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A/wKhkGWccH_mASwhWAAHUmMHhrEo797.jpg)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A/wKhkGWccH_mASwhWAAHUmMHhrEo7972.jpg)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A/wKhkGWccH_mASwhWAAHUmMHhrEo7973.jpg)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A/wKhkGWccH_mASwhWAAHUmMHhrEo7974.jpg)
![《燭之武退秦師》教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1F/1A/wKhkGWccH_mASwhWAAHUmMHhrEo797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燭之武退秦師》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
知識與技能目標(1)了解《左傳》的相關知識,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2)理解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分析其說服秦伯的技巧。(3)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燭之武、鄭伯、秦伯等人物形象。2.
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誦讀、討論、分析等方法,理解文本內容,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2)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和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3)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1)感受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的愛國精神和機智勇敢的品質。(2)體會古人的智慧和謀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2)理解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分析其說服秦伯的技巧。(3)分析燭之武、鄭伯、秦伯等人物形象。2.
教學難點(1)理解燭之武的論辯藝術,分析其說服秦伯的技巧。(2)體會古人的智慧和謀略,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三、教學方法1.
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韻律之美,理解文本內容。2.
討論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文本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3.
分析法: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的語言、人物形象等,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4.
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情境中感受人物的情感和語言,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四、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1.
播放一段關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歷史視頻,讓學生感受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英雄輩出。視頻中可以展現(xiàn)各國紛爭、戰(zhàn)爭場面、謀士辯論等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
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謀士和外交家嗎?他們都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引導學生回憶所學過的歷史知識,如蘇秦、張儀、藺相如等,讓學生分享他們的故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選自《左傳》的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看看燭之武是如何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說服秦伯,挽救了鄭國的危亡。(二)了解背景1.
教師介紹《左傳》的相關知識,包括作者、成書年代、內容特點等。-《左傳》全稱《左氏春秋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根據魯國國史《春秋》編寫的編年體史書。-成書年代大約在戰(zhàn)國初期。-內容特點:《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它以《春秋》為綱,詳細地記載了春秋時期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它的敘事詳細,人物形象鮮明,語言簡練生動,是中國古代史學和文學的經典之作。2.
教師講述本文的歷史背景: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戰(zhàn)亂頻繁。鄭國是一個小國,夾在晉、秦兩個大國之間,處境十分艱難。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和秦穆公聯(lián)合出兵攻打鄭國,鄭國危在旦夕。在這種情況下,燭之武挺身而出,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說服了秦伯,使秦國退兵,從而挽救了鄭國的危亡。(三)初讀課文1.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注意字音和節(jié)奏。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語速適中,語調抑揚頓挫,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韻律之美。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文意。學生在朗讀時,可以圈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和句子,以便在后面的學習中解決。3.
教師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糾正字音和節(jié)奏方面的錯誤。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朗讀課文,讓其他學生指出其讀音和節(jié)奏方面的錯誤,然后教師進行糾正和點評。(四)疏通文意《燭之武退秦師》“疏通文意”教學環(huán)節(jié)細化:1.
學生分組合作,逐句翻譯課文-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一般可以根據班級人數分為4-6組為宜。例如,一個40人的班級可以分成5個小組,每組8人。然后明確每個小組負責翻譯的段落范圍,比如第一組負責翻譯第一段“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钡葍热?。-在翻譯過程中,提醒學生充分利用課本注釋、工具書(如古漢語字典等)來理解文中的字詞和句子的意思。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各自對字詞和句子的理解,共同探討疑難之處。例如,對于“以其無禮于晉”這句話中的“以”字,小組成員可以結合注釋和以往學過的知識進行討論,確定其在這里表示“因為”的意思。-如果遇到實在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學生可以在草稿紙上記錄下來,以便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比如“貳于楚也”中的“貳”字具體該如何準確理解,小組成員意見不一致時,可以標記下來準備請教老師。2.
教師巡視指導,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密切觀察每個小組的翻譯情況。可以先整體觀察小組討論的氛圍是否熱烈、是否有明確的分工合作等。例如,如果發(fā)現(xiàn)某個小組討論不積極,教師可以適時介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對于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教師要及時解答。如果是個別小組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單獨為該小組進行講解。比如,有小組對“晉軍函陵”中的“軍”字理解有困難,教師可以解釋這里的“軍”是名詞用作動詞,表示“駐軍”的意思。-對于一些共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集中講解。比如,很多小組都對“且貳于楚也”中的“貳”字理解不準確,教師可以將所有小組召集起來,集中講解“貳”在這里表示“從屬二主”的意思,并通過舉例“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等句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3.
教師抽查學生的翻譯情況-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翻譯重點句子。比如,利用抽簽軟件隨機抽取學生學號,被抽到的學生站起來翻譯指定的句子。如抽到學生翻譯“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句話,學生可能會翻譯為“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和補充。其他學生可以指出翻譯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例如,有學生可能會指出翻譯中“無禮于晉”的語序調整得很準確,但“貳于楚也”的翻譯可以更加簡潔明了一些。-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教師強調重點字詞和句式的翻譯方法。對于這句話,教師可以重點強調“以”作為“因為”的用法,“于”表示“對……”的意思,以及“貳于楚也”這個倒裝句式的翻譯要點。4.
教師結合學生的翻譯情況,講解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講解文言實詞時,以“貳”“鄙”“焉”“以”等實詞為例。對于“貳”,詳細解釋其“從屬二主”的含義,并列舉其他含有“貳”字且意思相近的句子,如“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則諸侯貳?!睅椭鷮W生鞏固理解。對于“鄙”,講解其“邊邑”“把……當作邊邑”等不同含義,并結合課文中的“越國以鄙遠”這句話進行分析。對于“焉”,分別講解其作為代詞、語氣詞、兼詞等不同用法,如在“焉用亡鄭以陪鄰?”中作為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對于“以”,系統(tǒng)梳理其作為介詞“因為”“用”“把”等不同用法,以及作為連詞的用法。-講解文言虛詞時,以“之”“而”“于”等虛詞為例。對于“之”,講解其作為代詞、助詞、動詞等不同用法。如在“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中作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對于“而”,講解其表示并列、轉折、承接等不同關系的用法。如在“夜縋而出”中表示承接關系。對于“于”,講解其表示“在”“對”“比”等不同含義的用法。如在“佚之狐言于鄭伯曰”中表示“對……說”的意思。-講解特殊句式時,對于判斷句、省略句、倒裝句等進行分類講解。比如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睆娬{判斷句的標志“也”。對于省略句“敢以煩執(zhí)事”,補充完整應為“敢以(之)煩執(zhí)事”,講解省略句的常見形式和補充方法。對于倒裝句,如“以其無禮于晉”是狀語后置句,講解倒裝句的類型和調整語序的方法。-通過舉例、對比等方法,讓學生理解這些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的用法和意義。例如,對比“以”作為介詞和連詞的不同用法,通過具體的句子讓學生辨析。同時,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比如給出一些含有重點字詞和特殊句式的句子,讓學生進行翻譯和分析。如“夫晉,何厭之有?”讓學生判斷這句話的句式并進行翻譯。(五)整體感知1.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1)本文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2)本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的?2.
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進行總結:本文的主要人物有燭之武、鄭伯、秦伯、晉侯等。鄭伯是鄭國的國君,晉侯和秦伯是兩個大國的國君。鄭國因為曾經對晉國有無禮的行為,并且又依附于楚國,所以遭到了晉國和秦國的聯(lián)合攻打。在這種情況下,鄭伯派燭之武去說服秦伯退兵。燭之武通過分析秦、晉兩國之間的利益關系,指出滅鄭對秦國有害而無益,同時又提出了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最終成功地說服了秦伯,使秦國退兵。(六)布置作業(yè)1.
背誦課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背誦任務,讓學生在課后背誦課文,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2.
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以便在以后的學習中復習和鞏固。第二課時(一)復習導入1.
教師檢查學生的背誦情況。教師可以隨機抽取學生背誦課文,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和補充。然后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強調背誦的重要性。2.
教師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燭之武退秦師》這篇課文,誰能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的?引導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容,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3.
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進行總結,引出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二)分析人物形象1.
學生分組討論,分析燭之武、鄭伯、秦伯等人物形象,要求結合課文內容進行分析。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分析一個人物形象。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課文內容,分析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等方面的特點,從而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點。2.
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討論。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3.
學生代表發(fā)言,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本小組對人物形象的分析結果。在匯報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說明人物的形象特點。4.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和點評:(1)燭之武:-愛國志士: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不計個人得失,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精神。例如,“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边@句話表明了燭之武在國家危難之際,主動承擔起了說服秦伯退兵的重任。-能言善辯:通過分析秦、晉兩國之間的利益關系,指出滅鄭對秦國有害而無益,同時又提出了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最終成功地說服了秦伯,表現(xiàn)出高超的論辯藝術和口才。例如,“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边@段話中,燭之武從秦國的利益出發(fā),分析了滅鄭對秦國的不利之處,同時又提出了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讓秦伯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達到了說服秦伯的目的。-深明大義:在鄭伯向他道歉并請求他去說服秦伯時,他沒有因為曾經不被重用而拒絕,而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接受了任務,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的品質。例如,“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边@句話表明了燭之武曾經不被重用,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怨恨鄭伯。當鄭伯向他道歉并請求他去說服秦伯時,他以國家利益為重,毅然接受了任務。(2)鄭伯:-善于納諫: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聽取佚之狐的建議,派燭之武去說服秦伯,表現(xiàn)出善于納諫的品質。例如,“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边@句話表明了鄭伯在國家危難之際,能夠聽取佚之狐的建議,派燭之武去說服秦伯。-勇于自責:在燭之武面前,能夠承認自己以前沒有重用他的錯誤,表現(xiàn)出勇于自責的品質。例如,“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這句話表明了鄭伯在燭之武面前,能夠承認自己以前沒有重用他的錯誤,同時也說明了他派燭之武去說服秦伯的原因。-從善如流:在燭之武成功地說服秦伯后,能夠及時與秦國結盟,表現(xiàn)出從善如流的品質。例如,“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這句話表明了鄭伯在燭之武成功地說服秦伯后,能夠及時與秦國結盟,以鞏固自己的地位。(3)秦伯:-利令智昏: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與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表現(xiàn)出利令智昏的一面。例如,“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這句話表明了秦伯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與晉國聯(lián)合攻打鄭國。-善于權衡:在燭之武的勸說下,能夠權衡利弊,放棄攻打鄭國,表現(xiàn)出善于權衡的一面。例如,“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边@句話表明了秦伯在燭之武的勸說下,能夠權衡利弊,放棄攻打鄭國,與鄭國結盟。-審時度勢:在得知晉國也有稱霸的野心后,能夠審時度勢,與鄭國結盟,以防范晉國,表現(xiàn)出審時度勢的一面。例如,“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边@句話表明了秦伯在得知晉國也有稱霸的野心后,能夠審時度勢,與鄭國結盟,以防范晉國。(三)探究論辯藝術1.
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思考燭之武是如何說服秦伯的?他的論辯藝術有哪些?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可以圈畫出燭之武說服秦伯的關鍵語句,分析其論辯藝術。2.
學生分組討論,探究燭之武的論辯藝術。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探究一個方面的論辯藝術。在討論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課文內容,分析燭之武的論辯思路和方法,從而概括出其論辯藝術的特點。3.
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的討論。教師在巡視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及時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探究燭之武的論辯藝術。4.
學生代表發(fā)言,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匯報本小組對燭之武論辯藝術的探究結果。在匯報過程中,學生要結合課文內容,具體說明燭之武的論辯藝術特點。5.
教師結合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和點評:(1)以退為進:燭之武在一開始并沒有直接勸說秦伯退兵,而是先承認鄭國已經處于危亡的境地,然后再分析秦、晉兩國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樣既避免了引起秦伯的反感,又為后面的勸說奠定了基礎。例如,“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边@句話中,燭之武先承認鄭國已經處于危亡的境地,然后再提出如果亡鄭對秦國有益,他就不敢麻煩秦伯。這樣既表現(xiàn)了他的謙虛和恭敬,又為后面的勸說埋下了伏筆。(2)曉之以理:燭之武通過分析秦、晉兩國之間的利益關系,指出滅鄭對秦國有害而無益,同時又提出了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讓秦伯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達到了說服秦伯的目的。例如,“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边@段話中,燭之武從秦國的利益出發(fā),分析了滅鄭對秦國的不利之處,同時又提出了保存鄭國對秦國的好處,讓秦伯認識到自己的利益所在,從而達到了說服秦伯的目的。(3)動之以情:燭之武在勸說秦伯時,還運用了動之以情的方法,他提到了秦晉之間的歷史恩怨,以及晉國的背信棄義,讓秦伯對晉國產生了警惕之心,同時也讓秦伯感受到了他的真誠和善意。例如,“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边@段話中,燭之武提到了秦晉之間的歷史恩怨,以及晉國的背信棄義,讓秦伯對晉國產生了警惕之心。同時,他也讓秦伯感受到了他的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光盤復制產品安全檢測合同
- 2025年度智慧社區(qū)建設項目招投標合同范本及社區(qū)服務
- 2025年度文化教育設施建設借款合同十四號
- 2025年中國紡織紗線生產及預處理機市場前景預測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度數據中心布線與數據中心運維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古建筑保護與修復技術咨詢合同規(guī)范
- 2025年度專業(yè)技術人員海外進修項目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度房地產交易保證金收條及合同附件
- 2025年窗飾品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度國際航空客運服務合同標的乘客權益保障
- 公共組織學(第三版)課件:公共組織結構
- 2024年山東省濟寧市中考化學試卷(附答案)
-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測試卷(一)(含答案)
- 《煤礦安全培訓知識》課件
- 消防安全電動車培訓
-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小講課
- 福建省公路水運工程試驗檢測費用參考指標
- 麻風病防治知識培訓課件
- 員工安全健康手冊
- 華為客服制度
- 2024年湖南高速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1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