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_第1頁
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_第2頁
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_第3頁
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_第4頁
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府經濟學: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一、財政政策(fiscalpolicy)

(-)財政政策的理論基礎:財政平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理論

L財政平衡的定義

財政平衡即財政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個財政年

度)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之間的等量對比關系。事實上,財政收入與支

出在總量上的平衡,只有在編制預算時才能存在,財政平衡是國家預算

的收入與支出在量上的對比關系,預算執(zhí)行結果收入與支出恰好相等的

絕對平衡狀態(tài)是很少見的,通常不是收大于支,就是支大于收。由于超

過收入的支出在資金和物資上是沒有保證的,往往會給經濟帶來不利影

響,所以,為了穩(wěn)妥起見,人們往往在習慣上把收大于支,略有結余的

情況稱之為財政平衡。但是也有另一種觀點認為,既然預算執(zhí)行結果無

法做到收支絕對平衡,那么略有結余或略有赤字都應視為財政平衡,

各國有所不同,其差別主要表現(xiàn)在如何處理國債收支上,有的國家

把國債收支列入財政收支平衡的范圍,如蘇聯(lián);有的國家則不列入,如

美國;也有的國家在計算財政平衡時把一部分建設國債包含在正常收入

之內把為彌補赤字而發(fā)行的國債視為財政赤字,如日本;中國把國債收

入列入正常收支范圍,而不視為赤字。

中國堅持實行〃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財政政策。因為從社會主義國

家經濟建設的實踐來看,不論出現(xiàn)過多的財政結余,還是財政赤字,都

會對國民經濟產生不利影響。過多的財政結余,會導致物資儲備不合理,

積壓過多,資金周轉減緩;出現(xiàn)赤字,可能導致財政性貨幣發(fā)行。從資

金和物資的關系上說,是安排了一部分沒有物資保證的支出,其結果會

造成物資供應緊張,物價上漲,直接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財政收支平

衡意味著財政分配與物資分配相適應,這是保證國民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

協(xié)調發(fā)展的必要條件。

2.財政平衡的計算方法

根據(jù)是否將債務收支作為正常的財政收支,可以有兩種計算財政赤字的

方法:

(1)硬赤字(結余)二(經常收入+債務收入)-(經常支出+債務支出)

(2)軟赤字(結余)=經常收入-經常支出

我國從1953年-1993年基本上采用第一種方法,這樣,從賬面上看,

財政收支永遠是平衡的,但是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掩蓋財政赤字的真實情況

(2)由于這種辦法大大縮小了赤字的數(shù)額,導致人們對財政等困難認

識不足,可能使得財政支出擴張

(3)財政赤字數(shù)額不能得到真實反映,難以分析財政支出對經濟運行

所產生的影響。

相比于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更能真實反映財政赤字狀況及財政收支

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因此,財政赤字的準確含義應是:政府經常性支出

超過經常性收入的差額。

我國1994年后,公債收入不再列作正常收入,公債付息支出也相應未

列入正常的預算支出,因此,還本和付息支出不恰當?shù)乩υ谝黄穑栊?/p>

債換舊債,致使國債規(guī)模越滾越大。從2002年開始,我國國債還本付

息中的利息支出從年度預算中列支,借新債只還舊債本金。

3.我國經濟中的財政赤字

(1)財政赤字分類

①預算赤字:編制預算時就存在收不抵支的情況,預算列有赤字,不

代表預算執(zhí)行結果一定有赤字。因為預算執(zhí)行過程,可以采取增收節(jié)支,

達到收支平衡。

②決算赤字:預算執(zhí)行結果支大于收。決算有赤字,可能因為預算編制

有赤字,也可能是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新的減收增支因素導致赤字。

③赤字政策:國家有意識地用一些赤字來調節(jié)經濟的一種政策,即通過

財政赤字擴大政府支出規(guī)模,刺激社會的巨額赤字。

赤字政策的基本思想是由凱恩斯提出的,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蹭被廣泛

運用,作為調節(jié)經濟的一種手段。

(2)我國現(xiàn)實情況

①我國財政工作一直實行〃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的方針,但不少年份

出現(xiàn)赤字。

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財政赤字的原因:

i.企業(yè)改革滯后和企業(yè)進入市場后無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效益不高,

國有企業(yè)虧損面大,制約財政收入增長。

ii.財權分散,分配秩序混亂,嚴重侵蝕了國家稅基,預算之外的各種基

金和收費不斷增長,加大企業(yè)負擔,影響財政收入穩(wěn)定增長。

iii.稅制結構與經濟結構、分配結構的變化不適應

iv.財政支出規(guī)模失控,增加了財政平衡壓力。

V.改革涉及社會各集團、各階層及其成員之間的利益調整,為支持企業(yè)

和價格改革,國家每年都要撥出大量資金用于價格和調價補貼,給財政

增加較大壓力。

4.社會總供求及其平衡

(1)社會總供求的含義

社會總供給是充分發(fā)揮生產能力和充分就業(yè)條件下,一國在一定時期內

所能達到的國民生產總值(GNP)。

社會總需求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有支付能力的總需求。

兩者差額即〃GNP〃缺口,來反映社會總供求之間平衡狀況。

(2)計算公式

平衡的公式——

C(消費)+1(投資)+G(政府投資)+X(出口)=總需求

C(消費)+S(儲蓄)+G政府收入(主要是稅收)+M(進口)=總供

總需求二總供給

(3)社會總供求平衡包含的內容

①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總量平衡

總量平衡在社會總供求平衡中占主導地位,是結構平衡的基礎,最終落

實到結構平衡上來,即總量失衡的情況下,結構平衡不太可能出現(xiàn);結

構嚴重失衡的情況下,必然對總量平衡造成沖擊。

在動態(tài)經濟運行中,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平衡只能是一種狀態(tài),一種過

程,實際上,總量失衡經常出現(xiàn),大體歸為:需求不足和需求過旺。

國家對經濟宏觀調控所要實現(xiàn)的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就是尋找

一種動態(tài)平衡。

衡量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是否平衡的經濟參數(shù):物價上漲率、失業(yè)率.

國際收支狀況,據(jù)此采用相應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②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結構平衡

通過抽象,把總需求劃分為: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把總供給劃分為:

消費品供給和投資品供給。

消費結構平衡即:消費需求二消費品供給

投資結構平衡即:投資需求(生產型投資+非常性投資)工投資品供給

在我國傳統(tǒng)體制下,結構失衡的主要表現(xiàn):消費需求不足(消費需求<

消費品供給)與投費需求膨脹(投奧需求〉投資品供給)并存,在投資

需求膨脹的同時,基礎工業(yè)和基礎設施的投資相對不足。(即大規(guī)模進

行〃樓、堂、館、所〃非生產性投資,而生產性投資不足,其中能源、

交通、原材料等基礎產業(yè)投資尤為不足;導致低水平重復建設和資源的

浪費。)

從我國現(xiàn)實情況來看,要促使社會總供求結構平衡,采取的措施有:

i.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培育完善市場機制,為不同企業(yè)創(chuàng)

造平等競爭的機會。

ii.通過產業(yè)政策,引導產業(yè)及行業(yè)發(fā)展。

iii.加強需求管理,在引導需求方向和協(xié)調需求結構的同時優(yōu)化有效供給。

5.財政平衡和社會總供求平衡的關系

(1)當社會總供求失調,政府通過財政收支對其進行調節(jié)

①總需求,總供給:i.直接削減政府支出,抑制總需求膨脹。ii增加稅

收,擴大供給。亂上述兩種方法雙管齊下。

②總需求<總供給:i.擴大政府財政指出ii.削減稅收iii.雙管齊下

(2)作用機理

①稅收乘數(shù):政府增加或減少稅收引起的國民收入(GDP)變動程度。

稅收乘數(shù)和GDP呈負相關。

②支出乘數(shù):財政支出(包括消耗性支出,也稱政府購買;和轉移性支

出,也稱轉移支付)的增減變化弓I起國民收入(GDP)增減變化的程度。

*【乘數(shù)效應】乘數(shù)效應包括正反兩個方面。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擴

大、稅收減少時,對國民收入有加倍擴大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

擴張效應。當政府投資或公共支出削減、稅收增加時,對國民收入有加

倍收縮的作用,從而產生宏觀經濟的緊縮效應。也指即一種措施產生多

重效果。

(二)財政政策概念、功能類型

L財政政策的內涵

財政政策是指為促進就業(yè)水平提高,減輕經濟波動,防止通貨膨脹,實

現(xiàn)穩(wěn)定增長而對政府財政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

府財政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決策。或者說,財政政策是指政府變動稅

收和支出以便影響總需求,進而影響就業(yè)和國民收入的政策。

核心點:(1)財政政策目標和手段是構成財政政策的兩大基本要素。

(2)財政政策包含政府支出和政府收入。

①政府支出。是指整個國家中各級政府支出的總和,由具體的支出項目

構成,主要可以分為政府購買和政府轉移支付兩類。政府購買是指政府

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如購買軍需品、機關公用品、政府雇員報酬、公

共項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屬于政府購買。政府購買支出是決定國民收

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規(guī)模直接關系到社會總需求的增減。購買支

出對整個社會總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政府轉移支付是指

政府在社會福利保險、貧困救濟和補助等方面的支出。轉移支付不能算

作國民收入的組成部分,它所做的僅僅是通過政府將收入在不同社會成

員之間進行轉移和重新分配。

②政府收入。稅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國家為了實現(xiàn)其職

能按照法律預先規(guī)定的標準,強制的、無償?shù)娜〉秘斦杖氲囊环N手段。

與政府購買支出、轉移支付一樣,稅收同樣具有乘數(shù)效應,即稅收的變

動對國民收入的變動具有倍增作用。當政府稅收不足以彌補政府支出時,

就會發(fā)行公債,使公債成為政府財政收入的又一組成部分。公債是政府

對公眾的債務,或公眾對政府的債權。它不同于稅收,是政府運用信用

形式籌集財政資金的特殊形式,包括中央政府的債務和地方政府的債務。

2.財政政策的特征

(1)制度性和階段性

財政政策與一定的社會經濟制度直接相關;不同歷史階段、不同經濟發(fā)

展階段,財政政策的目標、政策工具、理論基礎,具有明顯的差異性。

(2)穩(wěn)定性與變動性統(tǒng)一

穩(wěn)定性相對,變動性絕對。穩(wěn)定性指政策目標已經確定,就必然經歷實

現(xiàn)過程,這個過程應該保持政策相對穩(wěn)定。而變動性是指必然伴隨著經

濟社會發(fā)展的條件、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3)目標、手段和效果的統(tǒng)一性

目標是方向,政策手段是工具和途徑,效果是檢驗標準。

(4)調控的間接性

不直接與干預社會經濟生活或從事某種經濟活動,而是通過注入預算的

制定調整,財政支出規(guī)模、方向和結構安排,稅種、稅率的確定,以及

公債、轉移支付等財政手段的靈活運用,去達到間接宏觀調控的目的。

3.基本功能

(1)導向功能(guidingfunction)

主要是對個人和企業(yè)的經濟行為,以及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方向產生作用。

具體表現(xiàn)在:①配合國民經濟(nationaleconomy)總體政策和各部

門、各行業(yè)政策,提出明確調節(jié)目標(adjustmentgoal)。②不僅規(guī)

定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還通過利益機制(Interests

mechanism),告訴人們怎樣做更好。

(2)協(xié)調功能(coordinationfunction)

主要表現(xiàn)在對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某些失衡狀態(tài)的制約、調節(jié)能力。

它可以協(xié)調地區(qū)之間.行業(yè)之間.部門之間.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

具備協(xié)調功能的原因:①財政本質屬性—在國民收入分配過程中,通過

財政收支,改變社會集團和成員在國民收入占有的份額,調整社會關系。

(eg.轉移支出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ies)②是財政政策

體系的全面性和配套性為其協(xié)調功能提供可能性。

(3)控制功能(controlfunction)

國家或政府通過財政政策對人們的經濟行為和宏觀經濟(macro

economy)的制約與促進,實現(xiàn)對整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控制。

(4)穩(wěn)定功能(stabilizationfunction)

政府通過財政政策,調整總支出totalexpenditure水平,使貨幣支出

水平恒等于產出水平,實現(xiàn)國民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eg.通貨膨脹

inflation,政府通過將總支出減少到總供給supply與總需求demand

相等的水平,抑制經濟過熱

curboverheatingeconomyo)

4.主要類型

(1)根據(jù)財政政策手段不同

分為稅收政策、公債政策、投資政策、補貼政策、公共支出政策、預算

政策。一般認為,預算政策等于狹義上的財政政策。

預算政策(財政政策)又可以分為膨脹性財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

policy(減稅增支,刺激需求stimulatethedemand)、緊縮性財政

政策tightfiscalpolicy(增稅減支出,抑制需求)、中性財政政策

NeutralFiscalPolicy(不會產生擴張效應和緊縮效應)。

(2)根據(jù)調節(jié)經濟周期作用來劃分

①自動穩(wěn)定財政政策automaticfiscalpolicy:某些能夠根據(jù)經濟波

動情況自動發(fā)生穩(wěn)定作用的政策,無需借助外力可以直接產生控制效果。

財政政策自動穩(wěn)定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i.稅收自動穩(wěn)定性,如公司所得

稅和累進個人所得稅;ii.政府支出的自動穩(wěn)定性,如轉移支付和失業(yè)

救濟金。

②相機抉擇財政政策Discretionaryfiscalpolicy:某些財政政策本身

沒有自動穩(wěn)定的功能,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對經濟產生調節(jié)作用。

這種政策是政府根據(jù)當時的經濟形勢,采取不同財政措施,以消除通貨

膨脹缺口或通貨緊縮deflation缺口,是政府利用國家財力有意識的干

預經濟運行的行為。

(三)財政政策的目標及工具

1.最終目標:社會生活質量的提高Theimprovementofthequality

ofsociallife

原因:(1)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活動的根本目的

一在不斷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的基礎上,滿足人民

日增長的物質和文化水平需要。需要的滿足程度表現(xiàn)為個人需求和社會

公Z-X±/x±rT季o求

(2)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僅靠市場遠遠不高,需要政府財政政策的調

節(jié)。

2.中間目標

(1)物價相對穩(wěn)定PricesarerelativelystabIe一避免過度通脹或通縮。

(2)收入的合理分配Arationaldistributionofincome—充分調動

社會成員的勞動積極性,防止貧富過分懸殊。

(3)經濟適度增長appropriatespeedforeconomicgrowth一視

儲蓄水平定增長率、視物力可能定相關政策;一方面,在政策取向上處

理好儲蓄和消費關系,保持適度的社會儲蓄率,另一方面注意發(fā)揮財政

在結構調整和推動創(chuàng)新方面的作用。

3.財政政策工具

(1)國家預算nationalbudget

主要通過預算收支規(guī)模及平衡狀態(tài)的確定、收支結構的安排和調整來實

現(xiàn)財政政策目標。

(2)稅收tax

主要通過稅種、稅率來確定和保證國家財政收入,調節(jié)社會經濟的分配

關系以滿足國家履行政治經濟職能的財力需要,促進經濟穩(wěn)定協(xié)調發(fā)展

和社會的公平分配。

具有廣泛性、整體性、法制性以及直接調節(jié)收入、間接調節(jié)行為等特點。

(3)公債governmentdebt

是政府為解決賬戶透支的問題而采取的借債。政府可向社會的企業(yè)、事

業(yè)機構及個人借債,向中央銀行借債,也可向國外借債。所以,可以將

公債定義為國家或政府舉借的債,是指國家或政府以債務人的身份,采

取信用的方式,向國內外取得的債務。

它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政府調節(jié)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

(4)財政投資financialinvestment

以政府為主體、將其從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中籌集起來的財政資金用于

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一種集中性、政策性投資,是財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

是政府為了實現(xiàn)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xiàn)經濟,投入資金用于

轉化為實物資產的行為和過程。

(5)財政補貼financialsubsidies

它是國家根據(jù)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的客觀要求和一定時期的政策需要,通過財

政轉移的形式直接或間接地對農民、企業(yè)、職工和城鎮(zhèn)居民實行財政補

助,以達到經濟穩(wěn)定協(xié)調發(fā)展和社會安定的目的.

與價格、工資等分配手段相配合發(fā)生作用,具有調節(jié)靈活的顯著特點。

(6)公共支出publicexpenditure

在預算中安排的社會文教、行政、國防等支出的忠誠。對國民經濟和社

會發(fā)展具有長期、潛在的重要作用,支出剛性作用強。

(四)疫情與我國財政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也催生了前所未有

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僅就數(shù)字指標來看,2020年,不僅財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首次超過3%,增發(fā)抗疫特別國債1萬億元,而且大幅增加

地方專項債發(fā)行規(guī)模1.6萬億元進而總額增至3.75萬億元,新增減稅

降費5000億元從而使全年企業(yè)新增減負超過2.5萬億元,中央財政非

急需非剛性支出壓減50%以上,等等。

如此的配置格局,究竟是基于什么樣的考慮而作出?又是奔著什么

樣的目標而去?這只有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才可能看清楚、說明

白。

將矛盾和問題分分類、歸歸堆

當前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經濟工作所面臨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固然在

表象上主要體現(xiàn)為疫情沖擊,但絕不限于疫情沖擊。除了疫情沖擊之外,

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依然存在,甚至因疫情而凸顯。若

用一句話加以集中概括,那就是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相

交織并疊加疫情沖擊。倘若將這些矛盾和問題不加區(qū)分地一鍋煮、一勺

膾,甚至將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統(tǒng)統(tǒng)歸之于疫情沖擊,既可能因壓力巨大

表象而誤判形勢,也可能因找不準真實病因而用錯藥方。所以,對于當

前經濟形勢的分析,在以2019年經濟運行狀況為參照系的同時,還要

采用另一個參照系——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和政策部署,從而將疫情

沖擊同周期性、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區(qū)別開來。

一旦將〃疫情前考慮的預期目標和政策部署〃這一參照系引入當前

經濟形勢分析,便會立刻發(fā)現(xiàn),周期性、體制性、結構性矛盾和問題系

原有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不僅同疫情沖擊不是一回事,而且在疫情前

已有充分研判。只不過在疫情之下,其程度有所加劇。與之相反,疫情

沖擊則系突如其來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矛盾和特

殊問題。對這兩類不同性質矛盾和問題的分解,實質就是對困難、風險

和挑戰(zhàn)的分解,也就是對由此形成的財政擴張需求壓力的分解。

這啟示我們,疫情之下的財政擴張需求,在區(qū)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

和問題的基礎上,就總量而言,并沒有此前不少人預期的那般大。就結

構而言,也須加以仔細鑒別并明確區(qū)分,堅持〃橋歸橋、路歸路〃。

以不留或少留〃后遺癥〃為底線

歷史的經驗一再告訴我們,舉凡實施財政擴張,特別是實施超大劑

量的財政擴張,多多少少總會留下〃后遺癥〃。面對疫情之下前所未有

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積極財政政策當然要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財政擴

張操作實施〃對沖〃。不如此,〃六?!ǖ牡拙€便難以守??;不這樣,

以保促穩(wěn)、穩(wěn)中求進的任務便難以完成。但是,無論如何,在彳土可情況

下,以最小化成本實現(xiàn)既定政策目標終歸是宏觀調控操作的基本考量。

為此,盯住疫情之下財政擴張操作可能帶來的副作用拉出一張大致〃清

單〃,作為警醒各方面共同遵守的〃底線〃,無疑是必要的。

第一,嚴格區(qū)分疫情沖擊與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

不因疫情之下財政支出規(guī)模的擴大而墊高未來或正常年份的財政支出

基數(shù)、顛覆來之不易的減稅降費成果。

第二,嚴格區(qū)分〃戰(zhàn)時狀態(tài)〃的抗疫目標與日常的宏觀調控政策目

標,不因疫情之下實施有別于常規(guī)的特殊操作而沖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主線、偏離經濟高質量發(fā)展軌道。

第三,嚴格區(qū)分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與正常的風險防范要求,不因

疫情之下〃不得已而為之〃的〃破戒〃之舉而放松對于財政金融風險的

應有戒備。

一旦將不留或少留上述〃后遺癥〃作為底線引入財政擴張考量,便

可十分清晰地看到,對沖疫情沖擊的財政擴張操作并非只有效益,沒有

成本。在圍繞政策目標而做財政擴張布局的同時,充分評估其伴生的成

本因素,便會對疫情區(qū)間財政擴張可能產生的效應〃外溢〃保持高度警

惕,便不會隨疫情區(qū)間實施特殊操作而手忙腳亂、不由自主跑回〃慣性

思維“老路。對于諸如提高財政赤字率、增發(fā)抗疫特別國債等涉及財政

金融風險之類問題的抉擇,也就不能不有所節(jié)制。

這提醒我們,疫情之下的財政擴張操作,也須作成本效益分析C在

同時對成本和效益兩個方面因素加以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兼顧當前與長

遠,堅持不為解決短期問題而留下可能危害長期發(fā)展的〃后遺癥〃。

堅持對癥下藥、精準施策

區(qū)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和問題、以不留或少留〃后遺癥〃為前提,

其根本目的在于找準應對當前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的著力點和著重點。

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相交織的情況本來就存在,疫

情只是加劇了其所帶來的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的程度。面對結構性、體制

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加以應對。

這意味著,針對這一類矛盾和問題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是常規(guī)性操作。

必須堅持遵循既定的理念、思想和戰(zhàn)略,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軌道

上繼續(xù)前行。

而疫情沖擊帶來的挑戰(zhàn)屬于特殊時期的特殊困難、特殊風險,那么

面對疫情相關的矛盾和問題,只能通過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加以應對。

這意味著,針對這一類矛盾和問題進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是戰(zhàn)E寸之

舉、非常規(guī)性操作。不僅須與疫情相捆綁,而且要隨疫情演變狀況作取

舍,隨疫情解除而自然終止。

在不同背景下進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分別圍繞自身的著力點具

體布局。雖然二者之間不乏交叉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特點。

作為戰(zhàn)時之舉、非常規(guī)性操作,提高財政赤字率和增發(fā)抗疫特別國

債所瞄準的目標在于〃救助〃和〃紓困〃,著眼于保就業(yè)、?;久裆?/p>

保市場主體。一個"?!ㄗ郑〉胶锰幍孛枥L了這一類特殊操作的著力

點和著重點。為此,不僅要以〃擠牙膏〃思維應對財政赤字率提高和抗

疫特別國債增發(fā),根據(jù)問題和沖擊的大小,堅持精打細算,力爭財政赤

字率提高和抗疫特別國債增發(fā)的幅度能夠恰好解決問題。而且要跳出現(xiàn)

行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建立特殊機制、通過特殊渠道,實行??顚S?,

讓由此籌集的2萬億元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并力爭將此

類特殊操作及其效應控制于疫情區(qū)間,確保其可以隨著疫情解除而回歸

正常財政管理軌道。

大幅增加地方專項債發(fā)行規(guī)模、新增減稅降費和大力壓減政府非急

需非剛性支出所聚焦的目標在于推動經濟平穩(wěn)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其著力點

和著重點是落在宏觀調控上的。為此,不僅要堅持新發(fā)展理念,堅持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wěn)需求、穩(wěn)增長、穩(wěn)經濟基本盤,確保地方政

府專項債收入真正用之于擴大〃補短板、強弱項〃的有效投資,而且要

讓新增減稅降費紅利真正落到企業(yè)讓通過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50%

以上而騰挪出來的資金真正體現(xiàn)在〃讓人民過好日子〃上,讓宏觀調控

的每一個舉措實實在在地落實落細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

這告誡我們,疫情之下的積極財政政策配置,固然集中體現(xiàn)為“對沖〃

二字,但面對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和問題相交織疊加疫情沖擊,

講究對癥下藥、精準施策非常重要。絕不能病急亂投醫(yī),將所有矛盾和

問題混為一談,不加區(qū)分地服用同一味藥。只有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有

效應對沖擊、持續(xù)良性循環(huán)的高質量發(fā)展的新路子。

二、貨幣政策(monetarypolicy)

(-)貨幣政策的含義及類型

L含義

(1)狹義的貨幣政策:指中央銀行為實現(xiàn)其特定的經濟目標而采用的

各種控制和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或信用量的方針和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

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

(2)廣義的貨幣政策:不僅包括央行在短期內對貨幣、信貸進行調控

的行為準則,還包括其調控的過程,即貨幣政策的長期目標、中介指標

/監(jiān)測指標的選擇、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貨幣政策行為的傳遞、貨幣

政策與宏觀經濟政策的協(xié)調等。

(3)理解貨幣政策的核心概念:

①政策客體: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根據(jù)貨幣和社會總需求的聯(lián)系)

②政策主體:制定主體是中央銀行

③貨幣政策是經濟理論或貨幣信用理論,在宏觀貨幣、信貸管理中的具

體實踐。(代表某一經濟理論流派的理論觀點或政策主張,具有較強的

理論性)

2.類型

(1)擴張型貨幣政策:擴張性貨幣政策通過提高貨幣供給的增長率,

來帶動總需求的增長。貨幣供應量較多地超過經濟正常運行對貨幣的實

際需求量,其主要功能在于刺激社會總需求的增加。貨幣供給增加時,

利率會降低,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因此經濟蕭條時多采用擴張性貨幣政

策。

*【為什么貨幣供給增加,利率會降低】

流動性偏好理論:所謂流動性是指資產變現(xiàn)的速度,現(xiàn)金是流動性最強

的資產。貨幣供給增加,市場上流通的貨幣量增加了,人們持有的貨幣

增加,流動性得到滿足,但過多的貨幣持有會使得機會成本增加,因而

個人偏向于去進行投資,購買其他金融資產,對金融資產的需求的增加

使得股票、債券等的價格上升,對貨幣的需求減少,因此會使得利率下

降。

(2)緊縮性貨幣政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熠長

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

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采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中國目標實行的是: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二)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L穩(wěn)定物價

穩(wěn)定物價目標是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首要目標,而物價穩(wěn)定的實質是幣

值的穩(wěn)定。穩(wěn)定物價是一個相對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貨膨脹,使一段物

價水平在短期內不發(fā)生急劇的波動。衡量物價穩(wěn)定與否,從各國的情況

看,通常使用的指標有三個:

(1)GNP(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指數(shù),它以構成國民生產總值的最終

產品和勞務為對象,反映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

(2)消費物價指數(shù),它以消費者日常生活支出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

映消費物價水平的變化情況。

(3)批發(fā)物價指數(shù),它以批發(fā)交易為對象,能較準確地反映大宗批發(fā)

交易的物價變動情況。需要注意的是,除了通貨膨脹以外,還有一些屬

于正常范圍內的因素。

這個限度的確定,各個國家不盡相同,主要取決于各國經濟發(fā)展情況。

另外,傳統(tǒng)習慣也有很大的影響。

2.充分就業(yè)

所謂充分就業(yè)目標,就是要保持一個較高的、穩(wěn)定的水平。在充分就業(yè)

的情況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參加工作者,都能在較合理的條件下隨時

找到適當?shù)墓ぷ鳌?/p>

充分就業(yè),是針對所有可利用資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但要測定各種經

濟資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以勞動力的就業(yè)程度為基準,即

以失業(yè)率指標來衡量勞動力的就業(yè)程度。

所謂失業(yè)率,指社會的失業(yè)人數(shù)與愿意就業(yè)的勞動力之比,失業(yè)率的大

小,也就代表了社會的充分就業(yè)程度。失業(yè),理論上講,表示了生產資

源的一種浪費,失業(yè)率越高,對社會經濟增長越是不利,因此,各國都

力圖把失業(yè)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實現(xiàn)其經濟增長的目標。造成失業(yè)的

原因主要有:

(1)總需求不足。由于社會總供給大于總需求,使經濟社會的各種經

濟資源(包括勞動力資源)無法得到正常與充分的利用。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周期性的失業(yè)。這是在經濟周期中的經濟危機與蕭條階段,由于需

求不足所造成的失業(yè)。二是持續(xù)的普遍性的失業(yè)。這是真正的失業(yè),它

是由一個長期的經濟周期或一系列的周期所導致的勞動力需求長期不

足的失業(yè)。

(2)摩擦性失業(yè)。當一個國家某個地區(qū)的某一類職業(yè)的工人找不到工

作,而在另外一些地區(qū)卻又缺乏這種類型的工人時,就產生了摩擦性失

業(yè)。

(3)季節(jié)性的失業(yè)。有些行業(yè)的工作季節(jié)性很強,而各種季節(jié)性工作

所需要的技術工作又不能相互替代,季節(jié)性失業(yè)可以設法減少,但無法

完全避免。

(4)結構性失業(yè)。在動態(tài)的經濟社會中,平時總有一些人要變換他們

的工作,或者換一個職業(yè),或者換一個雇主,有的可能調到其它地區(qū)工

作,當某項合同到期時也會出現(xiàn)勞動力多余。這些情況中,未找到另一

個工作之前,常常會有短暫的失業(yè)。

西方經濟學認為,除需求不足造成的失業(yè)外,其它種種原因造成的失業(yè)

是不可避免的現(xiàn)象。從經濟效率的角度看,保持一定的失業(yè)水平是適當

的,充分就業(yè)目標不意味著失業(yè)率等于零,美國多數(shù)學者認為4%的失

業(yè)率即為充分就業(yè),而一些更為保守的學者則認為應將失業(yè)率壓低到

2-3%以下。

3.經濟增長

所謂經濟增長就是指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必須保持合理的、較高的速度。

各國衡量經濟增長的指標一般采用人均實際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

即用人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剔除物價上漲率后的人均實際國

民生產總值年增長率來衡量。政府一般對計劃期的實際GNP增長幅度

定出指標,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銀行即以此作為貨幣政策的目標。

當然,經濟的合理增長需要多種因素的配合,最重要的是要增加各種經

濟資源,如人力、財力、物力,并且要求各種經濟資源實現(xiàn)最佳配置。

中央銀行作為國民經濟中的貨幣主管部門,直接影響到其中的財力部分,

對資本的供給與配置產生巨大作用。

因此,中央銀行以經濟增長為目標,指的是中央銀行在接受既定目標的

前提下,通過其所能操縱的工具對資源的運用加以組合和協(xié)調。一段地

說,中央銀行可以用增加貨幣供給或降低實際利率水平的辦法來促進投

資增加;或者通過控制通貨膨脹率,以消除其所產生的不確定性和預期

效應對投資的影響。

4.平衡國際收支

根據(j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定義,國際收支是某一時期一國對外經濟往來

的統(tǒng)計表,它表明:

(1原一經濟體同世界其他地方之間在商品、勞務和收入方面的交易;

(2X亥經濟體的貨幣性黃金、特別提款權以及對世界其他地方的債權、

債務的所有權等的變化;

(3)從會計意義上講,為平衡,不能相互抵消的上述交易和變化的任

何賬目所需的無償轉讓和對應項目。

所謂平衡國際收支的目標,簡言之,就是采取各種措施糾正國際收支差

額,使其趨于平衡。

因為一國國際收支出現(xiàn)失衡,無論是順差或逆差,都會對本國經濟造成

不利影響,長時期的巨額逆差會使本國外匯儲備急劇下降,并承受沉重

的債務和利息負擔;而長時期的巨額順差,又會造成本國資源使用上的

浪費,使一部分外匯閑置,特別是如果因大量購進外匯而增發(fā)本國貨幣,

則可能引起或加劇國內通貨膨脹。當然,相比之下,逆差的危害尤甚,

因此各國調節(jié)國際收支失衡一般著力于減少以致消除逆差。

5.最終目標之間的關系

(1)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充分就業(yè)與經濟增長

(2)相對獨立:充分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平衡

(3)存在矛盾:

①物價穩(wěn)定與經濟增長:刺激經濟增長,就應促進信貸和貨幣發(fā)行的擴

張,結果會帶來物價上漲。

②物價穩(wěn)定與國際收支平衡:他國發(fā)生通貨膨脹,本國物價穩(wěn)定,則會

造成本國輸出增加、輸入減少,國際收支發(fā)生順差。

③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隨著經濟增長,對進口商品需要通常會增

加,結果會出現(xiàn)貿易逆差。

(二)貨幣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

(1)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ReserveRequirementratio)金融機構

與央行的關系

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金融機構,按法律規(guī)定存放在中央銀行的存款,與其

吸收存款的比率。是央行控制專業(yè)銀行信貸總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貨幣

政策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的真實效用體現(xiàn)在它對存款貨市銀行的信用擴

張能力、對貨幣乘數(shù)的調節(jié)。由于存款貨幣銀行的信用擴張能力與中央

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存在乘數(shù)關系,而乘數(shù)的大小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成反比。因此,若中央銀行采取緊縮貨幣政策,中央銀行就會提高法定

存款準備金率,使專業(yè)銀行上繳的準備金增加,限制了專業(yè)銀行的信用

擴張能力,降低了貨幣乘數(shù)(降低貨幣供給量),最終起到收縮貨幣供

應量和信貸量的效果,反之亦然。

但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存在三個缺陷:

一是當中央銀行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可以變動其在

中央銀行的超額存款準備金,從反方向抵消法定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政策

的作用;

二是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貨幣乘數(shù)的影響很大,作用力度很強,往往被

當作一劑〃猛藥〃;

三是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的影響要通過存款

貨幣銀行的輾轉存、貸,逐級遞推而實現(xiàn),成效較慢、時滯較長。因此,

法定存款準備金政策往往是作為貨幣政策的一種自動穩(wěn)定機制,而不將

其當作適時調整的經常性政策工具來使用。

(2)再貼現(xiàn)政策(rediscountrate)商業(yè)銀行與央行的關系

再貼現(xiàn)是指存款貨幣銀行持客戶貼現(xiàn)的商業(yè)票據(jù)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xiàn),

以取得中央銀行的信用支持。就廣義而言,再貼現(xiàn)政策并不單純指中央

銀行的再貼現(xiàn)業(yè)務,也包括中央銀行向存款貨幣銀行提供的其他放款業(yè)

務。

再貼現(xiàn)政策的基本內容是中央銀行根據(jù)政策需要調整再貼現(xiàn)率(包括中

央銀行掌握的其他基準利率,如其對存款貨幣銀行的貸款利率等),當

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xiàn)率時,存款貨幣銀行借入資金的成本上升,基礎貨

幣得到收縮,反之亦然。

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工具相比,再貼現(xiàn)工具的彈性相對要大一些、作用

力度相對要緩和一些。但是,再貼現(xiàn)政策的主動權卻操縱在存款貨幣銀

行手中,因為向中央銀行請求貼現(xiàn)票據(jù)以取得信用支持,僅是存款貨幣

銀行融通資金的途徑之一,存款貨幣銀行還有其他的諸如出售證券、發(fā)

行存單等融資方式。因此,中央銀行的再貼現(xiàn)政策是否能夠獲得預期效

果,還取決于存款貨幣銀行是否采取主動配合的態(tài)度。

(3)公開市場業(yè)務(openmarketoperation)央行與發(fā)布債券政府部

門的關系

中央銀行公開買賣債券等的業(yè)務活動即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yè)務,中

央銀行在公開市場開展證券交易活動,其目的在于調控基礎貨幣,進而

影響貨幣供應量和市場利率。公開市場業(yè)務是比較靈活的金融調控工具。

2.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tǒng)的三大貨幣政策都屬于對貨幣總量的調節(jié),以影響整個宏觀經濟。

在這些一般性政策工具以外,還可以有選擇的對某些特殊領域的信用加

以調節(jié)和影響。其中包括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市場信用控制.優(yōu)惠利

率.不動產信用控制.預繳進口保證金等。

(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與中介目標

1.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理論

(1)凱恩斯學派理論(我國所采用的)

凱恩斯的貨幣政策利率傳導機制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界的經典理論。

凱恩斯的邏輯思路是:實際產量的增加與否,取決于有效需求,即社會

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達到均衡時的總需求。有效需求由邊際消費傾向.

資本邊際效率、靈活偏好三大心理因素所決定的消費需求與投資需求構

成。在邊際消費傾向因消費增長趕不上收入增長而遞減從而消費需求不

足時,投資需求必然成為彌補總供給與總需求缺口的關鍵因素。投資需

求取決于利率與資本邊際效率的對比關系。由于利息是人們放棄靈活偏

好的報酬,因此,利息率的高低便取決于人們對貨幣的靈活偏好程度,

即貨市的需求程度。

這樣,凱恩斯關于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便體現(xiàn)為:貨幣供給(M)相對于

貨幣需求增加后,人們手持貨幣超過了靈活偏好程度,對債券的需求即

會增加,從而債券價格上漲,利率⑺下降,當利率下降到小于資本邊際

效率時,就會刺激投資⑴增加,在消費傾向一定的情況下,投資增加通

過乘數(shù)效應影響總支出(E)和總收入(Y)

M增加-r下降-I增加-E增加-Y增加

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利率:貨幣供給量的調整首先影響利率的

升降,然后才使投資乃至總支出發(fā)生變化。

(2)貨幣學派理論(貨幣市場化)

貨幣學派認為利率在貨幣傳導機制中不起重要作用,他們認為貨幣供給

量(M)的變化直接影響支出(E),然后再由支出影響投資(I),最

終作用于總收入(Y)。貨幣主義者認為在短期,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會

帶來產出的改變,但在長期,則只會影響物價水平。

M-E-I-Y

貨幣學派認為,增加貨幣供應量在開始時會降低利率,銀行增加貸款,

貨幣收入增加和物價上升,從而導致消費支出和投資支出增加,引起產

出提高,指導物價的上漲將多余的貨幣量完全吸收掉為止。因而,貨幣

政策的傳導機制不是通過利率間接影響投資和收入,而是通過貨幣實際

余額的變動直接影響之處和收入。

中央銀行對貨幣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貨幣供應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貨

幣供應量的變動直接導致名義收入的變動。

2.貨幣政策中介目標

(1)選取標準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具有特殊的傳導機制和控制作用,可以為貨幣政策

的實施提供數(shù)量化的依據(jù)。一般而言,應符合以下三個標準。

①可控制:指中央銀行通過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的運用,能對中介目標變

量進行有效地控制,能在較短時間內(如1—3個月)控制中介目標變

量的變動狀況及其變動趨勢。

②可測性:指中央銀行能夠迅速獲得中介目標相關指標變化狀況和準確

的數(shù)據(jù)資料,并能夠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有效分析和作出相應判斷。

③相關性:指中央銀行所選擇的中介目標,必須與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有

密切的相關性,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對中介目標進行調控,能夠

促使貨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

(2)種類

①利率:西方傳統(tǒng)的貨幣政策均以利率為中介目標。利率能夠作為中央

銀行貨幣政策的中間目標,是因為——

i利率不但能夠反映貨幣與信用的供給狀態(tài),而且能夠表現(xiàn)供給與需求

的相對變化。利率水平趨高被認為是銀根緊縮,利率水平趨低則被認為

是銀根松弛。

ii.利率屬于中央銀行影響可及的范圍,中央銀行能夠運用政策工具設法

提高或降低^率。

近利率資料易于獲得并能夠經常匯集

②貨幣供應量: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現(xiàn)代貨幣數(shù)量論者認為宜以貨幣供

應量或其變動率為主要中介目標。他們的主要理由是——

i.貨幣供應量的變動能直接影響經濟活動。

ii.貨幣供應量及其增減變動能夠為中央銀行所直接控制。

iii.與貨幣政策聯(lián)系最為直接。貨幣供應量增加,表示貨幣政策松弛,反

之則表示貨幣政策緊縮。

iv.貨幣供應量作為指標,不易將政策性效果與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因

而具有準確性的優(yōu)點。

但以貨幣供應量為指標也有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i.中央銀行對貨幣供應量的控制能力。貨幣供應量的變動主要取決于基

礎貨幣的改變,但還要受其它種種非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如現(xiàn)金漏損率、

商業(yè)銀行超額準備比率、定期存款比率等,非中央銀行所能完全控制。

ii.貨幣供應量傳導的時滯問題。中央銀行通過變動準備金以期達到一定

的貨幣量變動率,但此間卻存在著較長的時滯。

證貨幣供應量與最終目標的關系。對此有些學者尚持懷疑態(tài)度。但從衡

量的結果來看,貨幣供應量仍不失為一個性能較為良好的指標。

③貸款量:以貸款量作為中間目標,其優(yōu)點是——

i.與最終目標有密切相關性。流通中現(xiàn)金與存款貨巾均由貸款引起,中

央銀行控制了貸款量,也就控制了貨幣供應量。

訂.準確性較強,作為內生變數(shù),貸款規(guī)模與需求有正值相關"乍為政策

變數(shù),貸款規(guī)模與需求也是正值相關。

iii.數(shù)據(jù)容易獲得,因而也具有可測性。

(3)我國的選擇

①貨幣發(fā)行量:西方國家選擇的中介目標大多是市場利率和貨幣供應量,

而我國使用額中介目標主要是貨幣發(fā)行量。因為我國先進流通量大,本

身需要加強管理、檢測,同時,現(xiàn)金又是銀行信貸收支的存貸差額,可

以用于制約存貸規(guī)模。

②貸款規(guī)模:除貨幣發(fā)行量外,貸款規(guī)模也是我國使用的指標,通過對

貸款總規(guī)模的控制,可以調節(jié)貨幣供應量的增減,從而進一步觀察對貨

幣政策最終目標的影響。

(四)疫情與我國的貨幣政策的選擇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

度.精準導向。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guī)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

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yè).中小微企業(yè),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今年以來,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jié)力度加大,

支持政策力度前所未有。從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到5000億元再貸款、

再貼現(xiàn),再到新增1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xiàn)額度,支持力度持續(xù)加大,利

率也越來越低。(擴張性貨市政策)目前3000億元專項再貸款和5000

億元再貸款再貼現(xiàn)已經收官,接下來,這些階段性政策將逐步退出。

〃貨幣政策靈活適度就要求貨幣政策根據(jù)經濟增長、物價變化、外

部環(huán)境等因素進行相應調整。〃招聯(lián)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如果

經濟增長恢復得較好,那么前期階段性的政策退出步伐可以加快一些;

反之,如果恢復低于預期,不但退出步伐可以放緩,還可以出臺新的政

策。

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表示,下半年,穩(wěn)健貨幣政策更加靈活

適度將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總量上適度,信貸的投放要和經

濟復蘇的節(jié)奏相匹配。如果信貸投放節(jié)奏過快,快于經濟復蘇,就會產

生資金淤積,產生信貸資金沒法有效使用的問題。從總量看,上半年,

廣義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速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接下

來,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仍將綜合運用,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

規(guī)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

另一方面,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也體現(xiàn)在價格上要適度。要引導融資

成本進一步降低,向實體經濟讓利。同時,也要認識到利率適當下行并

不是利率越低越好。利率如果嚴重低于和潛在經濟增長率相適應的水平,

就會產生套利、資源錯配等問題,資金可能流向不該流向的領域。

貨幣政策精準導向要求政策直達實體經濟,實現(xiàn)精準滴灌,引導資金

更有效率地進入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點領域、薄弱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制造業(yè)和

中小微企業(yè)。董希淼認為,下一步,可以探索制定針對制造業(yè)貸款的政

策辦法和信貸計劃,創(chuàng)新制造業(yè)貸款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加大發(fā)債、上

市等直接融資支持力度,幫助企業(yè)在獲得融資的同時,穩(wěn)定企業(yè)杠桿率。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yè)的支持和服務,是保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yè)的重

要舉措。董希淼表示,應加快落實前期支持中小微企業(yè)的各種政策措施,

確保中小微企業(yè)融資獲得感明顯增強。要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大力發(fā)展

數(shù)字普惠金融,推廣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貸款等產品和服務,提高為中小微企業(yè)

服務的能力和效率。

下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將發(fā)揮更大作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

彬認為,下階段,貨幣政策的重心將轉向結構優(yōu)化,將更大程度發(fā)揮結

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一方面,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對穩(wěn)

企業(yè)保就業(yè)形成有力支撐;另一方面,繼續(xù)用好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

策工具,加大對制造業(yè)中小微企業(yè)中長期信貸的支持力度,嚴控資金空

轉套利,并提前做好金融風險處置和防范,為經濟恢復發(fā)展營造安全穩(wěn)

健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

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區(qū)別

1.制定政策的主體有差別。

財政政策主體是政府,貨幣政策主體是一國貨幣當局(一般為中央銀行)。

2.政策目標有區(qū)別。

雖然經濟增長、物價穩(wěn)定、充分就業(yè)和國際收支平衡等都是財政政

策和貨幣政策的宏觀經濟目標,但各有側重C貨幣政策側重于貨幣穩(wěn)定,

而財政政策多側重于其他更廣泛的目標。在供給與需求結構的調整中,

財政政策起著貨幣政策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調節(jié)產業(yè)結構、促進國民經

濟結構的合理化。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貨幣政策也往往顯得無能

為力,只能通過稅收、轉移支付等財政政策手段來解決。

3、政策手段有區(qū)別。

財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稅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轉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