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_第1頁
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_第2頁
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_第3頁
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_第4頁
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2023年浙江中考語文復(fù)習(xí)專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重難點06文言文之詞語表達效果(解析版)

(建議用時:30分鐘)

文言文的字詞表達效果其實和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思路差不多,只不過是放在文言文里面

進行考查,要求我們能夠靈活運用所學(xué)知識。

滿分技巧

常考題型:

一:選擇合適的義項并說明理由。

解題思路:

①根據(jù)詞性選擇正確義項+內(nèi)容+人物心理

②根據(jù)感情色彩選擇正確義項+內(nèi)容+情感態(tài)度

③聯(lián)系文段選擇正確義項+內(nèi)容+人物心理

-:賞析加點字詞的表達效果。

①實詞

答題步驟:1.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

2.代入到文中翻譯句子

3.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或人物情感態(tài)度

②虛詞

答題步驟:1.解釋含義并分析在句中的語氣

2.翻譯句子

3.體會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一、課外閱讀

(2022?浙江?名校模擬)文言文閱讀

威王之寶

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①于郊。魏王問日:“王亦有寶乎?''威王日:“無有?!?魏王曰:“若寡人

國小也,尚有經(jīng)寸之珠②照車前后各十二乘③者十枚,奈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威王日;“寡人之所以

為寶與王異。吾臣有檀子④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東取,泗上⑤十二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

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徒而從者七

千余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慚,不怪而去。

(選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注:①田:打獵。后寫作“畋(tiAn)②經(jīng)寸之珠:直徑一寸的大明珠。③乘:車,兵車。包括一車四

馬。④檀子:人名。下文“月分子”“黔夫”“種首”均為人名。⑤泗上:泗水之濱。

1.下面句子中“而”字的用法與意義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奈何以萬乘之國晅無寶乎?

A.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加去。(《小石潭記》)

B.中峨冠耐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C.潭西南加望(《小石潭記》)

D.加計其長曾不盈寸。(《核舟記》)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若寡人國小也()

(2)魏惠王慚()

(3)泗上十二諸侯皆來朝()

(4)道不拾遵()

3.請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

4.翻譯下面的句子。

寡人之所以為寶與王異。

5.威王的一番話為什么會讓“魏惠王慚,不怪而去”?

【答案】1.D2.像,如慚愧朝見,朝拜別人丟失的東西3.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

趙人不敢東漁于河4.寡人當(dāng)作的寶物與大王的夜明珠不同5.魏王認(rèn)為的“寶”就是寶物;威王認(rèn)為的

“寶”是人才。魏王表情尷尬,無地自容,故“魏惠王慚,不怪而去”。

【分析】1.例:“奈何以萬乘之國畫無寶乎?”的“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A.而:表承接關(guān)系;

B.而:表并列關(guān)系;

C.而:表修飾關(guān)系;

D.而: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答時要聯(lián)系上下文,根據(jù)語境做出判斷。

(1)句意為:像寡人的國家這樣小。若:像,如;

(2)句意為:魏惠王心中慚愧。慚:慚愧;

(3)句意為: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我。朝:朝拜;

(4)句意為:路上就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遺:別人丟失的東西。

3.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可根據(jù)句意及語法結(jié)構(gòu)等斷句。翻譯為:我有個叫粉子的大臣,派他鎮(zhèn)守高

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里捕魚。故可斷句為: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于河。

4.本題考查的翻譯能力。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重點字詞:“為”,當(dāng)作;“異”,不同。

5.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把握。根據(jù)“尚有經(jīng)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和“將以照千里,豈特十二

乘哉!”對比分析得出:“魏惠王慚,不怪而去”的原因,即魏王認(rèn)為的“寶”就是寶物;威王認(rèn)為的"寶''是

人才。使得魏王表情尷尬,沒有了一開始的洋洋自得。故“魏惠王慚,不怪而去”。

【點睛】參考譯文:威王二十四年,威王與魏王在郊外一起打獵。魏王問道:“大王也有寶物嗎?”威王

說:“沒有。”魏王說:“像寡人的國家這樣小,也還有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輛車的直徑一寸的夜明珠十顆,

齊國這樣的萬乘之國怎么能沒有寶物呢?”威王說:“寡人當(dāng)作的寶物與大王的夜明珠不同。我有個叫檀子

的大臣,派他鎮(zhèn)守南城,楚國人就不敢向東方侵犯掠奪,泗水之濱的十二諸侯都來朝拜我。我有個叫粉

子的大臣,派他鎮(zhèn)守高唐,趙國人就不敢到東邊的黃河里捕魚。我有個叫黔夫的官吏,派他鎮(zhèn)守徐州,

燕國人就到北門祭祀,趙國人就到西門來祭祀,以求神靈保佑不受攻伐,搬家去追隨黔夫的人有七千多

家。我有個叫種首的大臣,派他戒備盜賊,路上就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用他們能光照千里,

難道只是十二輛車嗎!”魏惠王心中慚愧,不高興地(敗興)離開了。

(2022?浙江名校模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公起傳李公起,名峻,鄲縣人。父子靜,官侍御,出按遼

陽,卒于任。

公起墮地而聾,雖聾,岐嶷①孝悌。發(fā)及額,侍御公訃至,號

慟無晝,咽枯而嘶,凡五日,水漿不入口,乃更啞。

免喪②,始盡取先世藏書縱讀之,手自校蹄③,雖凌寒暑,更僵

也。既聾,而問難辨證之路永絕,匹有疑義俱于經(jīng)史中默自機無所

周覆0.批注一:生已聾,繼

性好客,郵筒走天下,四方學(xué)士大夫亦樂趨之。賓主以案,相而又而啞,可憐!

通以筆。有問奇者,則熟絕往。粗及農(nóng)桑,微如佛老,迨國家所有批注二:“弗倦”一

旃常④典故,戶口邊疆,出之必應(yīng),咸盡精核。或既書與客,又自詞,似乎能讓人看到

尋繹,幽奇.生呈,而終無遺,轉(zhuǎn)更遐暢矣。李公起不顧嚴(yán)寒酷

晚年尤好種植,奇花異卉,常滿階庭。舍旁有斐園、竹波軒、暑,始終端坐在書桌

青羅閣諸勝,咸與客遴處。性既寧澹,好學(xué)之外,嗜欲益造,反覺邊勤奮讀書的畫面。

口耳為煩面也。行世有《盟鷗集》《郢雪編》《永譽錄》《硯史》,凡

若干卷。

(選自《虞初新志》)

(注釋)①岐嶷(qiy。:形容幼年聰慧。②免喪:守孝期滿,除

去喪服。③校跳:???。④(薪qi)常:王侯的旗幟,借指王侯。

6.參照下面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釋加點詞語。

文言詞語釋義方法詞義

查閱字典:①敲打②詢問③通“扣”,拉

.叫.之必應(yīng)(1)

住。

幽奇生呈成語積累運用:原形畢露(2)

青羅閣諸勝課內(nèi)知識遷移:“予觀夫巴陵勝狀”。(3)

根據(jù)上下文推測:前句說他性格寧靜淡

嗜欲益清.(4)

泊,后句說他反而覺得口耳是麻煩。

7.請用7”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凡有疑義俱于經(jīng)史中默自剖析無所罔殆

8.做批注是較為常用的閱讀方法,請根據(jù)下面的提示和你對文章的理解,做兩處批注。

(1)仿照批注一,任選一處內(nèi)容,對李公起這一人物做評論性批注。

(2)仿照批注二,在加點詞“載紙”和“游處”中任選一處,做想象性批注。

9.《名人傳》中貝多芬有一句名言:“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請結(jié)合本文中李公起的

身平經(jīng)歷和你的閱讀積累,闡述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答案】6.(1)叩:詢問。(2)畢:完全。(3)勝:優(yōu)美的。(4)清:少,清凈。7.凡有疑義俱于

經(jīng)史中/默自剖析/無所罔殆8.(1)批注一:“性既寧澹,好學(xué)之外,嗜欲益清,反覺口耳為煩面也。”

李公起性格寧靜淡泊,認(rèn)為口耳是麻煩,他真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2)批注二:“載紙”仿佛讓人看到李公起通過書信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游處”,似乎能看到李公起

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友好相處的場景。9.文中李公起生下來就已聾,繼而又而啞,但是卻飽讀詩書,

知識淵博,愛種植花草樹木,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李公起是不尋常的人物,在生理缺

陷下仍然能夠有所成就。我們生活中海倫?凱勒、霍金、史鐵生也是像他這樣,有著堅強的毅力,頑強地

與命運抗?fàn)?,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解析】6.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語詞語的能力。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如通

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xiàn)象。

(1)句意:有問必答。叩:詢問;

(2)原形畢露,意思是指本來面目完全暴露,指偽裝被徹底揭開。畢:完全;

(3)“予觀夫巴陵勝狀”句意:我看那巴陵優(yōu)美的景色。勝:優(yōu)美的;

(4)句意:俗世的嗜好欲望越來越少。清:少,清凈。

7.本題考查文言文語句的句讀。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作簡單翻

譯,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句讀時要注

意古漢語的語法和句式,句讀不能出現(xiàn)“破句”的現(xiàn)象。本題可根據(jù)句意來句讀。句意是:凡是有疑難問

題,全都從經(jīng)史子集中,自己分析取證,直到不感到迷惑,弄明白為止。據(jù)此,正確的句讀應(yīng)是:凡有

疑義俱于經(jīng)史中/默自剖析/無所罔殆。

8.本題考查批注的能力。要讀懂全文,結(jié)合具體語境分析批注,語言簡潔準(zhǔn)確。(1)示例:“晚年尤好

種植,奇花異卉,常滿階庭?!崩罟鹜砟攴N花養(yǎng)草,怡情養(yǎng)性,著書立說,真乃奇人!(2)示例:“有問

奇者,則載紙往?!敝小拜d紙”仿佛讓人看到李公起坐書案一側(cè),用筆書寫溝通,為他人答疑解惑的情景;

“舍旁有斐園、竹波軒、青羅閣諸勝,咸與客游處”中“游處”,似乎能看到李公起在斐園等處與朋友一起談

天說地的場景。

9.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貝多芬的這句名言意思是不向命運低頭,不屈服。結(jié)合文中李公起的

生平理解,“公起墮地而聾,雖聾,岐嶷孝悌”,李公起生下來就已聾,后來他聽到父親死亡的消息后,整

天嚎啕痛哭,聲音就更嘶啞了。但是他并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始盡取先世藏書縱讀之,手自校臃,雖凌

寒暑,弗倦也”,他飽讀詩書,知識淵博?!巴砟暧群梅N植,奇花異卉,常滿階庭”“咸與客游處”,他愛種

植花草樹木,結(jié)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且淡泊名利;“行世有《盟鷗集》《郢雪編》《永譽錄》《硯史》,凡

若干卷”,李公起雖然生理有缺陷,但著書立說,有所成就?,F(xiàn)實中偉大的科學(xué)家霍金、輪椅上的偉大作

家史鐵生也是像他這樣,有著堅強的毅力,扼住命運的咽喉,頑強地與命運抗?fàn)?,?chuàng)造了人生的價值,

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贊歌。

【點睛】參考譯文:

李公起,名峻,鄲縣人。他的父親李子靜,官至侍御,出使遼陽,死在任上。

公起生下來就聾,雖然他聾,卻幼年聰慧,孝敬長輩。父親出使遼陽不久,他聽到父親死亡的消息后,

整天嚎啕痛哭,咽喉嘶啞,五天不喝水不吃飯,聲音就更嘶啞了。

守孝期滿,除去喪服后,他就拿出先世留下的藏書開始發(fā)憤讀書,親自???,歷經(jīng)嚴(yán)寒酷暑,也不懈

怠。已經(jīng)聾了,向別人質(zhì)疑問難的路永遠(yuǎn)走不通了,凡是有疑難問題,全都從經(jīng)史子集中,自己分析取

證,直到不感到迷惑,弄明白為止。

他生性好客,通過書信結(jié)交天下朋友,各地的讀書人士大夫也樂意和他交流。賓主分坐書案兩側(cè),用筆

書寫溝通。有問奇特問題的,就寫在紙上送過去。粗及種桑養(yǎng)蠶,微及佛家精義,涉及國家王侯的典

故,人口邊界,有問必答,都十分精細(xì)準(zhǔn)確。有的就寫信給客人,尋經(jīng)據(jù)典,求證論述,曲徑通幽,奇

妙盡顯,全不有所保留,聲名遠(yuǎn)播。

他晚年尤其喜好種植奇花異卉,花草長滿庭院。居所旁有斐園、竹波軒、青羅閣名勝,都是和客人游賞

的地方,他性情淡泊,除好學(xué)之外,俗世的嗜好欲望越來越少,反而覺得口說耳聽令人煩惱。傳世的作

品有《盟鷗集》《郢雪編》《永譽錄》《硯史》,有許多卷。

10.(2022.浙江臺州.統(tǒng)考一模)閱讀下文,完成題目。

陶苔子妻

苔子治陶①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后五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

其妻獨抱兒而泣。姑②怒目:“何其不祥也!”婦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

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國也,家貧國富,君敬民戴,故福結(jié)于子孫,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落。貪富務(wù)大,

不顧后害。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yuǎn)害。犬彘

不擇食以肥其身,坐而須。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不戴,敗亡之征用矣。愿與少子

俱脫?!惫门?,遂棄之。處期年,答子之家果以盜③誅。唯其母老以免,婦乃與少子歸養(yǎng)姑,終卒天年。

君子謂苔子妻能以義易利,雖違禮求去,終以全身復(fù)禮,可謂遠(yuǎn)識矣。

(選自《列女傳?賢明傳》有刪改)

【注釋】①陶:古邑名,在今山東定陶西北。②姑:丈夫的母親,婆婆。③盜: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螤I私。

下面是文言文學(xué)習(xí)活動的片段,請你結(jié)合文本,將對話補充完整。

黃老師:今天我們一起學(xué)習(xí)《陶苔(da)子妻》,請大家聯(lián)系平時所學(xué)各抒己見。

小文:文中“居五年”的“居”字和《周亞夫軍細(xì)柳》中“居無何”的“居”字意思一樣,都解釋為

①o

小語:是的,文中“敗亡之征見矣”中的“見”沒有注釋,但我們學(xué)過成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和詩句“風(fēng)

吹草低見牛羊”,知道“見”是②的意思。

小文:我有一個問題,“坐而須死耳”中的“須”字是什么意思呢?小語:我認(rèn)為“須”是“必須、一定”的意

思。

小英:我不贊同,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我覺得“須”是③的意思。小語:哦?讓我查下字典……

果真有這個義項。

小文:你這么一說,我想起了《沁園春?雪》中“須晴日”的“須”也是這個意思。

黃老師:很好!再來考考大家,《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然”字有這些義項:A.這樣;B.竟然;

C......的樣子;D.但是。那么,文中“今夫子不然,的“然”的意思應(yīng)該選哪項呢?

小英:我知道,應(yīng)該選④。

黃老師:對的。下面我們來小結(jié)一下:學(xué)習(xí)文言文,我們可以運用課內(nèi)遷移、參考成語或詩句、語境推

測、查閱詞典等多種方法解讀詞義。

黃老師:文中“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這句話沒有停頓,你們覺得應(yīng)該怎么斷句?

小文:我來試試,可以根據(jù)句意斷三處:⑤o

小英:我還有個句子不理解,你們能幫我把“唯其母老以免,婦乃與少子歸養(yǎng)姑,終卒天年”翻譯成現(xiàn)代漢

語嗎?

小文:沒問題,我這樣翻譯:⑥O

黃老師:同學(xué)們掌握得不錯!下面,請大家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分析陶苔子妻是怎樣的女性。

小語:⑦O

【答案】經(jīng)過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等,等到A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

積殃只有他的母親因年老得以免除懲罰,苔子的妻子于是和?。暧椎模﹥鹤右黄鸹丶屹狆B(yǎng)婆婆,最

后讓她過完應(yīng)有的壽數(shù)(或年老而死,享盡天年,壽終正寢)。文中陶苔子妻多次勸丈夫為官不要損

公肥私;丈夫富貴返家,“宗人擊牛而賀之”,她卻抱兒而泣;她了解丈夫“能薄”、“無功”、“君不敬,民

不戴”卻官大、富有,于是預(yù)見到這是家族衰敗沒落的征兆;為了保全自己和年幼的兒子,她主動離家;

丈夫被懲處后,她不計前嫌回家贍養(yǎng)婆婆。從這些內(nèi)容可見陶苔子妻是一個深明大義、有遠(yuǎn)見卓識、不

慕榮利、孝敬長輩的女性。

【詳解】(1)根據(jù)“文中'居五年'的'居'字和《周亞夫軍細(xì)柳》中‘居無何'的'居'字意思一樣”,“居無何”的

意思是:過了不久。居:經(jīng)過,表示相隔一段時間。

(2)根據(jù)“文中,敗亡之征見矣,中的,見,沒有注釋,但我們學(xué)過成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和詩句,風(fēng)吹草

低見牛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是:讀書上百遍,書意自然領(lǐng)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lǐng)會。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的意思是:風(fēng)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于草叢中的眾多牛羊。這里的“見”都

是“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的意思。

(3)根據(jù)“你這么一說,我想起了《沁園春?雪》中,須晴日,的,須,也是這個意思”,“須晴日”的意思是:等

到天晴的時候。須:等到。

(4)“今夫子不然”的意思是:現(xiàn)在苔子不是這樣,然:這樣。故選A。

(5)本題考查劃分停頓。解答此類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先對句子做簡單翻譯,了解

大意,然后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進行句讀,同時利用虛詞來輔助句讀。

句意:他才能淺薄而官大,這是遭害,沒有功績而家暴富,這是積禍殃。

因此,“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是謂積殃”可劃分為: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謂嬰害/無功而家昌/

是謂積殃。

(6)本題考查句子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guān)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

法規(guī)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唯,只有;其,他的;乃,于是;少子,小兒子;歸,回家;姑,丈夫的母親,婆婆。

(7)本題考查人物形象。

根據(jù)“苔子治陶三年,名譽不興,家富三倍。其妻數(shù)諫不用”,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聲并不好,但家財卻

比原來多了很多。他妻子多次告勸他不要斂財,他卻不聽,可以看出陶苔子的妻子深明大義;根據(jù)“居五

年,從車百乘歸休。宗人擊牛而賀之,其妻獨抱兒而泣”,在苔子拉著上百輛裝滿財物的車子回家,宗族

的人們殺牛慶賀時,他的妻子卻抱著孩子哭泣,“夫子能薄而官大”“今夫子治陶,家富國貧,君不敬,民

不戴,敗亡之征見矣”,她知道丈夫沒有才能卻能當(dāng)大官,君主不敬重他,百姓不愛戴他,卻家富,預(yù)見

了家族敗亡的征兆,說明她是一位有遠(yuǎn)見卓識的人;“愿與少子俱脫”,為了保全自己和小兒子,主動離

家,可見陶苔子的妻子是一個不貪求富貴的人;但當(dāng)她知道苔子被懲處之后,“婦乃與少子歸養(yǎng)姑,終卒

天年”,與小兒子一起回家贍養(yǎng)婆婆,可見陶苔子的妻子是一個孝順的人。

【點睛】譯文

苔子治理陶邑三年,名聲并不好,但家財卻三年富了三倍。他妻子多次告勸,不聽。過五年,退休回

家,有上百輛裝滿財物的車子隨后。宗族的人們殺牛慶賀,他妻子卻抱著孩子哭泣。婆婆生氣說:“這多

不吉利!”答子妻說:“他才能淺薄而官大,這是糟害;沒有功績而家暴富,這是積禍殃。從前,楚國一個

叫子文的令尹(官),使國家得到安治,自家窮而國家富有,國王敬他、百姓愛他,因此,幸福延及子

孫,大名留在后人的心中。現(xiàn)在,苔子不是這樣,貪求大富,不顧后害。我聽說過南山有黑豹,霧雨中

七日不下山覓食,為什么呢?是因為自己愛惜斑斕的皮毛,所以藏身遠(yuǎn)離雨害。只有豬狗不擇食,為了

自己長膘,坐著等死而已。今苔子治理陶邑,家富國貧,君主不敬重他,百姓不愛戴他,敗亡的征候已

經(jīng)顯現(xiàn)了。希望我和年幼的小兒子都能脫離災(zāi)禍。”婆婆怒,不再理她。過一年,苔子的家果然因為不正

當(dāng)?shù)氖侄螤I私而被懲處,只有他的母親因年老得以免除懲罰,苔子的妻子于是和小兒子一起回家贍養(yǎng)婆

婆,最后讓她過完應(yīng)有的壽數(shù)。有見識的人說苔子妻能以義換利,離開丈夫雖違封建禮法,但能保全自

身可以有機會贍養(yǎng)婆婆,可謂有遠(yuǎn)見了。

二、對比閱讀

(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專題練習(x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題

【甲】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

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

子瞻?遷②于齊安,廬于江上?!粲嗌倌?,從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

之。有不得至,為之悵然移日。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以

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④為悅。方其得意,萬物無以易之;及其既厭,未有不灑然自笑者

也。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無愧于中,無責(zé)于外,而姑寓

焉。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蘇轍《武昌九曲亭記》

【注】①子瞻:蘇軾的字。②遷:貶謫。③褰(始前)裳:提起衣服。④適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11.請為加點詞語選擇恰當(dāng)?shù)倪x項。

加點詞詞義選項選擇

子瞻遷于齊安A.達于漢陰B.行者休于樹C.瀉出于兩峰之間者(1)____

酌水血飲之A.人不知而不慍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C.中峨冠而多髯者(2)_____

為之悵然移日A.教然后知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不以為然(3)_____

逍遙泉石之上A.何陋之有B.無絲竹之亂耳C.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4)_____

12.請用7”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腐。

1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此子瞻之所以有樂于是也。

14.甲乙兩文中“太守之樂”和“子瞻之樂”一樣嗎?請簡要分析。

【答案】11.ABBC12.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

腐。13.這就是子瞻在這里感到快樂的原因。14.同:都有雖遭貶謫,卻能隨遇而安(安然自適)

之樂;都有寄情山水之樂。

異:“太守之樂”是與民同樂;“子瞻之樂”是自得其樂(以“適意”為樂)。

【分析】1L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理解。

于:至I。A.到;B.在;C.從;故選A。

而:表示承接關(guān)系的連詞。A.表轉(zhuǎn)折;B.表承接;C.表并列;故選B。

然:……的樣子。A.這樣;B.……的樣子;C.正確;故選B。

之:的。A.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B.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C.的;故選C。

12.本題考查斷句。根據(jù)句意“就好像是喝酒吃飯,豐盛的菜肴擺在面前,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

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樣都變成了腐臭的東西”可斷句為:譬之飲食/雜陳于前/要之一飽/而同委于臭

腐。

1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重點詞語“此:這。所以:……的原因。于是:在這”的翻譯要準(zhǔn)確。

14.本題考查文章內(nèi)容分析。

從甲文“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歐陽修

雖被貶,但他隨遇而安,寄情于山水,與民同樂;

從乙文“子瞻遷于齊安,廬于江上”“至其翩然獨往,逍遙泉石之上,擷林卉,拾澗實,酌水而飲之,見者

以為仙也。蓋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可知,子瞻也被貶,也隨遇而安,寄情于山水之中,他自己

游山玩水,在山水這中尋找“適意”之樂;

故此可分析二人之樂的異與同:同是被貶,同是隨遇而安,寄情山水;不同的是一個與民同樂,一個自

得其樂。

【點睛】譯文:

甲:不久夕陽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亂一地,是太守回去,賓客跟從啊。樹林茂密蔭蔽,上下一片叫

聲,是游人走后鳥兒在歡唱啊。然而鳥兒(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知道游人的樂趣;游人知道跟著

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述

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誰?就是廬陵人歐陽修啊。

乙:子瞻被貶到齊安(今湖北黃岡)后,他的家就住在江邊。……我年輕的時候,跟隨著子瞻到各地游

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劃船,子瞻每次都是帶頭提起衣服卷起褲腳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達,子瞻

一天就悶悶不樂了。到他一個人飄然獨游,自由自在地在泉邊巖石上漫游,采摘著樹林中的山花野草,

撿著山中的落果,喝著溪水,看到他都把他當(dāng)做神仙。其實天下的樂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暢快的事是

最開心的。而當(dāng)他稱心如意的時候,什么都不能換取這種快樂;到了他興盡的時候,常常感到吃驚,又

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飯,豐盛的菜肴擺在面前,只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罷了,而吃下去后,那些

食物同樣都變成了腐臭的東西。有誰知道哪些東西該吃,哪些東西不該吃呢?只要心中無愧,外面不受

到人家的指責(zé),把心思寄托在這山林之間又有什么呢。這就是子瞻在這里找到快樂的原因。

(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專題練習(xí))【甲】

歐陽修,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①有聲。得唐韓愈遺稿于廢書筐中,讀而心慕焉、修天資

剛勁見義勇為,雖機阱②在前,觸發(fā)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修幼失父,母嘗謂日:“汝父為吏,常夜?fàn)T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日:'死獄也,我求其生

不得爾‘,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夫常求其生,修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毙蘼劧K身。

(節(jié)選自《宋史?歐陽修傳》,有刪改)

【乙】

蘇軾徒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

水,軾日:“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吾在羊,水決不能百城。’'驅(qū)使復(fù)入,軾承武衛(wèi)營,呼卒長,

日:“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白溟L日:“太守?不避涂潦③,吾儕④小人,當(dāng)效命。''遂率

其徒畚鐳?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⑥,軾廬于其上過家

不入傻官吏分堵⑦以守空全其城。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釋】①嶷然(y。:人品超群。②機阱:陷阱。③涂潦:洪水。④吾儕(chai):我們。⑤鋪(ch。):

鍬。⑥版:筑墻用的夾板。⑦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堵。

15.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戌替嶷然有聲(2)常夜年治官書

(3)吾在暈,水決不能百城____________(4)軾呼武衛(wèi)營

16.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

軾廬子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反守卒全其城。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誰與守?

18.參考詞典注釋,談?wù)劇蔼q”在下列句子中的表達效果。

(1)夫常求其生,州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2)太守州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dāng)效命。

《古代漢語詞典》“猶”的義項:①同,相同。②如同,好像。③還,仍。④宜,應(yīng)。⑤尚

且。⑥連詞,表假設(shè),譯為“如果”。

19.歐陽修、蘇軾兩人各自有著怎樣的為官之道?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

【答案】15.成年后點蠟燭,挑燈這,這里到……地方16.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

分堵以守/卒全其城。17.富民們?nèi)绻汲隽顺?,老百姓也會跟著逃跑,那我還和誰來守城

呢?18.(1)③(2)⑤19.歐陽修為官,深受其父影響,勤政敬業(yè),謹(jǐn)慎刑獄;能以百姓為念,尊

重百姓生命、有著儒家的“仁愛”思想。蘇軾為官,以身作則,洪水來時他“不避涂潦”。同時“畚鐳以出,

筑東南長堤''表現(xiàn)出善于指揮、足智多謀,能夠采用了恰當(dāng)?shù)目箵艉樗姆椒ㄊ侄?;而“過家不入”體現(xiàn)了

公而忘私、心系百姓的為官之道。

【解析】1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注意結(jié)合語境理解詞義。

(1)句意: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及冠:成年后。

(2)句意:經(jīng)常在夜里挑燈處理文書。燭:名詞作動詞,點蠟燭,挑燈。

(3)句意:只要我在此,水就絕不會沖了城。是:這。

(4)句意:蘇軾穿著粗布鞋拄著木棍親自到武衛(wèi)營。詣:至1|。

16.本題考查文言句子停頓。單個句子,遵循著語音停頓、語法停頓;多個句子組合,句與句間要停

頓。依據(jù)句意“蘇軾住在城上,路過家門口也不進去,讓官吏們分別守在各個地方,最終保全了城”知,這

是三個句子的組合,可停頓為: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7.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nèi)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

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句重點詞語有:“出”,

出城;“走”,跑、逃跑;“守”,守城。另外,翻譯時也要把反問句式體現(xiàn)出來。

18.(1)根據(jù)句意“經(jīng)常為死囚尋求生路,仍鏤還有失誤造成不該死的人被處死的,然而世間的官吏卻常

為犯人尋找處死的理由呀”知,選③。

(2)根據(jù)句意“太守曲旦不逃避洪水,是我們這些小人效命于您的時候了”知,選⑤。

19.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guān)鍵是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題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nèi)容,找出相關(guān)的語句,概括即可。

甲文中,從“修聞而服之終身”知,歐陽修做官效仿其父為官之道,終生照做不忘。從“死獄也,我求其生

不得爾”知其父有著儒家的“仁愛”思想以天下蒼生為念,尊重百姓生命;從“則死者與我皆無恨”知其父勤

政敬業(yè);從“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表現(xiàn)其父面對刑獄,小心翼翼的態(tài)度。

乙文中,從“吾在是,水決不能百城”知,蘇軾為官勇于擔(dān)當(dāng),以身作則的品質(zhì);從''驅(qū)使復(fù)入''及到武衛(wèi)軍

召令卒長,,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知,他善于指揮、足智多謀;從“軾廬于其上,過家不

入''知,蘇軾為官公而忘私、親民愛民。

【參考譯文】【甲】歐陽修幼年時就聰敏過人,讀書過目不忘。成年以后,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在一個

廢書麓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韓愈留下地書稿,讀后對韓愈十分仰慕。他性格剛強,見義勇為,雖有弓弩陷坑在

前,將一觸即發(fā),而他也會奮不顧身。因而前后幾次被放逐流離,但志氣還是如常不衰。

歐陽修從小失去了父親,母親曾經(jīng)給他說:“你的父親做官的時候,經(jīng)常在夜里挑燈處理文書,多次停下

來嘆息。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該判死刑的案件,我想為他找一條活下來的理由卻找不到?!艺f‘活

下來的理由,也可以找嗎?‘他說:‘為他找一條活下來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沒

有遺憾了。經(jīng)常為死囚尋求生路,仍然還有失誤造成不該死的人被處死的,然而世間的官吏卻常為犯人

尋找處死的理由呀。’他平日教導(dǎo)別人的子弟,經(jīng)常用這些話,我都聽熟了呀。”歐陽修聽了這段話,終生

照做不忘。

【乙】蘇軾移任徐州,洪水決堤要淹沒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濫,就要溢出南清河。城南兩山環(huán)繞,呂梁

狹窄,阻滯了泄洪,水匯集在城下,不停上漲不能及時流泄,城就要被沖垮了,富民們爭著要逃出城避

水。蘇軾說:“富民們?nèi)绻汲隽顺?,老百姓也會跟著逃跑,那我還和誰來守城呢?只要我在此,水就絕

不會沖了城。”將富民們趕回城中,蘇軾穿著粗布鞋拄著木棍親自到武衛(wèi)營,將卒長呼出說:“河水將要沖

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即使是禁軍也要為我盡力?!弊溟L說:“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是我們這些小人效

命于您的時候了?!庇谑悄弥瑁暑I(lǐng)眾人穿短衣赤著腳,拿著箕畚、鐵鍬出城,從東南方向筑起長堤,

首起戲馬臺,一直到城門口,長堤造成,水漲到長堤下,沒有危害到城,民心才安定。然而雨日夜不停

地下,水勢更大了,城還有六尺沒有沉。蘇軾住在城上,路過家門口也不進去,讓官吏們分別守在各個

地方,最終保全了城。

(2022?浙江.名校模擬)玉海樓藏書記(節(jié)選)

[清]孫衣言

玉海云者,言其為世寶貴,而又無所不備也。予家自先大父資政府君,隱居種學(xué),好聚圖籍,兒時見先

世舊藏,多前朝善本①,丹黃殆遍②,經(jīng)亂無復(fù)存者。予初官翰林,稍益購書,以祿薄不能盡如所欲。

次兒詒讓亦頗知好書,乃令恣意購求。十余年間,致書約八九萬卷。雖視深寧③所見,未能十之四五,然

頗自謂富矣。舊居褊隘,苦不能容。今年春,為次兒卜筑④河上,乃于金帶橋北別建大樓,南北相向各五

楹?。專為藏書讀書之所,盡徒舊藏。因取深寧叟所以名書者,以名斯樓。

復(fù)取古人讀書之法,及我今日藏書之意,具為條約,揭之堂壁。鄉(xiāng)里后生,有讀書之才,讀書之

志,而能無謬我約,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天下之寶,我固不欲為一家之儲也。

短歌贈汪孟慈員外

[清]孫衣言

藏書十萬卷,不能療朝饑。

仕宦二十年,妻孥猶鋪糜⑥。

日種梅花夜讀史,世間賢者寧有此。

汪侯汪侯勿復(fù)愁,榮華富貴東流水。

【注釋】①善本:指流傳稀少、研究價值高的古籍。②丹黃殆遍:各種書籍幾乎都有。③深寧:指王應(yīng)

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號深寧居土,曾編撰類書《玉海》。④卜筑:擇地建筑住宅。⑤楹:

古代計算房屋的單位。⑥食甫糜:吃粥。

20.小甌想知道藏書樓為什么起名為“玉海樓”,請你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解釋原因。

21.玉海樓大門左右嵌有郭沫若手書對聯(lián)“玉成桃李,海涌波瀾”,這是為了歌頌孫衣言澤被鄉(xiāng)里的功

績,正如《玉海樓藏書記》中“”一句,也傳達出溫州人、的精神。

22.“樸學(xué)大師”孫詒讓曾在玉海樓治學(xué)甲骨文,小甌由此對字源產(chǎn)生了興趣,請你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字形造字本源字義推測例句字義

(3)

《玉海樓藏書記》:好聚圖籍

三人并立為形,取人的聚集;

為聲。村落

《愚公移山》:聚室而謀集合

徙(1)____行走、移動《莊子?北冥有魚》:鵬之徙于南遷徙

冥也

jr

(4)

《玉海樓藏書記》:盡徙舊藏

成語:固執(zhí)己見頑固

《周亞夫軍細(xì)柳》:其將固可襲

一定

固固四周重圍的樣子(2)___而虜也

《玉海樓藏書記》:我固不欲為(5)

一家之儲也

(6)通過以上表格,小甌發(fā)現(xiàn)學(xué)習(xí)文言文字詞,可以

23.游覽玉海樓時,小甌看到孫家先祖留下的《家訓(xùn)隨筆》。請結(jié)合《玉海樓藏書記》《短歌贈汪孟慈員

外》和以下信息材料(配圖中的字影不需閱讀),說說孫家是如何做到詩書傳家的?

詩書傳家

人物關(guān)系成就

孫祖鐸祖父九歲能屬文,建有“詒善堂”藏書樓。

七4/

孫希曾父親弱冠時讀書郡城,交友名士。治A

僚蝌

盧工|力

孫衣言本人講學(xué)于瑞安“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眾。r

J?t存

務(wù)。端

學(xué)優(yōu)則仕,仕后則學(xué)以致用,一生桃李滿天*

.2

矛卜專將鳴兄弟|/八>XIV

下。芯

笈滔

“樸學(xué)大師”,郭沫若稱他是“啟后承前一.”出孫金鳴

孫詒讓兒子

巨儒”?!都矣?xùn)隨筆》

家訓(xùn):傳統(tǒng)社會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

豐富的人生哲理,記錄和反映了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

神。

【答案】20.孫衣言取用了王應(yīng)麟編撰類書《玉?!返牡涔?,給自己的藏書樓起名;而“玉?!倍值谋?/p>

義,玉指“世間寶貴之物”,海指“無所不具備”;孫衣言希望藏書樓未來能廣納善本。21.“鄉(xiāng)里后

生,……,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被颉疤煜轮畬?,我固不欲為一家之儲也。“兼濟天下無私奉

獻22.路口旁,雙腳一前一后城郭堅固收集搬走本來通過探求漢字造字本源的方

法,推測漢字本義;再代入文本具體情境中,推測字義。23.孫家歷代廣泛收羅書籍,造藏書樓,給

子孫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也給子孫樹立了珍愛書籍、熱愛讀書的榜樣;孫家注重品格修養(yǎng),孫衣言

寧靜治學(xué),安貧樂道,為官清廉,雖為官二十載,卻依舊清貧;孫家歷代祖先重視教育的理念代代相

傳,從而令孫家人才輩出;詩書遺風(fēng)幫助孫家后世子孫樹立遠(yuǎn)大理想,并使他們努力向上,成就非凡。

【解析】20.本題考查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根據(jù)“玉海云者,言其為世寶貴,而又無所不備也”“兒

時見先世舊藏,多前朝善本,丹黃殆遍”“專為藏書讀書之所,盡徙舊藏”,可知,其取名“玉海樓”,因為

“玉”指“世間寶貴之物”,“?!敝浮盁o所不具備”,并希望藏書樓未來能廣納善本。

21.本題考查對人物形象的評價。文中“鄉(xiāng)里后生,……,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天下之寶,我固不欲

為一家之儲也”都是贊頌孫衣言兼濟天下、無私奉獻的品行和造福鄉(xiāng)里的功績。

2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與探究。

①根據(jù)“徙”字的字形,和“聚”“固”的范例,我們可以看出“徙”字造字的本源是:路口旁,雙腳一前一后;

②根據(jù)“固”的字形像盾牌,以及造字本源,我們可以推斷出“固”字的字義是:城郭堅固;

③句意為:喜歡收藏圖書典籍。聚:收集;

④句意為:把所有的書籍都搬來收藏在這里。徙:搬走;

⑤句意為:我本來就不想成為一家的儲藏。固:本來;

⑥根據(jù)“聚''字的字形、造字本源、字義推測,結(jié)合例句可以推測字義,根據(jù)“徙”“固”的造字本源的方法,

可以推測漢字本義;再代入文本具體情境中,可以推測字義,反之亦然。

23.本題考查對文章和題干中材料的信息提取與分析。由文中“予家自先大父資政府君,隱居種學(xué),好聚

圖籍,兒時見先世舊藏,多前朝善本,丹黃殆遍予初官翰林,稍益購書,以祿薄不能盡如所欲次兒詒

讓亦頗知好書,乃令恣意購求”“為次兒卜筑河上,乃于金帶橋北別建大樓,南北相向各五楹。專為藏書讀

書之所,盡徒舊藏”的語句和表中孫家各代人的成就,可知孫家歷代廣泛收羅書籍,造藏書樓,給子孫創(chuàng)

造了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也給子孫樹立了珍愛書籍、熱愛讀書的榜樣;根據(jù)“鄉(xiāng)里后生,有讀書之才,讀書

之志,而能無謬我約,皆可以就我廬,讀我書。天下之寶,我固不欲為一家之儲也”和表中“家訓(xùn):傳統(tǒng)社

會教誨子孫立身處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豐富的人生哲理,記錄和反映了中國固有的傳統(tǒng)美德和

民族精神”“講學(xué)于瑞安‘詒善'祠塾,造就人才甚眾“可知孫家注重品格修養(yǎng),孫衣言寧靜治學(xué),安貧樂

道,為官清廉,雖為官二十載,卻依舊清貧;孫家歷代祖先重視教育的理念代代相傳,從而令孫家人才

輩出;根據(jù)表中郭沫若對孫詒讓的評價,可見,詩書遺風(fēng)幫助孫家后世子孫樹立了遠(yuǎn)大理想,成就非

凡。

【點睛】譯文:

甲文:稱為“玉?!钡?,是說它是世間的珍寶,而且又沒有不具備的。我家從做過官已去世的爺爺開始,隱

居下來培養(yǎng)學(xué)識,喜歡收藏圖書典籍,小時候見到祖先收藏的前人的書籍,大多前朝流傳稀少、研究價

值高的前朝古籍,各種書籍幾乎都有。由于經(jīng)過亂已不復(fù)存在。我開始官居翰林,漸漸購買書籍,因為

俸祿少不能盡情地購買。

二兒子詒讓也非常知道喜歡書籍,于是讓它任意地購買。十多年間,以致購買的書大約由八九萬卷。即

使看看王應(yīng)麟見到的書,也不能達到十分之四五,自認(rèn)為藏書豐富了。住的舊房子狹小,苦于不能放

下。今年的春天,給二兒子在河岸上擇地建筑住宅,于是就在金帶橋北面另建造了一座高大的樓,南北

相對各五間房。專門作為收藏書籍和讀書的地方,把所有的書籍都搬來收藏在這里。于是選取了王應(yīng)麟

所著《玉?!芬粫拿郑瑏砻@座樓。

又選取了古人讀書的方法,以及我今日收藏書的目的,制定了規(guī)則,張貼在正房的墻壁上。鄉(xiāng)里的晚

輩,有讀書的才能,讀書的志向,而且能夠不違背我制定的規(guī)則的,都可以來到我的房中,讀我的書。

全天下的寶貝,我本來就不想成為一家的儲藏。

《短歌贈汪孟慈員外》:收藏十萬卷書,也不能解除早晨空腹時感到的饑餓。做官二十年,妻子和兒女還

只能吃粥。白天種植梅花夜里閱讀史書,人世間竟有這樣的賢人。汪氏的始祖不用再發(fā)愁,榮華富貴就

像東去的流水。

(2022?浙江?名校模擬)黃鶴樓自古享有“天下第一樓”之稱,閱讀下面有關(guān)“黃鶴樓”的詩文,完成下面小

題。

黃鶴樓記

唐?閻伯理

州城西南甲,有黃鶴樓者?!秷D經(jīng)》云:“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笔铝小渡裣伞分?/p>

傳,跡存《述異》之志。觀其聳構(gòu)巍峨,高標(biāo)^提①,上倚河漢,下臨江流;重檐翼館,四閩霞敞;坐窺

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脛之最也。何必漱鄉(xiāng)九柱、東陽八詠,乃可賞觀時物、會集靈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荊岳沔等州都團練使,河南穆公名寧,下車而亂繩皆理,發(fā)號而庠政

其凝?;蝈藻仆斯?,或登車送遠(yuǎn),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王室載懷,思

仲宣之能賦;仙蹤可揖,嘉叔偉之芳塵。乃喟存日:“黃鶴來時,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

俱非。”有命抽毫,紀(jì)茲貞石。

時皇唐永泰元年,歲次大荒落②,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釋】①H褂(longzong):高聳的樣子。②大荒落:《爾雅》紀(jì)年,太歲運行到地支“己’的方位。

黃鶴樓

(唐)崔微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菩薩蠻?黃鶴樓①

毛澤東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鎮(zhèn)大江。

黃鶴知何去?剩有游人處。把酒酹②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釋】①1927年春,大革命處于低潮?!鞍似摺睍h決定武裝反擊,找到出路。②酹(南):把酒灑在地

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24.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文中加點詞。

文言詞句方法解釋

州城西南隅成語遷移法:向隅而泣①______

亦荊吳形勝之最也課內(nèi)貫通法:予觀夫巴陵勝狀②______

字典查詢法:1.眾。2.百姓,平民。3」日時指

發(fā)號而度政其凝家庭的旁支,與“嫡”相對。4.差不多。5.副③______

詞,表示可能或期望。

乃喟然日語境猜測法④______

25.請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物2處。

費祎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

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極長川之浩浩,見眾山之累累。

27.同是寫“樓記”,有人認(rèn)為《岳陽樓記》比《黃鶴樓記》技高一籌,格局更大,你贊同這種說法嗎?請

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明理由。

28.崔潁登上黃鶴樓,想到了“空余黃鶴樓”,望見了“煙波”;毛澤東登上黃鶴樓,望見了“煙雨”,想到了

“剩有游人處”,兩人登樓的所見所想有相同的地方,但是兩人在詩中表達的情感卻不一樣,請結(jié)合詩句分

析兩首詩各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24.①角落②美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