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1頁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2頁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3頁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4頁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實驗活動風險評估報告生物因子一般特性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vianInfluenzaVirus,AIV)引起禽的一種從呼吸系統到嚴重全身性敗血癥等多種癥狀的禽類病毒性傳染病,雞、火雞、鴨和鵪鶉等家禽及野鳥、水禽、海鳥等均可感染。目前美洲、非洲、歐洲、亞洲、澳大利亞等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曾暴發(fā)過本病。禽流感病毒呈世界性分布,絕大多數禽流感病毒呈隱性感染,不表現任何臨床癥狀;只有少數禽流感病毒具有迅速傳播和高致死性的特征,引發(fā)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pathogenicavianinfluenza,HPAI)。高致病性禽流感通常是由H5和H7亞型引起的,是嚴重危害養(yǎng)禽業(yè)的重大傳染病之一。2004年至今,我國部分地區(qū)已經出現多起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由于我國政府彩玉封鎖、撲殺、消毒和強化免疫接種等綜合性措施,迅速而有效控制了疫情。但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目前,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HPAI病毒具有感染宿主多樣性的特點,不僅感染家禽和野禽等多種動物,也可以感染人。在眾多的禽流感病毒中,常見的可以感染人類的亞型包括:H5N1、H7N3、H7N7、H9N2。其中,除H5N1具有高致病性外,其他3種對人群危害不大。近幾年HPAI的發(fā)生,以及感染人并造成死亡的報道,突顯出HPAI的公共衛(wèi)生意義。1997年香港發(fā)生人感染禽流感事件,引起18人感染6人死亡,這是人類感染H5N1亞型HPAI病毒的首次報道,并由此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而2005-2006年間發(fā)生的包括我國在內的亞洲國家的HPAI引起人間病例多達47起,致33人死亡。因此,HPAI成為繼SARS以后另外一個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新發(fā)傳染病,屬于乙類傳染病,但按甲類管理。(二)來源禽流感的傳染源可來自感染或發(fā)病的家禽、野生鳥類、遷徙的水禽及哺乳動物。家禽最初的感染來源有以下三種。(1)來自于家禽,從雞群和相鄰的鴨群可分離出同一血清亞型的病毒,火雞群和相鄰的雞群也是如此,鵪鶉、珍珠雞和雉雞都有類似的報道。有很多的證據表明禽流感病毒可以從一個養(yǎng)殖場傳到相鄰養(yǎng)殖場的同種或異種禽群。(2)來自野生鳥類的傳播,特別是遷徙性的水禽,被認為是家禽流感暴發(fā)最有可能的感染來源。家禽極有可能接觸這些鳥類及排泄物,有研究證明從家禽中分離出的禽流感病毒血清亞型與這些鳥類攜帶的病毒血清亞型相同。(3)來自哺乳動物禽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大量不同種類的動物,這些動物曾被認為是禽流感傳播的生物學屏障,但現在發(fā)現事實并非如此。其中,哺乳動物是禽流感病毒潛在的傳播者之一,有證據表明,火雞的流感可能為豬源的流感病毒所致。(三)傳染性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HPAI在人群中的傳染性不高。因為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與人呼吸道上皮細胞結合的受體不同,禽流感病毒要突破種間屏障傳播給人的概率尚小。但禽流感病毒非常容易發(fā)生變異,一旦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發(fā)生重配,禽流感病毒就獲得與人呼吸道上皮細胞結合的能力,則可導致其在人間的傳播能力大大加強。應引起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有可能由人傳染給人。越南1女孩感染禽流感死亡,其母親在護理過程中,與其接觸密切,隨后母親也感染禽流感死亡。(四)傳播途徑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以冬季、春季最為嚴重。病毒的傳播方式主要是水平傳播,感染途徑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通過病禽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體等污染飼料、飲水和其他物體,通過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發(fā)生感染。感染禽能從糞便中排出大量的病毒,污染一切物品,如飼料、飲水、設備、籠具、蛋筐、蛋盤、輸精工具、動物、飛沫、衣服、運輸車輛等。這些均可成為病原的機械性傳播媒介。人員的流動與消毒不徹底,也可導致病毒的傳播。病毒在畜禽之間的傳播,特別是不同群落、不同物種之間的傳播,形成了HPAI的擴散和流行。病禽類的分泌物、排泄物、羽毛及其污染的水等含有大量病毒,人們通過與其密切接觸可感染,病毒可通過黏膜、破損皮膚、消化道、呼吸道進入體內。這些含有感染性的污染物受外力的作用可形成病毒氣溶膠。形成的病毒氣溶膠在空氣中擴散(一定的時間和距離)、沉積在各種物體表面上;當人體吸入病毒氣溶膠后可能導致感染發(fā)病,病毒氣溶膠沉積在人的黏膜、破損皮膚或食物上也可引起感染。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受到呼氣、咳嗽、叫喚等作用進入空氣而形成微小的飛沫及其“飛沫核”。飛沫及“飛沫核”也有很強的感染性,即氣溶膠感染。所以,禽流感的傳播媒介和侵入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在操作中應采取綜合防護措施。(五)易感性對人類而言,一般認為任何年齡均具有易感性,但12歲以下兒童的發(fā)病率較高,病情較重。與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的密切接觸人員為高危人群。發(fā)病前1周內曾到過禽流感暴發(fā)的疫點,或與被感染的禽類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觸者,或從事禽流感病毒實驗室工作人員為易感人群。少數報道,與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可感染發(fā)病。(六)潛伏期潛伏期一般為1~3d,通常在7d以內,最長的為21d.(七)劑量---效應關系感染劑量尚未見報道,但根據流行病學資料和病原特性分析,最小感染量不會太大,禽類易感性,但由于存在種間屏障,人類尚不易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人間的傳播是“溫和”的。在進行活病毒的操作時,咽拭子、肺組織、血液標本的處理和病毒的分離實驗,檢測所用的標本為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的咽拭子、肺組織和血液標本。故這些標本當中有可能含活病毒,但是濃度不同。在進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效價測定實驗時,利用多次擴增后的病毒進行效價測定,通常病毒滴度大約可達104~106TCID50/mL。保存病毒時,凍存管中的病毒懸液一般為0.5~1mL/管,滴度與增殖后的病毒相同。對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RNA提取試驗,實驗用的是臨床上的咽拭子和血液標本,由于臨床疑似病人標本原則上和上述各種實驗過程所用到的病毒原液相比,病毒濃度要小得多。因此,在提取之前有一定傳染性,但是滅活后無感染性。本實驗室涉及大量病毒的培養(yǎng)和濃縮,如處理病毒分離陽性物,病毒分離陽性物中病毒核酸提取,用于病毒全序列的測定,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中和抗體測定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藥物敏感性試驗等都涉及大量病毒。通常,細胞培養(yǎng)陽性分離物的病毒滴度大約可達104~106TCID50/mL。(八)致病性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性強,除對禽類可致死以外,對人致死率也比較高,可經多種途徑傳播感染。臨床表現為急性發(fā)病,早期表現類似普通型流感。主要為發(fā)熱,體溫大多持續(xù)在39℃以上,熱程1~7d,一般為3~4d,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頭痛和全身不適。部分患者可有惡心、腹痛、腹瀉、稀水樣便等消化道癥狀。重癥患者病情發(fā)展迅速,可出現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肺出血、胸腔積液、全血細胞減少、腎功能衰竭、敗血癥、休克及Reye綜合征等多種并發(fā)癥。重者肺部實變,胸部X線檢查可顯示單側或雙側肺炎,少數可伴有胸腔積液等。人禽流感的預后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感染H9N2、H7N7者,大多預后良好;而感染H5N1者預后較差,據目前醫(yī)學資料報告,病死率約為30%。影響預后的因素除與感染的病毒亞型有關外,還與患者年齡、是否有基礎性疾病、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是否發(fā)生并發(fā)癥等有關。尚無特異性治療手段,發(fā)病前一天開始排毒,持續(xù)時間較長,免疫抑制者排毒長達一個多月。一旦爆發(fā)流行,就難以控制,后果十分嚴重。(九)變異性禽流感病毒基因組由8條獨立的單鏈負股RNA組成,PB2、PB1、PA、HA、NP、NA、M和NS。其中HA和NA最容易發(fā)生變異,在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進化中起著關鍵作用。禽流感病毒和其他流感病毒一樣,發(fā)生變異的途徑包括抗原漂移和抗原轉化。1.抗原漂移HA能否裂解為HA1和HA2,這關系到該病毒粒子致病力的強弱,而HA對蛋白酶裂解的敏感性直接影響到病毒的毒力。在HA1和HA2連接處的肽鏈序列一般是R-X-R/K-R。R-X-X-R是目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所能識別的最小序列。和非致病性的病毒相比,幾乎所有的A型流感病毒在HA1和HA2的連接處都有插入的氨基酸序列或在22位上缺少糖基化。這些變異使得HA的裂解更容易,同時也加強了病毒的毒力。抗原漂移很容易受到環(huán)境壓力的選擇作用的影響。近年來,各種抗生素的使用,使得免疫系統對病毒的選擇壓力增大,導致病毒的變異率上升??乖剖橇鞲腥炕蜃兓姆e蓄。2.抗原轉化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組中含有8個片段,它比其他單鏈的病毒更易發(fā)生基因重組,從而產生上百種的病毒。另外,如果一個宿主同時受到兩種或更多種的病毒交叉感染,在病毒繁殖復制期間,不同的病毒之間在包裝前可能發(fā)生基因重組。重組后的病毒的致病力、傳染性等特征會發(fā)生明顯變異,就會同時具有感染不同宿主的可能。(十)穩(wěn)定性禽流感病毒對熱比較敏感,56℃加熱30min或煮沸(100℃)2min可滅活。病毒在糞便中可存活1周,在水中可存活1個月,在PH<4.1的條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病毒對低溫抵抗力較強,在有甘油保護的情況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在自然條件下,存在與口腔和糞便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受到有機物的保護而具有極強的抵抗力,特別是在涼爽和潮濕溫和的條件下可存活很長時間。病毒在干燥塵埃中可存活2周,在4℃可保存數周,在冷凍的禽肉和骨髓中可存活10個月之久。病毒在直射陽光下40~48h即可被滅活,如果用紫外線直接照射,可迅速破壞其傳染性。禽流感病毒為囊膜病毒,故對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機溶劑均敏感,在200mL/L乙醚4℃過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壞;對氧化劑、鹵素化合物、重金屬、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錳酸鉀、1mL/L汞處理3min、750mL/L乙醇5min、1mL/L碘酊5min、1mL/L鹽酸3min和1mL/L甲醛30min,均可滅活禽流感病毒。只進行物體表面消毒時,應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進行噴霧消毒。噴霧消毒可用0.2%~0.5%的過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為1000~5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溶液。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內噴霧一次,噴藥量為200~300mL/m2,待室內消毒完畢后,再由內向外重復噴霧一次。以上消毒處理的作用時間應不少于60min。對室內空氣進行消毒,可采用0.2%~0.5%的過氧乙酸或3%過氧化氫,按20mL/m3的量,使用氣溶膠噴霧的方法消毒1h,消毒結束后進行通風換氣。(十一)預防和治療目前的季節(jié)性流感疫苗不能預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需采取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以及控制管理傳染源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早期快速診斷主要集中在病毒的核酸檢測。一旦出現或懷疑實驗室感染時,應采集病人呼吸道分泌物以提取核酸做RT-PCR檢測或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并對產物測序驗證。另外,也可采集病人的雙份血清進行微量中和實驗,作為確診的依據。在抗流感病毒的藥物中,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扎那米韋和達菲在體外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效果。在感染的控制方面首先對疑似和確診患者進行隔離治療。要采用對癥治療,可應用解熱藥、緩解鼻黏膜充血藥、止咳祛痰藥等。兒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以及其他水楊酸制劑的藥物,避免引起兒童Reye綜合征。當前。國際上推薦預防和早期治療禽流感病毒的藥物為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如達菲。應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減輕支原體和細菌性并發(fā)感染。應在發(fā)病48h用抗流感病毒藥物。對于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Oseltamivir,達菲),成人劑量為每日150mg,兒童劑量為每日3mg/kg,分2次口服,療程5d。中醫(yī)藥使用要及早,以清熱、解毒、化濕、扶正祛邪。同時,加強支持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注意休息、多飲水、增強營養(yǎng),給易于消化的飲食。抗菌藥物應在明確或有充分證據提示繼發(fā)細菌感染時使用。重癥或發(fā)生肺炎的患者應入院治療,對出現呼吸功能障礙者給予吸氧及其他呼吸支持,對其他并發(fā)癥患者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十二)事故分析本實驗室未發(fā)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感染事件。其他實驗室發(fā)生的實驗室感染事件報道如下。1987年,澳大利亞動物健康實驗室的一名實驗室人員進行新城疫病毒溶液濃縮實驗。該實驗人員沒有按照標準操作進行,忘記檢查用于濃縮病毒溶液的濾器安裝是否正確。當進行過濾時,帶有感染性的病毒溶液意外噴濺到實驗人員的臉和頭發(fā)上。意外事件發(fā)生后,該實驗人員立即中止實驗,使用紗布擦拭眼睛和頭發(fā)上的病毒溶液,并清理現場,離開實驗室前淋浴2次。3d后,該實驗人員出現了眼結膜炎癥狀。在這個案例中,個人防護不完備是造成他們感染的重要原因。另外,感染者已經出現了相關癥狀,實驗室負責人沒有采取有效措施進項隔離和治療,這很可能造成病毒的進一步擴散。因此,對于已經發(fā)生的感染事件,絕不能掉以輕心,一個錯誤的決定有可能產生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影響到整個人群的健康。二、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一)實驗活動BSL-3實驗室從事H5N1禽流感病毒的實驗活動。實驗活動包括雞胚和MDCK細胞分離培養(yǎng)、血凝鑒定和血清抗體微量中和實驗。1.病毒分離培養(yǎng)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見表8-1)表8-1禽流感病毒分離培養(yǎng)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序號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1.接種前標本處理1.標本轉移至生物安全柜離心管掉落破裂或破碎,感染性物質濺出,同時可能產生氣溶膠低生物安全柜內標本處理時要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2.標本振蕩和擠壓產生氣溶膠和濺出液體低生物安全柜內標本處理時要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3.標本離心產生氣溶膠或破裂溢出低生物安全柜內實驗室采用帶有安全套蓋的離心套筒,如離心過程中發(fā)生收集管破裂,應關閉電源,在生物安全柜內處理相關感染性物質,徹底清潔和消毒離心機套筒。如果在不帶有安全套筒的離心機中操作,離心過程中發(fā)生收集管破裂時,應關閉電源并且保持離心機蓋子關閉30min。如果在機器停止運行后發(fā)生了破裂,離心機蓋應立即關閉并保持關閉30min,并及時通知本實驗室生物安全員采取相應措施低續(xù)表序號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1.接種前標本處理4.標本轉移至離心管1.離心管開蓋時液體濺出,離心管滑落,打翻標本2.標本轉移時,吸頭漏液3.加樣時,感染性液體濺出,污染離心管外部,手臂或生物安全柜臺面低生物安全柜內1.在操作時,動作要小心,以防開蓋時離心管滑落、打翻或濺出2.使用移液器時,確保吸頭與移液器連接緊密3.樣品打開前進行短暫離心,去除樣品管蓋上的殘留,避免開蓋時樣品濺出4.使用帶濾芯的吸管,動作要輕緩。若滴落在生物安全柜臺面,應及時消毒處理,以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75%的酒精紗布處理。若手接觸感染材料,用75%的酒精消毒后脫去最外層的手套,換一副新手套,并用75%的酒精紗布擦拭管壁,將污染的紗布放在生物安全柜內的垃圾袋內,封口后移出生物安全柜,進行高壓處理低2.接種細胞過程1.吸取處理后標本接種細胞標本滴落臺面或抽吸的過程形成氣溶膠低生物安全柜內使用帶濾芯的吸管,動作要輕緩。若滴落在生物安全柜臺面,應及時消毒處理,以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75%的酒精紗布處理。若手接觸感染材料,用75%的酒精消毒后脫去最外層的手套,換一副新手套,并用75%的酒精紗布擦拭管壁,將污染的紗布放在生物安全柜內的垃圾袋內,封口后移出生物安全柜,進行高壓處理低2.移置CO2培養(yǎng)箱接種后培養(yǎng)瓶跌落形成氣溶膠低實驗室核心區(qū)將培養(yǎng)瓶口擰緊,轉移時使用轉移托盤低續(xù)表序號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2.接種細胞過程3.孵育后Hank’s液清洗細胞形成氣溶膠,清洗液濺灑低生物安全柜內操作時在生物安全柜內放好帶有消毒液的紗布。用帶濾芯的吸管,動作要輕緩。若滴落在生物安全柜臺面,應及時消毒處理,以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75%的酒精紗布處理。若手接觸感染材料,用75%的酒精消毒后脫去最外層的手套,換一副新手套低4.加生長液形成氣溶膠低生物安全柜內加生長液時動作要輕柔,避免對著細胞生長面加液,加液后及時將瓶口擰緊低3.接種雞胚過程1.吸取處理后標本接種雞胚標本滴落臺面或抽吸的過程形容氣溶膠低生物安全柜內使用帶濾芯的吸管,動作要輕緩。若滴落在生物安全柜臺面,應及時消毒處理,以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75%的酒精紗布處理。若手接觸感染材料,用75%的酒精消毒后脫去最外層的手套,換一副新手套,并用75%的酒精紗布擦拭管壁,將污染的紗布放在生物安全柜內的垃圾袋內,封口后移出生物安全柜,進行高壓處理低2.使用注射器吸取標本接種雞胚注射器刺傷皮膚低生物安全柜內使用注射器要集中精神,避免被刺傷;用完的注射器應立即置于一次性利器盒中;若被刺傷,需立即停止實驗,脫去手套,擠血,用生理鹽水沖洗后消毒,并退出實驗室區(qū)進行意外事故報告,如有需要,則需進一步就醫(yī)低3.轉移至培養(yǎng)箱中雞胚跌落打碎低實驗室核心區(qū)轉移時使用雞胚專用托架;發(fā)生雞胚意外跌落時,將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覆蓋污染區(qū),并用次氯酸鈉消毒劑噴灑污染區(qū)及周邊,作用半小時左右后,將污染的紗布和雞胚放于垃圾袋內進行高壓處理;實驗室核心區(qū)疑有氣溶膠污染時,需用過氧化氫消毒器進行室內空氣消毒,并按照程序進行意外事故報告低續(xù)表序號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4.培養(yǎng)觀察1.顯微鏡觀察培養(yǎng)物移動過程跌落導致溢出或形成氣溶膠低實驗室核心區(qū)為避免大量病毒產生危害,一次病毒培養(yǎng)體積不超過100mL。將培養(yǎng)瓶口擰緊,放置托盤中,移動時輕緩,注意安全。大量培養(yǎng)物溢出時,停止實驗,先用一塊紗布或紙巾蓋上,再把消毒劑倒到上面,實驗人員先退出實驗室,至少靜置30min,然后才可布和紙巾等物品清理走低2.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過程形成氣溶膠低培養(yǎng)箱內放在CO2孵箱內的病毒培養(yǎng)瓶需擰緊,密封袋包裝,并放在托盤上,以防止污染孵箱低5.培養(yǎng)物收獲1.培養(yǎng)物的收獲分裝分裝過程滴落臺面,污染管壁,凍存管封口不嚴低生物安全柜內為避免大量病毒產生危害,一次病毒培養(yǎng)體積不超過100mL。操作時在生物安全柜內放好帶有消毒液的紗布。若滴落在生物安全柜臺面,應及時消毒處理,以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75%的酒精紗布處理。分裝病毒時應使用帶墊圈、密封效果好的旋蓋管內,分裝時應注意安全,確保病毒不污染管外壁,管外壁經75%醫(yī)用酒精紗布擦拭后方可移出生物安全柜低2.病毒血凝試驗鑒定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見表8-2)表8-2病毒血凝試驗鑒定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名稱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血凝試驗1.病毒倍比稀釋產生氣溶膠和濺出液體低生物安全柜內病毒倍比稀釋時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2.病毒和紅細胞混勻產生氣溶膠和濺出液體低生物安全柜內混勻時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3.微量中和實驗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見表8-3)表8-3微量中和實驗存在的風險和控制措施名稱實驗操作可能風險發(fā)生概率發(fā)生范圍控制措施殘留風險微量中和實驗1.在96孔板中加入已知滴度的病毒產生氣溶膠和濺出液體低生物安全柜內加病毒時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2.病毒和抗體混勻產生氣溶膠和濺出液體低生物安全柜內混勻時動作輕柔,應事先在操作臺面鋪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一旦發(fā)生上述意外,馬上將污染的紗布或紙棄入含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的消毒缸內并立即消毒臺面及更換新的紗布或吸水紙低3.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的轉移細胞板跌落產生氣溶膠低實驗核心區(qū)使用細胞托盤轉運細胞板,發(fā)生細胞板意外跌落時,將含有5000mg/L有效氯的次氯酸鈉紗布覆蓋污染區(qū),并用次氯酸鈉消毒劑噴灑污染區(qū)及周邊,作用半小時左右后,將污染的紗布和細胞板放于垃圾袋內進行高壓處理;實驗室核心區(qū)疑有氣溶膠污染時,需用過氧化氫消毒器進行室內空氣消毒,并按照程序進行意外事故報告低(二)設施、設備的風險設施設備中,生物安全柜、培養(yǎng)箱、離心機、振蕩器、冰箱、高壓滅菌器的可能風險,以及控制措施見表8-4。表8-4設施、設備使用中的可能風險以及控制措施儀器名稱可能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后果描述控制措施生物安全柜氣流異??赡苄缘蛯嶒炄藛T及實驗室的高度危險操作培訓,設備定期維護。使用時,觀察窗不要抬得過高;柜內盡量少放儀器和物品,不要阻塞后面氣口處的空氣流通;禁止在柜內使用酒精燈;在柜內的所有工作都要在工作臺中央或后部進行,并且通過觀察窗能看見柜內的操作;盡量減少操作者后面的人員走動,操作者不要頻繁移動及揮動手臂以免破壞定向氣流;前面的空氣柵格不要被吸管或其他材料擋住;生物安全柜的風扇在工作開始前及操作結束后至少要運行5min。定期進行檢定培養(yǎng)箱二氧化碳泄露;電源短路;培養(yǎng)物產生氣溶膠可能性低人員接觸污染每次使用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時,注意觀察二氧化碳氣表,以及培養(yǎng)箱顯示是否正常,確保電源線連接正常,電源線周圍無液體存在。定期更換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的空氣高效過濾膜嚴格規(guī)范操作,定期檢查離心機離心管發(fā)生破裂,氣溶膠釋放可能性低人員接觸污染配備的離心機有安全套筒,一旦發(fā)生離心管破裂等意外,將離心機安全套筒轉移到生物安全柜內處理,所有破裂的管子、玻璃碎片、桶、套管及轉軸都應放到對該種微生物有效的無腐蝕性的消毒劑里,放置24h后高壓,未破碎的有蓋的管子可單獨放到含有消毒劑的容器里,60min后再開蓋。離心杯應使用適當濃度的同種消毒劑擦拭,并用水洗凈后干燥,清掃用的所有物品都應視為污染廢棄物對待振蕩器產生氣溶膠、泄露和容器破裂可能性低人員樣品接觸污染在生物安全柜內使用,必須使用塑料耗材,因為玻璃可能會破裂釋放出感染性物質,而且可能傷及操作者。在操作結束后,容器應在生物安全柜里才能重新開啟冰箱保存管泄露可能性極低人員樣品接觸污染操作培訓,做好個人防護續(xù)表儀器名稱可能風險發(fā)生可能性后果描述控制措施高壓滅菌器人員接觸高溫部位,發(fā)生燙傷可能性中等人員發(fā)生燙傷操作培訓,做好個人防護。每次高壓滅菌時要在適當位置放置滅菌試紙條,驗證滅菌效果,并將滅菌后的試紙條張貼在滅菌記錄本上,這樣可以防止因滅菌效果不符合要求而導致污染物擴散從而污染環(huán)境或導致感染處理人員事件發(fā)生。高壓滅菌器需要定期進行檢定(三)人員1.健康監(jiān)護和健康狀況評估實驗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上崗前應建立個人健康檔案,進行定期的健康和相應的免疫接種。人員的健康狀況應當符合實驗室的安全工作要求。從事H5N1禽流感病毒研究的實驗室工作人員必須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才能進入BSL-3實驗室工作。出現下列情況,不能進入:患發(fā)熱性疾病;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導致抵抗力下降的情況;妊娠、已經在實驗室控制區(qū)域內連續(xù)工作4h以上,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疲勞狀態(tài);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的也盡量避免進入實驗室;未經充分專業(yè)操作技能培訓的人員。H5N1禽流感病毒實驗室人員的健康監(jiān)護從開始進行實驗當日開始,直至實驗結束后最長潛伏期。結束期間應每日早晚測量體溫并觀察相應癥狀。若操作者或其所在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在此期間出現發(fā)熱、體溫高于38℃等類似癥狀,則應被視為可能發(fā)生實驗室感染,應立即報告實驗室負責人。采取早發(fā)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以控制管理傳染源為主的綜合性防治措施,并在2h內報告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wèi)生主管部門。對疑似感染者,采取嚴格的隔離防護措施,送至指定醫(yī)院就診,并做好轉運過程的安全隔離和防護、消毒工作。措施有實驗室活動前采集本底血清樣本;實驗活動期間每天測體溫;必要時采集血液樣本進行前后對比檢測,以確定是否感染。2.人員資質和培訓實驗人員、輔助人員、后勤保障人員上崗前均須接受嚴格的生物安全,以及相關操作的技術培訓,包括實驗室設施、設備、個體防護、操作等培訓。同時,必須熟悉和嚴格遵守實驗室的管理要求。人員培訓時的潛在風險因素及控制措施見表8-5。表8-5人員培訓時的潛在風險因素及控制措施潛在風險因素發(fā)生可能性后果嚴重性控制措施實驗室人員技術水平技術培訓不足或操作不熟練導致誤操作低實驗人員需接受相關技術培訓并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定期進行相關培訓及演練。人員健康水平實驗人員身體狀況不佳或患有基礎疾病低實驗室工作人員每年參加體檢,預留本底血清標本;實驗人員進入BSL-3實驗室前須測量體溫,體溫高于37℃者不能進入未經授權人員未經授權人員進入BSL-3實驗室中進入BSL-3實驗室須得到相關部門和實驗室負責人的批準,應詳細登記出入時間,并保證2名以上的人員同時進入(四)意外事件、事故帶來的風險實驗室意外事件包括感染性物質的破碎及在臺面、地面和其他表面溢出,感染性物質濺入眼睛,皮膚刺傷、誤接觸污染物(如標識不清、消毒不徹底等原因)。因此,在實驗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利器、對工作臺面及發(fā)生濺灑的表面及時進行可靠的消毒滅菌、清晰標識感染性物質、徹底清洗和消毒手部。實驗活動中出現的意外事件或事故的風險和控制措施都已在實驗活動或儀器設備部分中闡述,此外不再重復。(五)其他風險控制(1)電氣設備安全風險。電氣設備的設計及制造不符合相關安全標準的要求。需要備用電源的設備未連接備用電源。新的、改裝過的或修理過的電氣設備在未經專業(yè)人員(如有資質的電工或生物醫(yī)學工程師)完成電氣安全測試和設備符合安全使用要求之前使用。電氣設備使用人員未接受正確操作培訓,操作方式不正確,降低電氣安全性。電氣設備使用人員未定期檢查設備的可能引起電氣故障的破損。非專業(yè)人員從事電氣設備和電路工作。未經授權開展需要授權的工作。未采取措施對設備去污染以減少維護人員受化學或生物性污染的風險。對所有電器設備未定期進行檢查和測試,包括接地系統。在實驗室電路中未配置斷路器和漏電保護器。斷路器不能保護人,只是用來保護線路不發(fā)生電流超負荷從而避免火災。漏電保護器用于保護人員避免觸電。實驗室的所有電器未接地,未采用三相插頭。實驗室的所有電器設備和線路不符合國家電氣安全標準和規(guī)范。(2)化學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