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2TechnicalStandardfornea2021-12-22發(fā)布江蘇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江蘇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 2 2 3 3 3 5 5 6 8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的規(guī)定1近零能耗建筑檢測技術標準本規(guī)程適用于標準適用于江蘇省新建、擴建和改建的近零能耗建筑的JGJ26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T/CECS740近零能耗建筑檢測DGJ32/TJ194綠色建筑室內環(huán)境檢測技術JGJ/T357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現場檢測GB/T7106建筑外窗氣密性、水密JGJ/T309建筑通風效果測試與GB/T29183紅外熱像法檢測建設工程現場通用DGJ32TJ191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jié)系統(tǒng)檢測技術規(guī)程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技術導則(試行)DGJ32J19-綠色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DB13(J)T8324被動式超低能耗建DGJ32/TJ171地源熱泵系統(tǒng)建DGJ32/TJ170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建筑應用能DGJ32/TJ90建筑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工程檢測與評定規(guī)程DB37/T5095低溫空氣源熱泵供暖(空調T/CECS564空氣源熱泵供暖工程建筑氣密性airtightnessofbuildi量。通常采用壓差試驗檢測建筑氣密性,以換氣次熱回收新風機組energyrecovery4基本規(guī)定34.1近零能耗建筑檢測應在委托方提供完整的技術資料和針對熱橋節(jié)點、氣密性節(jié)點、門窗洞口、系4.2近零能耗建筑檢測中使用的儀器應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證書或校準證書,檢測儀器性能指標應符4.3近零能耗建筑檢測項目應包括室內環(huán)境、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建筑氣密性、機電設備、其他被動4.4近零能耗建筑竣工驗收前應進行建筑能耗5.1一般規(guī)定5.1.2.室內環(huán)境檢測時,應在相關系統(tǒng)安裝完成并正常運行的狀態(tài)下進行。5.2室內平均溫度、濕度5.2.1.檢測條件a)室內溫濕度檢測前按照設計要求設置室內運行參數,待建筑物達到熱穩(wěn)定后進行檢測。b)室內溫濕度檢測期間應同時對室外c)室內溫濕度應采用自動檢測儀檢測,數據存儲方式應適用于計算機分析。1空氣溫度(℃)25.2.2.檢測數量a)設有集中供暖空調系統(tǒng)的公共建筑,溫度、相對濕度檢測數量按照供暖空調系統(tǒng)分區(qū)進行選取。當系統(tǒng)形式不同時,每種系統(tǒng)形式均應檢測。相同系統(tǒng)形式應按系統(tǒng)數量的20%抽檢,a)室外溫濕度測點布置:在被檢測建筑物室外應布置1個室外溫濕度記錄儀,室外溫濕度記錄儀應安放在百葉箱內水平面的中心線上或防輻射罩內。百葉箱或防輻射罩應距離地面4c)室內溫度、濕度檢測應在最冷或最熱月,且在供熱或供冷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進行。室內溫濕度d)空調系統(tǒng)運行穩(wěn)定后,依據儀表的操作標準,對溫度和相對濕度進行檢測并記錄檢測數據。式中:trm——受檢房間的室內平均溫度(℃);trm,i——受檢房間第i個室內溫度逐時值(℃);ti,j——受檢房間第j個測點的第i個室內溫度逐時值(℃);nt——受檢房間布置的溫度測點的點數。φrm,i——受檢房間第i個室內相對濕度逐時值(%φi,j——受檢房間第j個測點的第i個室內相對濕度逐時值(%5.2.4.合格判定5a)建筑物室內平均溫度、相對濕度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5.3新風量5.3.1.檢測條件a)新風量的檢測應在新風系統(tǒng)或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調試完成后進行,檢測前供暖空調通風系統(tǒng)應5.3.2.檢測數量5.3.3.檢測方法a)新風量檢測應按《綠色建筑室內環(huán)b)當檢測區(qū)域為獨立新風口時,檢測該區(qū)域的所有新風口風量,該區(qū)域新風量為所有新風口風c)當檢測區(qū)域采用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時,應檢測該區(qū)域所有送風口風量,同時檢測覆蓋該區(qū)域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的總風量和新風量,并計算新風量和總風量比值。檢測區(qū)域新風量應按下式計=ΣLi×r式中:Lx——檢測區(qū)域新風量(m3/hLi——檢測區(qū)域第i個送風口風量(m3/hr——檢測區(qū)域所屬全空氣空調系統(tǒng)新風量與總風量比值。5.3.4.合格判定a)新風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b)當檢測結果符合本條第1款的規(guī)定5.4二氧化碳濃度5.4.1.檢測條件a)建筑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檢測應在人員正常使用及供暖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24h65.4.2.檢測數量a)居住建筑應根據不同體形系數、不同樓層、不同朝向等因素抽檢有代表性的用戶進行檢測。b)公共建筑對典型場所進行隨機抽樣測量,同類場所測量的數量不應少于5.4.3.檢測方法a)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檢測宜按《公共場所衛(wèi)生檢驗方法第2部分:化學污染物》GB/T18204.21)啟動和零點校準:儀器接通電源后,穩(wěn)定30min~60min,將高純氮氣或空2)終點校準:用二氧化碳標準氣(如0.55.4.4.合格判定5.5.1檢測條件7K0——質量濃度轉換系數[mg/(m3·CPM)或無量綱P——通過濾膜采樣稱重法測得的質量濃度值(mg/m3R0——光散射式粉塵儀測量值(CPM5.5.2檢測數量5.5.3檢測方法Cj——房間第j個測點PM2.5的質量濃度(mg/m385.5.4合格判定5.6.1一般規(guī)定a)室內噪聲應采用A聲級作為評價量。室內允許噪聲級應為關閉窗戶狀d)室內噪聲檢測應在室內末端設備正常運行工況下,以及背景噪聲在末端空調關閉后。5.6.2檢測條件a)檢測室內背景噪聲時,室內應無人(檢測人員除外并在門b)室內噪聲應選取離噪聲源較近的建筑體、離噪聲源較近的房間125.6.3檢測數量5.6.4檢測方法9L=10lg(10Lj/10)(5.6.4)Lj——室內n個不同測點的聲壓級,L1從到Ln[dB(A)]。050535.6.5合格判定a)建筑室內噪聲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5.7室內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5.7.1檢測條件a)在現場進行室內照度值和照明功率密度檢測時,125.7.2檢測數量5.7.3室內照度值檢測方法及數據處理b)測點布置及數據處理-中心布點法式中:Eav——平均照度(lx);0——除Eθ外,四條外邊上的測點照度(lx5.7.4照明功率密度值檢測方法a)檢測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輸入功率檢測應按《三相異步電動機試驗方法》GB/Tb)數據處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P式中:P——照明功率密度(kW/m2P——實測照明輸入功率(kW5.7.5合格判定b)照明功率密度值不應大于設計值。5.8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溫差5.8.1檢測條件a)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溫差檢測應在采暖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進行,并應與室內溫b)檢測時間宜選在最冷月和最熱月,且應避開氣溫125.8.2檢測數量5.8.3檢測方法a)非透明部位測點應選在圍護結構的屋頂、外墻等易出現熱橋部位,具體位置可采用紅外熱像b)內表面溫度傳感器連同不少于0.1md)檢測持續(xù)時間不少于96h,檢測Δtim=tfmtim(5.8.2-1)Δttm=tfmttm式中:Δtim、Δttm——非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差、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差tfm、ttm、tim——檢測時間內非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和室5.8.4合格判定a)非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差、透明圍護結構內表面溫度差應符合設計要求,當6.1.2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應包括外表面熱工缺陷檢測、內表面熱工缺陷檢6.1.4外圍護結構的內表面最高溫度檢測時,宜選擇建筑物的屋面和東、西外墻分別進行檢測。a)非透光外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檢測可采用熱流計法或熱箱法。b)當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時,宜采用同條件試樣法:c)當透明幕墻和采光頂的構造外表面無金屬構件暴露時,其傳熱系數可采用現場熱流計法進行e)熱流和溫度應采用自動檢測儀檢測,數據存儲方式應適用于計算機分析,溫度測量不確定度a)采用熱流法檢測傳熱系數檢測數量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檢測持續(xù)時間不應少于96h。檢測期間,與熱流計相對應的位置安裝。溫度傳感器連同0.1式中:R——圍護結構主體部位的熱阻(m2·K/W);θIj——圍護結構主體部位內表面溫度的第j次測量值(℃);θEj——圍護結構主體部位外表面溫度的第j次測量值(℃);qj——圍護結構主體部位熱流密度的第j次測量值(W/m2)。K=1/(Ri+R+Re)(6.2.3-2)式中:K——圍護結構主體部位傳熱系數[W/(Ri——內表面換熱阻(m2·K/W),應按國家標準《民用b)圍護結構主體部位傳熱系數采用熱箱法檢測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被測圍護結構房間面積不宜大于20m2;檢測時,房間門窗應全部關閉,保2)施工現場進行同條件試樣的保溫材料(包括砌體的砌塊)、厚度尺寸等應與工程一致。保溫在現場抽取砌塊、砂漿,在實驗室砌筑試樣,并養(yǎng)4)外圍護結構熱阻檢測應按《絕熱穩(wěn)態(tài)傳熱性質的測定標定和防護熱箱法》GB/T13475執(zhí)b)室外檢測時,選擇無雨,有云天氣或晚上,以排除日光的影響,應在低風速的環(huán)境下進行。每小時變化不宜超過5℃,室內空氣溫度每小時變化不宜超過±2℃。d)建筑物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宜先從室外開始,進行普測,當發(fā)現異常點時對其內外表面進行1表面溫度(℃)23空氣溫度(℃)4a)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檢測應包括外表面熱工缺陷檢b)檢測前宜采用表面式溫度計在受檢表面上測出參照溫度,調整紅外熱像儀的發(fā)射率,使紅外熱像儀的測定結果等于該參照溫度;宜在與目標距離相等的不同方位掃描同一個部位,并評估臨近物體對受檢外圍護結構表面造成的影響;必要時可采取遮擋措施或關閉室內輻射源,c)應用圖說明受檢部位的紅外熱像圖在建筑中的位置,并應附上可見光照片。紅外熱像圖上應標明參照溫度的位置,并應隨紅外熱像圖一起提供參照溫度d)受檢外表面的熱工缺陷應采用相對面積(ψ)評價,受檢內表面的熱工缺陷應采用能耗增加比β——受檢內表面由于熱工缺陷所帶來的能耗增加比;1——受檢表面主體區(qū)域(不包括缺陷區(qū)域)的平均溫度(℃);T2——受檢表面缺陷區(qū)域的平均溫度(℃);T0——環(huán)境溫度(℃)。a)建筑外圍護結構熱工缺陷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b)內表面溫度檢測應在采暖空調系統(tǒng)正常運行后進行,檢測時間宜選在最冷月和最熱月,且應1表面溫度(℃)2空氣溫度(℃)b)具有代表性的房間指出現熱橋部位溫度最低的房間。源的直接影響;室內溫度應進行連續(xù)檢測,檢測數據記錄時間間b)室外空氣溫度傳感器應設置在外表面為白色的百葉箱內,百葉箱應放置在距離建筑5m~10m范圍內;當無百葉箱時,室外空氣溫度傳感器應設置防輻射罩,安裝位置距外墻外表面宜大個測點。溫度傳感器距地面的高度宜在1.5m~c)室外空氣溫度逐時值應取所有測點相應時刻檢測結果的平均值。e)內外表面溫度傳感器應對稱布置在受檢外圍護結構主體部位的兩側。f)測點布置時,內表面溫度傳感器連同0.1h)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應按下式計算:θI=tdi-(tdi-tde)(6.4.3)式中:θI——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θIm——檢測持續(xù)時間內熱橋部位內表面溫度逐時值的算術平均值(℃);trm——受檢房間的室內平均溫度(℃);tem——檢測持續(xù)時間內室外空氣溫度逐時值的算術平均值(℃);tdi——冬季室內計算溫度(℃),應根據具體設計圖紙確定或按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采用;tde——圍護結構冬季室外計算溫度(℃),應根據具體設計圖紙確定或現行標準的規(guī)定采a)在室內外計算溫度條件下,圍護結構熱橋部位的內表面溫度不應低于室內空氣露點溫度,且a)受檢外圍護結構內表面所在房間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環(huán)境,直射到圍護結構外表面的陽光在1表面溫度(℃)2空氣溫度(℃)c)每處一個檢查點應是內表面最高溫度最不利處。a)檢測時應同時檢測室內外空氣溫度、受檢外圍護結構內外表面溫度、室外風速、室外水平面源的直接影響;室內溫度應進行連續(xù)檢測,檢測數據記錄時間間d)內外表面溫度傳感器應對稱布置在受檢外圍護結構主體部位的兩側,與熱橋部位的距離應大θi=(6.5.3-1) 式中:θi——第i時刻,圍護結構內表面逐時溫度的平均值(℃);θi,j——第i時刻,圍護結構內表面第j個測點的溫度值(℃);θw.max=max{θ1,θ2,...,θi T,Ti} 式中:θw.max——圍護結構內表面逐時最高溫度(℃);To.max——夏季室外逐時最高溫度(℃);i——第i時刻,夏季室外逐時溫度(℃)。a)夏季建筑東(西)外墻和屋面的內表面逐時最高溫度與室外逐時最高溫度的關系應符合下式 b)室內外空氣溫度、室外風速和大氣壓等環(huán)境參數123456b)當單位工程建筑面積超過5000m2時,應隨機選取同一生產廠家具有代表性的窗口部位2組。b)外門窗氣密性能的檢測應按《建筑外門窗氣密、水密、抗風壓性能檢測方法》GB/T7106分別計算出在設計壓力差下的附加空氣滲透量測定值qf和總空氣滲透量測定值qz,則試件在該設qt=qz-qf(7.2.3-1)););qt——試件滲透量測定值(m3/h)。式中:q1——設計壓力差下,單位縫長空氣滲透量值[m3/(m.h12345678a)建筑外門窗氣密性能指標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a)待測建筑應已經正常使用或新建建筑裝飾工程完工后方可進行檢測。b)檢測前應測量室內外空氣壓力、室內外空氣d)建筑室內外溫差乘以建筑空間高度(或建筑部分空間高f)檢測前外門窗應完全關閉,檢測區(qū)域內門窗全部開啟,使用非透氣性布基膠帶封堵室內外聯(lián)1精度±0.5℃,分辨率0.1℃23a)當以戶為對象進行氣密性能檢測時,檢測戶數不應少于整棟建筑戶數的5層、中間層和底層的典型戶型各1戶;當以單元為對象進行氣密性能檢測時,檢測單元不應b)當居住建筑以戶和單元為檢測對象時,取檢測結果最差的戶或單元代表整個建筑的氣密性水a)建筑整體氣密性能檢測方法宜采用壓差法。c)采用壓差法檢測時,可采用紅外熱成像儀、煙霧發(fā)生器或示蹤氣體法確定建筑的滲漏源。查建筑圍護結構密封情況,包括與外界連通的門窗、管道、換氣扇、空調、給排水設施等設N=L0/Vair(7.3.3-1)N5-0=L0/Vair(7.3.3-2)式中:N、N5-0——室內外壓差為50Pa、-50Pa下被測房間或建筑的換氣次數(h-1L、L——室內外壓差為50Pa、-50Pa下空氣流量的平均值(m3/h2)房間或建筑的換氣次數應按N50=(N+N5-0)/2(7.3.3-3)式中:N50——室內外壓差為50Pa條件下,被測房間或建筑的換氣次數(h-1)。a)建筑整體氣密性指標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的相8.1.3新風熱回收系統(tǒng)檢測項目應包括顯熱a)冷熱源系統(tǒng)能效比檢測應在系統(tǒng)連續(xù)正常運行72h后進行,運行穩(wěn)定且系統(tǒng)負荷不宜小于設1空氣溫度(℃)2水溫度(℃)343)冷熱源系統(tǒng)中機組、水泵、冷卻塔等輸入功率應同步進行檢Q0=VpwcΔt/3600(8.2.2-1)式中:Q0——冷熱源系統(tǒng)供冷/熱量(kWV——冷熱水平均流量(m3/hpw——冷熱水平均密度(kg/m3c——冷熱水平均定壓比熱[kJ/(kg·℃)]。a)冷熱源系統(tǒng)能效比指標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的b)對于帶旁通功能的機組,應關閉旁通功能;對于帶風量調節(jié)功能的機組,應使機組運行于最大風量;對于新風熱回收功能和空調功能集成于一體的機組,應關閉室內循環(huán)風路,使機組c)在進行交換效率的檢測之前應先完成新風量、排風量的檢測,且檢測期間熱回收機組的排風1空氣溫度(℃)234a)新風熱回收裝置的性能檢測包括風量、風壓、輸入功率、單位風量耗功率、交換效率等參數b)新風量檢測應按本標準第4.3節(jié)的規(guī)定進行。c)熱回收新風機組的輸入功率檢測應按《三相異步電動機試驗方法》GB/T10d)應在新風熱回收裝置的新風進口、送風出口、回風進口布置溫濕度測點,溫濕度檢測應采用e)應在新風熱回收裝置穩(wěn)定運行30min后開始交換效率的檢測,各個位f)根據各測點處的溫濕度記錄數據,采用焓值計算軟件、焓濕表或焓濕圖,計算或查找各測點);Lx——熱回收新風機組的新風量(m3/h)。式中:ηw——熱回收新風機組的顯熱交換效率(%);tOA、tSA、tRA——分別為新風進口、送風出口、回風進口的干球溫度(℃)。式中:ηh——熱回收新風機組的全熱交換效率(%);a)新風熱回收裝置指標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9其他被動式技術9.1一般規(guī)定9.1.1被動式技術檢測包括建筑外遮陽、9.1.4自然采光檢測項目應包括自然光照度值和采光系數。9.2建筑外遮陽性能a)用于檢測外遮陽設施結構尺寸、安裝位置、安裝角度、轉動或活動范圍的檢測儀器性能應符12角度(°)b)活動外遮陽設施轉動或活動范圍的檢測應在9.2.2檢測數量23589.2.3檢測方法9.2.4合格判定a)受檢外窗外遮陽設施的結構尺寸、安裝位置、安裝角度、轉動或活動范圍以及遮陽材料的光9.3.1檢測條件a)自然通風檢測應在過渡季節(jié),采用拔風井的自然通風檢測時,宜在晴天進行,拔風井底部及1空氣溫度(℃)23d)檢測空氣溫度的儀器應具有自動采集和存儲數據功能,具有計算機接口。檢測過程中應至少e)室內檢測風速的儀器應具有自動采集和存儲數據功能,具有計算機接口。檢測過程中應至少9.3.2檢測數量a)對于拔風井自然通風效果檢測時,不同尺寸的拔風井室內端和室外端自然通風風口風速、風b)對于無動力拔風帽自然通風效果檢測時,不同尺寸的拔風帽應分別檢測。拔風帽總數少于39.3.3檢測方法2)確定設定工況下的門窗和通風設備狀態(tài)。檢測前,人1)設定門窗開啟方案。應按照檢測要求設計必要的門窗開啟方案,設定工況(工況1,工況換氣次數檢測儀讀取CO2各點濃度值。當各檢測點的CO2濃度達到4000mg/m3~6000mg/m3式中:Ah——房間整體換氣次數(h-1Ai——第i個檢測點的局部換氣次數(h-1n——檢測點個數;Cτ——τ時刻測量的CO2濃度(mg/m39.3.4合格判定9.4.1檢測條件(9.4.1)θ——天空某點的高度角(°);c)照度測量應選在一天內照度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內進行,即選取當地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2時。129.4.2檢測數量9.4.3檢測方法d/mdq/m>50d)使用光電式照度計時,測量前應先使接收器穩(wěn)定后,方可開始測量。e)待儀器穩(wěn)定后開始測量,并記錄數M——縱向測點數;N——橫向測點數;9.4.4合格判定a)室內天然光照度值和采光系數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10.1.3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檢測項目應包括集熱10.1.5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tǒng)檢測項目應a)在檢測前,應確保系統(tǒng)在正常負載條件下連續(xù)運行c)檢測期間,室外環(huán)境平均溫度的允許范圍應為年平均環(huán)境溫度±10e)檢測期間,太陽總輻照度不應小于700W/m2,太陽總12345環(huán)境空氣溫度(℃)當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的太陽能電池組件類型、系統(tǒng)與公共電網的關系相同,且系統(tǒng)裝機容量偏差在式中:ηd——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光電轉換效率(%Hi——第i個朝向和傾角采光平面上單位面積的太陽輻射量(MJ/m2);應扣除電池的間隙距離,將電池的有效面積逐個累加,得到總有效采光EPV-i——第i個朝向和傾角采光平面上的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的發(fā)電量(kWh)。a)太陽能光伏系統(tǒng)的光電轉換效率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表ηηa)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性能檢測應在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調試完b)檢測期間的運行工況宜達到系統(tǒng)的設計工況,且應在連續(xù)運行的狀態(tài)下完成。偏差應控制在±0.5MJ/(m2·d)以內。對于全年使用的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不同區(qū)間太陽輻照量222≤J?!躂。f)檢測期間,室外環(huán)境應滿足下列要求:1)室外平均環(huán)境溫度不低于8℃且不高于39℃。12環(huán)境空氣溫度(℃)3水溫度(℃)456789a)集中式系統(tǒng),應全數檢測。mjiPwcpwi×10-6(10.3.3-1)式中:Qj——太陽能集熱系統(tǒng)得熱量(MJmji第i次記錄的集熱系統(tǒng)平均流量(m3/scpw集熱工質的比熱容[J/(kg·℃)];dji第i次記錄的集熱系統(tǒng)的出口溫度(℃);——第i次記錄的集熱系統(tǒng)的進口溫度(℃);b)集熱系統(tǒng)效率的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后,應采取停止集熱系統(tǒng)循環(huán)泵等措施,確保系統(tǒng)不再獲取太陽2)檢測參數應包括集熱系統(tǒng)得熱量、太陽總輻照量和集熱系式中:η——設計使用期內或全年使用的集熱系統(tǒng)效率(%ηi——按本標準第9.3.1條第5款確定的各太陽輻照量下的單日集熱系統(tǒng)效率(%);xi——按本標準第9.3.1條第5款確定的各太陽輻照量在當地氣象條件下供熱水Hi——第i輻照段檢測期間,室外太陽總輻照量(MJ/m2c)貯熱水箱熱損因數的檢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2)檢測參數包括貯熱水箱內水的初始溫度、結束溫度、貯熱水箱容水量USLpc「t-t7Δτ|Ltfpc「t-t7Δτ|Ltf-tas(av)」USL——貯熱水箱熱損因數[W/(m3·K)];pΔτ——降溫時間(sa)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檢測參數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標準a)地源熱泵系統(tǒng)能效比檢測應選擇在制熱/冷季節(jié)、系統(tǒng)調試完成、實際運行狀態(tài)下進行,檢測b)熱泵機組運行穩(wěn)定,熱泵機組制熱/冷性能系數的測定工況宜達到機組的額定工況,機組的負c)夏季檢測時,室外空氣溫度應大于或等于29℃,冬季應小于或等于16℃。1空氣溫度(℃)23水溫度(℃)456a)熱泵機組性能檢測的抽樣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b)室內溫濕度檢測數量按照空調系統(tǒng)分區(qū)進行選取。當系統(tǒng)形式不同時,每種系統(tǒng)形式均宜檢a)室內溫濕度檢測應在建筑物達到熱穩(wěn)定后進行,檢測期間的室外溫濕度檢測應與室內溫濕度的檢測同時進行,記錄檢測期間室外溫度的變化情況,且數據記錄時間間隔最長不得超過b)熱泵機組制熱/冷性能系數水溫、機組用戶側進出口水溫和機組輸入功率(1)熱泵機組熱源側和機組用戶側的供、Δtw——熱泵機組用戶側進出口水平均溫差(℃);ρw——冷(熱)媒介質平均密度(kg/m3c——冷(熱)媒介質平均定壓比熱[kJ/(kCOPc=(10.4.3-2)(10.4.3-3)1)系統(tǒng)能效比是指地源熱泵系統(tǒng)的制冷/熱量與系統(tǒng)輸入電量之比,這里的系統(tǒng)輸入電量主Δti——系統(tǒng)第i時段用戶側的進出口水溫差(℃);i——第i時段冷(熱)媒介質平均密度(4)數據整理:熱泵系統(tǒng)的典型季節(jié)系統(tǒng)能效比應按ΣNi——系統(tǒng)檢測期間,所有熱泵機組消耗的a)地源熱泵系統(tǒng)能效比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滿足表10.4.4技術b)性能檢測時應斷開其他輔助熱源。1空氣溫度(℃)2水溫度(℃)3456a)應分別記錄貯熱水箱、空氣源熱泵周圍的空氣流速、環(huán)境濕度與溫度。測量儀表應分別放置在與貯熱水箱、熱泵中心點相同高度的遮蔭處,分別b)貯熱水箱的水量應在檢測結束后,檢測貯熱水箱內的水在冷水進水狀態(tài)下的水量,水量不包括管路內的水。對于貯熱水箱內的水是直流式加熱的熱泵熱水系統(tǒng),可以將流量計安裝在熱泵熱水機組的進水管路上,通過記錄試驗開始時和結束時流量計讀數的差值,就可計算出貯e)熱水型空氣源熱泵機組應檢測系統(tǒng)的熱源側流量、用戶側流量、室外溫濕度和機組輸入功率等參數;熱風型空氣源熱泵機組應檢測熱泵機組的送風量、入口溫度、入口相對濕度、入口式中:Q——檢測期間熱水型空氣源熱泵機組或熱風型空氣源熱泵機組的平均Pw——熱泵機組用戶側進出口介質平均溫差(℃);Cpw——水的定壓比熱容(kJ/kg·℃);h)保溫性能檢測在水箱出水口處加裝溫度計。將水箱注滿水,設置加熱溫度在55℃±3℃,連續(xù)b)空氣源熱泵熱水系統(tǒng)保溫性能應符合設計文件要求;當設計文件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現行6.3(6.3.3-1、6.3.3-2、6.6.3(6.3.3-1、6.3.3-2、6.B.1.2指標計算所采用的軟件應a)能計算圍護結構(包括熱橋部位)傳熱、太陽輻射得熱、建筑內部得熱、通風熱損失四部分c)能計算建筑供暖、通風、空調、照明、生活熱水、電梯系統(tǒng)的能耗和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的利用b)供暖年耗熱量和供冷年耗冷量應包括圍護結構的熱損失和處理新風的熱(或冷)需求;處理c)當室外溫度≤28℃且相對濕度≤70%時,d)供暖通風空調系統(tǒng)能耗計算時應能考慮部分負荷及間歇使用的影響。e)照明能耗的計算應考慮自然采光和自動控制的影B.1.4實際建筑指標計算參數設置應a)建筑的形狀、大小、朝向、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構造尺寸、建筑圍護結構傳熱系數、做法、外窗(包括透光幕墻)太陽得熱系數、窗墻面積比、屋面開窗面積應與建筑實b)建筑功能區(qū)除設計文件中已明確的非供暖和供冷區(qū)外,均應按設置供暖和供冷的區(qū)域計算;c)當實際建筑采用活動遮陽裝置時,供暖季和供冷季的遮陽系數應按實際設置,當無規(guī)定時,d)房間人員密度及在室率、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照明開啟時間應按實際設置,當無規(guī)f)供暖、通風、空調、生活熱水、電梯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形式和能效應與實際文件一致;生活熱水系統(tǒng)的用水量應與實際文件一致,并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jié)水設計標準》GB50555--B.1.4-3不同類型房間人員、設備、照筑5666566006000000000000002筑9459050500500002筑7777594094040840540806028459090500500000808040筑59948458005005000002筑42092020520520806845800500500000105059筑0502000005005458B.1.5基準建筑指標計算參數設置程序應a)建筑的形狀、大小、內部的空間劃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構造、圍護結構做法應與實際建筑一b)供冷和供暖系統(tǒng)的運行時間、室內溫度、照明開關時間、電梯系統(tǒng)運行時間、房間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積及在室率、人員新風量及新風機組運行時間表、及電器設備功率密度及使用率應c)公共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和冷熱源性能應符合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的規(guī)定,居住建筑的圍護結構熱工性能和冷熱源性能應符合行業(yè)標準《嚴寒和寒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26-2010、《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e)基準建筑無活動遮陽裝置,其基準建f)基準建筑的供暖、供冷系統(tǒng)形式應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人勞務外包合同勞務外包合同3篇
- 新增合伙人合同3篇
- 房屋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范本3篇
- 新版團隊旅游合同3篇
- 房屋買賣合同的抵押問題3篇
- 房屋買賣合同詐騙解析3篇
- 市場調研委托合同3篇
- 房屋買賣合同解除的合同變更3篇
- 教育培訓機構貸款合同3篇
- 攝影器材租賃合同簡易版3篇
- 2024年電子交易:電腦買賣合同
- 中國文化概論知識試題與答案版
- 期末復習提升測試(試題)(含答案)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
- 生和碼頭港口設施維護管理制度(3篇)
- 【MOOC】數字邏輯設計及應用-電子科技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研學活動協(xié)議書合同范本
- 換熱器的原理及構造
- 校園安全形勢會商研判制度(4篇)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考任務3-國開(NMG)-參考資料
- 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調研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重慶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上冊語文期末測試試卷(含答案)3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