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1頁
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2頁
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3頁
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4頁
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齊桓晉文之事》導(dǎo)學(xué)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含答案)高中部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齊桓晉文之事》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前預(yù)習(xí)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齊桓晉文之事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審核人

課時4使用時間審批人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1.掌握孟子和《孟子》知識。2.理解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chǔ)知識。3.厘清文章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4.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重難點1.重點:厘清文章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2.難點: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譯文:齊宣王問(孟子)說:“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事,(我)可以聽聽嗎?"孟子回答說:“孔子的學(xué)生中沒有稱道齊桓公、晉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傳了。我沒有聽說過這事。(如果)一定要說,那么還是說說行王道的事吧!”(齊宣王)說:“要有什么樣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呢?"(孟子)說:“安撫老百姓而稱王天下,便沒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保R宣王)說:“象我這樣的人,能夠安撫老百姓嗎?"(孟子)說:“可以。”(齊宣王)說:“根據(jù)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孟子)說:“我聽胡龁說:‘您坐在大殿上,有個人牽牛從殿下走過。您看見這個人,問道:“牛(牽)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說:“準備用它來祭鐘。"大王您說:“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就這樣沒有罪過而走向受刑的地方?!保侨藛枺┑溃骸澳敲?,廢棄祭鐘的儀式嗎?"你說:“哪能廢呢?用羊來換它吧。”’不知道有沒有這件事?"(齊宣王)說:“有這事?!保献樱┱f:“這樣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了。老百姓都以為大王是吝嗇。我確實知道您是出于一種不忍的同情心。"(齊宣王)說:“是的,的確是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土地狹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條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毫無罪過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換它?!保献樱┱f:“你不要對百姓說您吝嗇而感到奇怪。以小換大,他們怎么知道其中的意思呢?您如果不忍看它無罪而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齊宣王笑著說:“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想法呢?(我也說不清楚),我(的確)不是吝惜錢財而以羊換掉牛的,(這么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理所應(yīng)當?shù)牧??!保献樱┱f:“沒有關(guān)系,您這樣做正體現(xiàn)了仁愛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沒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對于飛禽走獸:看見它活著,便不忍心看它死;聽到它(哀鳴)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把廚房建得遠遠的。"齊宣王高興了,說:“《詩經(jīng)》說:‘別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測到?!ぉふf的就是先生您這樣的人啊。我這樣做了,回頭再去想它,卻想不出是為什么。先生您說的這些,對于我的心真有豁然開郎的作用啊!這種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孟子)說:“(假如)有人報告大王說:‘我的力氣足以舉起三千斤,卻不能夠舉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鳥獸秋天新生細毛的末稍,卻看不到整車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嗎?"(齊宣王)說:“不相信?!薄叭缃衲亩鞯伦阋酝萍扒莴F,而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功德,卻是為什么呢?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看不見整車的柴草,是不用目力的緣故;老百姓沒有受到受護,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緣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肯干,而不是不能干。"(齊宣王)說:“不肯干與不能干在表現(xiàn)上怎樣區(qū)別?”(孟子)說:“(用胳膊)挾著泰山去跳過渤海,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這確實是做不到。為長輩按摩一下肢體,告訴別人說:‘我做不到?!@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統(tǒng)一天下,不屬于(用胳膊)挾泰山去跳過渤海這一類的事;大王不能統(tǒng)一天下,屬于對長輩按摩肢體一類的事。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tǒng)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轉(zhuǎn)動?xùn)|西那么容易了?!对娊?jīng)》說:‘(做國君的)給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作好榜樣,推廣到兄弟,進而治理好一家一國?!ぉふf的就是把這樣的心推廣到他人身上罷了。所以,推廣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廣恩德連妻子兒女都安撫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過別人的原因,沒別的,善于推廣他們的好行為罷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廣到禽獸身上,老百姓卻得不到您的好處,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這樣。大王,您請思量一下吧!“還是您發(fā)動戰(zhàn)爭,使將士冒生命的危險,與各諸侯國結(jié)怨,這樣心里才痛快么?"齊宣王說:“不是的,我怎么會這樣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這辦法求得我最想要的東西罷了?!保献樱┱f:“您最想要的東西是什么,(我)可以聽聽嗎?"齊宣王只是笑卻不說話。(孟子)說:“是因為肥美的食物不夠吃呢?又輕又暖的衣服不夠穿呢?還是因為各種色彩不夠看呢?美妙的音樂不夠聽呢?左右受寵愛的人不夠用呢?(這些)您的大臣們都能充分地供給,難道大王真是為了這些嗎?”(齊宣王)說:“不是,我不是為了這些。"(孟子)說:“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東西便可知道了:是想開拓疆土,使秦國、楚國來朝見,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區(qū),安撫四方的少數(shù)民族。(但是)以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就象爬到樹上去抓魚一樣。”齊宣王說:“象(你說的)這么嚴重嗎?"(孟子)說:“恐怕比這還嚴重。爬到樹上去抓魚,雖然抓不到魚,卻沒有什么后禍;假使用這樣的做法,去謀求這樣的理想,又盡心盡力地去干,結(jié)果必然有災(zāi)禍?!保R宣王)說:“(這是什么道理)可以讓我聽聽嗎?"(孟子)說:“(如果)鄒國和楚國打仗,那您認為誰勝呢?”(齊宣王)說:“楚國會勝。"(孟子)說:“那么,小國本來不可以與大國為敵,人少的國家本來不可以與人多的國家為敵,弱國本來不可以與強國為敵。天下的土地,縱橫各一千多里的(國家)有九個,齊國的土地總算起來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這與鄒國和楚國打仗有什么不同呢?還是回到根本上來吧。(如果)您現(xiàn)在發(fā)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種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來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貨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國那些憎恨他們君主的人都想跑來向您申訴。如果象這樣,誰還能抵擋您呢?”齊宣王說:“我昏亂糊涂,不能做到這一步。希望先生您幫助我(實現(xiàn))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導(dǎo)我,我雖然不明事理,請(讓我)試著這么做做看。"(孟子)說:“沒有長久可以維持生活的產(chǎn)業(yè)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沒有固定的產(chǎn)業(yè),因而就沒有長久不變的心。如果沒有長久不變的善心,(就會)不服從約束、犯上作亂,沒有不做的了。等到(他們)犯了罪,隨后用刑法去處罰他們,這樣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愛的君主掌權(quán),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規(guī)定老百姓的產(chǎn)業(yè),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yǎng)父母,下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餓死。然后督促他們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隨國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規(guī)定人民的產(chǎn)業(yè),上不能贍養(yǎng)父母,下不能養(yǎng)活妻子兒女,好年景也總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壞年景免不了要餓死。這樣,只把自己從死亡中救出來,還來不及,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來呢?(給每家)五畝地的住宅,種上桑樹,(那么)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上絲織的衣服了;雞、狗、豬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養(yǎng)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歲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畝的田地,不要(因勞役)耽誤了農(nóng)時,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餓了;重視學(xué)校的教育,反復(fù)地用孝順父母,尊重兄長的道理叮嚀他們,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便不會再背著、頂著東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穿絲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餓受凍,這樣如果還不能統(tǒng)一天下,那是沒有的(事情)?!蔽膶W(xué)常識鏈接(1)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歲左右收徒講學(xué)。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xué)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時被稱為“亞圣"。(2)孟子的基本思想(1)民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2)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3)王道: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4)性善:孟子認為,盡管人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他們的人性卻是統(tǒng)一的,人的本性與動物本性的不同之處在于人生而具有仁、義、禮、智等道德品質(zhì)。(3)著作《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和政治行動。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睹献印肥撬臅衅畲蟮牟款^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一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睹献印分械某烧Z緣木求魚杯水車薪事半功倍自暴自棄一暴十寒與人為善赤子之心當務(wù)之急知人論世出類拔萃舍生取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盡信書不如無書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之患在好為人師題目解說題目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褒R桓晉文之事”,指齊桓公、晉文公用武力稱霸于諸侯的“事業(yè)"。本文記錄了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齊國時,和齊宣王關(guān)于“王道”問題的談話。霸道和王道霸道——君主憑借武力、刑法、權(quán)勢等進行統(tǒng)治。王道——以儒家的仁義治理天下。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7)戰(zhàn)國七雄——秦、楚、齊、燕、趙、魏、韓【自學(xué)指導(dǎo)】1.明確字音。王(wànɡ)胡龁(hé)便嬖(piánbì)觳(hú)觫(sù)褊(biǎn)惡(wū)挾(xié)度(duó)蒞(lì)惛(hūn)盍(hé)畜(xù)贍(shàn)豚(tún)彘(zhì)庠(xiánɡ)序頒(bān)【知識理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齊桓晉文之事是什么事?題目中的齊桓公、晉文公,是春秋五霸中的二霸。齊桓公第一個稱霸,晉文公第二個。“齊桓晉文之事”,指齊桓公、晉文公用武力稱霸于諸侯的“事業(yè)”。本文記錄了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齊國時,和齊宣王關(guān)于“王道"問題的談話。2.主要人物是誰?孟子——亞圣,一生周游列國,傳揚學(xué)說最后未被錄用齊宣王——齊國國君3.孟子和齊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孟子勸說齊宣王放棄“霸道”,施行“王道"。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課中探究案)

班級:組別:姓名:分數(shù):

課題齊桓晉文之事編號

課型新授課主備人課型新授課

課時4使用時間

教師寄語: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學(xué)習(xí)目標1.掌握孟子和《孟子》知識。2.理解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chǔ)知識。3.厘清文章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4.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重難點1.重點:厘清文章結(jié)構(gòu),學(xué)習(xí)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2.難點: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產(chǎn)"的具體措施。

解釋詞語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能夠、可以)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不得已),則王(wànɡ)(行王道以統(tǒng)一天下)乎"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曰:“保民(安民,養(yǎng)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聞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到哪里去之,往)’對曰:‘將以釁(xìn)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涂鐘行祭,叫作“釁鐘")?!踉?‘舍(釋放)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ù)(形容恐懼戰(zhàn)栗的樣子),若無罪而就(走向)死地?!瘜υ?‘然則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替換)之?!蛔R有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為愛(吝惜,舍不得)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蓖踉?“然,誠(的確)有百姓者。齊國雖褊(biǎn)小(狹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無異(意動用法,對……感到奇怪)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wū)(疑問代詞,怎么、哪里)知之王若隱(痛惜,哀憐)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區(qū)別)焉”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曰:“無傷也,是(這,指以羊易牛)乃仁術(shù)(仁道,行仁政的方式)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廚房)也?!蓖跽f(同“悅",高興),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cǔnduó)(揣測)之。’夫子之謂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內(nèi)心有所觸動的樣子)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fù)(稟報)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視力)足以察秋毫之末(鳥獸秋天所生的細毛的尖端),而不見輿薪(整車的柴火)?!瘎t王許(認可)之乎"曰:“否?!薄敖穸髯阋约扒莴F,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偏偏、卻)何與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表示被動)保,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為也,非不能也。"曰:“不為者與不能者之形何以(怎么、用什么)異”曰:“挾太山以超北海,語(yù)(告訴)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按摩肢體。枝,同“肢",肢體),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敬愛)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愛護)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对姟吩?‘刑(同“型”,典范、榜樣)于寡妻(正妻),至于兄弟,以御(治理)于家邦。’言舉斯心加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稱量),然后知輕重;度(duó)(丈量),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抑(表示反問,相當于“難道”)王興甲兵,危士臣(危害將士),構(gòu)怨(結(jié)怨)于諸侯,然后快(痛快)于心與"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痹?“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指美味的食物)不足于口與輕暖(指輕軟暖和的衣服)不足于體與抑為采色(指絢麗的顏色。采,同“彩”)不足視于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piánbì)(君主左右受寵愛的人)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曰:“否,吾不為是也?!痹?“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開辟)土地,朝秦楚,蒞(統(tǒng)治)中國而撫四夷也。以若(如此)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攀緣)木而求魚也。"王曰:“若是其甚與”曰:“殆(恐怕,可能)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曰:“可得聞與”曰:“鄒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痹?“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齊集(集聚,這里指總計面積)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哉蓋(hé)(同“盍",何不)亦反其本(指仁政王道)矣今王發(fā)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訴(奔走求告)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hūn)(不明事理,糊涂),不能進于是矣。愿夫子輔吾志,明以教我。我雖不敏(聰慧),請嘗試(試行)之?!痹?“無恒產(chǎn)(可以長久維持生活的固定財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這里指有道德操守的讀書人)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放縱)辟(不正)邪侈(過度),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處罰)之,是罔民(陷害百姓。罔,同“網(wǎng)",張網(wǎng)捕捉,比喻陷害)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規(guī)定)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xù)(養(yǎng)活)妻子,樂歲(豐年)終身飽,兇年(荒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容易)。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只是)救死而恐不贍(足),奚(何)暇治(講求)禮義哉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穿)帛矣;雞、豚、狗、彘(zhì)(豬)之畜,無失其時(季節(jié)。這里指家禽家畜生長繁殖的時節(jié)),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指適宜種植、收獲莊稼的時節(jié)),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古代的地方學(xué)校,后泛指學(xué)校)之教,申(申誡,告誡)之以孝悌(tì)(善事父母為“孝”,敬愛兄長為“悌")之義,頒(同“斑”)白者不負戴(用頭頂著物件)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當堂探究1.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主旨句又是什么?孟子勸說齊宣王放棄“霸道”,施行“王道"?!氨C穸酰苡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第一部分(1—20)(開頭至“王請度之"),主要說齊宣王未實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為。第二部分(21—33)(“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從反面論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齊宣王徹底改弦易轍,放棄霸道,實行王道。第三部分(34—35)(“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到篇末),闡述施行王道的具體措施。孟子辯證的方法和藝術(shù)特色(1)孟子的辯論過程是什么?第一步引導(dǎo):引導(dǎo)宣王拋開霸道而談王道。第二步引導(dǎo):引導(dǎo)宣王認識自己有“保民而王”的條件。第三步引導(dǎo):引導(dǎo)宣王認識“不忍之心"為什么合于“保民而王”的條件。第四步引導(dǎo):為宣王進一步說明沒有施行“保民而王"并非“不能”而是“不為"。第五步引導(dǎo):指出宣王的大欲,并明言“以若所為”則“大欲"不能實現(xiàn)。第六步引導(dǎo):引導(dǎo)宣王認識“行霸道必敗,行王道必勝”的道理,要他采用“保民而王"的主張。第七步引導(dǎo):闡述“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2)孟子為什么不正面談王道,而談“以羊易牛"的事情?1.以齊宣王本身的事為例,由小及大、由近及遠地言及為政的大事,使之對“保民而王”產(chǎn)生興趣。2.以“以羊易牛"的事例證明齊宣王有不忍之心,具備行王道的基本條件。3.借此打開話題,激發(fā)齊宣王施行王道、施仁政的信心和興趣,為下文的議論張本。(3)面對齊宣王的自我解嘲,孟子怎樣回答的?1.“彼惡知之”,先好言安慰,以免使齊宣王失去對王道的興趣。2.再引導(dǎo)齊宣王思考“牛羊何擇焉”,激發(fā)齊宣王的好奇心,引起他的困惑。3.“是乃仁術(shù)也”,最后進一步明確、肯定齊宣王的仁愛之心,將齊宣王對“齊桓、晉文之事"的注意轉(zhuǎn)到對仁的注意上,并上升為“君子遠庖廚”的普遍規(guī)律。(4)、孟子在追問齊宣王的“大欲"時,為什么不直接一語道破,而故意從“吃”“穿"看”“聽"等方面去發(fā)問?1.在追問齊宣王的“大欲”之前,孟子兩次發(fā)出詰問“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這是齊宣王無法回答的問題,所以造成了尷尬的局面,為了扭轉(zhuǎn)僵局,孟子不等齊宣王回答,就調(diào)轉(zhuǎn)筆鋒,另辟蹊徑,提出“大欲”的問題。2.孟子明知齊宣王的“大欲"是成就霸業(yè),但為了舒緩氣氛,迎合齊宣王,就欲擒故縱,故意以口體目耳之娛來揣度連用五個句子構(gòu)成排比,用篩除法,巧妙地引出立志興國、圖霸天下這個“大欲”,使齊宣王因受到恭維而在心理上感到快慰。這樣既把孟子的議論推進了一步,又抓住了齊宣王的心理,使論辯得以順利進行,形成文章的頓挫。(5)、最后一段中孟子認為“保民而王"的根本措施是什么?他是如何展開論述的?孟子認為“保民而王”的根本措施是實施養(yǎng)民、教民的施政綱領(lǐng)。這就必須做到“制民之產(chǎn)"發(fā)展生產(chǎn),“謹庠序之教”以孝悌之義教化百姓。首先論說恒產(chǎn)與恒心的關(guān)系,說明百姓無恒產(chǎn)必然行為不軌,反對不“制民之產(chǎn)"而一味“罔民”的“虐民"政策。然后論說“明君制民之產(chǎn)”的標準并以此對比齊國現(xiàn)狀,說明百姓只有富足才能夠知禮義。最后論說“保民而王"的具體措施——使百姓有養(yǎng)有教。(6)孟子辯論的藝術(shù)特點是什么?一、迂回曲折的論辯藝術(shù)1.轉(zhuǎn)移話題,把話題納入自己的軌道,明確王道的話題;2.提出“保民而王”的觀點,肯定齊王的條件(仁心);3.宕開一筆,得出齊王“能而不為"的結(jié)論,并證明其謬,斷其退路;4.重拾話題,正面主張推己及人,推不忍禽獸之心于百姓,并將此作為王道的途徑;5.剖析齊王能行王道而不為的真實目的及災(zāi)難性后果,擺出具體措施。二、生動有力的語言魅力1.善用比喻①“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來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樣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為也,非不能也”。②“挾太山以超北海"與“為長者折枝”形象地對比出前者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后者不過是舉手之勞。③“天下可運于掌"這個比喻,具體形象地說明了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④“緣木求魚”的比喻,和孟子其他許多比喻一樣,已變成今天習(xí)用的成語,它形象地說明了齊宣王要以區(qū)區(qū)之齊去戰(zhàn)勝八倍于自己的各諸侯國是多么愚蠢,這個生動的比喻,徹底打碎了齊宣王的幻想,猶如當頭棒喝,使文勢如懸崖墜石,有千鈞之力。2.善用排比①如“然一羽之不舉……為不用恩焉”,這一組排比句,以不可辯駁的氣勢說明“不能”是有別于“不為"的。它的淺顯易懂,還由于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真正是以簡御繁地把難懂的道理輕松自然地講得清楚明白。②“為肥甘不足于口與……便嬖不足使令于前與”,這一組排比句,則是不厭其煩地故意揣度,既擴充了文章的內(nèi)容,又使齊宣王為生活奢侈而自感慚愧,并進而去檢點自己,包含了孟子“民貴君輕"的思想,又迫使齊宣王朝著王天下的方向邁進。③“今王發(fā)政施仁……皆欲赴訴于王”,這一組排比句,從“仕者"、“耕者”、“商賈"和“天下之欲訴其君者”等四個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發(fā)政施仁"的好處,在齊宣王面前顯示了巨大的誘惑力,展開了一幅“保民而王”的美麗遠景。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四個排比句,形象地寫出了小農(nóng)生產(chǎn)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的情景,不但加強了思想上的說服力,而且加強了情緒上的感染力。擴展延伸:比較孔子(及其弟子)和孟子在社會理想、治國理念方面的異同點。明確:《侍坐》和《齊桓晉文之事》兩篇文章的思想有相通之處,如都重視安養(yǎng)民眾。也有重點不同而形成的差異,如孔子重視“為國以禮”,孟子強調(diào)“發(fā)政施仁"。就整體而言,兩篇文章愛“民”望“治”,重“王”輕“霸”,推“仁”講“禮”,比較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了儒家的社會理想和政治主張,其中的許多論斷至今仍為人們認可、重視。三、知識點梳理(一)通假字1、無以,則王乎:以,通“已”,停止2、然則廢釁鐘與:與,通“歟”,語氣詞,表疑問3、王說:說,通“悅”,高興4、為長者折枝:枝,通“肢”,肢體(一說,折枝,就是折樹枝)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樣6、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語氣詞,相當于“了”7、蓋亦反其本矣:蓋,通“盍”,何不;反,通“返”,回、歸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9、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10、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頭發(fā)花白,常比喻老人11、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已。通“矣”,表確定語氣(二)古今異義1、吾何愛一牛:愛,吝嗇/疼愛,喜愛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來推及到/表并列關(guān)系3、至于兄弟:至于,推廣到/另外提一件事4、不推恩無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兒女/妻子5、蒞中國而撫四夷也:中國,指中原一帶/中華人民共和國6、然后從而刑之:從而,接著就/表示結(jié)果或進一步的行動(三)詞類活用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聞,使動,使......聽到2、無以,則王乎:王,名詞作動詞,行王道,成就王業(yè),取得天下3、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異,意動,對......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遠,形容詞作動詞,遠離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詞作名詞,視力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詞作動詞,尊敬,愛護;老②,形容詞作名詞,老人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詞作動詞,愛護;幼②,形容詞作名詞,幼兒,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詞作動詞,作榜樣9、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肥甘,形容詞作名詞,肥美的食物10、輕暖不足于體與:輕暖,形容詞作名詞,輕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動,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動,使來朝見13、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國家;大,形容詞作名詞大的國家14、寡固不可以敵眾:寡,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稀少的國家;眾,形容詞作名詞,人口眾多的國家15、弱固不可以敵強:弱,形容詞作名詞,弱小的國家;強,形容詞作名詞,強大的國家16、然后從而刑之:刑,名詞作動詞,處罰17、是罔民也:罔(通“網(wǎng)”),名詞作動詞,張開羅網(wǎng)捕捉,引申為陷害18、樹之以桑:樹,名詞作動詞,種19、謹庠序之教:形容詞作動詞,謹慎從事,重視(四)一詞多義1、道(1)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談?wù)摚?)唯恐道途顯晦,不相通達,致負誠托,又乖懇愿(道路)(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fēng)尚)(4)道芷陽間行(取道)(5)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2、之(1)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的)(2)牛何之(去、往)(3)臣聞之胡龁曰(助詞,無意義)3、舍(1)舍南舍北皆春水(shè,房屋)(2)舍之!吾不忍其觳觫(shě,釋放)(3)逝者如斯乎,不舍晝夜(shě,停止)(4)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shè,居?。?)鍥而不舍,金石可鏤(shě,舍棄,放棄)4、誠(1)誠有百姓者(的確)(2)是誠何心也(真的)(3)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真誠)(4)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5.度(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duó揣度,揣摩)___(2)度,然后知長短(duó用尺量,丈量)(3)王請度之(duó忖度,思考,斟酌)(4)猿猱欲度愁攀緣(dù渡過)(5)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dù限度)(6)物換星移幾度秋(dù次)四、特殊句式,指出并翻譯1、百姓之不見保:被動句百姓沒有受到保護臣未之聞也:即“臣未聞之也”,賓語前置我沒有聽說過這事莫之能御也:,即“莫能御之也”,賓語前置便沒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何由知吾可也:即“由何知吾可也”,賓語前置根據(jù)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牛何之:即“牛之何”,之是動詞,賓語前置去、往,牛(牽)到哪里去?然則一羽之不舉:即“不舉一羽”,之,提賓賓語前置然而卻不能舉起一根羽毛夫子之謂也:即“謂夫子也”,之,提賓賓語前置這話就是說的您這樣的人啊輿薪之不見:即“不見輿薪”,之,提賓賓語前置看不見整車的柴火何以異:即“以何異”賓語前置拿什么區(qū)別未之有也:即“未有也”,之,起提賓作用賓語前置從來沒有這件事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狀語后置大王在殿堂上坐著構(gòu)怨于諸侯:即“于諸侯構(gòu)怨"狀語后置與各個諸侯國結(jié)怨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狀語后置使得天下當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來做官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狀語后置我不是吝惜財物而用羊來換牛的樹之以桑:即“以桑樹之”狀語后置種上桑樹16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即“百姓之謂我愛也,宜乎"主謂倒置句百姓認為我吝嗇是理所當然的啊四、請補寫出下面橫線處的句子。1.《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齊宣王能夠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兩句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孟子認為讓百性向善的前提是:“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3.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4.文中孟子在說明了“養(yǎng)民”措施后,用“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兩句指出了教育民眾的具體方法。5.文中能體現(xiàn)孟子注重民眾教育,通過認真興辦學(xué)校,最終達到和諧社會的句子是: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6.孟子重視教化百姓知孝悌之義,這樣的話,老者就會得到尊敬和幫助,具體句子是: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7.用反問加強語氣,突出強調(diào)仁君“罔民”的不可思議,自然引出下文對明君保民的論述的兩句是: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8、《齊桓晉文之事》中,引用《詩經(jīng)·小雅·巧言》中的句子,說明別人的心思能夠揣測到,即“:他人有心,予忖度之"。9、在《齊桓晉文之事》一文中,孟子運用挾著泰山越過北海和為長者按摩肢體來作喻,說明君王不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是不想做而不是不能做的句子是:“: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10、孟子認為推廣恩德可以安定天下,否則難以保全自己的家庭,即“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無以保妻子"。11、孟子看來,人如果沒有“恒心”,就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12、在《齊桓晉文之事》中,孟子認為“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陷害百姓的做法。13、孟子認為,賢明的君主規(guī)定百姓的產(chǎn)業(yè),要做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14、在《齊桓晉文之事》一文中,孟子用一個反問句來說明百姓如果掙扎在死亡線上,將沒有空閑講求禮義,即: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高一語文導(dǎo)學(xué)案

(練習(xí)案)

一、【課內(nèi)閱讀】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