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4/20/wKhkGWc_YgWAT3LCAALl24oV0tg983.jpg)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4/20/wKhkGWc_YgWAT3LCAALl24oV0tg9832.jpg)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4/20/wKhkGWc_YgWAT3LCAALl24oV0tg9833.jpg)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4/20/wKhkGWc_YgWAT3LCAALl24oV0tg9834.jpg)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14/20/wKhkGWc_YgWAT3LCAALl24oV0tg983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
文言文閱讀文言虛詞基礎練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習備考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救災議
曾鞏
然則,為今之策:下方紙之詔,賜之以錢五十萬貫,貸之以粟一百萬石,而事足矣。何則?今被災之州為十萬戶,如一戶得粟十石,得錢五千,下戶常產(chǎn)之貲,平日未及有此者也。彼得錢以完其居,得粟以給其食,則農(nóng)得修其畎畝,商得治其貨賄,工得利其器用,閑民得轉移執(zhí)事,一切得復其業(yè),而不失其常生之計,與專意以待一升之廩于上,而勢不暇乎他為,豈不遠哉?此可謂深思遠慮,為百姓長計者也。
夫饑歲,聚餓殍之民,而與之升合之食,無益于救災補敗之數(shù),此常行之,弊法也,今破去常行之弊法,以錢與粟一舉而賑之,足以救其患,復其業(yè)。河北之民聞詔令之出,必皆喜上之足賴,而自安于畎畝之中,負錢與粟而歸,與其父母妻子脫于流亡轉死之禍,則戴上之施,而懷欲報之心,豈有已哉?天下之民聞國家措置如此,恩澤之厚,其孰不震動感激,悅主上之義于無窮乎?如是而人和不可致,天意不可悅者,未之有也。人和洽于下,天意悅于上,然后玉輅徐動,就陽而郊,荒夷殊陬,奉幣來享,疆內安輯,里無囂聲,豈不適變于可為之時,消患于無形之內乎?此所謂審計終始,見于眾人之所未見也。不早出此,或至于一有枹鼓之警,則雖欲為之,將不及矣!
或謂:“方今錢粟,恐不足以辦此。"夫王者之富,藏之于民,有余則取,不足則與,此理之不易者也。故曰:“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蓋百姓富實,而國獨貧,與百姓餓殍,而上獨能保其富者,此古及今,未之有也。故有曰:不患貧,而患不安?!按斯沤裰两湟病J枪?,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畜,足以備水旱之災,然后謂之王政之成。唐水、湯旱,而民無損瘠者,以是故也。
下列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與專意以待一升之廩于上舉以予人,如棄草芥
B.而與之升合之食___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C.消患于無形之內乎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D.唐水、湯旱,而民無損瘠者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2.閱讀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辨志
[清]張爾岐
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啞啞以笑,蠕蠕以動,惕惕以息,無以異也。出而就傳,朝授之讀,暮課之義,同一圣人之《易》《書》《詩》《禮》《春秋》也。及其既成,或為百世之人焉,或為天下之人焉,或為一國一鄉(xiāng)之人焉:其劣者,為一室之人、七尺之人焉:至其最劣,則為不具之人、異類之人焉。
恩施沾乎一域,行能表乎一方,業(yè)未大光,立身無負者,一國一鄉(xiāng)之人也。若夫智慮不離乎鐘釜,慈愛不外乎妻子,則一室之人而已。耽口體之養(yǎng),徇耳目之娛,膜外概置,不通疴癢者,則七尺之人。篤于所嗜,瞀亂荒遺,則不具之人。因而敗度滅義,為民蠹害者,則為異類之人也。豈有生之始遽不同如此哉?習為之耳。習之不同,志為之耳。志在乎此,則習在乎此矣;志在乎彼,則習在乎彼矣。
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言志之不可不定也。故志乎道義,未有入于貨利者也;志乎貨利,未有幸而為道義者也。志乎道義,則每進而上;志乎貨利,則每趨而下。其端甚微,其效甚巨。近在胸臆之間,而遠周天地之內。定之一息之頃,而著之百年之久。
習慣說
[清]劉蓉
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今夫人生而呱呱以啼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
B.習之不同,志為之耳申之以孝悌之義
C.定之一息之頃,而著之百年之久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D.則反窒焉而不寧盤盤焉,囷囷焉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徐青山先生琴譜序
清·夏溥
婁水徐青山先生,深于琴者也。先生固學道之人,志存經(jīng)世,值世變滄桑,遂以琴隱,嘉遁吳門,寓居蕭寺。丁酉之春,為溥趨謁之初。挹其風度,如在深壑幽巖中,相見恨晚。先生早歲與嚴天池、張渭川、施澗槃、陳星源諸公游。諸公皆殊絕名流,于琴皆有精詣;先生采擷英華,黜靡崇雅,自名其家,故于先生為絕調。先生謬許得溥而道不孤,溥何敢望先生之后塵。逮先生逝,而溥則孤矣。且溥又何敢自附于希聲乎哉?
先生之超于夷等,于琴為著;而介性清操,蓋有在琴之外者矣。如止以琴盡先生,是重顏魯公書法,而不見其忠節(jié)也;是樂蘇文忠之文章,而不舉其政績與其經(jīng)傳也。可乎哉?
材料二:
撫琴卜靜處亦何難?獨難于運指之靜。然指動而求聲,惡乎得靜?余則曰,政在聲中求靜耳。聲厲則知指躁,聲粗則知指濁,聲希則知指靜:此審音之道也。
(徐青山《溪山琴況·靜》)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而溥則孤矣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先生之超于夷等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C.如止以琴盡先生不賂者以賂者喪
D.然指動而求聲劍閣崢嶸而崔嵬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數(shù)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于祁連天山,而天子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陵既至期還,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陵軍五千人,兵矢既盡,士死者過半,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且引且戰(zhàn),連斗八日,還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狹絕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陵曰:“無面目報陛下。"遂降匈奴。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改)
文本二:
群臣皆罪陵,上以問太史令司馬遷,遷盛言:“……且陵提步卒不滿五千,深入戎馬之地,抑數(shù)萬之師,虜救死扶傷不暇,悉舉引弓之民共攻圍之。轉斗千里,矢盡道窮,士張空拳,冒白刃,北首爭死敵,得人之死力,雖古名將不過也。身雖陷敗,然其所摧敗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當以報漢也?!?/p>
初,上遣貳師大軍出,令陵為助兵,及陵與單于相值,而貳師功少。上以遷誣罔,欲沮貳師,為陵游說,下遷腐刑。
(節(jié)選自《漢書·李陵傳》,有刪改)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而單于以兵八萬圍擊陵軍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而所殺傷匈奴亦萬余人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
C.身雖陷敗齊國雖褊小
D.令陵為助兵吾屬今為之虜矣
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某之才之學不逮于足下遠矣,而且以是來,蓋將警省其昏懦,鞭驅其駑怯,真不屑之教誨也。奉教以還,三復吟誦,初躍如其喜,且惕然而懼,故遲而不以書對者,有所不敢也。今足下以此為疑,蓋深惜暗投其珠耳。姑誦聞之于師者以復足下。
抑愚又有所聞:圣賢之學,知與行兩事耳。講問辨詰,朋友之職也。至于自得之妙,力行之功,他人不得與焉,非自勉無所得也。某雖愚鈍,然不可謂無志于此。足下于斯兩者,涵泳從容,精修力踐,旦旦有得。幸明以告我,賜中流之一壺①,則感責善之德深矣。
(節(jié)選自許謙《答吳正傳書》)
【注】①中流之一壺:典出《鵑冠子·學問》“中流失船,一壺千金”,比喻可貴難得。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某之才之學不逮于足下遠矣羨長江之無窮
B.蓋將警省其昏懦吾其還也
C.故遲而不以書對者敢以煩執(zhí)事
D.知與行兩事耳秦伯說,與鄭人盟
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旌者,旗類,如曰“孑孑干旌,在浚之城”是也。為其有柄可揭,有游可垂,故能建之于城,則其貌孑孑然;植之于野,則來者指以為望也。此足以見旌為旗屬,其類可稽也。
若夫節(jié)者,漢之銅虎、竹使符,唐之銅獸、龜、魚,皆一類而異名也??计湟庵?,中分一物而兩之,授者、受者各執(zhí)其半以待參驗,則符瑞圭璋亦其物也。蓋節(jié)之為義,信也,著之于事,若曰以此為約也。后世但見《周官》旌之與節(jié)同出而聯(lián)文,遂亦以旌為節(jié),誤矣。節(jié)若果為旗類,而乃將之以函,則揭示舒垂之用皆何在也?以意揣度,亦自可以知其不然也。
(宋·程大昌《演繁露》,有刪節(jié))
材料二:
宋舒城李龍眠寫《漢蘇子卿忠節(jié)圖》,而文正諸公繼以詩,厥后文信公天祥又識其首,迄今幾四百年,而河南左布政使旴江饒君得之,攜來京師示余。嗚呼!忠義在人心,萬世如一日也。子卿居匈奴十九年,臥起持漢節(jié),仗義不屈。信公當宋運之去,蹇蹇匪躬之日,一覽此圖,慷慨激烈,有去國思君之念。蓋公之心即子卿之心,所謂易地皆然者也。第子卿之生還,信公之死義,有幸不幸焉耳。
(明楊榮《跋》)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則來者指以為望也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B.而乃將之以函寧溘死以流亡兮
C.而文正諸公繼以詩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D.第子卿之生還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已而自笑曰:“炎方六月,何自有冰雪哉?夫霄壤之間,凡可強而名者,借也。而吾以其不可名者寄焉,亦借也。豈惟拳石勺水為然?仰積氣而為天,俯積塊而為地,皆強而名之也,托之乎象其形也。天地且爾,又何一物非借乎?乃予之左雪山而右冰井也,亦象其形而借其意耳?!稘h書》云:‘清室則中夏含霜?!蚴铱伤?,安見山不可雪而井不可冰乎?"客有聞予言而嘆者,曰:“信如子言,不知真之為借,借之為真矣?!?/p>
(選自明吳國倫《甔甄洞稿》,有刪改)
材料二:
古有神物,如禹鼎知興廢?!度饝獔D》寶鼎,不爨自沸,不炊自熱,不汲自滿,不舉自藏。吳明國貢常燃鼎。虢州鐵鑊,大數(shù)圍。丁諼作九層博山爐,上鑄禽獸自動。勃海貢瑪瑙柜,長三尺。南昌國貢大玳瑁盆,容十斛。又貢紫磁盆,可容五斗,舉之輕若鴻毛。以上種種,皆宇宙間神奇秘寶,終為造化收拾,安得流落塵世?雖曰兵火變遷,恐亦于此無恙。古云玩物喪志,此非喪志物也,用錄以廣聞見。
(選自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箋》)
材料三:
董偃①常臥延清之室,以畫石為床,文如錦也。石體甚輕,出郅支國。上設紫琉璃帳,火齊屏風,列靈麻之燭,以紫玉為盤,如屈龍,皆用雜寶飾之。侍者于戶外扇偃。偃曰:“玉石豈須扇而后涼耶?"侍者乃卻扇,以手摸,方知有屏風。又以玉精為盤,貯冰于膝前。玉精與冰同其潔激。侍者謂冰之無盤,必融濕席,乃合玉盤拂之,落階下,冰玉俱碎,偃以為樂。此玉精千涂國所貢也。武帝以此賜偃。
(選自王嘉《拾遺記》,有刪改)
【注】①董偃:漢武帝的弄臣。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吾以其不可名者寄焉木欣欣以向榮
B.天地且爾若屬皆且為所虜
C.終為造化收拾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D.侍者謂冰之無盤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8.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題。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夫世之迂闊①,孰有甚于余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②,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余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③止于笑乎?
然則若余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余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④。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注】①迂闊:迂遠而不切實際。②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學說。③庸詎:也作“庸遽”,豈,難道。④擇而取之:指在古文、道與時文、世俗之間的選擇。
下列各組句子里加點的詞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組是()
A.孰有甚于余乎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B.特以文不近俗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C.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吾其還也
D.則于是焉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晉文公既定襄王于郟,王勞之以地,辭,請隧①焉。王弗許。
“今天降禍災于周室,余一人僅亦守府,又不佞②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③以賞私德,其叔父實應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豈敢有愛也?先民有言曰:‘改玉改行?!苁甯溉裟芄庠4蟮拢崭奈?,以創(chuàng)制天下,自顯庸也,而縮取備物以鎮(zhèn)撫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辭之有與?若猶是姬姓也,尚將列為公侯,以復先王之職,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將自至,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與百姓何?何政令之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受地而還。
(節(jié)選自《國語·周語中》)
至于季氏之于魯,田常之于齊,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晉,其勢皆足以逐君而自為,然而卒不敢者,豈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誅之也。今晉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晉國,天子既不能討,又寵秩之,使列于諸侯,是區(qū)區(qū)之名分復不能守而并棄之也。先王之禮,于斯盡矣!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周紀一》)
【注】①隧:隧禮,古時天子下葬的禮制。②不佞:不才。③大物:最高禮儀。④改玉改行:死者身份改變,安葬的禮數(shù)也應變更。后指改朝換代。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請隧焉焉用亡鄭以陪鄰
B.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木欣欣以向榮
C.若猶是姬姓也若屬皆且為所虜
D.先王之禮,于斯盡矣!不知東方之既白
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忠恕,違道不遠
(明)歸有光
嗟乎!道固然也,非孔氏之徒為之也。天下之患,在于不知道。知其物而后能取之,知其途而后能由之,知其的而后能射之;夫然后取之而獲,由之而至,射之而中也。不知其道而求之,何怪其言愈多,力愈勤,而愈不至也。嗟乎!亦取之心而已,謂道為遠人,而心亦遠人乎?天命之謂性,率是性而為道,心即道也。舍心以言道,則為荒遠,荒遠非道。舍道以言心,則為形軀,形軀非心。道也者,無所不盡,而心者,道之舍也。
故自圣人以下,未嘗不勉勉于茲也。為人子者,以父之心為心,則何患乎不孝?為人臣者,以君之心為心,則何患乎不忠?居乎前后左右者,而以前后左右之心為心,則何患乎上下四方之不均?故忠恕非有所增益之也,求吾之心也。翳去而目明,垢去而鑒明,私去而心明,心明而道在是矣。
(選自《震川先生集》,有刪改)
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然后取之而獲吾嘗終日而思矣
B.則為荒遠金就礪則利
C.以君之心為心既自以心為形役
D.居乎前后左右者郁乎蒼蒼
參考答案:
1.D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A.不同。連詞,表修飾。/連詞,來。句意:和專門等待上面發(fā)給的兩升糧食。/拿它來送人,就像拋棄小草一樣。
B.不同。助詞,的。/代詞,這。句意:給他們一升一合的糧食。/郯子這些人,他們的賢能都比不上孔子。
C.不同。介詞,在。/介詞,比。句意:在沒有征兆的時候消除隱患。/不比鉤戟長矛更鋒利。
D.相同。連詞,表轉折。句意:唐堯鬧水災,商湯鬧旱災,但百姓沒有餓死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
參考譯文:
既然這樣那么現(xiàn)在的策略,頒布一紙的詔書,拿五十萬貫錢賞賜給他們,拿一百萬石糧食借給他們,賑濟災民的事就足夠處理好了。為什么呢?假如遭災的州民是十萬戶,一戶得糧食十石、得錢五千,這已經(jīng)超過了下等家庭平常年景生產(chǎn)所得的錢財。他得錢能夠修好房屋,得糧食供給一家食用,那么農(nóng)民就能夠修復田地,商人就能夠置備貨物,工匠就能夠建造工具從事生產(chǎn),閑散游民就能夠找到勞工,所有人都恢復舊業(yè),沒有失去他們平常的生計,這跟專門等發(fā)給的兩升糧食,而沒有時間干別的相比,難道不是更長遠嗎?這可以說是深思熟慮,為百姓作長遠打算了。
饑荒年歲,饑餓的百姓聚集,給災民們一升一合的糧食,對賑濟災難沒有益處,這是通常實行的拙劣辦法。現(xiàn)在廢除此法,用錢和糧食一起賑濟災民,足夠用來救災,幫助他們恢復產(chǎn)業(yè)。河北的災民聽到詔令,必定欣喜皇上值得信賴,自然安心在田野里,背著錢和糧食回來,和他的父母妻子孩子逃脫流亡轉死的災禍,就愛戴皇上的恩施,懷著想要報恩的心,還有停止的嗎?天下百姓聽到國家如此措施,恩澤深厚,誰不振奮感激呢?對主上的大義歡欣喜悅無窮盡,像這樣還不能達到百姓團結,天下人不喜悅的,從來沒有過。然后皇上乘著龍車祭禮天地,四夷之人爭相納貢,國內安寧,村里太平,難道不是在可以作為的時候改變,在沒有征兆的時候消除隱患?這才是認真考慮事情的始終,看出眾人沒有看出的東西。不早出這樣的辦法,到了出現(xiàn)內亂的緊急情況,即便想要這樣做,將來不及了!
有人說:“現(xiàn)在的錢糧,恐怕不夠拿來開展這項舉措?!本醯呢敻徊卦诎傩罩?,百姓有多余君王就拿走;百姓不夠用君王就補足。這是不可改變的道理。所以說:“百姓富足了,君王怎么會不富足呢?百姓不富足,君王如何能富足?"百姓富有充實而國家貧窮,百姓饑餓貧困而國家卻能保有財富,這兩種情況從古到今都沒有。所以又說:“不怕貧窮,而怕不安寧。”這是古今最緊要的告誡。因此,古代耕種二十七年,就可以有九年的積蓄,足夠用來防備水旱災害,這樣以后就可以稱它為王道政治成功了。唐堯時的水災,商湯時的旱災,百姓沒有人餓死,就因這個緣故。
2.D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連詞,表修飾;/介詞,憑借。
句意:每一個人生而呱呱地哭著。/年輕時因為父親職任的關系而被任用,兄弟二人都做了皇帝的侍從官。
B.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獨;/代詞,代百姓。
句意:習慣不同,又是志向不同造成的。/向人們反復講明孝順父母和敬愛兄長的道理。
C.連詞,表轉折,但是;/連詞,表承接,然后。
句意:在一呼一吸間定奪,顯著于百年之久。/割地賄賂秦國,自己的力量就虧損了,這是滅亡的原因。
D.相同,均為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句意:恢復回原來的狀態(tài),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盤結交錯,曲折回旋。
參考譯文:
辨志
[清]張爾岐
每一個人生而呱呱地哭著,啞啞地笑著,蠕蠕地動著,惕惕地息著,沒有什么不同。出去從了先生,早上授他誦讀,晚上教他意義,一樣是圣人的《易》《書》《詩》《禮》《春秋》五經(jīng)呀。等到學成了,有的做了百世的人,有的做了天下的人,有的做了一國一鄉(xiāng)的人;劣等的,是做了一室的人、七尺的人;至于最劣的,是做了不完全的人、異類的人。
恩澤施與一地,行為能成為一方的表率,事業(yè)雖沒大發(fā)展,立身而無愧于世,這是一國一鄉(xiāng)的人。至于那些心思不離開米糧慈愛不超出妻子兒女的,那只是一室的人。沉溺于口腹的滿足,追求耳目的娛樂,身子外一概不問,不關痛癢的,那只是一個普通的人。沉溺于嗜好,昏亂無度,逸樂迷失,那是不完整的人。因此而敗壞法度和道義,成為百姓禍害的,那就是異類。難道人生一開始,就有這樣不同嗎?習慣造成的啊。習慣不同,又是志向不同造成的。志向在這里,那么習慣就在這里;志向在那里,那么習慣就在那里。
孔子說:“如果立志在仁上,那就不會作惡。"這是說志向是不可不定的。所以志向在道義,就不會沉迷于貨利;志向在貨利,就不可能希望他做合乎道義的事。志向在道義,每次行動就能進步;志向在貨利,每次行動都會退步。那發(fā)端很小,效力很大。近在自己心里,遠遍天地之間。在一呼一吸間定奪,顯著于百年之久。
習慣說
[清]劉蓉
劉蓉小時候,在養(yǎng)晦堂西邊一間屋里讀書。他低頭讀書,碰到不懂的就抬頭思索,想不出,就在屋內踱來踱去。屋里有個洼坑,直徑一尺,越來越大。每次經(jīng)過,劉蓉都要被絆一下。(剛開始覺得很別扭,)時間一長就習慣了。
一天,父親來到屋里,與他說話,回頭看那個洼坑笑著說:“你連一間屋子都不能治理,憑什么能治理好國家?”隨后叫仆人把洼坑填平。后來劉蓉(讀書想問題)又走到原來的洼坑,心里忽然一驚,覺得這塊地似乎突然高了。低頭看,地面平坦,已經(jīng)平整。以后踏這塊地,還是有這樣的感覺。時間長了又習慣了。
唉!習慣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腳踏在平地上,就不能適應洼坑。等到時間久了,洼坑就好像平了,以至于把長久以來的洼坑填平,恢復回原來的狀態(tài),卻認為是阻礙而不能適應。所以說君子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開始時需謹慎。
3.B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不同。表順承,就。/表轉折,卻。
句意:孤單的就是我了。/對于他自身來說,卻以從師學習為可恥。
B.相同。均為主謂之間,取獨。
句意:先生超乎常人之處。/大王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吝嗇感到奇怪。
C.不同。介詞,用。/介詞,因為。
句意:如果只是把先生看作一位琴家。/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
D.不同。表目的,為了、以便。/表并列,并且。句意:然而手指運動是為了發(fā)出聲響。/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徐青山先生琴譜序
清·夏溥
婁水的徐青山先生,是水平精深的琴家。先生本來就是學道之人,其志向在于經(jīng)世濟用,但正逢人世更迭,于是攜琴歸隱,遁于吳門,借住在佛寺中。丁酉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去拜訪先生。感到先生的風度就像是身處深壑幽巖中那樣超然物外,真是相見恨晚。先生早年和嚴天池、張渭川、施澗槃、陳星源諸公交往。諸公都是超絕的名流,對琴都有很精深的造詣;而先生博采眾長,革除浮華崇尚清雅,自成名家,所以先生的琴藝達到了絕妙的境地。承蒙先生謬贊,認為遇到了我而其道不孤,但我又如何敢奢望比得上先生。等到先生過世之后,孤單的就是我了。而我又哪敢自稱達到了希聲之境呢?
先生超乎常人之處,在琴上最為突出;而耿介的性情、清高的節(jié)操,卻是在于琴之外的。如果只是把先生看作一位琴家,那就相當于只看重顏真卿的書法,而沒看到他的忠貞大節(jié);只喜愛蘇軾的文章,而不提他的政績和經(jīng)傳之學。難道可以這樣做嗎?
材料二:
彈琴選擇僻靜的去處又有什么難的呢?難就難在做到運指之靜。然而手指運動是為了發(fā)出聲響,既有聲響,又怎么能靜呢?我卻認為,正是要在聲中求靜。出聲猛厲,便知道是下指急躁;出聲粗糙,便知道是下指重濁;出聲稀疏,便知道是下指沉靜,這是鑒別琴聲優(yōu)劣的方法。
(徐青山《溪山琴況·靜》)
4.C
A.不同。介詞,用/介詞,在。句意: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截擊李陵的軍隊。/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B.不同。連詞,表轉折/連詞,表遞進。句意:但他們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進行檢查和反省。
C.相同。連詞,雖然。句意:李陵雖然兵敗被俘。/齊國雖然狹小。
D.不同。動詞,做/介詞,被。句意:讓李陵做協(xié)助之兵。/我們這些人就要被他俘虜了。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幾年后,天漢二年秋天,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領三萬騎兵在祁連山進攻匈奴右賢王,武帝派李陵率領他的步兵射手五千人,出兵到居延海以北大約一千里的地方,想用此法分散敵人的兵力,不讓他們專門去對付貳師將軍。李陵已到預定期限就要回兵,而單于用八萬大軍包圍截擊李陵的軍隊。李陵軍隊只有五千人,箭射光了,士兵死了大半,但他們殺傷匈奴也有一萬多人。李陵軍邊退邊戰(zhàn),接連戰(zhàn)斗了八天,往回走到離居延海還有一百多里的地方,匈奴兵攔堵住狹窄的山谷,截斷了他們的歸路。李陵軍隊缺乏糧食,救兵也不到,敵人加緊進攻,并勸誘李陵投降。李陵說:“我沒臉面去回報陛下了。"于是就投降了匈奴。
(節(jié)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有刪改)
文本二:
群臣都歸罪于李陵,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司馬遷極力為李陵辯護說:“……況且李陵帶領不滿五千人的步卒,深入匈奴腹地,抵擋數(shù)萬的敵軍,打得匈奴救死扶傷都忙不過來,調動全國所有能舉箭引弓的人一起圍攻他。李陵轉戰(zhàn)搏斗了上千里,弓箭用盡,道路受阻,戰(zhàn)士們拉著空弓,冒著刀鋒,依然向北與敵人死戰(zhàn),能夠得到部下這樣拼死效力,即使是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雖然兵敗被俘,然而他對敵人的打擊也足以名揚于天下。李陵沒有自殺,是想尋求機會報效國家?!?/p>
當初,皇上派貳師將軍出征,讓李陵做協(xié)助之兵,到李陵與單于遭遇,貳師戰(zhàn)功很少。皇上便以司馬遷誣蔑、詆毀貳師,為李陵游說開脫罪名,判處他腐刑。
(節(jié)選自《漢書·李陵傳》,有刪改)
5.C
A.結構助詞,的;/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句意:我的才學遠遠比不上您。/羨慕長江無窮無盡。
B.代詞,自己,我;/語氣副詞,還是。句意:大概是讓昏懦的我警醒反省。/我們還是回去吧。
C.均為介詞,用、把。句意:所以遲遲不回復。/怎敢拿這件事來勞煩您。
D.連詞,和、與、同;/介詞,和、跟、同。句意:就是“知"和“行”兩件事情罷了。/秦伯非常高興,和鄭國人結盟。
參考譯文:
我的才學遠遠比不上您,您寫信向我求教,大概是讓昏懦的我警醒反省,鞭策鼓勵駑怯的我,我說的話真不值得理會的。收到來信后,準備回復,但是再三閱讀,最初心里很高興,然而又惕然擔心起來,所以遲遲不回復,是有所顧慮(怕說錯話)。現(xiàn)在您以我不及時回復而懷疑交情,感到好似明珠暗投,是找錯了對象。(所以)我暫且用從老師那里聽來的道理來回復您。
而且我又聽說:圣賢人的學問,就是“知"和“行”兩件事情罷了。講說、討論,辨難、責問是朋友的職責,至于獲取的“知"如何付之行動,則只能靠自己努力,跟他人無關。我雖然愚鈍,但是對這兩件事也是有所追求的。您對這兩者的研究,是沉潛其中,反復推敲,專研其中,并親身實踐,日日都有所得。承蒙您來告訴我,您的教誨實在可貴難得,我更感受到您勸勉我從善的心意非常深厚。
(節(jié)選自許謙《答吳正傳書》)
6.D
A.連詞,表并列,可不譯/連詞,表轉折,但是。句意:那么遠來的人就能把它當作標志物。/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
B.介詞,用/連詞,表承接,可不譯。句意:用盒子裝著它們。/寧可立即處死或放逐喪身。
C.連詞,表承接,可不譯/連詞,表轉折,卻。句意: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著為此寫下詩歌。/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
D.均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句意:但蘇武得以生還。/是為了防備其它盜賊的進入和意外變故啊。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旌,屬于旗一類,就像“孑孑干旌,在浚之城”說的那樣。因為它有柄可以高舉起來,有不固定的飄帶垂下來,因此若是能豎立在城墻上,則其就呈現(xiàn)旗幟高舉的樣子;若是把它豎立在野外,那么遠來的人就能把它當作標志物。由此足可證明把旌作為旗一類的東西,大概是有跡可查的。
而節(jié),比如漢朝的銅虎、竹使符,唐朝的銅獸、龜、魚,則都同屬于一類東西,只是名字不一樣罷了。考查節(jié)的制作(方法),是把一物從中間分開,使它成為兩半,授節(jié)者和受節(jié)者各拿一半以備驗證,所以符、瑞、圭、璋也都是節(jié)一類的東西。所以節(jié)是信義的象征,把它做成事物,就好像說我們以此為約定。后世只看到《周官》一書中旌和節(jié)出處相同而且連綴成文,就也把旌認為是節(jié),這是錯誤的看法啊。節(jié)如果真的屬于旗,用盒子裝著它們,那展示舒垂的用處的意義又在哪里呢?根據(jù)它們的意思進行揣度,也自然能知道不是這樣的。
材料二:
宋朝舒城人李龍眠畫下《漢蘇子卿忠節(jié)圖》,而范文正等先生又接著為此寫下詩歌,此后文天祥先生又在畫前作志,到如今幾乎四百年了。而現(xiàn)在河南左布政使旴江人饒君得到這幅畫,帶到京都來給我看。哎!忠義一直在人心中,即使過了萬世也如同一天。子卿在匈奴待了十九年,不管睡覺還是起床都帶著漢使的節(jié)旄,堅持節(jié)義不屈服。文天祥在宋朝國運消亡之時仍然忠誠正直,一看到這幅圖,精神振奮、情緒激動,充滿離開國都、思念君主的想法。大概是文天祥先生的心志就是蘇武的心志吧,即使世異時移也是如此。但蘇武得以生還,而文天祥以死明義,就有幸運和不幸運之分了。
7.D
A.連詞,表因果;/連詞,表修飾。句意:我因為它們不可以命名寄寓其上。/樹木欣欣向榮。
B.連詞,況且;/副詞,將要。句意:天地尚且這樣。/你們這些人都會被俘虜。
C.介詞,被;/動詞,是。句意:終被造物主掌握。/這樣看來,舉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氣的緣故。
D.都是助詞,主謂之間,無義。句意:侍者說冰塊不用盤子盛著。/從師的風尚不流傳很久了。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然后自己笑著說:“炎熱的南方六月,哪里有冰雪呢?天地之間,凡是可以強行命名的,是借。我因為它們不可以命名寄寓其上,也是借。哪里只是拳頭大小的石塊、一勺水是這樣呢?仰視積聚的云氣稱它為天,俯視堆積的土塊稱它為地,都是強行命名它們啊,依賴的是它們的形狀相似。天地尚且這樣,又有哪一個事物不是借呢?這樣我命名左雪山、右冰井,也是借用它們形狀相似和意圖相同罷了。《漢書》說:‘清涼的屋子就是盛夏也像屋內結了霜?!輧瓤梢韵滤睦锟吹贸錾讲豢梢韵卵?,井不可以結冰呢?"有一個聽了我的話的客人感嘆說:“確實像你說的,不知道真實的是借呢,還是借是真實啊。”
材料二:
古代有神器,如禹鼎,可以測朝代的興亡,《瑞應圖》上的寶鼎,不在灶上燒,鼎中的水自己就沸騰了,鼎中的食物不煮自熱,鼎中的水不汲自滿,不抬鼎,它自己就收藏起來了。吳明國進貢了一口常燃鼎。虢州產(chǎn)的鐵鍋有幾圍大。丁諼制作了一座九層博山爐,爐上鑄的禽獸可以自己動。勃海進貢了長三尺的瑪瑙柜。南昌國進貢了一個大玳瑁盆,可裝十斛東西。還進貢了一個紫磁盆,可裝五斗東西,舉起它像鳥毛一樣輕。以上各種東西,都是宇宙間神秘奇異的寶物,終被造物主掌握,哪能讓這些寶物流落到凡間?即使有戰(zhàn)亂火災發(fā)生,恐怕在這些戰(zhàn)亂中,寶物也不會受損。古訓說“玩物喪志”,這些寶物不是使人喪志的東西,記錄出來可以擴大人們的見聞。
材料三:
董偃常常躺在延清室(休息),用畫石做床,畫石的花紋像畫。這種石頭很輕,產(chǎn)自郅支國。床上有紫色的琉璃帳幔,(前面)有用火齊寶石做的屏風,排列著用靈麻做的蠟燭,(還有)用紫玉做的盤子,床像一條彎曲的龍,全都用各色寶物裝飾起來。侍者在床外面給董偃扇風。董偃說:“玉石難道必須扇風之后才清涼嗎?”侍者于是收攏扇子,用手一摸,才知道有屏風。董偃又用玉精做的盤子,盛上冰塊放在膝前。玉精與冰都是潔白透明的物品。侍者說冰塊不用盤子盛著,一定會融化了弄濕席子,于是董偃向冰塊和玉盤(伸手)一拂,冰與玉盤全都(落地)摔碎了,董偃便大笑起來。這種玉精是千涂國進貢的。漢武帝把它賜給了董偃。
8.C
A.語氣詞,嗎/介詞,在。句意:有誰比我更厲害嗎?/大家在船上相互枕著靠著睡在一起,不知不覺東方的天空已經(jīng)亮了。
B.連詞,因為/介詞,用。句意:只因文章不合世俗。/即使用嚴酷的刑罰督察人民,用威風的怒氣來威嚇他們。
C.均為副詞,表商量語氣,還是。句意:你們還是不要急于解除同鄉(xiāng)鄰里的糊涂認識吧。/我們還是回去吧。
D.語氣詞,無義/代詞,什么。句意:那么在這方面。/世事與我所想的相違背,還能努力探求什么呢?
參考譯文: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
世上迂闊的人,有誰比我更厲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訓,卻不懂得迎合當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賢之道,卻不懂得隨同世俗。這就是我困頓到現(xiàn)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闊,有誰比我更厲害嗎?現(xiàn)在你們的迂闊,只因文章不合世俗,這不過是小的迂闊罷了,還擔心被同鄉(xiāng)鄰里譏笑。像我的迂闊可就大了,如果你們拿了我的話回去,將要得到更多的責怪,豈能只停留在譏笑上呢?
既然這樣,那么我將對你們說些什么好呢?說我的迂闊是好的,可是它的禍害卻是這樣;說它不好,那么雖然可以迎合現(xiàn)代,但一定違背古訓,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離圣賢之道了。你們還是不要急于解除同鄉(xiāng)鄰里的糊涂認識吧,那么在這方面,就一定能夠在古文、時文,道、世俗上作出選擇。我于是寫了這些話贈給二位,并且拿給蘇君看,你們認為怎么樣呢?
9.C
A.語氣助詞/疑問代詞,哪里。句意:請求襄王允許他死后用天子的隧禮入葬。/哪里用得著滅亡鄭國來增加鄰國的土地呢?
B.連詞,表目的,來/連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電商企業(yè)物流管理電腦采購協(xié)議
- 2025年度科技產(chǎn)品廣告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光伏發(fā)電項目光伏發(fā)電與儲能一體化系統(tǒng)服務合同
- 2025年度個人借款用于教育貸款的助學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物流居間代理合同補充協(xié)議
- 生命教育與科技創(chuàng)新的融合之路
- 2025年度國際貿(mào)易進口合同中的知識產(chǎn)權侵權處理與賠償協(xié)議
- 2025年度智慧環(huán)保監(jiān)測平臺建設合同
- 2025年度教育信息化項目終止協(xié)議
- 2025年家具電商銷售合作協(xié)議范本
- 物流營銷(第四版) 課件 第六章 物流營銷策略制定
- 關于市推動高新技術企業(yè)發(fā)展的調研報告
- 學校安防監(jiān)控維保方案
- 13J103-7《人造板材幕墻》
- 上海高考英語詞匯手冊列表
- 七步洗手法 課件
- 供應商信息安全檢查表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涼山州小學語文二年級期末評估考試題詳細參考答案解析
- PDCA提高患者自備口服藥物正確堅持服用落實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裝置爆炸事故調查報告
- 家譜人物簡介(優(yōu)選12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