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練16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含解析中圖版_第1頁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練16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含解析中圖版_第2頁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練16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含解析中圖版_第3頁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練16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含解析中圖版_第4頁
2024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課時練16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含解析中圖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8-全球氣候改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在20世紀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過去數(shù)千年的氣候改變問題始終倍受國際學術界的關注。讀過去1000年中國東、西部氣候改變的對比圖,完成第1~2題。1.依據(jù)材料信息推斷,在過去的1000年中,我國()A.冷暖交替最多存在0.5℃左右的改變幅度B.西部平均氣溫超過東部平均氣溫C.西部的旱澇頻度超過東部的旱澇頻度D.20世紀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2.下列有關全球變暖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珠穆朗瑪峰雪線下降B.澳大利亞大堡礁在消逝前可能成為游客蜂擁而至的旅游景點C.將導致我國油菜開花期提前,甜菜種植區(qū)域南移D.有利于上海港基礎設施建設(2024天津耀華濱海學校高三月考)明末清初,出現(xiàn)了氣溫較低的“明清小冰期”,極端天氣多發(fā),給我國帶來了嚴峻影響。下圖為食物短缺的程度統(tǒng)計圖。據(jù)此完成第3~4題。3.統(tǒng)計圖顯示,食物短缺程度呈“北高南低”的趨勢,其自然緣由推想最合理的是()A.氣溫南高北低,北部糧食產量低于南部B.北部降溫幅度更大,糧食減產幅度也大C.北部極端天氣更多,自然災難程度更大D.北部地區(qū)開墾歷史悠久,水土流失嚴峻4.河南食物短缺最嚴峻的緣由主要是()A.人口密度大 B.山地比例高C.人口遷入多 D.土壤鹽漬化嚴峻下圖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對比圖。讀圖,完成第5~6題。5.1992—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不斷縮小,反映了()A.地殼活動加劇 B.日地距離縮短C.黃赤交角增大 D.全球變暖6.全球冰川大量溶化和退縮會導致()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C.海洋面積增大,海岸線長度增加D.熱量消耗增多,全球溫度下降讀孟加拉國在不同程度的海平面上升過程中可能被沉沒的土地分布示意圖,完成第7~8題。7.海平面上升的主要緣由是()①酸性氣體排放量增加②臭氧層的破壞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毀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海平面上升使孟加拉國沿海地帶()A.更適于港口建設 B.土壤鹽堿化程度加大C.氣候趨于溫柔潮濕 D.土壤中水分增多,肥力增大下圖為1993—2003年西伯利亞(亞洲北部)沙果特濕地上空(1千米高度)空氣中CO2含量的改變觀測統(tǒng)計圖。讀圖,完成第9~10題。9.“觀測數(shù)據(jù)曲線”出現(xiàn)明顯的波動性,其形成緣由主要是()A.冬季人們大量燃煤取暖,排放多B.冬季生物呼吸作用弱,呼出少C.冬季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固定多D.夏季人類活動強度大,排放多10.分析“長期趨勢曲線”可知,氣候改變對西伯利亞地區(qū)的影響是()A.可以大面積種植熱帶作物B.森林帶分布范圍向南擴展C.高山上林帶上限位置下降D.北部海岸線位置向南退縮全球變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環(huán)境問題之一。下圖是全球氣溫上升3℃后,世界不同區(qū)域靠雨水生長糧食產量的增減狀況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1~12題。11.有關升溫3℃對靠雨水生長糧食地區(qū)的影響,說法正確的是()A.全球變暖對全球各地區(qū)糧食生產都有害無益B.北半球中高緯度的大部分地區(qū)糧食產量會增加C.低緯度和南半球地區(qū)糧食產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糧食產量會普遍增加,東半球相反12.據(jù)圖推斷,假如全球氣溫上升3℃,下列幾個地區(qū)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亞 B.西亞C.北非 D.中亞(2024安徽黃山高三二模)舍爾金井位于俄羅斯東西伯利亞雅庫茨克市中心,總深度約為116.5米,是多年凍土區(qū)第一口深度超過100米的深井。下圖為不同時間段舍爾金井年均地溫改變圖。據(jù)此完成第13~14題。13.工人在井下作業(yè)時呼出二氧化碳,導致井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受此影響最相宜施工的季節(jié)為()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4.自1854年以來,舍爾金井內年均地溫改變反映了()A.當?shù)貧鉁氐陀诹阆?℃ B.全球氣候趨于變暖C.周邊農作物單產降低 D.井內地溫持續(xù)上升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IPCC(全球政府間氣候改變委員會)在全球氣候改變評估報告中指出:由于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驅動,全球氣候21世紀會接著變暖。這一評估報告認為,21世紀末全球氣溫可能上升1.1~6.4℃。材料二下圖是中國能源消費構成示意圖。(1)依據(jù)全球變暖成因與危害之間的關系,把下列選項填入表格中。A.極冰溶化 B.毀林C.沿海低地被淹 D.燃燒礦物燃料(2)簡要說明我國CO2排放總量大的緣由。(3)隨著全球變暖,海平面不斷上升,將會對我國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產生影響。為了預防海平面上升所產生的危害,可實行哪些措施?(4)為抑制我國氣候變暖的趨勢,實現(xiàn)21世紀中葉碳排放的目標,請你從能源開發(fā)和利用的角度獻計獻策。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圖1圖2(1)據(jù)圖1說明大氣保溫作用發(fā)生的過程。(2)據(jù)圖2分析人類活動是如何加劇全球變暖的。(3)以全球變暖為例說明人類活動是如何對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產生影響的。參考答案課時規(guī)范練16全球氣候改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1~2.1.D2.B第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氣溫距平在-1~1℃之間改變,其改變幅度約為2℃;多數(shù)時期東部氣溫高于西部,因此西部平均氣溫較低;西部降水在100毫米上下波動,旱災多,洪災少,從東部旱澇災難氣候階段中可以看出,其旱澇災難頻度超過西部;從氣溫距平看,20世紀氣溫呈波動上升趨勢。第2題,隨著氣溫上升,珠穆朗瑪峰雪線上升;氣溫上升導致海平面上升,澳大利亞大堡礁面臨被沉沒的危急,在消逝前可能成為游客蜂擁而至的旅游景點;氣溫上升使我國油菜花開花期提前,而相宜溫涼氣候的甜菜種植區(qū)域將向高緯度擴展;海平面上升不利于上海港基礎設施建設。3~4.3.C4.A第3題,由題干可知,“明清小冰期”是寒冷的時期。圖示地區(qū)北方緯度高,氣溫比南方更低,雪災、凍害頻繁,極端天氣更多,自然災難影響程度更大,嚴峻影響作物生長,因此導致北方食物短缺程度比南方嚴峻。C項正確。第4題,河南在明清時期,人口快速增長,人口密度大是河南食物短缺最嚴峻的緣由,A項正確。河南中部和東部為寬闊的黃淮海平原,平原比例高,B項錯誤。河南是人口遷出大省,C項錯誤。圖中北方的北京、山東等地土壤鹽漬化均較嚴峻,D項錯誤。5~6.5.D6.A第5題,1992—2003年格陵蘭冰原面積不斷縮小是由冰川溶化造成的,冰川溶化的緣由是全球變暖。第6題,全球冰川大量溶化和退縮會造成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蝕加劇;冰川融水增多,對全球水量沒有影響,只是水在形態(tài)上發(fā)生了改變;海洋面積增加,沿海低地被淹,海岸線長度削減;冰川溶化是全球變暖的結果,不會造成全球溫度下降。7~8.7.D8.B第7題,海平面上升主要是全球變暖導致冰川溶化造成的,因而與酸性氣體排放和臭氧層破壞無關。第8題,海平面上升使沿海低地被沉沒,海水入侵造成土壤鹽堿化程度加大。9~10.9.A10.D第9題,一年中冬季生活取暖,燃煤增加,會使CO2含量增加,夏季光合作用增加會使CO2含量相對削減,故觀測數(shù)據(jù)曲線有較明顯的波動,A項正確。第10題,長期趨勢曲線顯示CO2含量呈增加趨勢,會帶來全球變暖。全球變暖使海平面上升,則西伯利亞北部沿??赡鼙槐北蟪翛],海岸線向南退縮。11~12.11.B12.B第11題,氣候變暖會對農作物產量有肯定影響。對低緯度的大部分國家,升溫伴隨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會使農作物減產;高緯度的國家則隨著積溫增加,農作物產量可能增加。第12題,讀圖可知,澳大利亞、北非糧食減產;西亞大部分為熱帶沙漠氣候區(qū),中亞多為溫帶荒漠氣候區(qū),在全球氣溫上升3℃后,中亞糧食增產幅度沒有西亞地區(qū)大。13~14.13.D14.B第13題,冬季井內溫度高,井外溫度低,二氧化碳更簡單隨氣流上升運動排出井外,降低井內二氧化碳濃度。D項正確。第14題,讀圖可知,自1854年以來,井內年均地溫在地表以下80米深度以內明顯上升,表明全球氣候趨于變暖,B項正確。15.答案(1)(自左向右)BDAC(2)緣由:人口和經濟總量大,能源消費總量大;化石能源(煤、石油)占能源消費構成的比重極高。(3)探討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加強城市規(guī)劃;加高加固海堤;整治疏浚河流以提高泄洪實力,消退內澇威逼。(4)①發(fā)展并推廣先進的節(jié)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優(yōu)化能源結構,削減化石燃料的運用,開發(fā)運用新能源;③主動發(fā)展高效、干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走“低碳經濟”的發(fā)展道路。解析第(1)題,留意前后因果關系。第(2)題,我國能源消耗量大,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導致CO2排放量大。第(3)題,預防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危害一方面要加強探討,科學規(guī)劃;另一方面可以加固堤防,另外還要疏浚河流以防內澇。第(4)題,削減碳的排放,抑制全球變暖。一是推廣節(jié)能技術,二是優(yōu)化能源結構,三是主動發(fā)展高效、干凈、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術。16.答案(1)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給地表加熱,地表增溫釋放長波輻射。大部分地面輻射為水汽、二氧化碳汲取,使大氣增溫。部分大氣輻射以大氣逆輻射形式返還地面,彌補地面熱量的損失。(2)人類燃燒礦物能源、破壞森林,大氣中CO2濃度的增加,使大氣汲取地面長波輻射實力增加,同時增加了大氣逆輻射。(3)人類活動使得大氣圈的組成發(fā)生改變,導致全球變暖現(xiàn)象,對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水圈:海平面將上升,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沿海土地鹽漬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