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提升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提升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提升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提升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 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提升訓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30文言文中的文言句式:文言文翻譯

【提升訓練】

一、選擇題

i.下列句子的翻譯,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譯文: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那我就敢用(這件事)來麻煩辦事官員。

B.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譯文: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你們)不要因我(年長)就不敢說話了。

C.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譯文:百姓都認為大王喜愛羊(而舍不得用牛),而我確實知道您是于心不忍。

D.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霰,因其固然。

譯文:依照牛體的自然結構,擊入大的縫隙,引刀進入(骨節(jié)間)的空處,(這樣做是)因為牛有著它本來

的樣子啊。

2.下類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

A.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

譯:凡是長安城里(種樹)以觀賞游覽的有錢有勢的人家以及種樹賣果的人。

B.即謀單于,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譯:立即要謀殺單于,還有什么比處死更重的刑法呢?應當都叫他們投降。

C.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譯:主意還沒有拿定,(趙王想要)尋找可以出使回復秦國的人,(但是)沒有找到。

D.時政事漸損,權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

譯: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力向下轉移,張衡于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

3.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p>

-(曾皙)彈奏瑟的聲音漸漸稀疏,鏗的一聲,把瑟放下,站起來,回答說:“我和他們三人為政的才能

不同?!?/p>

B.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做大事不必理會細枝末節(jié),行大禮不用回避小的責備。

C.無由會晤,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

—沒有緣由(與您)見面,我內心不勝仰慕至極。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我不能早些任用你,現(xiàn)在事情緊急了才來求助你,是我的過錯。

4.下列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文:抬頭看浩大的宇宙,低頭看繁多的物種,這樣來縱展眼力,開闊胸懷,窮盡視和聽的享受,實在是

快樂??!

B.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譯文:本來就知道一旦有人死去,活著的朋友就會覺得人生空虛荒誕。

C.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譯文:因此我一一記下當時參加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即使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引發(fā)感懷的

情致應當是一樣的

D.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譯文: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yōu)殛愛E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況且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

后都會走到盡頭。

5.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孰與君少長——誰和您比較年齡大小

B.圣人無常師一圣人沒有尋常的老師

C.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一防備其他盜賊的進進出出以及意外的情況發(fā)生。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到不了這個地位的。

6.下列各句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越過別國而把遠的當作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

B.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

C.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我追求的是天道,超過技術了

D.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之所以派遣把守函谷關的人,是為了特別要防備盜賊進出

7.下列各項中,對《論語》《孟子》中句子的理解正確的一項()

A.“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孟子認為君子對于萬事萬物的愛在本質上是不一

樣的,表達方式也因對象的不同而不同。

B.“君子不器”,君子是孔子心目中具有理想人格的人,要擔當治國安邦之重任,需要博學多識,具有多方

面才干,不能只局限于某個方面。

C.“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孔子認為不能奉行中庸之道,就應該采取狂妄冒進或者無所作為的人

生態(tài)度。

D.“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這句話談的是義利問題,孔子認為君子只追求義,反對為個人謀利益,而

小人只追求個人利益,無義可言。

8.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有誤的一項是()

A.無傷也,是乃仁術也。(《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不傷害動物,(再推廣到人,)這就是行仁政的方式??!

B.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這樣,就是使自己擺脫死亡還怕不足,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

C.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譯文:使他來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來。

D.而聽細說,欲誅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續(xù)耳。(《鴻門宴》)

譯文:卻聽信小人的讒言,要殺有功勞之人,這是重蹈秦朝滅亡的覆轍啊!

9.選出下列各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

A.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因為我曾經(jīng)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告發(fā)(他)。)

B.今之從政者殆而?。ó斀駨恼娜酸пЭ晌A耍。?/p>

C.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會與(他們)一起來從事改革了。)

D.吾已矣夫?。ㄎ疫@一生怕是不行了吧?。?/p>

10.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就是那個明知做不到卻還要去做的人嗎?)

B.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沒有人了解自己,那就自己停止了吧。)

C.果哉!末之難矣。(好堅決啊,沒有辦法詰難他了。)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道路走不通,早就知道了。)

11.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實踐仁德,完全靠自己,難道還要靠別人嗎?)

B.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如果由大臣來執(zhí)行國君的命令,三代的希望就不會落空。)

C.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君子對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總是努力去探求得知。)

D.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ㄐ⒕锤改?,照顧弟弟,那難道不是踐行仁道的關鍵?)

12.選出下列各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子曰:“必也正名乎!”(孔子說:“那一定得有正當?shù)拿x吧!”)

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即使有糧食,我能吃得到嗎?)

C.三年之喪,期已久矣。(服喪三年,我已經(jīng)期待很長了。)

D.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樂呀樂呀,難道鐘鼓能開口說話嗎?)

13.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一勝與敗的次數(shù),存與亡的道理。

B.鄰之厚,君之薄也?!弴男酆袷悄愕谋∪醢?。

C.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映聊缬趷矍?,不可以解脫。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豬狗吃人卻不知道檢查。

14.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是()

A.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職,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情感,但我

的報告申訴不被準許。

B.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愛兄長的道理反復講給百姓聽,須發(fā)花白的老人就不會背負或

頭頂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C.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我忍受著屈辱茍且活下來,陷身于污濁的監(jiān)獄之中卻不肯死的原因,是遺憾我內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

如果平庸地死了,文學才華就不能在后世顯露。

D.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

—每當看到前人興發(fā)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好像符契一樣相和,未曾不對著前人文章嘆息哀傷,但

在心里又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15.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為此也。一古人之所以不輕易對大夫施刑,應該就是這個緣故。

B.背負青天而莫之天闋者,而后乃今將圖南?!池撉嗵於荒軌蜃瓒羲?,然后才圖謀飛向南方。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士人不可不心胸開闊、意志堅毅,因為責任重大并且道路遙遠。

D.孫以出之,信以成之。一謙遜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并堅信自己能夠成功。

16.下列譯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一這不是曹操圍困周瑜的地方嗎?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一本來是一世的英雄啊,現(xiàn)在又在何處呢?

C.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一江水是這樣不停地奔流,但其實沒有流走。

D.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一這是自然界的無窮無盡的寶藏。

17.下列各句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A.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翻譯: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念遠代祖先,自然會使得百姓歸于忠厚老實。

B.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

翻譯:平時的生活起居要端莊恭敬,辦事情的時候嚴肅認真,對待他人要忠誠。

C.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翻譯:君子廣泛地學習文獻典籍,用禮儀來約束自己,也就能不違背君子之道了吧。

D.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翻譯: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守信用的人交朋友,與見聞廣博的人交朋友,越多越好。

18.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一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

B.古之學者必有師?!糯鷮W習的人一定要有老師。

C.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一王不要歸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會來歸順了。

D.余既為此志,后五年,吾妻來歸?!乙呀?jīng)做了這篇志,五年后,我的妻子從娘家回來。

19.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一所以無須作戰(zhàn)但強弱勝負已決定了。以至于發(fā)展

到顛覆的結局,事理本來應該這樣。

B.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一瞻仰回顧(這些)舊日時光,就好像(發(fā)生)在昨天似的,

讓人放聲痛哭而不能自己。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草而不知發(fā)?!i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卻不知道檢點,路上出現(xiàn)了餓死

的人而不知道賑濟災民。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揽縿e人的力量(做了國君)卻損害他,是不仁義的;

失去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

20.下列對原文句子的翻譯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①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嶷,因其固然。

依照著牛的天然結構,(用刀)擊入大的縫隙,順著空處進刀,因為牛的生理結構本來就是這樣。

②族庖月更刀,折也。

一般廚師每月?lián)Q刀,是因為他用刀砍斷骨頭。

③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樓閣)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道它們有幾千萬座。

④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釘頭發(fā)出點點的光亮,(這些光點)比露天谷倉里的谷粒還要多。

⑤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

但是如今士卒們被困在此地,這是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戰(zhàn)斗的過失。

⑥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

我聽說漢王用很多錢財,萬戶封邑懸賞征求我的頭顱。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③⑥

21.下列句子的翻譯不準確的一項是()

A.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這個

原因吧?

B.木直中繩,糅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曝,不復挺者,糅使之然也。

譯: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基繩,用火烘烤使之彎曲,把(它)制成車輪,即使又曬干了,也不會再挺直,

是火烘烤使它變成這樣的。

C.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p>

譯:于是,我們喝著酒,感覺快樂極了,邊敲著船舷邊唱起歌來。歌詞唱道:“桂木做的棹啊,木蘭做的漿,

(槳)劃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動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心里想得很遠啊,眺望美人,(美人

卻在天的那一邊。”

D.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shù)十立者,山也。極天云-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譯:日觀亭東面從腳底往下都是云霧彌漫,逐漸看見云中幾十個白的像骰子一樣立著的是山巒,天邊云彩

有一條奇異的顏色,片刻之間就變成五光十色的彩霞。

22.對下列句子的理解不F理的一項是()

A.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論語?雍也》)

理解:質樸超過了文采就會粗野鄙俗,文采超過了質樸就會虛飾浮夸

B.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論語?陽貨》)

理解:近可以運用《詩》中的道理來侍奉父母,遠可以用它來侍奉君主

C.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禮記?大學》)

理解:要使意念真誠,就要先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

D.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老子第六十四章》)

理解:因此無論是圣人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他都不會把難得的貨物當作珍寶

23.下列組合中,所有翻譯全正確的一項是()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靖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譯文: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只鉗子,不是蛇和鰭魚的洞穴(它)就沒有藏身的地方,(它)用心過于浮躁了。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譯文:因此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賢能,聽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學問技藝各有專長,(只

是)像這樣罷了。

③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譯文:如果從那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從事物不

變的一面看來,那么萬物與我們一樣都是無窮無盡的,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④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彳來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譯文:等到已經(jīng)上山,看到青山上覆蓋著白雪,就像在南面的天空中的明亮的燭光。望著夕陽照著城郭,

汶水、徂徐山像畫卷一樣,而半山停留的霧氣像(白色)衣帶的樣子。

⑤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譯文: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能成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出于

這個緣故吧?

⑥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譯文:何況我與你在江邊捕魚砍柴,以魚蝦作伴,以麋鹿為友,(我們)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敬

酒。

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⑤⑥

24.對下列句子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深則厲,淺則揭一水深就提起衣裳過河,水淺就穿著衣裳過河。

B.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一我顏回即使不夠敏捷,也愿意照這些話去做。

C.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禮呀禮呀,難道僅僅是指玉帛之類的禮物說的嗎?

D.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一尊敬辦事的人并恪守信用,節(jié)約用度并惠愛人民。

25.對“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B.越過晉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C.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國君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D.越過秦國而把遠方的鄭國作為晉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難的

26.下列各項對句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夫子說的話,讓我的內心產(chǎn)生了傷感。

B.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哪有仁愛的人統(tǒng)治卻可以做這種陷害百姓的事呢?

C.奚暇治禮義哉?一哪里還顧得上講求禮義呢?

D.放辟邪侈,無不為己——不服從約束、行為不端的事,沒有不做的了。

27.下列各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君子痛恨那種避而不說自己想要那樣卻一定要另找借口的做法。

B.庭中始為籬,己為墻,凡再變矣。一庭院中先是扎上籬笆,不久又砌成了墻,一共變動了兩次了。

C.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一用來縱目游賞,舒展胸懷,完全可以盡享視聽的快樂,

相是可以快樂的。

D.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一天色蒼蒼茫茫,或許是它真正的顏色,還是因為太遠太

高,看不到它的盡頭呢?

28.“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兩句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A.以景色的寧靜,襯托音樂演奏的昂揚。

B.以聽眾的專注,反襯音樂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靜寂寥廓,烘托聽眾完全沉浸在音樂聲中的情景。

D.渲染靜寂的氣氛,襯托聽眾感情的凄涼。

二、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羅紹威,字端己。父宏信,自舉為魏州節(jié)度使。朝廷因而命之,尋正授旄鉞。其后,宏信累官至檢校

太尉,號臨清王。光化元年八月,薨于位。紹威襲父位為留后。紹威形貌魁偉,有英杰氣,工筆札,曉音

律。性復精悍明敏,服膺儒術,明達吏理。好招延文士,聚書萬卷,開學館,置書樓,每歌酒宴會,與賓

佐賦詩,頗有情致。當時籍牧之中,最獲文章之譽。下筆成文,雖無藻麗之風,幕客多所不及。初,至德

中,田承嗣盜據(jù)相、魏、遭、博、衛(wèi)、貝等六州,召募軍中子弟,置之部下,號曰“牙軍”,皆豐給厚賜,不

勝驕寵。年代浸遠,父子相襲,親黨膠固,其兇戾者,強賈豪奪,逾法犯令,長吏不能禁。紹威懲其往弊,

雖以貨賂姑息,而心銜之。紹威嗣世之明年正月,幽州劉仁恭擁兵十萬,謀亂河朔,進陷貝州,長驅攻魏。

紹威求援于太祖,太祖遣李思安援之,大敗之。自是紹威感太祖援助之恩,深加景附。紹威見唐祚衰凌,

群雄交亂,太祖兵強天下,必知有殍冬之志,故傾心附結,贊成其事,每慮牙軍變易,心不自安。乃定計

圖牙軍,遣使告太祖,求為外援,半歲方平。不數(shù)月,復有浮陽之役,紹威飛挽饋運,自鄢至長蘆五百里,

疊跡重軌,不絕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帥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備、軍幕、什器,上下數(shù)十萬人,

一無闕者。及太祖回自長蘆,復過魏州,紹威乘間謂太祖日:“邠、嶗、太原笠有狂遹之志各以為復唐室為

回王宴自娶我餐以絕人望天與丕取古人所韭太袒深感之。及登極,加守太傅、兼中書令,賜號扶天啟運竭

節(jié)功臣。會紹威遭疾革,遣使上章自摩牛,太祖撫案動容。顧使者曰:“亟行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可

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叭悦渥又芎脖O(jiān)總軍府。及訃至,輟朝三日,班蟬尚書令。

(節(jié)選自《舊五代史?羅紹威傳》)

2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分B、岐、太原終有狂謫之志/各以興復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天與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B.分B、岐、太原終有狂謫之志/各以興復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天與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C.分B、岐、太原終有狂譴之志/各以興復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天/與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D.邠、岐、太原終有狂遹之志/各以興復唐室為詞王/宜自取神器/以絕人望天/與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

3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名號等賜給臣子。同《六國論》“封天下之謀臣”意義相同。

B.禪代,指帝位的禪讓和接替。實際是假借禪讓之式,完成此姓與彼姓之間的君臣易位。

C.乞骸骨,指古代官員請求退職,使骸骨歸葬故鄉(xiāng),與“告老”“乞身”意思相近。

D.冊贈,以冊書對死者追加封賜,與文中“賜號”一致,都是臣子死后被朝廷賜予謚號。

3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羅紹威很受皇帝器重。太祖即位,他被加封官職,賜予封號;訃告?zhèn)鱽?,太祖停止上朝三日?/p>

B.羅紹威文思敏捷,下筆成文,樸實無華頗有韻致,幕客大多難以企及,在節(jié)度使中最受贊譽。

C.羅紹威知恩圖報。在太祖幫助下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軍,后為感念太祖援救之德,輔佐太祖。

D.羅紹威才能出色。能洞察風云,勸太祖奪取國家政權;能五百里外運糧,保證京師糧草供給。

3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紹威懲其往弊,雖以貨賂姑息,而心銜之。

(2)亟行語而主,為我強飯,如有不可諱,當世世貴爾子孫以相報也。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厘門①吊古”

[明]方良永

弘治了于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會縣。縣官屬謁既,予進知縣羅僑,語之曰:“厘山之事,

千古痛憤。辦香敬吊,行與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習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風靜波平。天未明抵岸。啟篷窗,東視厘門甚邇,景色朦嚎未辨。登岸,典祠

者逆于道左。少頃至祠下,達觀殿宇碑亭,考其營建顛末。中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三公,兩虎皆祀

同時死節(jié)諸臣。其額與祭,則皆上請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觀禮畢,易便服,穿叢薄間,從西上直至山巔。

轉顧后山蒼翠,亭聳如晟;環(huán)視左右山,逶迤盤踞,如虎伏龍行,水繞其勢如彎弓。隔岸諸峰②層疊,秀

麗如畫。較以形勝,此亦足恃,而顧不能救國之亡,豈地勢無與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勝歟?悄

然而退。

予回舟次,佇立岸上,見水鳥飛鳴而下上,漁歌互答于兩涯。追思往事,黯然傷懷。徘徊間,典祠者

日:“前有奇石可往觀。“予遂乘小舟徑詣石處,躡磴仰視,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滅不可讀。顧問典祠

者,云舊有大刻“元柱國將軍張弘范滅宋于此近巡按廣平徐公瑁易刻目:“宋丞相陸秀夫太傅張世杰死事

于此?!敖袷L字沒矣。予竊論弘范宜不足責。宋之執(zhí)政,以國與人,如棄遺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

其間,天理民彝③,或幾乎息。彼弘范猶元臣也,何足深咎。況二三公之名實,昭然史冊間,當與日月爭

光;區(qū)區(qū)摩崖④,胡能輕重,而必與之較爭哉!

因與羅尹論厘山事:謂當宋室播遷之時,三公非^畬木尾,皆無與國休戚存亡之義,即使不死,亦無

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太節(jié)乃出土尋常之所丕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裝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頃余,乃知

縣割廢寺遺業(yè)所充。又山故無虎豹,居民素不為盜,巡司雖設,頻年無捕獲功。天既薄暮,予獨坐舟中,

感今念昔,屢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厘山之行,天日無此晴霽,風波無此平妥也?!?/p>

(選自《方,惠文集》卷五,有刪節(jié))

[注]①厘門:即崖山,位于廣東新會南大海中。南宋末,宋軍與張弘范統(tǒng)帥的元軍在此決戰(zhàn),宋軍全軍

覆沒,張世杰、陸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趙民殉國,宋亡。②展(yi):屏風。③民彝:人倫。④摩崖:在山

崖上書刻文字。

3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其孤忠/大節(jié)乃出于尋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

B.今其孤忠大節(jié)/乃出于尋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己也

C.今其孤忠大節(jié)/乃出于尋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

D.今其孤忠/大節(jié)乃出于尋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

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記:古代文體,可記敘描寫、議論抒情,往往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fā)感情或見解。

B.甲子:中國傳統(tǒng)紀年農歷的干支紀年中的一個,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

C.顧命大臣:是指帝王臨終前托以治國重任的大臣,顧命大臣的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翹楚。

D.簡肅:作者的謚號,在此語境中是以謚號來命名其文集。同樣的命名方式還有《臨川先生文集》。

3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出京巡察途經(jīng)新會,因感厘山之事而痛心悲憤,所以請新會知縣陪同,置備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

烈。

B.作者登房山之巔,看見群山蜿蜒,高聳如屏,流水環(huán)繞,勢如彎弓,因此認為宋軍覆滅在于未能據(jù)險堅

守。

C.祭祀后,作者佇立岸邊,回想當年戰(zhàn)事,不禁內心愴然。寫眼前水鳥飛鳴,漁歌互答,意在以樂景襯哀

情。

D.作者認為文天祥、陸秀夫、張世杰并無和國家共存亡的責任,即使他們活著,也不會遭到人們的指責非

議。

3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豈地勢無與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勝歟?

(2)予竊論弘范宜不足責。宋之執(zhí)政,以國與人,如棄遺余,恬不知恤。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畸,吉然向然,奏刀腕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目:“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目:“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

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嶷,因其固然,技

經(jīng)肯繁之未嘗,而況大瓠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

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

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硼。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然已解,

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p>

文惠君日:“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p>

(節(jié)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

37.下列對文中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庖丁”的“庖”指廚師,即此人的職業(yè),“丁”指壯年男子。

B.“文惠君”即梁惠王,戰(zhàn)國時魏國國君,“惠”是其謚號。

C.《桑林》和《經(jīng)首》分別為傳說中商湯時和堯時的樂曲名。

D.《莊子》現(xiàn)存33篇,作品形象論誦奇特,文風汪洋恣肆。

3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承上啟下,通過文惠君的贊嘆和好奇,引出庖丁對解牛的見解,

正面表現(xiàn)出庖丁解牛技藝的高超。

B.文章先后用了三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來進行說理: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后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

廚工的對比,一是庖丁解牛與文惠君治國對比。

C.從“目有全?!钡健澳繜o全牛”再到“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的三個階段啟示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地實踐,技

藝就可以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D.庖丁解牛的過程象征主觀精神與客觀外物從對立到融合的過程,在現(xiàn)實社會中,應像庖丁那樣避開矛盾,

順應自然,才能保全性命,養(yǎng)護精神。

3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40.下列對文段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

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

.顧炎武《與友人書》

A.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幾可得十之五六

B.久處一方則習染/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

可得十之五六

C.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幾可得十之五六

D.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庶幾可得十之五六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李默,字時言,甌寧人。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嘉靖初,改戶部主事,進兵部原抄即。調吏部,

歷驗封郎中。真人邵元節(jié)貴幸,請封誥,默執(zhí)不予。十一年為武令不同考官。屢遷浙江左布政使,入為太

常卿,掌南京用于理事。博士等官得與科道選,自默發(fā)之。歷吏部左、右侍郎,代夏邦謨?yōu)樯袝W哉?/p>

初焦芳、張彩后,吏部無侍郎拜尚書者。默出帝特簡,蓋異數(shù)也。

嚴嵩柄政,擅黜陟權。默每持己意,嵩銜之。會推遼東巡撫,列布政使張臬、謝存儒以上。帝問嵩嵩

言甚丕任奎默哭為民必互鎮(zhèn)他默里管僅乜月逾年錢姜特宣復旦默金入真西內賜真庾許苑史乘當尋進太子

少保。未幾,復命兼翰林學士。給事中梁夢龍劾默徇私,帝為責夢龍。會大計群吏,默戒門下謝賓客,同

直大臣亦不得燕見。嵩甚恨。趙文華視師還,默氣折之??偠綏钜肆T,嵩、文華欲用胡宗憲,默推王誥代,

兩人恨滋甚。

初,文華為帝言余倭無幾,而巡按御史周如斗以敗狀聞。帝疑,數(shù)詰嵩。文華謀所以自解,稔帝喜告

訐。會默試選人策問,言“漢武、唐憲以英睿興盛業(yè),晚節(jié)用匪人而敗”,遂奏默誹謗。帝大怒,下禮部及法

司議。奏默偏執(zhí)自用,失大臣體;所引漢、唐事,非所宜言。帝責禮部尚書王用賓等黨護,各奪俸三月。

而下默詔獄,錮于獄,默竟疼”。時三十五年二月也。

默博雅有才辨,以氣自豪。有所恃,不附嵩。凡有鈴除,與爭可否,氣甚壯。默既得罪,繼之者視嵩

父子意,承順惟謹,吏部權盡失。隆慶中,復默官,予祭葬。萬歷中,賜謚文愍。

(節(jié)選自《明史?李默傳》)

4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帝問嵩/嵩言其不任/奪默職為民/以萬福代默/掌錢僅七月/逾年/鍵罷/特旨復用默/命入直西內/賜直廬/許苑

中乘馬/

B.帝問嵩/嵩言其不任/奪默職為民/以萬健代/默掌鋒僅七月/逾年/鏈罷/特旨復用默/命入直/西內賜直廬/許苑

中乘馬/

C.帝問嵩/嵩言其不任/奪默職為民/以萬鍵代/默掌鈴僅七月/逾年/作罷/特旨復用默/命入直西內/賜直廬許苑

中乘馬/

D.帝問嵩/嵩言其不任/奪默職為民/以萬像代默/掌鈴僅七月/逾年/鍵罷/特旨復用默/命入直西內賜直/廬許苑

中乘馬/

4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員外郎是中國古代的官職,是在郎官的定員之外設置的職位。

B.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由禮部主持,及格者稱為進士。

C.國子監(jiān)是我國封建時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機關,有的朝代兼為最高學府。

D.痍死,古代指犯人在監(jiān)獄中因饑寒而死,后來也泛指在監(jiān)獄中病死。

4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默秉公持正,辦事堅持原則。他擔任吏部驗封司郎中時,道士邵元節(jié)深得皇上信任,地位顯貴,請求

朝廷授予封贈的誥命爵位,但李默堅決不同意。

B.李默才干突出,受到破格任用。他掌管南京國子監(jiān)后,博士等官員可以參與科道官的選拔;他接任吏部

尚書,改變了吏部多年來沒有人由侍郎升任尚書的定例。

C.李默剛正不阿,決不同流合污。他以氣勢力壓嚴嵩的心腹趙文華,堅決抵制嚴嵩及其同伙結黨營私,針

鋒相對的推舉王誥擔任總督職務。

D.李墨正氣凜然,招致奸黨忌恨。趙文華謊報軍情后,為了自保而誣告李默,皇上聽信讒言,責成禮部及

司法部門處置,禮部尚書王用賓將李牧定罪入獄。

4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嚴嵩柄政,擅黜陟權。默每持己意,嵩銜之。

(2)會大計群吏,默戒門下謝賓客,同直大臣亦不得燕見。

45.李默能先后兩次執(zhí)掌吏部的原因有哪些?請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八年,高祖東擊韓王信余反寇于東垣。蕭舉旭營作未央宮,立東閥、北閥、前殿、武庫、太倉。高祖

還,見宮闕壯甚,怒,謂蕭何目:“天下匈匈苦戰(zhàn)數(shù)歲,成敗未可知,是何治宮室過度也?蕭何日:“天下

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宮室。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說。未

央宮成。高祖大朝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為木上辜壽,目:“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

治產(chǎn)業(yè),不如劉仲力。今某之業(yè)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十年八月,趙相國陳舜反

代地。上目:“稀嘗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稀為到售,以相國守代。今乃與王黃等劫掠代地!

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熬旁拢献詵|往擊之。至邯鄲,上喜日:“稀不南據(jù)邯鄲而阻漳水,吾知

其無能為也?!奥勏⒔怨寿Z人也,上目:“吾知所以與之。”乃多以金啖稀將,稀將多降者。贊強趙利生去

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

高祖擊黑京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yī)。醫(yī)人見,高祖問醫(yī)。醫(yī)曰:“病可治。''于是高祖

嫂罵之日:“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

之。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口:“王陵可。然

陵少慧,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余,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彼?/p>

月(唇,高祖崩長樂宮。

(節(jié)選自《史記?高祖本紀》)

4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稀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

立子恒以為代王渚B晉陽/

B.貓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

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

C.轆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

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

D.稀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罵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罵者斬之/不罵者原之/于是乃分趙山北/

立子恒以為代王/都晉陽/

4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丞相,中國古代官職名,三國以后是輔佐皇帝總理百政的官員,即百官之長。

B.太上皇,又稱太上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

C.列侯,爵位名,秦制爵位分二十級,徹侯最高,漢為避漢武帝劉徹諱,改稱列侯。

D.甲辰,干支之一,甲屬天干,辰屬地支,甲辰可紀年、月、日,不可紀時。

4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高祖審時度勢,不愿大興宮殿。高祖作戰(zhàn)回來之后,見丞相蕭何建造未央宮,宮殿壯麗,于是發(fā)怒,責

怪蕭何在動蕩時期不該過度營建。

B.高祖很有原則,不會牽連無辜。趙國的相國陳端在代地反叛,高祖認為自己厚待陳稀,他卻反叛了,所

以討伐他,但并不追究當?shù)毓倮舭傩铡?/p>

C.高祖見微知著,巧用計策破敵。高祖根據(jù)陳端占據(jù)的地勢推測其不會有所作為;聽說陳轆的將領都是商

賈出身,所以用黃金誘引他們投降。

D.高祖知人善用,對人了若指掌。高祖認為自己去世后,曹參是接替蕭何的首要人選,而王陵、陳平、周

勃都各有優(yōu)缺點,所以排在其次。

4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chǎn)業(yè),不如劉仲力。

(2)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后,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昭帝時,以功次補武安長。失官,年

三十余矣。乃學《舂咨》涉大義,讀兵法明習,前將軍韓增奏以為軍司空令。上郡屬國歸義降胡萬余人反

去,奉世輒特干將兵追擊。數(shù)歲,為光祿勛。

永光二年秋,隴西羌旁種反,詔召群臣入議。是時,歲比不登,四方饑篋,朝廷方以為憂,而遭羌變。

丞相韋玄成等漠然莫有對者。奉世曰:“羌虜近在境內畔,不以時誅,亡以威制遠蠻。臣愿帥師討之。”上問

用兵之數(shù),對口:“應用善用兵者役不在為根不三楚故師丕久暴面天誅理決住者數(shù)不料敵而師至于折傷再三

發(fā)地則曠日煩費威我方矣今反虜無慮三萬人,法當信用六萬人。然羌戎弓矛之兵耳,可用四萬人,一月足

以決。”諸臣皆以為民方收斂時,未可多發(fā);萬人屯守之,且足。奉世日:“不可。天下被饑僮,士馬贏和,

守戰(zhàn)之備久廢不簡。藜”輕邊,而羌首難。今以萬人分屯數(shù)外,虜見兵少,必不畏懼,戰(zhàn)則挫兵病師,守

則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見,羌人乘利,諸種并和,臣恐中鳥之役不得止于四萬。故少發(fā)師而曠日,

與一舉而亟?jīng)Q,利害相萬也?!肮虪幹?不能得。有詔益二千人。

于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擊羌。先遣校尉在前與羌爭地利,又別遣校尉救民于廣陽谷。羌虜盛多,殺

兩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愿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大為發(fā)兵六萬余人,拜太

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以助焉。奉世上言:“愿得其眾,不須煩大將?!币蜿愞D運之費。上即以璽書讓之

口:“上書言部署已定,勢不可復置大將,聞之。然兵,兇器也,必有成敗者,患策不豫定,料敵不審也。

且大將軍出必有裨將,所以揚威武,參計策,將軍圻學宿將,又何疑焉?”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并

進。羌虜大破。

(節(jié)選自《漢書?馮奉世傳》)

5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臣聞善用兵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jīng)Q/往者數(shù)不料敵/而師至于折傷/再三發(fā)帖/則曠日

煩費/威武虧矣/

B.臣聞善用兵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jīng)Q/往者數(shù)不料敵/而師至于折傷/再三發(fā)帖/則曠日

煩費/威武虧矣/

C.臣聞善用兵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jīng)Q/往者數(shù)不料敵/而師至于折傷再三/發(fā)帖/則曠日

煩費/威武虧矣/

D.臣聞善用兵者/役不再興/糧不三載/故師不久暴而天誅亟?jīng)Q/往者數(shù)不料敵/而師至于折傷再三/發(fā)帖/則曠日

煩費/威武虧矣/

5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春秋》,儒家典籍,六經(jīng)之一,我國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表意直接明了,后人稱之為春秋筆

法。

B.持節(jié),拿著符節(ji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執(zhí)符節(jié)以為憑證。“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中的“持節(jié)”即為此意。

C.中國,今多指中華;文中意思是中央之國、中原之國,也可視為特指漢朝。夷狄常用以泛指除華夏族以

外各族。

D.折沖,意為擊退敵軍,戰(zhàn)勝敵人。沖,戰(zhàn)車;折還敵方的戰(zhàn)車,即制敵取勝。文中指馮奉世殺敵衛(wèi)國,

作戰(zhàn)勇猛。

5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馮奉世出身良家,早年仕途不順。武帝末年被選作郎官,昭帝時補任武安縣的長官,在三十多歲時失去

了官職。

B.馮奉世明曉兵法,熟悉戰(zhàn)事。年過三十才研讀兵法,被推薦為軍司空令。戰(zhàn)爭中能正確分析雙方情勢,

表現(xiàn)頗佳。

C.馮奉世主動請戰(zhàn),忠于職守。面對羌族叛變,他主動請纓,敢于堅持,雖有曲折,但最終率領數(shù)萬軍隊

成功平叛。

D.馮奉世拒絕皇帝派將,遭到責備。朝廷派奮武將軍率軍增援,馮奉世卻因慮及費用予以拒絕,皇帝立即

發(fā)璽書責備。

5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少發(fā)師而曠日,與一舉而亟?jīng)Q,利害相萬也。

(2)然兵,兇器也,必有成敗者,患策不豫定,料敵不審也。

54.馮奉世率兵進攻反叛的羌人面臨哪些困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舉明經(jīng),調汴州參軍。同府參軍鄭崇質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杰謂

日:“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敕目:“吾等

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

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坐誤斧昭

陵柏,罪當免,高宗詔誅之。仁杰奏不應死,帝怒目:“是使我為不孝子,必殺之?!叭式茉唬骸皾h有盜高廟

玉環(huán),文帝欲當之族,張釋之竺爸曰:‘假令取長陵一杯土,何以加其法?’於是罪止斤市。陛下之法在象魏,

固有差等。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后世謂陛下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

天授二年,以地官侍郎同見田寫自平章事。武后謂曰:“卿在汝南有善政,然有諧卿者,欲知之乎?”

謝日:“陛下以為過,臣當改之;以為無過,臣之幸也。譜者乃不愿知。''后嘆其長者。

會為來俊臣所構,捕送制獄。于時,訊反者一問即臣,聽減死??〕家式苤脤?,答日:“有周隼畬,

我乃唐臣,反固實?!笨〕寄送ο?。其屬王德壽以情謂日:“我意求少遷,公為我引楊執(zhí)柔為黨,公且免死?!?/p>

仁杰嘆日:“皇天后土,使仁杰為此乎!”即以首觸柱,血流沫面。德壽懼而謝。守之濠他即丐筆書帛置褚衣

中謂吏日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遺使案視??〕济式芄趲б娛拐撸搅畹聣圩髦x死表,

附使以聞。后乃召見仁杰謂曰:“承反何耶?”對目:“不承反,死笞掠矣。''示其表,目:“無之。''后知代署,

因免死。武承嗣屢請誅之,后曰:“命已行,不可返?!?/p>

后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shù)百萬,官不能足,更詔天下日施一錢助之。仁杰諫目:“工不役鬼,必在役人;

物不天降,終由地出。不損百姓,且將何求?今邊垂未寧,宜寬征鎮(zhèn)之徭,省不急之務?!焙笥墒橇T役。

圣歷三年卒,年七十一。贈文昌右相,日文惠。

(節(jié)選自《新唐書?狄仁杰傳》)

5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B.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C.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D.守者浸弛/即丐筆書帛/置褚衣中/謂吏曰/方暑/請付家徹絮/仁杰子光遠得書上變/后遣使案視

5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廷i爭,也寫作“廷爭”,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遞奏章進諫。

B.棄市,指古代在鬧市執(zhí)行死刑,并將尸體暴露于街頭示眾。

C.鳳閣鸞臺,指中書省和門下省,武周時改稱為鳳閣、鸞臺。

D.革命,古代認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換代乃變革以應天命。

5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狄仁杰善良仁厚,仗義助人。他見同府參軍鄭崇質的母親年老多病,崇質又將出使邊遠之地,便主動請

求代其出行。

B.狄仁杰依法辦案,持正秉公。高宗違律要殺誤砍昭陵柏樹的臣子,狄仁杰以漢文帝的舊事規(guī)勸高宗,二

人得以免死。

C.狄仁杰智慧機敏,堅守氣節(jié)。被構陷入獄,他設法自救;面對來俊臣的嚴刑拷打和當面勸誘,他寧死也

不誣陷同僚。

D.狄仁杰體恤百姓,心系社稷。武后準備斥巨資造浮屠大像,狄仁杰直言進諫,認為此舉會加重百姓負擔,

于國不利。

5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

(2)不損百姓,且將何求?今邊垂未寧,宜寬征鎮(zhèn)之徭,省不急之務。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光粥,營州柳城人。父楷洛,封薊國公,以驍勇聞。光弼幼持節(jié)行,善騎射,能讀班氏《鳥書》。少

從戎,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wèi)郎。玄宗眷求良將,委以河北、河東之事,以問郭子儀,子儀薦光弼堪當阿

寄。天寶十五年,光弼兼河北節(jié)度使,拔趙郡。自祿山反,常山為戰(zhàn)場,死人蔽野,光粥天其尸而哭之,

為賊幽閉者出之,誓平寇難,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間兵五千入太原。時干層俟王承業(yè)政弛謬,侍御

史崔眾主兵太原,每侮狎承業(yè),光粥素不平。至是,詔眾以兵付光弼。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

光粥怒,收系之。會使者至,拜眾御史中丞。光弼目:“眾有罪,系之矣,今只斬侍御史。若使者宣詔,亦

斬中丞。''使者內詔不敢出,乃斬眾以徇,威震三軍。至德二年,賊將史思明、蔡希德將兵十萬攻光粥,時

銳兵悉赴朔方,而麾下皆烏合之眾,不滿萬人。眾議欲修城以待之,光弼目:“城周四十里,賊垂至,今興

功役,是未見敵而自疲矣?!蹦藦孛裎轂檗?,車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輒數(shù)十人死,賊傷十二。思明為飛

樓,障以木幔,筑土山臨城,光強遣穴地頹之。思明畏敗,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賊,斬

首七萬級,希德委資糧遁走。初,賊至,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jīng)府門不顧。困解,閱三昔乃歸私寢。

收清夷、橫野等軍。與九節(jié)度國安慶緒工相必太戰(zhàn)鄴西敗之光般與諸將以國明勤兵魏刎欲必怠我丕如起至

遇之彼懲嘉山之敗丕敢輕出則慶緒可禽觀軍容使魚朝恩固謂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賊,戰(zhàn)尤力,殺略

大當。會諸將驚潰,各引歸,所在剽掠,獨光弼整眾還太原。帝貸諸將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長史。廣

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時年五十七。輟朝三日,贈太保,謚日武穆。

(節(jié)選自《舊唐書?李光弼傳》,有刪改)

5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與九節(jié)度圍安慶緒于相州大戰(zhàn)/鄴西敗之/光弼與諸將議/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

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

B.與九節(jié)度圍安慶緒于相州/大戰(zhàn)鄴西/敗之/光弼與諸將議/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

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

C.與九節(jié)度圍安慶緒于相州大戰(zhàn)/鄴西敗之/光弼與諸將議/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

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

D.與九節(jié)度圍安慶緒于相州/大戰(zhàn)鄴西/敗之/光弼與諸將議/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

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

6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東漢時期的班固編撰。

B.節(jié)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朝舊制,于重要地區(qū)設總管,后改稱“都督”。

C.三軍,泛稱軍隊,春秋時,大國多設上軍、中軍、下軍,上軍之將為三軍統(tǒng)帥。

D.武穆,溢號。封謚“武穆”的人,一般生前有著卓越成就,岳飛也被封此謚號。

6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光弼頗有才略,得到官員舉薦。李光弼年輕時從軍,剛毅有才略;玄宗搜求良將來交付河北、河東的

軍事,詢問郭子儀,郭子儀舉薦了李光弼。

B.李光弼敢作敢為,斬殺失德官員。崔眾經(jīng)常輕慢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李光弼向來心有不平,在使者宣讀了任

命崔眾為御史中丞的詔書后,仍將崔眾斬殺。

C.李光弼力排眾議,作戰(zhàn)講究策略。面對史思明蔡希德軍隊的攻打,李光弼并沒有采納眾人修繕城池的建

議,而是造摞石車來發(fā)射石頭砸擊叛軍。

D.李光弼戰(zhàn)斗盡力,治軍十分嚴明。史思明來救援,李光弼奮力作戰(zhàn),率軍殺戮的敵軍同己方傷亡人數(shù)相

當,其他軍隊潰散后搶劫,他卻整治軍隊回太原。

6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為賊幽閉者出之,誓平寇難,以慰其心。

(2)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張?zhí)亓⒆治呐e,東明人。初名錄,避金術紹王承,易今名。拳中進士,為偃師主簿。改宣德州司侯。

州多金國戚,號難治。特立至官,俱往謁之。有五將軍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閭里,遂過將軍家,

溫言誘之日:“將軍宅寧有盜羊者邪,聊視之以杜眾口?!睗撌谷怂髌浜笸?得羊數(shù)十。遂縛其奴系獄,其子

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減死論。豪貴由是遵法,民賴以全。

正大初,遷洛陽令。時軍旅數(shù)起,郡號窘迫,東師紇石烈牙兀喧又侮慢儒士。會移鎮(zhèn)陜右道經(jīng)洛陰見

持安厚由丕禮之遽責令迨楔縣期二旦旦后期如軍法。—縣民素賢特立,爭輸于庭,帥大奇之。既而拜監(jiān)察御

史,首言世宗諸孫不宜幽囚;尚書右丞顏盞石魯與佃民爭田,參知政事徒單兀典陷事近習,皆當罷黜。執(zhí)

政者忌之。會平章政事白撒犒軍陜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白撤訴于世宗,言特立所言失實。世宗宥之,

遂歸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諸生,東平嚴實每加禮焉。歲丙午,世祖在漫布受王印,首傳旨諭特立目:“前

監(jiān)察御史張?zhí)亓?,養(yǎng)素丘園,易代如一,今年幾七十,研究圣經(jīng),宜錫嘉名,以光潛德,可特賜號日中庸

先生。“又諭日:“先生年老病,不有就道,入令趙寶臣諭意,且名其讀書之堂曰麗澤?!?壬子歲,復降璽書

諭特立目:“白首窮經(jīng),誨人不倦,無過不及,學者宗之,昔已錫嘉名,今復諭意?!肮锍螅亓⒆?,年七十

五。

中統(tǒng)二年,詔日:“中庸先生學有淵源,行無瑕玷,雖經(jīng)喪亂,不改故常,未遂丘園之愿,俄興宅室之

悲。可復賜前號,以彰寵數(shù)?!疤亓⑺鴷小兑准f》《歷年系事記》。

選自《元史?張?zhí)亓鳌?,有刪改)

注:①宅窈,埋葬。

63.下列對文章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會移鎮(zhèn)陜右/道經(jīng)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模/具期三日足/后期如軍法

B.會移鎮(zhèn)陜右/道經(jīng)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模/具期三日足/后期如軍法

C.會移鎮(zhèn)陜右/道經(jīng)洛陽/見特立淳古/不禮之/遽責令治模具/期三日足/后期如軍法

D.會移鎮(zhèn)陜右/道經(jīng)洛陽/見特立/浮古不禮之/遽責令治模具/期三日足/后期如軍法

6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諱:古人有避諱的習俗,即不能直呼帝王、尊長以及圣人的名諱,寫文章甚至起名,遇到有與上述人物

名諱相同的字,要改用其他字或其他方法代替。

B.泰和:與后文“正大”“中統(tǒng)”都是年號。年號是皇帝紀年的名稱,自漢武帝建元元年開始,歷代皇帝都有

年號,皇帝更改年號是因為“天降祥瑞”。

C.郡縣:古代行政區(qū)域名稱,春秋戰(zhàn)國縣大于郡;秦以后縣屬于郡??たh制,是分封制度之后出現(xiàn)的兩級

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幾乎盛行整個封建時代。

D.潛?。河址Q潛龍邸。是指皇帝繼位前的住所。通常皇帝即位后,潛邸不能再作為住所,而是改建為寺廟

或祭祀場所。北京雍和宮就是清雍正帝的潛邸。

6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zhí)亓⒆鍪轮v究策略。面對難治之州,他先禮后兵一一拜訪州中的國戚后,又懲辦了五將軍盜劫案,使

得豪貴之家變得守法起來。

B.張?zhí)亓⒉晃窓噘F敢于直言。他指出百爭奪田產(chǎn)的尚書右丞、阿諛奉承辦事不利的參知政事應當罷免,揭

露平章政事違法亂紀。

C.張?zhí)亓㈩H受百姓擁戴。他的賢明一向得到洛陽百姓稱道,百姓紛紛搶著把急需的物資運送到官府幫他解

困,這使東帥刮目相看。

D.張?zhí)亓⑸畹没实鄱鲗櫋K[居田園,朝代變換也不改其志,元世祖為弘揚其美德,特別封為“中庸先生”,

甚至在其死后再賜該封號。

66.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溫言誘之曰:“將軍宅寧有盜羊者邪,聊視之以杜眾口。

(2)白撒訴于世宗,言特立所言失實。世宗宥之,遂歸田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程俱,字致道,衢州開化人。以外祖尚書左丞鄧潤甫恩,補蘇州吳江主簿,監(jiān)舒州太湖茶場,坐上書

論事罷歸。起知泗州臨淮縣,累遷將作監(jiān)丞。近臣以薦,遷著作佐郎。宣和二年,除秋幫郎。建炎中,為

太常少卿、知秀州。會車駕臨幸,賜對。俱哀慳下德旦新政旦舉賞罰施量仰當天意俯金人心則趙氐安面社

稷國不然則.宗社危而天工亂其間蓋不容發(fā)高宗嘉納之。金兵南渡,據(jù)臨安,遣兵破崇德、海鹽,馳檄諭降。

俱率官屬棄城保華亭,留兵馬都監(jiān)守城。朝廷命俱部金帛赴行存,既至,以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