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房宮賦》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3/2B/wKhkGWcUdAOAenwgAAJmaZNAHQM567.jpg)
![1《阿房宮賦》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3/2B/wKhkGWcUdAOAenwgAAJmaZNAHQM5672.jpg)
![1《阿房宮賦》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3/2B/wKhkGWcUdAOAenwgAAJmaZNAHQM5673.jpg)
![1《阿房宮賦》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3/2B/wKhkGWcUdAOAenwgAAJmaZNAHQM5674.jpg)
![1《阿房宮賦》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A/13/2B/wKhkGWcUdAOAenwgAAJmaZNAHQM567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阿房宮賦》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高中部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阿房宮賦》
學(xué)校:______
班級:______
姓名:______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前預(yù)習(xí)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阿房宮賦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審核人
課時4使用時間審批人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文體“賦"的特點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3.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重難點1.重點: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2.難點: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譯文: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tǒng)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轉(zhuǎn)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墻里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ǜ咛幍模┪菪?,(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盤結(jié)交錯,曲折回旋,(遠觀鳥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zhuǎn)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沒有起云,為什么有龍?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不是雨過天晴,為什么出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fēng)雨凄涼。一天里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六國的宮妃,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fù)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沒能見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燕國、趙國收藏的金玉,韓國、魏國營謀的珍寶,齊國。楚國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里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寶鼎被當(dāng)作鐵鍋,美玉被當(dāng)作頑石,黃金被當(dāng)作土塊,珍珠被當(dāng)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并不覺得可惜。可嘆呀!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蓢@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xùn),也只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知人論世(一)作者簡介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文體知識賦,是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始于戰(zhàn)國趙荀卿的《賦篇》,漢代成為一種特定的文學(xué)體裁。至唐代已散文化,稱“文賦”“散賦"。其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它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而于結(jié)尾部分常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關(guān)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指賦的內(nèi)容;鋪采摛文指賦的形貌。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形式上:手法:注重鋪陳,多對偶、排比、夸張、渲染;語言:注重詞藻、用典和聲律的和諧;句式:以四、六句為主,追求駢偶。內(nèi)容上: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fā)情志,寄托諷喻之意。詠物說理、托物言志和借古諷今文賦:唐古文運動之后,文人開始用古文筆法作賦,使賦由駢驪(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趨向散文化(句式參差,押韻自由),稱為“文賦"?!栋⒎繉m賦》被人們視為“文賦”的先河之作,有“古來之賦,此為第一"之譽。寫作背景《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可見,有著自覺承擔(dān)匡世濟民之責(zé)任,心懷天下的作者,希望通過此文來實現(xiàn)警示君主的目的。相關(guān)鏈接-阿房宮1、傳說中的整體情況根據(jù)歷史記載,阿房宮東西寬三里,南北長五里,可容納十五萬人居住。里面道路縱橫交錯,宮殿樓閣林立?!妒酚洝份d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這,只是阿房宮的主體建筑。以此為中心與咸陽相連接,周圍三百里內(nèi)星羅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離宮別館祠堂廟宇。各個建筑之間有寬闊平整的道路或閣道相連接,直通到終南山下。2、傳說中的修建情況修阿房宮用的全是珍貴木料和質(zhì)地優(yōu)良的石料,參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萬人之多。這些材料從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荊地(湖北)遠道運來。那時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馬馱,其艱巨非同一般。當(dāng)時有運石工人編的歌唱道:“千男呼喲萬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dāng)嗔??!?、傳說中的覆滅情況數(shù)十年后,楚霸王項羽入關(guān)推翻秦朝暴政,聽說愛妾虞姬被擒,一時惱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自學(xué)指導(dǎo)】1.明確字音。蜀山兀()廊腰縵()回囷()囷焉矗()不知不霽()何虹妃嬪媵嬙()輦()來于秦轆()轆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盡態(tài)極妍()阿()房()宮縵()立遠視剽掠(piāoluè)其人鼎鐺()玉石棄擲邐迤()錙銖()椽()庾()直欄橫檻()管弦嘔?。ǎ局R理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文章結(jié)構(gòu):賦的特點是“鋪采螭文,體物寫志”,對于這篇賦來講,哪部分是“鋪采”?哪部分是“寫志"?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中探究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阿房宮賦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課型新授課
課時4使用時間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文體“賦”的特點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3.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重難點1.重點: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2.難點: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解釋詞語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___)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___),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___);各抱()地勢,鉤心斗角(___)。盤盤(___)焉,囷囷(___)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___)何虹?高低冥迷(___),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___)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___)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____________)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___),韓魏之經(jīng)營(___),齊楚之精英(___),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___),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___),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___),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___),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___),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_________)之心,日益驕固(___)。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___)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二、當(dāng)堂探究1.第一段主要是介紹宮殿的雄奇宏偉,為什么要寫殿內(nèi)的歌舞盛況呢?2、第二段寫宮人理晨妝的活動,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3、思考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4、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jié)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諷喻朝政。但在寫阿房宮被焚時,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作者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的“體志”何在?三、知識點梳理(一)通假字縵立遠視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異義1.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_________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2.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古義:_________今義: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古義:_________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4.可憐焦土古義:_________今義:憐憫5.幾千萬落古義:_________今義:下降,衰敗6.直走咸陽古義:_________今義:行(三)一詞多義1.一六王畢,四海一___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___)黃鶴一去不復(fù)返____________(___)用心一也_________(___)合從締交,相與為一____________(___)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_________(___)一肌一容_________(___)2.愛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____________(___)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____________(___)晉陶淵明獨愛菊____________(___)3.取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_________(___)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____________(___)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___)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_________(___)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______(___)5.焉盤盤焉,囷囷焉____________(___)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__)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焉用亡鄭以陪鄰____________(___)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____________(___)6.而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____________(___)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___)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___________(___)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____________(___)7.走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____________(___)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___)循陵而走_________(___)8.復(fù)復(fù)道行空____________(___)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____________(___)有復(fù)于王者曰____________(___)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____________(___)(四)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長橋臥波,未云何龍____________(___)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____________(___)朝歌夜弦_________(___)鼎鐺玉石,金塊珠礫(____________)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___)辭樓下殿_________(___)2.使動用法誰得而族滅____________(___)奈何取之盡錙銖____________(___)3.意動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___________(___)4.為動用法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5.名作狀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____________(___)輦來于秦____________(___)廊腰縵回____________(___)蜂房水渦____________(___)6.數(shù)詞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____________(___)(五)特殊句式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___)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____________(___)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____________(___)5.輸來其間____________(___)6.函谷舉_________(___)7.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8.有不見者,三十六年____________(___)9.釘頭磷磷____________(___)10.瓦縫參差____________(___)11.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____________(___)12.多于機上之工女____________(___)13.多于在庾之粟粒____________(___)14.朝歌夜弦___(___)15.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___)16.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___(___)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練習(xí)案)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驪山(lí)囷囷(qūn)阿房宮賦(ē)
B.剽掠(piāo)邐迤(lǐyǐ)妃嬪媵嬙(ténɡ)
C.錙銖(zīzhū)椽筆(chuán)直欄橫檻(jiàn)
D.嘔?。è璾y?。┒﹁K玉石(chēnɡ)在庾之粟粒(yǔ)
2.下列對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是中國古代一種論文文體。《昭明文選》里將“論”分為兩類:一是史論,二是政論。政論即“學(xué)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如《六國論》。
B.“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積大小一樣,必須服從王室,按期納貢,并隨同作戰(zhàn)。
C.“郡"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域,始見于春秋時期,不同朝代稱謂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shè)立郡,漢增加郡的數(shù)量,隋唐廢郡設(shè)州,明清稱府。
D.“六國”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因為都在崤山以東,也被稱為“山東"六國。
3.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唐時,“關(guān)東”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
B.秦都咸陽,漢都長安,故“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西,今陜西一帶。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寫昭君出塞“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肯冢向黃昏"。
D.“五岳”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黃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勢拔五岳掩赤城"。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阿房宮賦》,完成下面小題。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4.下列對課文中有關(guā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是一種文體,特點是“鋪采摛文”,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
B.“四?!迸c六合、九州一樣,都是對一片廣大區(qū)域的泛指。
C.“妃嬪媵嬙”,各有等級,這里指秦國王侯的宮妃。
D.“族”是古代的一種嚴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牽連其父母妻子等整個家族被殺。
5.對選文中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向唐朝以后的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俗的情懷。
B.第一段運用比喻、夸張、襯托的手法和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通過寫阿房宮耗材之多、占地之廣、規(guī)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宮的恢宏氣勢。
C.第二段從兩個方面進行鋪陳:一是由人的被踐踏寫到物品的被踐踏,一是寫盡豪華奢侈和荒淫驕橫。這些描寫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的特點。
D.第三段寫秦的橫征暴斂導(dǎo)致了農(nóng)民起義,推翻其統(tǒng)治;第四段意在總結(jié)秦亡的歷史教訓(xùn),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鑒,必將重蹈覆轍,這兩段議論由古及今,卒章顯志。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7.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使負棟之柱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8.文中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啞:難聽的音樂;⑤獨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9.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項是()
①既東封鄭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④后人哀之而不鑒之⑤朝歌夜弦⑥族庖月更刀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10.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阿房宮賦
杜牧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1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B.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C.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D.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13.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對文”寫法的一項是()
A.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B.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C.金塊珠礫,棄擲邐迤。
D.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1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寫阿房宮的建筑宏偉。它綿延三百余里,遮天蔽日,從驪山北面折而向西,一直修到咸陽,一天之內(nèi),宮中不同地方的氣候也不相同。
B.第二段寫阿房宮內(nèi)生活奢靡。六國的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被聚集到這里,她們打開梳妝鏡就如明星閃亮,倒掉胭脂水能在渭河里漲起一層油膩。
C.第三段分析秦朝滅亡的原因。秦人上下都一樣,喜愛豪華奢侈的生活,搜刮錢財,一分一毫都不放過,使用起來又像泥沙一樣,絲毫不珍惜。
D.最后一段向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作者認為,秦朝統(tǒng)治者來不及哀嘆自己,后代的人如果哀嘆秦亡而不引以為戒,也會使他們的后代人來哀嘆他們。
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燭之武退秦師》)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
理解性默寫
1.《阿房宮賦》中以一連串的排比夸張表現(xiàn)阿房宮的奢華,如寫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嘈雜的音樂聲“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宮賦》的結(jié)尾處感嘆道,如果六國愛護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國,緊接著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宮賦》中以“___,___”描寫阿房宮宮人的美麗,她們佇立遠眺,盼望皇帝臨幸。
4.杜牧《阿房宮賦》描寫渭水、樊川水流平緩的兩句是“___,___"。
5.杜牧在《阿房宮賦》開篇以夸張手法,用“___,___”兩句寫出出阿房宮占地廣闊和高大,以表現(xiàn)其雄壯之美。
6.杜牧在《阿房宮賦》中鋪敘阿房宮建筑宏偉、豪華,其中描寫走廊曲折和屋檐突起的句子是“___,___"。
7.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渲染宮內(nèi)的宏偉、豪華、奇麗、壯觀,其中寫阿房宮各隨地形而建,宮室結(jié)構(gòu)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_,___”。
8.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疑問語氣,形容長橋似龍的兩句“___,___"。
9.杜牧在《阿房宮賦》中用疑問語氣,形容樓閣之間的通道架在半空如同彩虹的兩句是“___,___”。高中部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阿房宮賦》
學(xué)校:______
班級:______
姓名:______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前預(yù)習(xí)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阿房宮賦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審核人
課時4使用時間審批人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文體“賦"的特點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3.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重難點1.重點: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2.難點: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譯文:六國的君主滅亡了,全國(為秦所)統(tǒng)一;蜀地的山(樹木被砍盡,)光禿禿的,阿房宮建造出來了。它(面積廣大,)覆壓著三百多里地面,(宮殿高聳,)把天日都隔離了。它從驪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轉(zhuǎn)彎,一直走向咸陽。渭水、樊川浩浩蕩蕩的,流進宮墻里邊。五步一座樓,十步一個閣;走廊如綢帶般縈回,牙齒般排列的飛檐像鳥嘴向高處啄著。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低傾斜而建筑,(低處的屋角)鉤?。ǜ咛幍模┪菪?,(并排相向的)屋角彼此相斗。盤結(jié)交錯,曲折回旋,(遠觀鳥瞰,)建筑群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轉(zhuǎn)的水渦,高高地聳立著,不知道它有幾千萬座。原來是一座長橋躺在水波上,沒有起云,為什么有龍?原來是天橋在空中行走,不是雨過天晴,為什么出虹?(房屋)忽高忽低,幽深迷離,使人不能分辨東西。歌臺上由于歌聲響亮而充滿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飄拂而充滿寒意,有如風(fēng)雨凄涼。一天里邊,一座宮殿中間,氣候卻不一樣。六國的宮妃,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打開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云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發(fā)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煙靄斜斜上升,云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么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fù)加。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沒能見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燕國、趙國收藏的金玉,韓國、魏國營謀的珍寶,齊國。楚國的精華物資,在多少世代多少年中,從他們的人民那里掠奪來,堆疊得像山一樣。一下子不能保有了,都運送到阿房宮里邊來。寶鼎被當(dāng)作鐵鍋,美玉被當(dāng)作頑石,黃金被當(dāng)作土塊,珍珠被當(dāng)作沙礫,丟棄得到處接連不斷,秦人看起來,也并不覺得可惜??蓢@呀!一個人的意愿,也就是千萬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歡繁華奢侈,人民也顧念他們自己的家。為什么掠取珍寶時連一錙一銖都搜刮干凈,耗費起珍寶來竟像對待泥沙一樣?秦皇如此奢侈浪費,)致使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農(nóng)夫還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織機上的女工還多;梁柱上的釘頭光彩耀目,比糧倉里的粟粒還多;瓦楞長短不一,比全身的絲縷還多;或直或橫的欄桿,比九州的城郭還多;管弦的聲音嘈雜,比市民的言語還多。使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說,心里卻敢憤怒;(可是)失盡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驕傲頑固。(結(jié)果)戍邊的陳涉、吳廣一聲呼喊,函谷關(guān)被攻下,楚項羽放一把火,可惜(華麗的阿房宮)化為了一片焦土。唉!滅亡六國的,是六國自己,不是秦國啊。族滅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不是天下的人啊??蓢@呀!假使六國各自愛護它的人民,就完全可以依靠人民來抵抗秦國。假使秦王朝又愛護六國的人民,那就順次傳到三世還可以傳到萬世做皇帝,誰能夠族滅它呢?秦王朝滅亡得太迅速)秦人還沒工夫哀悼自己,可是后人哀悼他;如果后人哀悼他卻不把他作為鏡子來吸取教訓(xùn),也只會使更后的人又來哀悼這后人啊!知人論世(一)作者簡介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zhuǎn)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fā)俊爽,多切經(jīng)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文體知識賦,是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始于戰(zhàn)國趙荀卿的《賦篇》,漢代成為一種特定的文學(xué)體裁。至唐代已散文化,稱“文賦”“散賦"。其流變大致經(jīng)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它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diào)的和諧,描寫事物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而于結(jié)尾部分常發(fā)一點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關(guān)于賦的特點《文心雕龍-詮賦》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指賦的內(nèi)容;鋪采摛文指賦的形貌。著名的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形式上:手法:注重鋪陳,多對偶、排比、夸張、渲染;語言:注重詞藻、用典和聲律的和諧;句式:以四、六句為主,追求駢偶。內(nèi)容上:通過摹寫事物來抒發(fā)情志,寄托諷喻之意。詠物說理、托物言志和借古諷今文賦:唐古文運動之后,文人開始用古文筆法作賦,使賦由駢驪(講究對偶,注重聲律)趨向散文化(句式參差,押韻自由),稱為“文賦"。《阿房宮賦》被人們視為“文賦”的先河之作,有“古來之賦,此為第一"之譽。寫作背景《阿房宮賦》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825),杜牧二十三歲。杜牧所處的時代,政治腐敗,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笨梢?,有著自覺承擔(dān)匡世濟民之責(zé)任,心懷天下的作者,希望通過此文來實現(xiàn)警示君主的目的。相關(guān)鏈接-阿房宮1、傳說中的整體情況根據(jù)歷史記載,阿房宮東西寬三里,南北長五里,可容納十五萬人居住。里面道路縱橫交錯,宮殿樓閣林立。《史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這,只是阿房宮的主體建筑。以此為中心與咸陽相連接,周圍三百里內(nèi)星羅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離宮別館祠堂廟宇。各個建筑之間有寬闊平整的道路或閣道相連接,直通到終南山下。2、傳說中的修建情況修阿房宮用的全是珍貴木料和質(zhì)地優(yōu)良的石料,參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萬人之多。這些材料從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荊地(湖北)遠道運來。那時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馬馱,其艱巨非同一般。當(dāng)時有運石工人編的歌唱道:“千男呼喲萬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dāng)嗔??!?、傳說中的覆滅情況數(shù)十年后,楚霸王項羽入關(guān)推翻秦朝暴政,聽說愛妾虞姬被擒,一時惱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燒掉阿房宮,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里盡成灰燼。【自學(xué)指導(dǎo)】1.明確字音。蜀山兀(wù)廊腰縵(màn)回囷(qūn)囷焉矗(chù)不知不霽(jì)何虹妃嬪媵嬙(yìnɡqiánɡ)輦(niǎn)來于秦轆(lù)轆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盡態(tài)極妍(yán)阿()房()宮縵(màn)立遠視剽掠(piāoluè)其人鼎鐺(chēnɡ)玉石棄擲邐迤(lǐyǐ)錙銖(zīzhū)椽(chuán)庾(yǔ)直欄橫檻(jiàn)管弦嘔?。è璾y?。局R理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文章結(jié)構(gòu):賦的特點是“鋪采螭文,體物寫志”,對于這篇賦來講,哪部分是“鋪采”?哪部分是“寫志"?文章結(jié)構(gòu):第一段:鋪敘阿房宮的雄偉壯觀。第二段:鋪敘宮內(nèi)的豪華奢靡。(鋪敘)第三段:轉(zhuǎn)發(fā)議論,指出秦亡的必然。(議論)第四段:總結(jié)歷史教訓(xùn),諷諫唐統(tǒng)治者勿蹈覆轍。(寫志)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中探究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阿房宮賦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課型新授課
課時4使用時間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biāo)1.了解文體“賦”的特點及本文的寫作背景。2.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3.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4.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重難點1.重點:積累重要的文言現(xiàn)象并歸類總結(jié)。2.難點:感受本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解釋詞語六王畢(完結(jié)),四海一(統(tǒng)一),蜀山兀(光禿),阿房出(出現(xiàn))。覆壓(覆蓋)三百余里,隔離(遮蔽)天日。驪山北構(gòu)(架房建屋)而西折(折回),直走(通達)咸陽。二川溶溶(河水盛大),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縈繞)回(曲折),檐牙高啄(檐牙高聳,如鳥仰首啄物);各抱(隨)地勢,鉤心斗角(宮室參差錯落)。盤盤(盤旋的樣子)焉,囷囷(曲折回旋的樣子)焉,蜂房水渦,矗(矗立)不知其幾千萬落(座)。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雨后轉(zhuǎn)晴)何虹?高低冥迷(分辨不清),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相同)。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在早上)歌(唱歌)夜(在晚上)弦(彈琴),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忽然)驚(震響),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遠得蹤跡全無)不知其所之(去)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姿態(tài)美好)極妍(美麗),縵立(久立)遠視,而望幸(封建時代皇帝到某處,叫“幸"。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焉。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收藏的珍寶),韓魏之經(jīng)營(經(jīng)營的寶物),齊楚之精英(保存的重器),幾世幾年,剽(搶劫)掠其人,倚疊(堆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連續(xù)不斷),秦人視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心意)也。秦愛紛奢(繁華奢侈),人亦念(顧念)其家。奈何(為什么)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承擔(dān)棟梁的柱子),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椽木),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谷倉)之粟粒;瓦縫參差(長短、高低不一),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九州)之城郭;管弦嘔啞(聲音雜亂),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殘暴無道、失去人心的統(tǒng)治者)之心,日益驕固(驕橫頑固)。戍卒叫,函谷舉(攻占),楚人一炬,可憐(可惜)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滅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假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依次傳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二、當(dāng)堂探究1.第一段主要是介紹宮殿的雄奇宏偉,為什么要寫殿內(nèi)的歌舞盛況呢?作者運用了通感和夸張手法來寫阿房宮的繁華盛況,以及繁華背后隱藏著的凄涼。動靜結(jié)合,寫宮殿,是靜態(tài)描寫,寫里面的人物活動則是動態(tài)描寫。由寫建筑宮室過渡到第二段對宮女的描寫。2、第二段寫宮人理晨妝的活動,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明確作者以比喻、排比和夸張手法寫宮人理晨妝的活動,揭露統(tǒng)治者生活之奢靡,為寫秦亡埋下了伏筆。以上分句,句式整齊,既便于鋪排描寫,又使作者對秦統(tǒng)治者的譏諷之情得以充分宣泄。3、思考2: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極力描寫阿房宮的?這樣描寫對表達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確本文從三個方面描寫阿房宮:一是寫阿房宮建筑之奇,二是寫阿房宮美女之眾,三是寫阿房宮珍寶之多。寫建筑,先展現(xiàn)廣闊高峻之全貌,進而細繪宮中樓、閣、廊、檐、長橋復(fù)道、歌臺舞殿之奇麗;寫美女,述其來歷,狀其梳洗,言其美貌,訴其哀怨,繪聲繪色,大力渲染;寫珍寶,概寫六國摽掠,倚疊如山,又寫秦人棄擲,視若瓦礫。這些描寫用墨如潑,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體的特色。然而鋪陳阿房宮規(guī)模大、宮室多、美女眾、珍寶多,并非作者作賦的目的。作者旨在說明秦統(tǒng)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而為維持這種奢侈生活所進行的橫征暴斂,正是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4、作者寫《阿房宮賦》是為了總結(jié)秦王朝滅亡的歷史教訓(xùn),諷喻朝政。但在寫阿房宮被焚時,卻說“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其中流露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可憐”在這里應(yīng)解釋為“可惜"。作者用“可憐”二字,無窮感慨充溢于字里行間。秦朝速亡的史實說明,不能愛民,難圖久安。但是,當(dāng)時的唐朝統(tǒng)治者無視歷史教訓(xùn),沉湎聲色,又大起宮室,身居積薪之上,仍以為安。歷史興亡,激蕩胸中;目睹現(xiàn)實,感慨萬端。神奇瑰麗的阿房宮付之一炬令人可惜,顯赫一時的秦王朝毀于一旦令人可嘆。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不料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塵,唐王朝的命運不也令人擔(dān)憂嗎?“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作者的不安與憂憤溢于言表。5、作者認為秦滅亡的原因是什么?本文的“體志”何在?本段通過假設(shè)論證,借史喻今,再次深入說明了六國和秦滅亡的原因是“不愛其人"。進而告誡統(tǒng)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xùn),戒驕戒奢,愛護百姓。三、知識點梳理(一)通假字縵立遠視____________(“縵”通“慢”,長久的)(二)古今異義1.各抱地勢,鉤心斗角古義:宮室建筑的精巧____________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2.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_________今義:指一個地區(qū)的氣象概況3.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古義:指金玉珠寶等物____________今義:籌劃、計劃或組織4.可憐焦土古義:可惜____________今義:憐憫5.幾千萬落古義:座,所____________今義:下降,衰敗6.直走咸陽古義:趨向____________今義:行(三)一詞多義1.一六王畢,四海一____________(統(tǒng)一)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數(shù)詞)黃鶴一去不復(fù)返____________(一旦)用心一也_________(專一)合從締交,相與為一____________(一體)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_________(一座)一肌一容_________(每一)2.愛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喜愛)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____________(愛惜)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____________(吝惜)晉陶淵明獨愛菊____________(喜歡)3.取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_________(奪?。┣?,取之于藍,而青于藍____________(提?。┙袢腙P(guān),財物無所取____________(拿)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________(著)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滅族)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_________(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______(家族)5.焉盤盤焉,囷囷焉____________(……的樣子)或師焉,或不焉____________(助詞,不譯)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哪里)焉用亡鄭以陪鄰____________(怎么)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____________(在那里,于之)6.而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____________(表順承,然后)不敢言而敢怒____________(表轉(zhuǎn)折,卻)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___________(表轉(zhuǎn)折,卻)授之書而習(xí)其句讀者____________(表并列,并且)7.走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____________(通達)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跑)循陵而走_________(行走)8.復(fù)復(fù)道行空____________(雙層的)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____________(又)有復(fù)于王者曰____________(稟報,告訴)師道之不復(fù),可知矣____________(恢復(fù))(四)詞類活用1.名詞作動詞長橋臥波,未云何龍____________(出現(xiàn)云/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____________(出現(xiàn)虹)朝歌夜弦_________(唱歌,彈琴)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把寶鼎看作……/玉,把美玉看作……/金,把黃金看作……/珠,把珍珠看作……)楚人一炬,可憐焦土____________(變?yōu)榻雇?辭樓下殿_________(走下)2.使動用法誰得而族滅____________(使......滅族)奈何取之盡錙銖____________(使……盡)3.意動用法后人哀之而不鑒之____________(以……為鑒)4.為動用法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為……哀嘆)5.名作狀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____________(向北、向西)輦來于秦____________(坐輦車)廊腰縵回____________(像腰帶一樣)蜂房水渦____________(像蜂房,像水渦)6.數(shù)詞作動詞六王畢,四海一____________(統(tǒng)一)(五)特殊句式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____________(判斷句)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____________(判斷句)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____________(判斷句)4.朝歌夜弦,為秦宮人____________(判斷句)5.輸來其間____________(被動句)6.函谷舉_________(被動句)7.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賓語前置句)8.有不見者,三十六年____________(定語后置句)9.釘頭磷磷____________(定語后置句)10.瓦縫參差____________(定語后置句)11.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12.多于機上之工女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13.多于在庾之粟粒____________(狀語后置句)14.朝歌夜弦___(互文的修辭手法)15.五步一樓,十步一閣___(互文的修辭手法)16.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___(互文的修辭手法)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練習(xí)案)
一、選擇題
1.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A.驪山(lí)囷囷(qūn)阿房宮賦(ē)
B.剽掠(piāo)邐迤(lǐyǐ)妃嬪媵嬙(ténɡ)
C.錙銖(zīzhū)椽筆(chuán)直欄橫檻(jiàn)
D.嘔啞(ōuy?。┒﹁K玉石(chēnɡ)在庾之粟粒(yǔ)
2.下列對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是中國古代一種論文文體?!墩衙魑倪x》里將“論"分為兩類:一是史論,二是政論。政論即“學(xué)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jīng)史之言”,如《六國論》。
B.“諸侯"是古代中央政權(quán)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tǒng)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諸侯有自己的封地,面積大小一樣,必須服從王室,按期納貢,并隨同作戰(zhàn)。
C.“郡”是古代的行政區(qū)域,始見于春秋時期,不同朝代稱謂不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設(shè)立郡,漢增加郡的數(shù)量,隋唐廢郡設(shè)州,明清稱府。
D.“六國"指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因為都在崤山以東,也被稱為“山東”六國。
3.下列有關(guān)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唐時,“關(guān)東"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東地區(qū),“關(guān)西”指函谷關(guān)或潼關(guān)以西地區(qū)。
B.秦都咸陽,漢都長安,故“關(guān)中"指函谷關(guān)(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西,今陜西一帶。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單稱“朔”,泛指北方。如杜甫寫昭君出塞“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肯冢向黃昏”。
D.“五岳"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中岳黃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勢拔五岳掩赤城”。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阿房宮賦》,完成下面小題。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gòu)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斗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fēng)雨凄凄。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4.下列對課文中有關(guān)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賦"是一種文體,特點是“鋪采摛文”,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
B.“四海"與六合、九州一樣,都是對一片廣大區(qū)域的泛指。
C.“妃嬪媵嬙”,各有等級,這里指秦國王侯的宮妃。
D.“族"是古代的一種嚴酷刑法,是指一人犯死罪而牽連其父母妻子等整個家族被殺。
5.對選文中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其毀滅,生動形象地總結(jié)了秦朝統(tǒng)治者驕奢亡國的歷史教訓(xùn),向唐朝以后的統(tǒng)治者發(fā)出了警告,表現(xiàn)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的文人憂國憂民、匡時濟俗的情懷。
B.第一段運用比喻、夸張、襯托的手法和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通過寫阿房宮耗材之多、占地之廣、規(guī)模之大,突出了阿房宮的恢宏氣勢。
C.第二段從兩個方面進行鋪陳:一是由人的被踐踏寫到物品的被踐踏,一是寫盡豪華奢侈和荒淫驕橫。這些描寫極盡鋪陳夸張之能事,充分體現(xiàn)了“賦”的特點。
D.第三段寫秦的橫征暴斂導(dǎo)致了農(nóng)民起義,推翻其統(tǒng)治;第四段意在總結(jié)秦亡的歷史教訓(xùn),指出“后人"如不知借鑒,必將重蹈覆轍,這兩段議論由古及今,卒章顯志。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fù)道行空,不霽何虹?
(2)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jīng)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nóng)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7.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①奈何取之盡錙銖使負棟之柱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fù)哀后人也
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
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
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
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
8.文中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nóng)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啞:難聽的音樂;⑤獨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
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
9.下列加點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相同的一項是()
①既東封鄭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④后人哀之而不鑒之⑤朝歌夜弦⑥族庖月更刀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10.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fā)出來,使秦迅速滅亡。
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nèi)部原因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活性炭吸附市場競爭態(tài)勢及行業(yè)投資潛力預(yù)測報告
- 2024年就業(yè)培訓(xùn)中心園區(qū)行業(yè)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
- 噴膠棉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浸蠟行業(yè)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分析報告
- 智能機器人在核醫(yī)學(xué)科輻射防護和感染控制方面的應(yīng)用效果評價
- Er-YAG激光與派瑞松乳膏治療外陰硬化性苔蘚的療效分析
- 考慮深厚覆蓋層結(jié)構(gòu)特性的高面板堆石壩動力有限元分析
- 基于無人機多光譜影像的燕麥植株氮素營養(yǎng)診斷
- 基于葉酸富集的循環(huán)腫瘤細胞檢測在卵巢癌辨證分型的應(yīng)用研究
- 對外漢語教材中復(fù)合趨向補語編寫情況研究
- 農(nóng)產(chǎn)品貯運與加工考試題(附答案)
- 幼兒園開學(xué)教職工安全教育培訓(xùn)
- 2025年高三歷史教學(xué)工作計劃
- 學(xué)校財務(wù)年終工作總結(jié)4
- 生態(tài)安全課件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鋼鐵讀書筆記
- 2025年汽車加氣站作業(yè)人員安全全國考試題庫(含答案)
- 部編高教版2023·職業(yè)模塊 中職語文 《寧夏閩寧鎮(zhèn):昔日干沙灘今日金沙灘》課件
- 化工過程安全管理導(dǎo)則安全儀表管理課件
- 企業(yè)對外溝通與形象塑造制度
- 《前列腺增生》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