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_第1頁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_第2頁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_第3頁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_第4頁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總結是事后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guī)律性的結論,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因此我們要做好歸納,寫好總結。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1句讀是考查文言文的傳統(tǒng)方式,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讀,要綜合運用古漢語字詞句及古代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識,因而斷句和劃分節(jié)奏能力高低,成了閱讀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實施建議”中指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感情?!边@就要求我們在文言句讀方面要下足功夫。讀準句讀就是指讀準文言文句子的節(jié)奏。讀準句讀最基本的原則是不能破句,以便讓別人聽清并聽懂句子的意思。要讀準句讀還有一些規(guī)律可循。命題規(guī)律探尋讀準句讀,是誦讀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二是句中短暫停頓。從近幾年中考試題來看,考查的重點為后者,即句中停頓。解題技巧與方法不少考生畏懼文言文句讀題。那么,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有沒有規(guī)律可循呢?其實,文言文中的節(jié)奏劃分有時是有方法可循,有關鍵可抓的。在我們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關鍵,就會給文言文劃分節(jié)奏帶來方便,大家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試試: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遇上關聯(lián)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這是一首文言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的口訣。下面詳細解說這一口訣,以便大家靈活應用。節(jié)奏劃分有訣竅,劃一劃二不劃三。一句文言句子中,停頓一兩次是常事,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頓二次或三次以上,做題時也可以省去可劃可不劃的地方。②主謂謂賓要停頓,謂補之間照樣分。通常情況下,文言句子的結構與現代漢語的句子結構相似,都是有主語、謂語、賓語、補語等成分構成,朗讀時主謂之間、動賓之間、中心詞與補語之間要停頓。③遇上關聯(lián)想一想,總領詞后漫步走。遇上表示假設、轉折等的連詞,如“若”、“而”、“然則”等,或表示總結性的詞語,如“故”、“是故”等,或句首發(fā)語詞,如“夫”、“蓋”等,往往在這些詞語的后面要停頓。④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詞狀語須打住。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jié)詞,朗讀時要分開讀;在名詞活用作狀語的這個“活用詞”之前要停頓。⑤省略成分斷沒錯,提示停頓理當然。古代漢語通常有省略句式,在省略之處停頓準保沒錯,有些語氣詞用在句子中,表示提示或舒緩語氣,在這個詞的后面停頓合情合理。⑥專有名詞分清楚,節(jié)奏劃分顧全貌。古代漢語有很多表示人名、地名、年號名、官職名等的詞語,我們要加以分辨,在這些專有名詞的中間是決不能停頓的。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2文學常識1、《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蹲髠鳌肥俏覈谝徊吭敿毻暾木幠牦w歷史著作,為“十三經”之一。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蹲髠鳌芬浴洞呵铩返挠浭聻榫V,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字數近二十萬,超過《春秋》本文十倍)。2、《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的一部重要的國別體歷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zhàn)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稇?zhàn)國策》長于議論和敘事,文筆流暢,生動活潑,在我國散文具有重要的地位。3、《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全書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部分組成,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余字。它不僅是一部相當完備的古代史書,同時又是我國古代史傳文學成就的代表作品。魯迅先生曾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边@正說明了《史記》在史學和文學上的偉大成就。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3(1)名詞用作動詞晉軍函陵(駐軍)趙王之子孫侯者(封侯)質于齊(做人質)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吃)樹之以桑(種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然而不王者(稱王)填然鼓之(擊鼓,敲起鼓)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東面而視(面對)履而制六合(登上)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稱帝,稱王)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以甕作;以繩系)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籍吏民(登記)范增數目項王(以目示意)道芷陽間行(取道)刑人如恐不勝(處罰)(2)名詞用作狀語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在晚上)必廟禮之(在廟堂上)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當面)日食飲得無衰乎(每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每日)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向上;向下)秋水時至(按季節(jié),隨著時令)順流而東行(向東)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樣;像包裹一樣;像口袋一樣)內立法度(對內)天下云集響應(像浮云一樣;像回聲一樣)贏糧而景從,(像影子一樣)吾得兄事之(用對待兄長的禮節(jié))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頭發(fā)上指(向上).道芷陽間行。(從小路)時矯首而遐觀(時時,時常)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4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李密《陳情表》)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李密《陳情表》)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王勃《滕王閣序》)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彌津,青雀黃龍之舳。(王勃《滕王閣序》)云銷雨霽,彩徹區(qū)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韓愈《師說》)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韓愈《師說》)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5一、常用實詞知識點總結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用法及意義,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關鍵。積累卡片常見文言實詞例釋1.安(1)安逸。例:死于安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養(yǎng),奉養(yǎng)。例:衣食所安,弗敢專也(《曹劌論戰(zhàn)》)(3)怎么。例: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4)安穩(wěn),安定。例:風雨不動安如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副詞,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記》)(3)曾經。例: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4)同“層”,重疊。例:蕩胸生曾云(《望岳》)3.從(1)跟,隨。例: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隸而從者(《小石潭記》)(2)學習。例:擇其善者而從之(《論語。述而》)(3)追尋。例:溯洄從之(《蒹葭》)(4)依從。例: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5)自,由。例:從口入,初極狹(《桃花源記》)(6)在。例:吾從北方聞子為梯(《公輸》)(7)堂房親屬。例:贈從弟(《贈從弟》)(8)向。例: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送東陽馬生序》)4.得(1)能夠。例:余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2)領會。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記》)(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4)實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獲得。例: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5.道(1)(正確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2)主張,思想,學說。例:益慕圣賢之道(《送東陽馬生序》)(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陳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禮記。大道之行也》)(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說。例: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6.當(1)面對,對著。例:木蘭當戶織(《木蘭詩》)(2)在某個時候或某個地方。例:當余之從師也(《送東陽馬生序》)(3)應當。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7.方(1)指面積。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2)方位、方向、處所。例:有朋自遠方來(《論語。學而》)(3)當……時。例:方其遠出海門(《觀潮》)(4)將要。例:方欲行(《狼》)(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8.國(1)國防。例: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國家。例:夫大國,難測也(《曹劌論戰(zhàn)》)(3)國都,京城。例: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葑酉嗔骸?(4)國事。例:死國可乎(《陳涉世家》)(5)地勢。例:國險而民附(《隆中對》)9.會(1)適逢。例: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2)體會,領會。例: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傳》)(3)匯集。例: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岳陽樓記》)(4)定將。例:會挽雕弓如滿月(《江城子》)/會當凌絕頂(《望岳》)10.見(1)看見。例:清澈見底(《滿井游記》)/見漁人(《桃花源記》)(2)拜見。例:徐庶見先主(《隆中對》)/于是入朝見威王(《鄒忌諷齊王納諫》)(3)接見。例:將軍豈愿見之乎(《隆中對》)(4)了解。例:見往事耳(《孫權勸學》)(5)認識。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孫權勸學》)(6)xiàn,引見。例:胡不見我于王(《公輸》)11.將(1)將要。例:將以攻宋(《公輸》)/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2)帶兵。例: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3)帶兵的人,將領。例:項燕為楚將(《陳涉世家》)(4)帶領。例: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塞翁失馬》)(5)扶持。例:出郭相扶將(《木蘭詩》)(6)拿。例:自將磨洗認前朝(《赤壁》)(7)和,與,同。例:暫伴月將影(《月下獨酌》)12.盡(1)全部取得。例:利盡南海(《隆中對》)(2)盡興。例:造飲輒盡(《五柳先生傳》)(3)盡頭,到頭。例:林盡水源(《桃花源記》)(4)窮盡。例: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觀潮》)(5)完,沒有了。例: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6)全,這里作動詞,“吃盡”。例: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13.文(1)文章。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2)文字。例:文曰“初平山人”(《核舟記》)(3)文采。例: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4)刺花紋,畫著文采。例:皆披發(fā)文身(《觀潮》)14.知(1)知道。例:不知木蘭是女郎(《木蘭詩》)(2)同“智”,聰明,智慧。例: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3)了解。例:人不知而不慍(《論語。學而》)(4)明白,懂得。例:不可謂知類(《公輸》)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5)識別,認識。例:其真不知馬也(《馬說》)(6)覺得,感覺。例: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二、常用虛詞知識點總結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一起使用,才能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兼詞七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得很頻繁,而且它們的解釋也相當靈活。常用虛詞例釋1.但①副詞:表示對動作的限制,可譯為“只”“僅僅”等。例: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②連詞:用在復句的后一個分句前,表示意思的轉折??勺g為“但是”“不過”“只是”等。例:無他,但手熟爾。(《賣油翁》)2.而①代詞:相當于第二人稱,你、你們,你的、你們的。例: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聊齋志異。促織》)②連詞:A.表示遞進,相當于“而且”“并且”。例: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B.表示轉折,相當于“卻”“但是”。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C.表示順承,相當于“然后”。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D.表修飾,相當于“地”。例:默而識之。(《論語。述而》)E.表并列,相當于“并不是……而只是……”。例: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滿井游記》)3.耳語氣詞:A.表示肯定、判斷語氣,相當于助詞“也”,可譯為“了”“啊”。例: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表示限制語氣,相當于“而已”“罷了”,含有“不過如此”的意味。例:技止此耳!(《黔之驢》)4.何①疑問代詞:A.代事物,可譯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為學》)B.代處所,可譯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五柳先生傳》)C.代原因,可譯為“何故”“為什么”。例: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岳陽樓記》)②副詞:表示反詰,可譯為“怎么”。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5.乎①語氣詞: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于“嗎”“呢”。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陳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贊美或感嘆,相當于“啊”“呀”。例: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C.表示測度或商量,相當于“吧”。例: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孟子。梁惠王下》)②助詞:用于形容詞或副詞后,助成音節(jié),可譯為“……的樣子”,或不譯。例: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愛蓮說》)③介詞:A.表示時間,可譯為“在”“從”。例: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記》)B.表示對象,可譯為“對”。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蔽釃L疑乎是。(《捕蛇者說》)6.或①代詞:表示分指,指代人、事物、時間等的一部分,可譯為“有的人”“有的”。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陳涉世家》)②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情況的揣測、估計,可譯為“也許”“大概”“或許”。例: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B.表示時間,可譯為“偶爾”“有時”。例: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岳陽樓記》)7.乃①代詞:第二人稱代詞,相當于“你”“你的”“你們”“你們的”。例: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②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的相承,可譯為“就”“于是”等。例: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陳涉世家》)B.表示動作行為或某種情況的發(fā)生、出現出乎意料,可譯為“竟然”“卻”等。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8.其①代詞:A.人稱代詞,可譯為“我”“你”“他”“我的”“自己的”等。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桃花源記》)B.代具體的事物。例:屠自后斷其股。(《狼》)C.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那”等。例: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②副詞:表示推測、反問等語氣,可譯為“大概”“難道”,或者不譯。例: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馬說》)(句中第一個“其”表反問,可譯為“難道”;第二個“其”表猜測語氣,可譯為“大概”。編者注)9.且①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發(fā)生、出現是暫時的,可譯為“姑且”“暫時”等。例: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B.表示動作行為將要發(fā)生、出現,可譯為“將要”“快要”等。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②連詞: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況且”“尚且”等。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10.雖連詞:A.表示假設,可譯為“即使”。例:雖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轉折,可譯為“可是”。例: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11.遂副詞:A.表示結果,可譯為“終于”“結果”“竟然”等。例: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桃花源記》)B.表示順承,可譯為“于是”“隨即”等。例: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記承天寺夜游》)12.也①語氣助詞,用在句末:A.表示判斷或肯定語氣,可譯為“啊”“呀”,或不譯。例: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B.表示疑問或反問語氣,可譯為“呢”“嗎”,或不譯。例: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世家》)C.表示祈使、命令、勸阻語氣,可譯為“啊”“呀”“吧”等。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②語氣助詞,用在句子中間:表示停頓,舒緩語氣,引起下文,可譯為“啊”“呀”等,或不譯。例:則其讀書也必專,而其歸書也必速。(《黃生借書說》)13.已副詞:A.表示動作行為已經發(fā)生、出現,可譯為“已”“已經”等。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fā)白帝城》)B.與“而”組成固定詞組,表示后一個動作行為與前一個動作行為相隔不久,可譯為“不久”。例: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醉翁亭記》)14.以①介詞:A.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出現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獨存。(《捕蛇者說》)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譯為“用”“拿”等。例: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送東陽馬生序》)C.表示時間、處所或范圍,可譯為“在”“于”“從”等。例: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隆中對》)②連詞:A.表示目的,可譯為“來”。例: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B.連接分句,表示結果,可譯為“才”“因而”等。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15.矣語氣詞:A.表示已然,可譯為“了”。例:不可,吾既已言矣。(《公輸》)B.表示肯定語氣,可譯為“了”,也可不譯。例: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C.表示感嘆語氣,可譯為“啊”“了”。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16.于介詞:A.表示時間,可譯為“在”“到……時”等。例: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滿井游記》)B.表示三、多音字知識點總結多音字,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義不同,用法不同,詞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幾種用法讀音有區(qū)別詞性和詞義的作用。這種類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異讀”,約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對這類多音字,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讀音加以辨析、記憶。如“將”:jiāng(可作動詞或副詞等),動詞可作“帶領”解,副詞可作“將要”解;jiàng(名詞),作“將帥”或“大將”解;qiāng(動詞),作“愿”“請求”講,如“將子無怒”(請你別生氣)。2.使用情況不同,讀音也不同,讀音有區(qū)別用法的作用。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單用,薄餅、薄紙;bó,一般用于合成詞,薄禮、厚古薄今;bò,薄荷(專有名詞)。3.語體不同,讀音不同,讀音有區(qū)別語體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口語和書面語等。如“給”:口語讀gěi;書面語讀jǐ,給予、給養(yǎng)。4.方言詞匯的存在造成多音。這類多音字比較少,僅限于部分地區(qū)。如“忒”:tè,差忒(差錯之意);tuī(方言),風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續(xù)使用到現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此部分詳見第二節(jié)“異讀字”。)常見多音字例釋行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論語。述而》)②運動天行有常(《荀子。天論》)háng①路遵彼微行(《詩經。七月》)②行列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漢樂府。雞鳴》)③古代軍隊編制,二十五人為一行陳勝、吳廣皆次當行(《陳涉世家》)難nán困難天下事有難易乎(《為學》)nàn患難奉命于危難之間(《出師表》)數shǔ①動詞,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②數落,列舉罪狀晏子請數其罪(《貞觀政要。納諫第五》)shù作數詞用,譯為“幾”騎千余,卒數萬(《陳涉世家》)shuò副詞,屢次,多次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為wéi①制,造,做公輸盤為我為云梯(《公輸》)②充當,當作子墨子解帶為城,以牒為械(《公輸》)③擔任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陳涉世家》)④是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⑤稱為,叫做號為張楚(《陳涉世家》)⑥著,寫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⑦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⑧“焉”與“為”合用,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夫子何命焉為(《公輸》)wèi①介詞,為,給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②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③為此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木蘭詩》)④連詞,因為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觀書有感》)騎qí動詞,騎馬其子好騎(《塞翁失馬》)jì名詞,一人一馬叫一騎翩翩兩騎來是誰(《賣炭翁》)少shǎo①名詞,少數人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公輸》)②不多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五柳先生傳》)③稍微賓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時,一會兒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輕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陳涉世家》)②小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陳涉世家》)好hǎo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結好孫權(《隆中對》)hào愛好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舍shě舍棄便舍船,從口入(《桃花源記》)shè房屋又漸如高舍(《山市》)號háo大聲喊叫八月秋高風怒號(《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大聲哭號呼而轉徙(《捕蛇者說》)hào①國號號為張楚(《陳涉世家》)②稱號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③命令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陳涉世家》)間jiān①中間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詞安得廣廈千萬間(《茅屋為秋風所破歌》)jiàn①暗地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②參與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zhàn)》)③夾雜中間力拉崩倒之聲(《口技》)④離間趙王信秦之間(《廉頗藺相如列傳》)四、異讀字知識點總結異讀字是一種特有的讀音現象,它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而表示的意義相同的字。文言文異讀字有三種情況:破音異讀、通假異讀和古音異讀。破音異讀,又叫“讀破”。它是采用改變漢字通常讀音的方法來表示該字詞性和意義的改變。如:天雨墻壞。(《智子疑鄰》)句中沒有謂語動詞,因此“雨”轉化為動詞。所以,在習慣上把它讀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詞的“雨”(yǔ)的區(qū)別。所謂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這里的“說”是“悅”的通假字,因此,就應該讀成它的本字“悅”(yuè),而不能再讀shuō音了。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民族稱呼、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如: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木蘭詩》)此句中“可汗”是對我國古代北方部族首領的稱呼,應讀為“kèhán”,而不能讀為“kěhàn”。異讀字例釋信本義是表示“誠實”“信任”“的確”“任意”“使者”等意,讀xìn.例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出師表》)有時假借為“伸展”“伸張”之意,即與“伸”同義,讀為shēn.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食其在用于人名時,“食”讀yì,“其”讀jī。例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史記。淮陰侯列傳》)房古同“旁”,讀páng,用于“阿房宮”。例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葫蘆僧判斷葫蘆案》)王作名詞,表示“帝王”“諸侯王”等意時,讀wáng.例胡不見我于王?(《公輸》)當其用作動詞,表示“成就王業(yè)”等意時,讀wàng.例大楚興,陳勝王。(《陳涉世家》)度作名詞,表示“計量長短的標準”“限度”“法制”“氣度”“度過”等意時,讀dù。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在作動詞,并表示“計量”“揣測考慮”等意思時,讀duó。例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隆中對》)臭作形容詞,表示與“香”相對的意思時,讀chòu.例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昌言。理亂》)作名詞,表示“氣味”時,讀xiù。例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送東陽馬生序》)乘作動詞,在表示“駕”“坐”“趁”等意時,讀chéng.例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贈汪倫》)在表示“車輛”或作“四”的代稱時,讀shèng.例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學而》)讀表示“誦讀”等意時,讀dú。例: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表示“句讀”(即不足一句,讀時須稍有停頓)的意思時,讀dòu.例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泛在表示“漂浮”“廣泛”“浮行”等意思時,讀fàn.例:蓋大蘇泛赤壁云。(《核舟記》)而在表示“覆”“翻”等意時,讀fěng.例:大命將泛,莫之振救。(《論積貯疏》)創(chuàng)當表示“始造”“首創(chuàng)”的意思時,讀作chuàng.例: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師表》)在表示“創(chuàng)傷”的意思時,讀chuāng.例:夫身中大創(chuàng)十余,適有萬金良藥,故得無死。(《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罷表示“停止”“罷免”等意思時,讀bà。例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論語。子罕》)當表示“疲勞困乏”之意時,同“?!?,讀作pí。例今天下三分,益州罷敝。(《出師表》)(注:教材中“罷敝”寫作“疲弊”)女表示“女性”“女兒”的意思時,讀nǚ。例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作人稱代詞時,則同“汝”,讀作rǔ。例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降動詞,在表示“降落”“降臨”“降給”“下達”等意時,讀jiàng.例必看!20xx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中考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在表示“歡悅”“平和”的意思時,讀xiáng.例:未嘗稍降辭色。(《送東陽馬生序》)五、通假字知識點總結通假字,漢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簡稱。所謂通假,就是兩個字通用,或者這個字借用為那個字,它們之間語音相同或相近,并沒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所以又稱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1)通假字的形式①“本無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記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夠用,想記一事而無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來代替。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寫作時,不用原字或倉促間想不起原字,而寫成了另外一個音同或音近的字,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種類①“聲旁字”代替“形聲字”。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座)②“形聲字”代替“聲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庭廷)③同聲旁的字互相代替。例:無隴斷焉。(《愚公移山》)(隴壟)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常見通假字例釋以下內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釋義、例句及出處順序整理說悅愉快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女汝你子曰:由,誨女知之乎?(《論語。為政》)知智智慧孰為汝多知乎(《兩小兒辯日》)還旋回轉,掉轉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湯燙用熱水焐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劑湯藥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止只僅僅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陰蔭樹蔭綠楊陰里白沙堤(《錢塘湖春行》)屏摒舍去屏棄不用,其與昏與庸無以異也(《為學》)帖貼粘對鏡帖花黃(《木蘭詩》)火伙同伴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木蘭詩》)竦聳高水何澹澹,山島竦峙(《觀滄?!?爭怎怎樣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見現出現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要邀邀請便要還家(《桃花源記》)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六、文體知識知識點總結1.說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從內容上看,文體可以敘述事情,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fā)表議論;大多是一事一議,要求說出對某個問題的深刻見解。這種“說”,它的敘事及議論,都是為了表明對社會生活中的某個問題或某種現象的看法,從本質上說,它是屬于議論性的文體,與現代的雜文或雜感小品相似。初中階段所學的有《馬說》《愛蓮說》《黃生借書說》等。2.表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特殊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成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笨梢?,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達臣子對君主的忠誠和希望,“動之以情”是這種文體的一個基本特征。此外,這種文體還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開頭要說“臣某言”,結尾常有“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之類的話。我們初中課本所選諸葛亮的《出師表》即“表”中范例。3.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做“贈序”,內容多是對所贈親友的贊許、推重或勉勵之辭,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寫給同鄉(xiāng)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前面有一段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边@段小序即交代了作詞的緣起與過程。4.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一般都用韻,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容多含頌揚、鑒戒之意。我們學過的如劉禹錫的《陋室銘》。5.記是古代的一種散文體裁。文言文標題中的“……記”,相當于現代文“記……”的形式。如“小石潭記”,就是“記小石潭”,即記述游小石潭的行蹤以及小石潭的景物。這類文章當中,大多數是游記,一種用來記敘旅途見聞和某地政治生活、社會面貌、風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勝古跡等的散文體裁。其次是些普通的敘事性散文或者“雜記”(包括如《桃花源記》這樣的詩前序文)。除以上兩篇,我們學到的還有《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滿井游記》《核舟記》等。6.傳記述個人生平事跡的文章。一般來說多為記述那些在歷較有影響而事跡突出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多采用敘述、描寫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風貌。這種文體,慣用于史書。一般為他人所寫,如《張衡傳》等,也有寫自己的傳記,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7.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多記事陳情。尺牘文學功能多種多樣:可以抒情,如司馬遷的《報任安書》、林覺民的《與妻書》;也可以寫景,如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可以寫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也可以進謁顯貴,勉勵后學,形成別具特色的書牘文傳統(tǒng)。尺牘講究謀篇布局,文質俱佳。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6說明中的要求: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解析: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后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教材中出現的義項。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圍內,當然可以憑答題;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常見考法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敝锌嘉难晕拈喿x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下面就復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1.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利用拓展聯(lián)想和關聯(lián)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tài)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游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游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键c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命題??疾閷ι⑽闹黝}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lián)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地取舍,合理地揚棄。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lián)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誤區(qū)提醒例文言文閱讀(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醉翁亭記》①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②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③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④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1.本文作者是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他是(朝代)著名文學家。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1)翼然臨于泉上者()(2)佳木秀而繁陰()(3)山肴野蔌()(4)觥籌交錯()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山水之美?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風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繪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幅圖畫。請體會作者為什么首先描繪“滁人游”這幅畫面。5.“言在筆先,意在筆后”,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景體會到了太守獨特的游樂情懷。你認為作者在此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乙)閱讀下文,回答問題。予少家漢東①,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②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節(jié)選自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注】①漢東:漢水以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歐陽修四歲喪父,往隨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堯輔:是大姓李氏的兒子。6.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1)貯故書在壁間()(2)徒見其浩然無涯()7.短文敘述了歐陽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經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8.歐陽修少時,在李家見到“脫落顛倒,無次序”的書籍,竟然“因乞李氏以歸”。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答案:1.六一居士北宋(或“宋”)2.(1)像鳥張開翅膀一樣(或“像鳥展翅的樣子”)(2)開花,這里指滋長(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3.春天野花盛開,夏天樹木茂盛,秋天風高霜潔,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樹木、風霜、水石”)4.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寫這些是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圖畫”“為下文寫‘太守醉’作鋪墊”)5.圍繞“熱愛山水,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點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及隨遇而安、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6.(1)舊,舊的(或“原來的”“過去的”)(2)“邊”(或“際”“邊際”)7.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里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8.圍繞“好學、愛書”回答即可。示例①: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都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示例②:正因為歐陽修小時候如此好學才有后來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分析助讀:所選的兩篇都是歐陽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傳誦的游記,后篇是往事回顧,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歐陽修的思想情懷。第1題考查文化常識。易錯之處是誤填他人的字號,誤填朝代。如果了解歐陽修字號的來歷就不會記錯。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見他怡情書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第2題、6題考實詞解釋。最易錯的是“翼然”“蔌”“觥”三處,這些字義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多見,答題時可能誤將它們解釋為“飛起來”“野草”“牛角”。此外,將“秀”解釋為“出頭”,也不正確?!耙砣弧?,像鳥的翅膀一樣張開,“然”,形容詞詞尾,表“……的樣子”,現代漢語中還有這種用法?!拜?,蔬菜的總稱,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還用“山肴野蔬”一詞,但“蔌”字不常用?!蚌 笔枪糯毛F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靶恪?,原指谷物吐穗開花,這里指繁茂、茂盛??忌艽笾轮勒麄€詞語的意思,卻不懂每個字的字義,所以容易出錯。第3題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語句翻譯?!吧介g之四時也”是總收的一句,從這里向前找,找到表現山水之美的四時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話譯出。錯誤之處在于不能準確說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樹木、風霜、水石”也對,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第4題考寫法分析。容易誤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寫太守野宴,由遠及近的寫法。這樣作答只從取景的立足點看,沒有從深層的因果關系去考慮。滁人安樂,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歡,寫“滁人樂”是為了引出“太守醉”,為下文作鋪墊。從全文看,文章運用層層烘托的方法,此處也是一種烘托。第5題考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誤之處是對“醉”的理解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情體驗,誤認為作者是一種“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與民同樂,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與一般的遷客不同,歐陽修在謫居時期,其人生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第7題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發(fā)現文集”“借書回家”三個要點概括敘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兩點中的某一點,得到書的經過便說得不完整。如“從李家討得韓愈的文集”或“發(fā)現幾本破書就借回家讀”。第8題考查閱讀感受。開放性題目,可從“好學”的角度談感受。如果感受認識比較膚淺,或者語言表達不完整、不流暢,就有可能失分。能結合自身談感受,或能對借書、好學作出合理的評價,認識到少時好學與后來大有作為的關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層了。【典型例題透視】例觀山水之美景【甲】《游太和山日記》徐霞客十一日,登仙猿嶺……五里,越一小嶺,仍為鄖縣境。嶺下有玉皇觀、龍?zhí)端?。一溪滔滔自西南走東北,蓋自鄖中來者。渡溪,南上九里岡,經其脊而下,為蟠桃?guī)X,溯溪行塢中十里,為葛九溝。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①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陜②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塢中曹家店?!咀⒔狻竣儆猓禾^,越過。②山、陜:山西省、陜西省的簡稱。③“舂”:通“沖”,下墜。【乙】《廬山草堂記》白居易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白樂天見而愛之。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有方池。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蓋(),如龍蛇()……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故云甲廬山者。(選文有改動)【注解】①匡廬:指江西的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稱。②戛(jiá):摩,摩娑。1.“記”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散文體裁。初中階段,我們曾經學過不少的同類文章,請你根據回憶和比對,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分別為【甲】【乙】兩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課文。將文題寫在相應位置。2.請用“/”為下邊的句子準確斷句。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3.分別解釋【甲】【乙】兩文中加點的“溯”“蹊”“及”“旦”的意思。4.根據文意,將“張”“豎”“走”三個字準確還原到【乙】文的括號里。5.請用原文說出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具體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6.【乙】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描寫了“廬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也有一組描寫四季之景的句子,請默寫出這組句子。7.翻譯下邊的句子。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答案:1.《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與《游太和山日記》最近似?!对狸枠怯洝贰蹲砦掏び洝放c《廬山草堂記》最近似。2.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自此”后斷一處不扣分)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達到。旦:早晨。4.“豎”“張”“走”5.“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7.介于香爐峰(或“山峰”)、遺愛寺(或“寺廟”)之間,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廬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勝:美好的,優(yōu)美的;絕:最,極;甲:第一。重點看以上四個關鍵詞,大意正確即可)透視助讀:這是兩位名人謳歌山水的妙筆精品。甲文選自《徐霞客游記》?!缎煜伎陀斡洝芬脖环Q為“千古奇書”,是徐霞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寫實著作。太和山即武當山,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內。山中殿宇規(guī)模宏大,自然風景絕佳。本文記敘的土地嶺是又一處美不勝收的桃源勝境。徐霞客對山嶺間的景致給予了清晰的描繪,表達了對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記敘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環(huán)境,匡廬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廬山,自然是絕勝之境。感受山川形勝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審美享受。第1題考查文體意識,對古代散文文體“記”的把握。“記”常見的有兩種:一種以記事為主,一種以寫景為主。“記”通過記事或寫景來表達作者的情感。題干中的提示“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最近似”很重要。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記》以敘事為主,穿插景物描寫,這和《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相似;《廬山草堂記》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這和《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相似。第2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的前提是對全文的整體把握。前面的內容是粗略記敘行程中所到之處。這一句中先讀懂“連逾”是“接連跨越”的意思,從這里起鏡頭掠過一片山嶺,接著出現具體的景物描寫,顯出了幾幅畫面。寫了桃李,寫了山花,最后用“幽艷異?!笔帐?,所以將句子斷為:“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睌嚅_的每一處,都有相對完整的意思,連接起來又是一個整體。第3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義;②追溯,是后起義。蹊:①小路;②蹊蹺。及:①到達;②趕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顧及。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據文中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溯溪行”,即“順著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為“逆流而上”;“蹊徑狹”,即“小路狹窄”,“蹊”“徑”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屨可及者”,即“拄著拐杖穿著鞋子可到達的地方”,所以“及”為“到達”;“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為“早晨”。文言實詞往往一詞多義,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熟悉它們的義項;在結合具體的文言句子進行解釋時,注意選出符合上下文的義項。第4題考查主謂詞語的搭配。所給的“豎”“張”“走”三個詞語都是動詞,必須明白和它們搭配的“幢”“蓋”“龍蛇”是什么意思,接連三個“如……”的本體事物是“古松”與“老杉”的枝柯?!按薄笔枪糯鲀x仗用的一種旗幟,名詞,這里不是與建筑物有關的量詞,“豎”可與其搭配;“蓋”,古代稱傘為“蓋”,有遮蔽作用,所以與“張”搭配;“龍蛇”是蜿蜒行走的動物,可用“走”字作謂語。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達出對古松、老杉的形態(tài)描寫。此類題不是簡單的用代入法就能濟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詞語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這個意思在文中是否說得通。第5題考查對閱讀信息的提煉和文意把握。從“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中可以看出廬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題時要針對問題找準相應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關鍵詞語并限定四字作答。第6題考查課內文言名句的默寫和課內外知識的鏈接??嫉氖菍Α蹲砦掏び洝废嚓P內容的識記,并由本文的描寫引起聯(lián)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寫語句不可多出或遺漏。第7題考查句子翻譯。這個句子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有四點: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譯時要注意補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個地方”,說“草堂”反而不合適;其三,“勝絕”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詞語的意思理清后,再將句子的意思理順。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詞類活用,對常用的虛詞、固定短語、修辭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二是從宏觀上,善于聯(lián)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不要斷章取義。備、孫權結成抗曹聯(lián)盟。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7一、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7.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1.進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3.函封之4.發(fā)盡上指冠高一語文常用知識點名詞作動詞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1.使使以聞大王2.使畢使于前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1.太子遲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2.欲與(之)俱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語文學習五種方法1.大量閱讀博覽群書是培養(yǎng)孩子語文素養(yǎng)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說,閱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大量的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國心理學家克拉森的心理實驗研究表明,學生充滿興趣的課外閱讀對提高他們寫作能力的作用,遠遠大于機械的寫作訓練。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幾乎都特別讀喜歡課外書。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積累:語詞的積累、素材的積累、情感的積累等。這樣的孩子在寫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構思、神奇的用詞,在閱讀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見地,在說話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見識等??傊?,他們由于見多識廣而語文根底厚實。堅持閱讀是培養(yǎng)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多讀一些文辭優(yōu)美、氣魄宏大的散文,對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幫助,比如《魯迅文集》,《讀者》雜志對培養(yǎng)這些能力和素養(yǎng)都很有幫助。博覽群書不但是孩子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個重要條件。因為豐富的知識是創(chuàng)造力必不可少的一個條件,也是見識增長,智慧來源的途徑之一。這里需要強調一點: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不能遠離名著,培養(yǎng)孩子閱讀經典名著要從小引導,循序漸進。同時要注意不但要閱讀,而且要寫讀書筆記或者書評。2.背誦經典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素養(yǎng)基本功之一。初中畢業(yè)生,如果能背誦150首古今詩詞,25首白話詩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現代白話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條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語文功底應該是不錯的。如果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間——16歲之前,讓孩子記誦大量的語言精華,那么,這個孩子從小就奠定了堅實的語文根底。如果不能在孩子們閱讀背誦的“童子功”季節(jié)引導他們走向閱讀的海闊天空,讓他們在書中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沉實、厚重的文學素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的基礎,將來孩子就很難成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現代人。3.勤寫日記日記能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別能力,增強孩子的自我約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練孩子的意志力和積累作文素材。寫日記的好處大大超過了教育者的想象。培養(yǎng)孩子寫日記的習慣要循序漸進,開始可以寫短些,每天一、兩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長。內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寫,想象的,現實的,國內的,國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國家大事,小到雞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聞必記,有為必記,有見必記,有感必記。但一定不能出現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哪怕一兩句也要寫上,寫得荒誕一點,不合常規(guī)也行,但必須要寫下去,目的是為了習慣的養(yǎng)成,終止了,就前功盡棄了。只要老師與家長引導得當,一定能夠大幅提升孩子的寫作水平與語文水平。4.開闊眼界要孩子懂得: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語文學習應該在課堂上,但絕對不是只靠課堂就能學好的,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語文學習還要在廣闊的天地中,引導孩子睜開驚奇的眼睛面對世界,去直面精彩紛呈的生活場景,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去逛書店、旅游、看展覽、做采訪、搞調查、看焦點訪談;討論下崗分流、西部開發(fā)、腐敗現象、庸俗文化……讓孩子在豐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們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變的信息社會中,感受人世間的愛與恨,美與丑。5.寫好作文作文是需要靈性的,是需要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世界各國的學校都非常重視,例如美國從小學開始,寫作就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到博士畢業(yè)都是如此。提高語文成績有哪些竅門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語文即使不聽課,在考試的時候,也不會有什么影響,所以上課的時候,經常不注意聽課,或者是利用語文課的時間去睡覺,這種做并不對,我們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的時間,然后在課下的時候,用少的時間去學習語文,其實有些時候,語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課后的時候不怎么學習,課上認真聽講一點,你的成績也會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課的時間,對你學習很重要。語文中,有很多知識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的,有些東西可能老師講我們也聽不懂,所以學習語文,還要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8一、一詞多義1、見:①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見面,動詞)②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被,副詞)③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我,代詞)2、相:①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命相,名詞)②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宰相,名詞)③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復指你,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④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互相,副詞)⑤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輔助,動詞)⑥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互相,副詞)⑦朱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輔助,動詞)⑧勝不敢復相士(觀察,審察,動詞)⑨勤心養(yǎng)公姥,好自相扶將。(她,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⑩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我,表一方對一方有所動作)3、迎:①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ㄓ?,動詞)②人_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迎娶,動詞)③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迎娶,動詞)④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迎接,動詞)⑤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投降,動詞)⑥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迎接,動詞)⑦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迎接,動詞)二、古今異義的詞1、下床: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①古義:從座位上起來。②今義:離開床2、多謝: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①古義:多多勸告。②今義:謝謝。3、交通: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①古義:交錯相通。②今義:交通運輸。4、可憐:可憐體無比,阿母為你求。①古義:可愛。②今義:讓人同情。1、自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①古義:自作主張。②今義:沒有束縛,自由自在。閱讀理解答題技巧1、第一遍讀文章時不要做題,第二遍閱讀時再做題。2、遇到生詞不要急,試題中一旦出現生詞,一般會注上中文詞義,如果沒有注出詞義,那么學生應該這樣處理:①利用構詞法知識猜測詞義②一般的人名和地名可以不知道它的寫法③有些名詞要根據上下文意思來猜測其意義④有的生詞是故意不注意的,是要在題目當中出現的,學生要根據上下文指出表達該詞在文中意義的選項。3、弄清問題①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句子設計的,可以從文中一句找到正確的答案②有的問題是根據文中的一段話設計的,因此可以從文中的某一斷找到正確的答案③有的有的問題是根據整篇文章設計的,要求學生認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據文中提供的線索或信息進行邏輯推理。4、采用排除法①與文中事實相反的選項②文中完全沒有談到的內容的選項③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④間接或次要的選項在這樣精泛結合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了鍛煉,而且學生的思維和分析能力都得到了培養(yǎng)。?語文閱讀理解常考題型1.內容概括2.記敘文人稱及作用3.記敘的詳略和線索4.記敘的順序及其作用5.人物描寫、環(huán)境描寫及其作用6.句子賞析和加點詞語賞析7.標題、句子、文段的作用8.結合實例(現實)談感受9.表現手法(寫作手法)及其作用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9一、《世說新語》二則1.用“/”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2)左將軍王凝之/妻也(3)君與家君/期/日中(4)待君久/不至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俄而雪驟俄而:不久,一會兒驟:急(2)撒鹽空中差可擬差:大體擬:相比(3)未若柳絮因風起未若:不如,不及因:趁、乘(4)太丘舍去舍:舍棄(5)去后乃至乃:才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含義。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詞對用時,表示否定)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古今義。(1)與兒女講論文義古義:泛指小輩今義:兒子女兒(2)與友期行古義:約定今義: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3)太丘舍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與“來”相對(4)相委而去古義:舍棄今義:委托(5)下車引之古義:拉,牽拉今義:領(6)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今義:顧忌;理睬5.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在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輩談論文章的義理。(2)白雪紛紛何所似?白雪紛紛揚揚的像什么?(3)未若柳絮因風起。不如比作柳絮乘風飛舞。(4)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5)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和我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6)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友人感到慚愧,下車來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就進門了。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10一.一詞多義“之”①公從之(代佚之狐的建議)②許之(人稱代詞,鄭文公)③將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詞)④子犯請擊之(秦國,代詞)⑤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⑥鄰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⑦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過也(連詞,表承接)②敢以煩執(zhí)事(介詞,拿)③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連詞,表轉折)⑤以亂易整,不武(介詞,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語氣詞)②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副詞,何)③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于之”,在那里)④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里)“其”①以其無禮于晉(代詞,鄭國)②君知其難也(代詞,這件事)③吾其還也(表商量或希望語氣)注:思考練習三中“若、說、辭、鄙、微”自己整理到積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通“供”,供給)③秦伯說(同“悅”)④失其所與,不知(同“智”,明智)三.詞類活用①晉軍函陵、秦軍汜南(名詞用作動詞,駐扎)②既東封鄭(封,疆界。這里用作動詞,使……成為疆界)③若不闕秦(使動用法,使……削減)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詞作動詞,損害)⑤越國以鄙遠(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邊邑)⑥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動用法,使……滅亡)⑦燭之武退秦師(使動用法,使……撤兵)四.古今異義①夫人(古義為“那個人”,今義為“妻子”的尊稱)②行李(古義為“出使的人”,今義為“出門時所帶包裹”)五.特殊句式(1)狀語后置(介詞結構后置)A.以其無禮于晉B.若亡鄭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鄭伯(2)省略句A.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省略介詞“于”)B.(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省略主語)C.敢以(之)煩執(zhí)事(省略介詞賓語,以之)(3)賓語前置夫晉,何厭之有(“之”作賓語前置的標志)知識點小結一、通假字1.秦王必說見臣說,通“悅”,yuè,高興。2.日以盡矣以,通“已”,已經。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5.荊軻奉樊於期頭函奉,通“捧”,捧著。6.圖窮而匕首見見,通“現”,出現。7.秦王還柱而走還,通“環(huán)”,繞。8.卒起不意卒惶急無以擊軻卒,通“猝”,倉促,突然。二、古今異義1.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古義:走投無路,陷于困境。今義:生活貧困,經濟困難。2.仰天太息流涕古義:眼淚。今義:鼻涕。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古義: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將軍。今義:年長之人。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古義:可以用它來……。今義:表可能、能夠、許可。5.持千金之幣物古義:禮物今義:錢幣。6.秦王方還柱走古義:跑今義:步行。7.諸郎中執(zhí)兵古義:宮廷侍衛(wèi)今義:指中醫(yī)。8.左右既前,斬荊軻古義:周圍侍從。今義:表方向或大約。三、詞類活用現象:名詞作狀語1.進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3.函封之4.發(fā)盡上指冠常用知識點名詞作動詞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為歌曰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左右既前,斬荊軻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設九賓使動用法1.使使以聞大王2.使畢使于前3.自引而起,絕袖意動用法1.太子遲之2.群臣怪之四、文言句式:判斷句1.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購之(以)金千斤2.欲與(之)俱3.見燕使者(于)咸陽宮4.而(群臣)卒惶急無以擊軻被動句1.父母宗族,皆為戮沒2.燕國見陵之恥除矣介賓短語后置1、常痛于骨髓(介賓短語后置)2、嘉為先言于秦王(介賓短語后置)3、燕王拜送于庭(介賓短語后置)4、使畢使于前(介賓短語后置)定語后置1.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方法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2、多背:意思是指,凡是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背誦下來。倘若你可以堅持到底,那么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語習慣和遣詞造句的方法,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地提高起來。3、多練: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捷徑之一,不僅要認真完成課后訓練,而且要多做相關的字詞句的分類訓練,以拓展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必修一語文文言文的學習技巧學習文言文不僅要學會聽課,而且要重視預習和復習。1、課前預習,除了結合腳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當進行詳細的圈點勾畫,結合語境,反復揣摩,找出自己暫時還無法理解的東西,對那些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一定要加倍注意。當然,有條件的話,還應當搜集相關的資料,以備不時之需。在預習的時候,千萬別忘記了反復誦讀課文,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將不懂的地方制作成問題卡片,以便上課時及時與老師交流或互動,切忌不懂裝懂。2、課后復習,不僅可以鞏固學習成果,而且還可以加深理解,觸類旁通,培養(yǎng)自己的遷移能力。因此,同學們一定不要貪圖省事兒,要是上課聽聽就了事,那么,你就有可能到頭來,自己什么也得不到!文言文語文知識點總結11虛詞歸納⑴之縱一葦之所如(助詞,取獨)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茍非吾之所有(助詞,取獨)⑵于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月出于東山之上(介詞,從)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詞,被)托遺響于悲風(介詞,給)⑶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其聲嗚嗚然(代詞,那)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⑷而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連詞,表轉折)侶魚蝦而友糜鹿(連詞,表并列)耳得之而為聲(連詞,表順承)下江陵,順流而東也(連詞,表修飾)特殊句式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句)游于赤壁之下(狀語后置)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介詞賓語前置)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滄海之一粟。(謂語省略,省略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