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含答案)山西省晉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高考全部內(nèi)容。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隨著西方藝術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理論、研究方法被引入國內(nèi),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
②一方面,中國藝術史研究借鑒西方經(jīng)驗,引入了許多研究方法和理論,如社會歷史學、文化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等,這些方法和理論幫助中國藝術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讀藝術作品,關注藝術與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關系,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受新藝術史研究的影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開始關注非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如民間藝術、當代藝術、女性藝術等,這種拓展使中國藝術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綜合化,進一步豐富了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內(nèi)容。
③例如,在分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時,研究者會更多地結合作品的歷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學,分析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嘗試解釋其中的歷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筆觸、品質等層面,這顯示出我國美術史研究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④另一方面,藝術史研究的對象范圍逐漸擴大,現(xiàn)代中國藝術史研究的視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內(nèi)部藝術變化,如風格、樣式、語言、技法,而是擴展外向型研究;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而是選擇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體系,如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受西方藝術史研究的影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與國際學術界進行了更加廣泛的交流,這種跨文化的對話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藝術交流和相互借鑒,拓寬了中國藝術史研究的視野,促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對傳統(tǒng)的藝術史觀念和敘述進行批判和反思,推動了中國藝術史研究的發(fā)展。
⑤總之,西方藝術史研究包括新藝術史研究,對中國藝術領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為中國藝術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拓展了研究領域,激發(fā)了中國藝術史研究者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國藝術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綜合化和國際化。
(摘編自張健美《淺談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的傳承與發(fā)展》)
材料二:
①中國的藝術史(主要就美術層面而言)除了研究對象已延伸至更為廣闊的視覺領域,新理論與新方法也不斷被引入,以視覺、審美、風格為學科基礎的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正在趨向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脊艑W、社會學、人類學、圖像學等學科與藝術史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些跨學科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②跨學科雖然解決了某些難以單獨從藝術角度解答的問題,但這種“合作研究"模式也出現(xiàn)了某種跨越界限進行重組和交叉的“急于求成”趨勢——“跨"本身成為研究的目的,而非研究的手段。
③藝術史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其對藝術現(xiàn)象的深刻解析,因而藝術作品無疑是藝術史研究的基石和核心,它蘊含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文化發(fā)展成果以及人類審美體驗。傳統(tǒng)的藝術史研究方法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正是因為它們深刻理解并剖析藝術作品的“本體”。而如今,隨著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匯,藝術史研究在“跨"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種傾向,就是研究藝術品背后的歷史多,而研究藝術品少。其實國外藝術史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削弱藝術本體研究的趨勢,著名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多次指出,“當今的藝術史研究一切東西,但就是不討論藝術本身”。
④藝術史研究需要推陳出新,但這個“新"不是時髦的話語、前衛(wèi)的觀念、高新的技術,而是對藝術作品新的準確的詮釋,是對藝術作品的新判斷和新認知。只有真正理解和解析藝術作品的本體,才能更好地研究藝術品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因此,藝術史研究者不應滿足于套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而是要在學科交叉的同時,保持對藝術作品本體的洞察力。即使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也要將其融入對藝術作品的深入解析中,使之為藝術史研究增光添彩,而非僅僅機械套用。
⑤怎樣避免機械套用?一方面,研究者應深入研究其他傳統(tǒng)學科的核心理論和方法,確立對語言學、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學科的基礎認知,充分理解它們在藝術作品研究方面的獨特視角。另一方面,在跨學科的整合中,研究者還需廣泛涉獵新興學科的觀點和方法,以提升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水平。同時,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工具,如數(shù)字人文學、計算機視覺等技術,有助于深度分析藝術作品。
(摘編自尚榮《藝術史研究要回歸本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新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影響下,民間藝術、當代藝術等非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進入了我國藝術史研究者的視野。
B.在我國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中,分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分析筆觸、品質等層面,這是我國美術史研究出現(xiàn)的深刻變化之一。
C.一些藝術史研究的問題單獨從藝術角度解答非常困難,但如果是進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就有可能得到順利解決。
D.藝術史研究和時髦的話語、前衛(wèi)的觀念、高新的技術無關,關鍵是套用其他學科理論、方法的同時,做到學術交叉。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社會歷史學等西方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引入,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就不能研究藝術作品,分析藝術與社會等的關系。
B.藝術史的研究方法選擇的是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體系,如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而不再使用本學科的理論方法。
C.作者間接引用貢布里希的觀點,旨在論述國外藝術史研究中也出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削弱本體研究的趨勢,很有說服力。
D.避免跨學科的機械套用,需要研究者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認知能力,還需要借鑒數(shù)字人文學等其他學科的研究工具。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于現(xiàn)代中國藝術史研究視野變化的觀點的一項是()
A.“超越的維度"藝術展是一次關于藝術、時間和代際傳承的探索。每件作品都是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重新解讀,是不同時代藝術家對世界獨特視角的展示。
B.邱振中的著作《書寫性與圖形生成》視野開闊,思想敏銳,能從他人不經(jīng)意處深入藝術的底奧;論述深入作品的細節(jié),可觸可感。
C.“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旨在通過文藝復興杰作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兩條線索,呈現(xiàn)不同文明間的藝術對話。
D.202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全新修訂的《中國藝術史》,對書法篆刻、女性藝術家以及當代藝術的研究成果有大量增補。
4.在當代,應如何做好中國藝術史的研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5.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是通過跨界新技術研究藝術品本體的例證。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解讀下面的表格。
事件時間影響
學者將秦兵馬俑的雕塑風格總結為“裝飾寫實風”,即基于秦人特殊審美風格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雕塑創(chuàng)作手法,從寫實的造型,過渡到幾何性、主觀性的有機形體,最后整合為具有裝飾意味的形象。20世紀70年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都集中在造型風格分析上。
X光射線、超聲波、三位圖像等手段被應用在考古學上,再經(jīng)先進的計算機數(shù)據(jù)分析和技術還原,兵馬俑原有彩繪形象被逐步修復并面世。近年來藝術史研究者通過修復技術、數(shù)字技術和化學材料研究成果等,可以研究秦王朝的美學氣象、古代雕塑與彩繪結合藝術手法、傳統(tǒng)雕塑著色藝術等許多問題,極大拓展了秦兵馬俑的研究范疇。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傳彩筆
陳春成
葉書華是我們縣的作家。他是我爸的老友,我叫他老葉叔叔。我和他兒子是初中同學。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擅長寫老式散文。
一個秋雨綿綿的周末下午,偶然間在他的博客里看到一篇他的小說,他好像從沒寫過小說,語言風格也大不一樣。我把原文貼在這里:
我不記得談話如何開始。我不記得我怎么來到了一個亭子下面,聽著一個老人娓娓而談。我正聽得入迷,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夢。因為他引用了一句詩,這是我中學時寫在課堂筆記背面的句子,連同那本子一并遺失了,不可能有人知道。
老人穿著略顯破舊的燈芯絨夾克,微微禿頂,眼袋有點大。好像是他提議,我們來聊聊文學吧。他說,無論一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如果作者自己不滿意,那么對他來說,這作品就是失敗的。我點頭同意,說“可以驚四座,不可適獨坐”。他說,是的,反倒是作者越用心得意處,越不容易被人留意到。他說,我覺得像你寫的“興到閑拈筆,詩成懶示人”,這個狀態(tài)就很好,介于“不示人”和“欲示人"之間,有個微妙的平衡。這時一縷奇異感讓我寒毛直豎,這年少時的詩句我早已忘記。
意識到是夢后,周圍的一切都暗下來,行將瓦解冰消?!叭绻崩先说穆曇繇懫穑职盐覡砍痘貋?。他沒來由地問:“如果你可以寫出偉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自己能領受,無論你生前或死后,都不會有人知道你的偉大——你愿意過這樣的一生嗎?"
我問道:“你說的偉大,是那種孤芳自賞的意思嗎?”
“不是,是絕對的偉大、宇宙意義上的偉大,偉大到任何人看到你的作品都會傾倒、折服、迷醉。但沒有人會看到,這就像一個交換條件。"
我已到人生的中途,寫作三十個余年,自認為天分并無多少,但對文學的虔誠卻少有人及。何況,這是個假設。我故作曠達地一笑,說:“當然了。為什么不愿意?”
他點點頭,從懷中掏出一物,緩緩地說:“這支筆是你的。拿好了。"我端詳起來。這筆只略具一個筆的樣子,一頭鈍一頭尖,材質不明,卻像有虹霓在里邊流轉不停,光色莫定,絢爛極了。亭子溶解在霧中,我醒來。
起床后,我走到書桌前,拿出昨夜的稿紙。才看了幾行便已羞愧難當,我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雜質、裂痕和磨損之處。
經(jīng)過一番修改后輸入電腦,再發(fā)郵件給當?shù)貓罂木庉嫛R恍r后,他說,葉老師你是不是選錯附件了,是空白的。不祥的預感在上空盤旋。我拿著稿紙去廚房找妻子。在遞給她的一瞬間,我看到紙上的字盡數(shù)消失了,像蓮葉上失蹤的朝露。她問我干嗎。我失魂落魄地走開,才走了幾步,字跡又布滿了稿紙。我猛然領悟了昨夜的夢境。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我不知這狀態(tài)能持續(xù)多久,于是立即開始寫新的,或者說舊時想寫卻沒能夠寫出的文章。
頭幾年中,練習越多,我的筆力提升得越是驚人。我能精確地形容出草葉的脈絡、流水的紋理、夜半林中的聲響……沒多久,我就厭倦了描摹現(xiàn)實。讓我傾心的自然景觀差不多寫盡了,故鄉(xiāng)和回憶都已拓印在紙上。情懷得到滿足后,技巧上的野心就騷動起來。我先是試著寫了一秒鐘。蜻蜓與水面將觸未觸,一截灰燼剛要脫離香煙,子彈緊貼著一個人的胸膛……我試圖立足于有限的時間里,用文字籠絡住無窮的空間。
這幾年里,一個我在紙上勇猛精進,另一個我在現(xiàn)實中卻耐著諸般苦惱。首先,我變得太過敏銳,任何感觸在我這都像洞穴中的呼喊,無端被放大數(shù)倍。另外是構思時的渾渾噩噩、文章寫成后的自鳴得意,雖這兩者我寫作多年來已習慣,但人間文字和天仙辭句終究不同,反應強了數(shù)倍,我花了不少時間來適應,日常舉止仍不免有些古怪。
自從那場夢后,我不再有作品示人。有一天朋友開玩笑說我是不是江郎才盡了,我恍然大悟,第一次明白了這個成語的含義。江淹曾在夢中得到一支彩筆,從此文采俊發(fā),后又在夢中將筆交還,此后再無佳作,世稱才盡。
動了這念頭之后,我又開始做關于那支筆的怪夢。夢中我懷揣著彩筆,飄蕩在夜空中,像幽靈一樣,俯瞰人間的屋頂。我尋找那些手指間有光的人,穿進那個人的夢里。我挨個問他們當初那老人問過我的問題。他們都表示不愿意。后來我遇到一個少女。她戴著圓形眼鏡,五官看起來很溫婉,但眉眼間有一點執(zhí)拗?!叭绻憧梢浴蔽沂炀毜貑柍鰜怼!班牛以敢?。"她有點怯怯地說。這回答來得猝不及防。像特工對上了暗號,齒輪合上了齒輪,我似乎聽到黑暗中咔嗒一響,有什么開始運轉起來。我把筆給了她,不舍又釋然。
醒來后,我打開即將完成的起筆很久的組詩。筆記本上,一字也無。我只是動了不想要筆的念頭,并沒有決意要舍棄,卻已在夢中誠實地交了出去。仿佛那筆容不得一絲不虔誠。我試圖回憶那些詩句,腦中空空蕩蕩。當時那種通靈般的筆力蕩然無存,我忍耐著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我不再寫作,甚至也不再閱讀了,我知道真正偉大的文字都存放在我們目光無法觸及的地方,古往今來都如此。我對不從事寫作的人肅然起敬,因為他們都有可能曾經(jīng)擁有,正擁有,或將要擁有那支筆,在無人知道的地方書寫各自的杰作。因此那支筆無處不在。它正在某個人的夢里發(fā)光從一個人的夢里傳到另一個人的夢里。人會死,文明也可能覆滅,唯獨它是永生的。
我并非一無所獲,我還有這些年用過的筆記本,一抽屜,一書架都是。打開來,全是空白的。但我知道,當本子閉合時,隔絕開所有目光,那些字句會重新現(xiàn)出。黑暗中,它們自顧自地璀璨。我把本子放在枕下,臨睡前摩挲一番,枕著我?guī)缀蹙鸵獡碛械恼麄€宇宙,然后墜入日常的、瑣碎的夢中。
老葉叔叔的這篇文章發(fā)表于2011年11月,也就是他去世前兩年左右。偶然的機會,我找到老葉叔的兒子聊到了這篇小說,他說,是?他還會寫小說?我以為他只會寫那種老套的散文。又說道,其實我爸去世前好幾年,腦子就有點不太清楚了,一下班就把自己關在房里,說在寫一個厲害的東西,我偷偷翻了他的本子,卻全是空白;后來他好像突然好了,不悶在房里;誰想到心臟有毛病……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在葉書華的博客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篇與他此前寫作體裁和風格迥異的小說,這部小說似乎構筑了他的一個夢境,卻又無比真實。
B.老人認為即便作者對作者本人的作品不滿意,但只要他的作品受讀者追捧,對該作者來說這些作品就算是成功的,葉書華贊同這一觀點。
C.受到“點化"后的葉書華再看昨夜寫的文章,粗陋到無法忍受,就將文章重新修改后再發(fā)給出版社,對方收到的卻是空白郵件。
D.葉書華在夢中把“傳彩筆”給了少女之后就不再寫作,這一情節(jié)和文末葉書華兒子對他父親“他好像突然好了"的回憶片段相呼應。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用一種寫意的方式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來對人物進行描寫,人物性格沒有明顯的軌跡脈絡,形象顯得有些模糊。
B.小說中有些情節(jié)具有虛幻色彩,如傳彩筆的傳遞要舉行一系列如宗教祭祀般的儀式,通靈的力量才能夠發(fā)生轉移。
C.小說中的神筆按葉書華的講述僅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葉書華從獲得傳彩筆到舍棄傳彩筆,皆因夢而起,因夢而散。
D.《傳彩筆》汲取了中國古代傳說的一些敘事資源,將現(xiàn)實與神話相融合,來表達人類的某種孤絕和虛無的存在境遇。
8.小說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請簡要分析其具體表現(xiàn)和使用效果。
9.作者以“傳彩筆”作為標題,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好讀書,善擊劍。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于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于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jié),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為眾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達而已?!庇輳闹?。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并辟,皆不就。愿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fā)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于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且將軍方大事以求所欲,既滅無罪之君,又仇守義之臣,誠行此事,則燕、趙之士將皆蹈東海而死耳,豈忍有從將軍者乎?”瓚壯其對,釋不誅也。拘之軍下,禁其故人莫得與通?;蛘f瓚,瓚乃縱遣疇。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shù)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yǎng)父母。百姓歸之,數(shù)年間至五千余家。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yè),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袁紹數(shù)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tǒng),疇皆拒不受。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
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烏丸,疇獻掩其不備之計,遂大斬獲。以功封侯賜邑,疇固讓。太祖知其至心,許而不奪。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問。疇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鄴。太祖賜疇車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舊。
(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虞乃備禮A請與B相見C大悅之D遂署E為F從事G具其H車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指希望,與“終期于盡"(《蘭亭集序》)中“期”的意思不同。
B.間,指從小路,與“彼節(jié)者有間"(《庖丁解?!罚┲小伴g”的意思不同。
C.誠,指如果,與“誠不得已"(《六國論》)中“誠”的意思相同。
D.舉,指全,與“舉家慶賀"(《促織》)中“舉”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幽州牧劉虞想找不辱使命的壯士出使,以表達他效忠朝廷的節(jié)操,下屬全都推舉了田疇。
B.田疇沒有接受三公官府征召,希望回去為劉虞做事,最終因劉虞被殺而未能如愿。
C.田疇所管轄的聚居地路不拾遺,只是因為他為歸附他的百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禮儀。
D.田疇因獻計之功被封侯賜地,他堅決謝絕;而太祖了解他的心志,并沒有強迫他改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
(2)袁紹數(shù)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tǒng),疇皆拒不受。
14.田疇去拜謁劉虞墓后受到公孫瓚的責問,田疇回復公孫瓚的話有哪幾層意思?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
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jié)①
陸游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②不我欺。
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注]①這首詩寫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作者初任隆興通判時,孤寂無侶,郁郁寡歡,公務之余肆力讀書。②遺編,遺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蔼毾?句含有不屑與世浮沉,而要堅持得自“遺編”的“濟世"理想之意。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皮詩首聯(lián)用設問交代家中積書滿架,尾聯(lián)用借代的手法,照應標題,表明詩人志趣所在。
B.皮詩頷聯(lián)運用簡筆勾勒,寫詩人在書房晨讀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讀書的寧靜和喜悅之情。
C.陸游早年就胸懷報國壯志,陸詩首聯(lián)稱自己為“腐儒”與“嘆無奇”,含有老來與世浮沉之慨。
D.陸詩頸聯(lián)運用疊音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樹葉的搖落聲和重復敲打的更鼓聲,情景逼真。
16.這兩首詩都是談讀書,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強來到草原策馬奔馳,十分喜悅,眼前的景象讓他想起荀子在《勸學》中所提到的關于駿馬與堅持的句子“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的“用人納諫”的觀點與《論語》中所說的“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相一致。
(3)中國古代文人常用扁舟來寄托各類情感,形成了獨特的扁舟情結,如“扁舟空老去,無補圣明朝”,又如“_____________,(?)"。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火藥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火藥技術的發(fā)展,催生出浪漫的焰火藝術。一般認為,用于燃放焰火的煙花起源于唐代,從宋代開始大規(guī)模使用,而后傳承至今。文獻里有很多關于焰火的記載,這些內(nèi)容與科學探索、文化藝術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印證了焰火設計是一門“交叉學科”。點燃的煙花,經(jīng)由化學反應在空中綻放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給人以美的享受。這樣富有儀式感的美,文人墨客一旦為之抒懷,怎能不留下許多名篇佳句?“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辛棄疾詞作《青玉案·元夕》中寥寥數(shù)字,就借焰火渲染出元宵節(jié)的熱鬧場面,令人仿佛身臨其境。
如今借助數(shù)字技術,焰火表演可以實現(xiàn)各種藝術創(chuàng)意。數(shù)字技術幫助設計師進行燃放控制和燃放編程,使焰火成為時間和空間的藝術。(1)從藝術角度來說,(2)不僅焰火設計是為了烘托熱鬧氛圍,(3)更是以焰火為媒介,(4)傳揚藝術觀念和時代氣息。(5)焰火設計為何如此打動人心?(6)我想,這歸功于其調動情緒的藝術特質的原因。每一顆煙花都有自己的能量和生命力,點燃后,光、色、聲、煙布滿夜空,不僅具有視覺沖擊力,也有聽覺上的震撼力。
18.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處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鯨輕而易舉地就超過了海輪,這是為什么呢?科學家通過仔細研究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
B.我常常問李小林:“你爸爸好嗎?最近除了治病,還想些什么?你有沒有可能記錄一點什么?”
C.這五個人像五個等待論文答辯的學生一樣,畢恭畢敬地坐在臺上,觀眾則像答辯中的導師一樣,可以盡情“開火"。
D.有幾個“慈祥”的老板黃昏時到附近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
19.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句子中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銀杏屬于銀杏綱銀杏目銀杏科銀杏屬,是銀杏綱植物現(xiàn)代殘存的唯一的樹種。銀杏屬植物①_____________,最早的化石可以追溯到1.7億年前。在約1.2億年前,無柄銀杏出現(xiàn),此后銀杏的形態(tài)特征沒有發(fā)生大的變化,與現(xiàn)生銀杏形態(tài)(A)。銀杏屬植物在地質歷史時期廣泛分布于北半球,但目前可能的野生銀杏種群僅見于我國個別區(qū)域。所以,對照“活化石"植物通常具有的三個特點,銀杏的確可以稱作“活化石”植物。
“活化石"植物②_________________。相比化石,“活化石”植物保存了從形態(tài)學到DNA的完整信息,是認識植物進化中間環(huán)節(jié)的重要研究材料。許多“活化石"植物能為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提供資源。一些對人類有益的化合物可能僅存在于“活化石”植物中,“活化石"植物一旦滅絕,這些化合物可能難以再次獲得。
與其他植物相比,“活化石”植物的野生植株數(shù)量非常少,且因分布于一個或者多個狹小區(qū)域,野外滅絕的風險更高。它們的形態(tài)特征長期穩(wěn)定、遺傳多樣性低,適應全球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也較低,特別是不少“活化石"植物在自然種群更新上存在障礙,③_________________。所以,保護“活化石”植物(B)。
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1.請在文中括號內(nèi)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2.語言文字運用I和Ⅱ的兩句中都有“一旦"一詞,說說二者在用法和表意上的不同。
(1)這樣富有儀式感的美,文人墨客一旦為之抒懷,怎能不留下許多名篇佳句?
(2)“活化石”植物一旦滅絕,這些化合物可能難以再次獲得。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人們常常喜歡按照前人的經(jīng)驗去行事,認為這樣成功的概率更大。但也有人認為這會束縛自己的思維,難以獲得成功。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晉城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9月月考語文試題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nèi)容:高考全部內(nèi)容。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隨著西方藝術史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理論、研究方法被引入國內(nèi),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響。
②一方面,中國藝術史研究借鑒西方經(jīng)驗,引入了許多研究方法和理論,如社會歷史學、文化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等,這些方法和理論幫助中國藝術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讀藝術作品,關注藝術與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關系,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受新藝術史研究的影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開始關注非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如民間藝術、當代藝術、女性藝術等,這種拓展使中國藝術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綜合化,進一步豐富了中國藝術史的研究內(nèi)容。
③例如,在分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時,研究者會更多地結合作品的歷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學,分析作品的精神內(nèi)涵,嘗試解釋其中的歷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筆觸、品質等層面,這顯示出我國美術史研究發(fā)生的深刻變化。
④另一方面,藝術史研究的對象范圍逐漸擴大,現(xiàn)代中國藝術史研究的視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內(nèi)部藝術變化,如風格、樣式、語言、技法,而是擴展外向型研究;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而是選擇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體系,如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受西方藝術史研究的影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與國際學術界進行了更加廣泛的交流,這種跨文化的對話促進了不同文化間的藝術交流和相互借鑒,拓寬了中國藝術史研究的視野,促使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對傳統(tǒng)的藝術史觀念和敘述進行批判和反思,推動了中國藝術史研究的發(fā)展。
⑤總之,西方藝術史研究包括新藝術史研究,對中國藝術領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它為中國藝術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拓展了研究領域,激發(fā)了中國藝術史研究者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國藝術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綜合化和國際化。
(摘編自張健美《淺談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的傳承與發(fā)展》)
材料二:
①中國的藝術史(主要就美術層面而言)除了研究對象已延伸至更為廣闊的視覺領域,新理論與新方法也不斷被引入,以視覺、審美、風格為學科基礎的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正在趨向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脊艑W、社會學、人類學、圖像學等學科與藝術史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些跨學科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
②跨學科雖然解決了某些難以單獨從藝術角度解答的問題,但這種“合作研究"模式也出現(xiàn)了某種跨越界限進行重組和交叉的“急于求成”趨勢——“跨"本身成為研究的目的,而非研究的手段。
③藝術史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其對藝術現(xiàn)象的深刻解析,因而藝術作品無疑是藝術史研究的基石和核心,它蘊含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文化發(fā)展成果以及人類審美體驗。傳統(tǒng)的藝術史研究方法之所以經(jīng)久不衰,正是因為它們深刻理解并剖析藝術作品的“本體”。而如今,隨著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匯,藝術史研究在“跨"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種傾向,就是研究藝術品背后的歷史多,而研究藝術品少。其實國外藝術史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削弱藝術本體研究的趨勢,著名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多次指出,“當今的藝術史研究一切東西,但就是不討論藝術本身”。
④藝術史研究需要推陳出新,但這個“新"不是時髦的話語、前衛(wèi)的觀念、高新的技術,而是對藝術作品新的準確的詮釋,是對藝術作品的新判斷和新認知。只有真正理解和解析藝術作品的本體,才能更好地研究藝術品背后的歷史與文化。因此,藝術史研究者不應滿足于套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而是要在學科交叉的同時,保持對藝術作品本體的洞察力。即使運用其他學科的理論,也要將其融入對藝術作品的深入解析中,使之為藝術史研究增光添彩,而非僅僅機械套用。
⑤怎樣避免機械套用?一方面,研究者應深入研究其他傳統(tǒng)學科的核心理論和方法,確立對語言學、歷史學、人類學、考古學等學科的基礎認知,充分理解它們在藝術作品研究方面的獨特視角。另一方面,在跨學科的整合中,研究者還需廣泛涉獵新興學科的觀點和方法,以提升對藝術作品的認知水平。同時,借鑒其他學科的研究工具,如數(shù)字人文學、計算機視覺等技術,有助于深度分析藝術作品。
(摘編自尚榮《藝術史研究要回歸本體》)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新藝術史研究的深入影響下,民間藝術、當代藝術等非傳統(tǒng)的藝術領域進入了我國藝術史研究者的視野。
B.在我國現(xiàn)代藝術史研究中,分析繪畫中的女性形象不再只是分析筆觸、品質等層面,這是我國美術史研究出現(xiàn)的深刻變化之一。
C.一些藝術史研究的問題單獨從藝術角度解答非常困難,但如果是進行跨學科的“合作研究”,就有可能得到順利解決。
D.藝術史研究和時髦的話語、前衛(wèi)的觀念、高新的技術無關,關鍵是套用其他學科理論、方法的同時,做到學術交叉。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沒有社會歷史學等西方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引入,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就不能研究藝術作品,分析藝術與社會等的關系。
B.藝術史的研究方法選擇的是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體系,如符號學、社會學、心理學,而不再使用本學科的理論方法。
C.作者間接引用貢布里希的觀點,旨在論述國外藝術史研究中也出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削弱本體研究的趨勢,很有說服力。
D.避免跨學科的機械套用,需要研究者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認知能力,還需要借鑒數(shù)字人文學等其他學科的研究工具。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關于現(xiàn)代中國藝術史研究視野變化的觀點的一項是()
A.“超越的維度"藝術展是一次關于藝術、時間和代際傳承的探索。每件作品都是對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的重新解讀,是不同時代藝術家對世界獨特視角的展示。
B.邱振中的著作《書寫性與圖形生成》視野開闊,思想敏銳,能從他人不經(jīng)意處深入藝術的底奧;論述深入作品的細節(jié),可觸可感。
C.“對話達·芬奇——文藝復興與東方美學藝術特展”旨在通過文藝復興杰作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兩條線索,呈現(xiàn)不同文明間的藝術對話。
D.2022年6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全新修訂的《中國藝術史》,對書法篆刻、女性藝術家以及當代藝術的研究成果有大量增補。
4.在當代,應如何做好中國藝術史的研究?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5.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是通過跨界新技術研究藝術品本體的例證。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解讀下面的表格。
事件時間影響
學者將秦兵馬俑的雕塑風格總結為“裝飾寫實風”,即基于秦人特殊審美風格所創(chuàng)造的一種雕塑創(chuàng)作手法,從寫實的造型,過渡到幾何性、主觀性的有機形體,最后整合為具有裝飾意味的形象。20世紀70年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都集中在造型風格分析上。
X光射線、超聲波、三位圖像等手段被應用在考古學上,再經(jīng)先進的計算機數(shù)據(jù)分析和技術還原,兵馬俑原有彩繪形象被逐步修復并面世。近年來藝術史研究者通過修復技術、數(shù)字技術和化學材料研究成果等,可以研究秦王朝的美學氣象、古代雕塑與彩繪結合藝術手法、傳統(tǒng)雕塑著色藝術等許多問題,極大拓展了秦兵馬俑的研究范疇。
【答案】1.D2.D
3.B4.①引入西方經(jīng)驗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論,使研究更趨向多元化和綜合化,豐富研究內(nèi)容。②擴大研究的對象范圍,拓寬研究視野,加強跨學科、跨文化的研究及對話。③推陳出新的同時,要回歸本體,堅持以藝術作品為研究的基石與核心,反對跨學科的“急于求成”趨勢。
5.①20世紀70年代后的很長時間,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屬于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以視覺、審美、風格作為學科基礎。②近年來,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不僅方法多元化,而且注重跨學科發(fā)展,解決了諸多問題,研究成果豐富。③秦兵馬俑蘊含著當時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文化發(fā)展成果以及人類審美體驗,對其的研究體現(xiàn)了藝術史研究的巨大魅力。
【解析】
【導語】這篇文章通過兩則材料探討了中國藝術史研究在現(xiàn)代背景下的發(fā)展與挑戰(zhàn)。材料一強調了西方藝術史研究對中國的深遠影響,特別是在研究方法和理論上的借鑒,使中國藝術史研究更加多元化和國際化。材料二則指出了跨學科研究的利弊,強調藝術史研究應回歸對藝術作品本體的深入解析。整體來看,文章既肯定了跨學科研究的價值,又警示了其可能帶來的問題,呼吁研究者在創(chuàng)新中保持對藝術本體的洞察力。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能力。
D.“關鍵是套用其他學科理論、方法的同時,做到學術交叉"錯誤。根據(jù)“藝術史研究者不應滿足于套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而是要在學科交叉的同時,保持對藝術作品本體的洞察力”可看出可知,選項曲解文意。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A.“如果沒有社會歷史學等西方研究方法……就不能研究藝術作品"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②段“中國藝術史研究借鑒西方經(jīng)驗,……這些方法和理論幫助中國藝術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讀藝術作品,……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可知,西方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引入對中國藝術史研究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但并不是說沒有這些方法和理論,中國藝術史研究者就無法研究藝術作品或分析藝術與社會等的關系,說法絕對。
B.“而不再使用本學科的理論方法"錯誤。根據(jù)材料一第④段“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可知,“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不是“不再使用”。
C.“作者間接引用貢布里希的觀點"錯誤。根據(jù)材料二第③段“其實國外藝術史學科的發(fā)展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跨學科研究削弱藝術本體研究的趨勢,著名英國藝術史家貢布里希曾多次指出,‘當今的藝術史研究一切東西,但就是不討論藝術本身’”可知,作者引用貢布里希的觀點來說明跨學科研究可能削弱藝術本體研究的現(xiàn)象,屬于直接引用。
故選D。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關于現(xiàn)代中國藝術史研究視野變化的觀點是不再局限于研究內(nèi)部藝術變化,并通過跨文化的對話得以拓寬。
A.體現(xiàn)了研究方向領域的變化。
B.和中國藝術史無關,不適合作為論據(jù)。
C.體現(xiàn)了跨文化的對話拓寬視野。
D.體現(xiàn)了研究方向領域的變化。
故選B。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材料一第②段“中國藝術史研究借鑒西方經(jīng)驗,引入了許多研究方法和理論,如社會歷史學、文化研究、后現(xiàn)代主義等,……關注藝術與社會、文化、政治等方面的關系,研究領域不斷擴大"可知,引入西方經(jīng)驗中的研究方法和理論,使研究更趨向多元化和綜合化,豐富研究內(nèi)容。
根據(jù)材料一第④段“藝術史研究的對象范圍逐漸擴大,……而是擴展外向型研究;藝術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學科的理論方法,而是選擇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體系……”可知,擴大研究的對象范圍,拓寬研究視野,加強跨學科、跨文化的研究及對話。
根據(jù)材料二第④段“藝術史研究需要推陳出新,……而是對藝術作品新的準確的詮釋,是對藝術作品的新判斷和新認知"藝術史研究者不應滿足于套用其他學科的理論和方法,而是要在學科交叉的同時,保持對藝術作品本體的洞察力”可知,推陳出新的同時,要回歸本體,堅持以藝術作品為研究的基石與核心,反對跨學科的“急于求成"趨勢。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根據(jù)表格“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都集中在造型風格分析上”可知,20世紀70年代后的很長時間,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屬于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以視覺、審美、風格作為學科基礎。再結合材料二第①段“中國的藝術史(主要就美術層面而言)……以視覺、審美、風格為學科基礎的傳統(tǒng)藝術史研究……"可知,表格中20世紀70年代對秦兵馬俑的研究正處于這一階段,研究者主要關注兵馬俑的造型風格,這體現(xiàn)了當時藝術史研究以視覺、審美、風格為基礎的特點。
根據(jù)表格“藝術史研究者通過修復技術、數(shù)字技術和科學材料研究成果等等,……極大拓展了秦兵馬俑的研究范疇”可知,近年來,藝術史研究者對秦兵馬俑的研究不僅方法多元化,而且注重跨學科發(fā)展,解決了諸多問題,研究成果豐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藝術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和跨學科發(fā)展趨勢,表格中近年來對秦兵馬俑的研究正是運用了修復技術、數(shù)字技術、科學材料研究等跨學科手段,拓展了研究范疇,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印證了材料中的觀點。
根據(jù)材料二第③段“藝術史研究的魅力,就在于其對藝術現(xiàn)象的深刻解析,因而藝術作品無疑是藝術史研究的基石和核心,它蘊含著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文化發(fā)展成果以及人類審美體驗"可知,秦兵馬俑蘊含著當時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文化發(fā)展成果以及人類審美體驗,對其的研究體現(xiàn)了藝術史研究的巨大魅力。秦兵馬俑作為重要的藝術作品,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和藝術價值,對它的研究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古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力、當時的文化發(fā)展水平以及人類的審美體驗,這正是藝術史研究的魅力所在。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傳彩筆
陳春成
葉書華是我們縣的作家。他是我爸的老友,我叫他老葉叔叔。我和他兒子是初中同學。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擅長寫老式散文。
一個秋雨綿綿的周末下午,偶然間在他的博客里看到一篇他的小說,他好像從沒寫過小說,語言風格也大不一樣。我把原文貼在這里:
我不記得談話如何開始。我不記得我怎么來到了一個亭子下面,聽著一個老人娓娓而談。我正聽得入迷,忽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夢。因為他引用了一句詩,這是我中學時寫在課堂筆記背面的句子,連同那本子一并遺失了,不可能有人知道。
老人穿著略顯破舊的燈芯絨夾克,微微禿頂,眼袋有點大。好像是他提議,我們來聊聊文學吧。他說,無論一部作品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如何,如果作者自己不滿意,那么對他來說,這作品就是失敗的。我點頭同意,說“可以驚四座,不可適獨坐”。他說,是的,反倒是作者越用心得意處,越不容易被人留意到。他說,我覺得像你寫的“興到閑拈筆,詩成懶示人”,這個狀態(tài)就很好,介于“不示人”和“欲示人"之間,有個微妙的平衡。這時一縷奇異感讓我寒毛直豎,這年少時的詩句我早已忘記。
意識到是夢后,周圍的一切都暗下來,行將瓦解冰消?!叭绻崩先说穆曇繇懫?,又把我牽扯回來。他沒來由地問:“如果你可以寫出偉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自己能領受,無論你生前或死后,都不會有人知道你的偉大——你愿意過這樣的一生嗎?"
我問道:“你說的偉大,是那種孤芳自賞的意思嗎?”
“不是,是絕對的偉大、宇宙意義上的偉大,偉大到任何人看到你的作品都會傾倒、折服、迷醉。但沒有人會看到,這就像一個交換條件。"
我已到人生的中途,寫作三十個余年,自認為天分并無多少,但對文學的虔誠卻少有人及。何況,這是個假設。我故作曠達地一笑,說:“當然了。為什么不愿意?”
他點點頭,從懷中掏出一物,緩緩地說:“這支筆是你的。拿好了。"我端詳起來。這筆只略具一個筆的樣子,一頭鈍一頭尖,材質不明,卻像有虹霓在里邊流轉不停,光色莫定,絢爛極了。亭子溶解在霧中,我醒來。
起床后,我走到書桌前,拿出昨夜的稿紙。才看了幾行便已羞愧難當,我敏銳地覺察到其中的雜質、裂痕和磨損之處。
經(jīng)過一番修改后輸入電腦,再發(fā)郵件給當?shù)貓罂木庉嫛R恍r后,他說,葉老師你是不是選錯附件了,是空白的。不祥的預感在上空盤旋。我拿著稿紙去廚房找妻子。在遞給她的一瞬間,我看到紙上的字盡數(shù)消失了,像蓮葉上失蹤的朝露。她問我干嗎。我失魂落魄地走開,才走了幾步,字跡又布滿了稿紙。我猛然領悟了昨夜的夢境。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我不知這狀態(tài)能持續(xù)多久,于是立即開始寫新的,或者說舊時想寫卻沒能夠寫出的文章。
頭幾年中,練習越多,我的筆力提升得越是驚人。我能精確地形容出草葉的脈絡、流水的紋理、夜半林中的聲響……沒多久,我就厭倦了描摹現(xiàn)實。讓我傾心的自然景觀差不多寫盡了,故鄉(xiāng)和回憶都已拓印在紙上。情懷得到滿足后,技巧上的野心就騷動起來。我先是試著寫了一秒鐘。蜻蜓與水面將觸未觸,一截灰燼剛要脫離香煙,子彈緊貼著一個人的胸膛……我試圖立足于有限的時間里,用文字籠絡住無窮的空間。
這幾年里,一個我在紙上勇猛精進,另一個我在現(xiàn)實中卻耐著諸般苦惱。首先,我變得太過敏銳,任何感觸在我這都像洞穴中的呼喊,無端被放大數(shù)倍。另外是構思時的渾渾噩噩、文章寫成后的自鳴得意,雖這兩者我寫作多年來已習慣,但人間文字和天仙辭句終究不同,反應強了數(shù)倍,我花了不少時間來適應,日常舉止仍不免有些古怪。
自從那場夢后,我不再有作品示人。有一天朋友開玩笑說我是不是江郎才盡了,我恍然大悟,第一次明白了這個成語的含義。江淹曾在夢中得到一支彩筆,從此文采俊發(fā),后又在夢中將筆交還,此后再無佳作,世稱才盡。
動了這念頭之后,我又開始做關于那支筆的怪夢。夢中我懷揣著彩筆,飄蕩在夜空中,像幽靈一樣,俯瞰人間的屋頂。我尋找那些手指間有光的人,穿進那個人的夢里。我挨個問他們當初那老人問過我的問題。他們都表示不愿意。后來我遇到一個少女。她戴著圓形眼鏡,五官看起來很溫婉,但眉眼間有一點執(zhí)拗?!叭绻憧梢浴蔽沂炀毜貑柍鰜?。“嗯,我愿意。"她有點怯怯地說。這回答來得猝不及防。像特工對上了暗號,齒輪合上了齒輪,我似乎聽到黑暗中咔嗒一響,有什么開始運轉起來。我把筆給了她,不舍又釋然。
醒來后,我打開即將完成的起筆很久的組詩。筆記本上,一字也無。我只是動了不想要筆的念頭,并沒有決意要舍棄,卻已在夢中誠實地交了出去。仿佛那筆容不得一絲不虔誠。我試圖回憶那些詩句,腦中空空蕩蕩。當時那種通靈般的筆力蕩然無存,我忍耐著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
我不再寫作,甚至也不再閱讀了,我知道真正偉大的文字都存放在我們目光無法觸及的地方,古往今來都如此。我對不從事寫作的人肅然起敬,因為他們都有可能曾經(jīng)擁有,正擁有,或將要擁有那支筆,在無人知道的地方書寫各自的杰作。因此那支筆無處不在。它正在某個人的夢里發(fā)光從一個人的夢里傳到另一個人的夢里。人會死,文明也可能覆滅,唯獨它是永生的。
我并非一無所獲,我還有這些年用過的筆記本,一抽屜,一書架都是。打開來,全是空白的。但我知道,當本子閉合時,隔絕開所有目光,那些字句會重新現(xiàn)出。黑暗中,它們自顧自地璀璨。我把本子放在枕下,臨睡前摩挲一番,枕著我?guī)缀蹙鸵獡碛械恼麄€宇宙,然后墜入日常的、瑣碎的夢中。
老葉叔叔的這篇文章發(fā)表于2011年11月,也就是他去世前兩年左右。偶然的機會,我找到老葉叔的兒子聊到了這篇小說,他說,是?他還會寫小說?我以為他只會寫那種老套的散文。又說道,其實我爸去世前好幾年,腦子就有點不太清楚了,一下班就把自己關在房里,說在寫一個厲害的東西,我偷偷翻了他的本子,卻全是空白;后來他好像突然好了,不悶在房里;誰想到心臟有毛病……
(有刪改)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在葉書華的博客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篇與他此前寫作體裁和風格迥異的小說,這部小說似乎構筑了他的一個夢境,卻又無比真實。
B.老人認為即便作者對作者本人的作品不滿意,但只要他的作品受讀者追捧,對該作者來說這些作品就算是成功的,葉書華贊同這一觀點。
C.受到“點化"后的葉書華再看昨夜寫的文章,粗陋到無法忍受,就將文章重新修改后再發(fā)給出版社,對方收到的卻是空白郵件。
D.葉書華在夢中把“傳彩筆”給了少女之后就不再寫作,這一情節(jié)和文末葉書華兒子對他父親“他好像突然好了"的回憶片段相呼應。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用一種寫意的方式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來對人物進行描寫,人物性格沒有明顯的軌跡脈絡,形象顯得有些模糊。
B.小說中有些情節(jié)具有虛幻色彩,如傳彩筆的傳遞要舉行一系列如宗教祭祀般的儀式,通靈的力量才能夠發(fā)生轉移。
C.小說中的神筆按葉書華的講述僅出現(xiàn)在他的夢中,葉書華從獲得傳彩筆到舍棄傳彩筆,皆因夢而起,因夢而散。
D.《傳彩筆》汲取了中國古代傳說的一些敘事資源,將現(xiàn)實與神話相融合,來表達人類的某種孤絕和虛無的存在境遇。
8.小說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請簡要分析其具體表現(xiàn)和使用效果。
9.作者以“傳彩筆”作為標題,有什么作用?
【答案】6.B7.B
8.①小說中有兩個“我":一個“我”是客觀世界的敘述主體,以外視角為讀者講述父親老友葉書華平淡無奇的生平經(jīng)歷;另一個“我"是葉書華本人,他在他自己的腦海中無所不能,如“我能精確地形容出草葉的脈絡、流水的紋理、夜半林中的聲響”。②第一人稱的使用使小說的代入感強,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同時主要情節(jié)基本上都依靠“我"通過自我沉浸搭建虛幻的想象世界來推進,故事情節(jié)顯得雜而不亂。
9.①傳彩筆作為物象,激發(fā)了讀者閱讀興趣,點出文章寫作內(nèi)容的同時也引發(fā)讀者思考。②傳彩筆作為物象,充當著本文的線索,組織、串聯(lián)起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從獲得傳彩筆到失去傳彩筆。同時也使整體結構更加嚴謹。③借用傳彩筆這一物象,點明了文章主題。本文用一定篇幅講述了葉書華在夢境中與老人相遇后的談話,突出對于作家作品發(fā)表和獲得外界認可的選擇和思考這一主題。
【解析】
【導語】《傳彩筆》通過葉書華的夢境與現(xiàn)實交織,探討了創(chuàng)作與孤獨、偉大與無名的關系。小說以神秘的“彩筆”象征創(chuàng)作靈感和才華,描繪了作家在追求文學巔峰時的內(nèi)心掙扎與孤獨。第一人稱敘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和代入感,虛實結合的情節(jié)設置使讀者在夢幻與現(xiàn)實間徘徊,深刻反思文學創(chuàng)作的意義與價值。小說語言簡潔而富有詩意,充滿哲理思考。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B.“即便作者對作者本人的作品不滿意,但只要他的作品受讀者追捧,對該作者來說這些作品就算是成功的"分析有誤,老人認為如果作者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即便再受讀者追捧,對該作者來說作品也是失敗的。
故選B。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B.“傳彩筆的傳遞要舉行一系列如宗教祭祀般的儀式,通靈的力量才能夠發(fā)生轉移”分析錯誤,傳彩筆的傳遞過程僅僅是通過給予者的口頭允諾與收受者的簡單應承,通靈的力量便可盡數(shù)轉移。
故選B。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敘述人稱的效果的能力。
小說有兩個“我”,一個是整體故事的講述者,“我叫他老葉叔叔。我和他兒子是初中同學”“我把原文貼在這里”,小說以“我”作為陳述者,“他在縣文化館工作,擅長寫老式散文”,以外視角為讀者講述父親老友葉書華平淡無奇的生平經(jīng)歷,講述了葉叔叔寫作的故事;另一個“我”是葉書華本人,是主體故事“傳彩筆"的講述者,“他點點頭,從懷中掏出一物,緩緩地說:‘這支筆是你的。拿好了。’我端詳起來。這筆只略具一個筆的樣子,一頭鈍一頭尖,材質不明,卻像有虹霓在里邊流轉不停,光色莫定,絢爛極了”,以第一人稱“我"寫葉叔叔夢中從一位老人那里得到彩筆,享受通靈般的寫作狀態(tài)帶來的最澎湃的快樂,葉叔在以第一人稱敘述時講述在他得到神筆后,自己的腦海中無所不能,如“我能精確地形容出草葉的脈絡、流水的紋理、夜半林中的聲響”。“后來我遇到一個少女"我把筆給了她,不舍又釋然”葉叔又以第一人稱介紹在夢中把彩筆傳給少女。這種故事套故事的新穎構思使小說免于平淡。
第一人稱的使用使小說的代入感強,故事更加真實可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基本上都依靠“我”,通過自我沉浸搭建虛幻的想象世界來推進,故事情節(jié)顯得真實可信,“這支筆是你的。拿好了”,葉叔叔夢中從一個老人處得到彩筆,“亭子溶解在霧中,我醒來"領悟夢境,“我把筆給了她,不舍又釋然”再到送出彩筆,使夢境真實可信。“葉書華是我們縣的作家。他是我爸的老友,我叫他老葉叔叔"以第一人稱“我”敘述故事,使故事真實可信。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標題的含義和作用的能力。
“彩筆"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特殊的象征意義,常常用來比喻才華橫溢或者文思敏捷的人。在這個故事中,“彩筆”象征著超凡脫俗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靈感的源泉,是作家心中最渴望獲得的神器。用“傳彩筆"這一物象作為文章標題,促使讀者急于知道文章寫了什么,傳彩筆的作用是什么,激發(fā)了讀者閱讀興趣,這一標題點出文章寫作內(nèi)容的同時也引發(fā)讀者思考。
傳彩筆作為文中的物象,充當著本文的線索,故事講述了葉叔從老人那里得到傳彩筆,使用傳彩筆,最后失去傳彩筆,小說用傳彩筆組織、串聯(lián)起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使文章的整體結構更加嚴謹。
借用傳彩筆這一物象,點明了文章主題?!安皇牵墙^對的偉大、宇宙意義上的偉大,偉大到任何人看到你的作品都會傾倒、折服、迷醉。但沒有人會看到,這就像一個交換條件”通過葉書華在夢境中獲得“傳彩筆"的過程中與老人的對話,作者探討了創(chuàng)作的本質、藝術的價值以及個人才華與社會認可之間的關系。這個標題強調了藝術創(chuàng)造的傳承性和超越性,即便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真正的藝術依然具有其內(nèi)在的價值。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無終人也。好讀書,善擊劍。初平元年,義兵起,董卓遷帝于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于眾。今欲奉使展效臣節(jié),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眾議咸稱疇。虞乃備禮請與相見大悅之遂署為從事具其車騎。將行,疇曰:“今道路阻絕,寇虜縱橫,稱官奉使,為眾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達而已。"虞從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疇乃更上西關,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間徑去,遂至長安致命。詔拜騎都尉。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并辟,皆不就。愿歸侍虞。得報,馳還,未至,虞已為公孫瓚所害。疇至,謁祭虞墓,陳發(fā)章表,哭泣而去。瓚聞之大怒,購求獲疇,謂曰:“汝何自哭劉虞墓,而不送章報于我也?”疇答曰:“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節(jié)。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故不進也。且將軍方大事以求所欲,既滅無罪之君,又仇守義之臣,誠行此事,則燕、趙之士將皆蹈東海而死耳,豈忍有從將軍者乎?"瓚壯其對,釋不誅也。拘之軍下,禁其故人莫得與通?;蛘f瓚,瓚乃縱遣疇。
疇得北歸,率舉宗族他附從數(shù)百人,掃地而盟曰:“君仇不報,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yǎng)父母。百姓歸之,數(shù)年間至五千余家。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yè),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袁紹數(shù)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tǒng),疇皆拒不受。紹死,其子尚又辟焉,疇終不行。
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烏丸,疇獻掩其不備之計,遂大斬獲。以功封侯賜邑,疇固讓。太祖知其至心,許而不奪。遼東斬送袁尚首,令“三軍敢有哭之者斬"。疇以嘗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問。疇盡將其家屬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鄴。太祖賜疇車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舊。
(選自《三國志·魏書》,有刪改)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虞乃備禮A請與B相見C大悅之D遂署E為F從事G具其H車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期,指希望,與“終期于盡”(《蘭亭集序》)中“期"的意思不同。
B.間,指從小路,與“彼節(jié)者有間”(《庖丁解牛》)中“間"的意思不同。
C.誠,指如果,與“誠不得已”(《六國論》)中“誠"的意思相同。
D.舉,指全,與“舉家慶賀”(《促織》)中“舉"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幽州牧劉虞想找不辱使命的壯士出使,以表達他效忠朝廷的節(jié)操,下屬全都推舉了田疇。
B.田疇沒有接受三公官府征召,希望回去為劉虞做事,最終因劉虞被殺而未能如愿。
C.田疇所管轄的聚居地路不拾遺,只是因為他為歸附他的百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禮儀。
D.田疇因獻計之功被封侯賜地,他堅決謝絕;而太祖了解他的心志,并沒有強迫他改變。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疇以為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
(2)袁紹數(shù)遣使招命,又即授將軍印,因安輯所統(tǒng),疇皆拒不受。
14.田疇去拜謁劉虞墓后受到公孫瓚的責問,田疇回復公孫瓚的話有哪幾層意思?
【答案】10.CDG
11.C12.C
13.(1)田疇認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為臣子不應該承受榮寵,堅決不肯接受。
(2)袁紹多次派人召請他,又隨即授予他將軍的印綬,任憑他安撫統(tǒng)轄自己的部眾,田疇全不接受。
14.①漢王室中只有劉虞是忠心之士。②朝廷章表對公孫瓚來說未必是“美言”。③公孫瓚正舉兵起事,不可失去人心。
【解析】
【導語】這篇文言文選自《三國志·魏書》,講述了田疇的忠義和節(jié)操。田疇在亂世中表現(xiàn)出對朝廷的忠誠和對故主劉虞的深情厚誼。他不畏艱險出使長安,拒絕榮寵,回歸故土后組織百姓自立,治理有方,路不拾遺。面對公孫瓚的責問,他據(jù)理力爭,表現(xiàn)出高尚的氣節(jié)。田疇的故事展現(xiàn)了亂世中士人的忠誠、智慧和堅韌,具有很強的歷史和道德教育意義。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劉虞于是準備好禮物邀請?zhí)锂犗嘁?,對田疇非常滿意,于是劉虞任命田疇擔任從事的職務,為他準備好出使的車馬。
“虞乃備禮請與相見"中“虞”是主語,“與相見"的“與”后省略了“之”,“相見”是謂語,從謂語后C處斷開;
“大悅之"承接前面的主語“虞”,“悅"是謂語,“之”是賓語,句子結構完整,從“之"后D處斷開;
“遂署為從事”承接前面的主語“虞”,“署為”是謂語,“從事"是賓語,句子結構完整,從“從事”后G處斷開。
故選CD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指希望;/至、及、到。句意:只希望能夠完成使命。/最后歸結于消滅。
B.正確。指從小路;/間隙、空隙。句意:順著小路走。/牛的骨節(jié)乃至各個組合部位之間是有空隙的。
C.錯誤。詞義不同,如果;/確實。句意:如果像這樣行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
D.正確。句意:率領著全宗族和歸附他的人員共幾百人。/全家慶祝。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只是因為他為歸附他的百姓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和禮儀"分析有誤,根據(jù)原文“疇乃為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又制為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業(yè),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可知,制定了法律和禮儀只是部分舉措,還有興辦學校、發(fā)展教育等。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蒙塵未安”,流亡在外;“荷佩”,承受;“固”,堅決。
(2)“數(shù)”,多次;“即”,隨即;“安輯”,安撫統(tǒng)轄。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田疇回復公孫瓚的話有三層意思:
根據(jù)“漢室衰頹,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節(jié)"可知,第一層意思是漢王室中只有劉虞是忠心之士。
根據(jù)“章報所言,于將軍未美,恐非所樂聞”可知,第二層意思是朝廷章表對公孫瓚來說未必是“美言"。
根據(jù)“且將軍方大事以求所欲,既滅無罪之君,又仇守義之臣,誠行此事,則燕、趙之士將皆蹈東海而死耳,豈忍有從將軍者乎”可知,第三層意思是公孫瓚正舉兵起事,不可失去人心。
參考譯文:
田疇,字子泰,右北平郡無終縣人。喜歡讀書,擅長擊劍。初平元年,(討伐董卓的)義軍興起,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到長安。幽州牧劉虞嘆息道:“賊臣發(fā)動叛亂,天子流離失所。我作為宗室老臣,不能和其他人一樣?,F(xiàn)在想派使者表達我效忠朝廷的節(jié)操,怎樣才能找到出使不辱使命的壯士呢?"他的下屬全都推舉田疇。劉虞于是準備好禮物邀請?zhí)锂犗嘁姡瑢μ锂牱浅M意,于是劉虞任命田疇擔任從事的職務,為他準備好出使的車馬。在要出發(fā)的時候,田疇說:“現(xiàn)在道路阻斷,賊寇任意劫掠,如果以官員的身份奉命出使,很容易被人指認出來。我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只希望能夠完成使命?!眲⒂萃饬怂南敕ā⒂萦H自祭祀路神為田疇餞行。田疇上路之后,改道西關,出邊塞,沿著陰山直奔朔方郡,順著小路走,終于到達長安完成了使命。朝廷下詔任命田疇為騎都尉。田疇認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為臣子不應該承受榮寵,堅決不肯接受。朝廷很贊賞他的道德。三公官府同時召他做官,他都沒有應命。(田疇)希望回去為劉虞做事。得到朝廷的答復后,他就快馬加鞭往回趕,可還沒到幽州,劉虞已經(jīng)被公孫瓚殺害。田疇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劉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一場而去。公孫瓚聽說田疇拜謁劉虞墓,非常憤怒,懸賞捉拿他,最后將他捕獲,公孫瓚對田疇說:“你為什么擅自到劉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給我?"田疇回答說:“漢王室衰敗,人人懷有不忠之心,只有劉先生不失忠誠的節(jié)操。朝廷章表所說的,對于將軍來說未必是好聽的話,恐怕不是你所喜歡聽到的,所以(章表)沒有呈獻給你。況且將軍正舉兵起事以求實現(xiàn)自己的欲望,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殺死了無罪的長官,又與其守義的部屬為仇,如果像這樣行事,則燕趙之士,寧可跳東海而死,還有誰愿跟從將軍?”公孫瓚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沒有殺他。把他拘禁起來,不準他和故友相見。有人勸說公孫瓚,他才釋放了田疇。
田疇回到了右北平郡,率領著全宗族和歸附他的人員共幾百人,掃地而盟誓說:“不報主公之仇,我們就不能活在這世上!"于是率眾進入徐無山,選取一處幽深險要而又平坦的地方居住下來,親自耕種來養(yǎng)活自己的父母。不斷有百姓歸附他,幾年間已有五千多戶。田疇于是為大家制定殺傷、盜竊、訴訟的法律,又制定了有關婚姻嫁娶的禮儀,興辦學校講授課業(yè),大家都感到便利適宜,使聚居地達到了路不拾遺的境地。袁紹多次派人召請他,又隨即授予他將軍的印綬,任憑他安撫統(tǒng)轄自己的部眾,田疇全不接受。袁紹死了以后,他的兒子袁尚又征召田疇,田疇始終沒有應召。
田疇平時對烏丸多次殺害右北平郡的官員很是憤恨,有討伐他們的想法而力量不足。恰逢太祖(曹操)北征烏丸,田疇就去獻了乘其不備而攻之的計謀,結果大獲全勝。因功被封侯賜地,田疇都堅決地謝絕了。太祖了解他的至誠之心,答應他的要求而不強迫他改變。遼東軍殺了袁尚,把首級送到太祖處,太祖下令“三軍之中,誰敢去哭袁尚就處斬”。田疇因為曾經(jīng)受到袁尚的征召(而感恩),就前往吊祭。太祖也不過問。田疇把他的家屬和宗族共三百余人全部安置在鄴郡。太祖賞賜他車馬谷帛,他都散給了宗族知舊。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
皮日休
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
高齋曉開卷,獨共圣人語。
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
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jié)①
陸游
腐儒碌碌嘆無奇,獨喜遺編②不我欺。
白發(fā)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似兒時。
高梧策策傳寒意,疊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注]①這首詩寫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作者初任隆興通判時,孤寂無侶,郁郁寡歡,公務之余肆力讀書。②遺編,遺留后世的著作,泛指古代典籍。“獨喜"句含有不屑與世浮沉,而要堅持得自“遺編”的“濟世"理想之意。
1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皮詩首聯(lián)用設問交代家中積書滿架,尾聯(lián)用借代的手法,照應標題,表明詩人志趣所在。
B.皮詩頷聯(lián)運用簡筆勾勒,寫詩人在書房晨讀時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讀書的寧靜和喜悅之情。
C.陸游早年就胸懷報國壯志,陸詩首聯(lián)稱自己為“腐儒”與“嘆無奇”,含有老來與世浮沉之慨。
D.陸詩頸聯(lián)運用疊音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樹葉的搖落聲和重復敲打的更鼓聲,情景逼真。
16.這兩首詩都是談讀書,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5.C16.①皮詩通過寫藏書之多,抒發(fā)了對書籍的喜愛以及對書中先賢們的崇拜與敬仰之情,表達了詩人熱愛讀書勝過世俗交往的非凡志趣。
②陸詩由夜讀的緣起、老來讀書的盎然興味和睡前的進食,表現(xiàn)了詩人濟世的理想抱負,到老猶安貧樂道、好學不倦的情懷。
【解析】
【導語】皮日休的《讀書》通過描寫晨讀的情景,表現(xiàn)了詩人對讀書的熱愛和與古人心靈相通的愉悅。陸游的《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jié)》則描繪了秋夜讀書的孤寂與堅持,表達了詩人雖年老但依然孜孜不倦、追求理想的精神。兩首詩都體現(xiàn)了詩人對讀書的熱情,但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于讀書的樂趣,后者側重于讀書的毅力和理想。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與賞析的能力。
C.“含有老來與世浮沉之慨”分析有誤,陸游自稱“腐儒"與“嘆無奇”,含有當?shù)啦幻?、才不見賞之慨。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比較閱讀之賞析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皮詩首聯(lián)直接點明自己最寶貴的“家資"是滿屋的書籍;頷聯(lián)描述詩人清晨在高齋中開卷讀書的情景;頸聯(lián)對古往今來的英賢、士人表達了一種跨越時空的認同感和敬仰之情。前三聯(lián)通過寫藏書之多,抒發(fā)了對書籍的喜愛以及對書中先賢們的崇拜與敬仰之情。尾聯(lián)說書籍中的蠹蟲在詩人眼中勝過凡俗的朋友,表達了詩人熱愛讀書勝過世俗交往的非凡志趣,透露出一種超脫凡俗、追求理想精神世界的雅懷。
②陸詩首聯(lián)寫夜讀的緣起,因“嘆無奇”而都“遺編”,其中“獨喜”句含有不屑與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介與賣房合同范例
- 清運公司合同范例
- 個人轉讓定金合同范例
- 噴霧管道質保合同范例
- 掛靠解除合同范例
- 新校舍裝修合同范例
- 小學花藝師聘用合同范例
- 無償贈予合同范例
- 混凝土供需合同范例
- 糕供貨合同范例
- 高速鐵路概論 課件 第3章 高速鐵路車站
- 10kv電力施工方案
- 某港口碼頭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2024年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全冊單元檢測題及答案(共8套)
- 2024基層醫(yī)療機構院感防控管理能力提升培訓考核試題及答案
- 普通外科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申報書
- 2020海灣JTW-LD-GST85B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 微測網(wǎng)題庫完整版行測
- 2024中華人民共和國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法詳細解讀課件
- 110kV變電站專項電氣試驗及調試方案
- 2024應急管理部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院公開招聘34人(高頻重點提升專題訓練)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