他是否真的懂禮表示懷疑。這一段說明孔子并不以“禮”學專家自居,而是虛心向人請教的品格,同時也說明孔子對周禮的恭敬態(tài)度。附加題:1、在三家廟上應該唱什么歌?原文: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語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在祭祖完畢撤去祭品時,也命樂工唱《雍》這篇詩。孔子說:“(《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里主祭。’這樣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里呢?”2、孔子對禘禮是什么態(tài)度?原文: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闭Z譯:孔子說:“對于行禘禮的儀式,從第一次獻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钡诙n時故事導入“神的傳說”宣化上人禮敬佛時,心要觀想‘我是在佛前,佛也在我面前?!惺踪薯炘疲骸芏Y所禮性空寂’,拜佛者叫能禮,所拜的佛叫所禮,不論是拜佛的或所拜的,本性都是空寂的。雖是空寂,而在虛空中有一種感應的力量,所以說‘感應道交難思議’,這種感應道交是不可思議,想像不到,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想說卻說不出來,心生妄想,欲知這是什么,卻又不知道。‘我此道場如帝珠’:我這個道場好像帝釋殿前的珠,這珠能現(xiàn)一切境像?!屽热鐏碛艾F(xiàn)中’:釋迦牟尼佛的形體在珠光中現(xiàn)出?!疑碛艾F(xiàn)釋迦前’:我的身體現(xiàn)出一個影子似的,在釋迦牟尼佛前。‘頭面接足歸命禮’:我在釋迦牟尼佛前,五體投地,一心拜佛。拜佛要存這種心來拜,這叫‘深心信解’。二、原文:什么是禘禮?原文:或問禘之說(1),子曰:“不知也。知其說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諸斯(2)乎!”指其掌。語譯:有人問孔子關于舉行禘祭的規(guī)定。孔子說:“我不知道。知道這種規(guī)定的人,對治理天下的事,就會像把這東西擺在這里一樣(容易)吧!”(一面說一面)指著他的手掌。注釋:(1)禘之說:“說”,理論、道理、規(guī)定。禘之說,意為關于禘祭的規(guī)定。

(2)示諸斯:“斯”指后面的“掌”字。解讀:孔子認為,在魯國的禘祭中,名分顛倒,不值得一看。所以有人問他關于禘祭的規(guī)定時,他故意說不知道。但緊接著又說,誰能懂得禘祭的道理,治天下就容易了。這就是說,誰懂得禘祭的規(guī)定,誰就可以歸復紊亂的“禮”了。2、神在哪里?原文: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語譯: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那就和沒有舉行祭祀一樣。”解讀:孔子并不過多提及鬼神之事,如他說:“敬鬼神而遠之。”所以,這一章他說祭祖先、祭鬼神,就好像祖先、鬼神真在面前一樣,并非認為鬼神真的存在,而是強調(diào)參加祭祀的人,應當在內(nèi)心有虔誠的情感。這樣看來,孔子主張進行的祭祀活動主要是道德的而不是宗教的。要不要拍神的馬屁?原文:王孫賈(1)問曰:“與其媚(2)于奧(3),寧媚于灶(4),何謂也?”子曰:“不然。獲罪于天(5),無所禱也。”語譯:王孫賈問道:“(人家都說)與其奉承奧神,不如奉承灶神。這話是什么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沒有地方可以禱告了?!弊⑨專?1)王孫賈:衛(wèi)靈公的大臣,時任大夫。

(2)媚:諂媚、巴結、奉承。

(3)奧:這里指屋內(nèi)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這里指灶旁管烹飪做飯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說天即理。解讀:從表面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孫賈的有關拜神的問題,實際上講出了一個深奧的道理。這就是:地方上的官員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產(chǎn)與生活,但在內(nèi)廷的官員與君主往來密切,是得罪不得的。三、附加題:1、原文:哀公問社于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zhàn)栗?!弊勇勚唬骸俺墒虏徽f,遂事不諫,既往不咎?!闭Z譯:魯哀公問宰我,土地神的神主應該用什么樹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樹,商朝用柏樹,周朝用栗子樹。用栗子樹的意思是說:使老百姓戰(zhàn)栗?!笨鬃勇牭胶笳f:“已經(jīng)做過的事不用提了,已經(jīng)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勸阻了,已經(jīng)過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2、原文: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語譯:孔子對顏淵說:“可惜呀!我只見他不斷前進,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钡谌n時故事導入:彝族的祭祀或許有很多人知道,彝族是一個崇尚虎的民族,但其原因卻是鮮為人知的。其實,這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彝族的祖先為躲避戰(zhàn)亂與壓迫,背井離鄉(xiāng)踏上了尋找那沒有戰(zhàn)爭、沒有剝削的屬于他們的“阿著底”(彝語:美麗的地方)的漫漫長路,途中卻不幸遇上了山洪暴發(fā),所有的人都被卷入鋪天蓋地的滔滔洪水之中,其中有一個夫婦,男的名叫阿黑,女的喚作阿妮,他們倆在洪水中幾經(jīng)沉浮,但終因水勢洶猛而漸漸體力不濟,正在即將沉沒的危急關頭,一只雄壯的老虎奮不顧身跳進洪水,將阿黑、阿妮夫婦倆馱在背上,順水漂游到了一個山青水秀、景色怡人的地方——普者黑。夫婦倆醒來后,老虎卻因精疲力竭而癱倒在地,從此再也沒有爬起來。阿黑阿妮夫婦倆看到這里萬頃平疇、孤峰峻秀、碧水微波,料定這便是他們歷經(jīng)千難萬險尋找的“阿著底”,于是便在這里生活下來。他們憑著那一方奇異的山水,打漁、撈蝦、采蓮……養(yǎng)家糊口、繁衍生息,從此過上了幸福而平靜的生活。為永遠記住老虎的救命之恩,他們將虎視為神靈,視為給予彝家生命的祖先。并要子孫們世世代代將它供奉起來,每年都要擇日祭祀。這個習俗就一直流傳至今。原文:孔子是重視祭品還是祭禮?原文:子貢欲去告朔(1)之餼羊(2)。子曰:“賜也!爾愛(3)其羊,我愛其禮。”

語譯:子貢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廟用的活羊??鬃诱f:“賜,你愛惜那只羊,我卻愛惜那種禮?!弊⑨專?1)告朔:朔,農(nóng)歷每月初一為朔日。告朔,古代制度,天子每年秋冬之際,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發(fā)給諸侯,告知每個月的初一日。

(2)餼羊:餼,音xì。餼羊,祭祀用的活羊。

(3)愛:愛惜的意思。解讀:按照周禮的規(guī)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際,就把第二年的歷書頒給諸侯,諸侯把歷書放在祖廟里,并按照歷書規(guī)定每月初一日來到祖廟,殺一只活羊祭廟,表示每月聽政的開始。當時,魯國君主已不親自去“告朔”,“告朔”已經(jīng)成為形式。所以,子貢提出去掉“餼羊”。對此,孔子大為不滿,對子貢加以指責,表明了孔子維護禮制的立場。2、孔子的飲食觀原文: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語譯:孔子參加國君祭祀典禮時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過的肉不超過三天。超過三天,就不吃了。注釋:(1)不宿肉:不使肉過夜。古代大夫參加國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國君賜的祭肉。但祭祀活動一般要持續(xù)二三天,所以這些肉就已經(jīng)不新鮮,不能再過夜了。超過三天,就不能再過夜了。

(2)祭肉:這是祭祀用的肉。解讀:孔子對“禮”的遵循,不僅表現(xiàn)在與國君和大夫們見面時的言談舉止和儀式,而且表現(xiàn)在衣著方面。他對祭祀時、服喪時和平時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單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禮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規(guī)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而且對于食物,有八種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3、祭祀祖先也可以粗茶淡飯?原文:雖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齊(3)如也。語譯:即使是粗米飯蔬菜湯,吃飯前也要把它們?nèi)〕鲆恍﹣砑雷妫冶砬橐颀S戒時那樣嚴肅恭敬。注釋:(1)菜羹:用菜做成的湯。

(2)瓜祭:古人在吃飯前,把席上各種食品分出少許,放在食具之間祭祖。

(3)齊:同齋。解讀:這一章,充分地表現(xiàn)出孔子的禮不在隆而在誠的思想。即使是瓜祭,即古代人們在飯前取出一些飲食來祭祖,也一定要像齋戒那樣對待,那樣莊重,那樣嚴肅,那樣恭敬,那樣虔誠??鬃邮沁@樣做了,那還有什么樣的大場合可以不恭敬、不嚴肅、不莊重、不虔誠的嗎?有了這樣的敬意,所以孔子成就了以儒家為首創(chuàng)的大禮學家,決不是偶然的了。附加題:君王祭祀的時候先吃一口原文:君賜食,必正席先嘗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飯。語譯:國君賜給熟食,孔子一定擺正座席先嘗一嘗。國君賜給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給祖宗上供。國君賜給活物,一定要飼養(yǎng)起來。同國君一道吃飯,在國君舉行飯前祭禮的時候,一定要先嘗一嘗。見到穿喪服的人該怎么辦?原文: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兇服者式之。式負版者。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語譯:(孔子)看見穿喪服的人,即使是關系很親密的,也一定要把態(tài)度變得嚴肅起來??匆姰敼俚暮兔と耍词故浅T谝黄鸬?,也一定要有禮貌。在乘車時遇見穿喪服的人,便俯伏在車前橫木上(以示同情)。遇見背負國家圖籍的人,也這樣做(以示敬意)。(作客時,)如果有豐盛的筵席,就神色一變,并站起來致謝。遇見迅雷大風,一定要改變神色(以示對上天的敬畏)。第四課時故事導入:“冬皇”她是民國時期第一個敢于登報聲明打離婚官司的奇女子,她是京劇界名滿天下的女老生,她是梅蘭芳的紅顏知己結發(fā)之妻,當名分地位受到威脅,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她也是上海傳奇人物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杜月笙臨終家財散盡,她流落異鄉(xiāng)孤苦伶仃。她就是民國著名京劇女老生孟小冬,人稱“冬皇”。孟小冬出身京劇世家,家道中落,幼時跟隨老伶工仇月祥為契約徒弟。哈同花園祝壽的那場堂會戲上,9歲的孟小冬首次登臺演唱《奇冤報》,獲得滿堂彩。12歲時,她在無錫登臺演出多達130場。孟小冬17歲時已經(jīng)在華南地區(qū)聲明遠播,同年她去北京首演在名伶大腕云集的京劇界一炮而紅。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前夕,杜月笙派專機把她從北平接到上海,從此,她成為杜的家庭成員。不久,姚玉蘭、孟小冬隨杜月笙避居香港。此時杜月笙患病臥床,杜公館的事務由姚玉蘭全面執(zhí)掌,孟小冬則單純服侍杜的飲食起居。1950年,病中的杜月笙與孟小冬在香港杜宅補行了婚禮。一年后杜月笙病逝。他死后,姚玉蘭定居臺灣,孟小冬先是滯留香港,后于1967年也移居臺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