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傷科中醫(yī)治療方法課件_第1頁
骨傷科中醫(yī)治療方法課件_第2頁
骨傷科中醫(yī)治療方法課件_第3頁
骨傷科中醫(yī)治療方法課件_第4頁
骨傷科中醫(yī)治療方法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傷科治療方法一附院二骨科晉大祥1編輯版pppt四大治療原則1、動靜結合2、筋骨并重3、內外兼治4、醫(yī)患合作2編輯版pppt四大治療方法1、手法2、固定3、藥物4、練功3編輯版pppt一、藥物療法藥物療法是在對損傷作出正確診斷以后,運用祖國醫(yī)藥學理論選擇方藥,內、外應用,治療骨傷科疾病的一種重要方法。4編輯版pppt《正體類要·序》說:“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wèi)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泵鞔_指出了外傷與內損、局部與整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5編輯版pppt損傷三期辨證治法1、初期,一般在傷后1~2周內,由于氣滯血瘀,需消腫止痛,以活血化瘀為主,即采用“下法”或“消法”;若瘀血積久不消,郁而化熱,或邪毒入侵,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氣閉昏厥或瘀血攻心,則用“開法”。6編輯版pppt損傷三期辨證治法2、中期,在損傷后3~6周期間,雖損傷癥狀改善,腫脹瘀阻漸趨消退,疼痛逐步減輕,但瘀阻去而未盡,疼痛減而未止,仍應以活血化瘀、和營生新、接骨續(xù)筋為主,故以“和”、“續(xù)”兩法為基礎。7編輯版pppt損傷三期辨證治法3、后期,為損傷7周以后,瘀腫已消,但筋骨尚未堅實,功能尚未恢復,應以堅骨壯筋,補養(yǎng)氣血、肝腎、脾胃為主;而筋肌拘攣,風寒濕痹,關節(jié)屈伸不利者則予以溫經散寒、舒筋活絡,故后期多施“補”、“溫”兩法。8編輯版pppt骨傷內治法1、攻下逐瘀法2、行氣消瘀法3、清熱涼血法4、開竅活血法5、和營止痛法6、接骨續(xù)筋法7、舒筋活絡法8、補氣養(yǎng)血法9、補益肝腎法10、補養(yǎng)脾胃法11、溫經通絡法9編輯版pppt攻下逐瘀法(一)《素問繆刺論》:有所墜墮,惡血內留,腹中滿脹,不得前后,先飲利藥。10編輯版pppt攻下逐瘀法(二)大成湯:大黃20芒硝10(沖服)當歸10木通10枳殼20厚樸10蘇木10紅花10陳皮10甘草10------仙授理傷續(xù)斷秘方11編輯版pppt行氣消瘀法(一)《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氣傷痛,形傷腫”。元·張潔古《活法機要》曰:“惡血必歸于肝”。唐容川《血證論》、錢秀昌《傷科補要》均以“損傷之癥,專從血論”為辨證施治的基礎。12編輯版pppt行氣消瘀法(二)1、以消瘀活血為主的桃紅四物湯、復元活血湯;2、以行氣為主的柴胡疏肝散、復元通氣散;3、以及活血祛瘀、行氣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湯、活血疏肝湯、膈下逐瘀湯等方。13編輯版pppt接骨續(xù)筋法適用于損傷中期骨位已正,筋已理順,筋骨已有連接但未堅實,瘀腫已化或漸趨消散,或尚有瘀血未去者。治以活血化瘀、接骨續(xù)筋.常用的方劑有續(xù)骨活血湯、新傷續(xù)斷湯、接骨丹等。14編輯版pppt舒筋活絡法本法主要是使用活血與祛風通絡藥,適用于傷筋中期,或兼有風濕,或發(fā)生筋肌攣縮、關節(jié)屈伸不利等。常用方劑有舒筋活血湯、獨活寄生湯等15編輯版pppt敷貼藥1、藥膏:將藥碾成細末,然后選加飴糖、蜜、油、水、藥酒、醋或醫(yī)用凡士林等,調勻如厚糊狀,涂敷傷處。2、膏藥:古稱為薄貼,將藥物碾成細末配以香油、黃丹或蜂蠟等基質煉制而成。3、藥粉:將藥物碾成極細的粉末,收貯瓶內備用.使用時將藥粉直接摻于傷口處,或置于膏藥上,將膏藥烘熱后貼患處。16編輯版pppt搽擦藥1、酒劑是用藥與白酒、醋浸制而成;2、油膏與油劑17編輯版pppt其它外治法1、熏洗濕敷藥2、熱熨藥3、藥條4、中藥離子導入18編輯版pppt二、手法手法是指醫(yī)者用指、掌、腕及臂的勁力,結合身功或輔以器械,隨癥運用各種技巧,作用于筋骨,以及通過經絡、穴位由表入里,從而達到整復療傷、祛病強身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19編輯版pppt20編輯版pppt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是則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哉?!?1編輯版pppt手法運用原則1、充分了解病情,明確診斷;2、早:早期恰當而及時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痊愈快,功能恢復好;3、穩(wěn):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穩(wěn)妥;4、準:針對病情,施法要準確;5、巧:手法輕巧,既省力又有效。22編輯版pppt手摸心會“摸者,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惫湃巳珣{借術者對傷部的直接觸摸而獲得有關骨折的一手資料23編輯版pppt拔伸“欲合先離,離而復合”24編輯版pppt旋轉用于旋轉移位的骨折。25編輯版pppt屈伸術者一手固定關節(jié)近段,另一手握住遠段沿關節(jié)的冠軸擺肢體,以整復骨折脫位。26編輯版pppt提按主要用于糾正骨折之側方移位。27編輯版pppt搖擺術者可用雙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穩(wěn)定地維持牽引下左右或前后方向輕輕搖擺骨折遠段,直到骨折斷端間的骨擦音逐漸變小或消失。28編輯版pppt觸碰輕輕叩擊骨折的遠端,使骨折斷端緊密嵌插,增加穩(wěn)定性。29編輯版pppt分骨整復骨折時,醫(yī)者以雙手拇指及食、中、無名三指分別由骨折部的掌背側或前后側對向夾擠兩骨間隙,使骨間膜緊張,靠攏的骨折端分開,遠近骨折段相對穩(wěn)定,并列雙骨折就像“單”骨折一樣進行整復。30編輯版pppt折頂術者雙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則重疊環(huán)抱于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在牽引下雙手拇指用力向下擠壓突出的骨折端,加大骨折成角畸形,依靠拇指的感覺,估計骨折的遠近端骨皮質已經相抵時,驟然反折。31編輯版pppt回旋多用于矯正背向移位的斜型、螺旋型骨折,或有軟組織嵌入的骨折。32編輯版pppt三、固定爰因身體上下、正側之象,制器以正之,用輔手法之所不逮,以冀分者復合,欹者復正,高者就其平,陷者升其位。33編輯版pppt外固定是指損傷后用于體外的一種固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夾板固定、石膏固定、牽引固定及外固定器固定等。34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骨折復位后,用不同的材料,如柳木板、竹板、杉樹皮、紙板等,根據患者肢體形態(tài)加以塑形,制成適用于各部位的夾板,并用系帶扎縛,以固定墊配合保持骨折復位時的位置,這種固定方法稱為夾板固定。35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的作用機理1、扎帶、夾板、壓墊的外部作用力;2、肌肉收縮的內在動力;3、傷肢置于與移位傾向相反的位置。36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的適應證1、四肢閉合性骨折;2、四肢開放性骨折,創(chuàng)面小或經處理閉合傷口者;3、陳舊性四肢骨折運用手法整復者。37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的禁忌證1、較嚴重的開放性骨折;2、難以整復的關節(jié)內骨折;3、難以固定的骨折;4、肢體腫脹嚴重伴有水泡者;5、傷肢遠端脈搏微弱,末梢血循環(huán)較差,或伴有動脈、靜脈損傷者。38編輯版pppt夾板的材料及制作夾板的材料應具備以下性能:可塑性、韌性、彈性、吸附性與通透性;質地宜輕,取材方便;能被X線穿透,有利于及時檢查。常用的夾板材料有:杉樹皮、柳木板、竹板、厚紙板、膠合板、金屬鋁板、塑料板等。39編輯版pppt固定墊(一)放在夾板與皮膚之間。利用固定墊所產生的壓力或杠桿力作用于骨折部,以維持骨折復位后的位置。毛頭紙、棉花、棉氈等材料。40編輯版pppt41編輯版pppt42編輯版pppt43編輯版pppt固定墊(二)常用固定墊有以下幾種:平墊、塔形墊、梯形墊、高低墊、抱骨墊、葫蘆墊、橫墊、合骨墊、分骨墊、大頭墊等。44編輯版pppt固定墊(三)每一種固定墊都有其獨特外形和作用。參照骨折類型、移位情況,根據力學原則,在適當?shù)奈恢梅胖霉潭▔|。常用的固定墊放置法有:一墊固定法(主要壓迫骨折部位)、二墊固定法(用于側方移位骨折)和三墊固定法(用于成骨畸形骨折)。45編輯版pppt46編輯版pppt47編輯版pppt扎帶1、扎帶的約束力是固定力的來源;2、扎帶的松緊度要適宜。過松則固定力不夠,過緊則引起肢體腫脹,壓傷皮膚,重者則發(fā)生肢體缺血壞死。3、捆扎后要求能提起扎帶在夾板上下移動1cm,即扎帶的拉力為800g左右。48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的操作步驟1、選擇合適的夾板,并將所需用的固定器材準備齊全。2、整復完畢后,在助手維持牽引下,按需外敷藥膏,放置壓墊于適當?shù)奈恢?,用膠布貼牢。將棉墊或棉紙包裹傷處,勿有皺褶,置夾板于棉墊外面,排列均勻,板間距為1~1.5cm。夾板的兩端勿超出棉墊,骨折線最好位于夾板之中央,由助手扶持夾板,術者依次捆綁扎帶。依需要捆扎3~4道,兩端扎帶距板端1~1.5cm為宜,防止滑脫。3、固定完畢后,如需附長板加固者,可將其置于小夾板的外層,以繃帶纏繞。也可配合持續(xù)牽引治療。49編輯版pppt夾板固定后注意事項1、抬高患肢,以利腫脹消退;2、密切觀察傷肢血運情況;3、注意詢問骨骼突出處有無灼痛感,防止壓迫性潰瘍的發(fā)生;4、注意經常調整扎帶的檢緊度。5、定期進行X線檢查。6、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功能鍛煉。50編輯版pppt石膏固定1、需在整形的部位上使用紗布或棉套纏繞;2、戴上乳膠手套;3、每次打開一袋適當尺寸的包裝袋,把繃帶浸在室溫的水中3-6秒鐘左右,充分吸滿水,然后擠壓2-3次,并且在3-5分鐘內迅速使用;4、根據需要從狹窄的部開始往寬部呈螺旋形纏繞或反復折疊呈托型,根據骨骼和肌肉情況塑造形狀;5、非支撐部位纏繞2-3層,支撐部位纏繞5-8層。51編輯版pppt理想的材料卓越的防水性能;重量輕;強度高;透氣性好;根據整形部位的不同,有多種規(guī)格;使用簡單方便;X射線透射性良好;固化后強度和耐久性良好;容易拆除;使用后完全燃燒,無環(huán)境污染。52編輯版pppt53編輯版pppt54編輯版pppt55編輯版pppt牽引療法牽引療法是通過牽引裝置,懸垂之重量為牽引力,重量為反作用力,達到緩解肌肉緊張和強烈收縮,整復骨折、脫位,預防和矯正軟組織攣縮,以及對某些疾病術前組織松解和術后制動的一種治療方法。牽引療法分為皮膚牽引、骨牽引及布托牽引等。56編輯版pppt皮膚牽引凡牽引力通過對皮膚的牽拉而使作用力最終到達患處,并使其復位、固定和休息的技術,稱皮膚牽引。由于皮膚本身所能夠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膠布對皮膚有刺激和粘著不持久,所以臨床適應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57編輯版pppt58編輯版pppt骨牽引(直接牽引)系利用鋼針或牽引鉗穿過骨質,使牽引力直接通過骨骼而抵達損傷部位,并起到復位、固定和休息的作用。其優(yōu)點是可承受較大的牽引重量,阻力較小,可以有效地克服肌肉緊張,糾正骨折重疊或關節(jié)脫位所造成的畸形59編輯版pppt適應證1、成人肌力較強部位的骨折;2、不穩(wěn)定性骨折、開放性骨折;3、骨盆骨折、髖臼骨折及髖關節(jié)中心性脫位;4、學齡兒童股骨不穩(wěn)定性骨折;5、頸椎骨折與脫位;6、皮膚牽引無法實施的短小管狀骨骨折;7、手術前的準備;8、關節(jié)攣縮畸形者;9、其他需要牽引治療而又不適于皮膚牽引者。60編輯版pppt顱骨牽引(一)適應證:頸椎骨折脫位。牽引重量:第1、2頸椎為4kg,以后每下一椎體增加1kg。復位后維持重量為3~4kg。將牽引弓的螺絲旋緊,防止弓滑脫。61編輯版pppt顱骨牽引(二)定位方法一:用龍膽紫在頭頂正中劃一前后矢狀線,再以兩側外耳孔標志,經頭頂劃一額狀線,兩線在頭頂相交為中點,張開顱骨牽引弓兩臂,釘齒落于距中點兩側等距離的額狀線上,此即顱骨鉆孔部位。62編輯版pppt顱骨牽引(三)定位方法二:是由兩側眉弓外緣向上述額狀線畫兩條平行的矢狀線,交點處即為鉆孔的位置。63編輯版pppt顱骨牽引(四)64編輯版pppt尺骨鷹嘴牽引(一)適應證:適用于難以整復或腫脹嚴重的肱骨髁上或髁間骨折、粉碎性肱骨下端骨折、移位嚴重的肱骨干大斜形骨折或開放性骨折。65編輯版pppt尺骨鷹嘴牽引(二)定位方法:在尺骨鷹嘴下2cm,尺骨嵴旁開一橫指處進針。將克氏針從內向外刺入直達骨骼。牽引重量一般為2~4kg。66編輯版pppt股骨下端牽引(一)適應證:股骨干骨折、粗隆間骨折、髖關節(jié)脫位、骶髂關節(jié)脫位、骨盆骨折向上移位、髖關節(jié)手術前需要松解粘連者。67編輯版pppt股骨下端牽引(二)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置患肢于牽引架上,屈膝40°,常規(guī)消毒鋪巾,局部麻醉后,在內收肌結節(jié)上2cm處為穿針部位,從內向外穿針,方向與股骨縱軸成直角。牽引重量一般為體重1/6~1/8,維持重量為3~5kg。68編輯版pppt脛骨結節(jié)牽引(一)適應證:適用于股骨干骨折、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等。69編輯版pppt脛骨結節(jié)牽引(二)操作方法:穿針部位在脛骨結節(jié)向后1.25cm,在此平面稍向遠側部位即進針點。從外側向內側穿針,以免傷及腓總神經。牽引重量為7~8kg,維持牽引量3~5kg。70編輯版pppt跟骨牽引(一)適應證:脛骨髁部骨折、脛腓骨不穩(wěn)定性骨折、踝部粉碎性骨折、跟骨骨折向后上移位以及膝關節(jié)屈曲攣縮畸形等。71編輯版pppt跟骨牽引(二)操作方法:維持踝關節(jié)于中立位,內踝尖與足跟后下緣連線之中點為穿針部位。從內側向外側穿針。治療脛腓骨骨折時,針與踝關節(jié)面呈15°,有利于恢復脛骨的生理弧度。牽引重量為3~5kg。72編輯版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