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DB41-T 1976-2020_第1頁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DB41-T 1976-2020_第2頁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DB41-T 1976-2020_第3頁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DB41-T 1976-2020_第4頁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DB41-T 1976-20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ICS07.060

A47

DB41

河南省地方標準

DB41/T1976—2020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

2020-09-11發(fā)布2020-12-11實施

河南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41/T197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術(shù)語和定義........................................................................1

3評估指標..........................................................................1

4評估方法..........................................................................2

附錄A(資料性附錄)降雨量等級劃分..................................................4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計算方法......................................5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歸一化計算方法..................................................6

I

DB41/T1976—2020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氣象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氣候中心、鶴壁市氣象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孟寒冬、張方、任麗偉、潘攀、李嬌、李鳳秀、張遠、王記芳、劉雅星、左璇。

II

DB41/T1976—2020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方法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區(qū)域性暴雨過程的術(shù)語和定義、氣象強度評估指標、評估方法及等級。

本標準適用于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評估、服務(wù)和研究。

2術(shù)語和定義

下列術(shù)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2.1

日降水量

前一日20時到當(dāng)日20時的累積降水量。

[GB/T33680-2017,定義2.1]

2.2

區(qū)域性暴雨

10個及以上相鄰的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包括國家基準氣候站、國家基本氣象站、國家常規(guī)氣象

站)出現(xiàn)日降水量達大雨及以上,且其中5個及以上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同期降水量達暴雨及以上(參

見附錄A)。

2.3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

區(qū)域性暴雨持續(xù)1天及以上的降水過程,持續(xù)3日及以上的降水過程期間可有不連續(xù)間斷日。

間斷日包括下列三種情況:

——至少1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達暴雨及以上;

——至少5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達大雨及以上;

——至少10個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達中雨及以上(參見附錄A)。

3評估指標

3.1持續(xù)日數(shù)

持續(xù)日數(shù)等級(PD)劃分見表1。

表1持續(xù)日數(shù)等級劃分單位為天

等級(PD)1234

DaysDays=12≤Days≤34≤Days≤5Days≥6

注:Days為區(qū)域性暴雨過程中出現(xiàn)的首個區(qū)域性暴雨日到最后一個區(qū)域性暴雨日的總?cè)諗?shù)。

1

DB41/T1976—2020

3.2過程范圍

過程范圍等級(PR)劃分見表2。

表2過程范圍等級劃分單位為站

等級(PR)1234

StaSta<1919≤Sta<4242≤Sta<56Sta≥56

注:Sta為區(qū)域性暴雨過程中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出現(xiàn)暴雨的總站數(shù),不重復(fù)計數(shù)。

3.3過程最大日降水量

過程最大日降水量等級(PM)劃分見表3。

表3過程最大日降水量等級劃分單位為毫米

等級(PM)1234

PremaxPremax<137137≤Premax<218218≤Premax<328Premax≥328

注:Premax為區(qū)域性暴雨過程中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的最大值。

3.4單日最大范圍

單日最大范圍等級(RM)劃分見表4。

表4單日最大范圍等級劃分單位為站

等級(RM)1234

StamaxStamax<1717≤Stamax<3131≤Stamax<47Stamax≥47

注:Stamax為區(qū)域性暴雨過程中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每日出現(xiàn)暴雨總站數(shù)的最大值。

3.5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

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等級(PA)劃分見表5。

表5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等級劃分單位為毫米

等級(PA)1234

PreavgPreavg<7575≤Preavg<9595≤Preavg<109Preavg≥109

注:Preavg為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計算方法見附錄B。

4評估方法

4.1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

2

DB41/T1976—2020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I)計算見公式(1)。

…(1)

I0.1305PDV10.2004PRV20.1931PMV30.1605RMV40.1436PAV5

式中:

I——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

V1——持續(xù)日數(shù)指標歸一化值,計算方法見附錄C;

V2——過程范圍指標歸一化值;

V3——過程最大日降水量指標歸一化值;

V4——單日最大范圍指標歸一化值;

V5——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指標歸一化值。

4.2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等級

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等級劃分見表6。

表6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等級劃分

等級一般較強強特強

II<0.3840.384≤I<4.1364.136≤I<10.266I≥10.266

注:I為區(qū)域性暴雨過程氣象強度。

A

3

DB41/T1976—2020

BA

附錄A

(資料性附錄)

降雨量等級劃分

降雨量等級劃分參見表A.1。

表A.1降雨量等級劃分單位為毫米

等級日降水量

微量降雨(零星小雨)<0.1

小雨0.1~9.9

中雨10.0~24.9

大雨25.0~49.9

暴雨50.0~99.9

大暴雨100.0~249.9

特大暴雨≥250.0

4

DB41/T1976—2020

CB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計算方法

B.1單日區(qū)域平均降水量(Pr)計算

單日區(qū)域平均降水量(Pr)計算見公式(B.1)。

1N

……………(B.1)

PrPj

Nj1

式中:

Pr——單日區(qū)域平均降水量,單位為毫米(mm);

N——單日暴雨及以上站點數(shù),單位為站;

Pj——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日降水量,單位為毫米(mm)。

B.2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Preavg)計算

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Preavg)計算見公式(B.2)。

1M

………(B.2)

PreavgPri

Mi1

式中:

Preavg——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單位為毫米(mm);

M——過程持續(xù)日數(shù),單位為天(d);

Pri——每日區(qū)域平均降水量,單位為毫米(mm)。

D

5

DB41/T1976—2020

FEC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歸一化計算方法

C.1歸一化計算

C.1.1指標歸一化計算見公式(C.1)。

YY

V……………(C.1)

式中:

V——指標歸一化值;

Y——指標數(shù)值;

Y——平均值;

——標準差。

C.1.2指標樣本序列的平均值和標準差見表C.1。

表C.1平均值和標準差

指標平均值標準差

持續(xù)日數(shù)/d11

過程范圍/站2014

過程最大日降水量/mm13564

單日最大范圍/站1711

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mm75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DB41/T1976—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術(shù)語和定義........................................................................1

3評估指標..........................................................................1

4評估方法..........................................................................2

附錄A(資料性附錄)降雨量等級劃分..................................................4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過程區(qū)域平均降水量計算方法......................................5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歸一化計算方法..................................................6

I

DB41/T1976—2020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河南省氣象標準化技術(shù)委員會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河南省氣候中心、鶴壁市氣象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孟寒冬、張方、任麗偉、潘攀、李嬌、李鳳秀、張遠、王記芳、劉雅星、左璇。

I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