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馬克思以前的唯物論,離開人的社會性,離開人的歷史發(fā)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因此不能了解認識對社會實踐的依賴關系,即認識對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依賴關系。首先,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于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xiàn)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guī)律性、人和自然的關系;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系。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在沒有階級的社會中,每個人以社會一員的資格,同其他社會成員協(xié)力,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在各種階級的社會中,各階級的社會成員,則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這是人的認識發(fā)展的基本來源。人的社會實踐,不限于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因此,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在各種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種關系。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論對于自然界方面,對于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fā)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大家對于社會的歷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這一方面是由于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一方面,則由于生產規(guī)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人們能夠對于社會歷史的發(fā)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把對于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這只是到了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yè)而出現(xiàn)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后,也就從失敗中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于外界的規(guī)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摘編自毛澤東《實踐論·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材料二:知行合一的堅定性和自覺性不會自然生成,需要在常學常新中培塑,在真信篤信中感悟,在躬身踐行中錘煉。知行合一,是古人倡導的修身之道,也是共產黨人應有的行為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強調黨員干部要做到知行合一,明確要求“從知行合一的角度審視自己、要求自己、檢查自己”。知行合一,“知”是基礎、是前提,“行”是重點、是關鍵,黨員干部只有堅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帶著政治責任學習體悟,帶著使命擔當研究思考,帶著實踐要求尋計問策,既解決好認識提高問題,又解決好行動自覺問題,才能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知,指通過學習和思考,對事物有清楚、明白的認知。行,是將學懂悟透的理論和認知付諸實踐。真知才能真行,真行才是真知。從古至今,賢達之士一直把知行合一作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重要途徑,荀子倡言“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朱熹提出“知行常相須,如目無足不行,足無目不見”,王陽明有箴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更加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知與行相一致,毛澤東同志撰寫的重要著作《實踐論》,其副標題即為“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他在文中講道:“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庇纱丝梢?,知和行分別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徑和集中體現(xiàn),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不可或缺。理論若不和實踐聯(lián)系起來,就是空洞的理論;實踐若不以理論為指南,就是盲目的實踐。黨員干部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反映的是思想作風、黨性修養(yǎng)的高低,彰顯的是政治能力、政治擔當?shù)膹娙?。剖析一些干部違法犯罪的軌跡,雖然他們所出的問題各有不同,但有一條是相同的,那就是知行不一、表里不一,以致修養(yǎng)不夠、德不配位。近年來,各級抓理論武裝和實踐轉化的力度很大、成效明顯,但從實際情況看,武裝嘴巴不改造思想、空喊口號不落實工作、嚴他人不嚴自己的現(xiàn)象仍未杜絕。要知道,知而不行,無異于坐而論道、紙上談兵;言行不一,就是耍兩面派、做兩面人。那種認為可以用專業(yè)學習替代理論學習的觀點,那種認為學不學無所謂、不學照樣干工作的態(tài)度,那種做表面文章、不求實效的做法,都必須堅決予以糾正。(摘編自樊偉偉《以知促行以行促知》)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離開人的社會性和人的歷史發(fā)展去觀察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講是脫離了實踐活動,因而很難形成科學的認識。B.除物質生產活動以外,人們還可以通過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活動等獲得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C.生產規(guī)模狹小、眼界受限造成了很長時期內人們對社會歷史的認識片面,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出現(xiàn)扭轉了這一局面。D.“知行合一”思想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毛澤東的《實踐論》是這一傳統(tǒng)思想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切知識的獲得都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因為它決定著其他一切活動。B.只有讓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外界的規(guī)律性,人們才能在實踐中獲得勝利。C.要做到學以致用、用有所成,認識和行動問題都要解決好,二者缺一不可。D.要堅定自覺地踐行知行合一思想,需要實踐者不斷學習,體悟,篤信并躬身踐行。3.下列選項符合材料二中“知和行的關系”的一項是(3分)A.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B.孔子: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C.《尚書》:非知之艱,行之惟艱。D.朱熹: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4.材料二結尾段多使用整句,請簡要分析其論證效果。(4分)5.中央領導人多次提到“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結合材料,從“知與行”的關系角度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三木小記梁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蔽锶讼嗤?,世界是一個有機體。所以才會見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藝術,才有哲學,才有朱子格物、達摩面壁。其實,我們不一定行萬里、讀萬卷,只要稍微留心身邊的一草一木,它就會對你微笑,開示出一點什么道理。在院里遇見一株桃樹本來,這院里的樹都是為美化環(huán)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為看花,不為結果。但今天路過時發(fā)現(xiàn)了一株果實累累的桃樹,它像一匹溜出了馬廄的野馬,逃脫了平時果園里整形、壓枝之類的管束,身心舒暢,紅果滿枝頭。龔自珍在《病梅館記》里惋惜那些天真爛漫的梅花,被扭曲綁扎成奇形怪狀的盆景,大哭三日,發(fā)誓要將它們全部松綁,放歸大地,正是此意。昨夜風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隨便撿起一顆便是蜜汁橫流,嘗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時候的山野記憶。七分甜,二分酸,還有一分難言。因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買來的,多是反季節(jié)的溫室大桃。就算是應季的桃子,未熟時就摘了下來,留出了運輸?shù)臅r間,等到了你的嘴里,已不是原來的味道。這桃子經過化肥農藥的變性,加上路途遙遠的疲勞、還有冷藏后的凍餒,它在強顏歡笑,以一個疲憊之身來滿足你的口腹之欲。只不過因為你沒有嘗過最本真的桃子,便以為就是這個樣子。而眼前的這一樹桃,既不是供人賞花的碧桃,也不是作為商品培養(yǎng)的肥桃。它回歸自然,吸泥土之香,承日月之華,釀出了一顆顆真桃。正當那些桃液飽滿,薄薄的皮快要被撐破時,恰好來了一個幸運的我,看到了它們。原來世界上的事物,千好萬好,自然最好;千變萬化,美在一剎。最甜的瓜在地頭,最好吃的桃在樹下,驀然回首忽相遇。抬頭看見一叢荊條我每天散步時要經過一個小坡。坡頂上長滿了凌霄、迎春、連翹、櫻花、牡丹、玉蘭,都是些富貴之木。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坡頂上還有一叢荊條樹。它黃褐色的枝干鉆出地面,緊緊地吸抓在坡塄上。葉扁而薄,花小而碎,躋身在這些華木榮花之間顯得很不協(xié)調。讓我吃驚的是它的枝條。按常規(guī)應該只有筷子或手指般粗細,它卻有一握之粗,十分強壯。大概是它特別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飽肥足的條件,便發(fā)育得格外碩壯。可惜它生錯了地方,這里幾乎沒人認識它。荊條是一種最普通的野生灌木。八歲以前我生長在農村,放學后的一項任務就是上山割荊條。背回家后連枝帶葉彎成手臂粗、半尺長的“荊條把”,曬干備用。它枝細葉干,木堅而韌,是引火的好材料。放入爐膛里再加上幾鏟子煤,投進一根火柴,拉幾下風箱,就火苗狂舞,呼呼有聲。它還有其他用途,即制作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大到屯糧的糧倉、蓋房的籬笆、擔土送肥的籮筐,小至孩子們的背簍,灶臺上插筷子用的插兜。還有一個特殊的用途,就是充當鄉(xiāng)村教師手中的教鞭。它挺直細長,無論是敲著黑板認字還是敲哪個頑皮學生的腦殼,都很應手。這都因了它柔韌、剛勁、能伸能屈的個性。后來,在書里讀到了“負荊請罪”這個成語,對荊條又有了新的認識。廉頗恃功自傲,與藺相如爭名斗氣。而相如則以國事為重,處處屈身相讓。荊條雖沒有抽在廉頗的背上,卻抽在了千萬人的心上,在史書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從此,“負荊請罪”成了謙誠自責、光明磊落的象征。我每天還是照舊走過這個斜坡去散步,但是自從發(fā)現(xiàn)了頭頂上方的這叢荊條,每過其下,總有一種上懸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的味道,會仰頭向它行一個注目禮,有時還要發(fā)一會兒呆。散步的人少有注意到這叢卑微的荊條,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然而它勁枝挺立,紫花低垂,靜靜站立,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卻因曾登臨廟堂而益剛,昂首坡上,威儀四方。我獨愛這荊條出瘠貧而益增其堅,入富貴而不改其韌,柔條繞指可親可近,長干如鞭,威嚴自重。它來自山野,以布衣之身而執(zhí)公卿之責;它植根青史,銅干鐵枝盡顯純樸綿長的古風。小攤上的實心竹一日逛街,見竹一節(jié),拇指粗細,三寸之長,拈之沉沉,并不空心。問之為何物,曰“實心竹”,不覺大奇。向來說竹,“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便凌云去也無心”。從未聽過有什么實心之竹。后來查資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來也是實心,在山間與它木競爭,追探陽光,拔身比高,為節(jié)省體量,減少自重,漸成空心。為保結實,便每隔尺許生一竹節(jié),遂成現(xiàn)在這個模樣。這就是達爾文說的,萬物總是向最完善處進化。竹雖進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許原始的實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識?,F(xiàn)在隨著旅游商品的開發(fā),它逐漸顯身于世。竹本有許多可愛之處,現(xiàn)又加一實心之奇,不由人不動心。現(xiàn)在攤上賣的實心竹是供人把玩的,類似人們手中轉的核桃、玉件。但我覺得這節(jié)實心竹遠比珠寶古玩更珍貴,于是買了幾支。我和攤主說,他現(xiàn)在賣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虛實兩性,于其身刻兩行字:虛心待人人人歸實心做事事事成如此,游人買去,無論做紀念品還是贈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皆合口味。一握在手把玩乾坤,滋養(yǎng)精神,定能增價十倍。攤主聽了,喜不自禁。我說:“待明年再來,買你的有字之竹。”(《光明日報》2023年8月11日,有刪減)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文章開頭作者提到,“我們不一定行萬里、讀萬卷”,意思是只要留心身邊的事物就會有人生的收獲,沒必要四處奔走,苦讀詩書。B.在寫院子里的那株桃樹時,作者通過寫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中的做法,來表達對現(xiàn)在因園林美化而對植物造成傷害的擔憂與憤慨。C.散步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荊條,讓作者想起來兒時上山割荊條的經歷,以及荊條的特殊用途,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體現(xiàn)了荊條的個性。D.小攤上的實心竹部分,作者讓攤主在實心竹上刻字,既符合竹子虛實兩性的特點,又契合我的審美意趣,最主要的可以給攤主增收。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文章第一部分在寫院子里的桃樹的時候,將院子里一株果實累累的桃樹比作一匹溜出了馬廄的野馬,脫離管束自然舒暢。B.文章引用“未出土時先有節(jié),便凌云去也無心”,意在表明竹子空心是對環(huán)境適應的進化,實心竹雖令人稱奇,卻少了凌云之志。C.本文語言暢達自然,典雅凝練,在文字背后隨處可見作者智慧的哲思與感悟,充滿了深刻的思想,而非簡單的抒情。D.本文通過先后寫了院子里的桃樹、坡上的荊條和小攤上的實心竹,看似隨意散漫,實則突出主題,凸顯文章形散神聚的特點。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請結合文本中第二部分“抬頭看見一叢荊條”,賞析其表達技巧。(4分)9.文本第一段說“見物思情,由物及理”,請結合全文概括作者在寫景狀物中獲得了哪些人生思考與感悟。(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材料一: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jù)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yè)也。今夫蜀,西辟之國而戎狄之長也,弊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袢ā⒅苁?,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yè)遠矣。”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齊,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被萃踉唬骸吧疲」讶寺犠?。”(選自《戰(zhàn)國策·秦策》)材料二:巴、蜀相攻擊,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為道險狹難至,而韓又來侵,猶豫未能決。司馬錯請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貶蜀王,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秦白起敗趙軍,斬首二萬,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馬錯發(fā)隴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獻漢北及上庸地。(《資治通鑒·周紀》)10.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故A拔B一國C而天下D不以為暴E利F盡G西海H諸侯不以為貪。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理解和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誅”,文中指“責問、譴責”,與成語“口誅筆伐”“殺人誅心”的意思相同。B.“繕”,“整治、修補、修理”,與《庖丁解?!分小吧频抖刂钡摹吧啤币馑枷嗤.“九鼎”,象征國家政權。傳說禹收天下之金,“鑄九鼎,象九州”,夏、商、周時奉為傳國之寶。D.“因”,“憑借、依靠”,與《諫太宗十思疏》“無因喜以謬賞”兩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12.下列各項對文章內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3分)A.張儀分別論證了伐韓之利與伐蜀之弊。他認為,伐韓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霸業(yè),伐蜀則會落得興師勞眾,無名無利。B.司馬錯認為,蜀國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被西北少數(shù)民族掌管,朝政像夏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輕而易舉。C.文中司馬錯論述伐蜀理由,見解精辟,邏輯嚴謹,透過這些言論,勾勒出一個老成持重、審時度勢、追求實效的謀臣形象。D.秦王采納了司馬錯的意見,收服了蜀國,使秦國國力增強,后來又派司馬錯進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北和上庸。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4分)(2)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4分)14.秦滅蜀是秦統(tǒng)一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司馬錯從決策方案利益最大化來論述伐蜀的優(yōu)勢,請根據(jù)兩則材料簡要概括。(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5~16題。望江南仲殊成都好,蠶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人散后,繭館喜綢繆。柳葉已饒煙黛細,桑條何似玉纖柔。立馬看風流?!咀ⅰ繜燋欤涸~中指蠶婦的眉毛。1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趁遨游”即趁興游覽,一個“趁”字說明詞人此番游覽的興致因為蠶市而起。B.“春邀燈火”一句使用了擬人手法,賦予畫面以動感,寫景的同時點明了節(jié)令。C.“紫陌”和“紅樓”相對,這兩個色彩鮮明的詞將蠶市的氣氛渲染得更加熱鬧。D.上片詞人從街市夜間的繁華寫到車馬遠去時的悠然,生動地呈現(xiàn)了成都之“好”。16.前人評價本詞:“寫蠶市而以頌蠶工作結,構思意圖不同凡俗”。請結合本詞下片,簡要分析詞人構思的妙處。(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序言中對琵琶女這樣介紹:“年長色衰,委身為賈人婦。”而在詩歌中將之分別表述為“”和“”。(2)秦觀《鵲橋仙》中,運用反問修辭,揭示愛情真諦的兩句是:“,?!保?)在光影社團的攝影鑒賞課上,胡老師分享了一幅作品:一葉孤舟漂浮于煙波浩渺的水面上,小明看到后不禁想起古人筆下的“,”兩句。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一般說來,文章里應該避免重復。因為重復會使文章啰嗦、軟弱。但有時為了特別強調某一點,也可以有意反復講,把它深深打進讀者印象里去。①還有時,②為了在文章里創(chuàng)造沉郁的、不舒暢的一種氣氛,③故意用些重復筆墨使氣勢憋悶。魯迅名句“在我的后園,可以看見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就是第二種的典型例子。為了特別強調某一點而重復,往往需要和對偶或排比句法配合運用。一般對偶里是不用相同詞語的;如果用了一部分相同詞語,就成了重復。這種重復往往是為了使兩層意思顯著,且互相映襯。同時,重復也常和排比一塊兒用。效用與對偶里使用重復詞語大體相同。應注意的是,凡是重復的詞語,往往從句法結構看,也可以不重復。換言之,重復好還是不重復好,主要看我們希望收到怎樣的效果。例如“朗誦詩是群眾的詩,是集體的詩?!保ㄖ熳郧濉墩摾收b詩》)。但是重復一下,修辭上就有特別的效果,使這些聯(lián)合成分顯得重要,音節(jié)上也顯得頓挫有力。最后還有一種情形也值得注意:重復或排比的部分不在一個句子或相連句子里,而是散在文章前后,指示層次,互相呼應、互相連貫。比如《老舍選集》《自序》第一段開頭:“論篇數(shù),此集只選了舊作小說五篇……”,接著第二段開頭是“論體裁……”,第三段開頭是“論時期……”。這種重復的效果在于___________,使讀者易于把握全文脈絡,由形式的近似引起關于內容的聯(lián)想。18.請結合上述材料,給“重復”下一個定義,不超過60字。(4分)19.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中有一處表述不當,請標出原句序號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語句與上下文的銜接流暢自然。(3分)20.請在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木渥?,要求內容正確貼切,語意完整連貫,不超過20字。(3分)21.請仿照文中“朗誦詩是群眾的詩,是集體的詩”的句式,圍繞“家國”這一主題仿寫2個句子。要求句式一致,修辭有效果。(4分)22.請從下列三個句子中任選一個,圍繞上述材料內容,分析“重復”的藝術效果。要求結合原文語境,表達流暢,不超過60個字。(4分)①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魯迅《記念劉和珍君》)②終于自由啦!終于自由啦!感謝全能的上帝,我們終于自由啦?。R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③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說,人要與自己和解,唯有接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也有人說人要與自己死磕,所謂成長與優(yōu)秀、不過是與自己死磕罷了。是放自己一馬還是逼自己一把?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1.C2.A3.D4.①增強語勢:整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增強了語言的氣勢,使論證更有力度。②突出強調:通過整句的形式,突出強調了知行不一的危害以及需要糾正的錯誤做法,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③條理清晰:整句的使用使文章的論證條理更加清晰,層次更加分明,便于讀者理解和把握作者的觀點。(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出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5.①“空談誤國”強調了只知不行的危害。從知與行的關系來看,“知”是基礎、前提,但如果只有理論知識而不付諸實踐,就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無法推動國家的發(fā)展,最終只會耽誤國家的前途。②“實干興邦”則突出了行的重要性。行是將學懂悟透的理論和認知付諸實踐,是改造世界的集中體現(xiàn)。只有通過實干,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把知識轉化為實際成果,推動國家的進步和發(fā)展。(評分建議:每點3分,答出兩點6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6.C7.B8.①修辭角度:運用對比和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與名貴之木的對比和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荊條的普通卑微,但生命力強,挺拔有力,儀態(tài)萬方。②虛實結合,既寫了眼前的荊條之態(tài),又通過聯(lián)想寫了兒時和負荊請罪中對荊條的認識和理解,既多角度表現(xiàn)荊條特點,又拓展表現(xiàn)空間,深化主題。③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在記敘描寫的基礎上進行議論,使文章內容充實,又充滿思想的魅力,促人思考,引人深省。④引用古文(古例)。增強文學氣息,增強表現(xiàn)力,使文章意蘊豐富,耐人尋味。⑤見物思情,借物說理,身邊的一草一木,可以帶給我們一些世界和人生的道理。(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9.①庭院里的桃子,讓作者體會到原來世界上的事物,自然最好,本真最好。②散步時偶然發(fā)現(xiàn)的荊條,讓作者體悟身出瘠貧而益增其堅,入富貴而不改其韌,既可親可近,又可如鞭威嚴自重,布衣之身可執(zhí)公卿之責。③小攤上的實心竹,讓作者體悟到既要虛心做人,又要實心做事。(評分建議:每點2分,角度要明確,答出任意三點6分。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10.CEH11.B12.B13.(1)這樣,我們一次用兵,就能名望和實利雙收,還能得到抑制強暴勢力、平定混亂局面的好名聲。(評分建議:關鍵詞2分,句意2分。)蜀國歸附秦國以后,秦國因此更加強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評分建議:關鍵詞2分,句意2分。)14.①伐蜀可以為秦國開疆擴土,富民強國;②伐蜀可以獲得除暴、平亂的好名聲;③巴國、蜀國爆發(fā)激烈的戰(zhàn)爭,蜀國大亂,易攻易伐。(評分建議: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4分,答出三點5分,意思對即可,但照搬原文不給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15.D16.①詞的下片自繭館寫起,與上片寫蠶市的內容動靜結合,豐富了意境層次。②“柳葉”“桑條”兩句將室外景與室內人比照合寫,表達了對蠶婦容貌的贊美。③“立馬”一句借寫詞人駐馬觀望,表達了對勞動場面的入迷,再次表達了對養(yǎng)蠶人的頌揚。(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1)暮去朝來顏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婦(2)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3)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評分建議:每句1分。)三、語言文字運用(18分)18.重復是一種為了強調某種意思(或創(chuàng)造某種氛圍),與排比、對偶聯(lián)合使用,通過反復講形成特別效果的修辭手法。(評分建議:一句1分,兩句3分,三句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19.②:為了在文章里創(chuàng)造一種沉郁的、不舒暢的氣氛。(評分建議:序號1分,句子2分。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賦分。)20.明確文章層次和前后文形成呼應。(評分建議:句子3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21.(示例)家國魂是時代的魂,是民族的魂;中國夢是復興的夢,是偉大的夢。(評分建議:每句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22.示例①:重復“沉默”,密集分布在語句中,互相呼應、互相連貫,表達了魯迅先生對段祺瑞政府的憤怒和對民眾覺醒的期盼之意。示例②:重復“終于自由”,強調了“自由”對黑人的重要性,也流露出黑人對自由的深切期盼和獲得自由的愉悅之情。示例③:重復“她含著笑”,既讓詩歌結構層次清晰,也充分表現(xiàn)了大堰河淳樸與勤勞的性格特點,流露出作者對其命運的同情。(評分建議:答出任意一種4分,其中分析2分,情感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賦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有人說,人要與自己和解,唯有接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也有人說人要與自己死磕,所謂成長與優(yōu)秀、不過是與自己死磕罷了。是放自己一馬還是逼自己一把?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審題: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提出了兩個不同看法,是“放自己一馬還是逼自己一把”。什么是“放自己一馬”?“接納自己”。什么是“逼自己一把”?“與自己死磕”?!胺抛约阂获R”意味著接受自己的現(xiàn)狀,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和焦慮。在面對無法改變、無法超越的情況時,如果死磕可能會讓自己陷入不斷循環(huán)的失敗中,不僅會嚴重打擊信心,還可能使情緒崩潰;而放自己一馬可以幫助避免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更好地處理壓力,保持心理健康,調整好狀態(tài)之后再重新再戰(zhàn)或者另辟蹊徑。正如材料所說“唯有接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有時候我們要正視自己的不足,只有“悅納自己”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方向。而“與自己死磕”通常意味著面對挑戰(zhàn)和壓力,不要給自己退路,逼自己直面挑戰(zhàn),以充分發(fā)揮潛力,實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司機擔保書
- 物業(yè)委托協(xié)議書
- 公司分紅股東合同樣本
- 鄉(xiāng)村垃圾場清理合同樣本
- 陜西省第二商貿學校校企合作實施方案
- 便民貨車出售合同樣本
- 八一路租房合同樣本
- 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方案
- 標準版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TFTP協(xié)議的SDL設計與C實現(xiàn)
- 日語N5試題完整版
- 2023年鄭州黃河文化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方法
- 中國發(fā)作性睡病診斷與治療指南(2022版)
- 2023-2024學年北京市通州區(qū)高一下學期期中物理試卷(解析版)
- (完整版)設備吊裝施工方案
- 重慶市高2025屆高三第二次質量檢測 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無人機創(chuàng)客實驗室方案
- 2024年四川省樂山市中考地理·生物合卷試卷真題(含答案)
- JT-T-155-2021汽車舉升機行業(yè)標準
- QCT457-2023救護車技術規(guī)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