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三名校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 (綜合)第7卷_第1頁
2025屆高三名校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 (綜合)第7卷_第2頁
2025屆高三名校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 (綜合)第7卷_第3頁
2025屆高三名校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 (綜合)第7卷_第4頁
2025屆高三名校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 (綜合)第7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適用)2025屆高三名校精選模擬質(zhì)檢語文試題(綜合)第7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班級等個人信息填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唐人提倡古文,是在文必須有益于世用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指導下,改革文風文體的一種努力。這種改革幾乎貫穿于整個唐代。中國的散文,一開始是重實用的。隨著文學慢慢地與經(jīng)、史、子學分離,它的抒情特質(zhì)、辭采和聲韻之美也不斷被認識和加以有意識地發(fā)展。建安、正始間,通篇駢體開始出現(xiàn),此后,駢文和駢賦便都逐步走向成熟。駢文為中國散文技巧和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造的新的經(jīng)驗是應該肯定的。然而駢文在它的發(fā)展過程中忽視了內(nèi)容的社會現(xiàn)實意義,加之它過于追求瑣細的技巧,使形式趨向僵化。文體和文風改革得到順利發(fā)展的,是唐代。在陳子昂明確提出“以雅易鄭”①的主張之后,散體的寫作逐漸增加。文體的轉(zhuǎn)變是由駢而散,文風的轉(zhuǎn)變是返歸質(zhì)樸。二者實際上都是復秦漢散體文之古,除元結(jié)在技巧上有所創(chuàng)新外,大體沒有超越漢前散體文的成就。幸而中唐時期有韓愈、柳宗元出來,開了全新的局面,從單純的復古走向事實上的創(chuàng)新。韓愈、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當時現(xiàn)實政治的杰出人物,他們把對現(xiàn)實政治的態(tài)度等思想感情宣泄于文章中,給文章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韓、柳古文的最大成就是從空言明道走向參與政治、參與現(xiàn)實生活。有了這一點,才使“古文”與六朝駢文不僅在文體上,而且在文風上真正區(qū)別開來。韓、柳古文的另一成就,是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他們汲取各家之所長,極大地豐富了古文的表現(xiàn)能力。韓愈的文章往往有儒家諄諄說理之長,又有法家如韓非之善辯,有莊子的想象變幻,又有楚騷之激越抒情。他甚至使用駢句,使行文更富于變化。柳宗元也是這樣的大師,他的論說文除了以說理嚴密見長外,往往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進入論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動、嘲諷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極其簡潔著稱。他成就最大的還要數(shù)山水游記,創(chuàng)造了一種蘊含著悲憤情懷、明秀中透出清冷、凄神寒骨的意境,這在中國散文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韓、柳文在藝術(shù)上集前人之成就而又加以融合創(chuàng)新,為散文藝術(shù)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表現(xiàn)天地。韓、柳古文理論的最大貢獻是主張創(chuàng)新。他們兩人都主張兼收并蓄。他們都不以集眾家之所長為滿足,而是求自樹立。韓愈在《答李翊書》中談到去陳言的三個階段,事實上便是由學古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柳宗元強烈反對剽賊前作。他們的這些理論主張,不僅在當時具有巨大的價值,而且對后代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如果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fā)展來考慮問題的話,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一些疑問。魏晉南北朝時期注意到了不同文體的區(qū)別,注意區(qū)分文、筆之別②。蕭統(tǒng)甚至明確地將子、史摒棄于他的《文選》之外,不列入“文”。這雖然不能認為是對文學特質(zhì)的一種成熟的認識,但至少是一個開端,是“文學”觀念正在發(fā)展的標志。這種發(fā)展如果能繼續(xù)下去,“文學”這樣一個理論范疇在我國或者能夠發(fā)展到一種更成熟的形態(tài)。可惜的是,唐代古文運動起來后,這種發(fā)展也就中止了。古文家以“筆”為“文”,重新混文、筆為一,從此也就使散文理論一直停留在文章學的水平上。(摘編自羅宗強《唐代古文運動的得與失》)材料二:散文為什么被稱做“古文”呢?原來古文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個是指“古代的散文”,這是中唐時候的作家為了區(qū)別于稱為“時文”的駢文,給先秦、兩漢時代用散文形式寫的各種文章所提的名稱,后來把他們自己寫的散文也叫作“古文”。至于“古文運動”,它所要提倡和學習的,則是要求恢復古代的散文,用這來反對六朝的駢文及其末流。駢文和古文的不同究竟在哪里,我們且各舉一篇具體的作品來比較說明一下。先來看一篇駢文。南朝的著名作家庾信為了答謝一位王爺送馬給他,寫了一封《謝滕王賚馬啟》:某啟:奉教垂賚烏騮馬一匹。柳谷未開,翻逢紫燕;陵源猶遠,忽見桃花。流電爭光,浮云連影。張敞畫眉之暇,直走章臺;王濟飲酒之歡,長驅(qū)金埒。謹啟。再來看一篇古文。唐朝韓愈給一個去世的官員王用寫了碑文,王用的兒子也送他一匹馬,皇帝準許他接受這個禮物,他寫了《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右,今日品官唐國珍到臣宅,奉宣進止,緣臣與王用撰《神道碑文》,令臣領受用男沼所與臣馬一匹,并鞍銜及白玉腰帶一條者。臣才識淺薄,詞藝荒蕪,所撰碑文,不能備盡事跡。圣恩弘獎,特令中使宣諭,并令臣受領人事物等。承命震悚,再欣再躍,無任榮忭之至。謹附狀陳謝以聞。謹狀。這兩篇文章的內(nèi)容同是答謝送馬的,很便于比較。庾信寫的文滿是漂亮的詞句,每句都使用了關(guān)于馬的典故,其實只是這樣簡單的幾句:“承你送給我一匹烏騮馬,非常駿美而善走。今后,我可以騎著它出游和赴宴了?!笨墒亲x者如果不熟悉這些典故就無法了解它的真實含義。顯然,沒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的人,是看不懂寫不來這種文章的,它是為少數(shù)特殊階級服務的。韓愈寫的古文就完全不同了,他沒有用一個典故,只把自己接受這件禮物的謝意表達出來,對方很容易看懂。對照這兩篇文章,可以看出駢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樸實得多,而它的讀者對象就比較廣。古文運動除了要求從形式上反對駢文對于文字的拘束限制外,還要求從思想內(nèi)容上反對駢文的空虛無聊和浮華輕艷。所以古文除了有古代散文的含義,還有“古代道統(tǒng)”的含義。因此古文運動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打著“復古”的旗幟。但所說“古道”只是當時運動所需要并且經(jīng)過他們改造過的儒家的“道”,不可能跟他們口頭標榜的所謂古代的“道”一模一樣。(摘編自錢冬父《唐宋古文運動》)【注】①“以雅易鄭”是陳子昂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意思是用高雅替換俗艷。②古人以有韻為文,無韻為筆。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古文運動的全新局面出現(xiàn)于中唐,而在更早之前,蕭統(tǒng)、元結(jié)二人都使古文改革有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B.

柳宗元的散文雖不及韓愈文章那樣能融儒、法、道等各家之長,但他的山水游記常取譬于寓言,更加形象生動、犀利有力。C.

韓、柳二人能夠成功倡導古文運動,既是順應了時代需求,也與他們自身務實求真的思想、散文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密不可分。D.

同樣是答謝送馬,庾信的《謝滕王賚馬啟》比韓愈的《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短小,可見駢文的情感表達方式更簡潔。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唐朝的古文運動是對散文從形式到內(nèi)容的“復古”,體現(xiàn)了對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提倡。B.

曾在歷史上盛行的駢文雖然存在著形式僵化、受眾不廣等問題,但也并非一無是處。C.

如果唐人在倡行古文時能夠重視文、筆的文體之別,那么散文的理論或?qū)⒌玫礁蟀l(fā)展。D.

中唐作家所提倡學習的“古文”含義豐富,除指古代文字外,也指古代散文和古代道統(tǒng)。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中“古文運動”精神的一項是(

)(3分)A.

始吾幼且少,為文章,以辭為工。及長,乃知文者以明道。(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B.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韓愈《原道》)C.

然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辭之好,好其道焉耳。(韓愈《答李秀才書》)D.

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學者務求諸道而遺其辭。(柳宗元《報崔黯秀才論為文書》)4.兩則材料在幫助讀者認識“古文”上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請簡要概括。(4分)5.韓愈和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提倡的寫作精神,對我們今天倡導優(yōu)良文風有哪些啟發(fā)?(6分)【答案】1.C

2.D

3.B4.①材料一闡述了唐朝古文運動的發(fā)展過程,讀者能從中了解古文的歷史背景、復興變革及歷史地位,認識到古文運動的得與失,全面且深刻。②材料二在簡要闡述“古文”的含義后,又以具體作品為例進行解說,使讀者對古文特性(駢文和古文的區(qū)別)的認識更加直觀而準確。

5.①去除形式化傾向,注重文章的實用性和思想性。②注重樸實簡潔,兼顧多樣化的表達方式,提高文章的藝術(shù)性。③反對抄襲前作,鼓勵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推陳出新。④強化寫作的社會責任感,使作品有助于推動社會文明的進步?!窘馕觥俊緦дZ】這篇文章通過兩則材料分析了唐代古文運動的重要性和影響。材料一強調(diào)了韓愈和柳宗元在革新文風及文體上取得的成就,強調(diào)其從形式與內(nèi)容上為散文注入現(xiàn)代生命力。材料二則通過對古文與駢文的對比,進一步說明古文的質(zhì)樸、實用及廣泛的讀者群。這一運動不僅是對古代散文的復興,更是一次思想與藝術(shù)上的創(chuàng)新?!?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蕭統(tǒng)、元結(jié)二人都使古文改革有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錯誤。根據(jù)材料一“除元結(jié)在技巧上有所創(chuàng)新外,大體沒有超越漢前散體文的成就”“蕭統(tǒng)甚至明確地將子、史摒棄于他的《文選》之外……唐代古文運動起來后,這種發(fā)展也就中止了”可知,材料中只提到元結(jié)在技巧上有所創(chuàng)新,未提及蕭統(tǒng)使古文改革有實質(zhì)性進展。B.“柳宗元的散文雖不及韓愈文章那樣能融儒、法、道等各家之長,但他的山水游記常取譬于寓言,更加形象生動、犀利有力”錯誤。材料并沒有對韓、柳二人的文章形式與內(nèi)容優(yōu)劣進行比較,且文中所說的“他的論說文除了以說理嚴密見長外,往往犀利有力,取譬常直接進入論旨而使思想深化;寓言以形象生動、嘲諷辛辣、思想深刻而又極其簡潔著稱”并非僅指他的山水游記。D.“可見駢文的情感表達方式更簡潔”錯誤。根據(jù)材料一“對照這兩篇文章,可以看出駢文的空洞和做作,古文就自然、樸實得多,而它的讀者對象就比較廣”可知,材料中是說駢文空洞和做作,古文自然、樸實,讀者對象廣,并非說駢文情感表達方式更簡潔。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D.“除指古代文字外”錯誤。根據(jù)材料二“原來古文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古代的文字’,另一個是指‘古代的散文’,這是中唐時候的作家為了區(qū)別于稱為‘時文’的駢文,給先秦、兩漢時代用散文形式寫的各種文章所提的名稱,后來把他們自己寫的散文也叫作‘古文’”可知,“古文”一詞含義豐富,而中唐作家所提倡學習的“古文”不包括古代的文字。故選D【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論證方法的能力。古文運動的核心精神之一是反對形式主義,強調(diào)文章應承載道德和社會價值。A.意思為“當初我年輕又不懂事,寫文章時把文辭漂亮當作工巧。到了年紀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來闡明道的”,強調(diào)文章應該以明道為目的,符合“古文運動”精神。B.意思為“以仁愛之心去對待一切人,就叫做仁;做事合乎人情事理,就叫做義;從仁義出發(fā)去做事,就叫做道”,韓愈在此段話中所談不是古文寫作的道理,而是在談對儒道的理解。C.意思為“韓愈我只所以立志研究古文,不僅僅因為它的文辭好,還在于我喜歡文章中蘊含的道理”,符合“古文運動”精神。D.意思為“然而圣人的言論,是期望用來闡明道的,學習的人務必探索其中的道,不要一味追求它的辭藻”,這一觀點與唐代古文運動的理念相吻合,即通過古文來闡述和弘揚儒家的道德和政治理念,反對當時流行的駢文等浮華的文風。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材料一詳細敘述了唐朝古文運動的發(fā)展過程。從一開始唐人在文必須有益于世用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指導下進行文風文體改革,歷經(jīng)陳子昂提出“以雅易鄭”主張后散體寫作逐漸增加,到中唐韓愈、柳宗元開創(chuàng)全新局面,實現(xiàn)了從單純復古到創(chuàng)新的轉(zhuǎn)變。讀者可以從中了解到古文在唐朝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發(fā)展脈絡,包括其興起的背景和逐步推進的過程。通過對古文運動的闡述,讀者能認識到古文的歷史背景,即駢文在發(fā)展過程中忽視內(nèi)容社會現(xiàn)實意義且形式僵化,促使了古文運動的興起。同時了解到古文在復興變革中的特點,如文體由駢而散、文風返歸質(zhì)樸,韓柳古文在內(nèi)容上注入對現(xiàn)實政治的態(tài)度從而與六朝駢文區(qū)別開來,在藝術(shù)上汲取各家之長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在理論上主張創(chuàng)新和兼收并蓄等。此外,還能認識到古文運動在歷史上的地位,如對當時及后代的巨大影響。材料一不僅呈現(xiàn)了古文運動的成就,還從文學批評的歷史發(fā)展角度分析了古文運動存在的問題,即混文、筆為一,使散文理論停留在文章學水平,讓讀者對古文運動有全面而深刻的認識。②材料二首先簡要闡述了“古文”的兩個含義,即“古代的文字”和“古代的散文”,并說明中唐作家將自己寫的散文也稱為“古文”,以及“古文運動”的目的是恢復古代散文反對駢文及其末流。這讓讀者對“古文”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了解。接著以庾信的駢文《謝滕王賚馬啟》和韓愈的古文《謝許受王用男人事物狀》兩篇具體作品為例進行對比解說。通過對比,讀者可以直觀地看出駢文和古文在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區(qū)別。駢文滿是漂亮詞句且多用典故,讀者需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才能理解;古文自然、樸實,不用典故,容易被讀者理解。同時,也能看出古文在思想內(nèi)容上反對駢文的空虛無聊和浮華輕艷。這種以具體作品對比的方式,使讀者對古文的特性,即與駢文的區(qū)別,有了更加直觀而準確的認識。包括形式上反對駢文對文字的拘束限制,內(nèi)容上反對駢文的空虛無聊和浮華輕艷,以及古文具有更廣泛的讀者對象等特點?!?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評價社會價值和影響的能力。①在“古文運動”中,韓愈和柳宗元把對現(xiàn)實政治的態(tài)度等思想感情宣泄于文章中,給文章注入強大的生命力,使“古文”與六朝駢文不僅在文體上,而且在文風上真正區(qū)別開來。這啟示我們在今天倡導優(yōu)良文風時,應去除過度追求形式的傾向。比如當下一些文章過于注重華麗的辭藻和復雜的結(jié)構(gòu),卻忽視了內(nèi)容的深度和實際價值。我們應該像韓柳古文一樣,注重文章的實用性,使其能夠真正解決現(xiàn)實問題、傳遞有價值的思想。同時,不能只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要以有意義的內(nèi)容來打動讀者。②韓柳古文自然、樸實,沒有過多的空洞做作。如韓愈的文章雖有儒家說理之長、法家善辯、莊子想象變幻和楚騷激越抒情等多種特點,還使用駢句使行文富于變化,但整體風格并不浮夸。這提醒我們在寫作中要注重樸實簡潔,避免華而不實。同時,可以學習韓柳古文汲取各家之長的做法,兼顧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如運用不同的修辭手法、敘事手法等,以提高文章的藝術(shù)性,使讀者在閱讀中既能感受到文章的真誠與質(zhì)樸,又能欣賞到豐富的文學魅力。③韓柳古文理論主張創(chuàng)新,他們不以集眾家之所長為滿足,而是求自樹立。韓愈在《答李翊書》中談到去陳言的三個階段,事實上便是由學古到創(chuàng)新的過程;柳宗元強烈反對剽賊前作。這對我們今天的寫作具有重要啟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抄襲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我們應該堅決反對這種行為。同時,要在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前人寫作經(jīng)驗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新的寫作思路和方法,為文學創(chuàng)作注入新的活力。④韓愈和柳宗元都是深深介入當時現(xiàn)實政治的杰出人物,他們通過古文表達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和思考,為社會變革貢獻力量。這啟示我們在寫作時要強化社會責任感,關(guān)注社會熱點問題,用文字反映社會現(xiàn)實、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使作品能夠?qū)ι鐣拿鞯倪M步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不能僅僅為了追求個人名利而寫作,要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智慧。(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夜走靈官峽①杜鵬程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間霧蒙蒙的一片。我順著鐵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只聽見各種機器的吼聲,可是看不見人影,也看不見工點。一進靈官峽,我就心里發(fā)慌。這山峽,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見太陽;順著彎曲的運輸便道走去,隨便你什么時候仰面看,只能看見巴掌大的一塊天。目下,這里,卷著雪片的狂風,把人團團圍住,真是寸步難行!但是,最近這里工作很緊張,到處都是冒著風雪勞動的人。發(fā)電機、卷揚機、混凝土攪拌機和空氣壓縮機的吼聲,震蕩山谷。點點昏黃的火球,就是那無數(shù)的電燈。看不清天空里蛛網(wǎng)似的電線,只見運材料的鐵斗子,順著架在山腰里的高架索道,來回運轉(zhuǎn)。我肚里餓,身上冷,跌了幾跤,手掌也擦破了。算啦!到山崖下邊找個避風的地方蹲上一陣,天明十點鐘趕到材料廠也不遲。晚上瞎摸亂闖,跌到深谷里就把我這材料隊長“報銷”了!抬頭看,一條小路通到絕壁上的石洞里。石洞門口還掛著布簾子。無疑,這里住著工人。我抓住樹枝爬上去,鉆進石洞。奇怪!石洞門口有個小孩,看來不過七八歲。他坐在小板凳上,兩個肘子支在膝蓋上,兩只手掌托住凍得發(fā)紅的臉蛋,從簾子縫里傻呵呵地向外望著對面的絕壁。我進來,他看了一眼,又朝外望著。石洞挺大,里頭熱騰騰的,有鍋碗盆罐,有床鋪。床頭貼著“胖娃娃拔蘿卜”的年畫。墻上裱糊的報紙,讓灶煙熏得烏黑?!拔堇镌趺礇]有人哪?”我一邊說,一邊抖著大衣和帽子上的雪。小孩扭轉(zhuǎn)頭,眼睛忽閃忽閃地望著我,說:“叔叔!我不是個人?”他站起來背著手,挺著胸脯站在我跟前,不住地用舌頭舔著嘴唇,仿佛向我證明:他不僅是個人,而且是個很大的人。我捧住那挺圓實的臉盤說:“小鬼!你機靈得很喲!”他把我的手推開,提著兩個小拳頭,偏著腦袋質(zhì)問:“哼!叫我‘小鬼’?我有名字呀!”他指著床上那個睡得挺香的小女孩說:“妹妹叫寶情(成),我叫情(成)渝!”不用問,這孩子像我碰到的千百個孩子一樣:工地里出生,工地里成長。工人們喜歡用工地的名字給孩子命名。成渝這孩子大約生長在成渝鐵路工地,那個叫寶成的小女孩,也許就出生在此處。我坐在火爐跟前,搓著手上的泥。成渝爬在我的膝蓋上,問:“叔叔!明天還下雪?說呀,叔叔!明天還下?”我把那凍得發(fā)紅的小鼻子按了一下,說:“天上要通電話,我一定給你問問??墒恰焙?!他惱啦!一蹦起來,站在離我?guī)撞竭h的地方,皺著眉頭,偏著腦袋,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說:“哼,還哄我!你口袋裝著報紙。報上有天氣哩。”哦!他是說,每天的報紙上都登載著天氣預報的消息。這小家伙精得很哪!成渝噘著小嘴巴,又坐在門口,兩手托著圓圓的臉蛋,從簾子縫里望著對面的工地。我問他水壺在哪里,他也懶得說。真后悔,不該得罪這位小主人!我說:“成渝!明天還下雪,是不是你就不能出去玩啦?”他連看我也不看,說:“爸爸說,明天還下雪,就要停工哩!”我說:“你爸爸這樣關(guān)心天氣?他干啥工作?”他驕傲地說:“開仙(山)工!”“在哪里開山?”他努著小嘴巴,指著對面的工地。我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探照燈的光帶,透過飄飛的雪片,直向天空射去。順著光帶,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十名工人像貼在萬丈絕壁上似的,打著炮眼,仿佛在開鑿著登天的梯子。成渝說:“爸爸能看見我。爸爸說,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頭就看見我了!”??!是這么回事!我鞋子上的冰雪化開了,凍得麻木的雙腳開始發(fā)痛。為了取暖,我跺著腳。成渝咬住嘴唇,又擺手,又瞪眼睛。我懂得他的意思了:怕我把他的妹妹驚醒。我說:“你對妹妹倒挺關(guān)心!”他說:“媽媽說,我的?。ㄈ危﹦帐强疵妹?。媽媽回來,我就下班了!”“?。∧阋蔡焯焐习?!”我把他摟在懷里說,“媽媽干啥去啦?”他指了指石洞下邊的運輸便道。我順著他的手望去,只見一個人站在便道旁邊的電線桿子下,已經(jīng)變成一個雪人,像一尊石像??礃幼?,她是指揮交通的。今天下大雪,路上行人和車輛都很少,她滿可以回到家里歇歇,可是她屹然不動地站在那里。她可能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三個月五個月,或者是三年五載了。平素,也許她仰起頭就能看見她的丈夫,也能看見她的孩子;而那攀登在山與天相接之處的丈夫,也許在擦汗水的工夫,一轉(zhuǎn)眼就看見他妻子堅毅的身影和孩子小小的身材。我猜想:即使在這風雪迷茫的黑夜,工人、工人的妻子和工人的孩子,誰也看不清誰,可是他們一定能感覺到相互間深切的鼓舞和期待。我回頭一看,成渝籠著手,縮著脖子,不住地打盹。我拉拉他圓胖胖的小手說:“會著涼的。上床睡吧!”成渝從睡夢中醒來,以為是他的爸爸媽媽回來了,仔細辨認了一陣,發(fā)現(xiàn)是我,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說:“我不睡!我不睡!”“為什么?”他用小拳頭揉了揉眼睛,說:“爸爸媽媽說,不管哪個人都要朽(守)住康(崗)位。”我把成渝緊緊地抱起來,用我的臉暖了暖他的臉蛋。然后放下他,裹緊了大衣,把帽檐往下拉了拉,出了石洞,下了山坡,順著絕壁上開鑿的運輸便道,向前走去。風,更猛了。雪,更大了……一九五八年元旦寫于成都(有刪改)【注】①這篇小說以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修建為背景。靈官峽,位于甘肅省兩當縣,寶成鐵路經(jīng)過該地。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我”是一名材料隊長,在順著鐵路工地走了四十多公里后,又冷又餓,決定找地方避風雪,故事由此展開。B.

成渝家的石洞雖然簡陋,卻富有生活氣息,可見成渝的父母是當?shù)厝耍瑸橹С謬医ㄔO而加入鐵路修建的隊伍。C.

成渝和妹妹寶成名字都是他們的父母用工地的名字命名的,這樣取名具有紀念意義,也體現(xiàn)出時代特點。D.

成渝的爸爸是開山工,媽媽指揮交通,他們一家高度的責任感激勵了“我”,讓“我”鼓足勇氣繼續(xù)前行。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

小說采用第一人稱視角敘事,場景隨著“我”的視線所及而不斷展開,故事顯得真實生動,容易引起讀者的情感共鳴。B.

小說意在歌頌鐵路工人的沖天干勁,卻只將筆墨集中于成渝一家,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有效提升了故事的可讀性。C.

小說在描寫成渝父母時分別用了“像貼在萬丈絕壁上似的”“像一尊石像”的比喻,著墨不多,但人物形象躍然紙上。D.

小說在敘事中偶爾插入一兩句“我”的直接抒情議論,既升華了小說的主題,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8.小說第一段大篇幅描寫了鐵路工地上的景象,起到什么作用?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9.小說在表現(xiàn)成渝的形象特點時,采用了逐漸深入的方式,請簡要說明。(6分)【答案】6.B

7.C

8.①雪大風狂的惡劣天氣營造出艱苦的勞動氛圍,為后文人物的活動提供典型環(huán)境,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②展現(xiàn)鐵路工地忙碌而火熱的場景,烘托建設者們不畏艱難的精神面貌。

9.①初見成渝,他臉蛋凍得發(fā)紅,卻專注地望向洞外,給人純真、堅強的印象。②言談之間,他抗議被輕視,反駁“小鬼”的稱呼,突出天真、聰明和自尊心強的孩童特點。③隨著交談深入,成渝的內(nèi)心世界逐漸展現(xiàn),他關(guān)心天氣對工地的影響,為父母的工作而驕傲,認真照顧妹妹,并且知道要"守住崗位",體現(xiàn)了在父母影響下樹立起的高度責任感?!窘馕觥俊緦дZ】這篇小說通過描繪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我”在靈官峽偶遇成渝一家的故事,展現(xiàn)了工地生活的艱辛和工人家庭的堅毅。以小見大的結(jié)構(gòu)手法,通過成渝一家,將大建設時代里小人物的勇敢、責任感和家庭溫暖刻畫得細致動人。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互動緊密結(jié)合,刻畫出一種奮斗與溫情交織的場景。語言簡練生動,人物之間的對話富有生活氣息,使讀者感受到一種質(zhì)樸而深沉的情感共鳴?!?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錯誤。文中未提及成渝父母是當?shù)厝耍徽f孩子在工地出生成長,父母在工地工作,無中生有。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分別用了‘像貼在萬丈絕壁上似’……的比喻”錯誤?!跋褓N在萬丈絕壁上似的”只是一種形象化描寫,不是比喻。故選C?!?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①環(huán)境方面:根據(jù)原文“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半尺多厚,天地間霧蒙蒙的一片”、“這山峽,天晴的日子也成天不見太陽”,以及“目前,這里卷著雪片的狂風,把人團團圍住,真是寸步難行”等描述,我們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工人們所處的天氣環(huán)境極其惡劣。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工作,無疑增加了工作的難度和挑戰(zhàn)性。這種環(huán)境的設定,為后續(xù)故事的展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故事的感染力和緊張感,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工人們的不易和堅韌。②人物塑造方面:原文中“但是,最近這里工作很緊張,到處都是冒著風雪勞動的人。發(fā)電機、卷揚機、混凝土攪拌機和空氣壓縮機的吼聲,震蕩山谷。點點昏黃的火球,就是那無數(shù)的電燈??床磺逄炜绽镏刖W(wǎng)似的電線,只見運材料的鐵斗子,順著架在山腰里的高架索道,來回運轉(zhuǎn)”等描述,不僅展現(xiàn)了工人們不畏嚴寒、堅持工作的場景,更通過對比惡劣的環(huán)境和工人們堅韌不拔的精神面貌,進一步凸顯了他們的英勇和毅力。這種環(huán)境與人物的對比描寫,不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立體,也讓讀者更加敬佩和尊重這些在艱苦環(huán)境中默默奉獻的工人們。【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他坐在小板凳上,兩個肘子支在膝蓋上,兩只手掌托住凍得發(fā)紅的臉蛋,從簾子縫里傻呵呵地外望著對面的絕壁”可知,這一細節(jié)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初見成渝時的情景。他純真無邪的眼神,以及即便在寒冷中仍堅持望向絕壁的姿態(tài),都透露出他內(nèi)心的堅強與不屈。這一場景不僅塑造了成渝純真可愛的形象,更凸顯了他面對困難時的堅韌與毅力。②當“我”進入石洞說“屋里怎么沒有人哪”時,成渝馬上回應“叔叔!我不是個人?”,并站起來背著手,挺著胸脯強調(diào)自己不僅是人而且是個“大人”,還指出“我”叫他“小鬼”不對,他有名字叫成渝,同時提及妹妹叫寶成,這一系列言行生動地展現(xiàn)出他的機靈勁兒,思維敏捷,能迅速對“我”的話做出反應,且語言表達清晰,給讀者留下了一個天真、聰明和自尊心強的孩童特點。③他牢記父母的教導,困了也堅決不睡,堅守自己看妹妹的“崗位”,文章展現(xiàn)了成渝對妹妹的細心照顧和深深的愛護。同時,“他用小拳頭揉了揉眼睛,說:‘爸爸媽媽說,不管哪個人都要守住崗位?!边@句話則體現(xiàn)了成渝在父母的影響下,對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的高度責任感。這些情節(jié)不僅展現(xiàn)了成渝的成熟與懂事,更凸顯了他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責任感與擔當。二、文言文閱讀(35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20分)材料一:子禮為諸暨宰,問政,陽明子與之言學而不及政。子禮退而省其身,懲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惡也;窒己之欲,而因以得民之所好也;舍己之利,而因以得民之所趨也;惕己之易,而因以得民之所忽也;去己之蠹,而因以得民之所患也;明己之性,而因以得民之所同也;三月而政舉。嘆曰:“吾乃今知學之可以為政也已!”他日,又見而問學,陽明子與之言政而不及學。子禮退而修其職,平民之所惡,而因以懲己之忿也;從民之所好,而因以窒己之欲也;順民之所趨,而因以舍己之利也;警民之所忽,而因以惕己之易也;拯民之所患,而因以去己之蠹也;復民之所同,而因以明己之性也;期年而化行。嘆曰:“吾乃今知政之可以為學也已!”他日,又見而問政與學之要。陽明子曰:“明德親民一也,古之人明明德以親其民,親民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明明德,體也;親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子禮退而求至善之說,炯然見其良知焉,曰:“吾乃今知學所以為政,而政所以為學,皆不外乎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明·王陽明《書朱子禮卷》)材料二:朱廷立,字子禮,徽之婺源人。癸未進士,授諸暨縣令。暨巨且煩,號難治,廷立至,新黌社、勸農(nóng)桑、申鄉(xiāng)約、榜《訟誡》,而義倉、義橋、義冢之設,凡以惠民。其尤惠者,均里甲,止海塘,歲省銀力各萬計。治稱第一,晉拜河南道御史。既去暨,人建祠祀之。少傅謝遷之記其政于石,立在道,激揚達體……嘗從陳獻章游因以圣賢之學期廷立后又得王湛鄒子①輩相師友學益邃。觀其知行合一之論,心性即仁之說,事心事天之旨,正學正道之辯,率皆根本之學,有實見也。(明·焦竑《國朝獻征錄》三十五卷)注釋:①王湛鄒子,指王陽明、湛若水、鄒守益,三人皆為明朝心學大家。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紙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嘗從陳獻章A游B因C以圣賢之學D期E廷立F后G又得王湛鄒子H輩相師友I學益邃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惕,害怕恐懼,與《孟子》“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惕”意思相同。B.“又見而問學”與《論語》“人而不仁”的“而”意思相同。C.一,一致、相同,與《蘭亭集序》“其致一也”的“一”意思相同。D.勸,勉勵、獎勵,與《兼愛》“惡得不禁惡而勸愛”的“勸”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王陽明在面對朱子禮問學和問政時,看似答非所問,實則巧妙引導,用心良苦。B.王陽明先為學再為政的思想,和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C.諸暨是難治之地,但朱子禮有很多惠利百姓的措施,治理第一,升任河南道御史。D.朱子禮在諸暨縣令任上踐行陽明“知行合一”的學說,政績卓著,為百姓所稱道。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1)子禮退而省其身,懲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惡也。(2)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14.結(jié)合材料一,概括朱子禮“問學”“問政”之后所領悟的人生之理。(5分)答案10.BFI11.B

12.B

13.(1)子禮回去后反省自己,責罰自己怨恨的事物,因此得以知道老百姓厭惡的事物。(2)確實,達到至善是關(guān)鍵?。?/p>

14.①治理百姓可以從了解自身并做好自己開始。②為政的過程也是提升自身德行的機會。③知行合一,關(guān)鍵是求至善,見良知?!緦дZ】這篇文言文通過朱子禮向王陽明請教學問與治理之道的故事,探討了學與政的關(guān)系。文章展示了朱子禮在實踐中領悟到學問與治理的相輔相成,強調(diào)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王陽明通過不直接回答朱子禮的問題,引導其自我反省與實踐,最終使其明白良知與至善的核心理念。文章不僅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還展示了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力,強調(diào)了內(nèi)在修養(yǎng)與外在治理的統(tǒng)一。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曾經(jīng)跟隨陳獻章游學,(陳獻章)于是用圣賢之學期待他(學有所成)。后來他又和王陽明、湛若水、鄒守益等大家亦師亦友,學問更加深邃?!皣L從陳獻章游”,主謂結(jié)構(gòu),“朱廷立”為主語(省略),“嘗從陳獻章游”為謂語,句意完整,故應在B處斷開;“因以圣賢之學期延立”,主謂賓結(jié)構(gòu),“陳獻章”為主語(省略),“期”為謂語,“延立”為賓語,句子結(jié)構(gòu)完整,故從F處斷開;“又得王湛鄒子輩相師友”,主謂賓結(jié)構(gòu),“朱廷立”為主語(省略),“又得”為謂語,“王湛鄒子輩相師友”為賓語,句意完整,故從I處斷開;故選BFI。1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句意:戒懼自己覺得容易的事情。/(人們)都有恐懼、同情的心理。B.錯誤。順承/假設。句意:他又來見我并向我問學。/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C.正確。句意:明德與親民是一致的。/它們所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D.正確。句意: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怎么能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故選B。1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王陽明先為學再為政的思想”錯誤。根據(jù)文本“吾乃今知學所以為政,而政所以為學,皆不外乎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可知,“為學”和“為政”沒有先后之分,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知行合一,追求至善最關(guān)鍵的。故選B。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省”,反省、反思;“懲”,責罰;“忿”:怨恨;“得”,了解、知道;“所惡”,厭惡的事物。(2)“信”,的確、確實;“止”,達到;“要”,關(guān)鍵;“也”,表判斷。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據(jù)文本“子禮退而省其身,懲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惡也;窒己之欲,而因以得民之所好也;舍己之利,而因以得民之所趨也;惕己之易,而因以得民之所忽也;去己之蠹,而因以得民之所患也;明己之性,而因以得民之所同也”可知,朱子禮在王陽明“言學而不及政”的啟發(fā)下,反省自身,克服自身缺點,從而了解到百姓所厭惡、所喜愛、所追求、所忽略、所擔憂的事情以及百姓的共同本性,最終政績斐然。這說明修身是為政之基,治理百姓可以從了解自身并做好自己開始。②根據(jù)材料一“子禮退而修其職,平民之所惡,而因以懲己之忿也……復民之所同,而因以明己之性也;期年而化行”可知,朱子禮在王陽明“言政而不及學”的啟發(fā)下,通過實踐百姓的需求來修正自己的行為,例如,體察民情以克制自己的怒氣,順應民心以舍棄自身利益,最終教化百姓,取得了政績。這表明為政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反省自身、提升自身德行的機會。③根據(jù)材料一“陽明子曰:‘明德親民一也……止至善,其要矣?!佣Y退而求至善之說,炯然見其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可知,王陽明點明“明德親民”的統(tǒng)一性,并指出“止至善”的重要性。朱子禮由此領悟到知行合一,關(guān)鍵在于追求至善的境界,并由此見到自己的良知。參考譯文:材料一:子禮出任諸暨縣令,向我問政,我與他討論學問而不涉及政治。子禮回去后反省自己,責罰自己怨恨的(事物),因此得以知道老百姓厭惡的(事物);壓制自己的欲望,因而得以知道老百姓愛好的(事物);舍棄自己的小利,因而得以知道老百姓趨求的(事物);戒懼自己覺得容易的事情,因而得以知道老百姓忽略的事情;祛除自己有害的想法,因而得以知道老百姓擔憂的事情;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性,因而得以知道老百姓是贊同的(事物)。過了三月而政績顯要。子禮因此長嘆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治學可以為政??!”過了幾天,他又來見我并向我問學。我與他討論為政而不涉及學問。子禮回去后研究他的為政之道,鏟平了老百姓憎惡的事物,因而得以責罰了自己怨恨的事物;順從老百姓喜好的事物,因而得以抑制自己的欲望;順應老百姓趨求的事物,因而得以舍棄自己的小利;警惕老百姓忽視的事物,因而得以戒懼自己覺得容易的事情;幫助老百姓擔憂的事情,因而得以祛除自己有害的想法;應和老百姓贊同的事物,因而得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性。一年后教化大行。子禮因此長嘆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為政可以治學??!”過了幾天,他又來見我并向我詢問為政與治學的關(guān)鍵。我說:“明德與親民是一致的,古代人彰明美德來愛護百姓,愛護百姓以用來彰明美德。因此彰明美德,是根本,而愛護百姓,是作用:然后達到至善,便是它們的關(guān)鍵?!弊佣Y回去后探求至善的學問,清楚地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良知。因此說:“我現(xiàn)在才知道治學可以用來為政,為政可以用來治學,兩者都不外乎是良知。確實,達到至善是關(guān)鍵?。 辈牧隙褐焱⒘?,字子禮,安徽婺源人。癸未年進士,授官為諸暨縣令。諸暨地域廣闊訴訟繁多,號稱難治之地。朱廷立到任后,新建學校、鼓勵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申明鄉(xiāng)約、張榜《訟誡》一文,設立義倉、義橋、義冢,都用來惠利百姓。其中最惠利百姓的是,均衡了里甲制度,停止了修理海塘的工程,每年節(jié)省錢和勞力各以萬計數(shù)。治理能力堪稱第一,進官為河南道御史。離開諸暨后,諸暨人建立生祠祭祀他。少傅謝遷之在石碑上刻錄他的政績,將石碑立在大路邊,用來激濁揚清,合乎體制……曾經(jīng)跟隨陳獻章游學,(陳獻章)于是用圣賢之學期待他(學有所成)。后來他又和王陽明、湛若水、鄒守益等大家亦師亦友,學問更加深邃。看他知行合一的理論、心性即仁的學說、事心事天的宗旨、正學正道的辨析,都是儒家根本的學問,他都有切實見解。(二)、古代詩歌閱讀(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漁父宋·陸游楚江茫茫新雨霽,殘云蹙作魚鱗細。老翁短楫去若飛,我欲從之已天際。從之不可況共語,醉眼知渠輕一世。直釣①去餌五十年,此意寧為得魚計?【注】①直釣:姜子牙在入仕前用不設魚餌的直鉤在渭濱釣魚。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開篇點明地點、時間和天氣,為漁父出場營造出一個清新開闊的環(huán)境。B.前四句運用了疊詞、比喻、夸張等手法,動靜結(jié)合,描寫細膩生動。C.詩中反復使用“從之”,表達了詩人欲以“漁父”自況卻又不得的遺憾。D.本詩體現(xiàn)古體詩的流轉(zhuǎn)自由,而律詩《書憤》則整飭嚴謹,兩者各有特色。16.在中國古代文化語境中,“漁父”可以是超拔隱逸的,也可以是積極濟世的。請簡析詩中“漁父”形象的內(nèi)涵。(6分)答案15.C16.①詩中的老翁“去若飛”“已天際”“輕一世”,表現(xiàn)出“漁父”逍遙江湖、獨立自持(遺世獨立)的特點,體現(xiàn)的是“道家”超拔隱逸的文化內(nèi)涵。②詩中的典故姜子牙“直鉤垂釣”,意不在“魚”,而在等待時機,得遇明主,實現(xiàn)理想抱負,體現(xiàn)的是“儒家”積極濟世的文化情懷。③這里隱含了詩人的形象,有對獨立逍遙生活的向往,但更有對濟世理想的堅守?!緦дZ】陸游的《漁父》通過描繪雨后楚江的清新景象,展現(xiàn)了漁父的灑脫與超然。詩中以“老翁短楫去若飛”描繪漁父的輕快,表達了詩人對漁父生活方式的向往。詩人雖欲追隨漁父,但意識到這種生活方式的難以企及,表現(xiàn)出一種對世俗功名的淡泊與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全詩語言簡練,意境悠遠,既有對自然的細膩描繪,又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nèi)容和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C.“表達了詩人欲以‘漁父’自況卻又不得的遺憾”的“自況”錯誤,“況”是“更何況”的意思,句意為更何況是與他共話衷腸呢。故選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人物形象的能力。①詩中的老翁“去若飛”“已天際”“輕一世”,這些描述展現(xiàn)了他行動迅速、飄逸若仙的姿態(tài),以及他逍遙江湖、獨立自持(遺世獨立)的特點。他不受世俗束縛,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江湖之上,享受著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時光。這種逍遙自在、獨立自持的形象,與道家文化中追求自然、無為而治、超拔隱逸的理念相吻合。②詩中提到“直釣去餌”是用姜子牙“直鉤垂釣”的典故,姜子牙垂釣并非為了捕魚,而是在等待時機,得遇明主,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這里的“漁父”不再是單純的逍遙者,而是有著遠大理想和抱負的智者。他通過垂釣的方式,等待合適的時機,以實現(xiàn)自己的濟世之志。這種積極濟世的文化情懷,與儒家文化中強調(diào)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相一致。③在這首詩中,“我欲從之已天際”可知詩人想追隨“漁父”,“漁父”的形象不僅是對老翁和姜子牙的描繪,更是詩人自我形象的隱喻。一方面,他向往著像老翁一樣逍遙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另一方面,他又堅守著儒家文化中積極濟世的情懷,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帶來積極的改變。所以,詩人通過描繪“漁父”的形象,表達了自己對獨立逍遙生活的向往和對濟世理想的堅守。(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生活中,老師常常用《五代史·伶官傳序》中的“

,

”兩句話告誡我們要防微杜漸,不要玩物喪志。(2)古人常常懷古“六朝”來表達盛衰之情,比如“

,

”。(3)橋不僅是一種實用建筑,更是一個充滿情感和象征的意象,承載著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如古詩文中“

,

”。答案(1)夫禍患常積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2)六朝舊事隨流水

但寒煙衰草凝綠(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千載英雄鴻去外,六朝形勝雪晴中)

(3)念橋邊紅藥

年年知為誰生(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錯字詞有:禍患、微、衰、鴻。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新鮮蔬果是平衡膳食□□□□的組成部分,也是人體獲取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的重要來源。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在《美國臨床營養(yǎng)學》發(fā)表了一份【a】“蔬果排行榜”,評出19種高代謝質(zhì)量蔬果。①它們含有豐富的鉀、鎂、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和營養(yǎng)素,②通過影響與慢性病相關(guān)的生物標志物指標,③如胰島素、炎癥、內(nèi)皮功能、脂肪因子、脂質(zhì)的變化情況,④最終減緩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研究結(jié)果顯示,攝入的高代謝質(zhì)量蔬果占比越高,患重大慢性病的風險越低;(甲),即使蔬果總攝入量高,也無法降低慢性病風險,□□還可能讓糖尿病風險增加13%。因此,要想更好地預防慢性病的發(fā)生,可以多選擇【b】“高代謝質(zhì)量蔬果”。要想更好地實現(xiàn)蔬果的防病價值,一定要養(yǎng)成每天吃蔬果的習慣,并且要【c】“會吃”。一方面保證餐餐有蔬菜,可多選擇深色蔬菜,比如深綠色、紅色、橘紅色或紫紅色的蔬菜,這類蔬菜富含?-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一大來源;另一方面可選擇吃五顏六色的蔬果,保證花青素、葉黃素、葉綠素、番茄紅素、胡蘿卜素等的攝入。不僅如此,(乙)。研究顯示,生胡蘿卜屬于高代謝質(zhì)量蔬菜,而煮胡蘿卜和胡蘿卜汁屬于低代謝質(zhì)量蔬菜。從營養(yǎng)角度來說,不同的蔬果都有各自的健康優(yōu)勢。因此很多朋友在減重過程中,總是把主食□□□□,但對蔬果卻不限量,這種做法是否科學?水果含有果糖,果糖到底是【d】“敵”是“友”?果糖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果糖代謝有一個顯著特征,即代謝不依賴于胰島素,也不會刺激胃分泌飽食因子和瘦素,也就是說,(推論)____________。所以,(結(jié)論)____________。18.下列各句中引號的作用與材料中【abcd】四處引號的作用均不相同的一項是(

)(3分)A.袁隆平寫了一封信寄給《人民日報》,用事實說明“雜交稻既能高產(chǎn)又能優(yōu)質(zhì)”。(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B.包身工的身體是屬于帶工老板的,所以她們根本就沒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夏衍《包身工》)C.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毛澤東《反對黨八股》)D.這說明為什么在中國無數(shù)的建筑上都常常應用原來用在木材結(jié)構(gòu)上的“詞匯”和“文法”。(梁思成《中國建筑的特征》)19.請在文中畫方框處填入恰當?shù)脑~語,每個方框限填一個字。(3分)20.文中第一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1.請在文中甲乙兩處括號內(nèi)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4分)22.請根據(jù)文中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分別寫出合理的推論及結(jié)論。(6分)【答案】18.C

19.①不可或缺②甚至③拒之門外

20.①修改為:它們含有豐富的鉀、鎂、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④修改為:最終降低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

21.甲:如果攝入的是低代謝質(zhì)量蔬果乙:烹飪方式也很重要

22.推論:果糖不易產(chǎn)生飽腹感,人們不知不覺就會攝入過多;結(jié)論:蔬果不限量的減肥方法并不科學?!窘馕觥俊?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標點符號的能力。文中引號的作用:a.引用;b.強調(diào);c.強調(diào);d.特殊含義。A.引用;B.強調(diào);C.反語;D.特殊含義。故選C?!?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的能力。①整句內(nèi)容是說新鮮蔬果的重要性,結(jié)合前半句可知此處語境是說蔬果對于平衡膳食是非常重要、不能缺少的,故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點點的缺失,不能少一點。②前面說“無法降低慢性病風險”,后面說“還可能讓糖尿病風險增加13%”,句子間是遞進關(guān)系,且后面情況更嚴重,故可填“甚至”。甚至:所提出的是突出的、進一步的事例。③根據(jù)“很多朋友在減重過程中,總是把主食……,但對蔬果卻不限量”可知,此處語境是說減重時拒絕吃主食,故可填“拒之門外”。拒之門外:把人擋在門外,不讓其進入,形容拒絕協(xié)商或共事?!?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語序不當?!扳?、鎂、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和營養(yǎng)素”并列不當,“營養(yǎng)素”跟“鉀、鎂、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是種屬關(guān)系,應改為“它們含有豐富的鉀、鎂、β-胡蘿卜素、膳食纖維等營養(yǎng)素”。④搭配不當?!皽p緩……發(fā)病風險”搭配不當,應改為“降低……發(fā)病風險”,故改為“最終降低冠心病、中風、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病的發(fā)病風險”?!?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前文說攝入高代謝質(zhì)量蔬果的情況,后面說“即使蔬果總攝入量高,也無法降低慢性病風險”,甲句語境應該是假設攝入的是低代謝質(zhì)量蔬果的情況,故可填“如果攝入的是低代謝質(zhì)量蔬果”。乙:后文是在說烹飪方式對蔬果代謝質(zhì)量的影響,所以乙句語境應強調(diào)烹飪方式的重要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