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屆高考語文第一輪古代詩歌閱讀專項復習—哲理類
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答友人論學
林希逸
逐字箋來學轉難①,逢人個個說曾顏②。
那知剝落皮毛處,不在流傳口耳間。
禪要自參求印可,仙須親煉待丹還。
賣花也上看桃李,此語吾今憶鶴口③。
【注】①箋:注釋。這里指研讀經典。②曾顏:孔子的弟子曾參和顏回。③鶴山:南宋
學者魏了翁,號鶴山。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的首聯(lián)描述了當時人們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
B.詩人認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獲得,不能簡單依靠口耳相傳。
C.頸聯(lián)中使用“自”“親”二字,以強調要獲得真正學識必須親自鉆研。
D.詩人采用類比等方法闡明他的治學主張,使其淺近明白、通俗易懂。
2.詩的尾聯(lián)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賣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精神也?!苯Y
合本詩主題,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劉朝英進齋
楊萬里
燈火三更雨,詩書一古豪。
唯愁腳力軟,未必圣門深。
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
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燈火三更雨”寫做學問辛苦,接著用“古琴”做伴來寫讀書之雅趣。
B.頷聯(lián)設喻,將艱苦學習過程比作通向圣門之路,流露出作者擔憂之情。
C.尾聯(lián)詩人希望劉朝英即便耗盡半生心血也要枳極爭取科舉仕進的成功。
D.這首詩通俗易懂又飽含真知灼見,體現(xiàn)出詩人對后輩諄諄告誡的真情。
4.這首詩頸聯(lián)飽含哲理,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鵝湖①和教授兄韻
陸九淵
墟墓興哀宗廟欽,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②岑咒
易簡工夫④終久大,支離事業(yè)⑤竟浮沈。
欲知自下升高處,真?zhèn)蜗软氜q古今。
[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鵝湖寺舉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學辯
論會,史稱“鵝湖之會主要為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哲學辯論。②泰華:指泰
山和華山。③岑:高山。④易簡工夫:簡單質樸的學說。⑤支離事業(yè):瑣碎的理論。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墟墓興哀宗廟欽”是說人見到墳墓時,就感覺到很傷感,一到了宗廟里邊,就會
生發(fā)出敬重之情,顯得很肅靜。
B.頷聯(lián)借水、石說明做學問和做人的道理,與《勸學》中“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蘊含的
道理相同。
C.尾聯(lián)談自下升高、辨真?zhèn)蔚姆ㄩT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都在自己的心地上。
D.此詩語言平易,風格清新,作者以充滿哲理的筆觸為自己的心學張目,具有濃郁的
思辨色彩。
6.朱、陸雙方辯論的“為學之方”清晰地表現(xiàn)出二人在哲學上的基本分歧點。本詩中談到了
哪些,,為學之方,,?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依韻和接⑶花
梅堯臣
唯是畫人巧,非美元化偏。
折條違物理,遷艷得花權。
美女嫁寒婿,丑株生極妍。
世間多妄合,吾不謂之然。
【注】接:嫁接。
7.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認為接花能成功,并非依靠自然之力,而是得益于園丁的高超技藝。
B.在詩人看來,嫁接雖然違反自然規(guī)律,但卻能使詁木獲得了開花的機會。
C.詩人由花木嫁接之美聯(lián)想到“世間多妄合”,委婉表達對后者的否定態(tài)度。
D.全詩語言質樸,飽含哲理,借詠接花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與人生取向。
8.錢錘書先生論詩之理趣,有“理寓物中”“理因物品”之說。本詩的理趣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胞鳩①
《詩經?曹風》
鳴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
鹿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⑵絲。其帶伊絲,其弁③伊騏。
尸鳥爆在桑,其子在林“淑人君子,其儀不忒④“其儀不忒,正⑤是E國“
鳴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
【注】①鴻鳩:布谷鳥。此鳥催春耕,喂養(yǎng)小鳥不偏私。②伊:是。③弁:皮帽。騏:青黑
色。④忒:差誤。⑤正:法則。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共四章,一詠三嘆,形成回旋往復的音韻旋律,體現(xiàn)出《詩經》重章疊句的
結構特點,每章四五句完全重復,又有自己的特色。?
B.這首詩題為“鷗鳩”,寄予美好寓意,因為阿鳩仁慈,“布谷處處催春耕“,又喂養(yǎng)眾多
小鳥,平均如一無偏私,值得人們尊重與贊美。
C.小鳥們“在梅”“在棘”“在榛”,行蹤游移不定,與始終“在?!敝驳镍Q鳩,形成鮮明比
照,目的是勸諭“國人”應保持操守不變。
D.每章開頭均由禺鳩起筆,再觸發(fā)詩興文思,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詩經》中許多詩
篇都采用了這種起興手法,如《關雎】兼葭》等。
10.這是一首贊美理想中的君子之作,作者從哪些角度突出了君子之“儀''?請結合全詩簡要
分析。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紙鶯
[明]彭友信
桐花時節(jié)春風顛,巷的街頭多紙簧。一絲斗上云霄除,搖尾昂頭如得意,紛紛羽翻豈其
有,舒卷只在兒童手。兒童疾走其漫狂,力口多春風那可常。君不見朝來雨聲驟,人間又是清
明候。
風箏[《紅樓夢》]
探春
階下兒童仰面時,清明妝點最堪宜。
爭絲一斷渾無力,莫向東風怨別離。
1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紙鶯就是風箏。兩首詩歌都是詠物詩,抓住風箏依仗細線牽動的特點來進行體物肖
形。
B.兩首詩歌都采用了“清明”這一意象,一語雙關,可聯(lián)想到政治開明、有法度有條理。
C.“如此”指春風可以讓風箏高飛,平實的語言里充滿寫作機趣,啟發(fā)讀者深深思考3
D.“游絲”本指飄蕩在空中的飛絲,這里指拉住風箏的線,用來暗示探春遠嫁的命運。
12.詩歌往往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述、議論來寄寓或闡發(fā)道理,引人思考?!都堹L》一詩闡
發(fā)了哪些道理?請結合具體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下面小題。
擬占
[明]錢宰
長江東流去,來者方不息。
白日沒西山,晨光還奕奕。
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已碧。
造化無停機,循環(huán)豈終極?
人生天壤間,少壯須努力!
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以向東奔流的長江開篇,起筆宏闊,以“不息”點明“來者”的狀態(tài)。
B.詩人以白日、西山、晨光勾畫出日落日出的自然常態(tài),為卒章議論作鋪墊。
C.“春花瘁夏榮”與白居易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
D.最后四句敘議結合,以大自然的循環(huán)無終極,抒發(fā)對人生渺小短暫的感嘆。
14.這苜詩在平常可見的自然之景中蘊含著干富的哲理,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雜興八首之三
清顧嗣協(xié)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叢。
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
生材貴適用,幸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妍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3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諼恭未寒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15.下列對兩首詩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詩的一二句,寫駿馬能跨越險阻,卻不如牛會耕田,贊美了牛的堅韌精神。
B.顧詩的五六句,意思是如果舍長就短,即使是智者也會捉襟見肘、無能為力。
C.白詩的一二句,通過“贈”宇,強調自己說的這個“決狐疑”的方法之寶貢。
D.白詩的五六句,通過兩個歷史人物的事例,從反面說明了首句方法的正確性。
16.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顧詩將同為家畜的“馬”與“?!?、同為運載工具的“車”與“舟”作了對比,來證明觀點。
B.顧詩通過類比的手法,表現(xiàn)出了作者思維的深邃與細密,詩中闡秤的道理頗具辯證
性。
C.這兩首詩的詩怠含蓄雋水,出語曲折委婉,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富自情味,讓人
思而得之。
D.這兩首詩均富有理趣,顧詩側重于表達如何選用人才,而白詩側重于表達該怎么樣
辨識人才。
17.古詩中常常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人才觀,請結合以上兩首詩及曹操的《短歌行》,簡要
分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達人才觀的。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劉朝英進齋
楊萬里
燈火三更雨,詩書一古豪。
唯愁腳力軟,未必圣門深。
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
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
1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即說讀書須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每天與詩書相伴,有古琴作陪
也不失為一種雅趣。
B.頷聯(lián)采用比喻手法,將艱苦的學習過程比作通向圣門之路,表示盡管前路蜿蜒由折,
也不可半途而廢“
C.詩人以“澗底針”“云端樹”做比,勉勵學子不要好高鷲遠、浮于“云端”,而應做踏實
勤懇的“澗底針”。
D.這首詩平易直白、通俗易懂,然而卻具有真知灼見,展現(xiàn)了詩人敏銳的洞察力和對
后輩的殷切希望。
19.詩歌尾聯(lián)飽含哲理,請結合詩句和當代現(xiàn)實簡要分析。
閱讀卜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
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①
用應物
鑿崖泄奔湍,古稱神禹跡。
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云靜,石中本尢聲;
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恃。
【注】①上人:唐人稱僧人為上人。②道門:佛門。
2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兩句將嘉陵江水跟大禹治水傳說結合起來,賦予其神奇的色彩,氣勢雄偉。
B.三、四兩句寫作者夜宿山門店卻因水聲喧鬧而難以成眠,自然引出對禪理的闡發(fā)。
C.五、六句陳述自然現(xiàn)象,意在借水石的清靜無聲暗示深上人淡泊名利的品德追求。
D.“雷轉空山驚”照應了“泄”“喧”等詞語,“雷”字使聲音具體化,有感染力。
21.前人認為這首詩“淡而有味”,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工
閱讀下面這兩首清詩,完成下面小題。
箴”作詩者
袁枚
倚馬休爭速藻佳,相如終竟壓鄒枚②。
物須見少方為貴,詩到能遲轉是才。
清角聲高非易奏,優(yōu)曇花好不輕開。
須知極樂神仙境,修煉多從苦處來。
遣興其二
袁枚
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③是吾師。
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
【注】①箴:規(guī)誡。②司馬相如、鄒陽、枚乘皆是西漢辭賦家。③靈犀一點:作者論詩重“性
靈”,此即指性靈。舊說犀牛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見《漢書?西域傳贊》顏師古注。
唐李商隱《無題》詩:“心有靈犀一點通
22.下面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說理是這兩首詩的共同特點,詩歌中的物象基本是在為表達作詩的道理服務。
B.《箴作詩者》首聯(lián)用典表明不要自夸創(chuàng)作迅速,鄒陽、枚乘二人終究被司馬相如壓倒。
C.《箴作詩者》頷聯(lián)先間接說作詩數(shù)量少才能精;乂說寫詩慢下來,反能見到作者才華。
D.《遣興?其二》是規(guī)誡為詩者而作,于簡淡中道出了創(chuàng)作客體對創(chuàng)作主體的能動關系。
23.這兩首詩中詩人對作詩的主張是否矛盾?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白居易的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放言五首①(其一)
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
但愛臧生②能詐圣,可知寧子③解佯愚。
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④,可憐光彩亦何殊。
放言五首(其三)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著。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坞墩l知?
[注]①《放言五首》是白居易被貶江州的途中所作。②臧生:春秋時期的救武仲,奸詐之徒。
③子:寧武子,孔子稱其大智若愚。④照乘:明珠。
24.這兩首詩都富有理趣,《其一》中,詩人提出______是辨別真?zhèn)蔚闹匾椒?;《其三?/p>
中,詩人指出若要辨得真?zhèn)?,需經過________的考驗。(各填一個詞語)
25.簡析兩首詩在說理方法上的相同之處。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日偶成
(宋)程穎①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者爭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風云變態(tài)中。
宏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潁,宋代大儒,著名理學家、哲學家。②道,世界運轉的原理、規(guī)律。形,物質。
有形外,即超越物質的存在。
2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木詩題目中的“偶成”,表明詩人的題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來,而非刻意探求,是心
靈品質的自然流露。
B.詩人認為,閑暇有助于心靈恢復自由,酣睡到東窗紅日高升才悠然轉醒,事事從容,
心態(tài)閑靜安適。
C.在詩人眼中,萬物靜止皆呈圓滿自得之態(tài),欣然春夏秋冬四時的景致興味盎然,人
與自然流通不隔。
D.詩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當心靈不受困于外在的條件限制時,最終能夠成為一個頂
天立地的君子。
27.作為一位偉大的理學家,程顆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詩的尾聯(lián)提出了修
身成人的道理,請結合全詩談一談,詩人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感悟這個道理的。
(甲)嘲子由
蘇軾
堆幾浪埃簡,攻之如蠹蟲。
誰知圣人意,不在古書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哉斫輪手,堂下笑桓公。
(乙)戲子由
蘇軾
宛丘■先生長如丘,宛丘學舍小如丹
常時低頭誦經史,忽然欠伸屋打頭。
斜風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彳走飽死笑方朔,肯為雨立求秦優(yōu)。
眼前勃溪何足道,處置六鑿須天游。
28.下列對兩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甲詩首聯(lián)、乙詩頷聯(lián)進行客觀寫實,借助“攻”“低”“通”等動詞,寥寥數(shù)語便勾勒出
子由埋首躬讀的書生形象。
B.“器成機空”,機器制成之后,制機原理早已消失:心有“天游”,言說子由已擺脫六
情束縛,內心逍遙,放任自然。
C.兩詩善于用典,桓公讀書不能深諳其道,恰如子不傳父斫輪之要;任憑侏儒們一笑方
朔“,子由也不改易其清高氣節(jié)。
D.《嘲子由》,調侃中傳遞讀書奧義,嘲笑中一斑兄弟情深;《戲于由》,戲謔中見子由
操守,言辭雖澀可也含蓄有致。
29.陸游在《施司諫注東坡詩序》中這樣評價蘇軾詩歌:”援據(jù)閔博,旨趣深遠?!闭埥Y合上
述兩首詩歌對該評論進行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新喻西境
朱杰
北嶺蒼茫雨欲來,南山騰腳犁成堆。
推杉繞麓千旗卷,野水涵空一鑒開。
客路情懷元位假、,今晨游眺卻徘徊。
自然觸目成佳句,云錦無勞更剪裁。
30.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常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蒼?!倍郑瑺畛隹臻熯|遠的場景;“翠成堆”,描繪了群山環(huán)抱、抵蒼翠欲
滴的風貌,"騰那”二字,用擬人手法,照應“雨欲來,三字,間接寫出云層翻滾的場景。
B.頷聯(lián),“繞”與“涵”相對,以前句之動顯后句之靜,用前句之疏形下句之密,促成視
覺意象的變換。涵,原來是包容的意思,這里形容H碧水連天的壯觀景象。
C.頸聯(lián),詩人被這瞬息變換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一時間竟/忘記了自己還要趕路,旅
途中的心情原是那般迫不及待,而今日清晨游覽后,又不愿離開“
D.前兩聯(lián)描摹山野景象,讓讀者身臨其境,讓詩人頓感心曠神怡,如人畫境;詩人用
筆墨記錄這段偶遇,為后兩聯(lián)發(fā)出感慨做鋪墊。
31.朱熹說過“未覺詩情與道妨,盡除理障出理趣”,請結合本詩的尾聯(lián),談你對這兩句話的
理解。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對花有感
(宋)梅堯臣
新花朝競艷,故花色憔悴。
明日花更開,新花何以異?
馬上小睡
(宋)孔仲平
夾路桃花眼自醉,昏昏不覺搖鞍眠。
覺來已失初時景,流水青山忽眼前。
32.宋人常以詩說理,請說說這兩首詩共同表現(xiàn)出的哲理。
33.兩首詩在說理上有何特色?試作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寄韜光禪師①
白居易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②原從一寺分。
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臺花發(fā)后臺見,上界鐘聲下界聞。
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
【注】①韜光禪師:杭州靈隱寺僧人。②兩寺:指下天竺寺與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
3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不落俗套,作者避寫靈隱寺而介紹下天竺寺與中天竺寺的歷史關系。
B.頷聯(lián)、頸聯(lián)描述禪師修行之處的環(huán)境,對仗工整,連用復字,詩味回環(huán)。
C.頷聯(lián)、頸聯(lián)使用了相對的方位,拓展了空間,給人十方無界的超然感覺。
D.“遙想”兩句實寫與韜光禪師已是天各一方,表達了作者對禪師的懷念。
35.有人說,這首詩禪理哲理相互滲融,讀懂悟透后有盛夏臨泉之感。請找出詩中蘊含的禪
理哲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題姚顯叔南嶼書院
戴復占
朝夕置身書卷間,紛華滿眼幾曾看。
山林不受塵埃浣,屋宇無多氣象寬。
立腳怕隨流俗轉,留心學到古人難。
漫山桃李爭春色,輸與寒梅一點酸。
36.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為南嶼書院題寫此詩,詩歌內容包括書院環(huán)境求學態(tài)度與為人處世。
B.詩歌首聯(lián)敘寫書院的讀書人從早到晚埋首于書卷之中,未曾關注人間繁華。
C.山林不受塵俗玷染,房屋不多但氣象宏大,景物描寫表達了對書院的贊美。
D.尾聯(lián)將漫山桃李與寒梅對比,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書院桃李滿天下的期許。
37.詩歌頸聯(lián)廣受人們推崇,它有何含意?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瑚子由①
蘇軾
堆幾盡埃筒,攻之如愛蟲。
誰知圣人意,不盡書箝中。
曲盡弦猶在,器成機見空。
妙戰(zhàn)斫輪手,堂下笑桓公。
【注】①子由:蘇軾弟弟蘇轍,字子由。②《莊子?天道》中,工匠輪扁嘲笑讀書的桓公,
理由是“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即自己制作車輪的本領不是簡單地理論傳授,兒子就能學
會的。
38.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首聯(lián)運用白描手法,“堆”“攻”兩個動詞,生動勾勒出子由埋頭苦讀古代典籍的形象。
R.作者將子由比作專門啃食書籍的遮蟲,雖為調保,但也傳達出了對子由讀書行為的
鄙夷。
C.“曲盡弦猶在”,詩句在“曲盡”與“弦在”的反差中,提示讀書人要正確地對待書本知
識。
D.尾聯(lián)的“笑”與標題的“嘲”相呼應,輪扁對桓公的態(tài)度與蘇軾對子由的態(tài)度恰好暗合。
39.蘇軾是如何傳達他的治學觀點的?請結合詩歌后四句簡要分析。
閱讀下面這組宋詩,完成卜面各題。
偶題三首
宋朱熹
其一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終日而崔嵬。
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
其二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涌出來。
斷梗枯槎⑵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
其三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第③隨處弄潺溪。
[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絹束發(fā),稱福巾。②槎:同“茬”,指農作物收割后留下來的
根莖。③筑?: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這里指竹杖。
40.下列對這組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組詩圍繞“水”這一話題,先寫行云成雨,再寫水出山成川,最后寫探索水的源頭。
B.第一首詩寫青山崔嵬,堆紫疊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卻不知云成雨的原
因。
C.第二首詩把泉水奔騰的生命姿態(tài)和斷梗枯槎無處存身的黯然的生命姿態(tài)進行對比。
D.第三首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開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xiàn)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41.這組詩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請列出其中兩條人生哲理并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答案:
1.A2.①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然也繽紛絢爛,但活力已經不再。②唯有回歸本原,方
能獲得學問真諦,就如同在樹頭枝底欣賞桃李,方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賞析詩歌語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艱難、努力學習圣人之道的學術風氣”錯誤,“學轉難”表明用“逐字箋”的學習方法難
以理解經典真諦,且“逢人個個說曾顏”也并非指努力學習圣人之道,而是諷刺當下人們對圣
人之道的學習流于表面。
故選Ao
2.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涵,把握詩歌主題的能力。
由題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安挥谫u花擔上看桃李,須樹頭枝底方見活
精神也”是說在樹頭枝底觀賞桃李才能體會到其活潑潑的精神狀態(tài)。
接著把握本詩尾聯(lián)的內容并結合詩歌的主題來談自己的理解?!百u花擔上看桃李,此語吾今
憶鶴山”是說大家在肩挑的擔子上觀看鮮花,在喧鬧的酒樓上欣賞音樂,根本想象不到桃李
綻放的寤況,也不可能體會到絲竹管弦的精妙。結合詩歌的標潁“答友人論學”可知,計處用
“看桃李”來喻指做學問,以“樹頭枝底”來喻指學問的本源,詩人以此說明要想獲得學問的真
諦需要回歸本源,這就如同觀賞桃李,賣花擔上的桃李雖美,但離開“樹頭枝底”,沒有了活
力,唯有到樹頭枝底才能體會到其活潑的精神狀態(tài).
3.C4.(1)頸聯(lián)意為不要只是羨慕那些高聳入云的樹木,它們并非生來就是如此高不
可攀,剛開始時都像澗底的針一樣細小(都是嬌嫩的幼苗)。【或者不要嘲笑高聳入云的樹(以
為它們都是因為“地勢”僥幸長得高),最初的時候它們身在山澗底部,細小如針,】
(2)詩人以“澗底針”的細小和“云端樹”的高大對?比,用樹成長的巨大變化過程鼓勵劉朝英
及人們,只要堅持不懈奮斗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净蛟娙擞帽扔?、夸張手法,以“云端樹”喻
人,極言其高大;以“針”喻云端樹的幼苗,極言其細?。挥脴涑砷L的巨大變化過程鼓勵劉朝
英及人們,只要堅持不懈奮斗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C.“即便耗盡半生心血也要積極爭取科舉仕進的成功”錯誤,尾聯(lián)意思是“不能為了科第的等
次,而耗費了半生的心血二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頸聯(lián)“莫笑云端樹,初如澗底針”,是說“那些高聳入云的參天大樹,剛開始時就像深澗里的
針一樣渺小,不可輕視嘲笑”,因為作者消楚,那些高聳入云的樹木,它們并非生來就是如
此高不可攀,剛開始時都像澗底的針一樣細小,因此告訴我們合抱之樹,生.于亳末,不能妄
自菲薄。
詩人用“澗底針”變成“云端樹”做比,寓意著學習的過程是積少成多的,應堅持不懈,逐步積
累而成。鼓勵劉朝英和學子們要踏實求學,持之以恒,才能由“澗底針”成為“云端樹”,最終
取得卓越的成就。
5.D6.①“為學之方”首需養(yǎng)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保持自己的本心?!八谷?/p>
千古不磨心””先須辯古今”均強調本心的重要性。
②“為學之方''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颁噶鞣e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無論是
做學問還是做人,都需要經過一步一步的累積,方能成就輝煌的事業(yè)。
③“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處,簡單質樸處去體悟真理、感悟規(guī)律?!耙缀喒し蚪K久大”,
可知簡易質樸直達本心的為學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業(yè)。
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能力。
D.“語言平易”“風格清新”“濃郁的思辨色彩”錯誤。比如詩中“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
華岑''蘊含深刻的道理,語言并不平易;濃郁的思辨色彩更無體現(xiàn),詩中主要強調詩人自己
的心學,重在說理。
故選D。
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詩中首聯(lián)是說人們見到墳墓時,就會產生哀傷的感覺,到了宗廟里邊,就會生發(fā)出敬重之
情,顯得很肅靜,這是人們千年以來都不曾變化磨滅的情感。其中“斯人千古不磨心”強調了
本心的重要性。尾聯(lián)談自下升高、辨真?zhèn)蔚姆ㄩT在于“先須辨古今”,其實所都在自己的心地
上。故“為學之方”首需養(yǎng)心神和尊德性,明確自己的本心。
②詩中頷聯(lián)“涓流積至滄溟水,拳石崇成泰華岑”,涓涓的細流積累到滄溟水,拳頭大的石頭
堆成泰華岑強調積累的重要性,故“為學之方”重在積累,步步累積成就輝煌。
③詩中頸聯(lián)“易簡工夫終久大”寫簡單質樸的學說最終會做大做久,成為長久的事業(yè),瑣碎的
理論在時間的淘洗中也可以在歷史的浮沉中淘洗而出。本聯(lián)告訴我們“為學之方”亦需于人生
日常處去體悟真理、感悟規(guī)律。
7.C8.①詩人借探討接花成活的原因,引發(fā)讀者對“巧工”與“物理”關系的思考;②詩
人評價接花“丑株生極妍”,以丑美的強烈對比,表達對II美轉換的辯證理解;③詩人由物及
人,借接花引出對''世間多安合”的否定,筆法巧妙。
7.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C.“委婉表達對后者的否定態(tài)度”錯,“吾不謂之然”是直抒胸臆,明確表達對“世間多妄合”的
否定。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唯是圃人巧,非關元化偏''詩人認為接花能成功,并非依靠自然之力,而是得益于園丁的高
超技藝?!罢蹢l違物理,遷艷得花權''嫁接雖然違反自然規(guī)律,但卻能使砧木獲得了開花的機
會。借探討接花成活的原因,引發(fā)讀者對“巧工”與“物理”關系的思考。
砧木開花,借詠接花來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與人生取向,“丑株''與"極妍”,以丑美的強烈對
比,表達對丑美轉換的辯證理解。
“世間多妄合,吾不謂方然”詩人由花木嫁接之美聯(lián)想到,卅間多妄合”,“妄合”是胡亂茍合之
意,直接表達對“世間多妄合”的否定態(tài)度。由物及人,飽含哲理。
9.C10.①第一章側重于“儀”之內修,君子應有美好的行為品質,做至IJ“其儀一”(信守
法度規(guī)范),“心如結”(內心篤定如一);
②第二章側重于“儀''之外美,君子應有華貴得體的衣冠服飾,絲帶、皮帽等,將?“儀”具體化、
形象化;
③第三、四章側重“儀”之作用,君子應沒有差誤,以身作則,成為四國之典范、國人之楷模.
9.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C.“目的是勸諭,國人,應保持操守不變”有誤,小鳥尚未成熟,歡快成長,故行動也無一定之
規(guī),也含各得其所之意,放并非“勸諭,國人川。
故選C。
1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第一章“鳴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的意思是:布谷
鳥在桑林筑巢,小鳥七個細心哺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儀容端莊始終如一。儀容端莊始終
如一,內心操守堅如磐石C此章側重于“儀”之內修,強調君子應有美好的行為品質,做到“其
儀一”“心如結”。
第二章“聘鳩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帶伊②絲。其帶伊絲,其弁③伊騏”的意思是:
布谷鳥在桑林筑巢,小鳥嬉戲梅樹枝間。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他的腰帶白絲鑲邊。他的腰帶
白絲鑲邊,玉飾皮帽花色新鮮。此章側重于“儀”之外美,君子應有華貴得體的衣冠服飾,絲
帶、皮帽等,將?“儀具體化、形象化。
第三、四章“用鳩在桑,其子在棘……正是國人,胡不刀年”的意思是:布谷鳥在桑林筑巢,
小鳥嬉戲酸棗樹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儀容端莊從不走樣。儀容端莊從不走樣,各國有了
模范形象。布谷鳥在桑林筑巢,小鳥翻H棲息叢莽。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為榜樣。
百姓敬仰作為榜樣,怎不祝他萬壽無疆。此兩章側重“儀”之作用,君子應沒有差誤,以身作
則,成為四國之典范、國人之楷模。
如果說一、二章是頌“儀”之體,則三、四章是頌“儀”之用,即內修外美的“淑人君子”對于安
邦治國佑民睜鄰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儀不忒”句起到承上啟下的轉折作用,文情可謂細密。
四章的末句“胡不萬年”,則將整篇的頌揚推至巔峰,意謂:這樣賢明的君.王,怎不祝他萬壽
無疆?對于一個暴君昏主,人們是不會如此祝福的。
11.B12.(1)從風箏高飛靠“一絲”句可知,有時成功需要妹借他人之力。(2)從風箏
靠“兒童手”“搖尾昂頭”及“兒童疾走莫漫狂”可知,得勢順利時不該趾高氣昂。(3)從“春風
那可常”“朝來雨聲驟”“乂是清明候”句可知,社會有盛衰變遷,自然規(guī)律是公正的。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
B”一語雙關,可聯(lián)想到政治開明、有法度有條理”錯誤?!熬灰姵瘉碛曷曮E,人間又是清
明候”是說社會有盛衰變遷,自然規(guī)律是公正的.這里的“清明”一語雙關,可.聯(lián)想到政治開
明、有法度有條理。但“清明妝點最堪宜”的意思是說風箏是清明時最合適的裝飾。這里的“清
明”并非一語雙關。
故選Bo
12.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主旨的能力。
“絲斗上云霄際”是說風箏憑借一根絲繩而直上了雪,由此說明了有時成功需要憑借他人之
力的道理。
“搖尾昂頭如得意”,是以擬人的手法寫風箏趾高氣揚的樣子;再結合“舒卷只在兒童手”可知,
順勢并非一成不變,得意也是有所憑借的,所以得勢順利時不該趾高氣昂。
“兒童疾走莫漫狂,如此春風那可常”更是以勸告的口吻,直接說明了得勢順利時不該趾高氣
昂的道理。
“如此春風那可常。君不見朝來雨聲驟,人間又是消明候”是說時節(jié)的變化自有定數(shù),這是不
可改變的規(guī)律。作者也一語雙關,暗示社會自有盛衰變遷,自然規(guī)律是公正的。
13.D14.①“來者方不息”“造化無停機”等句子蘊含著“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永不停息地
運動、變化著”的哲理。
②“造化”的不停息和“人生”的不循環(huán)形成對照,蘊含著“人生短暫,少壯時須努力拼搏:奮
發(fā)進取”的哲理。
③“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已碧”一句蘊含著“自然界萬物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道理。
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賞析藝術手法的能力。
D.”抒發(fā)對人生渺小短暫的感嘆〃錯,最后四句是說時間永在流逝,人生不會重來,人生于
天地之間,在少壯年時需要努力。這是鼓勵人們積極向上。
故詵Do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長江東流去,來者方不息”是說長江水自古到今一直東流,一直到未來也不會停止?!痹旎?/p>
無停機”也是強調事物每時每刻都在運動變化。這些句子都蘊含著“世界上萬事萬物都在永不
停息地運動、變化著”的哲理。
“造化無停機”和“人生天壤間,少壯須努力”,一邊是時間一刻不停地往前,另一邊是盛年的
不能重來,形成對照。言語中蘊含著正是因為人生短暫,所以我們要抓緊時間,要在少壯年
時就刻苦努力,不可荒廢光陰的哲理。
“春花瘁復榮,秋草黃己碧”寫的是花兒到了春天后綻放的非常美麗,不像是秋冬季節(jié)時那樣
凋零。還有草兒也從秋天時枯黃的狀態(tài)變成了春天時的一片碧綠。這兩句蘊含著“自然界萬
物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道理。
15.A16.C17.答題示例:顧詩,前四句運用類比手法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的道理,蕓蕓眾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是沒有的,表達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
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所以表達的是因材施用、用人所長、避其所短的用人觀;白詩先寫
“試玉”要燒滿三日,“辨材”須等待七年才能完成,接著運用周公、王莽的典故,從正反兩方
面說明若想辨識人才,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曹詩中多處運用典故,如“周公吐哺”等,一改
東漢社會以門第取人的傳統(tǒng)觀念,表達出自己獨到的人才觀:若想建功立業(yè),一定要禮遇賢
才、廣納賢才、唯才是舉。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贊美了牛的堅韌精神”錯,駿馬和牛各有所長,說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故選Ao
16.本題考杳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結尾處均未點破觀點”錯,顧詩結尾“生材貴適用,幸勿多苛求”直接點明了觀點。
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的能力,
顧嗣協(xié)的這首哲理小詩,褐示了物各有所用、各有其利,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因此要因
材施用、用人所長、避其所短的辯證道理?!膀烋R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
不如舟。”這四句以類比的方式形象地告訴人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蕓蕓眾生,
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全才是沒有的。生而為人,只有具備了這種自知之明,能清醒地看到
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優(yōu)勢和劣勢、長處和短處,才有可能找準人牛坐標,從而嬴得成功。如
果舍長就短,即使是智者也會捉襟見肘、無能為力。故作者提出:“生材貴適用,幸勿多苛
求?!比瞬刨F在適用,不必過于苛求,只要有某方面的才能就可以予以任用;過多苛求,強
人所難,只會把大批人才拒之門外。這是作者人盡其才的人才觀。
白詩“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意思是要知道事物的真?zhèn)蝺?yōu)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
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xiàn)出來的。這是從正面說明這個方法的正
確性.然后掉轉筆鋒,運用周公、王莽的典故再從反面說明:“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
未篡時?!敝芄谳o佐成王的時期,某些人曾經懷疑他有篡權的野心,但歷史證明他對成王
一片赤誠,他忠心耿耿是真,說他篡權則是假。王莽在未代漢時,假裝謙恭,曾經迷惑了一
些人。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若想辨識人才,必須經過時間的檢驗;
曹詩《短歌行》主題非常明確,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詩中多處運用典故,
如引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周公吐哺”等,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
若渴的心情。曹操在當時理調“唯才是舉''有定的進步意義,改東漢社會以門第取人的傳
統(tǒng)觀念,表達出自己獨到的人才觀:若想建功立業(yè),一定要禮遇賢才、廣納賢才、唯才是舉。
18.C19.①尾聯(lián)意為:不能由于一味追求科第的等次而耗費了半生心血。
②詩人告誡學子們既要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記功名。
③現(xiàn)實中有許多人汲汲于功名利祿而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此聯(lián)也可規(guī)勸當代人淡
泊名利、篤定心智。
1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C.“應做踏實勤懇的,澗底針小錯誤。“莫笑云端
樹,初如澗底針”作者打了一個比方,那些高聳入云的參天大樹,并非生來就是如此高不可
攀。它們剛開始時都是嬌嫩的幼苗,當熬過了風雪冰霜,經歷了雷打電劈,最后終于堅韌不
拔、讓人稱頌。詩人鼓勵對方,即使你暫時就像“澗底針”那樣微不足道,但是只要一直努力,
一定也能成為“云端樹
故選C。
1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不應將一第,用破半生心”參加科舉考試是謀求仕進的捷徑,學子們寒窗苦讀也都是為了金
榜題名、光宗耀祖。詩人卻敦敦告誡,不能由于為了科第的等次,而耗費了半生的心皿。
言下之意,詩人希望對方淡泊名利,既要積極進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記著功名,最后弄
得自己心力交瘁、憔悴不堪。
樸實的話語,卻具有真知妁見,也餉含哲理,展現(xiàn)了詩人敏銳的洞察力,也顯示出詩人對后
輩面命耳訓的一番真情,告誡學子們既要刻苦學習、積極進取,又不可沉醉與功名,弄得自
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此聯(lián)也可規(guī)勸當代人淡泊名利,篤定心智。
20.C21.①用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特定的人生感悟,充滿理趣;
②由平常習見的自然現(xiàn)象,參悟動靜相依、有無相生之理,富含禪趣;
③借平淡無奇的問詢,有意將問題拋給老友,極具情趣“
20.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C.“意在借水石的清靜無聲暗示深上人淡泊名利的品德追求”說法錯誤,五、六句大意是說,
水性本來是安靜的,山石也不會發(fā)出聲響。作者是借這一自然現(xiàn)象來闡述禪理:人應當像水
石一樣保持安靜和無聲的本性,消靜無為,這樣就具備了佛性。
故選C。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的語言風格和思想內容的能力。
從語言風格上:由“水性白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貽之道門舊”等詩句可以看出,
本詩語言平易淺近、簡潔樸素,但表現(xiàn)了作者對佛性、對物理的思索,頗含哲理,充滿神趣
和理趣。
“水性自云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四句借水聲與山石激蕩出巨響的尋常
自然現(xiàn)象展開議論,頗含哲理,富含禪趣。大意是說,水性本來是安靜的,山石也不會發(fā)出
聲響,可是兩者一激蕩,竟發(fā)出驚雷一樣的巨響,完全喪失了水石的本性。詩人通過這一自
然現(xiàn)象闡發(fā)了動靜相依、有無相生之理。
“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的意思是:把這個問題遺留給寺觀的舊友,了卻它給我的疑問。
表示自己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以此贈給深上人,彼此交流禪學心理,并對深上人徹悟物我之情
的禪學修養(yǎng)無限向往。詩人提出了問題,但是自己并不去回答,而是把疑惑推給了老友,有
一種故意責難的狡黠。這個結尾,寫得既很切題,乂留有余味,不失韋氏平淡有味的風格,
極具情趣。
22.D23.不矛盾。第一首詩主張寫詩要達到精深,唯一的法門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人合伙餐飲投資合同書
- 個人資金入股合同書
- 中央空調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個人農田承包合同簡易版
- 中藥材種植收購合同
- 鄉(xiāng)村房屋共有權轉讓合同
- 個人借款抵押合同樣本
- 個人住房租賃合同簡版
- P2P回購擔保合作合同綱要
- 三方店鋪權屬變更合同書
- 2025年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商務部發(fā)布《中國再生資源回收行業(yè)發(fā)展報告(2024)》
- 山東省濟南市2024-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2025年福建新華發(fā)行(集團)限責任公司校園招聘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實施彈性退休制度暫行辦法解讀課件
- 江蘇省駕??荚嚳颇恳豢荚囶}庫
-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成都市石室聯(lián)合中學2023-2024學年七上期末數(shù)學試題(解析版)
- 2024-2030年中國自動光學檢測儀(AOI)市場競爭格局與前景發(fā)展策略分析報告
- 咨詢公司績效工資分配實施方案
- 2025新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下單詞表
- 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氣管切開非機械通氣患者氣道護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