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赤壁賦》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16.1《赤壁賦》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16.1《赤壁賦》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16.1《赤壁賦》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16.1《赤壁賦》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赤壁賦課堂導(dǎo)入

“我可以說蘇東坡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個結(jié)論也許最能表現(xiàn)他的特質(zhì)?!?/p>

——林語堂《蘇東坡傳?序》

2.積累重要的實詞、虛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文言特殊句式;4.把握蘇軾情感變化過程,培養(yǎng)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3.了解主客問答創(chuàng)作手法、梳理文章的結(jié)構(gòu)、情感脈絡(luò),鑒賞寫景、抒情、說理融合的特點在表達思想感情中的作用;

1.了解蘇軾生平思想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學(xué)習(xí)目標第一部分背景探知知人論世

蘇軾(1037-1101),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美食家。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lǐng)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北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詩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題西林壁》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派詞的創(chuàng)始人《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diào)歌頭》、《定風(fēng)波》、《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初四大家“散文”“詩”“詞”“書法”文學(xué)理論:寫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藝觀“繪畫”繪畫上“朱竹”別具一格。朱竹:朱筆畫的竹,亦指紅色的竹。朱筆畫竹,始于蘇軾。作畫擅枯木怪石

王國維:“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無文學(xué)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碧K軾

王水照:“蘇東坡是我國文化史上一位罕見的全才,人類知識和才華發(fā)展到某方面極限的化身?!薄皫缀鯊奶K軾生活的時代開始,就自然形成了一部長達九百年的蘇軾接受史……”人物評價

元豐三年(1079年),蘇軾因為反對新法,被扣以莫須有的罪名抓進了烏臺,一關(guān)就是4個月。因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慣例,以及眾人的營救,使得蘇軾免于一死,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公元1082年,他又來到赤鼻磯,這時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磯頭,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抱負也付之東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著名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

后又兩次游覽黃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磯),寫下了《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寫作背景第二部分文本解讀

蘇軾所游為“黃州(今湖北黃岡)的赤鼻磯”,因蘇軾所寫的赤壁賦而得名“文赤壁”,并非三國時期赤壁大戰(zhàn)之處。而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學(xué)者一般認為發(fā)生于湖北赤壁市,這場大戰(zhàn)奠定了東漢末年三分天下的局勢,被稱為“武赤壁”。

賦是我國古代一種文體,兼具詩歌和散文的特點。其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通過豐富的辭藻和文采來具體描繪事物,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有時虛設(shè)主客,通過主客問答

的方式闡述觀點。

題目解讀賦的特點為:1、語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落有致并追求駢偶;2、語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3、文辭上講究藻飾和用典;4、內(nèi)容上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著名的文賦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等。騷賦楚辭體,源自《楚辭》、楚地民歌駢賦魏晉以后,四六言、講究平仄押韻、辭藻綺麗,江淹《別賦》辭賦長、鋪排、主客問答形式、韻散夾雜,司馬相如《上林賦》律賦唐宋科舉考試所用,題目、字數(shù)、韻律、平仄都有嚴格限制。文賦宋代古文運動的產(chǎn)物,為擺脫駢偶平仄的桎梏而生。清新流暢,不強調(diào)鋪排和藻飾。散文化,間有駢句。文賦三大特點:1.駢散結(jié)合的語言2.主客問答的形式3.融寫景、抒情、敘事、議論于一體整體感知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zhǔ客,誦明月之詩,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qǐng之茫然。浩浩乎如馮píng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飲酒樂甚,扣舷xián而歌之。歌曰:“桂棹zhào兮蘭槳jiǎng,擊空明兮溯sù流光。渺渺兮予yú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笨陀写刀春嵳撸衴ǐ歌而和hè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

niǎo,不絕如縷lǚ。舞幽壑hè之潛qián蛟jiāo,泣孤舟之嫠

-----lí婦。蘇子愀qiǎo然,正襟jīn危坐而問客曰:“何為wèi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liáo,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jīng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zhú艫I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釃shī酒臨江,橫槊shuò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侶魚蝦而友麋mí鹿,駕一葉之扁piān舟,舉匏páo樽以相屬zhǔ。寄蜉蝣

yóu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sù。哀吾生之須臾yú,羨長江之無窮,挾xié飛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zhòu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zú莫消長zhǎng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zēng不能以一瞬shùn;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zàng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客喜而笑,洗盞zhǎn更酌zhuó。肴yáo核hé既盡,杯盤狼籍jí。--相與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jì白。第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狀語后置句

于赤壁之下泛舟游既望:通常指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徐:慢、緩緩。興:起。屬:通“囑”,勸請。歌:名詞活用作動詞,歌唱。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與客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風(fēng)陣陣拂來,江面上水波平靜。我舉起酒杯,勸客人共飲,吟誦《明月》中“窈窕”這一章。陳風(fēng)·月出月出皎兮,佼(jiǎo)人僚(liǎo)兮。舒窈糾(jiǎo)兮,勞心悄(qiǎo)兮。月出皓(hào)兮,佼人懰(liǔ)兮。舒懮(yǒu)受兮,勞心慅(cǎo)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shào)兮,勞心慘(cǎo)兮。狀語后置句

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對偶

互文互文是在一個句子中某些詞語依據(jù)上下文的條件互補說明事物的修辭方式。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義彼此互見。理解時,要瞻前顧后,不能偏向哪一方,也不能把它割裂開來理解。對偶就是把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或基本相同、意義相關(guān)的兩個句子或短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表示

相反、相關(guān)或相連意思的修辭方式。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第一段第一段狀語后置句

于赤壁之下泛舟游對偶

互文1、開頭第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緊扣題目,作者寫自己在月圓之夜與客泛舟游赤壁的事件,點明出游的時間、人物、方式、地點。2、“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這八個字描繪了怎樣的景色?有何作用?“徐”照應(yīng)“清風(fēng)”,從觸覺方面來寫清風(fēng)之柔、緩的特點;“不興”從視覺方面寫水面之平靜,同時反映出清風(fēng)的特點。這八個字描繪---了月夜下江上平和的景象,襯托出游人平靜愜意的心境。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一、紀年法干支組合可以紀年,可以紀日朔

既望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農(nóng)歷日期稱謂:文化常識(農(nóng)歷每月初一)(農(nóng)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農(nóng)歷每月十六日)公元紀年法年號紀年法

漢武帝起開始有年號。此后每個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號紀年。一個皇帝可用多個年號。干支紀年法狀語后置句

月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少焉:一會兒。于:介詞,從。②介詞,在。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橫:彌漫,籠罩??v:放任。一葦:比喻小船。如:往。凌:越過。萬頃:指廣闊的江面。茫然:曠遠的樣子。不一會兒,明月從東山后升起,在斗宿與牛宿之間來回移動。白茫茫的水汽橫貫江面,水光連著天際。放縱一片葦葉似的小船隨意漂浮,越過浩瀚無垠的茫茫江面。凌茫然之萬頃:定語后置句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文化常識古代表示時間快速、短暫的詞語①【俄、俄而、俄頃、少頃、少時、少間、須臾、斯須】意思是“一會兒”副詞。

例:“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少時,一狼徑去”(《狼》);

“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勸學(xué)》);②【旋、尋、未幾、無何、既而、已而】意思是“隨即”、“不久”,副詞。

例:“尋病終”(桃花源記》);

“已而夕陽在山”(《醉翁亭記》)。文化常識——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xué)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二十八個星區(qū),是中國本土天文學(xué)創(chuàng)作,由東方青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各七宿組成。文化常識——二十八星宿狀語后置句

月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3、“徘徊”一詞的使用有何妙處?“徘徊”一詞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既細膩地描繪了月亮令人難以察覺的緩慢移動的情景,又寫出了月亮對游人的依依眷戀之情。定語后置句

凌茫然之萬頃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馮,同“憑”,乘。虛,太空。御,駕。遺世獨立:脫離人世?,F(xiàn)指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羽化:指飛升成仙。浩浩淼淼好像乘風(fēng)凌空而行,卻不知道到哪里才會停棲,飄飄搖搖好像要離開塵世飄飛而起,羽化成仙進入仙境。比喻

夸張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賞析:浩瀚的江水與酒脫的情懷互相交融,泛舟而游之樂溢于言表。·思考

謝靈運認為“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請據(jù)此分析第一段描寫了哪四美?有何作用?

良辰

美景

賞心

樂事第一段解讀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借美景抒發(fā)自己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和曠達胸襟“于是飲酒樂甚”樂在何處月夜秋江圖第二段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庇谑牵涸谶@時候??巯希呵弥?,指打著節(jié)拍??彰鳎褐冈鹿庀碌那宀?。溯:逆著水流的方向。流光:指江面浮動的月光。渺渺:悠遠的樣子。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在這時喝酒喝得非常高興,敲著船邊唱起歌來。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香蘭船槳,擊打著月光下的清波,在泛著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遠茫茫,===眺望思慕的人啊,卻在天===的另一方?!?/p>

主謂倒裝句

予懷渺渺兮文學(xué)常識積累最早出自屈原《離騷》1、高潔的品質(zhì)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4、所傾心的對象香草美人意象《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fēng)云霓,以為小人。——王逸《楚辭章句·離騷經(jīng)序》“香草美人”在古詩文中經(jīng)常用來象征“君臣關(guān)系”?!懊廊恕笔恰熬?,“香草”是“臣”。香草為美人添香,正如賢臣使君王更圣明。第二段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1、“桂棹”“蘭槳”“溯流光”“美人“有什么象征意義?①“桂棹”“蘭槳”指代高潔的品質(zhì);②“溯流光”指代百折不撓、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性格;③“美人“指代作者終生所追求的理想。

主謂倒裝句

予懷渺渺兮定語后置句

有吹洞簫(者)客有會吹洞簫的客人,配著節(jié)奏為歌聲伴和,洞簫的聲音嗚嗚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傾訴,余音在江上回蕩,像細絲一樣連續(xù)不斷。能使深谷中的蛟龍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婦為之飲泣。倚:循,依。其:代詞,那。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縷,細絲。舞、泣:使動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幽壑:深谷。嫠婦:寡婦。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從樂到悲,悲從何來?第二段解讀①來自“美人”(圣主或賢臣的象征)。

“望美人兮天一方”,用“美人”喻指君主。作者雖被貶黃州,“處江湖之遠”,但仍“憂其君”。,用“望”來表達對皇帝的忠貞之情。作者希望君主重用自己,為朝廷分憂,建立功業(yè);而眼下遭受貶謫,心情苦悶,觸景生情,見茫茫月色江水,產(chǎn)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嘆,于是由對大自然浩渺的贊美,引出對人生不如意的悲情。②來自客人幽怨悲涼催人淚下的洞簫聲。2、簡述作者是如何寫簫聲之悲的?

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①借助比喻、擬人、通感、想象、夸張的修辭手法。化抽象為具體,把洞簫那種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現(xiàn)得十分形象、真切。②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樂聲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傾訴,是正面描寫。“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是側(cè)面描寫,正側(cè)結(jié)合,突出簫聲幽怨悲涼催人淚下的特點。

第二段解讀第三段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正:整理。危坐:端坐。正襟危坐: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shù)臉幼?。南:名詞作狀語,向南蘇軾不禁改變?nèi)萆?,整理好衣襟端坐著,向客人問道:“簫聲為什么這樣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這不是曹公孟德的詩嗎?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朔遣苊系轮姾??賓語前置句

“為何”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東可以望到武昌,山水環(huán)繞,一片蒼翠。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圍困的地方么?西、東:名詞作狀語,向西、向東???,通“繚”,盤繞,圍繞。于:被。狀語后置句、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于周郎困

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當初他攻陷荊州,奪得江陵,沿長江順流東下,麾下的戰(zhàn)船首尾相連延綿千里,旗子將天空全都蔽住,面對大江斟酒,橫執(zhí)長矛吟詩,本來是當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方:當。東:名詞作動詞,向東行。舳艫:船頭和船尾的并稱,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釃酒:斟酒。固:本來,當然。而:表轉(zhuǎn)折,然而。安:疑問代詞,哪里。借代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在安”

判斷句下,攻占。槊:長矛。何況我與你在江中的小洲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侶,以麋鹿為友,在江上駕著這一葉小舟,舉起杯盞相互勸飲,如同蜉蝣置身于廣闊的天地中,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樣渺小。狀語后置句

況吾與子于江渚之上漁樵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漁樵:名詞作動詞,捕魚砍柴。侶、友:名詞意動,以……為侶,以……為友。蜉蝣:這里用來比喻人的生命短暫。一粟:一粒米。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哀嘆我們生命的短暫,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想要攜同仙人攜手遨游各地,與明月相擁而永存世間。知道這些終究不能實現(xiàn),只得將憾恨化為簫音,寄托在悲涼的秋風(fēng)中罷了?!卑В簽椤@須臾:片刻,短時間。挾:同“偕”,帶。驟:一下子,很輕易地。遺響:余音,指簫聲。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fēng)?!?/p>

1、作者用什么手法來寫客之悲?客之悲來源于何處?英雄業(yè)績今安在何況吾輩漁樵者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蜉蝣于天地滄海之一粟吾生之須臾長江之無窮古今對比之悲英雄無覓,功業(yè)未成物我對比之悲理想現(xiàn)實之悲人生短暫渺小三悲第三段解讀理想幻滅2、這一段是如何將情、景、理所結(jié)合的?第三段解讀主問客答古人事跡孟德遺詩孟德遺跡而今安在哉現(xiàn)實人生漁樵江渚蜉蝣天地人生短暫自身渺小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悲

寫景、抒情、議論三合一的手法是作者通過主客問答的方式撫今追昔,暢述對天地人生的感觸來完成的,從眼前的景(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詩和他的人生結(jié)局,認為世間萬物,英雄豪杰,不過是過眼煙云,都隨著歲月的流逝而灰飛煙滅,風(fēng)流散盡。第四段夫fú:指示代詞,那。斯:此,這里指水。卒:終究。消長:消減和增長。蓋:發(fā)語詞自:從。以:通“已”

停止。我問道:“你可也知道那水與月嗎?流去的水像這樣不斷地流去永不復(fù)返,但并沒有流去;月亮像那樣時圓時缺,卻終究沒有增減的變化。如果從那變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間萬事萬物時刻在變動,連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嘗:曾。

盈:滿。

虛:缺。將:假設(shè),如果。曾:常與“不”連用,譯為“連……都……”如果從那不變的一面看,那么萬物同我們一樣都是永恒的,那又羨慕什么呢?何況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應(yīng)該擁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且夫:發(fā)語詞。茍:如果。雖:即使。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賓語前置句

羨何只有江上的清風(fēng),以及山間的明月,耳朵聽到就成為聲音,眼睛看到就成了色彩,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使用這些也不會用完。這是自然界無窮無盡的寶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蔽褐挥?。適:享有。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钡谒亩谓庾x水月人變不變逝者如斯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卒莫消長也生老病死代代相承·悲觀:則天地曾不能一瞬

·樂觀: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變與不變”的角度:

從變的角度,天地宇宙也是瞬息萬變的;從不變的角度,作為個體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參與了整個人類的生命活動,而作為整個人類,代代相傳,又同宇宙一樣是永恒存在的。1、

在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樣勸慰客人,使他釋懷的?1、

在第四段中,作者是怎樣勸慰客人,使他釋懷的?第四段解讀從“取與不取”的角度來說明。大自然是一座無窮的寶藏,可以作為人們的精神寄托,所以蘇軾認為:人對自然萬物,該取的就取,不該取的不取,不必因“吾生之須臾”而美慕其“無窮”,而要使無窮的自然萬物為“吾生”所享用,并從中得到樂趣。這樣,議論最后又回到了“樂”上來。

失意悲觀中保持豁達樂觀

積極進取,直面人生

忘懷得失,順其自然

讀山水以賞其景《赤壁賦》“以江山風(fēng)月作骨”,富有層次地寫了赤壁所見、歷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試從文中找出重點語句并概括景物的各自特點?!冻啾谫x》赤壁之水月歷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點語句

各自特點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飄飄……“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漁樵于江渚之上……舉匏樽以相屬羨長江之無窮抱明月而長終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自其不變者……江上之清風(fēng),山間之明月……造物者之無盡臧也,吾與子之所共適。幽美、清爽、靜謐、澄明、開闊江山雄渾開闊壯美,永恒,萬古長存,靜靜看著古今更替“變與不變”的辯證哲理第五段客人高興地笑了,洗凈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盤子雜亂一片。大家互相枕著墊著睡在船上,不知不覺東方已經(jīng)露出白色的曙光。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肴核:菜肴和果品。

更:再。狼籍:同“狼藉”,凌亂。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相與枕藉:互相枕著墊著。乎:相當于“于”,在。既白:天明。白,明亮。1、為什么以酒后“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結(jié)?這樣寫有何作用?第五段解讀(1)原因:①呼應(yīng)開頭,如“舟中”呼應(yīng)“泛舟”,“東方之既白”呼應(yīng)“月出于東山之上”,使文章的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②反襯,用“杯盤狼籍”的雜亂來反襯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舒適、寧靜。這時的喝酒已不是為了借酒消愁,而是因為精神達到了“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輕松愉悅。(2)作用:作者極寫游賞之樂,進入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表達了作者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第三部分總結(jié)拓展全文探究

1、本文的情感脈絡(luò)是怎樣變化的?樂——悲——喜

2、兩次喜悅所蘊含的深意一致嗎?不一致

第一階段的“樂”是山水之樂偏重于感官的愉悅,美景使作者暫時忘憂,主觀上力圖避開內(nèi)心煩擾而獲得的暫時的陶醉;

最后階段的“樂”,是達觀之樂,是對生命真諦、宇宙真諦大徹大悟之后的至樂,是一種勇于直面現(xiàn)實而經(jīng)過深刻體悟之后的樂。全文探究樂悲樂山水之樂曠達之樂景情理情因景生

景以情顯

移情于理全文探究

3、如何理解本文的主客問答?客是真實存在的人嗎?主客二人皆為蘇軾,主和客實為一體。1.主為作為道者的蘇軾,特點是樂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2.客為作為儒者的蘇軾,特點是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

客的話流露出作者對“人生無常”的悲觀情緒,但蘇軾能主動從消極、哀怨中自我解脫出來,突出了作者胸襟豁達、思想開闊,具有灑脫、豪邁的氣度和胸懷。層次劃分赤壁賦赤壁夜景主客問答主客同歡欣喜、怡然飲酒放歌客之感慨我之見解悲涼、幽怨悲哀、消極樂觀、豁達喜悅、釋然寫景

樂抒情

悲議論

喜樂觀豁達

赤壁賦描寫了作者與朋友們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見所聞,以作者的主觀感受為線索,通過主客問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暢,到懷古傷今的悲傷,再到精神解脫的達觀。抒發(fā)了被貶后內(nèi)心的苦悶和對人生、宇宙的感悟,表現(xiàn)了他身處逆境卻豁達超脫隨自適的人生境界,展現(xiàn)出作者積極進取、達觀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主旨總結(jié)藝術(shù)手法1.融詩、賦、文為一體,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綜合運用。全文不論抒情還是議論始終不離江上風(fēng)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2.行文有偶有散,錯落有致,揮灑自如,猶如行云流水,極盡變化,既有整飭之美,又有通達流轉(zhuǎn)之妙。此文既保留了傳統(tǒng)賦體的那種詩的特質(zhì)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diào)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等方面的束縛,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3.采用主客問答的形式。本文通過主客問答闡述了作者在失意之中對人生的見解。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的矛盾和思想感情的曲折變化。特別的精神世界儒:積極入世,憂國憂民,平生傾慕賈誼。佛:精通佛理,不計得失,常與僧人來往。道:好學(xué)老莊,齊萬物,一死生,追求內(nèi)心調(diào)和

儒家的積極入世態(tài)度與佛道的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態(tài)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統(tǒng)一在蘇軾身上。當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時,蘇軾卻能峰回路轉(zhuǎn),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歸宿。寫作借鑒

蘇軾的人生觀是樂觀曠達的。他在泗州賞游名山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他在黃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暴煙雨任平生”的灑脫。沒有姹紫嫣紅,無須驚濤駭浪這就是蘇軾,在不利于己的境況里依舊清醒曠達,不訴悲涼之音,在自己的云水生涯里品味淡定從容。適用話題:樂觀豁達、心態(tài)、得與失、胸懷、直面挫折、窮而后工等。寫作借鑒

遭遇烏臺詩案的蘇軾,從高高的象牙塔上重重地墜了下來。不公的排擠與打擊,若是換了別人,恐怕早已無法承受,可東坡先生卻并未被這風(fēng)刀霜劍擊倒,而是以一種更為豁達的態(tài)度來接受這一切,縱然沿途道路崎嶇,也依然不忘欣賞。在貶地黃州,他以“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超然姿態(tài),為后人留下了光耀千古的《赤壁賦》。這才是享受生命啊!面對無情的打擊,他扛起了重壓,瀟灑地自我調(diào)侃道:“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敝钡酵砟暧錾?,回首這些年的顛沛生活,東坡繼續(xù)自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內(nèi)心光明到如此,任外界花開花落,眼中都會自有一份美麗。第四部分基礎(chǔ)鞏固通假字1.馮虛御風(fēng)2.山川相繆3.舉酒屬客4.杯盤狼籍

5.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知識梳理(“馮”同“憑”,乘。)(“繆”同“繚”,盤繞、圍繞。)(“屬”通“囑”,勸請)(

籍,通“藉”,凌亂)(

以,通“已”停止)一詞多義1、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