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_第1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_第2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_第3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_第4頁
新高考版《歷史》資料:習題部分課堂課件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

歷史新高考版專用選擇性必修3第十八單元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與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考點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特點與世界意義1.(2022遼寧,1,3分)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晉國內部紛爭中失敗,中行寅因此

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犧牲不肥美且齋戒不敬,太祝則認為中行寅不修德義

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太祝

的觀點

(

)A.反映了民本思想傾向B.質疑了祭祀功用C.強調了宗法倫理關系D.否定了君權神授答案

A22.(2021天津,1,3分)孔子認為“身正”是為政者的重要品質,“不能正其

身,如正人何?”韓非子主張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

內”.他們這是倡導統(tǒng)治者

(

)A.推行仁政B.以法治國C.規(guī)范行為D.監(jiān)督民眾答案

C33.(2017海南單科,2,2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項

中,最接近這一說法的是

(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雖令不從B.視天下猶一家,中國猶一人C.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D.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答案

A44.(2018天津文綜,1,4分)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說:“蓋國以民為本,

社稷亦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輕重如此.”這一說

(

)A.強調了君主至尊的觀念B.體現(xiàn)了儒家傳統(tǒng)的民本思想C.呼應了“存天理,滅人欲”的主張D.推動了儒家思想的新發(fā)展答案

B55.(2022湖北,6,3分)英國公使館1861年進駐北京后,非常重視中文學習.

公使館負責漢文處的威妥瑪將自己的漢學研究成果轉化為培訓譯員的

教材,建設漢文處圖書館,歸檔與總理衙門往來的一切中文資料.以上史

料最適合論證

(

)A.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與現(xiàn)實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與創(chuàng)新C.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輸出D.近代西方對華的認知與研究答案

D66.(2018天津文綜,6,4分)據(jù)學者研究,晚清成冊的小說至少在一千種以上,

其中翻譯多于創(chuàng)作,翻譯的數(shù)量占總數(shù)的三分之二.但1840—1899年中

國翻譯的外國小說僅7部,這主要是因為當時

(

)A.閉關鎖國狀態(tài)剛剛被打破B.西方文化的傳播遭到頑強抵制C.國人更關注西學中的器物與制度D.中國古典小說具有強大影響力答案

C77.(2023屆河北階段檢測一,4)依據(jù)下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朝鮮科舉考試以中國古籍《左傳》《禮記》等為主科

利用漢字字形作音符,創(chuàng)朝鮮詞匯日本模仿唐代之政制,確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

借用漢字楷書筆畫造“片假名”,借用中國草書造“平假名越南李圣宗在國都“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

國內政治制度仿效中國體制8A.文化生命力影響輻射力B.東亞文化具有同源性C.東亞一體觀念不斷增強D.文化交流具有單一性答案

A9考點二豐富多樣的世界文化1.(2023屆浙江嘉興9月測試,13)有學者認為,考古學上判斷古代文明產生

的標志有——城市與城鎮(zhèn)的形成、文字的使用和王宮神廟等宏偉建筑

的出現(xiàn).根據(jù)目前的考古成果,人類的文字最早出現(xiàn)在

(

)A.西亞地區(qū)B.東北非地區(qū)C.愛琴海地區(qū)D.尤卡坦半島答案

A102.(2022首師大附屬中學階段練習,11)西亞文明從兩河流域南部向周邊地

區(qū)擴張.下列史實能夠印證這一特征的是

(

)①古巴比倫王國首次統(tǒng)一兩河流域②古希臘向地中海和黑海周邊殖民③亞述一度征服埃及④地中海變成羅馬的內海A.①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答案

A113.(2023屆湖北黃岡9月考,11)烏魯克、烏爾是先后在平原稱雄的蘇美爾

城邦、尼尼微、巴比倫則漸次成為當時周邊世界的重要貿易中心.這

些地區(qū)考古出土了數(shù)以萬計的用楔形文字寫就的泥板文書,其中多數(shù)是

與商業(yè)貿易、管理活動有關的.這種狀況利于(

)A.兩河流域民主政治確立B.確保西亞文明的連續(xù)性C.西亞文明的發(fā)展與傳播D.西亞雕版印刷術的發(fā)展答案

C124.(2023屆河北滄州摸底,11)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到8世紀已征服

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qū).阿拉伯人把古代埃及、西

亞、希臘、羅馬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譯成阿拉伯語,結合阿拉伯人的風

俗、語言和傳統(tǒng),創(chuàng)造了阿拉伯文化.據(jù)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促使東西方文明開始交融B.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C.推動了世界文化的一體化D.引領世界文化的發(fā)展潮流答案

B135.(2022北京通州模擬,11)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拜占

庭帝國對東斯拉夫人來說,就如同羅馬帝國對日耳曼人所起的作用一

樣.”它主要說明

(

)A.沙皇俄國的崛起削弱了拜占庭帝國統(tǒng)治B.俄羅斯發(fā)端于9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C.斯拉夫字母是對希臘字母的繼承和改造D.俄羅斯文化深受拜占庭帝國文化的影響答案

D146.(2023屆浙江“十校聯(lián)盟”10月聯(lián)考,16)某校歷史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某

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長達數(shù)千千米的驛道和位于安第斯山脈上

的古城馬丘比丘,觀察了用于記事的結繩,收集了帝國如何管理四大政區(qū)

的資料.該文明

(

)A.有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B.發(fā)明了“浮動園地”C.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D.是歐洲文化的源頭答案

C157.(2022重慶渝東六校期末,13)“那里有爬滿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參天的

城市廢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藝術,有無數(shù)讓人難以解釋的

謎團……奧爾梅克、托爾特克、阿茲特克……難以計數(shù)的黃金在無人

知曉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歐洲人背著火槍的身影在密林外閃現(xiàn)…

…”這段描述可能出自

(

)A.《古代近東文明——古代兩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B.《亞歷山大遠征記》C.《探尋古羅馬文明》D.《黃金帝國的落日:追蹤美洲古代文明》答案

D16綜合集訓知能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價值和世界意義1.(2023屆湖北宜昌期中,2)《黃帝內經》曰:“夫人生于地,懸命于天,天地

合氣,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并反復強調“(人)與

天地相應,與四時相副,人參天地”.《黃帝內經》中的這一思想

(

)A.強調了人與自然應和諧統(tǒng)一B.堅持了道家無為而治理論C.彰顯了實踐經驗體系的建構D.蘊含了樸素的唯物論思想答案

A172.(2016北京文綜,16,3分)17世紀來華傳教士曾將《論語》《大學》等譯

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19世紀中期傳教士理雅各又將多部儒家經典譯成

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B.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西方引起關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傳教士之間D.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

B183.(2019江蘇單科,21,13分)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影響巨大

而深遠.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青銅器作為文字的載體有一個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積太小,無法

刻寫太多的文字,而且鑄造工藝也比較復雜……嚴格地說,輕便而實用的

竹簡、木牘才是中國文獻史上真正意義上的“書籍”……縑帛成本較

高,產量有限,這就使得帛書的使用范圍不能像簡冊那樣廣泛,只有朝廷和

貴族之家才有條件使用.——王恩全《論中國漢字的載體演變及其文化功能》19材料二

紙張的輕薄柔韌、價廉易得使其成為漢字書寫和傳播最理想

的載體……借助于紙張的普及,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的各種書體:篆隸草行楷已發(fā)展完備……(唐宋時期)紙張的運用也推動了印刷術蓬勃興起.為達到便于閱讀的視覺效果,印刷的字體刻意追求方正規(guī)范、整齊劃一.——陳虹《器物載體與漢字書寫的美學風貌》材料三

漢字的傳播及漢字系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中國、東亞地區(qū)乃

至全世界最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現(xiàn)象之一.歷史上,在以我國為中心的東

亞地區(qū),隨著漢字的廣泛傳播和深刻影響,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

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內的十多種漢字系民族文字,構成了

20一個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寶庫.這些文字的形成和發(fā)展,是漢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漢字符號多、語言適用性強的體現(xiàn).——摘編自王鋒《追尋漢字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足跡》完成下列要求:(1)據(jù)材料一,分析簡牘在文字載體中一度取得優(yōu)勢地位的原因.(5分)(2)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科技進步對漢字發(fā)展的作用.(3分)(3)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漢字對中國、東亞和世界文化的影響,

并分析原因.(5分)21答案

(1)原因:面積較大,寫字較多;制作工藝簡單;輕便實用;成本低;產量高.(2)作用:造紙術和印刷術促進漢字的傳播;造紙術的發(fā)展促進紙的普及,催

生多種書體;印刷術的發(fā)展使字體變得規(guī)范.(3)影響: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交融和發(fā)展;促進了東亞地區(qū)文化的交

流;豐富了人類文化體系.原因:漢字符號豐富多樣;漢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22知能二地理環(huán)境與區(qū)域文化的關系1.(2022遼寧大連模擬,11)人類最初的各農業(yè)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國出現(xiàn)于

北緯30度上下的區(qū)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

0年至公元前300年間,在這個緯度區(qū)間出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的“軸心時

代”,雖然有千山萬水的阻隔,各個文明卻都出現(xiàn)了偉大的精神導師,文化

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這些現(xiàn)象說明

(

)A.地理氣候是文明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B.早期人類各文明體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C.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內在規(guī)律D.農業(yè)文明的發(fā)展是文化引導的結果答案

C232.(2018江蘇單科,21,12分)中國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

想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主體.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國文化發(fā)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

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

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

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

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

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

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

24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

融合的開始.——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

佛教的禪宗一支,是儒學演進到宋明理學真正的階梯.宋明理

學的出現(xiàn),說明中國學術思想發(fā)展到空前成熟的時期.它極大地深化了

傳統(tǒng)的儒學,進一步鞏固和凸顯了它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主體地位.

儒、釋(佛教)、道的界分變得不那樣重要了.它們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

學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華,并進入了人們的精神世界,進入了社會生活…

…王陽明的學說雖然沒有像朱熹那樣得到官方的認可,但在士林的影響

卻是很大的,特別在晚明幾成籠罩之勢.——摘編自劉夢溪《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典·總序》等25完成下列要求:(1)據(jù)材料一,從文化區(qū)域的角度,指出中國文化三次融合的對象有何不

同.(3分)(2)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以宋明理學為例,就中國文化的“包容

力”和“生命力”寫一篇小論文.(9分)(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通暢;280字左右)26答案

(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內部的融合;第二次:東方文化內部的融合(與東方局部

地區(qū)文化的融合);第三次:東西方文化的融合(與西方文化的融合).(3分)(2)具體賦分要求如下:要素分值要求論點2論點明確、正確、全面(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兩個方面)

1論點明確、正確、不全面(只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個方面),或隱含正確、全面的論點

0論點錯誤或沒有論點27論據(jù)和論證5~6引用史實準確;能夠充分運用史實支持論點;論證充分,能圍繞“包容力”和“生命力”兩個方面進行論證;邏輯嚴謹

3~4引用史實準確;能夠較充分運用史實支持論點;論證較充分,能涉及“包容力”和“生命力”兩個方面進行論證,或圍繞其中一個方面進行充分論證;邏輯較嚴謹

0~2引用史實準確;尚能運用史實支持論點;論證能涉及“包容力”或“生命力”的一個方面論述1條理清楚;表達通暢;字數(shù)足額

0條理欠清楚;表達欠通暢283.(2022上海楊浦二模,1)人類古代文明(18分)材料最初的人類文明出現(xiàn)于東亞、西亞、南亞、北非,以及歐洲巴爾

干半島南部和愛琴海地區(qū),在這些地區(qū)產生了一系列文明國家.古代美

洲的印第安人也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文明.這些古代文明在發(fā)展過程中,產生

了一系列璀璨的文明成果.(1)根據(jù)所學,在表格中把古代文明與文明成果準確匹配.(填寫字母)(6分)29

文明成果(填寫字母)①古代西亞文明

②古代埃及文明

③古代中國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

⑤古代希臘文明

⑥古代美洲文明

30文明成果

31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fā)展,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多元特征.(2)上述古代文明形成多元特征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古代埃及很早就在底比斯和雅典殖民,目前仍存在于底比斯北面

的土質磚頂梯形金字塔,系埃及第21王朝時期的建筑.灌溉技術、戰(zhàn)

車、劍等,均由埃及傳入.而希臘人崇拜的許多神祇,希臘人的哲學、文

化等,也都受到埃及的影響,所以古代希臘才較快發(fā)展出輝煌的文化.——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注:埃及第21王朝存在時間為公元前1085—前945年)(3)以上材料的內容與“古代各個文明基本獨立發(fā)展”的說法矛盾嗎?為

什么?(8分)32答案

(1)①古代西亞文明:F;②古代埃及文明:C;③古代中國文明:D;④古代印度文明:A;⑤古代希臘文明:B;⑥古代美洲文明:E.(6分)(2)原因:受地理和歷史條件影響,古代文明表現(xiàn)出明顯的多元特征;古代文

明受到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限制;古代文明產生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不同;古代

文明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任意2點,共4分)(3)不矛盾.(1分)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不同地區(qū)之間始終存在著一33定程度的聯(lián)系和影響.(1分)古希臘文明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受到埃及文

明的影響,但并不影響古希臘文明的獨立發(fā)展進程.(2分)由于古代希臘

文明興起的地理和歷史條件與古代埃及不同,所以其文明發(fā)展也呈現(xiàn)出

與埃及不同的結果.(2分)如政治制度不同,古埃及為法老專制統(tǒng)治,而古

希臘則是建立在城邦基礎上的民主政治、寡頭政治(2分).34單元集訓1.(2023屆安徽“江淮十校”二聯(lián),2)孔子從仁本教育觀出發(fā),形成了“愛

人”與以人為重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內容上呈現(xiàn)人本主義色彩,在教育方

法上凸顯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以人影響人的方式去“愛人”、教人和

治人.這種教育觀的終極指向是

(

)A.打破貴族對教育的壟斷B.服務于德治社會的建設C.恢復等級森嚴的禮樂制D.倡導教育體系的道德化答案

B352.(2023屆浙江A9協(xié)作體聯(lián)考,20)時空不同,文化各異.下圖中,地域、文

化成就及特征對應正確的是

(

)

A.①——金字塔——建筑藝術深受宗教影響B(tài).②——《源氏物語》——借鑒吸收中華文化C.③——《幾何原本》——崇尚理性和思辨D.④——“懸詩”——融合東西方的文化遺產答案

A363.(2016天津文綜,4)除四大發(fā)明外,從中國傳到歐洲的東西還有很多,如船

尾舵、馬鐙等器物,菊花、檸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蘭

和德國還被稱為“中國蘋果”.這些東西傳到歐洲主要通過

(

)A.中國商人B.阿拉伯人C.馬可·波羅等歐洲人D.奧斯曼人答案

B374.(2023屆浙江強基聯(lián)盟10月統(tǒng)測,18)不少歐洲學者在論及拜占庭時,認為

它的歷史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列描述符合拜占庭實際情況的

(

)①繼承古代希臘、羅馬文化②融匯基督教文化和西亞、北非文化③基輔羅斯是東正教的中心④圣索菲亞大教堂以哥特式風格聞名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

A385.(2023屆浙江寧波11月???19)創(chuàng)作于12世紀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

是基輔羅斯時期最杰出的文學作品.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

)A.主要敘述中世紀民眾的愛情生活和悲歡離合B.此書會涉及到基輔羅斯反抗蒙古西征的相關史實C.書中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歷史、傳說和風土人情D.反映地區(qū)逐漸受羅馬天主教會影響,哥特式教堂林立答案

C396.(2023屆北京海淀期中,1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開始關注“奇器”的制

作,包括工具的機械原理、農業(yè)水力工具圖解等,出現(xiàn)了《泰西水法》

《遠洋西器圖說》《諸器圖說》等著作.徐光啟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

建議“盡用其術”,“必造我器盡如彼器,精我法盡如彼法”.從這一現(xiàn)

象中可以看出

(

)A.明代理學倡導“致良知”B.“西學東漸”傳播西方科技C.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興起D.學習西方文化成為社會思潮答案

B407.(2022湖南,6)晚清時期,中國人驚奇地發(fā)現(xiàn)西方物理學揭示的一些原理,

與《墨子》記載有相似之處.自秦漢以來幾乎被人遺忘的《墨子》重

新引起國人的關注與研究.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A.墨學復興促進傳統(tǒng)科技轉型B.傳統(tǒng)科技與近代科技一脈相承C.西學東漸促進了墨學的復興D.中國古代的科技以實驗為基礎答案

C418.(2022福建南平聯(lián)考,4)清代京師同文館學生的主要事務是為總理衙門

收發(fā)和翻譯電報及其他文件,也翻譯各國報紙,實習的形式主要是隨使出

訪擔任翻譯、在中國駐外使館當譯員.據(jù)此可知,京師同文館的設立(

)A.旨在學習西方自然科學B.利于提高士子的國際意識C.動搖了古典人文教育的傳統(tǒng)D.突破了“中體西用”思想的束縛答案

B429.(2023屆四川雅安零診,19)伏爾泰把《趙氏孤兒》中的儒家思想加以修

改,使之為他的啟蒙主義思想服務.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以司馬

遷“貧富之道,莫之奪予”“物盛則衰,時極而轉”的思想,論述自由競爭

與價格波動.這說明

(

)A.文明需要互鑒,文化需要交流B.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具有世界普適性C.啟蒙思想的源頭是孔子的思想D.借用中國學術成近代西方風潮答案

A4310.(2023屆湖北黃岡期中,7)五四運動前后,學界展開了以京劇為代表的戲

曲問題的論戰(zhàn).梅蘭芳開始他的“京劇改良運動”,通過排練時裝新戲

與古裝新戲,探索未來發(fā)展出路,為梅蘭芳京劇藝術的流派形成甚或整個

京劇的發(fā)展都帶來深遠影響.這說明了

(

)A.傳統(tǒng)戲曲藝術難以獲得生存空間B.戲劇改革服務于工人運動的需要C.文化革新涉及的領域具有廣泛性D.學界論戰(zhàn)是戲曲改革的主要動力答案

C4411.(2022湖南名校聯(lián)考,14)1919年夏開始,上海知識分子積極宣傳馬克思

主義.例如李漢俊借用墨子的“兼愛”思想來解釋社會主義的理想,胡

漢民主張井田制是中國早期的土地公有制形態(tài).這表明當時

(

)A.中國共產黨成立促進馬克思主義傳播B.馬克思主義成為廣泛傳播的主流思想C.用馬克思主義的理念來理解中國傳統(tǒng)D.馬克思主義傳播受到舊思想框架束縛答案

D4512.(2023屆江蘇揚州期中,16)下圖是中西方學者對文化多樣性的不同認

識.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

)

46A.前者符合文化多樣性的規(guī)律B.前者承認文明多元化下共同發(fā)展C.后者是對文化趨同性的糾偏D.后者關注文化的多樣性和斗爭性答案

C4713.(2023屆T8聯(lián)考一,10)外交話語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頭語言和書面

語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

創(chuàng)新,形成了新世紀新的外交話語,如“和諧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和而不同”等.據(jù)此可知我國外交

(

)A.放棄了不結盟的和平外交政策B.受冷戰(zhàn)國際局勢的影響明顯C.發(fā)展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D.對于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尊重答案

D4814.(2022海南,19,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說:“我們當然想看看發(fā)明的

力量、優(yōu)點和作用.由此引出了無數(shù)變化,以致任何帝國、任何教派、

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力量和影響似乎都不及這些機械性的發(fā)現(xiàn).”

英國歷史學家李約瑟(JosephNeedham,1900—1995)認為:“技術發(fā)明要

比科學思想傳播的更快更遠.”(1)在下面的資料夾中選擇可以作為依據(jù)的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描述指南

針的傳播路徑.(要求:寫出傳播路徑并用具體材料佐證)(7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簡評指南針應用的歷史

影響.(6分)49【資料夾】①13世紀初阿拉伯地理學家阿布·菲達所著的《地理志》是首次記載指

南針用于航海的阿拉伯文獻.②成書于1119年的《萍洲可談》中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

日,陰晦則觀指南針.”③阿拉伯人蒲壽庚于1241年至1252年在福建泉州任提舉市舶,管理本地

與海外貿易事務.④英國學者尼坎姆于1190年用拉丁文寫的《論自然界的性質》記載:

“當水手在海上航行,遇到陰天看不到陽光,或夜間世界籠罩一片黑暗時,

不知道其船行方向,便將針與磁石接觸.此時針在盤上旋轉,當旋轉停止

時,針就指向北方.”50⑤1096—1270年,歐洲十字軍進行了八次東征,遠達東地中海沿岸地區(qū).⑥據(jù)史學家陳垣先生的考據(jù),自924年至1207年,大食正式遣使中國39

次.《宋史》載道:“開寶四年(971年)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邏、阇婆、占城、浡泥、麻逸、三佛齊諸蕃并通貿易.”⑦明代隆慶年間,李豫亨寫道:“近年吳越閩廣屢遭倭變,倭船尾率用旱針

盤以辨海道,獲之仿其制,……始多旱針盤.”⑧有學者指出:“中國人從發(fā)現(xiàn)磁石指極性到以人造磁針做成羅盤,經歷

了一千多年的時間醞釀……表示這種技術原創(chuàng)過程的艱辛.而歐洲從

對磁石指極性一無所知到12世紀末短時間內一下子跳到直接以水羅盤

導航,沒有技術原創(chuàng)過程的發(fā)展特點,顯然是接受外來的現(xiàn)成經驗后制造

出來的.”51答案

(1)傳播路徑:戰(zhàn)國時期,中國發(fā)明司南;宋元時期,隨著中外交往交

流的不斷深入,指南針逐漸傳播到阿拉伯地區(qū),后又經由阿拉伯地區(qū)傳入

歐洲,并在15—16世紀被歐洲人廣泛應用于航?;顒优c殖民活動中;明朝

中后期,東南沿海的倭寇使用“旱針盤”,指南針可能出現(xiàn)東傳.(2)歷史影響:①便利了全世界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世界經濟文化往來.②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技術支持,對于地理大發(fā)現(xiàn)具有極其重要的作

用,推動世界歷史的橫向發(fā)展更進一步,全球聯(lián)系日益密切.歐洲也憑借先進的航海技術開啟殖民擴張歷程,逐漸形成“東方從屬于西方”的局面.③加速了西歐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資本的原始積累,歐洲社會轉型的進程

加快.5215.(2022天津和平區(qū)二模,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分)材料一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學興起到西漢“罷黜百家,

尊崇儒術”再到宋明理學、明清時期“經世致用”的“新儒學”的歷

史文化變遷中,最終形成了“以儒為宗”的中國古代意識形態(tài).……雖

然在不同歷史時期其表現(xiàn)形式不盡相同,發(fā)生了內生性的演變,但卻體現(xiàn)

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承續(xù)性,如崇尚和諧、愛好和平、天人合一、與

人為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和連續(xù)的.材料二近代以來文化的變遷……反映在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倡

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推行“三民主義”,民主、科學觀念的普及

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等文化價值觀念的變遷中.總體來看,近代意識形

態(tài)的顯著特征是以革命為中心,并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了獨特53的革命文化,特別是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從而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

第一次飛躍.——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永貴《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創(chuàng)新》(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思想發(fā)展的特征,并分析其

原因.(10分)(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思想發(fā)展以革命意識形態(tài)

為特征的意義.(10分)54答案

(1)特征:以儒學為中心;具有不同的時代內涵;體現(xiàn)出中華文明的

繼承性與創(chuàng)新性.(每點2分,總分不超過5分)原因:儒家思想的倫理性;儒家思想的開放性;農業(yè)社會的穩(wěn)定性;中央集

權的政治體制;中華文明的延續(xù)性.(每點1分,共5分)(2)意義:有利于中華民族的覺醒;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增強中國與世界其

他文化的聯(lián)系;推動中華民族救亡圖存斗爭的發(fā)展和走向勝利;推動馬克

思主義中國化.(每點2分,共10分)5516.(2023屆北京朝陽期中,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一對于先秦“德”觀念的發(fā)展可以大致看出這樣一個線索:在原

始時代后期起,“德”意即由天和先祖所賜而“得”;后人傳頌周文王的

美德,指文王采取的一系列惠保小民、勤政節(jié)儉、與民同樂、孝敬、恭

祭先祖的政策與措施,最終得以使“小邦周”戰(zhàn)勝“大邦殷”,“選建明

德,以藩屏周”“周之制度典禮乃道德之器械”;直到孟子提出“四端”

之說,人所擁有的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使個體成

為責任的擔負者,不再是由神靈,也不再是宗族之類的集體完成.中國古

代思想中“德”的觀念從天命層面、制度層面深入到內心,沒有走向如

同基督教、佛教那樣通過偶像膜拜方式表現(xiàn)出信仰,而主要是關注人的

自身能力的認識與開發(fā),尋求人與自然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諧與平56衡.在“德”由迷惑到明確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深切地感覺到古代人類

精神覺醒的前進步伐.——摘編自晁福林《先秦時期“德”觀念的起源及其發(fā)展》材料二《新民說》是梁啟超在20世紀初用“中國之新民”的筆名,發(fā)

表在《新民叢報》上的20篇政論文章.梁啟超申明“本報取《大學》

新民之意,以為欲維新吾國,當維新吾民”.今日欲抵擋列強之民族帝國

主義,以挽浩劫而拯生靈,惟有我行我民族主義之一策.而欲實行民族主

義于中國,舍新民末由.新之義有二: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

其所本無而新之.二者缺一,時乃無功.凡一國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

民獨具之特質.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風俗習慣、文學美術,皆有一種獨立57之精神,祖父傳之,子孫繼之,然后群乃結,國乃成.斯實民族主義之根柢

源泉也.我同胞能數(shù)千年立國于亞洲大陸,必其所具特質有宏大、高

尚、完美,厘然異于群族者,吾人當保存之而勿失墜也.故吾所謂新民者,

必非如心醉西風者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