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C/3B/wKhkGWdmDMOAYXVzAAHNloWkgCw202.jpg)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C/3B/wKhkGWdmDMOAYXVzAAHNloWkgCw2022.jpg)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C/3B/wKhkGWdmDMOAYXVzAAHNloWkgCw2023.jpg)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C/3B/wKhkGWdmDMOAYXVzAAHNloWkgCw2024.jpg)
![2025年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含答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0/2C/3B/wKhkGWdmDMOAYXVzAAHNloWkgCw2025.jpg)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5年中考語文專項訓練:《愚公移山》對比閱讀
1.閱讀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問題。
【甲】
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摘自《愚公移山》)
【乙】
又4匕二百里,目◎發(fā)鳩之山巴其上多柘木?,有鳥有,其狀?如烏本首白喙本
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信交久是?炎帝之少女,名目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⑩而不返,
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理?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注釋】①曰:叫作。②發(fā)鳩之山:山名。③柘木:柘樹,桑樹,木質(zhì)堅硬,葉可喂蠶。④
狀:形狀。⑤烏:烏鴉。⑥首,頭。⑦喙:鳥嘴。⑧其鳴自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
字。鼓(xiao):通“叫",呼叫。⑨是:這。⑩溺:淹沒在水里。血:因此。@g:填塞。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又如二百里北②有鳥帶焉
③X首文④赤足赤
(2)翻譯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埋于東海。
⑶【乙】文中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中“?!币辉~,體現(xiàn)了精衛(wèi)的精神,這種精神可用
【甲】文中愚公的“”話來進行闡釋。
(4)【甲】文中愚公移山、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移走太行、王屋二山;而【乙】文“精衛(wèi)
填?!敝芯l(wèi)“?!便暷臼蕴詈#闹袇s并未敘述精衛(wèi)填海的結(jié)局如何。試結(jié)合《列子》
與《山海經(jīng)》這兩部古籍體例等特點對此進行分析說明。
閱讀【甲】【乙】兩段選文,完成小題。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糞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必益之力,曾丕熊
損困父之生,期太行、工屋何?JL焉量上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配,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上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
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嫩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愚公移山》)
【乙】
①勾踐之困會稽①也,喟然②嘆目:“吾終于此乎?“種日:“湯系夏臺,文王囚羨里,
晉重耳奔翟,齊小白奔莒,其卒王霸。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
②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③,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日:“汝忘會稽之恥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④,厚遇
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撩髂甏?,勾踐伐吳,吳師敗。
(節(jié)選自《史記》,有改動)
【注釋】①會稽:今浙江紹興市。②喟然:感嘆的樣子。③坐:同“座”。④折節(jié)下賢人:屈
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雜然相存遂于先帝以驅(qū)馳
B.基如土石何擇不善者而從之
C.河曲智叟亡"應固以怪之矣
D.其卒王霸卒獲有所聞
3.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中“荷擔者三夫”“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從人力之少、運輸工具簡陋等方面表現(xiàn)了移
山的艱難,襯托愚公移山的毅力和決心。
B.甲文最后一段寫“操蛇之神”的恐懼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決心所感動,山最終被移走,
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迷信思想,認為神的力量遠大于人的力量。
C.乙文寫越國戰(zhàn)敗后,越王勾踐立志發(fā)憤圖強,臥薪嘗膽,“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
百姓同其勞”等都表明勾踐不忘“會稽之恥”。
D.乙文文種列舉商湯、周文王、重耳、小白落難之事,是為了勸說越王要向這些人學
習,學會忍耐,鍛煉意志,勵精圖治,重整旗鼓。
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由是觀之,何遽不為福乎?
5.畫波浪線的句子是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話,在句式上有相似之處,但他們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
度卻不相同,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其不同。
6.愚公和勾踐共同的優(yōu)秀品質(zhì)是什么?請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說說這一品質(zhì)是如何幫
助他們成功的。
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回答小題。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
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p>
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就,跳往助
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精騎集〉序》(節(jié)選)
秦觀
予少時讀書,一二見輒熊通殖■疏?二亦丕甚朱。然負此自放,喜從滑稽②飲酒者游。旬朔
@之間,把卷無幾日。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比數(shù)年來,頗發(fā)憤,自懲艾④,悔前
所為;而聰明@衰耗,殆不如曩時十一二。每閱一事,必尋繹數(shù)終掩卷茫然,輒復不省。
故雖有勤勞之苦,而常廢于善忘。嗟夫!敗吾業(yè)者,常此二物也。
[注]①暗疏:默寫。②滑稽:詼諧戲謔。③旬朔:十天一月。④懲艾:懲戒。⑤聰明:聽力
和視力。⑥尋繹數(shù)終:從頭到尾翻尋幾次。
7.用“/”給乙文畫波浪線句子斷句,劃兩處。
一見輒能誦暗疏之亦不甚失
8.找出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面山則居畫常廢于善忘
B.然奧此自放命夸娥氏二子貝二山
C.于少時讀書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D.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故雖有勤勞之苦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故雖有強記之力,而常廢于不勤。
10.請結(jié)合愚公移山精神,對乙文中的人物進行勸勉。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
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p>
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齒匕,跳往助
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
【乙】詹何以獨繭絲為綸①,芒針為鉤,荊薇②為竿,剖粒③為餌,引④盈車之魚于百
仞之淵、汩流之中,綸不絕,鉤不伸,竿不撓。楚王聞而異之,召問其故。詹何日:“曾聞
先大夫之言,蒲且子⑤之弋也,弱弓纖繳⑥,乘風振之,連雙鴿⑦于云際,用心專,動手均
也。臣因其事,放⑧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當臣之臨河持竿,心無雜慮,惟魚之念,投綸
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鉤餌,猶塵埃聚沫⑨,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強,
以輕致重也。大王治國誠能若此,則天下可運于一握,將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列子?詹何釣魚》)
【注釋】①綸:釣魚的絲繩。②荊族(diao):楚國產(chǎn)的細竹。③剖粒:剖開的米粒。④引:
牽引,這里指釣上。⑤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⑥繳,射鳥時系在箭上的絲繩。⑦連雙鴿(cAng):
一箭連射兩只黃鵬鳥。⑧放:通“仿”。⑨聚沫:聚攏的泡沫。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年耳九十耳焉置土石B.汝之不惠惟魚之念
C.以殘年余力以弱制強D.帝感其雄大王治國雄能若此
12.下面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的“漢陰”,漢水的南岸。陰,指山的北面、水的南岸,與“陽”相對。
B.【甲】文中的“遺男”,指被人拋棄了的男孩。
C.【乙】文中的“先大夫”,這里指已經(jīng)逝去的父親。
D.【乙】文中的“大王”是對楚王的尊稱。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
(2)臣因其事,放而學釣,五年始盡其道。
14.寫出“詹何釣魚”這個故事的寓意。
閱讀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問題。
【甲】
愚公移山
《列子?湯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又收二百里,目④發(fā)鳩之山④,其上多柘木③,有鳥有,其狀.如烏本首?,白喙巴
亦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言交。是⑨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⑩而不返,
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埋?心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節(jié)選自《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
【注釋】①曰:叫作。②發(fā)鳩之山:山名。③柘木:柘樹,桑樹,木質(zhì)堅硬,葉可喂蠶。④
狀:形狀。⑤烏:烏鴉。⑥首:頭。⑦喙:鳥嘴。⑧其鳴自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
字。(xiao):通“叫",呼叫。⑨是:這。⑩溺:淹沒在水里。須:因此。須:填塞。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固不可引徹:
(2)河曲智叟*以應亡:
(3)又共二百里北:
(4)》首文:
16.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
17.【乙】文中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中“?!币辉~,體現(xiàn)了精衛(wèi)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這種精神可用【甲】文中愚公的話“”來進行闡釋。
18.【甲】文中愚公移山,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移走太行、王屋二山:而【乙】文“精衛(wèi)
填?!敝芯l(wèi)“?!便暷臼蕴詈?,但文中卻并未敘述精衛(wèi)填海的結(jié)局如何。試結(jié)合《列子》
與《山海經(jīng)》這兩部古籍體例等特點對此進行分析說明。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糞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辱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甘。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p>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配,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事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嫩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
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選自《愚公移山》)
【乙】
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日:“吾欲冬南海,何如?”富者日:
“子何恃①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案徽呷眨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子何
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②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②不如蜀
鄙之僧哉?
(選自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注釋】①恃:憑借。②顧:難道。
19.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1)懲山北之塞懲:_
(2)雜然相許許:_
(3)雖我之死雖:—
(4)吾欲之南海之:—
2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且焉置土石?
(2)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
21.愚公決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22.甲、乙兩文中的主人公愚公與窮和尚二人的行為不同,但精神上有相通之處,請你說說
他們的共同點在哪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文】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
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
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愚公移山》)
【乙文】
魯公治①園,欲鑿②池,父曰:“無地置土?!惫熘??;蛟唬骸巴量蓧旧健!惫浦?/p>
行。妻日:“不畏小兒女顛跋③耶?”公復止?;蛟唬骸爸酵ㄖ?,設欄護之,又何憂焉?”公
從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日:“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甚可慮也?!惫q夷不能決,事
又寢。
(《魯公治園》)
【注釋】①治:修建。②鑿:挖掘。③顛蹦:被東西絆倒。
23.下列加點詞語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基妻獻疑曰基如土石何B.雖我之死公從書
C.河曲智叟亡以應以君之力D.且焉罩土石?無地罩土
24.用“/”給乙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一處)
園成必添仆婦下房不足
25.下列對甲、乙兩文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形象,又帶有浪漫的神
話色彩,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B.乙文的魯公修園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資金不足,由此可以得出,做任何事情之前
都要進行全方面的思考,不打無準備的仗。
C.愚公在對智叟進行反駁時,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無窮”而“山有盡”的道理說
得智叟啞口無言,無力回擊。
D.愚公挖山不止,感動了天地,天帝令人搬移了兩座大山,這一富有神話色彩的結(jié)局,
體現(xiàn)了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頌揚。
26.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公猶夷不能決,事又寢。
27.愚公移山,感動天地;魯公建園,最終擱淺。請你談談造成這樣結(jié)果的原因?
28.甲、乙兩文中,愚公的妻子與魯公的妻子都對丈夫的行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其出發(fā)
點完全不同,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p>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
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①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②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
者日:“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缽③足矣?!备徽呷眨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④不如
蜀鄙之僧哉!
(《蜀之鄙有二僧》)
【注釋】①鄙:邊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h東的海上。③缽:和尚
用來盛飯食的器皿。④顧:難道,反而。
29.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用法和意義都相同的一項是()
A.年旦九十耳焉置土石
B.加山不加增思則不學則殆
C.吾欲之南海,何如人之為學有難易乎
D.雜然相許自富陽至桐廬一百存里
30.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愚公之妻“獻疑”,智叟“笑而止之”,可見他們都堅決反對愚公移山。乙文富者
兩次說“子何恃而往”,說明富者也是堅決反對貧者去南海的。
B.兩文都強調(diào)人要立志并付諸行動,但兩文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甲文敘事為主,理寓
事中;乙文敘議結(jié)合,說理為主。
C.甲文寫太行、王屋二山高大,乙文寫西蜀距離南海遙遠,都突出了困難之艱巨,從
側(cè)面襯托了人物形象。
D.愚公和貧僧勇于挑戰(zhàn),最終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愿望,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不怕困
難、改造自然、戰(zhàn)勝自然的偉大氣魄。
31.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32.體會下面句子中智叟和愚公兩人對話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3.甲、乙兩文在寫作手法上的共同點是什么?你從愚公和僧貧者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發(fā)?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辱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
“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
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摹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p>
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等脊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就,跳往助
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旦焉。
(選自《愚公移山》)
【乙】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①木,有鳥焉,其狀如烏②,文首③,白喙④,赤足,名目
“精衛(wèi)”,其鳴自^⑤。是炎帝之少女,名目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
銜西山之木石,以埋⑥于東海。
【注釋】①柘(zhe):樹名。②烏:烏鴉。③文首:頭上有花紋。④喙(hui):鳥嘴。⑤自
(xiao):自己叫自己。⑥埋(yin):填塞。
34.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尊山北之塞婚:(2)且焉罩土石尊:
(3)篝畬運于渤海之(4)始一反焉區(qū):
3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6.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海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37.甲乙兩文,一則是寓言故事,一則是神話傳說,卻反映了一個共同主題。談談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
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
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
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
為學一首示子侄(節(jié)選)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
日:“子何恃②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备徽呷眨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
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③不如蜀鄙
之僧哉?
【注釋】①鄙:邊遠的地方。②恃:憑借。③顧:難道。
38.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其將阿可襲而虜也圉不可徹B.且蹲置土石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薄
C.貧者自南海還有朋自遠方來D.吾欲之南海本在冀州之南
39.下面對甲乙兩文的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寫太行、王屋二山高大,運土石路程遙遠,說明移山工程的艱巨,顯示出愚公
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
B.甲文寫智叟的“笑”,表現(xiàn)出智叟自作聰明的神態(tài);寫愚公的“長息”,表現(xiàn)愚公為智
叟頑固不化而感嘆。
C.乙文中富和尚兩次對窮和尚說“子何恃而往”,由此可見,富和尚認為窮和尚不可能
憑一瓶一缽“之南?!?。
D.兩文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甲文主要將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進行對比,乙文則將窮和
尚和富和尚進行對比。
40.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41.甲文的故事結(jié)局是天神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為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為什
么?
42.甲乙兩文都是寓言故事,其中蘊含的道理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概括。
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各題。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
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
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番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凱,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再適①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
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或夜昏忽,輒以水沃面。往往健粥②不充③,日戾
④始食。遂大通六經(jīng)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日: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
(朱熹《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釋】①再適:改嫁。②熊(zhan)粥:稠粥。③充:這里是吃的意思。④戾(ze):太
陽偏西。
4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年耳九十(2)修山北之塞
(3)汝之不愚(4)何苦而不平
4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45.“其妻獻疑”和“智叟笑而止之”所說的話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態(tài)
度是否相同?
46.對愚公的“移山”和范仲淹的“苦學”你怎么看?請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談談你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中!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高陽應將為室家。匠對目:“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將撓③。以生為室,
今雖善,后將必?、??!备哧枒眨骸熬墷葑又?,則室不敗也,木革枯則勁,涂益干則輕,
以益勁任益輕,則不敗?!苯橙藷o辭而對,受令而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敗。
高陽應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別類》)
【注】①生:濕。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東西。③撓:彎曲。④?。禾"菥墸焊鶕?jù)。
4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汝之不辱()(2)何苦而不平()
(3)木斯枯則勁()(4)室之始成也毒()
4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以殘年余力自康樂以來B.雖我之死緣子之言
C.麗山不加增加不通大理也D.帝感基誠基后果敗
49.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2)匠人無辭而對,受令而為之。
50.【甲】【乙】兩文分別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寒,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
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p>
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齪,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目:
“子何恃而往?”日:“吾一瓶一缽尺矣?!备徽呷眨骸拔釘?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貧者自南海還,以告富者。富者有慚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幾
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人之立志,顧②不如蜀鄙之僧哉!
(節(jié)選自《為學》)
【注釋】①鄙:邊境。②顧:還,反而。
5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尊山北之塞懲:(2)河曲智叟亡以應亡:
(3)吾欲之南海之:(4)箕啻運于渤海之尾箕畚:—
5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面山陋居畫貧者至焉。
B.基如土石何某一貧,其一富
C.箕畚運于渤海之尾貧者語于富者曰
D.西蜀書去南海汝之不惠
5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54.認真閱讀甲、乙兩文,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說說愚公與僧貧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質(zhì)?
55.《愚公移山》以移山的故事展現(xiàn)愚公的品質(zhì),但故事末尾卻是由天神將山移走,這樣寫
會對愚公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影響嗎?請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遷也,聚室而謀日:“吾與
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性。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耳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
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舉部,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卓!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仆①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
心已默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及五六歲便學為詩,九歲諳②識聲
韻。十五六號知有進士,苦節(jié)讀書。二十已來,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月氐嵬蓋以苦學力文所致,又自悲矣。
家貧多故,二十七方從鄉(xiāng)賦⑤。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節(jié)選自《與元九書》,有刪改)
【注】①仆:我。②諳:熟悉,知道。③遑:閑暇。④臟:老繭。⑤鄉(xiāng)賦:地方舉行的鄉(xiāng)貢
考試。
56.用“/”標出文中波浪線句子的朗讀停頓。(標注兩處)
既第之后雖專于科試亦不廢詩。
57.下列各項加點詞司,,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年目九十且焉置土石
B.雜然相存自富陽至桐廬一百件里
C.汝之不事小黑未遍
D.始批十五六始知有進士
5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仆雖口未能言,心己默記。
59.從[甲][乙]兩文中,你得到了學習方面的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
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
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助之。寒
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
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
蘇武者,故右將軍平陵侯蘇建子也。孝武皇帝時,以武為移中監(jiān)①使匈奴,是時匈奴使
者數(shù)降漢,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當②。單于使貴人故漢人衛(wèi)律說武,武不從,乃設以貴爵、
重祿,終不聽。于是律絕不與飲食,武數(shù)日不降。又當盛暑,以旃③厚衣并束之日暴④,武心
意愈堅,終不屈撓。稱曰:“臣事君,由⑤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守節(jié)不移,雖有斧鉞
湯鏈⑥之誅而不懼也,尊官顯位而不榮也?!毙倥嘤纱酥刂?。武留十余歲竟不降下可謂守節(jié)
臣矣。詩云:“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碧K武之謂也。
(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有刪改)
【注釋】①移(,)中監(jiān):漢初官名。②取當:取得相當?shù)难a償。③旃(zhan):同“氈”。④
暴(pti):曬,后作“曝”。⑤由:同“猶”,像。⑥斧鉞(yue)湯鎮(zhèn)(hud):指漢代兩種殘酷
的刑罰。斧鉞,以大斧砍。湯鐫,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鏈中烹。
60.用“/”給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斷兩處。
武留十余歲竟不降下可謂守節(jié)臣矣
61.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B.汝心之困其將凰可襲而虜也
C.尊官顯位而不笨也清葷峻茂
D.單于像貴人故漢人衛(wèi)律說武于是上乃便使持節(jié)詔將軍
6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汝之不惠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B.子為父死無所恨念無與為樂者
C.肇我之死里有斧錢湯鐫之誅而不懼也
D.雜然相許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6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2)乃設以貴爵、重祿,終不聽。
64.結(jié)合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分析愚公和蘇武在人物形象上的異同。
對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
“吾與汝華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
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
率子孫申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部,跳往
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節(jié)選自《愚公移山》)
【乙】①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簡②束書從。時西日沉山,晚
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日:“徐行之尚開
也,速進則闔③?!庇杪秊閼颉Z呅屑鞍?,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及起,理書就束,而前門
已牡下④矣。
②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
(節(jié)選自周容《小港渡者》)
【注】①小奚:小書童。②木簡:木板。③闔:關(guān)閉。④牡下:上鎖。
65.請用“/”為下面句子斷句(兩處)。
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
6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吾與汝半力平險()(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望城二里中:)(4)予罐為戲()
67.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
68.甲文中的愚公和乙文中的渡者,你更欣賞誰?請結(jié)合文章說說理由。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
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彼炻首訉O荷擔者三夫,叩石墾
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齒匕,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選自《愚公移山》)
【乙】昔有二翁,同里①而居。甲翁之妻子②去鄉(xiāng),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攜酒至乙
翁第③,二人酌,不亦樂乎!乙翁日:“向④吾遠游冀、雍⑤,然未嘗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
甲翁日:“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至Σ粍佟!币椅倘眨骸安钜?,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
十而移山今吾輩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币钊闸蓿藤赏?,越錢塘,絕長
江,而至泰陰。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無需相扶。''自日出至
薄暮,已至半山矣。
(選自《二翁登泰山》)
①里:鄉(xiāng),古代居民行政組織的一種,五家為一鄰,五鄰為一里。②妻子:妻子和孩子。③
第:房屋、宅子、家。④向:從前。⑤冀、雍:古代兩個州的名稱。⑥翌日:第二天。
69.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年耳九十且:
(2)學力平險畢:
(3)甲翁之妻子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3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 六 測量第2課時 課桌有多長說課稿 北師大版
- 《1 負數(shù) 》(說課稿)-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2024秋四年級語文上冊 第六單元 第19課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說課稿 新人教版001
- 代銷材料合同范例
- 路塹紫穗槐種植施工方案
- 5《守株待兔》說課稿-2024-2025學年語文三年級下冊統(tǒng)編版
- 慶城硅pu跑道施工方案
- 5《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說課稿-2024-2025學年四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
- 京東店鋪運營合同范例
- 住宅劃地出售合同范本
- 高空作業(yè)車日常施工方案
- 材料力學之材料疲勞分析算法:S-N曲線法:疲勞分析案例研究與項目實踐.Tex.header
- 2024(新高考2卷)英語試題詳解解析 課件
- 天津2024年天津市規(guī)劃和自然資源局所屬事業(yè)單位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附答案解析
- 中國醫(yī)美行業(yè)2024年度洞悉報告-德勤x艾爾建-202406
- 2024年江蘇經(jīng)貿(mào)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一套
- 藥用植物種植制度和土壤耕作技術(shù)
- 《火力發(fā)電企業(yè)設備點檢定修管理導則》
- 2024年呼和浩特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攤位安全責任書
- 重慶市渝北區(qū)2024年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期末統(tǒng)考模擬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