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點09文言文實、虛詞判斷
IR.考情探究?
i.高考真題考點分布
年份篇目/作者及朝代考查知識點
實詞推斷
虛詞推斷
文言斷句
材料一:宋?程大昌《演繁露》
2023年文化常識
材料二:明?楊榮《〈題蘇武忠節(jié)圖〉跋》
文意理解
翻譯句子
文意理解與情節(jié)鑒賞
實詞推斷
虛詞推斷
文言斷句
2022年唐?杜牧《投知己書》信息篩選
文意理解
翻譯句子
文意理解與歸納
實詞推斷
虛詞推斷
文言斷句
宋?蘇軾《魏武帝論》
2021年信息篩選
唐?朱敬則《魏武帝論》
文意理解
翻譯句子
文意理解與歸納
2.命題規(guī)律及備考策略
【命題規(guī)律】
1、實詞:
《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了考生要掌握的120個文言實詞。一定要在牢牢掌握這120個實詞的基礎上,領
悟理解實詞含義的一般方法,以求收到聞一知十的奇效。翻譯文言句子往往將一些重要的文言實詞設置為
得分點,其中重點是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
2、虛詞:
《考試大綱》要求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高考中,文言虛詞已經(jīng)多年沒有
單獨設題考查,主要是在斷句和翻譯題中滲透了對虛詞的考查。虛詞的考查范圍主要是18個常見文言虛
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貝k者、之。除了這18個常見
文言虛詞外,高考也還有對其他文言虛詞、兼詞和復音虛詞等進行考查的情況。
天津卷,實詞、虛詞以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實詞部分針對重點實詞主要進行一詞多義的考查,需
要學生在句中找到準確的詞義;虛詞部分主要與課內(nèi)文言文進行考查,需要學生在掌握課內(nèi)知識的同時能
夠進行知識延伸。
【備考策略】
1、實詞推斷:
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
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分析字形,辨明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
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聯(lián)系上下文,前后照應,保持一致。
2、虛詞推斷:
先理解翻譯所學課文中的虛詞,再比較文段中的虛詞。聯(lián)系文句的整體意義和上下文的意義,注意辨明
上下文的關系。借助語句的結(jié)構(gòu),看兩句中該虛詞詞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虛詞比較:每組中利用給出
的高中學過的另一句子來推斷文中句子的虛詞用法。
【命題預測】
2025年天津卷,實、虛詞的推斷仍將是重點考查部分,實詞方面,對于在不同語境下詞義的延伸與拓
展的考查將會更加綜合,在虛詞方面,在用法上需要注意特殊文言句式的使用,在意義方面加強對于詞義準
確理解的考查。
IA.考點梳理
考點精講01實詞推斷
典例引領
(2024年?天津?和平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以自孤子,幼刻苦學儒,不
俟獎勵。洎舉進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余慶頗為之延譽。由是知名于時。尋登進士第。愈發(fā)言真率,無
所畏避,操行堅正,拙于世務。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務。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
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撰黜,作《進學解》?自
喻,執(zhí)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逾歲,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
俄有不悅愈者,摻其舊事,言愈前有當為江陵掾曹,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館之頗厚,均子銬凡鄙,近者銬還省父,
愈為序餞銬,仍呼其字。此論喧于朝列,第是改太子右庶子。百個十三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
兼彰義軍節(jié)度使,請愈為行軍司馬。
愈性弘通,與人交,榮悴不易。少時與洛陽人孟郊、東郡人張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稱
薦于公卿間。而籍終成科第,榮于祿仕,后雖通貴,每退公之隙,則相與談宴,論文賦詩如平昔焉。而觀諸
權(quán)門豪土,如仆隸焉,瞪然不顧。而頗能誘厲后進,館之者十六七,雖晨炊不給,怡然不介意。
(節(jié)選自《舊唐書?韓愈俘》,有刪改)
自東漢必耒道迷文弊異端并起理甄久公起布衣談笑無蜃之天下靡然叢公復歸于正蓋三亙年土此矣。文
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偽。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
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云,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停李逢吉之謗;能
信于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若所不能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為之師,自是潮之土,皆芍于文行,延及齊民,至于今,號稱易治。信乎
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少4學道則易使也?!背比酥鹿?,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
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為艱。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
凡所以養(yǎng)土治民者,一以公為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日:“愿新公廟者,聽?!泵駳g趨之,卜地于州城之南
七里,期年而廟成。
或日:“公去國萬里而謫于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于潮也審矣!"軾日:"不然。公
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與深,思之至,煮蒿凄愴,若或見之。譬如鑿
井得泉,而日水專在是,豈理也哉!”元豐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日“昌黎伯韓文公之廟”。
(節(jié)選自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思俄的一項是()
A.榔其舊事摭:拾取,找出
B.牛是改太子右庶子坐:因……犯罪
C.而不能珥李逢吉之謗弭:安撫
D.皆篤于文行篤:專注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找出他以前的舊事。B.正
確。句意:韓愈因此獲罪被貶為太子右庶子。C.錯誤。弭:平息,消除。句意:卻不能夠消除李逢吉的誹謗。
D.正確。句意:都專心于學問的研究和品行的修養(yǎng)。故選C。
即
(2020?浙江?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上曾子固龍圖①書
[宋]張耒
某嘗以謂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剛?cè)峋徏敝畾?,繁簡舒敏之?jié),一出乎其誠,不隱其所已至,不
強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為楚聲,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注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則潛德道志,
不可隱伏。蓋古之人不知言則無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與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
嗚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與夫無其德而有其言者異位也。某之初為文,最喜
讀左氏、《離騷》之書。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見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氣道,
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顧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誠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厭??己?/p>
其終,而知其仁也憤而非戀也,異而自潔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無存省之者,故剖志決慮以無自顯,此屈
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麗而可悅也;如秋風夜露,凄忽而感惻也;如神仙煙云,高遠而不可挹也。
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來,最喜讀太史公、韓退之之文。司馬遷奇邁慷慨,自其少時,周游天下,交結(jié)豪杰。其學長
于討論尋繹前世之跡,負氣敢言,以蹈于禍。故其文章疏蕩明白,簡樸而馳騁。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
故其余章末句,時有感激而不泄者。韓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廟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攬,則
極言語之懷巧,有不足以過M者。嗟乎!退之之于唐,蓋不試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權(quán)臣,臨義而忘難,剛
毅平信實,而其學又能獨出于道德滅裂之后,等孔孟之余緒以自立其說,則愈之文章雖欲不如是,蓋不可得
也。
自唐以來,更五代之紛紜。宋興,鋤叛而討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愁,休養(yǎng)生息,日趨吉
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時者,談笑佚樂,無復向者幽憂不平之氣,天下之文章稍稍興起。而廬陵歐陽公
始為古文,近拶兩漢,遠追三代,而出于孟軻、韓愈之間,以立一家之言,積習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
四方學者,始恥其舊而惟古之求。而歐陽公于是時,實持其權(quán)以開引天下豪杰,而世之號能文章者,其出歐
陽之門者居十九焉。而執(zhí)事實為之冠,其文章論議與之上下。聞之先達,以謂公之文其興雖后于歐公,屹然
歐公之所畏,忘其后來而論及者也。塞自初讀書即匆讀執(zhí)委之丈跪國而是之廣求匹設以月覆甚變嗎呼如公煮
臭極天下之久置欽!
(選自《張耒集》,標點有改動)
【注】①曾鞏:字子固。龍圖:宋代官職名。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浮:顯現(xiàn)
B.等孔孟之余緒以自立其說纂:繼承
C.兵戈不試試:使用
D.近談兩漢,遠追三代揆:揣度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法搭配的
角度辨析詞性;從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gòu)成的角度推測詞義;從
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jié)構(gòu)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
斷詞義。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如本題“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
的一項”,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設題,然后根據(jù)詞語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項,
本句意為“只有他的言語不停留在心的外面”,“浮”在此處譯為“停留在……表面上”。故選A。
方法指導
1、通假字:據(jù)音悟義
通假字是指本當用甲字,卻借用與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甲字的一種語言現(xiàn)象。甲字叫本字,乙字
就是甲字的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鴻門宴》),句中本該用“早”字,卻用音同的“蚤”
替代。
還有一種情形,一個漢字(古字)原本有好幾個意義,后為了區(qū)別不同義項,另造一個新字(今字)來表示
其中的一個或幾個意義。如“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蘇軾《石鐘山記》),“莫”是會意
字,從字形結(jié)構(gòu)分析,就是“太陽墜入草叢中”,后來為了區(qū)別其他義項,才又造了一個“暮”字專門表示
“太陽落山的時刻,即傍晚”這個意思、。因此,這兩個字的關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中學教學
中,把古今字也視為通假字。
應該注意的是,由于古今語音的演變,有的通假字現(xiàn)在的讀音已與本字讀音相差甚遠,甚至完全不同。如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中的“生”通“性”,其聲母、韻母、聲調(diào)都不相同,這類字在平時就應著重識
記。
因為通假字和本字多沒有意義上的必然聯(lián)系,所以在閱讀時如遇到按其本義、引申義、比喻義等都解釋
不通的字時,就要考慮這個字是不是某個字的通假字。
2、一詞多義:據(jù)境斷義
文言實詞,多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一個詞在詞典中少則有幾個義項,多則有十幾個義項。而這些義項,又
可以分為本義、引申義、比喻義、假借義等等。而文中的實詞,確切的含義只有一個。閱讀時,應根據(jù)該詞
的特定語境來斷定其特定的含義。
(1)參照上下文意:
根據(jù)上下文意,看時間、地點、什么人說、為什么說、對誰說、怎么說等語言環(huán)境。不但要看該詞的含
義在句中能否講通,而且要看其與全段乃至全篇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是否協(xié)調(diào),前后是否一致。如:
①夫子日:“小子巧之,苛政猛于虎也!”(《禮記?檀弓下》)
②因笑謂邁日:“汝好之乎?”(蘇軾《石鐘山記》)
句①說的是孔子路過泰山腳下,聽到有婦人哭于墓前,一家三代被老虎吃掉,卻又不肯離開這“無苛政”
之地,于是便發(fā)出感嘆,且用命令語氣教育自己的學生應該記住這句話,“識”在此處的含義應是“記住”。
句②說的是蘇軾月夜泛舟游石鐘山的切身體會,游到興起便笑著問兒子蘇邁:“你明白嗎?”“識”在此處
應當作“明白”“懂得”來理解。
(2)依據(jù)語法結(jié)構(gòu):
借助語法結(jié)構(gòu),看它充當什么句子成分,和什么詞語搭配,構(gòu)成什么語法關系。如:
①古者天下散亂,莫之能:。(《史記》)
②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元年,號令:出太后。(《史記》)
按句法結(jié)構(gòu),句①中“莫之能一”,用現(xiàn)代漢語語序排列是“莫能一之”,“一”前面有副詞和能愿動
詞修飾,說明“一”在句中不是數(shù)詞而是動詞,是“統(tǒng)一”的意思,“之”是它的賓語。句②中“號令一出
太后”,實際是“號令一出于太后”,“出”是動詞,“一”在動詞前便是作為副詞修飾動詞“出”,是“完
全,一概”之義。
(3)利用互文辨義:
所謂互文,是指兩個相同的語言結(jié)構(gòu)互相闡發(fā)、互相補充?;ノ木渥又形恢孟鄬脑~,含義往往
相近、相同或互為補充。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互文的這一特點來推斷詞義。如:
去偃王之仁,名子貢之智。(《五蠹》)
句中前后兩句為互文,“去”與“息”位置相對應,含義亦相同,“去”的含義為“拋棄”,那么“息”也
應作“拋棄”理解。
(4)了解歷史淵源:
同一個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能具有不同的含義。如“百姓”一詞,在周秦時是“貴族”的總稱,平
民無姓氏,平民只能稱之為“黎民”。
3、古今異義詞:明詞義演變規(guī)律
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某個詞語,在形式上與現(xiàn)代漢語某個詞語完全一致,但在古代與在現(xiàn)代的意義與用法有差
異或者不相同,叫做古今異義詞。特別是現(xiàn)代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古代很可能是兩個單音節(jié)詞。當這部分詞出現(xiàn)在
高考翻譯題中時,部分考生往往容易犯望文生義、以今釋古的錯誤。因此,在運用“據(jù)境斷義”法的同時,有必
要掌握詞義的演變規(guī)律。
(1)詞義擴大:
如“中國”,古義一般指中原地區(qū),也指京師;今義則指整個中國?!敖薄昂印?,古義一般特指長江、
黃河,如“江東”“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鴻門宴》);今義則泛指一般的江河。
(2)詞義縮小:
如“谷”,原是莊稼和糧食的總稱;現(xiàn)在北方的“谷”專指小米,南方的“谷”則專指稻谷了?!俺簟?/p>
古代泛指氣味,如“乳臭未干”“銅臭”;現(xiàn)在專指難聞的氣味。
(3)詞義轉(zhuǎn)移:
如“信”,古代只指送信的人;現(xiàn)在專指“書信”,而“送信的人”這個意思已經(jīng)消失了?!疤椤保?/p>
代指眼淚、鼻涕,如“土皆垂淚涕泣”(《荊軻刺秦王》);現(xiàn)在一般指鼻涕。
(4)詞義弱化:
如“病”,古代的基本義是“重病”,輕微的病一般用“疾”;而現(xiàn)在,只要是生理上或心理上出現(xiàn)不
正常的情況,都通稱為“病”,不含有“重病”這個意思。
(5)詞義強化:
如“恨”,古代多表示遺憾、不滿意的意思;現(xiàn)在則表示仇恨、怨恨的意思。
(6)感情色彩變化:
如“卑鄙”,古時指身份低微,見識短淺,無貶義;現(xiàn)在指(語言、行為)惡劣、不道德,變?yōu)橘H義詞了。
(7)名稱說法改變:
如“目”改稱“眼睛”,“寡”改稱“少”。
4、偏義復詞:扣語境,細揣摩
古漢語中有少量的雙音節(jié)詞,偏義復詞是其中特殊的一類。這類詞由兩個意義相近、相關或相反的語素
構(gòu)成,而在特定的語境中,其詞義卻偏在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作用。不了解這類詞的特點,就
會產(chǎn)生誤解。為避免誤解,要緊扣語境加以揣摩。例如“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出
師表》)中的“異同”只有“異”的意義,“同”為襯字。再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鴻門宴》)中,“出入”只有“入”的意義,“出”為襯字。
考點精講02虛詞推斷
典例引領
(2024年?天津?河西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大司馬劉秀引兵東北拔廣阿。秀披粵地圖,陰亍鄧禹日:“天下郡國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
慮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日:“方今海內(nèi)般亂,人思明君,猶赤子與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不以大
小也!”
薊中之亂,耿奔與劉秀相失,北走昌平,就其父耿況,因說況擊邯鄲。時王郎遣將徇漁陽、上谷,急發(fā)
其兵,北州疑惑,多欲從之。上爸功亶寇恂說次日邯鄲拔起難可信包大可當劉值升母弟遵賢工土可必歸之匹
旦邯鄲方盛力丕熊也拒妲何對日:"今上谷完實,控弦萬騎,可以曾擇去就。恂請東約漁陽,齊心合眾,邯
鄲不足圖也!“況然之,遣恂東約彭寵,欲各發(fā)突騎二千匹、步兵千人詣大司馬秀。
安樂令吳漢、護軍蓋延、狐奴令王梁亦勸彭寵從秀,寵以為落。而官屬皆欲附王郎,寵不能多。漢出止
外亭,遇一儒生,召西食之,問以所聞。生言:“大司馬劉公,所過為郡縣所稱,邯鄲舉尊號者,實非劉氏。”
漢大喜,即詐為秀書,移檄漁陽,使生赍以詣寵,令具以所聞說之。會寇恂至,寵乃發(fā)步騎三千人,以吳漢
行長史,與蓋延、王梁將之,南攻薊,殺王郎大將趙閡。
寇恂還,遂與上谷長史景丹及耿奔將兵俱南,與漁陽軍合,所過擊斬王郎大將、九卿、校尉以下,〃斬
首三萬級,定涿郡、中山等凡二十二縣。前及廣阿,聞城中車騎甚眾,丹等勒兵問日:“此何兵?”日:“大
司馬劉公也?!敝T將喜,即進至城下。城下初傳言二郡兵為邯鄲來,眾皆恐。劉秀自登西城樓勒兵問之;耿
奔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發(fā)兵狀。秀7悉召景丹等入,笑日:“邯鄲將帥數(shù)言'我發(fā)漁陽、上谷兵',吾
聊應言'我亦發(fā)之',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土木木共此功名耳?!蹦艘跃暗?、寇恂、耿奔、蓋延、吳漢、
王梁皆為偏將軍,使還領其兵,加耿況、彭寵大將軍;封況、寵、丹、延皆為列侯。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猶赤子之慕慈母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
B.遇一儒生,召晅食之因人之力耐敝之
C.城下初傳言二郡兵為邯鄲來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D.秀乃悉召景丹等入乃使人復葺南閣子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句
意:就像初生的嬰兒思慕慈母?!暗竭_”或“得到”的意思,作為動詞使用,“所之”概括“所喜歡的、所
得到的”事物。句意:等到對于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著當前的境況而變化。B.連詞,表順
承。句意:遇到一位儒生,請來一塊進餐。連詞,表轉(zhuǎn)折,去葭句意:依靠別人的力量卻又反過來損害他。
C.判斷詞,是。句意:廣阿城下最初謠傳上谷、漁陽二郡的軍隊是邯鄲王郎派來的。介詞,表被動,被。
句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D.介詞,于是、就。句意:劉秀于是把景丹等將領全部請到城中。
介詞,于是、就。句意: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故選D。
即時檢測
(2016?天津?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李臺州傳
[宋]楊萬里
李臺州名宗質(zhì),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質(zhì)而饞靖康之亂,母子相失,宗質(zhì)以父蔭,
既長,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馬季思官蜀,宗質(zhì)日:“吾求母,東南無之,必也蜀@_?”從之西,
舟所經(jīng)過州,若縣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聲號呼,日展婆,展婆。至暮,哭而歸,不食。司馬家人哀之,
必寬譬之,②飲泣強食,季思秩滿東下,所經(jīng)復然,竟不得。至荊州,復然。日旦夕號呼,嗑痛氣憊,小
憩于茗肆,垂涕。
坐頃之,一乞媼至前,揖日:“官人與我一文兩文?!弊谫|(zhì)起揖之坐,禮以客主。既飲茗,問其里若姓。
媼勃然怒日:“官人能與我?guī)族X,何遽問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弊谫|(zhì)起敬,謝日:“某皇恐,上忤阿婆。
愿等怒,試言之,何害?恐或鄉(xiāng)鄰或親族也,某倒囊錢為阿婆壽?!眿嬒踩眨骸崩掀判债惿?,不可言?!弊?/p>
質(zhì)力懇請,忽日:“我姓展?!弊谫|(zhì)瞿然起,抱之,大哭日:“夫人,吾母也?!眿嬋眨骸肮偃宋鹫`,吾兒
有驗,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質(zhì)拜日:“然?!庇姨皇局谑悄缸酉喑侄?。觀者數(shù)十百人,皆嘆
息泣下。
宗質(zhì)負其母③歸,季思與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輿孝養(yǎng)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終,宗質(zhì)亦白首矣。
宗質(zhì)乾道庚寅為洪悴,時予為奉新縣令,屢謁之,不知其母子間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質(zhì)造朝,除知
臺州。朝士云:“李臺州,曾覿姻家也。覿無子,子臺州之子?!庇枰灰姴桓以佗?,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臺州既沒,予與丞相京公同為宰掾。談間,公為予言李臺州母子事。予生八年,喪先太夫人,
終身竺恨。聞之,泣不能止,感而為之傳。
贊日:孔子日:“孝悌之至通于神明?!比衾钆_州,生而不知失母,壯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
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東坡先生頌朱壽昌,至今詠歌以為美談。若李臺州,其事與壽昌豈異也,
茲不謂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為士大夫言之,聞者必泣。人誰無
母?有母誰無是心哉?彼有木或失生而有身丕待求述而按存或忽而丕敬或像而丕愛著獨何心欽?
(選自《楊萬里集箋校》)
依次填入文中空白處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①東南無之,必也蜀
②必寬譬之,飲泣強食
③宗質(zhì)負其母歸
④予一見不敢再
A.焉乃于者B.乎其以者
C.乎乃以也D.焉其于也
【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③前面是“負”,后面是“歸”,是兩個
動詞,所以中間應是表承接的詞語,由此排除AD;②前后句應該是條件關系,用“其”無法銜接前后文,
由此排除B。故選C。
方法指導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最根本的是要辨識語境,因為虛詞的意義并不固定,用法也很
靈活,只有結(jié)合語境,才能準確把握。除了辨識語境,考場中,還要掌握以下方法以幫助判斷:
(1)語境分析法:
一個虛詞往往有多種用法,要理解它在具體語句中的用法,必須根據(jù)上下文的整體語境和句子(單句和
復句)之間、句子內(nèi)部成分之間的邏輯關系,來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賦》)中的“而”,上文對曹操“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贊許和充分肯定,下文“今安在哉”則充滿
了嘆惋之情,下文沒有順承上文的句意,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見句中的“而”為轉(zhuǎn)折連詞,可譯為“可
是、卻”等。
(2)位置推斷法:
同一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不同。例如“也”,用在句末表判斷、陳述、疑問、感嘆
等語氣。如“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中的“也”表判斷語氣?!耙病比绻迷诰渲?,一般起舒緩語
氣的作用,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中的“也”。再如“乎”,作助詞時,表感嘆、疑問或反問
等語氣,一般位于句尾;作詞尾,用在形容詞后面;用于句中,則表停頓。作介詞時,位于名詞、代詞或名
詞性短語之前,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處所、范圍、對象等,相當于“于”;用于形容詞后,表示比較。
(3)語法分析法:
同一虛詞,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義和用法也會發(fā)生變化。例如“之”,如果處于謂語位置,
可視為動詞,如“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逍遙游》)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處在賓語部分的
兩名詞之間,則為指示代詞“這樣”,如“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處在主謂
之間,則為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如“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逍遙游》)中的“之”。
I他?好題沖關.
!基礎過關
1.(21-22高三上?天津西青?階段練習)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卑微的
B.許君焦、瑕許:贊許
C.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情
D.不自富能先入關破秦意:意圖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假如沒有那個人的力量,我是不
會到這個地步的。微:假如沒有。B.句意:(晉惠公)答應把焦、瑕兩地給您。許:答應。C.句意:你怎么
和項伯有交情。故:交情。解釋正確。D.句意:但是我自己沒有料到能先進入關中,滅掉秦朝。意:料想。
故選Co
2.(22-23高三上?天津和平?階段練習)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感吾生之行休(將要)要眾人之所過(彌補)
惜言一室之內(nèi)(同“晤”,面對)強公室,杜私門(堵塞)
B.申容膝之易安(深知)空以身常草野(滋潤)
浩浩乎如日虛御風(同“憑”,乘)辟邪說,難壬人(批駁)
C.追諸父異爨(等到)知來者之可追(補救)
河海不存細流(同“釋”,舍棄)蒙故業(yè),印遺策(沿襲)
D.莫不取憂而道著(深)見貨人者好煩其令(統(tǒng)治)
堇亦反其本矣(同“何”,為什么)門衰拜?。ǜ7郑?/p>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能力。A.杜,杜絕,抑制。句意:增強了王室的力量,抑制豪門
貴族的勢力。故選A。
3.(21-22高三上?天津?階段練習)以下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三手之夜,明月半墻②乳二世,生赳如之甚厚
A.三五:每月十五B.先:對逝去的人的尊稱
c.先妣:祖母D.撫:對待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C.“先妣:祖母”錯誤?!跋儒嶂鹾瘛币馑?/p>
是“母親在世的時候,撫養(yǎng)他盡心,待他深厚”,“先妣”,去世的母親。故選C。
4.(23-24高二下?天津?期中)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屈平展草稿未定(撰寫)日月忽其不淮兮(久留)
B.聚名城,殺豪杰(毀壞)贏糧而量從(景,同“影”)
C.厚莊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邛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卻)
D.禺拜還入戶(第二次拜)可檢體無比(可愛)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D.“再拜”,指拜了兩拜。句意:她拜了
兩拜,轉(zhuǎn)身回了房門。故選D。
5.(22-23高三上?天津津南?期末)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臣之所好者道也道:道理
會診虞常論:討論
B.如惠語以計單于讓:責備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燃者也賊:偷竊
C.惡得不禁惡而物愛勸:勸說
然皆不屈原之從容辭令祖:效仿
D.若入前為壽若:你
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m死當:判罪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道”,事物的規(guī)律。句意:臣下所注
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規(guī)律?!罢摗?,判罪。句意:一起來審處虞常。B.“賊”,傷害。句意:有了四種發(fā)端卻
自認為不行的,是自暴自棄的人。C.“勸”,鼓勵。句意:又雋么可以不禁止惡行而鼓勵善行呢?故選Do
7.(21-22高三上?天津西青?階段練習)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吾與點也與:贊成B.明年天南燭:蠟燭
C.晉軍函陵軍:駐孔D.始速禍焉速:招致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B.燭,動詞,照亮。句意:明亮的雪光照
亮了南面的天空。故選B。
8.(21-22高三上?天津?階段練習)以下句子中加點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人之有是下端也,?其有四體也
②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A.端:萌芽,發(fā)端B.猶:尚且
C.復:復習D.過:過錯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B.“猶其有四體也”是說“就像有四肢一樣”,
“猶”:猶如,就像。C.“復眾人之所過”是說“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復”:補救。D.“復眾人
之所過”是說“補救眾人所經(jīng)常犯的過錯”,“過”:犯錯。故選A。
9.(23-24高二上?天津?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面的問題。
更始北幫洛陽,分遣使者御郡國,日:“先降者復爵位!”使者至上谷,上谷太守扶風耿況迎,上印綬;
使者納之,一宿,無還意。功曹寇恂勒兵入見使者,請之,使者不與,日:“天王使者,功曹欲脅之邪!”
恂日:非敢脅使君,竊傷計之不詳也。今天下初定,使君建節(jié)銜命,郡國莫不當頸傾耳。今始至上谷而先年
大信,將復何以號令他那乎?”使者不應。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更始北鄢洛陽都:都城
B.分遣使者狗郡國徇:巡行
C.郡國莫不延頸傾耳延:伸長
D.今始至上谷而先里大信墮:毀壞
【答案】A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A.“都:都城”錯誤,應解釋為“定都”,動詞。句意:
更始皇帝定都洛陽。B.正確。句意:分別派遣使者到各郡各封國巡行。C.正確。句意:各郡國沒有不伸長脖
子洗耳恭聽的。D.正確。句意:可是一開始到上谷就毀掉了誠信。故選A。
參考譯文
更始皇帝定都洛陽后,分別派遣使者到各郡各封國巡行,宣布:“率先投降的可以保持原有的封爵和官
位!”使者到了上谷郡,上谷太守扶風人耿況迎接他,上繳了印信。使者收下了,但過了一夜還沒有歸還的
意思??すΣ芸茆П菀娛拐?。請求歸還印信,使者不給,說:“我是皇帝的使者,你想威脅我嗎?”寇
恂說:“我不敢威脅您,只是為您考慮的不周而感到傷心,現(xiàn)今天下剛剛安定,您手持符節(jié)奉皇帝使命來到,
各郡國沒有不伸長脖子洗耳恭聽的,可是一開始到上谷就毀掉了誠信,還怎樣去對其他郡國發(fā)號施令呢?”
使者不回答。
10.(23-24高二上?天津?期末)閱讀材料,回答下面的問題。
明孝宗弘治六年秋七月,京師大雨雹。禮部尚書倪岳疏弭災急務,勸上黜奸貪,進忠直,上嘉納之。十
七年六月,小王子寇宣府,劉大夏請屯兵喜峰口、燕河營以備之。上召大夏問以王越威寧之捷,大夏日:“臣
聞之從征將士,當時所俘獲婦稚十數(shù)耳。幸而大寇方深入,不相值,值之則無唯類矣?!鄙先眨骸凹礌?,太
宗何以屢得志?”大夏日:“陛下神武故不后太宗,而將領人馬,不能什二三擬也。且其時淇國公一小違節(jié)
制,而舉十萬眾悉委之沙漠,奈何易言之!度今上策,惟有守耳?!?/p>
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禮部尚書倪岳疏珥災急務弭:消除
B.小王子窣宣府寇:賊寇
C.不相值值:對等、相當
D.奈何易言之易:容易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意義的能力。B.寇,動詞,侵犯。句意:小王子(達延汗)帶
領兵馬侵犯宣府。故選B。
參考譯文
明孝宗弘治六年秋七月,京師下大雨、冰雹。禮部尚書倪岳上疏,提出消弭災禍應當措辦的緊急事務,
勸勉皇帝罷黜奸邪貪婪之徒,獎掖提拔忠心耿直之臣,皇帝贊許并采納了他的意見。十七年六月,小王子
(達延汗)帶領兵馬侵犯宣府(今河北宣化),劉大夏請求屯兵喜峰口和燕河營以防備小王子。皇帝召見劉
大夏,問到王越當年取得威寧大捷的情況,劉大夏說:“臣從當年跟隨王越出征的將士口中得知一些情況,
當時所俘獲的只有十幾個婦女和小孩。所幸的是寇賊兵馬剛剛進入境內(nèi),與官軍相比眾寡懸殊,如果雙方兵
力差不多的話,那時官軍就沒有活人了?!被实壅f:“既然是這樣,那么太宗(成祖朱棣)為什么還常常以
此得意呢?”劉大夏說:“陛下的神智武略固然并不比太宗差,可是所帶領的兵馬數(shù)目,與太宗相比僅有他
的十分之二三。況且,那時由于淇國公一個小小的違背節(jié)制的行動,就使十萬之師盡喪于沙漠,怎么能談得
上他們是輕而易舉地就獲得勝利呢!依臣揣度,我們今天用兵,應以采取守勢為上策。”
11.(23-24高一下?湖南益陽?期中)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若屬皆且為所虜若是者何也
B.用其固然用人之力而敝之
C.是乃仁術(shù)也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D.牛何3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句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你們;/像。句意:你們這些人都會被
俘虜。/像這樣是為了什么呢?B.順著;/依靠。句意:順著它本來的結(jié)構(gòu)。/依靠別人的力量,又反過來損
害他。C.是;/才,再,表承接。句意:這就是施行仁政的策略。/估計我到了軍營,你再進去。D.都是“往”
的意思。句意:牛往哪里去?/項伯就連夜騎馬到劉邦的軍營。故選D。
12.(23-24高一下?北京?期末)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鼓瑟希,鏗爾,舍瑟西作
②今恩足以及禽獸,取功不至于百姓者
③提刀剪立,為之四顧
④勞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賞
⑤此數(shù)寶者,秦不生一焉,西陛下說之
⑥而翁歸,自與汝覆算耳
⑦名實已明,兩天下之理得矣
⑧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兩三勝
⑨今吾且死,可侯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
⑩臣與將軍戮力西攻秦
A.①③④/②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⑦/②④⑤/③⑧/⑥/⑨⑩
C.①⑦/②⑤⑨/③⑩/④⑧/⑥
D.①④⑥/②⑤⑦/③⑧/⑨/⑩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表順承。句意:曾皙彈瑟的聲音漸漸稀
疏下來,鏗的一聲,把瑟放下,站起來。②表轉(zhuǎn)折。句意: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獸,而功德推及不到老
百姓身上。③表修飾。句意: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④表并列。句意:像這樣勞苦功高,(卻)沒
有封侯的賞賜。⑤表轉(zhuǎn)折。句意:這些寶貴之物,沒有一種是秦國產(chǎn)的,但是陛下卻很喜歡它們。⑥代詞,
你的。句意:你的父親回來,自然會跟你算賬?、弑眄槼?。句意:如果名義和實際的關系已經(jīng)明確了,那么
天下的根本道理就清楚了。⑧表并列。句意:趙國曾經(jīng)與秦國交戰(zhàn)五次,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⑨表轉(zhuǎn)
折。句意:現(xiàn)在我將要戰(zhàn)死,可是侯生竟然沒有一言半語相贈。⑩表修飾。句意:我和將軍合力攻擊秦國。
綜上,①⑦表順承,②⑤⑨表轉(zhuǎn)折,③⑩表修飾,④⑧表并列,⑥為代詞。故選C。
13.(23-24高一下?浙江?期中)下列各項中,與例句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多吾一日長乎爾
A.如或知爾,則何以哉B.加之以師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闕秦以利晉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以,因為。句意:因為我年紀比你
們大些。A.做,動詞。句意: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打算怎么做呢?B.用。句意:用(別國)軍隊來攻打
它。C.因為。句意:不因為外物好壞,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D.來,表目的。句意:使秦國土地減少來使晉
國得利。故選C。
14.(23-24高二下?福建福州?期中)下列各句中“以”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①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③猥以微賤,當侍東宮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⑥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
⑦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⑧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朝
A.①②④B.①⑤⑦C,⑤⑥⑧D.②③⑥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以",連詞,因為。句意:臣下因為供奉贍
養(yǎng)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②“以”,介詞,憑借。句意:久而久之,能通過腳步聲分辨是誰。
③“以”,介詞,憑借。句意:我憑借這樣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④“以”,介詞,用。
句意: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⑤“以”,連詞,因為。句意:只是因為我的老祖母劉氏已經(jīng)年老
體衰,氣息微弱。⑥“以”,介詞,用來。句意: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⑦“以”,連詞,
因為。句意:因此(我非常)依戀(祖母),不敢停止奉養(yǎng)(祖母)而遠離(祖母)。⑧“以”,連詞,用來。句意:
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上朝用的。綜上可知,①⑤⑦連詞,因為;②③介詞,憑借;④介詞,
用;⑥⑧介詞,用來。故選B。
15.(23-24高一下?福建福州?期中)下列各項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因:①印其固然②國之以饑鍵
B.而:①夜繾畫出②拔劍切畫啖之
C.之: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D.以:①以吾一日長乎爾②王之無異于百姓之以王為愛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重點詞語的能力。A.動詞,依、順著/動詞,繼續(xù)、接著。句意:順著它
本來的結(jié)構(gòu)。/接著內(nèi)部又有饑荒。B.連詞,表修飾/連詞,表承接。句意:拿繩子系著他從城墻上垂下去。
/拔出劍(把生豬腿)切了然后吃掉。C.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句意:希望您全部
告訴項王我不敢背叛恩德。/然后再誘導他們走向善良的道路,百姓也就很容易的聽從了。D.介詞,因為/認
為。句意:不要因為我年紀比你們大一點。/大王您不要對百姓認為您吝嗇感到奇怪。故選C。
!能力提升I
1.(21-22高三上?天津?階段練習)以下句子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理的一項是()
①氓之港■聿,抱布里絲。②靜言思之,躬自惇矣。
A.蚩蚩:忠厚貌B.貿(mào):換
C.言:說D.悼:悲悼、悲傷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C.“靜言思之”意思是,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
想。“言”,助詞,無實義。故選C。
2.(2022高三上?全國?專題練習)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齊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謂張儀日:“吾欲伐齊,齊、楚方歡,
子為寡人慮之,奈何?”張儀日:“王其為臣爭率并幣,臣請試之。”張儀南見楚王,日:“今齊王之罪其
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國與之歡。大王茍能閉關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
此,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背醮笳f,寓聲之于朝廷日:
“不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比撼悸勔娬弋呝R,陳軫后見,獨不賀。楚王日:“不轂不須一兵不傷一人
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日:“臣見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
必至也?!蓖跞眨骸昂我玻俊睂θ眨骸胺蚯厮灾赝跽?,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
又何重坪<耳?且先絕齊,后責地,必受欺于張儀。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
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背跏谷私^齊。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萬令。楚
因使一將軍受地于秦。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時尚品牌代言聘用合同-@-15
- 2025年度事業(yè)單位網(wǎng)絡安全管理員勞動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內(nèi)墻涂料研發(fā)生產(chǎn)與品牌營銷承包合同
- 2025年度智能晾曬系統(tǒng)配套個人木工裝修合同3篇
- 2025年度個人閑置物品轉(zhuǎn)讓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個人投資理財咨詢服務合同范本8篇
- 2025年度個人住房貸款質(zhì)押合同標準文本及貸款逾期處理規(guī)定3篇
- 2025年度個人房地產(chǎn)抵押借款合同電子簽名版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家樂民宿設施使用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4篇
- 2025年度個人股權(quán)收購與轉(zhuǎn)讓合同(資產(chǎn)重組版)3篇
- 射頻在疼痛治療中的應用
- 和平精英電競賽事
- 四年級數(shù)學豎式計算100道文檔
- “新零售”模式下生鮮電商的營銷策略研究-以盒馬鮮生為例
- 項痹病辨證施護
- 職業(yè)安全健康工作總結(jié)(2篇)
- 懷化市數(shù)字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未來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07FD02 防空地下室電氣設備安裝
- 教師高中化學大單元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 彈簧分離問題經(jīng)典題目
- 部編版高中歷史中外歷史綱要(下)世界史導言課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