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實驗題試卷中考真題匯編[解析版]1.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guān)系”的實驗中,按照下圖甲所示,把質(zhì)量為100g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受到的重力,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質(zhì)量m/g100200300500重力G/N12345(1)依照表格中已有數(shù)據(jù)規(guī)律,把上面表格中的空格填上數(shù)據(jù)。(_______)(2)在測鉤碼的重力時,彈簧測力計必須保持在___________方向上。(3)根據(jù)表格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在圖乙中畫出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像(保留“描點”的痕跡);(_______)(4)由圖像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zhì)量成___________。答案:豎直正比【詳解】(1)[1]通過分析表格中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即可知,重力為1N時質(zhì)量為100g,重力為2N時質(zhì)量為200g,重力為3N時質(zhì)量為300g,則重力為4N時質(zhì)量為400g解析:豎直正比【詳解】(1)[1]通過分析表格中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即可知,重力為1N時質(zhì)量為100g,重力為2N時質(zhì)量為200g,重力為3N時質(zhì)量為300g,則重力為4N時質(zhì)量為400g。(2)[2]當物體靜止時,物體受到的重力與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測量物體重力時,應(yīng)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豎直方向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3)[3]通過描點的方法畫出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圖象,如圖所示:(4)[4]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zhì)量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滿足正比例函數(shù)關(guān)系,由此可知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zhì)量成正比。2.某物理探究性學(xué)習(xí)小組在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關(guān)系時,實驗記錄如表:實測物體物體質(zhì)量m/kg重力G/N比值/(N·kg-1)物體10.10.999.9物體20.21.969.8物體30.32.919.7(1)在探究過程中,測量工具除有天平外,還需要_________。(2)分析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____。(3)小剛為了探究“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與形狀有關(guān)”,他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不同的形狀,分別測量出重力,從而得出結(jié)論。他的探究方法_________(選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_________。答案:彈簧測力計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不可行物體的質(zhì)量發(fā)生了變化(物體的質(zhì)量改變了)【詳解】(1)[1]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關(guān)系時,要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體的重解析:彈簧測力計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不可行物體的質(zhì)量發(fā)生了變化(物體的質(zhì)量改變了)【詳解】(1)[1]探究物體所受重力大小與物體質(zhì)量關(guān)系時,要測量物體的質(zhì)量和物體的重力,質(zhì)量用天平測量,重力用彈簧測力計測量。(2)[2]從表格中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同一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的比值為定值。因此可得結(jié)論:物體的重力與質(zhì)量成正比。(3)[3][4]“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是否與形狀有關(guān)”,要控制物體的材質(zhì),質(zhì)量相同,改變物體的形狀進行探究,小剛找了一些橡皮泥,用小刀把它削成不同的形狀,沒有控制質(zhì)量相同,因此不可行。3.為制作彈簧測力計,某物理實驗小組對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guān)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們利用甲、乙兩根不同的彈簧做實驗時所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甲彈簧的長度/cm6.07.59.010.512.013.515.0乙彈簧的長度/cm6.09.012.015.018.021.024.0(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得:①在一定條件下,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________比。②在拉力相同的情況下,甲彈簧的伸長比乙彈簧________(填“大”或“小”)。(2)如圖的A、B兩彈簧測力計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則量程較大的是________測力計;(填“A”或“B”)(3)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計算,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當拉力為8N時,甲彈簧的長度為________cm。答案:正小A18.0【詳解】(1)①[1]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知道,無論是甲彈簧還是乙彈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且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之比是定值(解析:正小A18.0【詳解】(1)①[1]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知道,無論是甲彈簧還是乙彈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且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彈簧受到的拉力之比是定值(甲彈簧的比值為1.5cm/N,乙彈簧的比值為3cm/N),即在一定條件下,彈簧伸長的長度與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②[2]計算出甲乙彈簧在拉力相同時伸長的長度,會發(fā)現(xiàn)甲彈簧伸長的長度總小于乙彈簧伸長的長度。(2)[3]分析表格數(shù)據(jù)知道,甲乙彈簧在拉力相同時甲彈簧伸長的長度小于乙彈簧伸長的長度,即在彈簧的伸長相同時,甲彈簧所受拉力大于乙彈簧所受拉力,根據(jù)題意知道,A、B兩彈簧測力計分別使用了甲、乙兩彈簧,它們的外殼相同,刻度線分布情況相同即兩彈簧的伸長相同,則甲彈簧所受拉力大于乙彈簧所受拉力即甲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大于乙,即量程較大的是A測力計。(3)[4]由表中的數(shù)據(jù)知道,甲彈簧受到1N的拉力時,伸長1.5cm,所以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nèi),當拉力為8N時,甲彈簧伸長的長度為8N×1.5cm/N=12.0cm故此時甲彈簧的長度為6.0cm+12.0cm=18.0cm4.為了探究彈簧的伸長量與它所受拉力大小的關(guān)系,小明決定進行實驗:實驗次數(shù)12345拉力(鉤碼總重)F/N02468彈簧伸長量?L/cm00.802.102.403.20(1)要完成實驗,除了需要如圖甲所示的彈簧、若干相同的鉤碼(每個鉤碼所受重力已知)、鐵架臺以外,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___________。進行實驗后小明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表中數(shù)據(jù)表明彈簧的伸長量與它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他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明顯錯誤的是第___________次實驗;(2)在圖乙中作出彈簧伸長?L與所受拉力F的關(guān)系圖像;(________)(3)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是:彈性限度內(nèi),彈簧的伸長與它所受的拉力大小成正比,他的判斷依據(jù)是___________。答案:刻度尺拉力F與彈簧伸長量的比值是定值3在0~6N拉力作用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到的拉力正比【詳解】(1)[1]在實驗中,需要測量彈簧伸長量,所以還需要的測解析:刻度尺拉力F與彈簧伸長量的比值是定值3在0~6N拉力作用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到的拉力正比【詳解】(1)[1]在實驗中,需要測量彈簧伸長量,所以還需要的測量儀器是刻度尺。[2][3]由表格第2、4、6組數(shù)據(jù)知,拉力F與彈簧伸長量的比值是定值為2.5,而第3級數(shù)據(jù)中,兩者的比值為1.9,所以彈簧的伸長量與它所受的拉力大小成正比,而明顯錯誤的是長3組數(shù)據(jù)。(2)[4]由實驗結(jié)論知,當彈簧所受的拉力為4N時,彈簧的伸長量將表格中正確的數(shù)據(jù)依次在坐標軸中描出對應(yīng)的點,然后將各點用線連接,作圖如下:(3)[5]由數(shù)據(jù)表格知,在0~6N拉力作用下,彈簧的伸長量與所受到的拉力正比,據(jù)此可得出題目中的實驗結(jié)論。5.在“探究重力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的實驗中:(1)測量物體重力前,除了觀察彈簧測力計的量程和分度值外,還應(yīng)將彈簧測力計在______方向調(diào)零;(2)測量物體重力時,應(yīng)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______狀態(tài),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才能讀數(shù)準確;(3)實驗小組的同學(xué)測量出了不同質(zhì)量鉤碼所受重力的多組數(shù)據(jù),請你在坐標紙上用描點法做出圖象;______鉤碼數(shù)/個質(zhì)量重力20.10.9540.21.9460.32.94100.54.9(4)某次測量物體重力,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物體所受的重力為______N,物體的質(zhì)量為______。(g取)答案:豎直靜止20.2【詳解】(1)[1]由于測量重力,彈簧測力計應(yīng)該豎直方向使用,應(yīng)將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上調(diào)零,克服彈簧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2)[2]解析:豎直靜止20.2【詳解】(1)[1]由于測量重力,彈簧測力計應(yīng)該豎直方向使用,應(yīng)將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上調(diào)零,克服彈簧自身重力對實驗的影響。(2)[2]應(yīng)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靜止狀態(tài),只有處于平衡狀態(tài),重力和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才是平衡力,彈簧測力計的拉力才等于重力。(3)[3]如圖所示,描點連線,故如右下圖所示:。(4)[4][5]如圖,分度值為0.1N,一共20格,故讀數(shù)為2N;物體的質(zhì)量為故物體的質(zhì)量為0.2kg。6.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中,小明用完全相同的木塊分別做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三個實驗。(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木塊做______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小明從甲、乙、兩三個實驗得出:甲,乙兩個實驗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______兩個實驗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3)小明認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guān),于是他在上述實驗的基礎(chǔ)上,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兩部分繼續(xù)進行實驗驗證了自己的猜想,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答案:勻速直線甲丙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詳解】(1)[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時木塊受到解析:勻速直線甲丙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詳解】(1)[1]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此時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2]甲、乙兩個實驗,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測力計示數(shù)不同,說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有關(guān);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要控制壓力大小相同,故甲丙兩個實驗說明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3)[3]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觸面的面積有關(guān),要控制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將木塊沿豎直方向切成兩部分繼續(xù)進行實驗,壓力大小改變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理由是沒有控制壓力大小相同。7.按要求完成填空。(1)如圖甲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______cm;(2)如圖乙,靜止的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放在小車上的木塊會向______傾倒(選填“右”或“左”);(3)如圖丙所示,指出彈簧測力計使用中的錯誤:______;(4)如圖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選用兩支大小、形狀均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______。答案:80左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未與軸線的方向一致比較像與物的大小【詳解】(1)[1]如圖甲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l=9.80cm-7.00cm=2.80cm(2)解析:80左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未與軸線的方向一致比較像與物的大小【詳解】(1)[1]如圖甲所示,所測物體的長度為l=9.80cm-7.00cm=2.80cm(2)[2]如圖乙,原來小車和木塊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靜止的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木塊下部因受到車施加的摩擦力的作用隨車一塊運動,而木塊的上部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故放在小車上的木塊會向左傾倒。(3)[3]彈簧測力計使用注意事項:要觀察測力計的分度值和量程;檢查彈簧測力計的指針是否指到零位置;被測力的方向應(yīng)與彈簧測力計軸線方向一致(指針、掛鉤不能與外殼摩擦)。如圖丙所示,彈簧測力計使用中的錯誤: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未與軸線的方向一致。(4)[4]如圖丁所示,在探究平面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蠟燭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故選用兩支大小、形狀均相同的蠟燭是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8.小秋為探究“運動與力的關(guān)系”,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斜面實驗。讓同一小車滑到接觸面分別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1)為了使小車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實驗時應(yīng)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______由靜止自由滑下;(2)比較甲、乙、丙三次實驗,發(fā)現(xiàn)阻力越小,小車滑行的距離就越遠,小車運動的速度改變得就越______(選填“快”或“慢”);(3)伽利略對類似的實驗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推測: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車在運動時不受阻力,則小車將在水平面上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運動的物體______力來維持(選填“需要”或“不需要”);(4)牛頓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頓第一定律;該定律______;A.用實驗直接驗證B.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所以不能確定這個定律是否正確C.是在大量經(jīng)驗事實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的科學(xué)推理概括得出的(5)另一組同學(xué)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時,發(fā)現(xiàn)運動的小車在棉布和木板上都沖出了水平板面,在原裝置不變的情況下你建議他們怎樣改進?答:______。答案:同一高度慢不需要C降低小車下滑的高度【詳解】(1)[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應(yīng)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這里采取解析:同一高度慢不需要C降低小車下滑的高度【詳解】(1)[1]為了使小車在滑到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同,在實驗中應(yīng)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滑下,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2)[2]實驗中發(fā)現(xiàn):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離最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行駛的越遠。(3)[3]進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絕對光滑,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4)[4]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通過進一步推理概括出來的,不能用實驗來驗證,但是個正確的定律,故AB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5)[5]小車從斜面高處下滑到水平面時,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要減小小車運動到水平面時的速度,可降低小車下滑的高度。9.如圖所示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1)在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時,應(yīng)水平拉動,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______運動。根據(jù)______條件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將圖______的實驗進行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有關(guān)。(3)將圖______的實驗進行比較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______有關(guān)。答案:勻速直線二力平衡等于(a)、(b)壓力大?。╝)、(c)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詳解】(1)[1][2][3]在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時,解析:勻速直線二力平衡等于(a)、(b)壓力大小(a)、(c)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詳解】(1)[1][2][3]在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時,應(yīng)水平拉動,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木塊受到的拉力與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根據(jù)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木塊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2)[4][5]將圖(a)、(b)的實驗進行比較,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壓力大小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不同,即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同,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有關(guān)。(3)[6][7]將圖(a)、(c)的實驗進行比較,壓力大小相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也不同,即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不同,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guān)。10.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路程的影響”實驗中:(1)小明調(diào)試實驗裝置時,將小車從斜面上A處由靜止滑下,如圖甲所示,小車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為讓小車不滑出木板,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A.小車仍從斜面A處滑下,換一個更長的木板B.增大斜面的傾角,讓小車仍從斜面上A處滑下C.斜面傾角不變,讓小車從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D.減小斜面的傾角,小車仍從斜面上A處滑下(2)調(diào)試成功后,小明每次均將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處由靜止滑下,小車滑下后分別在毛巾、棉布和木板表面運動,最終小車靜止的位置用小紅旗做了標記,分別是①、②、③號位置,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小車受到阻力越小,運動的路程越________(選填“長”或“短”);(3)進一步推理可得:若小車運動時所受阻力為零,小車將________(填小車的運動狀態(tài))答案:B長做勻速直線運動【詳解】(1)[1]A.小車仍從斜面A處滑下,換一個更長的木板,可以讓小車有更長的路程可以滑行。所以A做法可行,故A不符合題意;B.增大斜面的傾角,小解析:B長做勻速直線運動【詳解】(1)[1]A.小車仍從斜面A處滑下,換一個更長的木板,可以讓小車有更長的路程可以滑行。所以A做法可行,故A不符合題意;B.增大斜面的傾角,小車到達水平面的動能變得更大,速度更大,通過的路程將比原來更長,更容易滑出木板。所以B做法不可行,故B符合題意;C.斜面傾角不變,讓小車從斜面上比A位置低的位置滑下,小車到達水平面的動能減小,小車在水平面的速度減小,從而減小小車通過的路程。所以C做法可行,故C不符合題意;D.減小斜面的傾角,小車仍從斜面上A處滑下,從而減小小車到達水平面的動能,減小小車在水平面的速度,減小小車通過的路程。所以D做法可行,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2]由圖示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速度減小得越慢,運動的路程越長。(3)[3]由(2)分析可知,阻力如果越來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將越來越長,如果不受力,小車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一直不變。所以進一步推理可知,當阻力為零時(即小車不受摩擦力),則小車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11.如圖所示,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1)圖甲所示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水面的______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使用前應(yīng)檢查裝置是否漏氣,方法是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水面能靈活升降,則說明該裝置______(選填“漏氣”或“不漏氣”);本實驗中U形管能否視為連通器______(填“是”或“否”);(2)比較乙圖、丙圖和丁圖,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______;(3)在乙圖中,若只將燒杯中的水換成同深度的鹽水,其他條件不變,則可以觀察到U形管兩邊液面的______;(4)最后可得到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答案:高度差不漏氣否相等高度差變大液體深度液體密度【詳解】(1)[1]當把壓強計放入液體中時,金屬盒橡皮膜受到的壓強增大,推動管中的氣體向右側(cè)移解析:高度差不漏氣否相等高度差變大液體深度液體密度【詳解】(1)[1]當把壓強計放入液體中時,金屬盒橡皮膜受到的壓強增大,推動管中的氣體向右側(cè)移動,U型管中兩側(cè)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液體的壓強越大。[2]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如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則說明橡膠管密封性良好,裝置不漏氣。[3]底部連通,上端開口的容器叫連通器,連通器至少有兩個開口;U形管的上端有一個不是開口的,故不是連通器;(2)[4]乙圖、丙圖和丁圖橡皮膜在相同液體的同一深度,橡皮膜的朝向不同,壓強計是U形管中水面的高度差相等,說明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3)[5]在乙圖中,若只將燒杯中的水換成鹽水,其他條件不變,是控制深度相同,改變液體的密度,觀察U形管兩側(cè)的液面高度差變大。(4)[6][7]由以上實驗步驟可知: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是液體的深度和液體密度。12.請完成下列問題。(1)在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圖甲),選用光滑桌面是為了_______,將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后釋放是為了探究_______的兩個力是否平衡;(2)在托里拆利實驗中(圖乙),利用_______與大氣壓相等來測得大氣壓的數(shù)值。若玻璃管傾斜,管內(nèi)水銀柱的長度變長,測得的大氣壓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減小摩擦對實驗的影響不在同一直線上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不變【詳解】(1)[1]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解析:減小摩擦對實驗的影響不在同一直線上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不變【詳解】(1)[1]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要排除其它力(如摩擦力)對實驗的影響,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在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中,選用光滑桌面是為了減小摩擦對實驗的影響,否則兩個托盤中砝碼的質(zhì)量不相等時,小車也能平衡。[2]實驗中把小車扭轉(zhuǎn)一個角度,作用在小車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松手后,小車將無法在此位置平衡,目的是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是否平衡。(2)[3]在托里拆利實驗中,管內(nèi)水銀柱上方為真空,管外是大氣壓,利用水銀柱產(chǎn)生的壓強與大氣壓相等來測得大氣壓的數(shù)值。[4]若玻璃管傾斜,管中水銀柱長度將變長,但管內(nèi)水銀柱的高度不變,根據(jù),測得的大氣壓不變。13.如圖是“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U形管壓強計內(nèi)液體是水,密度為ρ水=1.0×103kg/m3。實驗中改變?nèi)萜鲀?nèi)液體的密度ρ液,分別測出金屬盒在液體中的深度h和U形管壓強計液面的高度差H,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1)實驗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是用U形管內(nèi)兩側(cè)液面的___________來反映的;序號ρ液(g/cm3)h(cm)H(cm)10.85.04.0210.08.0315.012.041.05.05.0510.010.0615.015.071.25.06.0810.012.0915.018.0(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初步結(jié)論:①同種液體內(nèi)部,深度越深,壓強_________;②深度h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_________;(3)進一步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每次實驗時,=______(用ρ水和ρ液表示)。答案:高度差越大越大【詳解】(1)[1]實驗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是利用轉(zhuǎn)換法通過U形管內(nèi)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反映的。(2)①[2]分析表中1、2、3或者4、5、6,亦或7、解析:高度差越大越大【詳解】(1)[1]實驗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是利用轉(zhuǎn)換法通過U形管內(nèi)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反映的。(2)①[2]分析表中1、2、3或者4、5、6,亦或7、8、9三組數(shù)據(jù)會發(fā)現(xiàn),同種液體內(nèi)部,深度越深,壓強遠大。②[3]分析表中1、4、7或者2、5、8,亦或3、6、9三組數(shù)據(jù)會發(fā)現(xiàn),深度h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4)[4]進一步分析表中1、2、3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4、5、6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7、8、9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總結(jié)可得到14.如圖是做“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特點”實驗的裝置和情境。(1)圖甲是U形管壓強計,它___________(選填“屬于”或“不屬于”)連通器,實驗中通過U形管中兩液面的___________來顯示橡皮膜上所受壓強的大小。(2)實驗前小明發(fā)現(xiàn)自己組裝的壓強計的U形管兩液面如圖甲所示,他下一步的調(diào)節(jié)是___________(選填“A”或“B”)。A.將U形管右側(cè)高出的液體倒出B.取下軟管,重新組裝(3)比較圖乙和圖丙可得出結(jié)論:___________。(4)若U形管內(nèi)液體為紅色的水,密度為,在圖丙中,U形管底部A點距左、右兩側(cè)水面的高度分別為h1和h2(h1=3cm,h2=9cm),則A點受到的水的壓強為___________Pa。答案:不屬于高度差B同一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900【詳解】(1)[1]U形管本身是一個連通器,但與壓強計的探頭連接后,一端被封閉,不符合“上端開口,底解析:不屬于高度差B同一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900【詳解】(1)[1]U形管本身是一個連通器,但與壓強計的探頭連接后,一端被封閉,不符合“上端開口,底部連通”這一特點,因此,不是連通器。[2]根據(jù)轉(zhuǎn)換法,實驗中液體壓強的大小變化是通過比較U形管兩側(cè)液面高度差的變化。(2)[3]當壓強計的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液面應(yīng)該就是相平的,若U形管中的液面出現(xiàn)了高度差,就說明軟管中的氣體壓強大于大氣壓,在壓力差的作用下,U形管中的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要調(diào)節(jié),只需要將軟管取下,再重新安裝,這樣的話,U形管中兩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就是相等的(都等于大氣壓),當橡皮膜沒有受到壓強時,U形管中的液面就是相平的。故選B。(3)[4]乙丙兩個圖為同種液體,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深度不同,深度越大,U形管的高度差越大,壓強越大,可得出結(jié)論:同一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5]A點受到的水的壓強為15.小明同學(xué)在用壓強計“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實驗時:(1)小明把調(diào)節(jié)好的壓強計放在空氣中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保持相平,此時的U形管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連通器。(2)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兩邊液面的___________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3)小明在探究液體壓強與深度關(guān)系時,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壓強計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此現(xiàn)象說明同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4)實驗桌上有兩只相同的燒杯,分別盛有體積相同的純凈水和酒精。老師告訴小明酒精的密度小于純凈水的密度,希望他用壓強計將它們區(qū)別開,如圖所示,小明將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浸沒到甲、乙兩杯液體中,分別記下壓強計形管兩側(cè)的液柱高度差和,他發(fā)現(xiàn),于是認為甲杯中盛的是酒精。老師指出小明的實驗過程是__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的,并提出了新的實驗思路:將壓強計的金屬盒先后浸沒到甲、乙兩杯液體中,使U形管兩側(cè)的液柱高度差___________′(選填“<”、“=”或“>”),則金屬盒浸沒深度較___________(填“深”或“淺”)的液體一定是酒精。答案:不是高度差增加錯誤=深【詳解】(1)[1]上端開口,底部相互連通的容器是連通器,故壓強計U形管不是連通器。(2)[2]由轉(zhuǎn)換法知道,壓強計是通過解析:不是高度差增加錯誤=深【詳解】(1)[1]上端開口,底部相互連通的容器是連通器,故壓強計U形管不是連通器。(2)[2]由轉(zhuǎn)換法知道,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的,高度差越大說明此時液體的壓強越大。(3)[3]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在同種液體中壓強計金屬盒離液面的距離越深,U形管兩邊液柱的高度差就越大,說明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越大,此現(xiàn)象說明同種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4]由甲、乙兩圖知道,液體密度不同,橡皮膜所處的深度也不同,所以得不出正確的結(jié)論。[5][6]由于液體密度不同,要使壓強計的高度差相等,由p=ρgh知道,液體的密度和液體的深度成反比,所以酒精的密度小,深度大。16.小明和小華端午節(jié)假期游玩時撿到了一些鵝卵石,他們想知道這些鵝卵石的密度,便各自選取了一塊鵝卵石,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1)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實驗器材進行了實驗①他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發(fā)現(xiàn)指針偏向分度盤中線的右側(cè),此時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旋動,使天平橫梁平衡;②小明將鵝卵石放在天平左盤中,橫梁恢復(fù)平衡時右盤中砝碼質(zhì)量和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則鵝卵石的質(zhì)量為______g;③用細線拴好鵝卵石,把它放入盛有30mL水的量筒中,水面到達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鵝卵石的密度為______kg/m3;若將鵝卵放入量中時不小心濺了些水出來,這樣使得鵝卵石的測量值相比真實值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2)小華利用形狀規(guī)則且透明的水槽、細線、刻度尺、一個邊長為10cm不吸水的正方體物塊和足量的水等器材同樣測出了鵝卵石的密度,其測量方法如下:A、如圖丙所示,小華將物塊放入水平桌面上的水槽中靜止時用刻度尺測出物塊露出水面的高度為6cm;B、如圖丁所示,將鵝卵石放在物塊上,靜止時用刻度尺測出物塊露出水面的高度為2.4cm;C、如圖戊所示,用細線將鵝卵石系在物塊下方,然后放入水中,靜止時用刻度尺測出物塊露出水面的高度為3.6cm;①鵝卵石的質(zhì)量m=______g;②鵝卵石的體積V=______cm3;③鵝卵石的密度ρ=______kg/m3。答案:左27.42.74×103偏大3601203×103【詳解】(1)①[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解析:左27.42.74×103偏大3601203×103【詳解】(1)①[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fā)現(xiàn)指針指在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cè),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左調(diào)節(jié),使天平橫梁平衡。②[2]天平平衡時,左盤物體的質(zhì)量等于右盤砝碼的質(zhì)量和游碼質(zhì)量的和,即③[3]鵝卵石的體積為鵝卵石的密度為[4]將鵝卵石放入量筒中時不小心濺了些水出來,導(dǎo)致后來放入鵝卵石后的體積讀數(shù)偏小,則所測鵝卵石的體積偏小,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計算出來的鵝卵石密度偏大。(2)①[5]如圖丙,木塊漂浮在水面上,則①如圖丁,鵝卵石放在木塊上,木塊還是漂浮在水面上②②-①得鵝卵石得重力鵝卵石的質(zhì)量②[6]如圖戊,鵝卵石吊在木塊下端,鵝卵石和木塊漂浮在水面上③由②③得所以,鵝卵石的體積③[7]鵝卵石的密度17.小陶子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請你根據(jù)他的實驗探究回答下列問題:(已知物體A的底面積為20cm2)(1)步驟A所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______N;用彈簧測力計掛著物體緩慢地浸入液體中不同深度,步驟如圖B、C、D、E所示(液體均未溢出),觀察并記錄測力計的示數(shù);(2)在實驗步驟C中物體所受浮力F?。絖_____N;(3)分析實驗步驟A、B、C可以說明浮力大小跟______有關(guān);分析實驗步驟A、C、E,可以說明浮力大小跟______有關(guān);(4)他還根據(jù)相關(guān)數(shù)據(jù)算出了步驟B中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是______N,步驟E中鹽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5)小陶子還想利用一個密度為0.9g/cm3的小球來測量某液體的密度,具體方法如下:①取一個容積為100mL的空燒杯,并放入小球;②在燒杯中緩慢倒入密度為0.8g/cm3酒精,發(fā)現(xiàn)倒入32g的酒精后,恰好將燒杯裝滿;③取出小球,擦干表面的酒精,并將燒杯中的酒精倒掉,擦干燒杯再次放入小球,然后緩慢倒入某液體,發(fā)現(xiàn)倒入56g的該液體恰好將燒杯裝滿。則:該小球在該液體中的狀態(tài)是______(選填“沉底”、“懸浮”或“漂浮”),小球的質(zhì)量是______g,此該液體的密度是______g/cm3。答案: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密度11.2×103漂浮541.1【詳解】(1)[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4N,其示數(shù)為8N。(2)解析:2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密度11.2×103漂浮541.1【詳解】(1)[1]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4N,其示數(shù)為8N。(2)[2]在實驗步驟C中物體所受浮力為F浮=G﹣F=8N﹣6N=2N(3)[3]分析實驗步驟A、B、C可知,隨著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增大,所受浮力也增大,說明浮力的大小跟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4]分析比較實驗步驟A、C、E可知,,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浮力不同,可以說明浮力大小跟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4)[5][6]由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可知,步驟B中物體下表面受到水的壓力等于浮力的大小,即F=F浮B=8N﹣7N=1N在步驟C中,物體受到的浮力F?。?N,在步驟E中,物體受到的浮力F'?。紾﹣FE=8N﹣5.6N=2.4N物體排開鹽水的體積等于C中排開水的體積等于自身的體積,所以V排水=V排液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所以鹽水的密度為(5)[7][8][9]①取一個容積為100mL=100cm3的空燒杯,并放入小球;②在燒杯中緩慢倒入密度為0.8g/cm3酒精,發(fā)現(xiàn)倒入32g的酒精后,恰好將燒杯裝滿;酒精的體積為則小球的體積為V=100cm3﹣40cm3=60cm3小球的質(zhì)量為m球=ρ球V=0.9g/cm3×60cm3=54g設(shè)小球懸浮或沉底,則倒?jié)M液體時,液體的體積為V液=100cm3﹣60cm3=40cm3則液體的密度為液體的密度大于球的密度,故球在液體中是漂浮的。[9]球漂浮時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球排開的液體的體積為液體的體積為V液=100cm3﹣V'=0.0001m3﹣根據(jù)密度公式可知,液體的質(zhì)量為即解得ρ液=1.1×103kg/m3=1.1g/cm318.某實驗小組利用彈簧測力計、小石塊、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圖所示的步驟,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guān)系。(1)先在溢水杯中裝入水,直到水面與溢水口______,操作過程如圖所示,為了使操作更加簡便且能減小誤差,更加合理的順序是______(填字母)。(2)把石塊浸沒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______N,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______(填字母代號)兩個步驟測出。由以上步驟可初步得出結(jié)論: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______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ㄟx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另一實驗小組在步驟C的操作中,只將石塊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驟操作正確,則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相同的結(jié)論。(4)以下情況對得出實驗結(jié)論沒有影響的是(______)A.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沒有校零B.溢水杯中的水沒有裝滿C.從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灑了一些在桌上D.C步驟中石塊觸碰到了容器底部(5)該科學(xué)興趣小組決定測量一塊鵝卵石的密度,但是手邊的測量工具只有量筒。他們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先把鵝卵石浸沒在水杯內(nèi)的水中,向礦泉水瓶中逐漸加水,當加入200mL的水時,瓶子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平衡。拿掉水杯后,再向瓶中加入200mL的水,此時瓶子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平衡。若不考慮鵝卵石的吸水性,忽略瓶子的質(zhì)量,則鵝卵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答案:相平DBCA1.4AD等于能A2×103【詳解】(1)[1]為了溢水,需要讓水面和溢水口相平。[2]先測小桶重力,再測物體重力,解析:相平DBCA1.4AD等于能A2×103【詳解】(1)[1]為了溢水,需要讓水面和溢水口相平。[2]先測小桶重力,再測物體重力,然后把物體放入水中看測力計示數(shù),最后測溢水和小桶總重力,這樣沒有水對物體質(zhì)量的干擾,更精確,故為DBCA。(2)[3]物體重力為3.8N,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浮=3.8N-2.4N=1.4N[4]D測小桶重力,A測小桶和水總重力,二者差值為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5]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2.6N-1.2N=1.4N所以浮力等于石塊排開的水所受的重力,所以沒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3)[6]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大小,結(jié)論和浸沒體積無關(guān),故可以得到相同結(jié)論。(4)[7]A.若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那么四次測量結(jié)果都應(yīng)加上測量前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那么所得浮力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應(yīng)不變,故A符合題意;B.溢水杯水沒有加到溢水口,使得排開液體的體積偏小,排開液體的重力也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C.從溢水杯中溢出的水灑了一些在桌上,測得排開液體的重力偏小,故C不符合題意;D.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容器對石塊有支持力,計算的浮力不準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5)[8]由圖乙可得G石=G水=m水g=ρ水V水g甲中鵝卵石浮力石頭重力G石=ρ水V水g=ρ水V水′g=1.0×103kg/m3×400×10-6m3×10N/kg=4N石頭體積石塊的密度19.小雨探究“圓錐形物體所受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如圖所示:(1)由圖步驟A、B、C、D可得出結(jié)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______有關(guān),與物體沒沒在液體中的深度______(選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2)由圖步驟A、______可得出結(jié)論: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3)根據(jù)圖中的實驗數(shù)據(jù),可計算出圓錐形物體的密度為_______kg/m3,該液體的密度為______kg/m3。(4)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物體接觸了容器底且與容器底部有力的作用,則所測液體密度將_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5)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圓錐形物體從底部剛好接觸水面開始緩慢沒入水中,描繪的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與圓錐形物體的浸入深度h的變化關(guān)系圖像與如圖中相符合的是______。A.B.C.D.(6)小雨繼續(xù)探究,如圖中步驟F所示,圓錐形物體底部距離燒杯底部為2cm,把彈簧測力計的拉環(huán)固定在鐵架臺上,緩慢向空燒杯內(nèi)加水,當所加水使圓錐形物體剛好浸沒時(水未溢出),共向燒杯中加入______g的水。(已知在一定范圍內(nèi),彈簧受到的拉力每減少0.1N,彈簧的長度就縮短0.1cm,燒杯底面積為300cm2)答案:排開液體的體積無關(guān)DE4×1030.8×103偏大B1400【詳解】(1)[1]由圖ABC可知,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變大,彈簧測力計解析:排開液體的體積無關(guān)DE4×1030.8×103偏大B1400【詳解】(1)[1]由圖ABC可知,物體浸在水中的體積變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根據(jù)F浮=G-F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變大,則說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guān)。[2]由圖CD可知,物體浸沒后,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相同,根據(jù)稱重法,物體受到浮力大小相同,則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2)[3]由步驟ADE可知,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液體的密度不同,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不同,根據(jù)F浮=G-F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不同,這說明: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3)[4]由圖AC可知,根據(jù)稱重法,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水=G-F′=4N-3N=1N物體的體積物體的密度=4×103kg/m3[5]由圖AE可知,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液=G-F′′=4N-3.2N=0.8N液體的密度=0.8×103kg/m3(4)[6]如果在步驟E中不小心使物體接觸了容器底且與容器底部有力的作用,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浮力變大,則所測液體密度將偏大。(5)[7]因為圓錐形物體“下小上大”,所以隨著圓錐形物體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加,排開水的體積也增加,但是排開水的體積增大的幅度在變大,根據(jù)F浮=ρ液gV排知,浮力變大,且浮力增大的幅度在變大;根據(jù)F浮=G-F可知,測力計的示數(shù)變小,且測力計示數(shù)變小的幅度在變大(即圖線逐漸變陡),到圓錐體完全浸沒后,浮力不變,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不變,故B圖符合題意。(6)[8]圓錐體的體積V=10-4m3=100cm3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F浮水=G-F′=4N-3N=1N由稱重法可知拉力減小1N,由于彈簧受到的拉力每減少0.1N,彈簧的長度就縮短0.1cm,故彈簧縮短了×0.1cm=1cm由(5)可知物體的高度是2cm,圓錐形物體底部距離燒杯底部為2cm,所以需要加水的體積為V加=S(h1+h2+Δh)-V=300cm2×(2cm+2cm+1cm)-100cm3=1400cm3加水的質(zhì)量m加=ρ水V加=1g/cm3×1400cm3=1400g20.小薇同學(xué)制作了如圖1所示的探頭進行了液體壓強和浮力的綜合探究。(1)緊密蒙在探頭下端的橡皮膜,形變程度越大,說明它所受的液體壓強越______;(2)實驗時的情形如圖2所示,比較甲圖和______圖,可以初步得出結(jié)論: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3)比較圖2甲圖和丙圖,可以初步得出結(jié)論: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______有關(guān);(4)小薇同學(xué)用彈簧測力計掛著此探頭繼續(xù)探究:①向溢水杯中注水,直到溢水口水流出時停止加水,最后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②用細線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下的探頭剛好漫沒,如圖2丁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量筒中,排開水的體積為______mL,此時探頭所受的浮力為______N;③探頭從丁圖位置不斷緩慢往下放(細線足夠長),排開水的質(zhì)量______(變大/變小/不變),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______(選填字母)。A.一直變大B.先不變后變小C.先變大后變小D.先變小后變大答案:大乙密度200.2變小C【詳解】(1)[1]橡皮膜形變程度越大,說明所受壓力越大,則對應(yīng)所處位置液體壓強越大;(2)[2]為比較在同種液解析:大乙密度200.2變小C【詳解】(1)[1]橡皮膜形變程度越大,說明所受壓力越大,則對應(yīng)所處位置液體壓強越大;(2)[2]為比較在同種液體中,液體內(nèi)部壓強隨深度的變化關(guān)系,則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可知,應(yīng)對比在同種液體不同深度時,即圖甲和圖乙;(3)[3]比較圖2甲圖和丙圖,液體密度不同,所處深度相同,且鹽水中橡皮膜形變量更大,則可得出結(jié)論為: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密度有關(guān);(4)②[4][5]由丁圖可知,此時溢出水的體積為20mL,合2×10-5m3,由阿基米德定律可知,排開水的重力大小等于物體所受浮力大小,則此時探頭所受的浮力為③[6]探頭從丁圖位置不斷緩慢往下放的過程中,橡皮膜形變程度逐漸增大,則排開水的體積逐漸減小,即排開水的質(zhì)量減小;[7]在探頭觸碰到底面之前,由于深度增加,壓強增大,橡皮膜形變變大,體積變小。排開液體重力變小,則探頭所受浮力變小,探頭重力不變,則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可知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逐漸變大,當探頭觸碰到底面后,彈簧測力計繼續(xù)下降,彈力減小,故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先變大后變小。故選C。21.小清在學(xué)習(xí)物理過程中善于歸納和總結(jié),他發(fā)現(xiàn)在力學(xué)中有很多實驗有相似之處,于是他來到實驗室,找到了如下器材:①表面平整的長木板(帶斜面);②刻度尺;③彈簧測力計;④小車;⑤帶鉤的木塊;⑥毛巾;⑦棉布;⑧鉤碼。(1)小清選擇了一些器材如圖所示,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______相同。實驗發(fā)現(xiàn)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速度減小得越慢,經(jīng)過推理得出: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將_____。(2)探究“動能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在丙圖實驗的基礎(chǔ)上只需要再選擇序號⑤的器材就可以探究動能的大小與運動速度的關(guān)系。實驗中通過對___的觀察和比較來反映動能的大小。忽略小車與斜面間的摩擦及空氣阻力,當小車從斜面上由靜止滑下過程中,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__能。(3)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小清在丙圖實驗的基礎(chǔ)上又選擇了器材③和⑤,用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guān)系,請你完成實驗步驟。步驟①: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分析下圖甲、乙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______;②分析圖______可以得到的結(jié)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③圖丁中將B放A上,測出勻速運動時拉力大小為F4,則AB之間的摩擦力是______。答案:滑到斜面底端速度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重力勢動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甲、丙0【詳解】(1)[解析:滑到斜面底端速度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木塊被撞后移動的距離重力勢動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甲、丙0【詳解】(1)[1]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讓小車從同一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滑到斜面底端速度相同,采用了控制變量法,使小車以相同速度在水平面開始運動。[2]實驗發(fā)現(xiàn)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速度減小得越慢,經(jīng)過推理得出:運動的物體如果不受力,速度將不會減小,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3]實驗中小車的動能不便于直接比較,所以用小車撞擊木塊,推動木塊對其做功,把小車動能大小轉(zhuǎn)換為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的遠近,所以,通過對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的觀察和比較來反映動能的大小。[4][5]忽略小車與斜面間的摩擦及空氣阻力,當小車從斜面靜止滑下,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速度增大,動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3)[6]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和滑動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圖甲、乙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壓力不同,壓力較大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也較大,即滑動摩擦力較大,故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7]由圖甲、丙可知,壓力的大小保持相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接觸面粗糙程度大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也較大,即滑動摩擦力也較大,故可得到的結(jié)論是: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8]圖丁中將B放A上,A和B一起運動,A和B之間沒有相對滑動的趨勢,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是0。22.甲同學(xu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阻力對小車運動的影響。他在水平桌面上分別鋪上毛巾、棉布、木板,讓小車從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靜止滑下,在水平面上分別標記出小車停下的位置。(1)標記③是小車在_______表面上停下的位置;(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_______。(選填“快”或“慢”)推理可知:運動小車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將_______;(3)乙同學(xué)用此裝置讓同一小車從不同高度處滑下,均在鋪有木板的水平面上滑行,發(fā)現(xiàn)高度越高,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距離_______,由此可知:小車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小車所處_______有關(guān)。答案:木板慢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越遠高度【詳解】(1)[1]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移動的距離越大,而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木板時,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解析:木板慢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越遠高度【詳解】(1)[1]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所受的阻力越小,移動的距離越大,而水平桌面上鋪上毛巾、棉布、木板時,小車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則移動的距離最大,故標記③是小車在木板表面上停下的位置。(2)[2]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3]由以上實驗探究知,小車在水平桌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移動的距離就越小,由此可知,運動小車如果不受阻力作用,它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3)[4]小車從此裝置的不同高度滑下,則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不同,而小車與水平面接觸的粗糙程度相同,即小車所受的阻力相同,那么小車所處的高度越高,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就越大,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越遠。[5]小車在斜面上的高度越高,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就越大,即動能就越大,而動能是由重力勢能轉(zhuǎn)化來的,那么小車的動能越大,其重力勢能也越大,所以小車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小車所處的高度有關(guān)。23.圖甲是“探究物體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鋼球A從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靜止釋放,碰到同一木塊B上。圖乙是研究“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靜止釋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1)設(shè)計甲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鋼球動能的大小與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設(shè)計乙實驗的目的是研究運動的小車與所受___________的關(guān)系;(2)甲實驗中讓鋼球從高為h的斜面由靜止釋放碰上水平面上靜止的木塊B,如圖甲所示。實驗時通過觀察_______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若斜面光滑,鋼球從靜止?jié)L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鋼球的機械能________(選填“守恒”或“不守恒”),甲實驗將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探究目的;(3)乙實驗是通過木塊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遠近推理得出運動的物體如果___________,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答案:速度阻力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守恒能不受力【詳解】(1)[1]甲實驗中同一鋼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研究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解析:速度阻力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守恒能不受力【詳解】(1)[1]甲實驗中同一鋼球從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研究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動能大小與速度的關(guān)系。[2]乙實驗中,讓同一個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則到達底端時速度相同,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運動時所受的阻力不同,所以乙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小車的運動與所受阻力的關(guān)系。(2)[3]甲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的大小來間接的判斷物體動能的大小,木塊被推的越遠,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這種常用的實驗方法是轉(zhuǎn)換法。[4][5]若斜面光滑,鋼球從靜止?jié)L到斜面底端的過程中只受重力作用,鋼球的機械能守恒;斜面是否光滑與木塊移動的距離無關(guān),所以能完成實驗探究。(3)[6]由實驗可知,接觸面越光滑,物體所受阻力越小,物體運動的越遠,所以由此推理,如果物體不受力,則運動的物體將永遠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4.如圖所示是“探究物體的動能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裝置,實驗中讓鋼球A從斜槽上高度h由靜止開始沿斜槽滾下,在底部與靜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塊B發(fā)生碰撞,木塊B沿水平面向右運動直至停止。(1)實驗中是通過觀察木塊B移動的________來判斷鋼球的動能大小。(2)讓同一鋼球A從斜槽的不同高度h由靜止開始滾下,實驗表明,高度h越高,鋼球運動到水平面時速度越______,木塊B被撞得越遠。所以質(zhì)量相同時,鋼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____。(3)換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斜槽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實驗表明,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______的鋼球?qū)⒛緣KB撞得越遠。所以,鋼球的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____。(4)如果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為0,木塊將一直做__________運動。答案:距離遠近大大大大勻速直線【詳解】(1)[1]實驗中,鋼球滾下后撞擊木塊B,通過觀察木塊B移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的動能大小。(2)[2][3]鋼解析:距離遠近大大大大勻速直線【詳解】(1)[1]實驗中,鋼球滾下后撞擊木塊B,通過觀察木塊B移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的動能大小。(2)[2][3]鋼球A釋放的高度h越高,重力對鋼球A做功越多,故鋼球運動到水平面時速度越大,木塊B被撞擊得越遠,故質(zhì)量相同時,鋼球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4][5]用質(zhì)量不同的鋼球從斜槽的相同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鋼球撞擊木塊的速度相同,而質(zhì)量越大的鋼球?qū)⒛緣KB撞擊得越遠,故鋼球的速度相同時,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4)[6]如果木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為0,則由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可知,木塊的速度不會減小,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25.小薛在“探究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選用鋼球質(zhì)量為m,分別從不同的高度h和H(H>h)靜止開始滾下,碰撞木塊,實驗過程如圖;(1)小薛通過觀察______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2)由甲、乙圖可得結(jié)論:______;(3)若斜面光滑,鋼球從斜面靜止?jié)L下碰撞木塊后,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一段距離后停下來;增大斜面的傾角,仍讓鋼球從同一高度處由靜止?jié)L下,如圖丙,則木塊在水平面上滑動的距離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不計空氣阻力);(4)本實驗裝置的水平面如果絕對光滑,本實驗探究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達到目的;(S)若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分別從斜面的不同高度靜止自由釋放推動同位置的木塊;則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根據(jù)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初始重力勢能的大小。答案:木塊移動的距離在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不變不能能【詳解】(1)[1]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這里用到的物理學(xué)研究問解析:木塊移動的距離在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不變不能能【詳解】(1)[1]實驗中通過觀察木塊移動的距離長短,來判斷小球動能的大小,這里用到的物理學(xué)研究問題的方法是轉(zhuǎn)換法。(2)[2]由甲、乙圖可知,小球的質(zhì)量相同,小球從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靜止滑下,到達斜面底部時的速度不同,撞擊木塊后木塊移動的距離不同,說明小球的動能不同,所以得出的實驗結(jié)論為:在質(zhì)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3)[3]鋼球從不同傾斜角度的斜面,同一高度處由靜止滑下,同一小球的重力勢能相同,斜面光滑,沒有摩擦力,機械能守恒,鋼球從斜面上滑下,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動能,則達到水平面時的動能相等,所以小球運動距離不變。(4)[4]若水平面絕對光滑,由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將一直勻速直線運動下去,無法比較木塊移動的距離而無法比較動能的大小。(5)[5]木塊被推動的距離越大,說明小球?qū)δ緣K做功越多,小球原來的重力勢能越大,所以能根據(jù)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來判斷小球初始重力勢能的大小。26.小強班的同學(xué)和用質(zhì)地均勻的直棒“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如圖所示是他們的實驗裝置。(1)小強將杠桿的中點O懸掛在支架上,松手后觀察到?jīng)]掛鉤碼的杠桿繞O點迅速順時針轉(zhuǎn)動,如圖甲所示,接下來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端調(diào)節(jié),使沒掛鉤碼的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實驗時,小強決定先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變,探究“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之間的關(guān)系”。于是,他在支點O左側(cè)懸掛兩個鉤碼(阻力F2),并將鉤碼固定到杠桿左側(cè)某一位置處,然后在杠桿右側(cè)懸掛一個鉤碼,移動其懸掛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乙所示。將阻力F2和阻力臂l2以及動力F1和動力臂l1記錄下來。接下來,他要改變______,再移動其懸掛的位置,多次重復(fù)前面的實驗,并把相應(yīng)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3)小強通過實驗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實驗序號阻力F2/N阻力臂l2/m動力F1/N動力臂l1/m11.00.10.50.221.00.11.00.131.00.12.00.0541.00.12.50.04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小強得出結(jié)論: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杠桿平衡時,動力臂l1跟動力F1成______關(guān)系;(4)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小強還發(fā)現(xiàn):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杠桿平衡時滿足“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于是猜想:在更普遍的情況下,杠桿平衡時可能滿足“動力F1×動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為了進一步“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接下來,小強還應(yīng)在改變______的情況下多次進行實驗和收集數(shù)據(jù),從而使得到的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5)小梅同學(xué)采用了圖丙所示的裝置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當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與其他同學(xué)得出的杠桿平衡條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對實驗的影響。答案:左杠桿右端鉤碼個數(shù)反比阻力杠桿自重【詳解】(1)[1]將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支架上,杠桿繞O點順時針轉(zhuǎn)動,即杠桿右端下沉,左端上升,那么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左端調(diào)節(jié)解析:左杠桿右端鉤碼個數(shù)反比阻力杠桿自重【詳解】(1)[1]將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支架上,杠桿繞O點順時針轉(zhuǎn)動,即杠桿右端下沉,左端上升,那么應(yīng)將平衡螺母向左端調(diào)節(jié),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2]將一個鉤碼掛在杠桿右側(cè)并使杠桿水平平衡后,應(yīng)改變右側(cè)鉤碼個數(shù),然后移動鉤碼位置,讓杠桿水平平衡,才能達到探究目的。(3)[3]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每組對應(yīng)的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都相等,是一個定值,所以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時,動力臂l1跟動力F1成反比。(4)[4]以上操作已探究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情況下,動力與動力臂的情況,接下來應(yīng)在動力和動力臂不變的情況下,改變阻力來進行探究,才能讓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5)[5]小強同學(xué)的操作是將杠桿的中點懸掛在支架上,則杠桿兩側(cè)的自身重力一樣,可避免杠桿自重對實驗的影響,而小梅同學(xué)將杠桿的一側(cè)懸掛在支架上,則杠桿自重對動力端和阻力端的影響不同,這樣會造成實驗誤差較大。27.如圖所示,在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1)如圖甲所示杠桿靜止,此時杠桿處于______(選填“平衡”或“不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yīng)把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選填“左”或“右”)調(diào)節(jié):實驗前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是_________。(2)實驗中,如圖乙所示,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已知杠桿的刻度尺每格為5cm,鉤碼每個重0.5N,小紅把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動力F1/N動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1.510115(3)小紅根據(jù)以上實驗數(shù)據(jù)馬上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你認為是否合理?答:______(選填“是"或“否”)。理由:___________。(4)小明用彈簧測力計在B點向下拉使杠桿平衡,如圖丙所示?,F(xiàn)將彈簧測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zhuǎn)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杠桿始終保持水平平衡,則拉力F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平衡右方便力臂的測量否數(shù)據(jù)少,實驗結(jié)論容易出現(xiàn)偶然性變大【詳解】(1)[1]圖甲中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處于靜止的平衡狀態(tài)。[2]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上解析:平衡右方便力臂的測量否數(shù)據(jù)少,實驗結(jié)論容易出現(xiàn)偶然性變大【詳解】(1)[1]圖甲中實驗前沒掛鉤碼時,杠桿處于靜止的平衡狀態(tài)。[2]發(fā)現(xiàn)杠桿右端上翹,調(diào)節(jié)時重心應(yīng)向右移動,應(yīng)將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3]在實驗中也必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便于測量力臂。(3)[4][5]不合理,該同學(xué)只測量了一組數(shù)據(jù)便得出結(jié)論,結(jié)論具有片面性。(4)[6]圖丙中,當彈簧測力計繞B點從a位置轉(zhuǎn)動到b位置的過程中,要保持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則拉力F將變大,這是因為當拉力傾斜時,阻力阻力臂不變,拉力F力臂變小,所以力才會變大。28.如圖所示,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1)實驗前杠桿在如圖甲位置靜止時_____(選填“是”或“不是”)平衡狀態(tài);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需將兩端平衡螺母向_____調(diào)節(jié)(填“左”或“右”),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2)調(diào)節(jié)好后,按照如圖乙所示的方式懸掛了鉤碼,杠桿平衡,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_____(用文字或符號表述均可)。通過上面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有不妥之處,原因是:_____。(3)如圖乙所示,如果將兩邊同時加上一個相同的鉤碼則會出現(xiàn)_____。A.左端下沉B.右端下沉C.繼續(xù)平衡D.以上都有可能(4)為了讓實驗結(jié)論更具有普遍性,小華利用彈簧測力計又做了如圖丙、丁兩次實驗讓杠桿平衡,則F1_____F'2(填“>”、“<”或“=”),判斷依據(jù)是:_____。答案:是右避免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條件的影響杠桿平衡時,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等于阻力臂與阻力的乘積實驗中只進行一次實驗,會使結(jié)論出現(xiàn)偶然性B<其他條解析:是右避免杠桿自身重力對杠桿平衡條件的影響杠桿平衡時,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等于阻力臂與阻力的乘積實驗中只進行一次實驗,會使結(jié)論出現(xiàn)偶然性B<其他條件不變時,力臂越長,力越小【詳解】(1)[1]杠桿平衡時,處于靜止或者勻速轉(zhuǎn)動狀態(tài),圖甲中杠桿處于靜止狀態(tài),是平衡狀態(tài)。[2]由圖甲得,杠桿左端下傾,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需將兩端平衡螺母向右調(diào)節(jié)。[3]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消除杠桿自身重力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2)[4]由圖乙可得,杠桿平衡時,動力臂與動力的乘積等于阻力臂與阻力的乘積。[5]只進行一次實驗,會使結(jié)論出現(xiàn)偶然性,為使實驗結(jié)論具有普遍性,應(yīng)將不同鉤碼掛在杠桿的不同位置進行多次實驗。(3)[6]圖乙中,如果將兩邊同時加上一個相同的鉤碼,設(shè)每個鉤碼的重力為G,杠桿上每格的長度為L,由于所以杠桿右端將下沉,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選B。(4)[7][8]由圖乙丙得,乙丙中,阻力和阻力臂大小相同,F(xiàn)1的力臂大于F2'的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得29.小明和小華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所用鉤碼均相同)(1)實驗前,杠桿靜止如圖甲,則應(yīng)將平衡母向___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如圖乙,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由此小明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小華認為他的結(jié)論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3)小華用圖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在保持杠桿水平平衡的條件下,將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會逐漸___________,其原因是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時,動力臂___________(選填“變大”或“變小”)。(4)小華繼續(xù)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在點懸掛總重為的鉤碼,彈簧測力計在A點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桿緩慢勻速上升,用刻度尺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分別為、,則:①杠桿機械效率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用測量的物理量符號表示);②若只將測力計的作用點由A點移至點,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摩擦,杠桿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答案:右便于測量力臂大小見解析變大/增大變小不變【詳解】(1)[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解析:右便于測量力臂大小見解析變大/增大變小不變【詳解】(1)[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桿右端偏高,左端的平衡螺母應(yīng)向上翹的右端移動,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沿著杠桿,便于測量力臂大小。(2)[3]小明僅根據(jù)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就得出結(jié)論,實驗結(jié)論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3)[4][5]小華用圖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在保持杠桿水平平衡的條件下,將彈簧測力計逐漸向右傾斜,阻力、阻力臂不變,動力臂逐漸變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逐漸變大,即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將逐漸增大。(4)①[6]克服鉤碼重力做的是有用功W有用=Gh2總功是W總=Fh1杠桿的機械效率為η==②[7]將測力計的作用點由點A移至C點,O、B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這時有用功和總功都不變,因此機械效率不變。30.(—)小明用下圖器材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1)本實驗是通過觀察______來判斷小球動能大小的;(2)要研究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我們應(yīng)選擇______兩圖來進行比較;(3)通過比較甲、乙兩圖可知,h1______h2(選填“>”、“<”或“=”);(二)如圖甲和乙所示為研究定滑輪和動滑輪特點的裝置和實驗操作;實驗證明:使用定滑輪可以______;使用動滑輪可以省力,但不改變力的方向;分析可知______的機械效率較高。答案: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甲、丙<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甲【詳解】(一)(1)[1]在此實驗中我們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出距離的遠近來比較各小球動能大小的,這是解析:木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距離甲、丙<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甲【詳解】(一)(1)[1]在此實驗中我們通過觀察木塊被推出距離的遠近來比較各小球動能大小的,這是轉(zhuǎn)換法的運用。(2)[2]為了探究動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