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高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含答案)

文言文閱讀專題03:理解文言句式

(解析版)

考點解析:

考綱要求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B級),不同的句式和用包括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雖未單獨設(shè)題,但其知識點遍布文章,閱讀理解時許多句子涉及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文言的閱讀過程中,如果對古漢語中一些句式特點不熟悉、不理解,必然會造成閱讀的困難和翻譯句子的不準(zhǔn)確。因此,對文言與現(xiàn)代漢語中不同的句式的理解,應(yīng)該有足夠的認(rèn)識,特別是復(fù)習(xí)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時不可忽視的一個考點。

必備知識:

1.判斷句

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F(xiàn)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dāng)作判斷動詞用。因此,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借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以下幾種:

(1)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者……也"式。這種判斷句式,是古漢語中表示判斷的典型格式。如: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主語后面用“者”表示停頓,而謂語后面不用“也",即“……者……”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者"不譯,只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加判斷動詞“是”。如:

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本姓曹。(《柳敬亭傳》)

(3)主語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頓,只在謂語后面用“也”表示判斷,即“……,……也"式。這種判斷句式中的“也”同樣不譯,只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

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4)“者”“也"都不用,即“……,……”式。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只需在主、謂語之間加“是"。如:

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

(5)用動詞“為”表示判斷,即“……為……"式。如: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6)用“乃”“即"則”“皆"必”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用副詞“非"表示否定判斷。如:

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7)用“是”作判斷動詞,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現(xiàn)較晚并且少見。如:

巨是凡人,偏在遠(yuǎn)郡。(《赤壁之戰(zhàn)》)

2.被動句

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1)用介詞“于"引進(jìn)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式。如: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動詞前邊用“見"受”表示被動,構(gòu)成“見(受)+謂語"的形式。如:

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屈原列傳》)

如果需要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可在動詞后加介詞“于”,構(gòu)成“見(受)+謂語+于"的形式。如: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3)在動詞前加介詞“為”,構(gòu)成“為+動詞"的形式。

這種句式的“為”和“見"不同:“見”是助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它總是緊挨著動詞;“為"是介詞,它可以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以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

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屈原列傳》)

(4)用“為”引進(jìn)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gòu)成“為……所……”式。如:

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為……所……"自產(chǎn)生后,就成了古漢語最常見的一種被動句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漢語里。但是,在古漢語里,“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或被承前省略了,變?yōu)椤啊瓰樗?的形式。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5)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gòu)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

舞榭歌臺,風(fēng)流總被雨打風(fēng)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6)無任何標(biāo)志的被動句。這種被動句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被動詞,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如: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傳》)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xiàn)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xiàn)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經(jīng)常被省略。最常見的省略句有以下幾種:

(1)省略主語。

主語的省略,文言文中最為常見。主要原因是文言文的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不獨立作句子的主語,句子若是重復(fù)前邊的詞語又啰唆,這樣省略主語的句子自然就多了。句子中是否省略了成分,要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或整個語言環(huán)境去推斷。翻譯時,要根據(jù)具體情況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主語的省略,可分為“承前省”“蒙后省"對話省”等形式。

①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異蛇)觸草木,(草木)盡死。(《捕蛇者說》)

②蒙后省。如:

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鴻門宴》)

③對話省。如:

(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莊暴見孟子》)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鴻門宴》)

(2)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省略謂語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不過在文言文中,省略謂語也不是非常個別的現(xiàn)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個動詞,另一句同樣的動詞就可以省略。翻譯時省略的謂語需要根據(jù)上下文補出,才能不影響意思的表達(dá)。

①承上文謂語而省略。如:

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為樂)。(《鴻門宴》)

②蒙下文謂語而省略。如:

楊子之鄰人亡羊,既率其黨(追之),又請楊子之豎追之。(《楊子之鄰人亡羊》)

③共喻省略,即根據(jù)上下文一看便會明白省略的是什么。如:

及左公下廠獄,史朝夕(俟)獄門外。(《左忠毅公逸事》)

后公改(任)兩廣,太監(jiān)泣別,贈大珠四枚。(《記王忠肅公翱事》)

(3)省略賓語。

文言文中省略動詞或介詞后的賓語是比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詞“之”。

①省略動詞后的賓語。如: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之)以事。(《鴻門宴》)

②省略介詞后的賓語。如:

成視之,龐然修偉,自增慚怍,不敢與(之)較。(《促織》)

(4)省略兼語。

“使"命”“令"這類動詞的賓語常兼作后邊一個主謂詞組的主語,這個詞就稱作兼語?,F(xiàn)代漢語的兼語一般不能省略,文言文里的兼語卻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詞“之”。如: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歸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5)省略介詞。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詞“于",還有介詞“以”“自"等,這些介詞與后面的賓語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當(dāng)這個介詞結(jié)構(gòu)作補語時,這個介詞常常被省略。

①省略介詞“于”。如:

荊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勢耳。(《赤壁之戰(zhàn)》)

②省略介詞“以"。如:

試與他蟲斗,蟲盡靡;又試之(以)雞,果如成言。(《促織》)

③介詞“自”也可省略。如: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自)白帝,暮到江陵。(《三峽》)

4.謂語前置

古代漢語里,謂語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是,有時為了強調(diào)謂語,也可以把它放到主語之前,這就叫謂語前置,或叫主語后置。這種謂語前置的句式,通常出現(xiàn)在感嘆句和疑問句中。如: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5.賓語前置

動詞可以帶賓語,介詞也可以帶賓語。在文言文里,賓語通常也是放在動詞或介詞后邊。在文言文里,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

(1)動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大致有三種情況:

①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置于動詞前。

所謂否定句是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詞“不"弗”“未"非”“否"毋”,或表示否定的動詞“無",或無定代詞“莫”。如果它的賓語是代詞,一般放在謂語動詞之前。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②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

在古漢語里,使用頻率高的疑問代詞為“何"字,其他還有“誰”“孰"惡”“安"焉”“胡"奚”“曷"等,它們作賓語時,也放在謂語動詞之前。如:

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沛公安在(《鴻門宴》)

③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這種現(xiàn)象古漢語中并不多見。如:

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宣公十五年》)

表示動作對象的單一性和強調(diào)賓語,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將副詞“唯(惟)"譯成“只”“只是"或“?!薄耙欢?等,而助詞“之”“是"是提賓的標(biāo)志,不譯。如成語“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你是問”“唯才是舉"等等,就是這種格式。

(2)介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常見的介詞有“于”“以"為”“與"從”“自"向”等,它們往往與后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結(jié)合,組成介詞結(jié)構(gòu)。

這些在介詞后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叫介詞賓語。介詞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后,文言文中在以下情況時放在介詞之前。

①疑問代詞作賓語,一般放在介詞之前。如:

王問:“何以知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②介詞賓語不是疑問代詞,但是為了強調(diào)它,也放在介詞的前面,最常見的情況是介詞“以”的賓語前置。如:

一言以蔽之(成語)

余是以記之。(《石鐘山記》)

③介詞賓語是方位詞,也放在介詞的前面。如:

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鴻門宴》)

6.定語后置

定語是修飾或限制名詞的。定語一般要放在中心詞之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種情況外,定語也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后,我們稱它“定語后置"。定語后置有以下幾種常見格式。

(1)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定語+者"的格式。這種格式中的“者”,相當(dāng)于結(jié)構(gòu)助詞“的"。如: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荊軻刺秦王》)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字,再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之+定語+者”的格式。如: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3)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而"字,再用“者”字煞尾,構(gòu)成“中心詞+而+定語+者"的格式。如: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4)在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之間加“之”字,構(gòu)成“中心詞+之+定語"的格式。如: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xué)》)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7.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1)介詞結(jié)構(gòu)“于……”常放在謂語動詞后作補語,這類補語按現(xiàn)代漢語習(xí)慣是放在謂語動詞前作狀語,所以,翻譯的時候,就把它當(dāng)作了狀語,因此有人稱它為“狀語后置"或“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如:

事急矣,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赤壁之戰(zhàn)》)

(2)介詞結(jié)構(gòu)“以……"有時放在謂語后作后置狀語。這種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見。如:

乃取蒙沖斗艦十艘,載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赤壁之戰(zhàn)》)

專項訓(xùn)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乃分其騎以為四隊,四向。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p>

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直夜?jié)铣觯Y走。直夜:當(dāng)夜

B.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紿:欺騙

C.左,乃陷大澤中。大澤:大河

D.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潰圍:突圍

2.下列句子劃線的詞語中沒有詞類活用的一項是()

A.直夜?jié)铣?,馳走B.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

C.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D.與其騎會為三處

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點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B.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C.然今卒困于此D.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C2.D3.C

4.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fā)覺(到這種情況),命令騎將灌嬰帶領(lǐng)五千騎兵去追趕他們項王渡過淮河(以后),能夠跟上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

【解析】1.本題主要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C項,“大澤”,“大河"錯誤。結(jié)合“陷”分析,陷進(jìn)了大沼澤地中。“大澤”,低洼多水的地方,水草從雜的湖澤。

故選C。

2.本題主要考查分析詞類活用的能力。

A項,“南”,從南面,名詞作狀語。

B項,“東”,向東跑,名詞作動詞。

C項,“亡”,使……滅亡,動詞使動用法。

D項,“會”,聚集。無詞類活用。

故選D。

3.本題主要考查分析特殊句式的能力。

A項,“八百”修飾“壯士騎從者”,意思是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后面,定語后置句。

B項,“百余”修飾“騎能屬者”,能跟從的騎兵有一百來人。定語后置句。

C項,“困”是被困的意思,被動句。

D項,“數(shù)千"修飾“漢騎”,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定語后置句。

故選C。

4.本題主要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的能力。

“平明”,天剛亮的時候;“乃”,連詞,才;“以”,動詞,率領(lǐng),帶領(lǐng);“屬”,跟著;“騎能屬者百余人耳”,“百余”修飾“騎能屬者”,定語后置句。

參考譯文:

于是項王騎上馬,部下壯士八百多人騎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圍,向南沖出,飛馳而逃。天快亮的時候,漢軍才發(fā)覺,命令騎將灌嬰帶領(lǐng)五千騎兵去追趕。項王渡過淮河,部下壯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項王到達(dá)陰陵,迷了路,去問一個農(nóng)夫,農(nóng)夫騙他說:“向左邊走?!表椡鯉讼蜃?,陷進(jìn)了大沼澤地中。因此,漢兵追上了他們。項王又帶著騎兵向東,到達(dá)東城,這時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漢軍騎兵追趕上來的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逃脫了,對他的騎兵說:“我?guī)П鹆x至今已經(jīng)八年,親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擋的敵人都被打垮,我所攻擊的敵人無不降服,從來沒有失敗過,因而能夠稱霸,據(jù)有天下。可是如今終于被困在這里,這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今天肯定得決心戰(zhàn)死了,我愿意給諸位打個痛痛快快的仗,一定勝它三回,給諸位沖破重圍,斬殺漢將,砍倒軍旗,讓諸位知道的確是上天要滅亡我,決不是作戰(zhàn)的過錯。"

于是把騎兵分成四隊,面朝四個方向。漢軍把他們包圍起幾層。項王對騎兵們說:“我來給你們拿下一員漢將!”命令四面騎士驅(qū)馬飛奔而下,約定沖到山的東邊,分作三處集合。于是項王高聲呼喊著沖了下去,漢軍像草木隨風(fēng)倒伏一樣潰敗了,項王殺掉了一名漢將。這時,赤泉侯楊喜為漢軍騎將,在后面追趕項王,項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連人帶馬都嚇壞了,倒退了好幾里。項王與他的騎兵在三處會合了。漢軍不知項王的去向,就把部隊分為三路,再次包圍上來。項王驅(qū)馬沖了上去,又?jǐn)亓艘幻麧h軍都尉,殺死有百八十人,聚攏騎兵,僅損失了兩個人。項王問騎兵們道:“怎么樣?"騎兵們都敬服地說:“正像大王說的那樣?!?/p>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馮唐者,其大父趙人。父徙代。漢興徙安陵。唐以孝著,為中郎署長,事文帝。文帝輦過,問唐曰:“父老何自為郎?家安在?"唐具以實對。文帝曰:“吾居代時,吾尚食監(jiān)高祛數(shù)為我言趙將李齊之賢,戰(zhàn)于鉅鹿下。今吾每飯,意未嘗不在鉅鹿也。父知之乎?”唐對曰:“尚不如廉頗、李牧之為將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趙時,為官率將,善李牧。臣父故為代相,善趙將李齊,知其為人也。"上既聞廉頗、李牧為人,良說,而搏髀曰:“嗟乎!吾獨不得廉頗、李牧?xí)r為吾將,吾豈憂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讓曰:“公奈何眾辱我,獨無間處乎?”唐謝曰:“鄙人不知忌諱。"

當(dāng)是之時,匈奴新大入朝那,殺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為意,乃卒復(fù)問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頗、李牧也?”唐對曰:“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日閫以內(nèi)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軍功爵賞皆決于外,歸而奏之。此非虛言也。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百金之士十萬,是以北逐單于,破東胡,滅澹林,西抑強秦,南支韓、魏。當(dāng)是之時,趙幾霸。其后會趙王遷立,其母倡也。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今臣竊聞魏尚為云中守,其軍市租盡以饗士卒,出私養(yǎng)錢,五日一椎牛,饗賓客軍吏舍人,是以匈奴遠(yuǎn)避,不近云中之塞。虜曾一入,尚率車騎擊之,所殺甚眾。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籍伍符。終日力戰(zhàn),斬首捕虜,上功莫府,一言不相應(yīng),文吏以法繩之。其賞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為陛下法太明,賞太輕,罰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虜差六級,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罰作之。由此言之,陛下雖得廉頗、李牧,弗能用也。臣誠愚,觸忌諱,死罪死罪!"文帝說。是日令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復(fù)以為云中守,而拜唐為車騎都尉,主中尉及郡國車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為楚相,免。武帝立,求賢良,舉馮唐。唐時年九十馀,不能復(fù)為官。

(節(jié)選自《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5.下列對文中面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為趙將居邊/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賞賜決于外/不從中擾也/委任而責(zé)成功/故李牧乃得盡其智能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帝,指漢文帝劉恒,因為他擅長于政治經(jīng)濟(jì)的治理,所以廟號被尊為“文”。

B.匈奴,漢朝時活躍于我國北方的游牧民族,屢次進(jìn)犯邊境,對西漢政權(quán)造成強大威脅。

C.尺籍伍符,指記載軍令、軍功的簿籍和軍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詐的守則。

D.持節(jié),節(jié)即符節(jié),綴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時,必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唐回答文帝疑問,直言冒犯龍顏。文帝向他詢問李齊的情況,他認(rèn)為李齊不如廉頗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樣的大將,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馮唐談?wù)搶洠韫胖苿裰G君王。他告訴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將帥,禮節(jié)隆重;國內(nèi)大事由帝王決斷,因功封爵賞賜之事由將軍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從中干預(yù)。

C.馮唐性格耿直,論魏尚出于公義。魏尚厚待軍吏,威懾東胡,因報功有誤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嚴(yán)苛,賞輕罰重,文帝采納了他的勸諫,赦免魏尚。

D.馮唐被推舉為官,卻年事已高。漢景帝即位,任命他為楚國丞相,不久被免職;漢武帝即位時,征詔賢良之士,大家舉薦他,但他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l)王遷立,乃用郭開讒,卒誅李牧,令顏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為秦所禽滅。

(2)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獨自得之,心蓄之,銜忍而不能出諸口

B6.A7.C

8.(1)趙王遷即位,竟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顏聚取代他。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逃,被秦人俘虜消滅。

(2)愛惜廉潔名聲的士人,都害怕顧忌,不敢稱道您的優(yōu)點,只是自己了解您,藏在心里,強忍著不從嘴里把它說出來。

【解析】5.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

解答本題,要掌握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①要通讀全文,把握文意,對比選項之間的差異,一般只有2到3處不同。②聯(lián)系上下文,仔細(xì)體會該句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要善于利用文言文斷句標(biāo)志,如虛詞、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③要重視內(nèi)容,斷句完成后代入原文,看閱讀是否通順。

“軍市之租皆自用"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居邊”的主語為“李牧”,二者聯(lián)系緊密,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軍市之租皆自用饗士”,翻譯為“把征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賞賜決于外”,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正確語序為“賞賜于外決”,根據(jù)語意,需從“饗士”之后斷開,排除D。

故選B。

6.此題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

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jī)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以及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廟號被尊為‘文’"錯誤。應(yīng)該是謚號被尊為“文”。

故選A。

7.本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類題目,要了解文言文大意,然后根據(jù)選項,定位原文相關(guān)語句,結(jié)合上下文,對比分析選項正誤。本類題型設(shè)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翻譯錯誤等,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等內(nèi)容。

C項,“威懾東胡"錯誤。由原文“匈奴遠(yuǎn)避,不近云中之塞”可知,魏尚威懾的是“匈奴"。

故選C。

8.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譯的助詞刪掉,省略的內(nèi)容根據(jù)上下文加以補充,平時訓(xùn)練時注意抓取賦分點,并一一落實。

(1)“立”,即位;“乃”,竟;“用”,聽從;“讒”,讒言;“是以”,因此;“北”,敗走,敗逃;“為……所”,表被動;“禽”,通“擒”,捉拿,捉住。

(2)“士之好廉名者”,定語后置,愛惜廉潔名聲的士人;“道”,說,談?wù)?,稱道;“得之”,了解你;“蓄”,蘊蓄,藏;“銜忍”,含在嘴里忍住不說;“諸”,之于。

【點睛】準(zhǔn)確翻譯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語境中理解句子。無論何種句子,都不能脫離語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觀點和感情傾向。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②要注意詞類活用、通假字這些文言現(xiàn)象,對這些文言現(xiàn)象的正確理解和把握,是翻譯好文言文語句的前提。③對句子中難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籠統(tǒng)翻譯的辦法去逃避,而應(yīng)該前后推導(dǎo),認(rèn)真理解。④要善于調(diào)動已學(xué)知識進(jìn)行比較,辨析異同。特別是對一詞多義、古代文化知識的積累,有助于我們把握文言詞語在句子中的具體用法和含義。

參考譯文:

馮唐,他的祖父是戰(zhàn)國時趙國人。他的父親移居到了代地。漢朝建立后.又遷到安陵。馮唐以孝行著稱于時,被舉薦做了中郎署長,侍奉漢文帝。一次文帝乘車經(jīng)過馮唐任職的官署,問馮唐說:“老人家怎么還在做郎官?家在哪里?”馮唐都如實作答。漢文帝說:“我在代郡時,我的尚食監(jiān)高祛多次和我談到趙將李齊的才能,講述了他在鉅鹿城下作戰(zhàn)的情形?,F(xiàn)在我每次吃飯時,心里總會想起鉅鹿之戰(zhàn)時的李齊。老人家知道這個人嗎?"馮唐回答說:“他還比不上廉頗、李牧的指揮才能。”漢文帝說:“憑什么這樣說呢?"馮唐說:“我的祖父在趙國時,擔(dān)任過統(tǒng)率士兵的職務(wù),和李牧有很好的交情。我父親從前做過代相,和趙將李齊也過從甚密,所以能知道他們的為人?!睗h文帝聽完馮唐的述說,很高興,拍著大腿說:“我偏偏得不到廉頗、李牧這樣的人做將領(lǐng),如果有這樣的將領(lǐng),我難道還憂慮匈奴嗎?"馮唐說:“臣誠惶誠恐,我想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不會任用他們?!睗h文帝大怒,起身回宮。過了好長一會兒,才又召見馮唐責(zé)備他說:“你為什么當(dāng)眾侮辱我?難道就不能私下告訴我嗎?"馮唐謝罪說:“我這個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諱回避。”

在這時,匈奴人新近大舉侵犯朝那,殺死北地都尉孫印。漢文帝正為此憂慮,就終于又一次詢問馮唐:“您怎么知道我不能任用廉頗.李牧呢?"馮唐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君王派遣將軍時,跪下來推著車轂說,國門以內(nèi)的事我決斷,國門以外的事,由將軍裁定。所有軍隊中因功封爵獎賞的事,都由將軍在外決定,歸來再奏報朝廷。這不是虛夸之言呀。我的祖父說,李牧在趙國邊境統(tǒng)率軍隊時,把征收的稅金自行用來犒賞部下。賞賜由將軍在外決定,朝廷不從中干預(yù)。君王交給他重任,而要求他成功,所以李牧才能夠充分發(fā)揮才智。派遣精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善于騎射的士兵一萬三千人,能夠建樹功勛的士兵十萬人,因此能夠在北面驅(qū)逐單于,大破東胡,消滅澹林,在西面抑制強秦,在南面抵御韓魏。在這時,趙國幾乎成為霸主。后來恰逢趙王遷即位,他的母親是賣唱的女子。他一即位,竟聽信郭開的讒言,最終殺了李牧,讓顏聚取代他。因此軍隊被擊敗,士兵潰散奔逃,被秦人俘虜消滅。如今我聽說魏尚做云中郡郡守,他把軍市上的稅金全部用來稿賞士兵,還拿出個人的錢財,五天殺一次牛,宴請賓客、軍吏、親近左右,因此匈奴人遠(yuǎn)遠(yuǎn)躲開,不敢靠近云中郡的邊關(guān)要塞。匈奴曾經(jīng)入侵一次,魏尚率領(lǐng)軍隊出擊,殺死很多敵軍。那些士兵都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從村野來參軍,哪里知道“尺籍”、“伍符"這些法令律例呢?他們只知道整天拼力作戰(zhàn),殺敵捕俘,到幕府報功,只要有一句話不合實際情況,法官就用法律制裁他們。應(yīng)得的獎賞不能兌現(xiàn),而法官卻依法必究。我愚蠢地認(rèn)為陛下的法令太嚴(yán)明,獎賞太輕,懲罰太重。況且云中郡郡守魏尚只犯了錯報多殺敵六人的罪,陛下就把他交給法官,削奪他的爵位,判處一年的刑期。由此說來,陛下即使得到廉頗、李牧,也是不能重用的。我確實愚蠢,觸犯了禁忌,該當(dāng)死罪,該當(dāng)死罪!”文帝很高興,當(dāng)天就讓馮唐拿著漢節(jié)出使前去赦免魏尚,重新讓他擔(dān)任云中郡郡守,而任命馮唐作車騎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國的車戰(zhàn)之士。

漢文帝后元七年(前163),漢景帝即位,讓馮唐去做楚國的丞相,不久被免職。漢武帝即位時,征求賢良之士,大家舉薦馮唐。馮唐這年已九十多歲,不能再做官了。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孝景皇希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竇太后,孝文在代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元年四月乙卯,赦天下。乙巳,賜民爵一級。五月,除田半租,為孝文立太宗廟。令群臣無朝賀。匈奴入代,與約和親。

三年正月乙巳,赦天下。長星出西方。天火燔雒陽東宮大殿城室。吳王濞、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jì)南王辟光、菑川王賢、膠東王雄渠反,發(fā)兵西鄉(xiāng)。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封大將軍竇嬰為魏其侯。立楚元王子平陸侯禮為楚王。立皇子端為膠西王,子勝為中山王。徙濟(jì)北王志為菑川王,淮陽王馀為魯王,汝南王非為江都王。齊王將廬、燕王嘉皆薨。

七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春,免徒隸作陽陵者。丁巳,立膠東王為太子。名徹。中元年四月乙巳,赦天下,賜爵一級。除禁錮。

后二年正月,地一日三動。郅將軍擊匈奴。酺五日。令內(nèi)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布。止馬舂。為歲不登,禁天下食不造歲。省列侯,遣之國。十月,租長陵田。

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十二月晦,袴。日如紫,五星逆行守太微。月貫天廷中。正月甲寅,皇太子冠。甲子,孝景皇帝崩。遺詔賜諸侯王以下至民為父后爵一級,天下戶百錢。出宮人歸其家,復(fù)無所與。太子即位,是為孝武皇帝。

太史公曰:漢興,孝文施大德,天下懷安,至孝景,不復(fù)憂異姓,而晁錯刻削諸侯,遂使七國俱起,合從而西鄉(xiāng),以諸侯太盛,而錯為之不以漸也。及主父偃言之,而諸侯以弱,卒以安。安危之機(jī),豈不以謀哉?

(節(jié)選自《史記·孝最本紀(jì)》)

諸侯驕恣,吳首為亂,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作《孝景本紀(jì)》。

(節(jié)選自《大史公自序》)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B.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C.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D.天子為誅晁錯/遣袁盎諭告/不止/遂西圍梁/上乃遣大將軍竇嬰/太尉周亞夫?qū)⒈D之/六月乙亥/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

10.下列時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tǒng)治者的稱號,最早有三皇五帝,如羲皇、媧皇、炎帝等。

B.和親,即“和戎、和番"是指中原王朝統(tǒng)治者與外族出于各種目的而達(dá)成的政治聯(lián)姻。

C.薨,古稱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等。

D.甲子,我國古代紀(jì)年法的一種。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組合使用。

11.下列對博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景帝排行中間,福運加身。生母竇太后得寵后,前一個王后去世,生母的三個兒子也相繼死亡,景帝方得以繼承帝位。

B.景帝寬厚薄省,善待臣民。即位元年五月,就下詔減去一半田租;為孝文皇帝修建太宗廟時,也詔令群臣不必為此上朝拜賀。

C.景帝施政惠民,廢除禁錮。大赦天下,賜給民眾每戶戶主爵位一級;廢除不準(zhǔn)商人、入贅女婿做官和不準(zhǔn)犯過罪的官吏重新做官的舊令。

D.景帝節(jié)儉用度,重視農(nóng)業(yè)。糧食歉收時,詔令全國節(jié)約用糧,減少駐京的列侯,讓他們回到自己的封國,把長陵附近官田租給農(nóng)民。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令內(nèi)史郡不得食馬粟,沒入縣官;令徒隸衣七緵布。止馬舂。

京師行誅,七國伏辜,天下翕然,大安殷富。

13.結(jié)合全文內(nèi)容、寫法和司馬遷經(jīng)歷,你認(rèn)為司馬遷對景帝持何態(tài)度請簡要說明。

D10.A11.A

12.(1)詔令內(nèi)史和各郡不能用糧食喂馬,(違者將其馬匹)沒收歸入官府。規(guī)定囚徒和奴隸穿粗糙的七鵅布衣,禁止用馬舂米。

(2)京城(朝廷)軍隊討伐,七國服罪,天下安寧,太平穩(wěn)定殷實富足。

13.(1)作者對景帝的功績基本上是肯定的。(2)《孝景本紀(jì)》行文簡略,不太符合人物傳記詳細(xì)刻畫的寫法,說明景帝份量不重。(3)本文行文省儉,在于司馬遷對景帝之子武帝心存戒懼,唯恐言多語失,招致禍患。(4)表面上指晁錯削奪諸侯封地操之過急,實際上暗刺景帝審時不明,謀劃不周。

【解析】9.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文言斷句的基本原則:①要通讀全文,把握文意,對比選項之間的差異,一般只有2到3處不同。②聯(lián)系上下文,仔細(xì)體會該句詞、短語以及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要善于利用文言文斷句標(biāo)志,如虛詞、四字短語、排偶句式、頂真修辭等。③要重視內(nèi)容,斷句完成后代入原文,看閱讀是否通順。

“天子為誅”翻譯是“天子為了(這件事)誅殺”,句意不完整,需要加賓語“晁錯”,故排除AB,“赦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與謀反者"是動賓結(jié)構(gòu),主干是“赦與謀反者”,赦免參與某犯者,“亡軍及楚元王子蓺等"是“與謀反者”的定語,不可斷開,排除C。

故選D。

10.此題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稱謂、官職的變遷、建筑的名稱、年號、謚號、廟號、一些文書的名稱、官場的一些禮節(jié)、朝廷的一些機(jī)構(gòu)、典章制度、行政區(qū)劃、還有一些避諱的說法等。平時注意積累,尤其是課本的注釋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答題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語境的含義作答。

A項,“最早有三皇五帝"錯,第一個用“皇帝”稱號的是秦始皇。

故選A。

11.本考查學(xué)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了解文言文大意,然后根據(jù)選項,定位原文相關(guān)語句,結(jié)合上下文,對比分析選項正誤。本類題型設(shè)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錯位、翻譯錯誤等,注意時間、地點、人物、時間、手法等內(nèi)容。

A項,“生母的三個兒子"錯,原文“前后有三男”意思是前一個王后有三個兒子。

故選A。

12.此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譯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字都要落到實處,注意重點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不能翻譯的助詞刪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