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469-2024StandardforBuildingCarbonEmissionAccountinginFujian2024-12-09發(fā)布福建省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StandardforBuildingCarbonEmissionAccountinginFujian工程建設地方標準編號:DBJ/T13-469-2024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備案號:J17897-2024主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批準部門: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實施日期:2025年4月1日2024年福州2根據(jù)《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關于公布全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行業(yè)2022年第二批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的通知》(閩辦建科〔2022〕54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過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我省建筑碳排放相關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我省氣候特點和地域特點,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標準。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總則;2.術語和符號;3.基本規(guī)定;4.核算邊界與數(shù)據(jù)采集;5.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6.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核算;7.建造階段碳排放核算;8.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9.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碳排放核算。本標準由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負責管理,由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請各單位在執(zhí)行過程中,結合工程實踐,認真總結經驗,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科技和設計處(地址:福州市北大路242號,郵編:350001)和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地址:地址:福州市閩侯縣高新大道58-1號;郵編:350100)。本標準主編單位:福建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本標準參編單位:廈門龍華城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巨龍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研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北京構力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市建筑節(jié)能中心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龍巖市永定區(qū)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站福建省國電調試院有限公司泉州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技術中心福建省建科院檢驗檢測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定藝單平平林躍東翁洪徐榮光黃威胡達明王云新蔡合道黃小蘭廖言豐陳雪淇陳議皮魁升蔡立宏施錦華官財忠朱珍英莊少堅張民程本標準主要審查人:趙士懷劉德明肖劍仁杜峰陳天銘廖文武李壽濤4 2術語和符號 2 2 33基本規(guī)定 94核算邊界與數(shù)據(jù)采集 4.1核算邊界 4.2數(shù)據(jù)采集 5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6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核算 6.1一般規(guī)定 6.2建材生產 7建造階段碳排放核算 7.1一般規(guī)定 7.2建造階段 8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 208.1一般規(guī)定 208.2設備運行 218.3水資源消耗 258.4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 268.5建筑碳匯 278.6建筑維護 288.7其他系統(tǒng) 2959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碳排放核算 319.1一般規(guī)定 319.2拆解環(huán)節(jié) 319.3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 329.4再利用廢棄物和其他廢棄物的處理 33附錄A建筑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 34附錄B建材碳排放因子 35附錄C各類運輸方式碳排放因子 42附錄D主要能源資源碳排放因子 43附錄E常用施工機械臺班能源用量 47附錄F常見制冷劑全球變暖潛值 59附錄G不同栽植方式綠化固碳量 61附錄H常用建筑部件使用年限 62本標準用詞說明 63引用標準名錄 64附:條文說明 656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2 22.2Symbols 33BasicRequirements 4AccountingBoundaryandDataAcquisition 4.1AccoountingBoundary 4.2DataAcquisition 5CalculationofCarbonEmission 6CarbonEmissionAccountingforBuildingMaterialProduction146.1GeneralRequirements 6.2BuildingMaterialProduction 7CarbonEmissionAccountingforBuildingConstructing 7.1GeneralRequirements 7.2BuildingConstruction 8CarbonEmissionAccountingforBuildingOperation 208.1GeneralRequirements 208.2EquipmentOperation 218.3WaterResourceConsumption 258.4RenewableEnergySystems 268.5BuildingsCarbonSink 278.6BuildingMaintenance 288.7OtherSystems 299CarbonEmissionAccountingforEndofLifeandRecycling.....319.1GeneralRequirements 319.2CarbonEmissionofBuilidingDemolition 319.3CarbonEmissionofWasteTransportation 329.4DisposalofReusableWasteandOtherWaste 33AppendixAWorkflowforBuildingCarbonEmissionAccounting34AppendixBCarbonEmissionFactorforBuildingMaterial 35AppendixCCarbonEmissionFactorforTransportModes 42AppendixDMainEnergyCarbonEmissionFactor 43AppendixEFuelConsumptionRatingPerMachinePerTeam 47AppendixFGlobalWarmingPotentialofCommonRefrigerants.59AppendixGCarbonSequestrationbyDifferentPlantingMethods61AppendixHServiceLifeofConstructionEquipment 6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 63ListofQuotedStandards 6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651.0.1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促進建筑節(jié)能降碳,規(guī)范建筑碳排放核算方法,節(jié)約資源、保護環(huán)境,制定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福建省新建、改建、擴建和既有的建筑碳排放核算。1.0.3建筑碳排放核算應按階段進行,并可將分階段核算結果累計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1.0.4建筑碳排放核算,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行業(yè)和福建省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22.1.1建筑全生命周期lifecycleofbuildings建筑全生命周期是指從建材原料開采到建筑拆除處理的全過程,一般包括建材生產、建造、運行、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等階段。2.1.2建筑碳排放buildingcarbonemission建筑在與其相關的生命期各階段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總和,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1.3二氧化碳當量(CO2e)carbondioxideequivalent基于某種其他氣體產生的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相當?shù)某潭?,用于比較不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度量單位。2.1.4直接碳排放directcarbonemissions化石燃料燃燒直接產生的碳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1.5間接碳排放indirectcarbonemissions由于電力、熱力等二次能源消耗導致的碳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1.6隱含碳排放impliedcarbonemissions由于建筑材料生產引起的碳排放,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1.7建筑碳排放核算buildingcarbonemissionaccounting對建筑全生命周期內各階段碳排放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核實與計算確定的過程。2.1.8建筑碳排放單元過程unitprocessofbuildingscarbonemitted為量化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各階段消耗的能源、資源和材料而確定的基本活動過程,是構成建筑碳排放的基本單位。2.1.9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activityleveldata反映人為活動導致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定量數(shù)據(jù),針對建筑碳排放,主要包括材料、能源以及資源的消耗量。2.1.10核算邊界accountingboundary與建筑的建材生產、建造、運行、生命終止及再回收等活動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的計算范圍。2.1.11碳排放因子carbonemissionfactor相關活動與二氧化碳排放相對應的系數(shù),用于量化建筑物不同階段相關活動的碳排放量。2.1.12建筑碳匯buildingscarbonsink在劃定的建筑物范圍內,綠化、植被從空氣中吸收并存儲的二氧化碳量。2.2符號2.2.1幾何尺寸A——建筑面積(m2AC——太陽集熱器面積(m2Afl——風機葉片迎風面積(m2A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面積(m2Al,i——i類植栽方式綠地面積(m2Ap——光伏系統(tǒng)光伏面板的凈面積(m2D——風機葉片直徑(mDi,j——第i類建材采用第j種運輸方式的平均運輸距離(km);4DYSFi,j——第i類廢棄物采用第j種運輸方式的平均運輸距離(km)。2.2.2碳排放量CCC——拆解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CCL——廢棄物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CHS——建筑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碳排放(kgCO2eCi——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量(kgCO2e);CJZ——建造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CQT——其他系統(tǒng)運行年碳排放量(kgCO2e/a);CSB——建筑設備運行年碳排放量(kgCO2e/aCSB-w——污水處理站碳排放量(kgCO2e/a);CSB-wd——污水處理站因使用電能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SB-wy——污水處理站因使用藥劑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SC——建材生產過程碳排放量(kgCO2eCSG——施工過程碳排放量(kgCO2e);CSH——水資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SM——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CO2e);CSM-P——年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kgCO2e/(m2·a)];CTH——建筑碳匯(kgCO2e/a);CTH,i——i類植栽方式單位綠地面積的CO2e固定量(kgCO2e/m2CWH——建筑維護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CWH-C——材料構件更替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CWH-H——更替活動耗能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CYS——建材運輸過程碳排放量(kgCO2e);CYSF——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CYX——建筑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a5CZL——建筑使用制冷劑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ZS——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的減碳量(kgCO2e/a)。2.2.3能源、資源用量Ecc——拆解環(huán)節(jié)能源用量(kWh或kg);Ecc,i——拆解環(huán)節(jié)第i類能源消耗量(kWh或kgEcs——措施項目總能源用量(kWh或kg);Ed——污水處理站消耗的電力(kWh/a);EDJ——電梯待機時能耗(kWh/a);Efx——分部分項工程總能源用量(kWh或kg);Ejj,i——第i個項目中,小型施工機具不列入機械臺班消耗量,但其消耗的能源列入材料的部分能源用量(kWh);eQTi——其他系統(tǒng)的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QTi,j——第j類其他系統(tǒng)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SB-b——水泵年耗電量(kWh/a);ESB-g——供配電系統(tǒng)設備年耗電量(kWh/a);eSBi——設備運行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SBi,j——第j類系統(tǒng)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SB-r——生活熱水系統(tǒng)年能源消耗(kWh/a);ESB-t——電梯年耗電量(kWh/a);ESB-z——照明系統(tǒng)年耗電量(kWh/a);ESG——施工過程總能源用量(kWh或kg);ESGi——施工過程第i類能源消耗量(t、kWh、m3EWH-Hi——建筑維護階段更替活動第i類能源消耗量;EZS-fl——風力發(fā)電機組的年發(fā)電量(kWhEZS-gf——光伏系統(tǒng)的年發(fā)電量(kWh/a);I——光伏電池表面的年太陽輻射照度(kWh/m2JT——太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陽輻照量[MJ/(a·m2)];6Mdi——污水處理站消耗的藥劑(kg/aMFi——第i類建筑廢棄物的重量(tMi——第i類主要建材的消耗量(t、m3MWH-Ci——第i類主要材料構件更替消耗量;mZL——設備制冷劑充注量(kg/臺);P——電梯特定能量消耗(mWh/kgm);P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W/m2pKi——負載損耗功率(kW);pOi——空載損耗功率(kW);Qcc,i——第i個拆解項目的工程量;Qcs,i——措施項目中第i個項目的工程量;Qfx,i——分部分項工程中第i個項目的工程量(工程量QSB-r——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QZS-tr——太陽能系統(tǒng)年提供的生活熱水熱量(kWh/a);TA-i,j——第i個措施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TCC-i,j——第i個拆解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Ti,j——第i個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臺班);WSH——運行階段水資源消耗量(t/a);WSZ——運行階段中水、雨水回用量(t/a)。2.2.4計算系數(shù)APD——年平均能量密度(W/m2C——水的比熱容(kJ/(kg·℃));(z)——依據(jù)高度計算的粗糙系數(shù);DFi——第i類建筑廢棄物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eFd——電力的碳排放因子(kgCO2e/kWh);7EFi——第i類能源碳排放因子(kgCO2e/單位能源量EFS——自來水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EFy——藥劑碳排放因子(kgCO2e/t);EPF——根據(jù)典型氣象年數(shù)據(jù)中逐時風速計算出的因子ETj——第j類運輸方式下,單位重量運輸距離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kg);fcc,i——第i個拆解項目每計量單位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計量單位或kg/工程量計量單位);fcs,i——措施項目中第i個項目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計量單位);ffx,i——分部分項工程中第i個項目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Fi——第i類主要建材的碳排放因子(kgCO2e/單位原材料數(shù)量);GWPr——制冷劑r制冷劑全球變暖潛值;ke——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Kfl——風力發(fā)電機組轉化效率;Ki——第i類主要材料構件更替次數(shù);KS——光伏系統(tǒng)的損失效率(%);m——用水計算單位數(shù)(人數(shù)或床位數(shù)qSB-r——熱水用水定額(L/人·d);Rj——第i個項目第j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kWh/臺班);V——電梯速度(m/s);W——電梯額定載重量(kgWb——水泵電機功率(kW);β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功率負荷率;β——負載率;8ε——計算修正系數(shù);ηb——水泵電機的效率;ηcd——基于總面積的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ηh——生活熱水輸配效率,應考慮水系統(tǒng)的輸配能耗、貯水箱及管道熱損失、生活熱水二次循環(huán)、固有能耗的熱損失(%);ηL——管路和儲熱裝置的熱損失率(%);ηw——生活熱水系統(tǒng)熱源年平均效率(%ρ——空氣密度;pr——熱水密度(kg/L);ψ——熱水供應系統(tǒng)的熱損失系數(shù)。2.2.5風速、溫度、比重、次數(shù)和時間Da——年生活熱水使用天數(shù)(d/a);tbi——水泵設備運行時間(h/a);tGi——供電設備的年運行時間(h/a)t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年照明時間(h/a);tl——設計冷水溫度(℃);tr——設計熱水溫度(℃);ts——電梯年平均運行小時數(shù)(h/aV0——年可利用平均風速(m/s);Vi——逐時風速(m/s);y——建筑設計壽命(a);yl——建筑運行時間長度(aySB——設備使用生命(a);ye——建筑材料、構件、設備使用生命(a);φi——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量比率(%)。2.2.6其他KR——場地因子;r——制冷劑類型;z0——地表粗糙系數(shù)。93.0.1建筑碳排放核算應以單棟建筑、建筑群為計算對象,以碳排放單元過程為基本單位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與核算。3.0.2建筑碳排放核算可針對建筑全生命周期進行,亦可針對建筑在建材生產階段、建造階段、運行階段、生命終止階段及再回收階段中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3.0.3建筑碳排放核算應包含直接碳排放、間接碳排放和隱含碳排放。3.0.4碳排放核算應包含以下六類主要溫室氣體1)二氧化碳(CO22)甲烷(CH43)氧化亞氮(N2O4)氫氟烴(HFCS如CHF35)全氟化碳(PFCS如CF4、CnF2n+26)六氟化硫(SF6)、氮氟化物(NF3)、鹵化醚等。3.0.5建筑全生命周期過程中因電力消耗造成的間接碳排放量,其計算應采用由國家相關機構公布的區(qū)域電網(wǎng)平均碳排放因子。3.0.6建筑碳排放核算應通過確定核算邊界、選擇合適的核算方法等程序,經核算得出碳排放結果,建筑碳排放核算應按附錄A規(guī)定的流程執(zhí)行。3.0.7建筑碳排放核算應確定碳排放核算邊界,核算邊界的確定應包括以下內容:1明確建筑碳排放核算所處的階段;2判斷核算階段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3界定各核算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單元過程;4物理邊界僅為單棟建筑或項目紅線范圍內建筑。3.0.8建筑碳排放核算應采用過程分析法進行,碳排放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來源應根據(jù)核算目的確定,碳排放因子宜采用經官方認證的實測值。3.0.9碳排放核算宜分為預核算和終核算,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在建筑規(guī)劃、設計或施工前期,尚未實際產生碳排放時,碳排放核算宜采用預核算;2各階段完成后,碳排放核算宜采用終核算。3.0.10建筑碳排放核算結果應至少包含下列一項或多項指標:1所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2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3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比率;4運行階段逐年運行碳排放量。4.1核算邊界4.1.1建筑全生命周期各個環(huán)節(jié)內建筑碳排放單元過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選擇對建筑碳排放有明顯影響的單元過程;2每個單元過程應保持獨立;3對占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比重小、技術上無法量化或量化成本過高的單元過程可不計量,但應說明其對計量結果的影響。4.1.2建材生產階段的主要碳排放單元過程應包括下列內容:1原材料的提取與加工、二次材料輸入的加工;2原材料到制造商的運輸;3建材的制造。4.1.3建造階段的主要碳排放單元過程應包括下列內容:1建材至工地的運輸;2施工與安裝。4.1.4運行階段的主要碳排放單元過程應包括下列內容:1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維護;2耗能設備、動力等系統(tǒng)的運行;3運行水資源消耗;4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5建筑碳匯;6其他系統(tǒng)。4.1.5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的主要碳排放單元過程應包括下列內容:1拆解;2廢棄物的運輸;3再利用廢棄物的處理;4其他廢棄物的處理。4.2數(shù)據(jù)采集4.2.1數(shù)據(jù)采集應針對具體碳排放單元過程,采集內容為單元過程反映能源、資源和材料消耗特征的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以及相應的碳排放因子。4.2.2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的采集方式包括儀表監(jiān)測、資料查詢和分析測算,應根據(jù)核算目的、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的類型、重要性、采集條件等因素,按下列規(guī)定合理選用:1當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具備自動監(jiān)測條件時,宜采用儀表監(jiān)測方式進行采集,保證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連續(xù)性和準確性;2當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不具備自動連續(xù)監(jiān)測條件時,應通過查詢工程建設相關技術資料、備檔文件、繳費清單、財務報表等資料進行采集;3當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無法通過儀表監(jiān)測和資料查詢的方式采集獲取時,可按相關公式分析測算得到。4.2.3碳排放核算所需的碳排放因子應采用經權威機構認證的最新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在未能獲得有效碳排放因子數(shù)據(jù)前,可按本標準附錄B、附錄C、附錄D選用。5.0.1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應為建材生產階段、建造階段、運行階段、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中各單元過程碳排放量的總和,并應按下式計算:式中:CSM——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kgCO2eCSC——建材生產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CJZ——建造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CYX——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CHS——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5.0.2建筑全生命周期年均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5.0.2)式中:CSM-P——年單位建筑面積碳排放量(kgCO2e/(m2·aA——建筑面積(m2y——建筑設計壽命(a)。5.0.3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量比率應按下式計算:(5.0.3)式中:。i——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量比率(%);Ci——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碳排放量(kgCO2e)。6.1一般規(guī)定6.1.1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應包括原材料提取和加工、二次材料輸入的加工、運輸?shù)街圃焐毯椭圃斓倪^程。6.1.2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核算應包括主要建筑材料、構件、部品和設備,重量比小于0.1%的建筑材料可不計算,但所選材料的總重量不應低于建筑中所耗建材總重量的95%。6.2建材生產6.2.1建材生產階段的碳排放核算應優(yōu)先選用由建材制造商提供的且經第三方審核的建材碳排放數(shù)據(jù)。當建材制造商不能提供時,建材生產階段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MSiFi(6.2.1)式中:MSi——第i類主要建材的消耗量,根據(jù)項目相關技術資料確定;Fi——第i類主要建材的碳排放因子(kgCO2e/單位建材數(shù)量),可按本標準B選取。6.2.2建筑主要建材的消耗量應通過查詢施工圖紙、采購清單等工程建設相關技術資料確定。6.2.3建材生產階段的碳排放因子應包括下列內容:1建材生產涉及原材料的開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2建材生產涉及能源的開采、生產過程的碳排放;3建材生產涉及原材料、能源運輸過程的碳排放;4建材生產過程的直接碳排放;5當其中某一過程碳排放缺失或被忽略時,應予以說明。6.2.4若建材使用中包含再生材料時,再生材料生產的碳排放應不計入建材生產階段。7.1一般規(guī)定7.1.1建造階段的碳排放應包括完成各分部分項工程施工產生的碳排放、各項措施項目實施過程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建材運輸碳排放。7.1.2建造階段的碳排放核算邊界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建造階段的碳排放核算時間邊界應從項目開工起至項目竣工驗收止;2建筑施工場地區(qū)域內的機械設備、小型機具、臨時設施等使用過程中消耗的燃料動力產生的碳排放應計入;施工人員勞動產生的碳排放量可不計入;3現(xiàn)場攪拌的混凝土和砂漿、現(xiàn)場制作的構件和部品,其產生的碳排放應計入;建造階段使用的預拌混凝土、預制構件和部品在施工場地區(qū)域以外的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不應計入;4建造階段使用的辦公用房、生活用房和材料庫房等臨時設施的施工和拆除可不計入。7.2建造階段7.2.1建造階段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CSG——施工過程碳排放量(kgCO2e);CYS——建材運輸過程碳排放量(kgCO2e)。7.2.2施工過程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CSG=Σ1ESGi×E(7.2.2)式中:ESGi——施工過程第i類能源消耗量;eFi——第i類能源碳排放因子,按本標準附錄D取值;i——終端消耗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7.2.3進行終核算時,施工機具運行的耗水量和施工現(xiàn)場辦公的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宜根據(jù)施工現(xiàn)場的監(jiān)測儀表自動記錄確定;當施工現(xiàn)場沒有安裝監(jiān)測儀表時,可通過查詢繳費賬單、財務報表進行采集。若進行預核算,或者終核算中各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記錄無法通過儀表監(jiān)測,且相關資料數(shù)據(jù)難以獲取或不完整時,可采用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計算。7.2.4施工工序能耗估算法的能源用量應按下式計算:ESG=Efx+Ecs式中:ESG——施工過程總能源用量;Efx——分部分項工程總能源用量;Ecs——措施項目總能源用量。7.2.5分部分項工程能源用量應按下式計算:(7.2.4)(7.2.5-1)(7.2.5-2)式中:Qfx,i——分部分項工程中第i個項目的工程量;ffx,i——分部分項工程中第i個項目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j——第i個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臺班);Rj——第i個項目第j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kWh/臺班),按本標準附錄E確定,當有經驗數(shù)據(jù)時,可按經驗數(shù)據(jù)確定;Ejj,i——第i個項目中,小型施工機具不列入機械臺班消耗量,但其消耗的能源列入材料的部分能源用量(kWh);i——分部分項工程中項目序號;j——施工機械序號。7.2.6措施項目的能耗計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腳手架、模板及支架、垂直運輸、建筑物超高等可計算工程量的措施項目,其能耗應按下式計算:Ecs=Qcs,ifcs,i(7.2.6-1)fcs,i=TAi,jRj(7.2.6-2)式中:Qcs,i——措施項目中第i個項目的工程量;fcs,i——措施項目中第i個項目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計量單位);TAi,j——第i個措施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i——分部分項工程中項目序號;j——施工機械序號。2施工降排水應包括成井和使用兩個階段,其能源消耗應根據(jù)項目降排水專項方案計算。3施工臨時設施消耗的能源應根據(jù)施工企業(yè)編制的臨時設施布置方案和工期計算確定。7.2.7建材運輸過程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CYS=Σ1Mi×Dj×ETj(7.2.7)式中:Di,j——第i類建材采用第j種運輸方式的平均運輸距離(km),根據(jù)制造商與施工現(xiàn)場位置確定;ETj——第j類運輸方式下,單位重量運輸距離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kg),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C選取。7.2.8進行終核算時,主要建材的運輸距離宜采用實際的建材運輸距離。當終核算中建材實際運輸距離未知或進行預核算時,可根據(jù)供應商與施工現(xiàn)場的位置進行估算。7.2.9建材運輸過程的碳排放因子(ETj)應包含建材從生產地到施工現(xiàn)場的運輸過程的直接碳排放和該運輸過程所耗能源的生產過程碳排放。8.1一般規(guī)定8.1.1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范圍應包括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維護、耗能設備、動力等系統(tǒng)的運行、運行水資源消耗、其他系統(tǒng)等過程的碳排放量,并考慮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和建筑碳匯的影響,按下式計算:CSB+CSH+CQT-CZS-式中:CYX——運行階段的碳排放量(kgCO2e);CSB——設備運行年碳排放量(kgCO2e/a);CSH——水資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QT——其他系統(tǒng)運行年碳排放量(kgCO2e/a);CWH——建筑維護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CZS——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的減碳量(kgCO2e/aCTH——建筑碳匯(kgCO2e/a);y1——建筑運行時間長度(a)。8.1.2進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預核算時,建筑運行時間長度應取建筑使用生命并與設計文件一致,當設計文件未提供時,宜按表8.1.2計算;進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終核算時,建筑運行時間長度應與建筑實際運行時間一致。152348.2設備運行8.2.1設備運行碳排放應考慮建筑設備運行過程中耗能產生的碳排放以及制冷劑泄露的碳排放。設備運行年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eSBi——設備運行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按本標準附錄D取值;CZL——運行階段暖通空調系統(tǒng)制冷劑泄露產生的碳排放(kgCO2e/a);i——建筑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8.2.2暖通空調系統(tǒng)中由于制冷劑使用而產生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mZL——設備制冷劑充注量(kg/臺),根據(jù)設備技術資料確定;ySB——設備使用生命(a),宜采用設備實際壽命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H確定;GWPr——制冷劑r全球變暖潛值,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F確r——制冷劑類型。8.2.3設備運行的能源消耗量應以年為單位,按不同系統(tǒng)、不同能源類型進行統(tǒng)計,并按下式計算:式中:eSBi——設備運行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SBi,j——第j類系統(tǒng)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i——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j——用能系統(tǒng)類型,包括暖通空調、照明、生活熱水、供配電、動力等。8.2.4進行建筑碳排放終核算時,應根據(jù)儀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獲得建筑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消耗量。若進行預核算,應根據(jù)設計文件,按本標準8.2.5~8.2.15的規(guī)定分別進行計算建筑暖通空調系統(tǒng)、生活用水系統(tǒng)、照明和供配電系統(tǒng)以及動力系統(tǒng)的能源消耗量。8.2.5暖通空調系統(tǒng)能耗應根據(jù)設計要求,考慮熱源能耗、冷源能耗、輸配系統(tǒng)、通風系統(tǒng)及末端空氣處理設備能耗。8.2.6計算暖通空調全年能耗時,應對逐時動態(tài)能耗進行計算,宜參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工業(yè)建筑節(jié)能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1245、《建筑節(jié)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guī)范》GB55015和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75、《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采用逐時動態(tài)能耗模擬方法計算。8.2.7生活熱水年耗熱量的計算應根據(jù)建筑的實際運行情況,并應按下式計算:式中:QSB-r——生活熱水年耗熱量(kWh/a);Da——年生活熱水年使用天數(shù)(d/a);m——用水計算單位數(shù)(人數(shù)或床位數(shù));qSB-r——熱水用水定額,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jié)水設計標準》GB50555確定(L/人·dC——水的比熱容,取4.187kJ/(kg·℃);pr——熱水密度(kg/L);tr——設計熱水溫度(℃);tl——設計給水溫度(℃);ψ——熱水供應系統(tǒng)的熱損失系數(shù),取值1.10~1.15。8.2.8生活熱水系統(tǒng)能耗采用的生活熱水系統(tǒng)的熱源效率應與設計文件一致應按下式計算:式中:eSB-r——生活熱水系統(tǒng)年能源消耗(kWh/a);QZS-tr——太陽能系統(tǒng)年提供的生活熱水熱量(kWh/a)ηh——生活熱水輸配效率,應考慮水系統(tǒng)的輸配能耗、貯水箱及管道熱損失、生活熱水二次循環(huán)、固有能耗的熱損失(%);ηw——生活熱水系統(tǒng)熱源年平均效率。8.2.9建筑碳排放核算采用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應同設計文件一致。8.2.10照明系統(tǒng)無智能控制系統(tǒng)時,其能耗計算可根據(jù)設計文件按下式計算:ESB-z=(8.2.10)式中:ESB-z——照明系統(tǒng)年耗電量(kWh/a);P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W/m2A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面積(m2t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年照明時間(h/aβi——第i個功能區(qū)域的照明功率負荷率。8.2.11供配電系統(tǒng)的能耗可根據(jù)設計文件按下式計算:ESB-g=×tGi(8.2.11)式中:ESB-g——供配電系統(tǒng)設備年耗電量(kWh/apOi——空載損耗功率(kW);pKi——負載損耗功率(kW);β——負載率,一般取0.5~0.6;tGi——設備的年運行時間(h/a)。8.2.12動力系統(tǒng)的能耗應包括電梯的能耗和水泵的能耗。8.2.13計算電梯系統(tǒng)能耗采用的電梯速度、額定載重量、特定能量消耗等參數(shù)應與設計文件或產品銘牌一致,并按下式計算:(8.2.13)式中:ESB-t——電梯年耗電量(kWh/a);P——電梯特定能量消耗(mWh/kgmta——電梯年平均運行小時數(shù)(h/a);V——電梯速度(m/s);W——電梯額定載重量(kgEDJ——電梯待機時能耗(Wts——電梯年平均待機小時數(shù)(h/a)。8.2.14水泵的能耗應按下式計算:E(8.2.14)式中:ESB-b——水泵年耗電量(kWh/aWb——水泵電機功率(kW);ηb——水泵電機的效率;tbi——水泵設備的年運行時間(h/a)。8.2.15污水處理站的碳排放應按下式計算:CSB-wy=Mdi×EFy式中:CSB-w——污水處理站碳排放量(kgCO2e/a)CSB-wd——污水處理站因使用電能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CSB-wy——污水處理站因使用藥劑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a);Ed——污水處理站消耗的電力,數(shù)據(jù)來源于能耗賬單(kWh/a);Mdi——污水處理站消耗的藥劑,數(shù)據(jù)來源于藥劑使用清單(kg/a);EFy——藥劑碳排放因子,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D確定。8.3水資源消耗8.3.1水資源消耗產生的碳排放,應按下式計算:式中:WSH——運行階段水資源消耗量(t/a);WSZ——運行階段中水、雨水回用量(t/a);ε——計算修正系數(shù),當采用儀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時,ε=0;當根據(jù)設計文件進行計算時,ε=1;eFS——自來水的碳排放因子,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B確定。8.3.2運行階段,水資源的消耗量應包括生活用水、綠化用水以及空調循環(huán)冷卻水系統(tǒng)補水等用水量。進行碳排放終核算時,用水量應采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計算;進行碳排放預核算時,用水量應根據(jù)設計文件,參照現(xiàn)行國家標準《民用建筑節(jié)水設計標準》GB50555進行理論測算。8.4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8.4.1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應包括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tǒng)、光伏系統(tǒng)和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等。8.4.2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減碳量應按下式計算:CZS=(QZS-tr+EZS-gf+EZS-fl)×EFd(8.4.2)式中:QZS-tr——太陽能系統(tǒng)年提供的生活熱水熱量(kWh/a);EZS-gf——光伏系統(tǒng)的年發(fā)電量(kWh/a);EZS-fl——風力發(fā)電機組的年發(fā)電量(kWh/a);EFd——電力的碳排放因子,可根據(jù)本標準附錄B確定。8.4.3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提供能量可按下式計算:AC×JT×(1-ηL)×ηcd式中:AC——太陽集熱器面積(m2JT——太陽集熱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太陽輻照量[MJ/(m2·a)];ηcd——基于總面積的集熱器平均集熱效率(%ηL——管路和儲熱裝置的熱損失率(%)。8.4.3太陽能熱水系統(tǒng)提供的能量不應計入生活熱水的耗能量。8.4.5光伏系統(tǒng)的年發(fā)電量可按下式計算:EZS-gf=I×Ke×(1-KS)×AP(8.4.5)式中:I——光伏電池表面的年太陽輻射照度(kWh/(m2.a)ke——光伏電池的轉換效率(%);KS——光伏系統(tǒng)的損失效率(%);Ap——光伏系統(tǒng)光伏面板的凈面積(m2)。8.4.6風力發(fā)電機組年發(fā)電量可按下式計算:×Afl×P×(8.4.6-1)=KR×ln(8.4.6-2)A=5D2(8.4.6-3)W4EPF=(8.4.6-4)APD=(8.4.6-5)式中:ρ——空氣密度,取1.225kg/m3;(z)——依據(jù)高度計算的粗糙系數(shù);KR——場地因子;z0——地表粗糙系數(shù);V0——年可利用平均風速(m/sAfl——風機葉片迎風面積(m2);D——風機葉片直徑(mEPF——根據(jù)典型氣象年數(shù)據(jù)中逐時風速計算的因子(m)APD——年平均能量密度(W/m2Vi——逐時風速(m/s);Kfl——風力發(fā)電機組轉化效率。8.5建筑碳匯8.5.1核算對象為單體建筑或園區(qū)時,應考慮綠化的碳匯。8.5.2建筑碳匯可按下式計算:CTH=CTH,i×Al,i(8.5.2)式中:CTH,i——第i類植栽方式單位綠地面積的CO2e固碳量(kgCO2e/m2),可根據(jù)附錄G查??;Al,i——第i類植栽方式綠地面積(m2)。8.6建筑維護8.6.1建筑維護產生的碳排放包括建筑使用、保養(yǎng)、修理、更新、翻新活動的耗能和保養(yǎng)更替的材料構件消耗產生的碳排放,并可按下式計算:CWH=CWH-C+CWH-H(8.6.1)式中:CWH-C——材料構件更替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CWH-H——更替活動耗能產生的碳排放量(kgCO2e)。8.6.2材料構件更替產生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CWH-C=(8.6.2-1)(8.6.2-2)式中:MWH-Ci——第i類主要材料構件更替消耗量;Ki——第i類主要材料構件更替次數(shù),宜根據(jù)建筑運行階段主要材料、構件、設備的更替記錄確定;當無法獲得實際更替記錄時,可將建筑運行時間長度同建筑材料、構件、設備使用生命之比向下取整確定;建筑材料、構件、設備使用生命可根據(jù)附錄H的參考值計算;yl——建筑運行時間長度(a);ye——建筑材料、構件、設備使用生命(a)。8.6.3更替活動中機具運行耗能產生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CWH-H=EWH-Hi×E(8.6.3)式中:EWH-Hi——建筑維護階段更替活動第i類能源消耗量;EFi——第i類能源碳排放因子,按本標準附錄D取值;i——建筑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8.6.4建筑維護的能源消耗量應根據(jù)能源繳費清單確定,當無法~獲得數(shù)據(jù)或記錄不全時,可根據(jù)建筑維護方案,按式(7.2.2)~式(7.2.7)計算。8.7其他系統(tǒng)8.7.1其他系統(tǒng)年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式中:EQTi——其他系統(tǒng)的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EFi——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按本標準附錄D取值;i——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8.7.2進行建筑碳排放終核算時,其他系統(tǒng)的碳排放核算應根據(jù)儀表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獲得建筑用能系統(tǒng)的能源消耗量。若進行預核算,應根據(jù)設計文件、設計運行時間和設備信息等計算能源消耗量。8.7.3其他系統(tǒng)運行的能源消耗量應以年為單位,按不同系統(tǒng)、不同能源類型進行統(tǒng)計,并按下式計算:式中:EQTi,j——第j類其他系統(tǒng)第i類能源年消耗量(單位/ai——消耗終端能源類型,包括電力、燃氣、石油、市政熱力等;j——其他系統(tǒng)類型,包括廚房、信息機房、健身房洗衣房、游泳池等。9.1一般規(guī)定9.1.1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碳排放應包括建筑拆解的碳排放、廢棄物運輸?shù)奶寂欧乓约皬U棄物處理的碳排放。9.1.2廢棄物處理的碳核減數(shù)據(jù)采集對象應為建筑在拆解后主體結構、圍護結構、填充體中相關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數(shù)量,宜根據(jù)建筑設計的材料設備清單或實際拆解的記錄文件確定。9.1.3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SHCC式中:CCC——拆解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CYSF——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CCL——廢棄物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kgCO2e)。9.2拆解環(huán)節(jié)9.2.1拆解環(huán)節(jié)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Ccc=Ecc,i×E(9.2.1)式中:Ecc,i——拆解環(huán)節(jié)第i類能源消耗量;eFi——第i類能源的碳排放因子,可按本標準附錄D取值。9.2.2拆解環(huán)節(jié)的能源消耗量應根據(jù)能源繳費清單確定,當無法獲得或記錄不全時,可根據(jù)臺班數(shù)據(jù),按下式計算:Ecc=Qcc,ifcc,i(9.2.2-1)fcc,i=TCC-i,jRj+Ejj,i(9.2.2-2)式中:Ecc——拆解環(huán)節(jié)能源用量(kWh或kgQcc,i——第i個拆解項目的工程量;fcc,i——第i個拆解項目每計量單位的能耗系數(shù)(kWh/工程量計量單位或kg/工程量計量單位);TCC-i,j——第i個拆解項目單位工程量第j種施工機械臺班消耗量;Rj——第i個項目第j種施工機械單位臺班的能源用量;i——分部分項工程中項目序號;j——施工機械序號。9.3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9.3.1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MFi×DYSFi,j×ETj(9.3.1)式中:MFi——第i類建筑廢棄物的重量(tDYSFi,j——第i類建筑廢棄物采用第j種運輸方式的平均運輸距離(km);ETj——第j類運輸方式下,單位重量運輸距離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kg),可按本標準附錄C選取。9.3.2廢棄物運輸距離宜采用實際的建材運輸距離。當實際運輸距離未知時,可根據(jù)當前廢棄物處理現(xiàn)場與拆除現(xiàn)場的位置進行估算。9.3.3廢棄物運輸?shù)奶寂欧乓蜃樱‥Tj)應包含建材從拆解現(xiàn)場到廢棄物處理現(xiàn)場的運輸過程的直接碳排放和該運輸過程所耗能源的生產過程的碳排放。運輸?shù)奶寂欧乓蜃樱‥Tj)可按本標準附錄C給出的缺省值執(zhí)行。9.4再利用廢棄物和其他廢棄物的處理9.4.1廢棄物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量應按下式計算:(MFi×DFi×ηHS)(9.4.1)式中:MFi——第i類建筑廢棄物的重量(tDFi——第i類建筑廢棄物處理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因子(kgCO2e/t)。9.4.2拆解環(huán)節(jié)產生的可再生建筑廢料,可按其可替代的初生原料碳排放的100%計算,并應從建筑碳排放中扣除。m3ttttttttttttm3m3m3膏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t土土燒結多孔(空心)磚鐵ttttttttttttttttttt鋁ttt銅tttttttttttttttttttttt瓦tttttttttttkW品),表C各類運輸方式的碳排放因子[kNGL1111111111料1111料1//1234567量89量量量量力機機4000kN機量量率3/h量45m3/h量3/h45m3/h量泵量量3/min量機3/min4HFC-236faHFC-245faHFC-263fbCHF2CF2CF3CF3HFC-365mfcCH3CF2CH2CF3落葉小喬木,針葉木或疏葉性喬木(土壤深1234567891為便于在執(zhí)行本標準條文時區(qū)別對待,對要求嚴格程度不同的用詞如下:1)表示很嚴格,非這樣做不可的:正面詞采用“必須”;反面詞采用“嚴禁”;2)表示嚴格,在正常情況下均應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應”;反面詞采用“不應”或“不得”;3)表示允許稍有選擇,在條件許可時首先應先這樣做的:正面詞采用“宜”;反面詞采用“不宜”;4)表示有選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這樣做的,采用“可”。2條文中指明應按其他有關標準執(zhí)行時的寫法為:“應符合……的規(guī)定”或“應按……執(zhí)行”。1《公共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GB501892《民用建筑節(jié)水設計標準》GB505553《工業(yè)建筑節(jié)能設計統(tǒng)一標準》GB512454《建筑碳排放計算標準》GB/T513665《建筑節(jié)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guī)范》GB550156《夏熱冬暖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757《夏熱冬冷地區(qū)居住建筑節(jié)能設計標準》JGJ134福建省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福建省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DBJ/T13-469-2024,經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2024年12月9日以閩建科〔2024〕60號文批準發(fā)布,并經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備案,備案號為J17897-2024。本標準制訂過程中,編制組經過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我省建筑碳排放相關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結合我省氣候特點和地域特點,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本標準。為便于廣大設計、施工、科研、學校等單位有關人員在使用本標準時能正確理解和執(zhí)行條文規(guī)定,《福建省建筑碳排放核算標準》編制組按章、節(jié)、條順序編制了本標準的條文說明,對條文規(guī)定的目的、依據(jù)以及執(zhí)行中需要注意的有關事項進行了說明。但是,本條文說明不具備與標準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僅供使用者作為理解和把握標準規(guī)定的參考。 693基本規(guī)定 714核算邊界與數(shù)據(jù)采集 744.1核算邊界界定 744.2數(shù)據(jù)采集 755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 776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核算 786.1一般規(guī)定 786.2建材生產 787建造階段碳排放核算 7.1一般規(guī)定 7.2施工建造 8建筑運行階段碳排放核算 8.1一般規(guī)定 8.2設備運行 8.3水資源消耗 8.4可再生能源系統(tǒng) 8.5建筑碳匯 928.6建筑維護 928.7其他系統(tǒng) 939生命終止及再回收階段碳排放核算 949.1一般規(guī)定 949.2拆解環(huán)節(jié) 949.3廢棄物運輸環(huán)節(jié) 949.4再利用廢棄物和其他廢棄物的處理 95附錄A建筑碳排放核算工作流程 96附錄B建材碳排放因子 97附錄D主要能源資源碳排放因子 98附錄E常用施工機械臺班碳排放因子 99附錄F常見制冷劑全球變暖潛值 附錄G不同栽植方式綠化固碳量 附錄H常用建筑部件使用年限 1.0.1根據(jù)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計算,建筑行業(yè)消耗了全球大約30%~40%的能源,并排放了幾乎占全球30%的溫室氣體,如果不提高建筑能效,降低建筑用能和碳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業(yè)溫室氣體排放將占總排放量的50%以上。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不斷攀升。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發(fā)展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技術是未來建筑領域低碳減排的必要途徑,也將是我國實現(xiàn)碳減排目標的重要手段。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自主貢獻文件《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一-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確定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并爭取盡早達峰,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通過本標準相關計算方法和計算因子規(guī)范建筑碳排放核算,引導建筑物在設計階段考慮其全生命期節(jié)能減碳,增強建筑及建材企業(yè)對碳排放核算、報告、監(jiān)測、核查的意識,為未來建筑物參與碳排放交易、碳稅、碳配額、碳足跡,開展全生命周期國際比對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撐。1.0.2對于新建建筑,可對不同建筑方案碳排放量進行分析比較,為選擇和優(yōu)化建筑設計、材料選用、施工運行維護、拆解及回收方案提供依據(jù);對于改、擴建和既有建筑,可用于報告已經歷的生命周期階段碳排放情況,明確碳排放控制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比較不同的建筑運行和改造方案碳排放情況,實現(xiàn)對未來生命周期階段碳排放的預測及管理,減少建筑碳排放。1.0.3本標準對建筑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碳排放分別給出了獨立的核算方法。實際應用中,應根據(jù)不同需求按階段進行核算,分段核算結果可累計為建筑全生命期碳排放。3.0.1本條規(guī)定了建筑碳排放核算的對象和基本單位。標準適用于單體建筑、同類相似建筑組成的建筑群、住區(qū)的碳排放核算,不包括住區(qū)內管道核算;對建筑群,可通過對各單體建筑碳排放量進行合計。碳排放單元過程是構成碳排放的最基本單位,為避免漏算重算,應將核算對象細分為基本碳排放過程單元過程進行核算。3.0.2根據(jù)《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可持續(xù)性-建筑產品和服務的環(huán)境產品聲明的核心規(guī)則》(ISO21930-2017),建筑全生命周期可分為五個階段:建材生產階段、建造階段、使用階段、生命終止階段、建筑拆解后建材再利用、回收階段。(1)建材生產階段包含3個過程(A1-A3):原材料提取與加工、二次材料輸入的加工(如回收加工)A1、運輸?shù)街圃焐烫嶢2、制造A3;(2)建造階段包含2個過程(A4-A5運輸至工地A4、施工A5;(3)使用階段包含7個過程(B1-B7):使用B1、維護B2、修理B3、更新B4、翻新B5、運行能源消耗B6、運行水消耗B7,其中B1-B5可合并成一個模塊;(4)生命終止階段包含4個過程(C1-C4拆除C1、運輸?shù)綇U棄物處理C2、再利用廢棄物處理C3、廢棄物處理C4;(5)建筑拆除后建材的再利用、回收階段D。3.0.4根據(jù)《2006年IPCC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指南》(2019年修訂版溫室氣體主要分為以下六類1)二氧化碳(CO2(2)甲烷(CH43)氧化亞氮(N2O4)氫氟烴(HFCS如CHF35)全氟化碳(PFCS如CF4、CnF2n+26)六氟化硫(SF6)、氮氟化物(NF3)、鹵化醚等。從目前的研究結果看,建筑碳排放主要考慮的溫室氣體為CO2、CH4、N2O和制冷劑。其中,CO2的排放貫穿建筑生命周期全過程;CH4和N2O的排放主要出現(xiàn)在建材的生產、運輸階段,在材料的碳排放因子和建材碳排放因子中考慮;制冷劑的排放主要是建筑運行過程中的泄露。各類溫室氣體碳排放強度通常使用二氧化碳當量(kgCO2e)表示。鑒于排放來源的特殊性、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累計作用效果等多方面因素,其他溫室氣體在核算中通常被忽略。3.0.5根據(jù)生態(tài)環(huán)境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2025年發(fā)電行業(yè)企業(yè)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環(huán)辦氣候函〔2023〕43號2022年度全國電網(wǎng)平均排放因子為0.5703tCO2e/MWh。未來當數(shù)據(jù)有更新時,應選用國家主管部門最近年份公布的數(shù)據(jù)。3.0.6本條文規(guī)定了建筑碳排放的核算流程。3.0.8目前建筑碳排放的計算方法主要分為投入產出分析法和過程分析法兩類。投入產出分析法從宏觀角度入手,利用投入產出表進行計算,相對較為粗糙;過程分析法由建筑生命周期的實際過程入手,特別適合于單體建筑的碳排放核算。故本標準規(guī)定采用過程分析法進行建筑碳排放核算。采用過程分析法進行核算的關鍵在于碳排放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和碳排放因子的確定。3.0.9在建筑碳排放的核算中,應明確核算目標以區(qū)分“預核算”與“終核算”。二者的主要區(qū)別體現(xiàn)在基礎數(shù)據(jù)的來源方面。所謂建筑碳排放預核算是指在建筑規(guī)劃、設計或施工前期,尚未實際產生碳排放時,通過數(shù)值模擬、分析計算等手段預測得出的碳排放量。該量化結果是未來碳排放的預期值,對于方案設計優(yōu)化與節(jié)能減排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碳排放終核算是指在某項建筑生產與使用活動完成后,根據(jù)真實記錄的資料分析得出的碳排放。這一量化結果理論上即為建筑生產或使用活動的真實碳排放數(shù)據(jù),主要用于了解地區(qū)內同類建筑的碳排放水準,為日后建筑碳排放的優(yōu)化分析與碳權分配提供參考。4.1核算邊界界定4.1.1建筑生命周期內與碳排放相關的單元過程復雜多樣,難以將所有單元過程都納入核算。應優(yōu)先對建筑碳排放量貢獻率大、比重高的單元過程進行計量,將部分無法量化、碳排放量較少或量化成本過高的單元過程排除在外,減輕工作量,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但是需要對簡化單元過程對核算結果的影響進行分析說明。4.1.2建筑原材料被開采并運輸?shù)焦S,然后工廠進行材料與部品的生產加工,并完成養(yǎng)護、貯存與包裝等過程。在生產階段,主要的資源和能源流動為原材料與能量的輸入,以及建筑材料與部品的輸出。4.1.3工廠生產的建筑材料與部品被運送至施工現(xiàn)場,并完成吊裝等施工作業(yè),形成建筑成品。對于運輸環(huán)節(jié),由于建筑材料既可由本地生產,又可由其他地區(qū)調入,造成了運輸距離以及相應能耗的差異性。此外,運輸工具可能存在的空載回程情況亦應考慮在內。而對于施工環(huán)節(jié),除各類復雜的施工工藝(如混凝土澆筑、鋼筋加工、起重吊裝等),臨時照明、生活與辦公等亦不可忽略。在該階段,主要的輸入為運輸和施工能耗,以及建筑材料與部品輸出的建筑成品、施工垃圾等。4.1.4在建筑運行階段,主要包括日常使用活動,以及建筑的維修、維護和改造等過程。建筑的日常使用活動通常指維持建筑正常使用功能所需的供電、照明、采暖、制冷和通風,以及由使用者決定的辦公及家用設備運行;而維修、維護和改造過程,包含了維持建筑運行所必須的“小修小改”,以及由功能增強所需的“大修大改”,這些環(huán)節(jié)實際上重復了生產與建造階段的絕大多數(shù)過程。建筑運行與維護中,主要的資源與能源輸入是能源及材料的使用,而輸出主要是施工與生活垃圾等。4.1.5現(xiàn)場被拆除并進行大構件的破碎,在廢棄物被運輸出現(xiàn)場后,現(xiàn)場尚需進行場地的平整,而廢棄物被進一步分揀,其中可回收材料用于二次加工或再生能源,而不可回收材料被填埋或焚燒處理。在整個拆除處置過程中,主要的輸入為能源使用,而輸出為建筑廢棄物以及再生資源。本標準僅提供全生命周期核算方法,再利用廢棄物產生的碳排放計入下一生命周期。4.2數(shù)據(jù)采集4.2.2采集建筑碳排放單元過程的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是建筑碳排放核算的重要步驟,活動水平數(shù)據(jù)的質量與詳盡程度對核算結果有著重要的影響。4.2.3碳排放因子是碳排放核算的重要基礎數(shù)據(jù)。碳排放因子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原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碳排放因子,即單位數(shù)量原材料、構件、部品、設備所固化的碳排放量;二是各種能源所對應的碳排放因子。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能夠滿足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的因子數(shù)據(jù)庫(尤其是各種原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碳排放因子),為了滿足碳排放核算工作的實際需要,可從條文中所規(guī)定的信息來源中引用相關因子,但需要對數(shù)據(jù)來源進行詳細記錄,以便對計量結果進行評估。另外,針對原材料、構件、部品、設備的碳排放因子的選用,應當注意因子邊界的統(tǒng)一。由于數(shù)據(jù)來源的多樣性,各類因子邊界范圍可能存在差異,例如,鋼材碳排放因子數(shù)值的高低,除了與生產全過程的能源、資源與材料消耗有關外,也與鋼材的可回收率密切相關。在某些數(shù)據(jù)來源中,鋼材碳排放因子就已經按照可回收比例進行了修正,而某些數(shù)據(jù)來源則沒有考慮回收修正,因此同樣是鋼材,也因為邊界差異,導致碳排放因子數(shù)值相差較5.0.2在碳排放核算時,如果只考慮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絕對數(shù)值,并無法比較不同規(guī)模建筑的碳排放情況。將生命周期碳排放總量折合至單位建筑面積,并將建筑的運行年限納入計算,從而滿足對不同規(guī)模的建筑碳排放比較的需求。5.0.3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碳排放量比率是碳排放核算的重要指標。由于建筑在生命周期內不同階段的碳排放量差別很大,因此采取比率計算的方法能更快速、準確地對不同階段的碳排放進行橫向比較。6.1一般規(guī)定6.1.1建材生產階段是針對每一種建材而言的,即每一種建材都需要原材料提取和加工、二次材料輸入的加工、運輸?shù)街圃焐毯椭圃旒庸?。當非主要建材?shù)據(jù)無法獲取時,可遵循取舍原則舍去,但應在報告中進行說明。6.1.2本條款規(guī)定建材生產階段的碳排放應包括建筑原材料、構件、部品和設備,如水泥、混凝土、鋼材、墻體材料、保溫材料、玻璃、鋁型材、瓷磚、石材、暖通空調設備等。其他建材以及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新型建材,如果其重量比大于0.1%且采用冶金、煅燒等高能耗工藝生產的建材,也應包含在計算范圍內。裝配式建筑使用的建筑部品,只要是在建筑施工場地之外生產、未納入建筑施工的能耗統(tǒng)計,均屬于本章所指的建材范圍。6.2建材生產6.2.2通過查詢設計圖紙、采購清單等工程建設相關技術資料,可獲得建筑的工程量清單、材料清單等數(shù)據(jù),即建筑建造所需要的各種建筑材料的消耗量。6.2.3建材生產階段碳排放核算的生命周期邊界可采取“從搖籃到大門”的模型,即從建筑材料的上游原材料、能源生產開始,到建筑材料出廠為止;包含建筑材料生產所涉及原材料的開采、生產過程,建筑材料生產所涉及能源的開采、生產過程,建筑材料生產所涉及原材料、能源的運輸過程和建筑材料生產過程。當其中某一過程碳排放缺失或被忽略時,應予以說明。6.2.4使用低價值廢料和再生原料生產建材以及再生循環(huán)利用建筑廢料,都有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期的碳排放,如粉煤灰、爐渣、礦渣、秸稈、垃圾等,因此本條規(guī)定了上述計算規(guī)則。7.1一般規(guī)定7.1.1建筑建造階段是根據(jù)建筑設計文件、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按相關標準通過一系列活動將投入到項目施工中的各種資源(包括人力、材料、機械、能源和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合理組織,變成建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品推廣與營銷方案總結
- 私人心理咨詢服務免責協(xié)議書
- 廢舊物資購銷合同
- 股份制企業(yè)合同審查文書模板
- Unit 1 You and Me 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
- 第3章開源硬件創(chuàng)意設計3.4審查并優(yōu)化方案 -高中教學同步《信息技術人工-開源硬件項目設計》教學設計(人教-中圖版2019)
- 川教版信息技術(2019)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圖形化編程之聰明的角色 2 偵測太空垃圾-教學設計
- 20《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三年級上冊語文統(tǒng)編版(五四制)
- 2025屆高考生物備考教學設計:第四章 細胞的生命歷程 課時1 細胞的增殖
- 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人教版上冊
- 《檔案管理培訓》課件
- 氧化還原反應配平專項訓練
- 2025年中考復習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語單詞詞匯(精校打?。?/a>
-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申報書:02.《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校教育研究》
- GB/T 44679-2024叉車禁用與報廢技術規(guī)范
- 《船舶精通急救》全套教學課件
- 什么叫績效考勤管理制度
- 外墻噴漆施工合同協(xié)議書
- 《積極心理學(第3版)》 課件 第2章 心理流暢體驗
- 軟件系統(tǒng)平臺項目實施方案
- 陜西延長石油集團礦業(yè)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