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_第1頁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_第2頁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_第3頁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_第4頁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知識清單

一、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戰(zhàn)士,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包括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多種體裁,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和思想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于1926年9月18日,當時魯迅先生在廈門。這篇文章最早發(fā)表于《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題下面寫了一個副標題為《舊事重提之六》。后來魯迅先生把它和《舊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編入《朝花夕拾》這個散文集。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回憶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除眼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

三、文體常識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貞浶陨⑽氖巧⑽牡囊环N重要類型,它以作者的親身經歷為基礎,通過回憶過去的人物、事件、場景等,表達作者對生活的感悟、思考和情感。

四、字詞梳理

1.重點字詞拼音

-確鑿(záo)菜畦(qí)皂莢(jiá)樹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攢(cuán)成秕(bǐ)谷系(jì)一條長繩拗(ǎo)過去錫箔(bó)倜儻(tìtǎng)盔(kuī)甲人聲鼎沸(dǐng)腦髓(suǐ)蟬蛻(tuì)宿儒(rú)戒(jiè)尺收斂(liǎn)人跡罕(hǎn)至東方朔(shuò)

2.重點字詞解釋

-確鑿:確實。

-輕捷:輕快敏捷。

-攢:湊在一塊兒。

-斂:收攏。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人聲鼎沸:形容人聲喧鬧,像水在鼎中沸騰一樣。鼎,古代煮東西用的器物,一般為圓形,三足兩耳,也有方形四足的。沸,水開。

五、文章結構

1.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快樂生活。

-1-2段:文章開篇先介紹了百草園的位置、名稱、變遷和現(xiàn)在的模樣。通過對百草園現(xiàn)在“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的描述,與下文回憶中百草園的豐富有趣形成對比,引發(fā)讀者的好奇和興趣。

-3-6段:詳細描繪了百草園的美麗景色和有趣的動植物。從視覺上寫了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從聽覺上寫了鳴蟬的長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彈琴;從味覺上寫了又酸又甜的覆盆子。這里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展現(xiàn)了百草園作為“我”兒時樂園的豐富多彩。

-7-8段:講述了長媽媽講的美女蛇的故事,這一故事為百草園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讓“我"產生了一些恐懼和好奇。同時,故事的講述也反映了兒童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想象。

2.第二部分(9-24段):回憶在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

-9段:這是一個過渡段,“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一句,既表達了“我"對離開百草園的疑惑和不舍,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對三味書屋的描寫。

-10-11段:介紹了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和入學禮節(jié)。對三味書屋的環(huán)境描寫,如“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展現(xiàn)了書屋的古樸和莊重。入學禮節(jié)的描寫則反映了當時的傳統(tǒng)教育習俗。

-12-16段:著重寫了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包括向先生請教“怪哉"蟲卻被拒絕、讀書、習字、對課等。這些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私塾教育的刻板和單調,但孩子們也能在其中找到一些樂趣,如偷偷畫畫兒。

-17-23段:描寫了三味書屋后面的小園里的玩耍。小園雖然不如百草園那般廣闊和豐富,但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短暫放松的空間。

-24段:描繪了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以及“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的情節(jié),表現(xiàn)出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和對自由的渴望,也從側面反映了私塾教育的某些局限性。

六、重點句段賞析

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賞析:此段文字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從視覺角度列舉了百草園中的代表性景物,展現(xiàn)了其色彩斑斕;“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從聽覺和動態(tài)角度描繪,使畫面充滿生機。“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的運用,強調了百草園即使是泥墻根一帶也充滿趣味,突出了百草園趣味的無處不在,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賞析:這段文字通過“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一系列準確而生動的動詞,詳細地描繪了雪地捕鳥的全過程,表現(xiàn)出孩子們在捕鳥過程中的專注和興奮,也展現(xiàn)了他們的聰明和機靈,充滿了童真童趣,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到孩子們在雪地里歡快捕鳥的場景。

3.“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偠灾何覍⒉荒艹5桨俨輬@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賞析:這段文字通過孩子天真的猜測和內心的獨白,表現(xiàn)了“我"對百草園深深的留戀和不舍。連續(xù)的三個“也許”,看似是對被送進書塾原因的猜測,實則是對百草園自由快樂生活的懷念和對即將到來的書塾生活的迷茫與擔憂。最后的“Ade"(德語,意為“再見”)和一連串的呼喚,更是直接抒發(fā)了“我"對百草園中那些美好事物的眷戀之情,情感真摯而強烈。

4.“三味書屋后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臘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里便大叫起來:‘人都到那里去了?!’”

-賞析:這段描寫展現(xiàn)了三味書屋后面小園里孩子們有限的樂趣。“雖然小,但……"的轉折,突出了即使園子小,孩子們也能從中找到樂趣?!白詈玫墓ぷ魇亲搅松n蠅喂螞蟻”,這種看似簡單甚至有點幼稚的活動,卻體現(xiàn)了孩子們在枯燥學習生活中的天真和對自由玩耍的渴望。先生的大叫則從側面反映了私塾教育對孩子們玩耍的限制,進一步凸顯了孩子們在這種環(huán)境下對自由的向往。

5.“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賞析:通過對先生的戒尺和罰跪規(guī)則“不常用”的描寫,以及先生“瞪幾眼"大聲道:‘讀書!’”的簡單舉動,刻畫出先生并非十分嚴厲刻板的形象。這種描寫既表現(xiàn)了私塾教育的一定規(guī)矩,又展現(xiàn)了先生并非一味嚴苛,使先生的形象更加真實和立體。

七、文章主旨

本文通過對百草園自由歡樂生活和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回憶,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追求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也真實地再現(xiàn)了私塾教育的若干側面,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束縛。

八、寫作借鑒

1.對比手法:作者通過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種不同生活的對比,表現(xiàn)了兒童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對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滿。

2.景物描寫:文中對百草園的景物描寫生動形象,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排比、擬人、比喻等,使景物栩栩如生,富有感染力。

3.敘事有序:文章按照空間順序和時間順序,條理清晰地敘述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使讀者能夠清晰地了解作者的經歷和感受。

九、自我檢測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確鑿()攢成()腦髓()蟬蛻()

2.解釋下列詞語:

-人跡罕至

-宿儒

3.簡答題:

-作者在百草園中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4.閱讀理解:

-閱讀文中描寫百草園景色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百草園的美景的?

-閱讀文中關于三味書屋學習生活的描寫,談談你對封建教育制度的看法。

答案

自我檢測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確鑿(záo)攢成(cuán)腦髓(suǐ)蟬蛻(tuì)

2.解釋下列詞語:

-人跡罕至:少有人來。跡,足跡、腳印。罕,稀少。

-宿儒:書念得很多的老學者。

3.簡答題:

-作者在百草園中都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作者在百草園中的有趣活動包括: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聽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鳥等。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個方正、質樸、博學的人,他有一條戒尺但不常用,有罰跪的規(guī)則也不常用,對學生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并非十分嚴厲。

4.閱讀理解:

-閱讀文中描寫百草園景色的段落,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百草園的美景的?

作者從視覺、聽覺、味覺等多個角度描寫百草園的美景。視覺上,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等;聽覺上,“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味覺上,“又酸又甜的覆盆子"。同時,作者還運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如“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運用擬人,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百草園中生物的活潑與生機。

-閱讀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