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數(shù)理邏輯_第1頁
第1章-數(shù)理邏輯_第2頁
第1章-數(shù)理邏輯_第3頁
第1章-數(shù)理邏輯_第4頁
第1章-數(shù)理邏輯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一章數(shù)理邏輯1.1命題1.2重言式1.3范式1.4聯(lián)結(jié)詞的擴充與歸約1.5推理規(guī)則和證明方法1.6謂詞和量詞1.7謂詞演算的永真公式1.8謂詞演算的推理規(guī)則1.1命題1.1.1命題

斷言是一陳述語句。一個命題是一個或真或假而不

能兩者都是的斷言。如果命題是真,我們說它的真值為真如果命題是假,我們說它的真值是假。例1下述都是命題:;(a)今天下雪;;(b)3+3=6;;(c)2是偶數(shù)而3是奇數(shù);;(d)陳涉起義那天,杭州下雨;;(e)較大的偶數(shù)都可表為兩個質(zhì)數(shù)之和。;以上命題,(a)的真值取決于今天的天氣,(b)和(c)是真,(d)已無法查明它的真值,但它是或真或假的,將它歸屬于命題。(e)目前尚未確定其真假,但它是有真值的,應(yīng)歸屬于命題。

例2下述都不是命題:;(a)x+y>4。 (c)真好啊!;(b)x=3。 (d)你去哪里?;(a)和(b)是斷言,但不是命題,因為它的真值取決于x和y的值。(c)和(d)都不是斷言,所以不是命題。

例3一個人說:“我正在說謊”。他是在說謊還是在說真話呢?如果他講真話,那么他所說的是真,也就是他在說謊。我們得出結(jié)論如果他講真話,那么他是在說謊。另一方面,如果他是說謊,那么他說的是假;因為他承認他是說謊,所以他實際上是在說真話,我們得出結(jié)論如果他是說謊,那么他是講真話。從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他必須既非說謊也不是講真話。這樣,斷言“我正在說謊”事實上不能指定它的真假,所以不是命題。這種斷言叫悖論。若一個命題已不能分解成更簡單的命題,則這個命題叫原子命題或本原命題。例1中(a),(b),(d),(e)都是本原命題,但(c)不是,因為它可寫成“2是偶數(shù)”和“3是奇數(shù)”兩個命題。命題和本原命題常用大寫字母P,Q,R:表示。如用P表示“4是質(zhì)數(shù)”,則記為;

P:4是質(zhì)數(shù)。1.1.2命題聯(lián)結(jié)詞命題和原子命題常可通過一些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新命題,這種新命題叫復合命題。例如;

P:明天下雪,Q:明天下雨是兩個命題,利用聯(lián)結(jié)詞“不”,“并且”,“或”等可分別構(gòu)成新命題:;“明天不下雪”;;“明天下雪并且明天下雨”;;“明天下雪或者明天下雨”等。即;“非P”;;“P并且Q”;“P或Q”等。在代數(shù)式x+3中,x,3叫運算對象,+叫運算符,x+3表示運算結(jié)果。在命題演算中,也用同樣術(shù)語。聯(lián)結(jié)詞就是命題演算中的運算符,叫邏輯運算符或叫邏輯聯(lián)結(jié)詞。常用的有以下5個。1.否定詞設(shè)P表示命題,那么“P不真”是另一命題,表示為P,叫做P的否定,讀做“非P”。從排中律知:如果P是假,則P是真,反之亦然。所以否定詞面具可以如右表所示定義。P

P假真真假這張表叫真值表,定義運算符的真值表,指明如何用運算對象的真值,來決定一個應(yīng)用運算符的命題的真值。真值表的左邊列出運算對象的真值的所有可能組合,結(jié)果命題的真值列在最右邊的一列。為了便于閱讀,我們通常用符號T(true)或1代表真,符號F(false)或0代表假。一般在公式中采用T和F,在真值表中采用1和0。這樣,以上真值表可寫成P

P0110例4(a)

P:4是質(zhì)數(shù)。

P:4不是質(zhì)數(shù)?;?是質(zhì)數(shù),不是這樣。(b)Q:這些都是男同學。

Q:這些不都是男同學。(翻譯成“這些都不是男同學”是錯的。)2.合取詞∧;如果P和Q是命題,那么“P并且Q”也是一命題,記為P∧Q,稱為P和Q的合取,讀做“P與Q”或“P并且Q”。運算符∧定義如下表所示:從真值表可知P∧Q是真當且僅當P和Q俱真。PQP∧Q000110110001例5

P:王華的成績很好,Q:王華的品德很好。P∧Q:王華的成績很好并且品德很好。3.析取詞∨如果P和Q是命題,則“P或Q”也是一命題,記作P∨Q,稱為P和Q的析取,崐讀做“P或Q”。運算符∨定義如右表所示。從真值表可知P∨Q為真,當且僅當P或Q至少有一為真。PQP∨Q000110110111例6;(a)P:今晚我寫字,Q:今晚我看書。

P∨Q:今晚我寫字或看書“或”字常見的含義有兩種:一種是“可兼或”,如上例中的或,它不排除今晚既看書又寫字這種情況。一種是“排斥或”,例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中的“或”,它表示非此即彼,不可兼得。運算符∨表示可兼或,排斥或以后用另一符號表達。(b)P:今年是閏年;Q:今年她生孩子。

P∨Q:今年是閏年或者今年她生孩子。4.蘊涵詞→(涵常簡寫作含)如果P和Q是命題,那么“P蘊含Q”也是命題,記為P→Q,稱為蘊含式,讀做“P蘊含Q”或“如果P,那么Q”。運算對象P叫做前提,假設(shè)或前件,而Q叫做結(jié)論或后件。運算符定義如右表所示。命題P→Q是假,當且僅當P是真而Q是假。PQP→Q000110111101例7

(a)P:天不下雨,Q:草木枯黃。P→Q:如果天不下雨,那么草木枯黃。(b)R:G是正方形,S:G的四邊相等。R→S:如果G是正方形,那么G的四邊相等。(c)W:桔子是紫色的,V:大地是不平的。W→V:如果桔子是紫色的,那么大地是不平的。在日常生活中用蘊含式來斷言前提和結(jié)論之間的因果或?qū)嵸|(zhì)關(guān)系,如上例(a)和(b),這樣的蘊含式叫形式蘊含,然而,在命題演算中,一個蘊含式的前提和結(jié)論并不需要有因果和實質(zhì)聯(lián)系,這樣的蘊含式叫實質(zhì)蘊含,如上例(c)中,桔子的顏色和大地的外形之間沒有因果和實質(zhì)關(guān)系存在,但蘊含式W→V是真,因為前提是假而結(jié)論是真。采用實質(zhì)蘊含作定義,是因為在討論邏輯和數(shù)學問題中,這不僅是正確的,且方便應(yīng)用。蘊含式P→Q可以用多種方式陳述:;“若P,則Q”“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Q每當P”;“P僅當Q”等。如上例(b)中的R→S可陳述為“G是正方形的必要條件是它的四邊相等”。給定命題P→Q,我們把Q→P,

P→

Q,Q→P分別叫做命題P→Q的逆命題,反命題和逆反命題.

5.等值詞如果P和Q是命題,那么“P等值于Q”也是命題,記為PQ,稱為等值式,讀做“P等值于Q”。運算符定義如右表所示。把蘊含式和等值式的真值表加以比較,易知如果PQ是真,那么P→Q和Q→P俱真;反之如果P→Q和Q→P俱真,那么PQ是真。由于這些理由,PQ也讀做“P*是Q的充要條件”或“P當且僅當Q”。PQP

Q000110111001從以上5個定義可看出,聯(lián)結(jié)詞之意義由其真值表唯一確定,而不由命題的含義確定。使用以上5個聯(lián)結(jié)詞,可將一些語句翻譯成邏輯式。翻譯時為了減少圓括號(一般不用其它括號)的使用,我們作以下約定:;·運算符結(jié)合力的強弱順序為;、∧,∨,→,凡符合此順序的,括號均可省去?!は嗤倪\算符,按從左至右次序計算時,括號可省去?!ぷ钔鈱拥膱A括號可以省去。例如:(((P∧Q)∨R)→((R∨P)∨Q))可寫成;(P∧Q∨R)→R∨P∨Q

但有時為了看起來清楚醒目,也可以保留某些原可省去的括號。例8(a)設(shè)P表示“他有理論知識”,Q表示“他有實踐經(jīng)驗”,則“他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jīng)驗”可譯為:P∧Q。(b)設(shè)P:明天下雨,Q:明天下雪,R:我去學校。則(i)“如果明天不是雨夾雪則我去學?!笨蓪懗?(P∧Q)→R;(ii)“如果明天不下雨并且不下雪則我去學?!笨蓪懗?

P∧Q→R;(iii)“如果明天下雨或下雪則我不去學?!笨蓪懗?

P∨Q→R;(iv)“明天,我將雨雪無阻一定去學?!笨蓪懗?

P∧Q∧R∨P∧Q∧R∨P∧Q∧R∨P∧Q∧R(v)“當且僅當明天不下雪并且不下雨時我才去學?!笨蓪懗?

P∧Q

R;(c)用邏輯符表達“說小學生編不了程序,或說小學生用不了個人計算機,那是不對的”。設(shè)P:小學生會編程序,Q:小學生會用個人計算機。則上句可譯為(P∨Q)(d)用邏輯符表達“若不是他生病或出差了,我是不會同意他不參加學習”。設(shè)P:他生病了,Q:他出差了,R:我同意他不參加學習,則上句可譯為 (P∨Q)R或P∨QR

翻譯時要按邏輯關(guān)系翻譯,而不能憑字面翻。例如,設(shè)P:林芬做作業(yè),

Q:林芳做作業(yè),則“林芬和林芳同在做作業(yè)”可譯為P∧Q,但“林芬和林芳是姐妹”就不能翻釋成兩個命題的合取,它是一個原子命題。1.1.3命題變元和命題公式通常,如果P代表真值未指定的任意命題,我們就稱P為命題變元;如果P代表一個真值已指定的命題,我們就稱P為命題常元。但由于在命題演算中并不關(guān)心具體命題的涵義,只關(guān)心其真假值。因此,我們可以形式地定義它們。以“真”,“假”為其變域的變元,稱為命題變元;T和F稱為命題常元。單個命題變元和命題常元叫原子公式。由以下形成規(guī)則生成的公式叫命題公式

(簡稱公式):;(1)單個原子公式是命題公式。(2)如果A和B是命題公式,則(A),(A∧B),(A∨B),(A→B),(A

B)是命題公式。

(3)只有有限步應(yīng)用條款(1)和(2)生成的公式才是命題公式。這種定義叫歸納定義,也叫遞歸定義。由這種定義產(chǎn)生的公式叫合式公式。例9(a)說明(P→(P∨Q))是命題公式。;解

(i)P是命題公式 根據(jù)條款(1)(ii)Q是命題公式 根據(jù)條款(1)(iii)(P∨Q)是命題公式 根據(jù)(i)(ii)和條款(2)(iv)(P→(P∨Q))是命題公式 根據(jù)(i)(iii)和條款(2)(b)以下不是命題公式,因為它們不能由形成規(guī)則得出?!腝,(P→Q,P→∧Q,((PQ)∧R)

為了減少圓括號的使用,以后手寫命題公式時,可按過去的約定省略。例10

(a)((P∨Q)∧P)的真值表如下所示:(b)兩個命題公式,如果有相同的真值,則稱它們是邏輯等價命題證明P

Q與P∧Q∨P∧Q是邏輯等價命題。證用真值表因后兩列的真假值完全一致,所以它們是邏輯等價命題。1.2重言式1.2.1重言式對有n個命題變元的命題公式A(P1,P2,…,Pn),命題變元的真值有2n種不同的組合。每一種組合叫做一種指派,一共有2n種指派,這就是說真值表有2n行。對應(yīng)于每一指派,命題公式得到一確定的值,即命題公式成為具有真假值的命題,于是可能出現(xiàn)以下情況:(1)對應(yīng)于所有指派,命題公式均取值真。這種命題公式叫重言式,或叫永真式。例如P∨P。(2)對應(yīng)于所有指派,命題公式均取值假。這種命題公式叫矛盾式,或叫永假式。假如P∧P。(3)不是永真式,也不是永假式,這種命題公式叫偶然式。一個公式如果至少存在一個指派,使其值為真,則稱此公式為可滿足的;一個公式如果至少存在一個指派,使其值為假,則稱此公式為非永真。我們著重研究重言式,它最有用,因為它有以下特點:(1)重言式的否定是矛盾式,矛盾式的否定是重言式,所以研究其一就可以了。(2)重言式的合取,析取,蘊含,等值等都是重言式。這樣,由簡單的重言式可推出復雜的重言式。(3)重言式中有許多非常有用的恒等式和永真蘊含式。1.2.2恒等式設(shè)A:A(P1,P2,…,Pn),B:B(P1,P2,…,Pn)是兩個命題公式,這里Pi(i=1,2,…,n)不一定在兩公式中同時出現(xiàn)。如果AB是重言式,則A與B對任何指派都有相同的真值。記為AB,叫做邏輯恒等式,讀做“A恒等于B”。

容易看出,AB不過是上節(jié)的“A和B邏輯等價”的另一種描述方式而已。所以,AB也讀做“A等價于B”。請注意符號與符號意義不同。是邏輯聯(lián)結(jié)詞,而是表示A和B有邏輯等價這個關(guān)系的符號,它的作用相當于代數(shù)中的“=”。表1.2-1邏輯恒等式表1.2-1邏輯恒等式1.2.3永真蘊含式如果A→B是一永真式,那么稱為永真蘊含式,記為AB,讀做“A永真蘊含B”。永真蘊含式也可用真值表證明,但也可用以下辦法證明:(1)假定前件是真,若能推出后件是真,則此蘊含式是真。(2)假定后件是假,若能推出前件是假,則此蘊含式是真。表1.2–2永真蘊含式例1證明Q∧(P→Q)P

方法1:設(shè)Q∧(P→Q)是真,則Q,P→Q是真。所以,Q是假,

P是假。因而

P是真。故Q∧(P→Q)P

方法2:設(shè)P是假,則P是真。以下分情況討論。(i)若Q為真,則Q是假,所以Q∧(P→Q)是假。(ii)若Q是假,則P→Q是假,所以Q∧(P→Q)是假。故

Q∧(P→Q)P。1.2.4恒等式和永真蘊含式的兩個性質(zhì)

1.若AB,BC

則AC;若AB,BC則AC。;

這一性質(zhì)也可敘述為:邏輯恒等和永真蘊含都是傳遞的。前者留給讀者自證,現(xiàn)證明后者。;

證A→B永真;

B→C永真,所以;(A→B)∧(B→C)永真。由公式I6得A→C永真,既AC。;2.若AB,AC,則AB∧C。;

A是真時,B和C都真,所以B∧C也真。因此A→B∧C永真,則AB∧C。1.2.5代入規(guī)則和替換規(guī)則1.代入規(guī)則(RuleofSubstitution)

一重言式中某個命題變元出現(xiàn)的每一處均代入以同一公式后,所得的仍是重言式。這條規(guī)則之所以正確是由于重言式之值不依賴于變元的值的緣故。例如

P∧P

F,今以R∧Q代P得(R∧Q)∧(R∧Q)F,仍正確。它的思想就如同在代數(shù)中,若

x

2-y2=(x+y)(x-y)則(a+b)2-(mn)2=(a+b+mn)(a+b-mn)一樣。代入后所得公式稱為原公式的代入實例。對非重言式通常不作代入運算,特別是偶然,因所得代入實例的性質(zhì)不確定,沒有用處。例如:B:P→Q原是偶然,若用R∨R代換B中之Q,得

A:P→(R∨R)卻是重言式。

2.替換規(guī)則(RuleofReplacement)

設(shè)有恒等式AB,若在公式C中出現(xiàn)A的地方,替換以B(不必每一處)而得到公式D,則CD。;

如果A是合式公式C中完整的一部分,且A本身是合式公式,則稱A是C的子公式,規(guī)則中“公式C中出現(xiàn)A”意指“A是C的子公式”。這條規(guī)則的正確性是由于在公式C和D中,除替換部分外均相同,但對任一指派,A和B的真值相同,所以C和D的真崐值也相同,故C

D。

應(yīng)用這兩條規(guī)則和已有的重言式可以得出新的重言式。例如,對公式E4:P∨Q

Q∨P,我們以A∧B代P,A∧B代Q,就得出公式A∧B∨A∧B

A∧B∨A∧B

以A代P,A∧B∨C代Q,得就出公式A∨(A∧B∨C)(A∧B∨C)∨A

……

對公式E19:

P∧T

P,我們利用公式P∨PT,對其中的T作替換(注意不是代入,對命題常元不能代入)得公式P∧(P∨P)P

……例2證明P∧Q∨Q

P∨Q

證P∧Q∨Q

Q∨P∧Q E4

(Q∨P)∧(Q∨Q) E9(Q∨P)∧T E20和替換規(guī)則

Q∨P E19

P∨Q E4

(b)證明(P→Q)→(Q∨R)P∨Q∨R證

(P→Q)→(Q∨R)(P∨Q)→(Q∨R) E14和替換規(guī)則(P∨Q)∨(Q∨R) E14

P∧Q∨(Q∨R) E10、E1和替換規(guī)則(P∧Q∨Q)∨R) E6

P∨Q∨R

例2(a)和替換規(guī)則(P→Q)(P∨Q) E14和替換規(guī)則

P∧Q E10

P∧Q E1

和替換規(guī)則

Q∧P E5化簡后的語句是“我去了,而他不來”。(c)試將語句“情況并非如此:如果他不來,那么我也不去?!被?。

解設(shè)P:他來,Q:我去,則上述語句可翻譯為(P→Q)。簡化此公式(d)找出P→(PQ)∨R的僅含∧和兩種聯(lián)結(jié)詞的等價表達式。解

P→(P

Q)∨R

P→(P→Q)∧(Q→P)∨R E15和替換規(guī)則

P∨(P∨Q)∧(Q∨P)∨R E14和替換規(guī)則(P∨P∨Q)∧(P∨Q∨P)∨RE9和替換規(guī)則(P∨Q)∧(T∨Q)∨R

E2,E20和替換規(guī)則(P∨Q)∧T∨R E16和替換規(guī)則

P∨Q∨R E19和替換規(guī)則(P∧Q∧R)

E1,E11所以,(P∧Q∧R)是所求表達式。1.2.6對偶原理定義1.2-1設(shè)有公式A,其中僅有聯(lián)結(jié)詞∧,∨,。在A中將∧,∨,T,F分別換以∨,∧,F,T得公式A*,則A*稱為A的對偶公式。對A*采取同樣手續(xù),又得A,所以A也是A*的對偶。因此,對偶是相互的。例3

(a)

P∨(Q∧R)和P∧(Q∨R)互為對偶。

(b)P∨F

和P∧T互為對偶。定理1.2-1設(shè)A和A*是對偶式。P

1,P2,…,Pn是出現(xiàn)于A和A*中的所有命題變元,于是A(P1,P2,…,Pn)A*(P1,P2,…,Pn)如在例3(a)中,A(P,Q,R)P∨Q∧R

A(P,Q,R)(P∨Q∧R)(P)∧(Q∧R)(P)∧(Q∨R)A*(P,Q,R)P∧(Q∨R)A*(P,Q,R)(P)∧(Q∨R)所以,A(P,Q,R)A

*(P,Q,R)。定理1.2–2若AB,且A,B為命題變元P1,P2,…..,Pn及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的公式,則A*

B*。

AB意味著A(P1,P2,…,Pn)B(P1,P2,…,Pn)永真所以A(P1,P2,…,Pn)B(P1,P2,…,Pn)永真由定理1.2-1得A*(P1,P2,…,

Pn)B*(P1,P2,…,

Pn)永真因為上式是永真式,可以使用代入規(guī)則,以Pi代Pi,1≤i≤n,得A*(P1,P2,…,Pn)B*(

P1,P2,…,

Pn)永真所以,A*

B*。證畢。本定理常稱為對偶原理。

例4若(P∧Q)∨(P∨(P∨Q))P∨Q,則由對偶原理得(P∨Q)∧(P∧(P∧Q))P∧Q

定理1.2-3如果AB,且A,B為命題變元P1,P2,…,Pn及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的公式,則B*A*。

A

B意味著

A(P1,P2,…,Pn)→B(P1,P2,….,Pn)永真,

B(P1,P2,…,Pn)→A

(P1,P2,…,Pn)永真。由定理1.2-1得

B*(P1,P2,…,Pn)→A*(P1,P2,…,Pn)永真因為上式是永真式,可以使用代入規(guī)則,以Pi代Pi,1≤i≤n,得

B*

A*。

證畢。1.3范式1.3.1析取范式和合取范式為敘述方便,我們把合取式稱呼為積,析取式稱呼為和。;定義1.3-1命題公式中的一些命題變元和一些命題變元的否定之積,稱為基本積;一些命題變元和一些命題變元的否定之和,稱為基本和。例如,給定命題變元P和Q,則P,P∧Q,P∧Q,P∧P,

Q∧P∧Q等都是基本積,Q,Q∨P,P∨Q,P∨P,P∨Q∨Q等都是基本和。

基本積(和)中的子公式稱為此基本積(和)的因子。

定理1.3-1一個基本積是永假式,當且僅當它含有P,P形式的兩個因子。

充分性

P∧P是永假式,而Q∧F

F,所以含有P和P形式的兩個因子時,此基本積是永假式。

必要性用反證法。設(shè)基本積永假但不含P和P形式的兩個因子,則給這個基本積中不帶否定符的命題變元指派真值T,帶有否定符的命題變元指派真值F,得基本積的真值是T,但這與假設(shè)矛盾。證畢。定義1.3-2一個由基本積之和組成的公式,如果與給定的命題公式A等價,則稱它是A的析取范式,記為A

A1∨A2∨…∨An,n≥1這里A1,A2,…,An是基本積。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析取范式,這是因為命題公式中出現(xiàn)的→和可用∧,∨和表達,括號可通過德·摩根定律和∧在∨上的分配律消去。但一個命題公式的析取范式不是唯一的,我們把其中運算符最少的稱為最簡析取范式。

如果給定的公式的析取范式中每個基本積都是永假式,則該式也必定是永假式。例1

(a)求P∧(P→Q)的析取范式。解P∧(P→Q)P∧(P∨Q)

P∧P∨P∧Q

P∧(P→Q)不是永假式,因為其析取范式中,后一個基本積非永假。如果需要求出最簡的析取范式,那么(1)式還可化簡成

P∧(P→Q)F∨P∧Q

P∧Q

P∧Q是P∧(P→Q)的最簡析取范式。(b)

求(P∨Q)(P∧Q)的最簡析取范式。解(P∨Q)(P∧Q)((P∨Q)∧(P∧Q))∨((P∨Q)∧(P∧Q))(P∧Q∧P∧Q)∨((P∨Q)∧(P∨Q))

Q∧P∨P∧Q

定義1.3-3一個由基本和之積組成的公式,如果與給定的命題公式A等價,則稱它是A的合取范式,記為A

A1∧A2∧…∧An,n≥1這里A1,A2,…,An是基本和。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合取范式,這是因為命題公式中出現(xiàn)的→和可用∧,∨和表達,否定號可通過德·摩根定律深入到變元上,再利用∨在∧上的分配律可化成合取范式。一個公式的合取范式也不是唯一的,其中運算符最少的稱為最簡合取范式,也可利用卡諾圖等方法求得最簡合取范式。

如果給定的公式的合取范式中每個基本和都是永真式,則該式也必定是永真式。例2(a)證明Q∨P∧Q∨P∧Q是永真式。解Q∨P∧Q∨P∧Q

Q∨(P∨P)∧Q(Q∨P∨P)∧(Q∨Q)

在Q∨P∧Q∨P∧Q的合取范式中,每一個基本和都是永真式,所以它是永真式。(b)求(P∨Q)(P∧Q)的最簡合取范式。

解記A(P∨Q)(P∧Q),則

A((P∨Q)(P∧Q)

((P∨Q)∧P∧Q∨(P∨Q)∧(P∧Q))((P∨Q)∧(P∧Q))

P∧Q∨P∧Q

所以,A(P∨Q)∧(P∨Q)。1.3.2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定義1.3-4在n個變元的基本積中,若每一個變元與其否定不同時存在,而兩者之一必出現(xiàn)一次且僅出現(xiàn)一次,則這種基本積叫極小項。

n個變元可構(gòu)成2n個不同的極小項。例如3個變元P,Q,R可構(gòu)造8個極小項。我們把命題變元看成1,命題變元的否定看成0,那么每一極小項對應(yīng)一個二進制數(shù),因而也對應(yīng)一個十進制數(shù)。對應(yīng)情況如下:

P∧Q∧R

——000——0P∧Q∧R ——001——1P∧Q∧R ——010——2P∧Q∧R ——011——3P∧Q∧R ——100——4P∧Q∧R ——101——5P∧Q∧R ——110——6P∧Q∧R —111—7我們把對應(yīng)的十進制數(shù)當作足標,用mi表示這一項,即;m0

P∧Q∧R

m1

P∧Q∧Rm2

P∧Q∧

R m3

P∧Q∧Rm4

P∧Q∧R m5

P∧Q∧Rm6

P∧Q∧R m7

P∧Q∧R一般地,n個變元的極小項是:m0

P1∧P2∧P3…∧

Pnm1

P1∧P2∧P3…∧Pn……m2n-1

P1∧P2∧P3…∧Pn

定義1.3-5一個由極小項之和組成的公式,如果與給定的命題公式A等價,則稱它是A的主析取范式。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主析取范式,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析取范式,而析取范式可化為主析取范式。例如A

P∧Q∨R

P∧Q∧(R∨

R)∨(P∨

P)∧(Q∨Q)∧R

P∧Q∧R∨P∧Q∧R∨P∧Q∧R∨P∧Q∧R∨

P∧Q∧R∨P∧Q∧R

P∧Q∧R∨P∧Q∧R∨P∧Q∧R∨P∧Q∧

R∨P∧Q∧R

m1∨m3∨m5∨m6∨m7Σ(1,3,5,6,7)前邊講過每一極小項和它的足標的二進制數(shù)一一對應(yīng),因而和一種指派一一對應(yīng),例如三個變元時,極小項足標指派

P∧Q∧R——101——1,0,1當且權(quán)當將對應(yīng)的指派代入該極小項,該極小項的值才為1。因此,在命題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中,諸極小項都與真值表中相應(yīng)指派處的該公式的真值1相對應(yīng),反之亦然。例3證明

P∨Q和P→((P→Q)∧(Q∨P))二式邏輯等價。

P∨Q

P∧(Q∨Q)∨Q∧(P∨P)

P∧Q∨P∧Q∨P∧Q

P→((P→Q)∧(Q∨P))

P∨((P∨Q)∧(Q∧P))

P∨(P∧Q∧P)∨(Q∧Q∧P)

P∨P∧Q

P∧(Q∨Q)∨P∧Q

P∧Q∨P∧Q∨P∧Q所以,二式邏輯等價。定義1.3-6

在n個變元的基本和中,若每一個變元與其否定不同時存在,而二者之一必出現(xiàn)一次且僅出現(xiàn)一次,則這種基本和叫極大項。

n個變元可構(gòu)成2n個不同的極大項。類似于(但不同)極小項的記法,它們是:

M0

P1∨P2∨…∨Pn

M

1

P1∨P2∨…∨

Pn

M

2

P1∨P2∨…∨

Pn-1∨Pn

M2n-1

P1∨P2∨…∨Pn這里是將命題變元對應(yīng)于0,命題變元的否定對應(yīng)于1,恰與極小項記法相反,例如3個變元的極大項是這樣對應(yīng)的極大項足標指派

P∨Q∨R——010——0,1,0其目的是當且僅當將極大項的對應(yīng)指派代入該極大項,才使該極大項的真值為0,使今后許多運算得到方便。

定義1.3-7一個由極大項之積組成的公式,如果與給定的命題公式A等價,則稱它是A的主合取范式。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主合取范式,這是因為任何一個命題公式都可求得它的合取范式,而合取范式可化為主合取范式。例如

A

P∧Q∨R(P∨R)∧(Q∨R)(P∨R∨Q∧Q)∧(Q∨R∨P∧P)(P∨Q∨R)∧(P∨Q∨R)∧(P∨Q∨R)

M0∧M2∧M4

π(0,2,4)一個命題公式的真值表是唯一的,因此一個命題公式的主合取范式也是唯一的。兩個命題公式如果有相同的主合取范式,那么兩個命題公式是邏輯等價的。一個命題公式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緊密相關(guān),在它們的簡記式中,代表極小項和極大項的足標是互補的,即兩者一起構(gòu)成0,1,2,…,2n-1諸數(shù),例如

AP∧Q∨R

Σ(1,3,5,6,7)=則 A

P∧Q∨R

π(0,2,4)下面列出極小項和極大項性質(zhì)(1)mi∧mj

F,(i≠j)(2)Mi∨M

j

T,(i≠j)(3)(4)(5)mi

Mi;(6)Mi

mi

1.3.3主析取范式的個數(shù)當n=1時,極小項有21=2個,即P,P。主析取范式有:沒有極小項全部極小項當n=2時,極小項有22=4個,即P∧Q,P∧Q,P∧Q,P∧Q。主析取范式有共222=16個。以此類推,n個命題變元,可構(gòu)造22n個不同的主析取范式(包括F)。這個數(shù)字增長非常快,如n=3時223=256,n=4時224=65536。

主合取范式和主析取范式是一一對應(yīng)的,因此,n個命題變元,也可構(gòu)造22n個不同的主合取范式(包括T)。1.4聯(lián)結(jié)詞的擴充與歸約1.4.1聯(lián)結(jié)詞的擴充1.一元運算Pf1

f2

f3f

40100110101永假恒等否定期永真2.二元運算除f5,f6,f

7,f8,f

13,f

14,f15已定義,f

1,f10,f

11,f

16作為運算意義不大,只需再定義以下4個:

f

12與非:P↑Q(P∧Q)

f2或非:P↓Q(P∨Q)

f9排斥或(異或):P⊕Q(P

Q)P∧Q∨P∧Q

f

3,f

4蘊含否定:P→Q(P→Q)

1.4.2聯(lián)結(jié)詞的歸約9個聯(lián)結(jié)詞是否都必要?顯然不是的,只用∧,∨,三個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造的式子,就足以把一切命題公式等價地表示出來。根據(jù)德·摩根定律:(P∧Q)P∨Q,(P∨Q)P∧Q,所以,∧和∨中去掉一個也足以把一切命題公式等價地表示出來。

定義1.4-1一個聯(lián)結(jié)詞集合,用其中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的式子足以把一切命題公式等價地表達出來,則這個聯(lián)結(jié)詞集合稱為全功能的。由以上討論,易知包含∧,∨,的任一聯(lián)結(jié)詞集合都是全功能的。{∧,},{∨,}是全功能聯(lián)結(jié)詞集合。值得注意的是,{↑},{↓}也是全功能集合。容易證明{→,},{→,},{→,F},{→,T}也是全功能集合。但{∧,∨,→,}及其子集都不是全功能聯(lián)結(jié)詞集合,{},{,},{⊕,}等也不是全功能聯(lián)結(jié)詞集合。下面扼要說明為什么不是全功能的聯(lián)結(jié)詞集合。;(1){∧,∨},因為對命題P進行∧和∨運算,不管怎樣組合和反復,總不能得到P。(2){},因為是一元運算,表達不了二元運算。(3){,},證明如下:

證設(shè)f(P,Q)表示僅用命題變元P和Q及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的任意的命題公式?,F(xiàn)證明對P,Q的4種指派,f(P,Q)的真值只能是下表中的8種結(jié)果之一:①在未運算前,P和Q的值是屬于表中結(jié)果3和4,即屬于8種之一。②以上8種結(jié)果任兩種(包括自己對自己)經(jīng)運算,仍得以上8種結(jié)果之一。③以上8種結(jié)果,任一種經(jīng)運算,仍得以上8種結(jié)果之一。所以,對P,Q的4種指派,經(jīng)反復用和運算,只能得出以上8種結(jié)果之一,即f(P,Q)的真值只能是表中8種結(jié)果之一。但以上8種結(jié)果都是偶數(shù)個1,而P∨Q是3個1,所以不能用f(P,Q)表達P∨Q,故{,}不是全功能集合。一般地說,要證明聯(lián)結(jié)詞集合A是不是全功能的,只需選一個全功能聯(lián)結(jié)詞集合B,一般選{∨,}或{∧,},若B中每一聯(lián)結(jié)詞都能用A中的聯(lián)結(jié)詞表達,則A是全功能的,否則A不是全功能的。P∧Q∨R

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P∨Q∨R)(P∨Q∨R)(P∨Q∨R)(P∨Q∨R)*1.4.3其它主范式前邊介紹了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聯(lián)結(jié)詞擴充后,也可由極小項和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主異或范式,由極大項和聯(lián)結(jié)詞構(gòu)成主等值范式。例如因為對任一指數(shù),任兩個不同的極小項mi和mj不可能同時為真,因此mi∨mj與mi⊕mj是等價的,故由主析取范式可轉(zhuǎn)寫成主異或范式。類似地,任兩個不同的極大項Mi和Mj不可能同時為假,因此Mi∧Mj和Mi

Mj是等價的,故主合取范式可轉(zhuǎn)寫成主等值范式。主異或范式和主等值范式也是唯一的。1.5推理規(guī)則和證明方法1.5.1推理規(guī)則像前幾節(jié)那樣確定命題演算,本質(zhì)上和簡單的開關(guān)代數(shù)一樣,簡單的開關(guān)代數(shù)是命題演算的一種應(yīng)用。現(xiàn)在,我們從另一角度研究命題演算,即從邏輯推理角度來理解命題演算。先考察4個推理的例子,在每一例子中,橫線上的是前提,橫線下的是結(jié)論。右側(cè)是例子的邏輯符表示。設(shè)x屬于實數(shù),P:x是偶數(shù),Q:x2是偶數(shù)。例1如果x是偶數(shù),則x2是偶數(shù)。x是偶數(shù)。x2是偶數(shù)。前提結(jié)論∴QP→Q

P例2如果x是偶數(shù),則x2是偶數(shù)。P→Q

x2是偶數(shù)。x是偶數(shù)。Q∴P例3如果x是偶數(shù),則x2是偶數(shù)。P→Q

x不是偶數(shù)。x2不是偶數(shù)。P∴Q例4如果x是偶數(shù),則x2是偶數(shù)。P→Q

x2不是偶數(shù)。x不是偶數(shù)。Q∴P例1中,若不管命題的具體涵義,那么它所應(yīng)用的推理規(guī)則就是Q∴PP∧(P→Q)Q

中間部分是左側(cè)規(guī)則的另一種寫法,右側(cè)是此推理規(guī)則所對應(yīng)的永真蘊含式。從這個永真蘊含式可看出,它正是代表“如果P并且P→Q是真,則Q是真”的意義,這里P和Q表示任意命題。所以,它恰好代表左側(cè)的推理規(guī)則。這條推理規(guī)則叫假言推理,從形式上看結(jié)論Q是從P→Q中分離出來的,所以又叫分離規(guī)則。它是推理規(guī)則中最重要的一條。對任一永真蘊含式A

B來說,如果前提A為真,則可保證B為真,因此不難看出,任一個永真蘊含式都可作為一條推理規(guī)則。例如,P∧(P∨Q)Q代表以下規(guī)則,叫做析取三段論。P∴Q或P,P∨Q推得Q。下邊舉一個例子,說明這條推理規(guī)則是正確的。設(shè)P:他在釣魚,Q:他在下棋。他在釣魚或下棋

P∨Q他不在釣魚∴他在下棋這樣,就可給出以下定義:P∴Q定義1.4-1若H1∧H2∧…∧Hn

C,則稱C是H1,H2,…,Hn的有效結(jié)論。特別若AB,則稱B是A的有效結(jié)論。定義說明:若H1∧H

2∧…∧Hn

C,則從H1∧H2∧…∧Hn推出C,這樣的推理是正確的。但注意推理正確不等于結(jié)論為真,結(jié)論的真假還取決于前提H1∧H2∧…∧Hn的真假,前提為真時,結(jié)論C為真;前提為假時,

C可能真也可能假,這就是定義中只說C是H1∧H2∧…∧Hn的有效結(jié)論而不說是正確結(jié)論的原因。有效”是指結(jié)論的推出是合乎推理規(guī)則的。

例2所以錯誤,是Q∧(P→Q)→P不是永真蘊含式,不能用作推理規(guī)則,換言之,P不是Q和(P→Q)的有效結(jié)論。這種錯誤叫肯定后件的錯誤。

例3所以錯誤,其理由類似于例2,這種錯誤叫做否定前件的錯誤。最常用的推理規(guī)則,見表1.5-1。表1.5-1最常用的推理規(guī)則下面再介紹兩條規(guī)則:;(1)規(guī)則P:在推導的任何步驟上都可以引入前提。;(2)規(guī)則T:在推導中,如果前面有一個或多個公式永真蘊含S,則可把S引進推導過程。這兩條規(guī)則,一般都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而不作為規(guī)則單獨提出,但為了提高我們思維的精密性,以便劃清允許或不允許的操作,筆得認為有必要列出。

例5(a)考慮下述論證:;如果這里有球賽,則通行是困難的。如果他們按時到達,則通行是不困難的。他們按時到達了。所以這里沒有球賽。前3個斷言是前提,最后一斷言是結(jié)論,要求我們從前提推出結(jié)論。

設(shè)P:這里有球賽,Q:通行是困難的,R:他們按時到達。這論證能表達如下:用蘊含式表達,則是(P→Q)∧(R→Q)∧R→P

證列出前提和結(jié)論叫論證(Argument),它未必是有效的。證明(Proof)則是有效論證的展開,從上例可看出,它由一系列公式(叫公式序列)組成,它們或者是前提,或者是公理,或者是居先公式的結(jié)論,這些結(jié)論都必須根據(jù)推理規(guī)則得出。(b)

證明R∨S是前提C∨D,C→R,D→S的有效結(jié)論。證上述證明過程,本質(zhì)上和數(shù)學中所見過的是一致的,不過這里每一語句是形式化的,并且都是根據(jù)推理規(guī)則得出的。這樣,就不容易產(chǎn)生推理錯誤,可確保我們無誤地構(gòu)造出有效論證的證明。若論證是不正確的,則不能構(gòu)造出這樣的證明,反之亦然。掌握這種形式方法,對提高我們邏輯分析能力極為重要。

1.5.2證明方法定理常見的形式是“P當且僅當Q”,“如果P,那么Q”。而前者又相當于P→Q并且Q→P,所以歸根結(jié)底,定理的主要形式是P→Q,至于其它形式,諸如P形式,只須證明P是假;P∧Q形式,只須證明P,Q俱真,P∨Q形式,可轉(zhuǎn)化為P→Q形式。1.無義證明法證明P是假,那么P→Q是真。2.平凡證明法證明Q是真,那么P→Q是真。無義證明法和平凡證明法應(yīng)用的次數(shù)較少,但對有限的或特殊的情況,它們常常是重要的。

3.直接證明法假設(shè)P是真,如果能推得Q是真,則P→Q是真。

4.間接證明法因P→Q

Q→P,對Q→P進行直接證明,即假設(shè)Q假,如果能推得P是假,則

Q→P是真,也就是P→Q是真。這個證明法也叫逆反證明法。例6(a)定理:如果4x+6y=97,那么x或y不是整數(shù)。

證4x+6y=97,可改寫為2x+3y=。2x+3y不是整數(shù),所以x或y不是整數(shù)。這是直接證明法。(b)一個完全數(shù)是一個整數(shù),它等于它的所有因子(除本身外)的和。如6是一個完全數(shù),因為6=1+2+3,同樣28也是。

定理:一個完全數(shù)不是一個質(zhì)數(shù)。;證其逆反如下:一個質(zhì)數(shù)不是一個完全數(shù)。假設(shè)P是一質(zhì)數(shù),那么P≥2并且P恰有兩個因子1和P,所以小于P的所有因子的總和是1。這得出P不是一個完全數(shù)。

這是間接證明法。

5.(P1∧P2∧…∧Pn)→Q形式命題的證明;可用直接證明法或間接證明法。因(P1∧P2∧…∧Pn)→Q的逆反是Q→P1∨P2∨……∨Pn,用間接證明法時,只須證明至少有一個i值,使Q蘊含Pi是真即可。這也可以說是間接證明法的推廣。6.P1∧P2∧…∧Pn→(P→Q)形式命題的證明根據(jù)公式E22,P1∧P2∧…∧Pn→(P→Q)等價于P1∧P2∧…∧Pn∧P→Q,所以,只須證明

P1∧P2∧…∧Pn∧P→Q

這個方法叫CP規(guī)則,也叫演譯定理,因P移作前提,常使證明簡化,所以經(jīng)常應(yīng)用。

例7如果A參加球賽,則B或C也將參加球賽。如果B參加球賽,則A不參加球賽。如果D參加球賽,則C不參加球賽。所以,A若參加球賽,則D不參加球賽。

解設(shè)A:A參加球賽,B:B參加球賽,C:C參加球賽,D:D參加球賽。要證明的是A→D可從A→B∨C,B→A,D→C推出。7.(P1∨P2∨…∨Pn)→Q形式命題的證明;因為P1∨P2∨…∨Pn→Q

P1∧P2∧…∧

Pn∨Q

(P1∨Q)∧(P2∨Q)∧…∧(

Pn∨Q) (P1→Q)∧(P2→Q)∧…∧(Pn→Q)所以,欲證P1∨P2∨…∨Pn→Q永真,只須證明對每一i,Pi→Q成立。這種證明方法叫分情況證明例8

試證記作“”的二元運算“max”是可結(jié)合的,即對任何整數(shù)a,b和c,(a

b)c=a(b

c)。;

證對任意3整數(shù)a,b,c,下列6種情況之一必須成立:;

a≥b≥c,a≥c≥b,b≥a≥c,b≥c≥a,c≥a≥b或c≥b≥a。

情況1:a≥b≥c,那么;(ab)c=ac=aa(bc)=ab=a

∴(ab)c=a(bc)

其它情況類似可證。]]]]]]]]]]]]]]]

8.反證法(歸謬法)

設(shè)公式H1,H2,…,Hm中的原子命題變元是P1,P2,…,Pn,如果給P1,P2,…,Pn以某一指派,能使H1∧H2…∧Hm具有真值T,則稱命題公式集合{H1,H2,…,Hm}是一致的,否則稱為非一致的。這個定義也可這樣敘述:若H1∧H2∧…∧Hm

R∧R,則{H1,H2,…,Hm}是非一致的,否則是一致的。定理1.5-1設(shè){H1,H2,…,Hn}是一致的,C是一命題公式,如果{H1,H2,…,Hn,C}非一致,則能從H1,H2,…,Hn推出C。

證因為H1∧H2∧…∧Hn∧C

R∧R,所以,H1∧H2∧…∧Hn∧C永假,但{H1,H2,…,Hm}是一致的,所以使H1∧H2∧…∧Hn為真的指派使C為假,因此C為真。故

H1∧H2∧….∧Hn

C

這一定理說明,欲證H1∧H2∧…∧Hn

C,只須證明H1∧H2∧…∧Hn∧C

R∧R。這種證明法叫反證法,又叫歸謬法。其中C叫假設(shè)前提。

例9證明(P∧Q)是P∧Q的有效結(jié)論。

證把(P∧Q)作為假設(shè)前提。∴P∧Q(P∧Q)反證法有時使證明很方便,但它不是必不可少的證明法,總可以用CP規(guī)則代替它,因為若已證得H1∧H2∧…∧Hn∧C

R∧R

則由CP規(guī)則得H1∧H2∧…∧Hn

C→R∧RC→R∧R

C

由前提三段論得H1∧H2∧…∧Hn

C

*1.5.3推理的其它問題把公理用∧聯(lián)結(jié)起來,求出所得式子的主合取范式,隨意地取出若干個極大項并用∧聯(lián)結(jié)之,這樣得出的式子,便是推論。因為主合取范式為真,其每一合取項為真,因此,若干個合取項之積也是真,所以它是這些公理的推論。如果有m個合取項,可得2m-1個(0個合取項不包括在內(nèi))不同的推論。例如,以P及P→Q作公理時P∧(P→Q)P∧((P∨Q) (P∨Q∧Q)∧(P∨Q)(P∨Q)∧(P∨Q)∧(P∨Q)于是可作出以下推論;

P∨Q,P∨Q,P∨Q,(P∨Q)∧(P∨Q),(P∨Q)∧(P∨Q),(P∨Q)∧(P∨Q),(P∨Q)∧(P∨Q)∧(P∨Q)。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