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課《孟子》三章 知識點_第1頁
第23課《孟子》三章 知識點_第2頁
第23課《孟子》三章 知識點_第3頁
第23課《孟子》三章 知識點_第4頁
第23課《孟子》三章 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3.《孟子》三章知識點一、作品梗概《孟子》是“四書”之一。它是記錄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認為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共同編著的?!睹献印返娘@著特點,一是長于言辭,氣勢磅礴,論證嚴密,雄辯而色彩鮮明,富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闡述道理。二、作者簡介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僅次于孔子,與孔子并稱“孔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全文展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二、主題概述本文論證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觀點,闡述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思想。三、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親戚畔之(“畔”同“叛”,背叛)(二)古今異義1.池非不深也古義:護城河;今義:水池,池塘。2.兵革非不堅利也古義:兵器;今義:軍人,軍隊。3.委而去之古義:離開;今義:從所在地到別的地方。4.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古義:國防;今義:國家。(三)一詞多義天時不如地利(有利形勢)兵革非不堅利也(鋒利,銳利)(四)詞類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詞作動詞,限制在疆域內(nèi),居住)2.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形容詞作動詞,鞏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詞作動詞,震懾)(五)特殊句式1.判斷句是天時不如地利也。(“……也”表示判斷)2.雙重否定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非不……也”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不是不……”)(六)成語積累得道多助:堅持正義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四、全文翻譯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的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一座方圓三里的小城,有方圓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圍起來攻打它,卻不能取勝。采用四面包圍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了,可是不能取勝,這是因為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呀。城墻并不是不高啊,護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裝備也并不是不精良,糧食供給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還是棄城而逃,這是因為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內(nèi)部團結(jié)啊。所以說,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劃定的邊疆的界限,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險要,震懾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強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連內(nèi)外親屬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他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人都會歸順他。憑著天下人都歸順他的條件,去攻打那連親屬都反對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戰(zhàn)斗,戰(zhàn)斗就一定會取得勝利。五、鑒賞品讀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边@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說明了什么?用頂真的修辭手法,指明“人和”是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2.結(jié)尾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結(jié)尾運用對比論證,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得道”“失道”對戰(zhàn)爭的決定意義,突出強調(diào)了“得道”即“人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人心所背,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潰。強調(diào)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中心。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是如何來證明他的觀點的?圍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作者以戰(zhàn)爭為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首先從進攻一方來論述。從“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以看出,指的是個小國家,強大的軍隊占據(jù)有利時機包圍一個小國,即使圍而不攻,被包圍者也一定是堅持不住的,然而卻沒能使小國屈服,這是因為小國占據(jù)了有利的地勢。這就是“天時不如地利”。接著又從防守一方來論述。城高,護城河深,武器精良,糧食多,完全可以長期堅守,然而守城一方棄城而逃,這是因為軍心不穩(wěn),內(nèi)部不團結(jié)。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見,各種客觀條件及諸多因素在戰(zhàn)爭中都比不上“人和”的因素,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富貴不能淫一、全文展示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俱,安居而天下熄?!泵献釉唬骸笆茄傻脼榇笳煞蚝??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倍?、主題概述本文通過反駁景春的觀點,指責公孫衍和張儀之流只顧順從君主之意,不能稱之為大丈夫,提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的觀點。三、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二)古今異義1.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古義:有大志、有座位、有氣節(jié)的男子;今義:已婚女子的配偶。2.子未學禮乎古義:尊稱,相當于“您”;今義:兒子。3.與民由之古義:遵從;今義:緣由。(三)一詞多義得道者多助(仁政)妾婦之道也(道理)獨行其道(道路)(四)詞類活用1.富貴不能淫(使動用法,使……迷惑)2.貧賤不能移(使動用法,使……動搖)3.威武不能屈(使動用法,使……屈服)(五)特殊句式判斷句:妾婦之道也。(“……也”表示判斷)(六)成語積累1.富貴不淫:指意志不為金錢和地位所迷惑。2.貧賤不移:不因貧窮或地位低而改變志向。3.威武不屈: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四、全文翻譯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還不算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連諸侯都害怕,他們平靜下來,天下戰(zhàn)火就熄滅。”孟子說:“這哪能稱為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dǎo)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dǎo)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你的丈夫!’把順從作為準則,是婦人家遵循的行為原則。(大丈夫應(yīng)該)住進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走著天下最正確的道路——‘義’。志愿實現(xiàn)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志愿不能實現(xiàn)時,也獨自堅持走自己的道路。富貴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才叫作大丈夫?!蔽濉㈣b賞品讀1.孟子為什么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既沒有獨立的人格,也沒有獨立的判斷善惡、是非、曲直的標準,他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這樣的人當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來,大丈夫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亂、動搖、屈服。2.孟子舉生活實例的目的是什么?孟子舉男子加冠、女子出嫁這樣的生活現(xiàn)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連此類常識都沒有呢?從論證方法看,這句既是舉例論證,又是類比論證,以“女子”守禮教來類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3.孟子是怎樣從正面展開論述的?孟子用排比句從正面論述,“廣居”“正位”“大道”分別比喻“仁”“禮”“義”,這是比喻論證,同時與上面構(gòu)成對比論證;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別表明“大丈夫”應(yīng)有的行為準則,這又是一種對比。4.本文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通過事例闡述大丈夫的所作所為,通過“得志”與“不得志”的對比,分析他們對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態(tài)度,贊美了大丈夫高潔的品質(zhì)。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全文展示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二、主題概述本文通過擺事實和正反對比,有力地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三、文言知識積累(一)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2.衡于慮(“衡”同“橫”,梗塞、不順)3.入則無法家拂士(“拂”同“弼”,輔佐)(二)古今異義征于色古義:征驗、表現(xiàn);今義:征討。(三)一詞多義1.舜發(fā)于畎畝之中(興起,指被任用)發(fā)于聲(顯露、流露)2.行拂亂其所為(違背)入則無法家拂士(同“弼”,輔佐)(四)詞類活用1.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使動用法,使……痛苦;使……勞累;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2.人恒過(名詞作動詞,犯錯誤)(五)成語積累動心忍性: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四、全文翻譯舜從田地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選拔,膠鬲從魚鹽販中被舉薦,管夷吾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被任用為相,孫叔敖從隱居的海濱被任用,百里奚從奴隸買賣場所被選拔用為大夫。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任給這樣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心意苦惱,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忍饑挨餓,使他身體空虛乏力,讓他的每一次行動都不如意,這樣來激勵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堅忍,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一個人常常是犯了錯誤,才能改正;內(nèi)心困惑,思慮堵塞,才能奮起而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這樣自己才會明白。在國內(nèi)若無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和自己抗衡的國家和外患的憂懼,這個國家時常有滅亡的危險。這樣人們才會知道憂愁患難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五、鑒賞品讀1.作者開篇一下子列舉了六位名人,他們有什么共同特點?這樣寫有什么作用?他們都出身卑微,都經(jīng)歷過磨練,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業(yè)。作者列舉六位由卑微而顯貴的杰出歷史人物的事例,具體有力地論證了人要成大器,擔負治國重任,必須經(jīng)受磨練,即憂患可以激人奮發(fā)有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這也為下文論理奠定了事實基礎(chǔ)。2.文章第②段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闡明了作者的什么觀點?運用排比修辭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寫了擔大任的人所經(jīng)歷的種種肉體和精神上的折磨,從而突出作者的觀點:艱苦磨難能培養(yǎng)人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長人擔當大任的能力。3.“人恒過,然后能改……而后喻”,這段文字論述了什么?由人及國,從內(nèi)外兩方面說明導(dǎo)致亡國的原因。雖是從反面論證,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個國君要想把國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樣經(jīng)受內(nèi)外兩方面的艱苦磨練。教材課后習題一:熟讀并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你對“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的理解,并分別另舉一兩個事例來證明這兩個觀點。(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意思是能施行仁政的君主,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就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和幫助。如秦始皇嬴政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導(dǎo)致陳勝、吳廣起義,秦王朝滅亡。再如長勺之戰(zhàn)能以弱勝強,其先決條件是做到了取信于民。(2)文中的“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是說,憂患和磨難可以使一個人奮發(fā)有為,使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安逸和享樂則會讓一個人不思進取,使一個國家哀敗滅亡。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故事就能證明這一觀點。吳越交戰(zhàn),越國戰(zhàn)敗,越王勾踐立志發(fā)憤圖強,準備復(fù)仇。他臥薪嘗膽,就是怕舒適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氣。他還親自到田間與農(nóng)夫一起勞作,他的妻子也紡線織布。經(jīng)過“十年生聚,十年教訓”,越國恢復(fù)元氣,兵強馬壯,具備了復(fù)仇的條件。反觀吳王夫差,戰(zhàn)勝越國之后,以為憂患已除,生活驕奢淫逸,狂妄自大,最終為勾踐所敗,身死而國滅。二:孟子為什么認為公孫衍、張儀不配稱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背誦《富貴不能淫》中“居天下之廣居……此之謂大丈夫”一段。孟子認為公孫衍、張儀既沒有獨立的人格,也沒有獨立的判斷善惡、是非、曲直的標準,他們所做的一切無非是在迎合君王的喜好,這樣的人當然算不上大丈夫。在孟子看來,大丈夫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亂、動搖、屈服。三:《孟子》文章以雄辯著稱,大量使用排比句,氣勢非凡。反復(fù)朗讀課文,從中舉一兩個例子做具體分析。示例一:“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氣勢磅礴、義正詞嚴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實質(zhì)。三個“天下之”的反復(fù),也將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極致。示例二:“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用同樣的句式連舉六例,形成一種無可辯駁的氣勢,增強了說服力。四:翻譯下列句子。1.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支持、幫助的人少到了極點,(連)與自己有血緣或婚姻關(guān)系的人也會背叛他;支持、幫助的人多到了極點,天下所有的人都會順從他。2.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一發(fā)起怒來,諸侯都會害怕;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使我驕奢淫逸,貧賤不能使我動搖節(jié)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4.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內(nèi)心困擾,思慮堵塞,這樣以后才能有所作為:(一個人的想法)表現(xiàn)在臉色上,流露在言談中,才能被人們了解。5.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