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醉翁亭記》課件-(共64張課件)九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1頁
第12課《醉翁亭記》課件-(共64張課件)九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2頁
第12課《醉翁亭記》課件-(共64張課件)九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3頁
第12課《醉翁亭記》課件-(共64張課件)九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4頁
第12課《醉翁亭記》課件-(共64張課件)九年級語文上冊(統(tǒng)編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十二課醉翁亭記歐陽修新課導入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安徽醉翁亭新課導入

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杭州湖心亭中國四大名亭新課導入

醉翁亭始建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于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被貶滁州任知州,山中寺廟(今瑯琊寺)僧人智仙為便于歐陽修在山中游樂、飲酒、賦詩、辦理政務修建此亭。時年,歐陽修年僅四十卻自號“醉翁”,故命名此亭為“醉翁亭”,并寫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記》。宋代朱弁撰《曲洧(wěi)舊聞》載:“《醉翁亭記》初成,天下莫不傳誦,家至戶到,當時為之紙貴?!睂W習目標1.了解有關歐陽修的文學常識;掌握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理清段落層次,能準確翻譯全文。(重點)2.反復誦讀,理清敘事寫景的順序,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感情。(難點)3.學習本文以“樂”為主線,前后呼應、結(jié)構(gòu)嚴謹?shù)膶懽魇址?。(難點)4.培養(yǎng)熱愛祖國山河、熱愛祖國文化的高尚情感。(素養(yǎng))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創(chuàng)作成就巨大,也擅長詩詞。所作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作者簡介歐陽修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其母以荻桿畫地教他認讀。24歲登進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陽)留守推官,因幾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屢遭貶謫,晩年曾主持進士考試,錄取了蘇軾、蘇轍、曾鞏等人。又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死后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背景資料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遭讒離職,歐陽修上書替他分辯而獲罪,被貶滁州(在今安徽)知州。被貶滁州后,歐陽修經(jīng)常去滁州城西南的瑯琊山游玩,并與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結(jié)為莫逆之交。慶歷六年(1046年),智仙為便于歐陽修在山中游樂、飲酒、賦詩、辦理政務修建此亭,歐陽修年僅四十卻自號“醉翁”,故命名此亭為“醉翁亭”,并寫下散文名篇《醉翁亭記》。宋代朱弁撰《曲洧(wěi)舊聞》載:“《醉翁亭記》初成,天下莫不傳誦,家至戶到,當時為之紙貴?!蔽膶W常識記的分類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字音字形環(huán)滁()瑯琊()林壑()輒醉()林霏()陰翳()酒洌()山肴()野蔌()觥籌(

傴僂()射者中()頹然(

巖穴暝()弈者勝()chúyáhèzhéfēiyìlièyáosùɡōnɡyǔlǚ

zhònɡtuímínɡyì詞語理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樹木茂盛,又深幽秀麗的。蔚然,茂盛的樣子。

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

名,名詞作動詞,命名。意,意趣,情趣。芳,香花。秀,茂盛。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酣,盡興地喝酒。觥,酒杯?;I,酒籌。翼然臨于泉上:名之者誰:醉翁之意不在酒: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傴僂提攜:宴酣之樂:觥籌交錯:朗讀課本朗讀課文,讀準節(jié)奏,讀出感情。

1.自讀課文,讀三到四次。熟讀成誦,為生字標注讀音,積累常用詞的意義和用法。欣賞本文的語言風格和藝術表現(xiàn)手法。朗讀課本導思1.從第①段中找出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說一說醉翁亭所在地瑯琊山有著怎樣醉人的山景。景之醉導思3.請思考文中所寫的幾種樂之間是什么關系,太守究竟以何為樂。情之樂關鍵詞:與民同樂導思2.作者在文中描繪了哪些與人有關的畫面?想一想寫這些圖景的作用是什么。人之醉朗讀課本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朗讀課本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朗讀課本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朗讀課本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整體感知環(huán)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yōu)美,一眼望去,樹木茂盛又幽深秀麗的,是瑯琊山啊。譯文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結(jié)合注釋,讀通大意。環(huán)繞著滁州城。滁州,在安徽東部。瑯琊山。茂盛的樣子。代詞它,指滁州城。山谷。尤其。整體感知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沿著山路走六七里,漸漸地聽到潺潺的水聲,(又看到一股水流)從兩個山間飛淌下來的,是釀泉啊。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轉(zhuǎn)彎,有一座亭子,(亭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誰?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給它起名的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譯文曲折、回環(huán)。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居高面下。沿著山路走。流水聲。命名。建造。名詞用作動詞,取名、命名。整體感知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知心而寓之酒也。意趣,情趣。領會。狀語后置句,即“于此飲”。就。連詞,表遞進。所以,因此。名詞用作動詞,取別號。寄托。太守和賓客來這里飲酒,喝一點就醉了,而年齡又最大,所以給自己起了個別號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于心間,寄托在酒上。譯文1.第1段主要寫了什么內(nèi)容?交代醉翁亭的位置、環(huán)境、命名緣由。寫對山水的喜愛,點出“樂”字,貫串全文。2.作者是怎樣一步步引出醉翁亭的?醉翁亭(翼然)環(huán)滁(皆山)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瑯琊(蔚然而深秀)釀泉(而瀉出于兩峰之間)整體感知3.第1段的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作者“鏡頭”從全景移向局部,由遠及近。靜的山與動的泉相映成趣,動靜結(jié)合使畫面真實可感。

不僅讓讀者了解醉翁亭所在的方位,而且通過層層烘托,表現(xiàn)出了醉翁亭之美,引人入勝。整體感知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在此處的作用是什么?

這是全文的核心句,為寫景抒情定下了基調(diào),同時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飲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貶的抑郁心情則用酒“醉”來排遣。因此,“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將游玩觀賞之樂融入在宴飲之中,為下文作鋪墊。整體感知5.“山行六七里”一句中哪個字有活用現(xiàn)象?這一段中還有哪些字詞的用法類似?又如:有一老父,衣褐。(四川涼山州中考《張良奇遇》)“名之者誰”的“名”,名詞作動詞,取名,命名?!吧健泵~做狀語,沿著山路?!坝型ひ砣慌R于泉上者”的“翼”,名詞做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環(huán)滁皆山也”的“環(huán)”,名詞作動詞,環(huán)繞著。整體感知6.“意”在“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中是什么含義?今義有什么變化?又如:良因怪之。(四川涼山州中考《張良奇遇》)

“意”在句中的含義是意趣、情趣,今義是意思或愿望。7.找一找這一段中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并指出句式類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句,省略介詞,應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環(huán)滁皆山也。判斷句,“……也”,表判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整體感知整體感知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彌漫的云氣。聚攏。意思是朝則自暗而明,暮則自明而暗,或明或暗,變化不一。山洞,這里指山谷。暝,昏暗。

要說那太陽一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開,云霧聚攏,山谷就顯得昏暗了,這或暗或明,變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譯文整體感知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花。茂盛。開放。濃密的綠蔭。連詞,表因果。野花開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樹木枝葉茂盛,形成濃密的綠蔭,天高氣爽,霜色潔白,水流減少,石頭裸露,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樂也是無窮無盡的。譯文1.第2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第2段寫山間朝暮、四時之景及出游的樂趣。2.本段是怎樣描寫山間朝暮之景的?又是怎樣描寫山間四季之景的?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互為照應,把山間早晨和晚上的特點描繪出來。

四時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風霜、冬之石,寥寥數(shù)語,精練貼切,把景物的情態(tài)展現(xiàn)出來。整體感知3.“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边@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寫朝往暮歸對四時不同景色的游賞,照應前面的描寫,并由景美寫到人樂,點出“樂亦無窮”,為下文寫人敘事作鋪墊。整體感知4.找找這一段中有哪些古今異義的詞?“野芳發(fā)而幽香”中的“芳”,古義為花,今義為芳香?!凹涯拘愣标帯敝械摹靶恪?,古義為茂盛,今義為美麗。“山間之四時也”中的“時”,古義為季節(jié),今義為時間或時節(jié)。5.找一找“秀”在這一段中出現(xiàn)了幾次?含義有什么不同?“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形容詞,秀麗;“佳木秀而繁陰”,“秀”,形容詞,含義是茂盛。整體感知整體感知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背著東西的人。在樹下休息。彎腰曲背,這里指老人。用于一段話的開頭,相當于“說到……”,可不譯。牽扶,這里指被牽扶的人,即兒童。斷。至于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應答,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領著走,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們的出游啊。譯文整體感知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清。野味野菜。蔌,菜蔬。

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來釀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菜蔬,雜七雜八擺放在面前的,(這)是太守的酒宴啊。譯文陳列,擺開。整體感知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盡興地喝酒。這里指投壺,宴飲時的一種游戲。把箭投向壺中,中多者為勝,負者按照規(guī)定的杯數(shù)喝酒。下棋。酒杯。蒼老的容顏。倒下的樣子。弦樂器。管樂器。酒籌,宴會上行令或游戲時飲酒計數(shù)的籌碼。宴中歡飲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蒼老的容顏、花白的頭發(fā),醉倒在眾人中間,這是太守喝醉了。譯文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1.第3段描寫了哪幾個場景?表現(xiàn)了什么樂趣?2.第3段通過這幾個場景,表現(xiàn)了怎樣的樂趣?簡單概括。滁人游覽之樂:有“負者”,有“行者”,有老人,有小孩子,前呼后擁,往來不絕,十分熱鬧。宴飲之樂:食物就地取材,簡樸而別有滋味;“非絲非竹”,山林野趣,樂在其中。整體感知3.滁人游的畫面能反映當時人們怎樣的生活狀況?從側(cè)面反映了什么?

寫滁人游,描繪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樂圖,言簡意賅。“往來而不絕”,描繪了眾人游的熱鬧景象,從側(cè)面反映了作者的政績,在歐陽修的治理下,滁州百姓生活和樂、富足。寫了眾人的樂,也暗含了太守的樂。整體感知4.結(jié)合整段描寫的內(nèi)容,說說如何理解太守的“醉”。

太守為山水之景而醉,為滁州百姓歡樂而醉,為宴會的豐盛而醉,為宴會中賓客的歡樂而醉。在這里,作者用簡筆勾勒了自畫像,既照應上文太守的“醉翁”自號,又引起下文,點明太守“醉”“樂”的原因。整體感知5.再看這一段“臨溪而漁”一句中,“漁”有什么特殊用法?還有哪些字詞也是這樣?“太守宴也”,“宴”名詞作動詞,設宴?!皾O”,名詞作動詞,釣魚,打魚?!皞鴥E提攜”,動詞作名詞,彎腰曲背的老人、用手牽扶的小

孩子。“雜然而前陣者”,“前”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整體感知6.“宴酣之樂,非絲非竹”中的“絲”和“竹”,與今天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絲”和“竹”古義為管樂器和弦樂器,這里指音樂;今義常指蠶絲、竹子。7.“至于負者歌于途”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這句話是倒裝句,介賓短語后置,“歌于途”即“于途歌”。又如“甚矣,汝之不惠。”(山東威海中考題《愚公移山》)整體感知8.“臨”字在不同語句中的詞義有什么變化?找出文中相關語句?!坝型ひ砣慌R于泉上者”一句中,“臨”的含義為居高面下?!芭R溪而漁”一句中,“臨”的含義為靠近,在……旁邊。整體感知整體感知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形容枝葉茂密成蔭。翳,遮蓋。指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不久。離開。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枝葉茂密成蔭,禽鳥在高處低處鳴叫,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譯文整體感知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記述。為,是。廬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用。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譯文本句層層推進,道出了百姓的快樂就是太守最大的快樂,體現(xiàn)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句中幾個“樂”字含義各不相同。禽鳥之“樂”源于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人之“樂”不僅源于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還因為能縱情山水,同時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樂;太守“樂其樂”則表明太守能超然物外,不以貶官遭謫的政治處境為悲,反而還能娛情山水,與民同樂。1.“然而禽鳥……其樂也”一句中的幾個“樂”含義相同嗎?如果不相同,分別是什么?整體感知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表達了作者內(nèi)心怎樣的思想感情?仕途失意,寄情山水,與民同樂,排遣內(nèi)心郁悶;但壯志未酬,不禁發(fā)出游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的慨嘆。3.“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一句中,“去”字含義古今有什么不同?“去”字古義為離開,今義為到,往。整體感知4.結(jié)合全文語句,找一找在這段中出現(xiàn)的哪些字存在多義現(xiàn)象?“山水之樂”中,“樂”是名詞,樂趣;“人知從太守游而樂”中,“樂”是動詞,享受歡樂;“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第一個“樂”是動詞,以……為樂?!疤刈灾^也”中“也”表判斷;“在乎山水之間也”中,“也”是語氣助詞,無實義。“太守歸而賓客從也”中“歸”含義為回去;“云歸而巖穴暝”中“歸”含義為聚攏。整體感知字詞清單◆古今異義醉翁之意不在酒(

)野芳發(fā)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陰()山間之四時也()古義:意趣,情趣今義:意思,含義古義:花今義:芳香古義:茂盛今義:美麗古義:季節(jié)今義:時間整體感知傴僂提攜()非絲非竹(

)蒼顏白發(fā)()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古義:容顏今義:顏色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古義:牽扶,文中指被牽扶的人,即兒童今義:扶植,合作古義:離開今義:到、往◆古今異義整體感知

◆一詞多義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臨溪而漁()居高面下靠近歸云歸而巖穴暝()太守歸而賓客從也()聚攏回去謂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命名為,是整體感知◆一詞多義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陰()形容詞,秀麗形容詞,茂盛而游人去而禽鳥樂也()朝而往,暮而歸()而不知人之樂()溪深而魚肥()連詞,表承接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zhuǎn)折,卻,可是連詞,表并列整體感知◆詞類活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名之者誰()臨溪而漁()山行六七里()雜然而前陳者()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名詞用作動詞,命名,取名名詞作狀語,沿著山路名詞用作動詞,釣魚,打魚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前面整體感知◆文言句式判斷句:環(huán)滁皆山也(“……也”,表判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者,……也”,表判斷)整體感知◆文言句式倒裝句:至于負者歌于途(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至于負者于途歌”)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省略介詞,應是“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深入探究這篇文章寫了三種樂:山水之樂、游人之樂、太守之樂。山水之樂、游人之樂的描寫同太守之樂有什么關系?作者描寫山水之樂、游人之樂是對太守之樂的陪襯。寫山水之樂,是表現(xiàn)他貶官謫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懷的生活態(tài)度。寫游人之樂,為的是從“眾賓歡”中反襯自己的樂,因為享受山水之樂的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這是非同尋常的。太守之樂境界最高,太守既能知“禽鳥之樂”,又能樂游人之樂;既能同醉,又能“自醒”;還能體察萬物,反思人情,寫文章來記述其事?!白砦讨獠辉诰?,在乎山水之間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這是作者的真意。其山水之美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呢?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筆下,醉翁亭的遠近左右是一張山水畫。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沒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tǒng)一?!拔等欢钚恪钡默樼鹕?,風光秀奇,迤邐連綿,蒼翠欲滴。群山作為深入探究背景,一泉環(huán)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一泉環(huán)繞而過。林深路曲,泉流彎旋,則“有亭翼然臨于泉上”。這里賴于壯麗的群山映襯,就益顯出山泉的清朗,而亭臺又偏偏踞臨泉上,則別具一番風光。山與泉相依,泉與亭相襯,一幅畫中山水亭臺,一應俱全,且輝映生色,構(gòu)置成詩一般的優(yōu)美境界。深入探究朝暮變化之美。作者寫出了醉翁亭早晚變化的優(yōu)美景色?!叭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日上東山,陽光奔瀉大地。蓊郁的樹林本來就被薄紗般的霧氣籠罩,經(jīng)日光一照,霧釋露消,又顯示出清新翠綠的顏色。而到了傍晚,日下西山,暮靄遍地,巖石穴壑一片昏暗。作者傳神地寫出早晚不同的景色。作者對景色變化的觀察既深且細,筆觸如絲,根據(jù)不同的景象寫了相異的境界。深入探究四季變幻之美。作者不僅寫出了早晚的景色,而且以醉翁亭為中心,把筆墨進一步鋪展開去,描寫了四季的景物變化?!耙胺及l(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確是傳神筆致。作者在這里仍然細心地選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來描繪。芳草萋萋,幽香撲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葉茂是夏景;風聲蕭瑟,霜重鋪路石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隨四季變換,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現(xiàn)了四幅畫面,變化有致,給人不同的美學享受。深入探究主題概括

這篇游記通過對醉翁亭的秀麗風光的描寫和游人之樂的敘述,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畫面,表現(xiàn)了作者隨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簡政愛民,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寫作特點

1.文章層次清晰,脈絡分明。本文寫景敘事抒情,層次清晰,脈絡分明。共計用了21個“也”字,每一個“也”不僅幫助煞尾,還成了文章轉(zhuǎn)折的標志。這樣文隨意轉(zhuǎn),層層道出,寫就一篇絕美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開頭都有領起詞語,引出下文。從“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開了從景物到游樂到歸來的一幅幅畫卷。寫作特點

2.語言凝練,駢散結(jié)合,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