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七大時政熱點聚焦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1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七大時政熱點聚焦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2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七大時政熱點聚焦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3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七大時政熱點聚焦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4頁
2024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七大時政熱點聚焦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高頻考點呈現(xiàn)】考點一分封制與宗法制考點二君主專制的逐步強化考點三中心集權的演進考點四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與監(jiān)察制度【高頻考點剖析】考點一分封制與宗法制[考點回顧]1.宗法制(1)特點:以血緣為紐帶,“嫡長子繼承制”為核心,等級森嚴。(2)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tǒng)治秩序,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3)內容:依據(jù)血緣親疏、遠近確立起嚴格的大小宗體系及土地、財產安排制度。(4)作用:強化了王權,保障了貴族特權;強調血緣關系,有利于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團結和穩(wěn)定,形成“家國一體”的政治結構。2.分封制(1)目的:鞏固奴隸主貴族的統(tǒng)治。(2)對象:王族、功臣及先代帝王的后代。(3)內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4)作用:確立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邊遠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疆域得到擴大。(5)瓦解:春秋時期,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戰(zhàn)國時各國推行郡縣制;秦統(tǒng)一后,廢除了分封制。[考點深化]1.比較分封制與宗法制項目分封制宗法制不同點目的鞏固周朝統(tǒng)治確立父系家長在本宗族內的地位,保證王權的穩(wěn)定核心廣建諸侯,拱衛(wèi)王室嫡長子繼承制關系周天子為“天下共主”,諸侯享有權力但必需聽從周王的吩咐嫡長子與眾子在血緣上是兄弟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作用周朝統(tǒng)治得到鞏固,勢力范圍擴大凝合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相同點都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都是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聯(lián)系宗法制與分封制是互為表里、相輔相成的關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xiàn),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內核和紐帶2.分封制的特點和歷史遺存(1)特點①分封對象:分封對象多元化,但以同姓親族為主體。②分布地區(qū):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同姓親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戰(zhàn)略要地。③縱向聯(lián)系:明確周王權力和諸侯義務,形成嚴格的等級序列,加強了中心與地方的縱向聯(lián)系。④橫向聯(lián)系: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安排國家政治權力,加強了諸侯國之間的橫向聯(lián)系。(2)歷史遺存①影響中國封建社會中以血緣關系為核心的皇族分封。②中國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國,如宋、魯、鄭、陳等。③中國的省份簡稱很多源于西周時期的諸侯國國名,如山東省簡稱魯、山西省簡稱晉等。[考題印證]1.(2024·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4)據(jù)學者考訂,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B(tài).王位繼承方式的變更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據(jù)材料“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說明西周王位更替時間相比商朝較長,這是因為西周確立宗法制,實行嫡長子繼承制,王位繼承方式產生變更,故選B項;禪讓制強調選賢舉能而不是“兄終弟及”,解除A項;王位世襲與君主壽命無關,解除C項;材料的“兄終弟及”和父子相傳都是體現(xiàn)血緣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說明血緣紐帶關系是強化而非弱化,解除D項。2.(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4)“教民敬愛,莫擅長孝;教民禮順,莫擅長悌:移風易俗,莫擅長樂;安上治民,莫擅長禮?!边@一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是()A.宗法制B.禪讓制C.郡縣制D.察舉制【答案】A【解析】“教民敬愛,莫擅長孝;教民禮順,莫擅長悌:移風易俗,莫擅長樂;安上治民,莫擅長禮?!崩锩娴摹靶ⅰ薄般薄皹贰薄岸Y”都是宗法制的內容和服務于宗法制的內容,故選A項;“禪讓制”更強調繼任者的“才”,不強調“血緣”,不會突出“孝”“悌”,解除B項;“郡縣制”是一種中心對地方管理制度,和倫理道德無關,解除C項;“察舉制”里的一項內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務于君主專制即服務于宗法制的,解除D項??键c二君主專制的逐步強化[考點回顧]1.皇帝制度:秦始皇創(chuàng)立,具有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的突出特征。2.中心官制的演化(1)秦:實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監(jiān)察、軍事,集權于皇帝。(2)西漢:實行內外朝制度,變更了丞相位高權重的局面。(3)唐:完善三省六部制。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分別負責政令的起草、審議和執(zhí)行,三省長官皆是宰相,分割相權。(4)宋: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增設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權。(5)明:明太祖廢除丞相,權分六部;明成祖設立內閣,皇權專制加強。(6)清:雍正年間,設軍機處,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考點深化]1.中樞權力體系演化特點皇權不斷強化,相權不斷減弱宰相制度沿著相權的步步減弱、君權的漸漸強化這根主線發(fā)展演化內朝官向外朝官轉化內朝在牽制、架空外朝的同時,久而久之逐步發(fā)展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心機構宰相職位的設置由實位轉向虛位由實位到虛位反映出宰相權限及權威的下降,宰相不再專職是對相權的限制、壓縮宰相權力不斷分化宰相既實行分權,在同一機構中,往往設置幾個宰相職位,又留意事權的相對集中,彌補分權效率低下的弊端2.皇權減弱相權的主要方式[考題印證]1.(2024·新課標全國Ⅱ卷高考·24)戰(zhàn)國后期,秦國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這些工程能夠在秦國完成,主要是因為()A.公田制度漸漸完善B.鐵制生產工具普及C.交通運輸網(wǎng)絡通暢D.國家組織實力強大【答案】D【解析】由材料“戰(zhàn)國后期,秦國建立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可知商鞅變法后秦國建立了集權統(tǒng)治,推動國家組織人力、物力、財力開展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故選D項;戰(zhàn)國后期,井田制遭破壞,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確立,公田制度是受到破壞而非完善,解除A項;戰(zhàn)國時期鐵農具推廣,秦漢時期得以普及,解除B項;秦統(tǒng)一六國后修筑馳道直道,加強了交通運輸,解除C項。2.(2024.4·浙江高考·7)有學者認為:“治天下猶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許。”在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fā)展變更中,治理天下與君臣關系的處理,尤以相權的調整為要。下列項中屬于相權調整的舉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設“參知政事”C.強化“外朝” D.實行察舉制【答案】B【解析】宋代,參知政事正式作為宰相官名,目的是通過分割相權,減弱相權,故選B項;世官制是指世代為官,官吏具有世襲的特權,解除A項;漢代漸漸形成以皇帝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為首的“外朝”,通過強化“中朝”來加強皇權,解除C項;察舉制是漢代以道德標準來選拔官吏的制度,解除D項。3.(2024·北京高考·15)明萬歷十五年,顧憲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內閣擬票重罰。內閣首輔申時行等只擬罰俸,神宗震怒,令“還改票來!”申時行只得遵旨。這說明,明代內閣高校士()A.僅作為侍從顧問,不參決政事B.萬歷年間起先參與軍國大事決策C.依據(jù)皇帝的傳諭來票擬和批紅D.駕馭票擬權力,但仍需聽從君權【答案】D【解析】由材料“神宗要求內閣擬票重罰”“只得遵旨”可知內閣駕馭票擬權,但最終的確定權取決于皇帝,故選D項;內閣高校士能夠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解除A項;明成祖時期內閣起先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解除B項;內閣駕馭票擬權,“依據(jù)皇帝傳諭來票擬”不符合史實,解除C項??键c三中心集權的演進[考點回顧]1.秦朝:實行郡縣制,郡守、縣令由皇帝干脆任命,地方行政制度的劃時代變革。2.西漢:漢初實行郡國制;漢武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3.宋朝:軍事上,剝奪節(jié)度使權力,軍權收歸中心;行政上,派文臣做地方官,設通判監(jiān)督;財政上,派轉運使管理財政。4.元朝:設立行省,實行行省制度,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考點深化]1.中國古代中心加強對地方管理的演化趨勢(1)由分封制到郡縣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則由宗法血緣關系到中心行政任命的變更,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政治由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變的完成。(2)從郡縣制到行省制度,反映了地方管理方式由中心垂直管理向中心派駐管理的轉變,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體現(xiàn)了地方權力日漸減弱、中心集權不斷加強的趨勢。2.全面理解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心集權制度(1)演化特點①經過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演化,源流分明,沿革脈絡清楚,具有繼承發(fā)展的特點。②以皇權為中心,鼓吹“君權神授”,嚴格的尊卑等級,確保君主專制權力的獨斷性。③人治高于法治,其實質是權治、官治的獨裁專制統(tǒng)治。④完備性、周密性和成熟性。從中心到地方設置完備的政治結構,建立起從中心到地方嚴密的統(tǒng)治網(wǎng)絡。⑤宗法關系殘余嚴峻影響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設,父權觀念滲入國家政治制度中。[考題印證]1.(2024·江蘇高考·2)《史記》載:“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背霈F(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漢初()A.實行察舉制度B.獨尊儒家學說C.實行郡國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縣制【答案】C【解析】“漢定百年之間,親屬益疏,諸侯或驕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軌于法?!敝傅氖菨h初實行郡國并行制,諸侯權力過大而發(fā)生叛亂,故C項正確;察舉制是漢朝實行的選官制度,與諸侯叛亂無關,故A項錯誤;獨尊儒家學術是漢武帝時期實行的,與諸侯叛亂無關,故B項錯誤;全面推行郡縣制是在秦朝,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項錯誤。2.(2024·新課標全國Ⅰ卷高考·25)漢武帝時,朝廷制作出很多一尺見方的白鹿皮,稱為“皮幣”,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與獻禮時,必需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而當時一個“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朝廷這種做法()A.加強了貨幣管理B.確立了思想上的統(tǒng)一C.減弱了諸侯實力D.實現(xiàn)了對地方的限制【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定價為40萬錢一張。諸侯王參與獻禮時,必需購皮幣用來置放禮物”可知對諸侯王在經濟上進行限制,進而減弱諸侯實力,故選C項;材料“稱為‘皮幣’”,而且有定價的,說明不是貨幣,解除A項;材料僅涉及經濟方面,不是思想上的統(tǒng)一,解除B項;材料“‘千戶侯’一年的租稅收入約為20萬錢”說明地方照舊享有租稅權,所以沒有實現(xiàn)對地方的限制,應當只是加強限制而已,解除D項。3.(2024·海南高考·2)《漢書》云:“漢家承秦之制,并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這表明在西漢()A.分封制度退出歷史舞臺 B.宗法制度趨于瓦解C.郡縣制有利于維護皇權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答案】C【解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分封制度退出歷史舞臺,與材料時間不符,故A項錯誤;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宗法制度趨于瓦解,與材料時間不符,故B項錯誤;據(jù)材料郡縣制使得“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可得出郡縣制有利于維護皇權,故C項正確;秦朝確立三公九卿制,官僚制度已經建立,故D項錯誤??键c四古代中國的選官制度與監(jiān)察制度[考點回顧]1.選官制度的演化2.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變更(1)秦朝:中心設御史大夫,監(jiān)察百官,歷朝沿用,但地方監(jiān)察制有一些變更。(2)西漢:漢武帝設刺史,監(jiān)察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3)北宋:設通判,負責監(jiān)督知州。(4)明朝:地方設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監(jiān)察、司法。[考點深化]1.對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評價(1)“世官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繼承祖上的權位,此選官制度使官吏來源被貴族壟斷,不利于有用人才的選拔。(2)“察舉制”雖在當時看來比較完善,但各方面都體現(xiàn)出封閉的特征。其形式都是以官舉士,權操于上,百姓不得參與,民意無從體現(xiàn)。(3)隋唐以后實行的“科舉制”雖破除了世家大族壟斷官場的情形,擴大了統(tǒng)治階級的基礎,提高了行政效率,促成了普遍長久的讀書風尚,有益于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從追求公允公正的角度看,也有肯定的合理性。但它是一種文化專制,到明清時發(fā)展為八股取士,被選拔的多是缺乏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建意識的人,不利于人才培育和科技進步。2.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特點(1)單線垂直:以皇權為中心,從中心(皇帝、君主)到地方的各級監(jiān)察機構形成單線垂直(單線聯(lián)系、單線領導)的相對獨立體系。從而確保了監(jiān)察權力的獨立運作。(2)地位崇高:為了保證監(jiān)察機關工作的有效性,賜予監(jiān)察官員位高權重的監(jiān)察地位,使監(jiān)察的運作可以不必依附于行政,有效發(fā)揮了對行政的監(jiān)察。(3)法律原則:中國古代監(jiān)察官員一般稱為“憲官”或“法吏”,通常遵循“以法理官”的監(jiān)察原則,在行使監(jiān)察權力之時,監(jiān)察機關與監(jiān)察官員依法監(jiān)察,以法律為準繩。(4)官員選任:其一,留意監(jiān)察官員的基本素養(yǎng)。如清廉、謹慎、剛直敢言、公正無私等。其二,留意在具有實際政治閱歷和有良好治績的各級官吏中選拔監(jiān)察官。其三,晉升從優(yōu)、出將入相。歷代的御史、監(jiān)官、科道官們在一生仕宦之中,都要冒肯定的風險,所以在晉升上都賜予較優(yōu)的待遇。[考題印證]1.(2024·江蘇高考·3)唐代詩人劉得仁系皇親國戚,其兄弟為達官顯貴,而他“出入舉場三十年,竟無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屢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訴。兩人的經驗反映了唐代()A.科舉考試不重考生詩才B.選官制度阻斷貴族入仕C.中心政府剝奪宗室特權D.科舉取士體現(xiàn)公允公正【答案】D【解析】唐朝皇親國戚和宗室子弟屢試不中,體現(xiàn)了科舉考試的公允公正,故D項正確;唐朝科舉考試重視考生詩才,故A項錯誤;科舉考試打破了貴族對官場的壟斷,沒有阻擋貴族入仕,故B項錯誤;材料表明科舉取士的公允公正,宗室特權在科舉取士中無法體現(xiàn),沒有涉及中心政府剝奪宗室特權,故C項錯誤。2.(2024·新課標全國Ⅲ卷高考·25)表1宋代宰相祖輩任官狀況表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狀況宰相人數(shù)北宋(71)南宋(62)高級官員208中級官員1510低級官員128無官職記錄2436表1據(jù)學者探討整理而成,反映出兩宋時期()A.世家大族影響巨大B.社會階層流淌加強C.宰相權力日益下降D.科舉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從北宋到南宋,曾祖、祖父或父親任官的宰相人數(shù)在削減,世家大族影響減弱,故A項錯誤;隨著宋代科舉制的發(fā)展,材料中無官職記錄的平民子弟擔當宰相的人數(shù)增加,從而躋身于社會上層,加強社會階層流淌,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出宰相的來源,與其權力變更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出宋代科舉制促進社會階層流淌,功能加強,而不是弱化,故D項錯誤?!靖哳l考點練兵】1.(2024·日照一模)周公強調,天命的轉移并非不行把握,上天事實上是以德的要求來檢驗下界統(tǒng)治者,想要許久保有天命,就必需吸取前代和祖先執(zhí)政的閱歷教訓,時刻敬天、明德、保民。周公的這種天命觀()A.意在闡釋周人代商取得統(tǒng)治的合法性B.強調脫離天命關注現(xiàn)實政治的重要性C.蘊含著中國古代德法并用的治國理念D.成為后世統(tǒng)治者強調仁政的理論來源【答案】A【解析】題干材料中周公的這種天命觀強調民心、民意是統(tǒng)治者德行影響的結果,也是上天意旨的風向標,意在闡釋周人代商取得統(tǒng)治的合法性,故選A項;依據(jù)材料“時刻敬天、明德、保民”可知,周公的這種天命觀留意天命,而非脫離天命,蘊含著中國古代德治的治國理念,未提及法治,解除B.C項;儒家學說成為后世統(tǒng)治者強調仁政的理論來源,解除D項。2.(2024·濰坊一模)先秦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南蠻”。春秋時,齊桓公打著“尊王攘夷”的旗幟擊退北狄、征伐楚國,成就霸業(yè)。后來崛起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這一現(xiàn)象表明()A.周王室集權統(tǒng)治減弱B.宗法分封制已經瓦解C.華夏文化圈漸漸擴展D.國家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先秦時期,我國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qū)被稱為‘南蠻’……后來崛起于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楚、吳、越等國又先后北上中原爭霸”可知,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融入華夏文化圈,華夏文化圈漸漸擴展,故選C項;周王室尚未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解除A項;材料未提及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解除B項;春秋時期爭霸斗爭實現(xiàn)局部統(tǒng)一,解除D項。3.(2024·洛陽、許昌聯(lián)考)春秋時期的楚國最先設縣,到春秋后期,縣制漸漸推行于內地,戰(zhàn)國時期,縣的設置已較廣泛,縣令為一縣之長,由國君任免。這表明戰(zhàn)國時期()A.諸侯對地方的管理加強B.商鞅變法影響深遠C.楚國最早確立中心集權D.貴族階層備受冷落【答案】A【解析】據(jù)材料“春秋時期的楚國最先設縣”“戰(zhàn)國時期,縣的設置已較廣泛,縣令為一縣之長,由國君任免”可知,戰(zhàn)國時期國君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力度,故選A項;材料強調縣的設立與縣令任免,不能表明商鞅變法的影響,解除B項;材料“春秋時期的楚國最先設縣”并不能說明楚國最早確立中心集權,解除C項;縣之長官由國君任免,并未說明任免對象,不能得出貴族階層備受冷落,解除D項。4.(2024·衡陽二模)下圖為《秦國國君世系圖》(部分)?!肚貒鴩老祱D》(部分)第1世秦襄公在位12年(公元前777年-公元前766年)……第9世秦穆公在位50年(公元前659年-公元前621年)……第25世秦孝公在位27年(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第26世秦惠文王在位27年(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第30世秦莊襄王在位3年(公元前249年-公元前247年)據(jù)此可以推斷,戰(zhàn)國時期()A.分封制遭到破壞B.宗法制遭到破壞C.禮樂等級制度森嚴D.出現(xiàn)官僚政治雛形【答案】A【解析】題干中秦國國君的稱號起先為“公”,后來改為“王”,而依據(jù)分封制只有周王才能稱王,秦國國君還只是諸侯,卻稱王了,這說明分封制遭到破壞,故選A項。5.“考秦之制……蓋內外官制同一系統(tǒng)”。中心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心的太尉與地方的郡尉掌軍事,中心的御史大夫與地方的郡監(jiān)則掌糾察。材料反映了()A.秦朝開創(chuàng)了中心集權的體制B.官僚政治完全取代貴族政治C.形成中心對地方的垂直管理D.官僚機構出現(xiàn)重疊臃腫現(xiàn)象【答案】C【解析】“中心的丞相與地方的郡守掌民事,中心的太尉與地方的郡尉掌軍事,中心的御史大夫與地方的郡監(jiān)則掌糾察”說明的是中心有的相關職能部門,在地方都有對應的機構,形成中心對地方的垂直管理,故選C項。6.(2024·渭南高三質檢)西漢初年,實行郡國并行的制度,要求中心直轄郡縣“奉漢法以治”的同時,允許或默許部分王國不用漢法,從俗而治。據(jù)此可知()A.諸侯王國與朝廷沖突急劇激化B.中心行政體制進行了調整C.朝廷主動緩解文化沖突和對立D.王國限制的區(qū)域日益擴大【答案】C【解析】從俗而治意味著賜予諸侯王國以較大的自主權,所以不會激化諸侯王國與朝廷之間的沖突,解除A項;材料提到的是地方行政管理,與中心行政體制沒有關系,解除B項;中心直轄郡縣“奉漢法以治”,而對分封的王國則默許從俗而治,這說明朝廷主動緩解文化沖突和對立,故選C項;材料只是提到地方治理方式不同,沒有涉及王國限制區(qū)域的變更,解除D項。7.(2024·青島二模)在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和中心集權是長期結合在一起的,有學者認為隋唐兩宋時期屬于“開明君主統(tǒng)治下的中心集權”,其特征是“君主政治權力的集中與中樞行政機構權力的集中并行不悖”。這種體制實質上()A.弱化了中心政府的權力B.導致了國家機構的分裂C.激化了君權與相權沖突D.保證了君主權力的獨尊【答案】D【解析】“君主政治權力的集中與中樞行政機構權力的集中并行不悖”說明其是以保證君主的權力為核心的,故選D項;“君主政治權力的集中與中樞行政機構權力的集中并行不?!闭f明中心政府的權力是很大的,并且不會導致國家機構的分裂,解除A.B兩項;“開明君主統(tǒng)治下的中心集權”說明君相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解除C項。8.隋至唐前期的中書門下是決策首腦機關,從不負擔瑣碎事務。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書門下?lián)斄舜罅康娜粘U招怨ぷ?,出現(xiàn)了中樞機構政務化的趨向。宋代的設官分職方式,在“紛繁蕪雜”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國家政務的核心內容。上述變更主要表明()A.吏治漸趨清廉化B.部門間關系更融洽C.官員日趨專業(yè)化D.中心集權顯著加強【答案】C【解析】材料說明隋唐時期中書門下由過去負責決策到特地管理政務性工作,說明封建社會的官員日趨專業(yè)化,C項正確。9.(2024·銀川二模)徐中約《中國近代史》記載:“明清時期,總共有37.2%的進士來自其祖上三代的教化背景很低或完全是白丁的家庭,而62.8%的進士則來自三代以內有科舉功名的書香門第或官宦之家?!边@反映了明清時期獲得科舉功名的人()A.社會分布較為廣泛B.都來自書香門第C.家庭教化背景較低D.有較強的實踐實力【答案】A【解析】題干中明清時期進士的祖上既有教化水平低的家庭也有書香門第或官宦之家,這說明獲得科舉功名的人社會分布較為廣泛,故選A項。10.北宋的御史臺和諫院合稱“臺諫”,是中心最主要的監(jiān)察機構。臺諫官稱為“言官”,可干脆參與決策、指責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宋太祖曾規(guī)定,“與士大夫治天下”“不殺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宋朝的這一傳統(tǒng)()A.保證了宋王朝長治久安B.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忱C.完善了古代的監(jiān)察制度D.有效地制約了君主權力【答案】B【解析】材料中,宋朝臺諫官“可干脆參與決策、指責政事,既牽制宰相又約束皇帝”,說明宋朝臺諫官權力大;宋太祖的規(guī)定,說明宋朝文人地位大大提高,這便大大助推了士人的參政熱忱,故選B項;宋朝重文傳統(tǒng)只會有助于政治清明,起不到保證宋王朝長治久安的作用,解除A項;材料中宋朝臺諫官的權力設置持續(xù)了前代制度,并非對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完善,解除C項;宋朝臺諫官能在肯定制度上限制君主權力,但起不到有效制約的作用,解除D項。11.(2024·鹽城三模)明代仁宗皇帝曾賜給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左侍郎楊士奇、楊榮金銀章各一枚,印章上刻有“繩愆糾謬”四字,要求他們主動進言官員的過失,并加印密封來報告。這說明當時()A.六部成為皇帝顧問機構B.監(jiān)察制度由此建立C.中心各部實現(xiàn)權力制衡D.專制皇權得到強化【答案】D【解析】材料中“主動進言官員的過失,并加印密封來報告”說明專制皇權得到強化,故選D項;六部是行政機構,解除A項;明太祖設御史臺,由此建立監(jiān)察制度,與材料中“明代仁宗皇帝”不符,解除B項;“要求他們主動進言官員的過失”說明是針對官員個人,而非中心各部間實現(xiàn)權力制衡,解除C項。12.(2024·廣州二模)據(jù)學者探討,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除京官和地方督撫大員外,甚至部分品位較低的官員也獲得了上奏權。這表明當時()A.官員制衡機制初步建立B.權力機構設置混亂失序C.皇權專制制度得以強化D.特務機構滲透領域廣泛【答案】C【解析】依據(jù)材料“雍正朝有權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員從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可知,雍正朝加強了對官員的監(jiān)督限制,這體現(xiàn)了皇權的加強,故選C項。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朱元璋懲元末法制松弛之弊,對立法非常重視?!洞竺髀伞贩置?、吏律、戶律、禮律、兵律、刑律、工律七部分。在對待謀反、謀大逆、謀叛、謀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等“十惡”的行刑上,以及隱私宗教活動的處治,比前代嚴厲而且殘酷。《大明律》為了限制大臣專權規(guī)定:“凡除授官員須從朝廷選用,若大臣專擅選用者斬。”明律專列“鈔法”,保障貨幣秩序,并且還增訂了《市廛》《田宅》《錢債》《郵驛》《營造》等編?!幾园讐垡涂傊骶帯吨袊ㄊ贰凡牧隙迥┬抡械男蘼勺兎ǜ母铮饕▌h改舊律、制定新法兩部分內容。刪改舊律,基本完成了傳統(tǒng)中國律法的輕刑化、人道化、同等化的改造工作;制定新法,大體完成了刑法、民法、商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法院編制法等傳統(tǒng)中國律法所沒有的法律起草工作。經此改革,傳統(tǒng)中國諸法合體的法律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