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地球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1.1.2地球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1.1.2地球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1.1.2地球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1.1.2地球運動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地理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地球的運動》教學設計基本信息姓名所在單位模塊選擇性必修1聯(lián)系課時教學設計課題1.1.2地球的自轉和公轉(第2課時)課型新授課?單元復習課□專題復習課□習題/試卷講評課□學科實踐活動課□其他□1.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結合實例,說明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本條標準的行為條件是“結合實例”,即要求教師提供給學生相應的圖文材料,而不是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行為動詞是“說明”,屬于理解水平,即要求學生不僅能夠描述地球運動導致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而且要能解釋這些現(xiàn)象背后的成因。行為結果是“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包括晝夜交替和時差、地轉偏向力、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更替和五帶劃分。這些意義本質上屬于的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產(chǎn)生的自然現(xiàn)象。學生要理解這些“意義”,首先要弄清楚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的各自的特點及二者的相互關系。所以,本節(jié)課內(nèi)容雖然不是課標直接要求的落腳點,但卻是后面內(nèi)容的起點和基礎。2.學習內(nèi)容分析從本節(jié)文字或知識內(nèi)容結構來看,包括三個主要內(nèi)容:地球自轉、地球公轉、黃赤交角及其影響。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重點在于運動的特點(方向、周期、速度),此二者理解黃赤交角的成因。而黃赤交角的重點又落在由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季節(jié)性移動上。從本節(jié)可的圖像系統(tǒng)來看,本節(jié)課圖像由景觀圖和示意圖構成,但正文部分均為示意圖。這跟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抽象性有關,無論是地球自轉、公轉、還是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均是學生肉眼無法觀測的現(xiàn)象,只有通過空間示意圖進行闡述。但是由于這些示意圖是平面、靜止的,因而在教學時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設備、現(xiàn)代新及技術以及實驗演示加以輔助。本節(jié)課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主要落腳于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從時空綜合和地方總的角度認識地球運動的整體性;區(qū)域認知:從區(qū)域認知的角度認識到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同一時間不同地球太陽光照的角度區(qū)別。3.學習者分析本節(jié)課的對象是高二學生,首先,從思維發(fā)展上來看,高二學生具有較強的理性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以及空間想象能力。因而,為突破本節(jié)課宇宙空間想象的抽象難點,提供了基礎。其次,對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學生在初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接觸過,并且在必修一時又進一步學習了地球的宇宙環(huán)境等香瓜內(nèi)容,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學生對于地球自轉、公轉現(xiàn)象具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和常識,只是未有系統(tǒng)科學的認知,而是停留在現(xiàn)象的感受。不過,這已經(jīng)為教師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突破知識難點提供了機會。正如以上所說,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有一定的生活體驗、知識基礎、思維能力,綜合來看,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是有興趣、并且又一定信心學好這節(jié)課的,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為教學服務。4.學習重點難點重點:地球地轉的特點、地球公轉的特點、黃赤交角的產(chǎn)生和影響。難點:太陽直射點的移動5.目標確定1.利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說明黃赤交角的形成。(地理實踐力)2.結合實例,分析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綜合思維)6.學習評價設計1.課堂表現(xiàn):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包括回答問題、提問、課堂討論等,以評估學生對地球運動概念的理解和應用能力。2.小組討論成果展示:評估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的表現(xiàn),包括團隊合作、問題解決、觀點表達等,以評估學生對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隨堂測試:設計一些與地球運動相關的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等,以測試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4.課后作業(yè):評估學生課后作業(yè)的質量,包括作業(yè)完成情況、思考深度、分析能力等,以評估學生對地球運動地理意義的理解和應用能力。5.教師評價與反饋: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小組討論、隨堂測試和課后作業(yè)等方面進行評價,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建議,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應用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評價結果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7.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huán)節(jié)一:新課導入教師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材料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日晷是一種利用太陽投影指示時間的工具。它由晷盤和晷針組成。晷盤是一個固盤,晷盤面上有刻度,晷針安裝在晷盤中央與盤面垂直。右圖中的日晷盤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針指向南北極。從北半球春分到秋分的半年時間里,看晷盤上面(即赤道以北)的刻度;從北豐球秋分到來年春分的半年里,看晷盤下面(即赤道以南)的刻度。引領性問題:1.分析該日晷上下盤面使用時間存在差異的原因。2.嘗試說出該日晷晷針與地面的夾角,并用簡圖表達。學生活動通過日晷的相關材料信息,了解我們生活中的自然地理現(xiàn)象和分析、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思考:1.分析該日晷上下盤面使用時間存在差異的原因。2.嘗試說出該日晷晷針與地面的夾角,并用簡圖表達。設計意圖1.利用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創(chuàng)設情境,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學習的欲望及參與意識。(空間思維)2.培養(yǎng)學生通過預習的基礎獨立思考材料的設定和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什么關系。(地理實踐力)環(huán)節(jié)二:課堂探究教師活動活動一:觀察思考。播放動畫: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動畫閱讀教材p4p5材料和圖1.5黃赤交角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引領性問題:1.說出黃道面、赤道面、地軸這三者的關系。2.畫出黃赤交角示意圖(注意黃道面、赤道面、地軸的關系)。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面赤道面: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一軸兩面三角度”)學生活動活動一:觀察地球公轉示意動畫、閱讀教材p4p5材料和圖1.5黃赤交角與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思考:1.黃道面、赤道面、地軸這三者的關系。(思考后在小組內(nèi)討論,形成較為準確的答案)2.嘗試繪制黃赤交角示意圖(注意黃道面、赤道面、地軸的關系)。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根據(jù)觀察,引導學生描述同黃道面、赤道面、地軸這三者的關系,并在組內(nèi)討論,嘗試繪制黃赤交角示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表達和動手能力。(邏輯推理、模型建構能力和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環(huán)節(jié)三:合作探究教師活動活動二:合作探究。通過實踐、觀察動畫、示意圖等進行合作,探究直射與斜射、太陽直射點、黃赤交角對太陽直射點的影響、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補充引導講解:1.概念:黃道平面:地球公轉軌道面赤道面:過地心并與地軸垂直的平面黃赤交角:黃道面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地球自轉的赤道平面和公轉的黃道平面之間的夾角,大小為23°26′,特點可概括為“一軸兩面三角度”)引領性問題:1.太陽離我們地球很遠,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都是平行光。大量的平行光照射彎曲的球面,哪里被直射呢?2.如果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重合,也就是地球豎直公轉,太陽直射點在哪里?3.黃赤交角的存在(即地球歪著身子轉),使得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沒能固定在赤道上,而是發(fā)生了變化,怎么變呢?4.利用四個地球儀,放在公轉軌道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個位置,用竹針代表太陽光線,演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不同。學生活動活動二: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思考完成。1.太陽離我們地球很遠,照射到地球上的光都是平行光。大量的平行光照射彎曲的球面,哪里被直射呢?2.如果地球的赤道面與黃道面重合,也就是地球豎直公轉,太陽直射點在哪里?3.黃赤交角的存在(即地球歪著身子轉),使得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沒能固定在赤道上,而是發(fā)生了變化,怎么變呢?4.利用四個地球儀,放在公轉軌道的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個位置,用竹針代表太陽光線,演示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不同。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動手演示能力。(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環(huán)節(jié)四:課堂探究教師活動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示意圖。參考步驟:1.在圖上繪制三條平行且等距的直線,分表表示赤道、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2.在三條直線的適當位置標準四個點,分別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的直射點。3.結合課文及剛剛探究的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描述,劃一條曲線表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軌跡。引領性問題:分析7月初地球處在遠日點,但我們卻感到很熱的原因。教師引導分析:因為太陽距離我們非常遠,有1.5億千米,而近日點和遠日點時日地距離的變化比較小,這種距離變化并不會造成我們地球上的冷熱變化。而由直射點在哪里,我們離直射點近還是遠直接影響了我們的冷熱。7月份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我們北半球進入夏季,因而感覺較熱?;顒尤盒〗M合作探究,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示意圖。(可參考教師提示的步驟)思考并分析:7月初地球處在遠日點,但我們卻感到很熱的原因。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動手繪圖的能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和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環(huán)節(jié)五:課后鞏固教師活動.1.閱讀教材5頁并并文字描述圖1.6abc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過程。通過鞏固黃赤交角及其影響的內(nèi)容,提升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并通過讀圖1.6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陽光照示意圖,描述任意“兩相鄰”二分二至日之間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及移動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地理過程的描述和空間思維能力。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能將教材的探究活動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總結。(綜合思維與地理實踐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基本特征。1.了解了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地軸北端指向北極星附近,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逆時針方向旋轉,南極上空觀察地球呈順時針旋轉,我們還學會了用圖示表達地球的自轉;我們了解了以太陽和遙遠的恒星為參照物,可以得出自轉的兩個周期,太陽日和恒星日;還發(fā)現(xiàn)了地球自轉的速度規(guī)律,極點的角速度為0,其他各處角速度相等,都是15度每小時,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2.我們認識了地球繞太陽的公轉運動,我們了解到公轉軌道為近似于圓的橢圓軌道,太陽在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地軸始終指向北極星方向,自轉和公轉方向一致,近日點速度最快、遠日點最慢。公轉周期也是有兩個,分別時回歸年和恒星年。通過一些實例我們也能看出人類了解這些規(guī)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規(guī)律發(fā)展生產(chǎn)生活,造福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