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版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總復習專題突破練10_第1頁
專題版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總復習專題突破練10_第2頁
專題版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總復習專題突破練10_第3頁
專題版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總復習專題突破練10_第4頁
專題版2025屆高考歷史二輪總復習專題突破練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突破練十(分值:76分)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北京石景山期末)下面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中的階級關系示意圖。據(jù)此示意圖可以推論出()英國革命中的階級關系法國革命中的階級關系A.英國革命深受宗教因素影響B(tài).英國革命的雙方陣營利益一致C.法國革命的階級對抗較緩和D.法國革命比英國革命更有意義答案A解析從示意圖可以看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兩大陣營的階級構成差別不大,但陣營雙方宗教信仰不同,分為信奉國教的親國王陣營和不信奉國教的反國王陣營,因此英國革命宗教旗幟鮮明,故A項正確。2.(2024遼寧葫蘆島一模)1694年,英格蘭銀行獲準成立,在倫敦商人中大受歡迎,英國國王帶頭認股,成為最早的一批股東,但貴族卻對它不感興趣。一位英國政黨領袖如此描述:“國家是一條船,地主是船主,商人只是乘客?!边@說明()A.理性主義還未開始得到傳播B.銀行的商業(yè)經營方式最早出現(xiàn)于英國C.新的資本價值觀念尚未普及D.“光榮革命”改變了英國的政權結構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隨著新航路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新的經營方式——銀行出現(xiàn),但是英國的貴族并不熱心于參股英格蘭銀行,這說明當時新的資本價值觀念尚未普及,故選C項;17世紀,英國出現(xiàn)了早期啟蒙思想,排除A項;16世紀,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創(chuàng)立了銀行,“最早出現(xiàn)于英國”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1688年“光榮革命”改變了英國的政權結構,但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3.(2024北京朝陽期末)托克維爾認為,“法國革命的目的不僅是要變革舊政府,而且要廢除舊社會結構”,法國大革命“通過一番痙攣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當、大刀闊斧、毫無顧忌地突然間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點一滴地、長時間才能成就的事業(yè)”。托克維爾意在說明,法國大革命()A.用暴力手段構建了自由平等社會B.通過拿破侖戰(zhàn)爭傳播了革命火種C.用革命方式猛烈打擊了封建制度D.建成了啟蒙思想描繪的理性王國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廢除舊社會結構”可知,法國大革命是一場激進的摧毀原有社會結構的革命,用革命方式猛烈打擊了封建制度,故選C項;托克維爾強調的是革命的目的和方式,未提及革命的結果,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拿破侖戰(zhàn)爭對歐洲的影響,排除B項;法國大革命并沒有建成啟蒙思想描繪的理性王國,排除D項。4.(2024河北保定一模)拿破侖·波拿巴上臺后,對當時已失去反抗能力的雅各賓派殘余分子采取高壓政策。而對真正構成主要危險的王黨勢力,他嚴令槍決一切手持武器的或煽動叛亂的人。同時,他發(fā)布命令允許逃亡者回國,并從回國者中任命了一批官員。其做法()A.旨在消除不同階層的政見分歧B.遲滯了法國工業(yè)革命進程C.符合鞏固法國革命成果的需要D.實際廢除了本國封建制度答案C解析壓制雅各賓派、鎮(zhèn)壓保王黨、安撫流亡者都是為了穩(wěn)定資產階級統(tǒng)治秩序,鞏固法國革命的成果,C項正確;材料中拿破侖的措施有利于緩和不同階層的政見分歧,但是無法“消除”,A項錯誤;穩(wěn)定的統(tǒng)治秩序,有利于法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B項錯誤;材料中的措施主要針對社會秩序,而非封建制度,D項錯誤。5.(2024湖南長沙一模)有學者認為,美國民主制的最大特點,不在于三權分立而在于地方分權,并且在其分權的幌子下又隱藏著集權的本質,即通過相互制衡把權力集中在最高權力機關中的大多數(shù)人手中。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三權分立不利于美國民主B.美國總統(tǒng)掌握最高行政權C.聯(lián)邦制度強化了國家權力D.相互制衡促進了議會民主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學者認為,美國政治體制的亮點在于中央與地方的分權,這種分權實際上強化了國家的權力,C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xiàn)三權分立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基本上沒有涉及美國總統(tǒng)的權力和議會的結構,B、D兩項與材料信息無關,排除。6.(2024甘肅高三聯(lián)考)達什科娃公主是俄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之一,1783年被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任命為俄羅斯科學院院長。1794年,因其主辦的雜志刊登了批判專制制度、捍衛(wèi)政治自由的戲劇《諾夫哥羅德的瓦季姆》,她被女皇罷免。這反映了()A.歐洲統(tǒng)治者廣泛接受了“開明專制”思想B.啟蒙運動推動俄國資產階級革命迅速發(fā)展C.國內外政治形勢促使俄國加強了專制統(tǒng)治D.葉卡捷琳娜二世時俄國女性地位顯著提高答案C解析1789年法國大革命沉重打擊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制度,達什科娃公主因主辦的雜志刊登了批判專制制度、捍衛(wèi)政治自由的戲劇被女皇罷免,反映了國內外政治形勢促使俄國加強了專制統(tǒng)治,故選C項;此時一些歐洲國家仍是封建專制統(tǒng)治,統(tǒng)治者沒有廣泛接受開明專制思想,排除A項;俄國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發(fā)生于1905年,排除B項;材料只提及俄國個別女性,不能體現(xiàn)此時俄國女性地位顯著提高,排除D項。7.(2024湖南株洲一模)早在工場手工業(yè)時代,曼徹斯特就已發(fā)展起來,以至有些外國旅行家把它當作大城市來看待,但在法律地位上,它只是一個富庶的鄉(xiāng)村教區(qū),既沒有市政機關,也不是英國議會選區(qū)。這表明()A.英國城市化始于工場手工業(yè)時代B.宗教改革強化了教會對鄉(xiāng)村的管理C.近代英國議會改革需求由來已久D.工業(yè)革命使英國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失衡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英國的新興城市曼徹斯特具有與其不匹配的政治地位,英國議會議員席位分配不合理,這反映了英國議會亟須改革,故選C項;根據(jù)材料無法判斷英國城市化開始的時間,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宗教改革,也無法說明教會對鄉(xiāng)村管理的加強,排除B項;曼徹斯特興起于工場手工業(yè)時代,排除D項。8.(2024福建三明一模)林肯政府于1862年5月頒布《宅地法》。該法令規(guī)定:凡年滿21歲從未參加叛亂的合眾國公民,在宣誓獲得土地是為了墾殖目的并交納10美元費用后,均可登記領取總數(shù)不超過160英畝作為份地,且登記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種滿5年,就可獲得土地執(zhí)照,從而成為該項宅地的所有者。這反映出美國聯(lián)邦政府頒布《宅地法》的目的是()A.緩解當時財政困難B.強化聯(lián)邦政府權力C.關注民生消解貧困D.服務戰(zhàn)爭維護統(tǒng)一答案D解析《宅地法》的對象是未參與叛亂的公民,同時通過《宅地法》可以滿足民眾對土地的要求,有利于瓦解南方陣營的反叛力量,維護國家統(tǒng)一,故選D項;“10美元費用”說明土地價格很低,對國家財政無較大影響,排除A項;《宅地法》針對的對象是普通民眾,不是地方政府,無法體現(xiàn)強化聯(lián)邦政府的權力,排除B項;美國民眾的貧困僅憑《宅地法》是無法消解的,排除C項。9.(2024湖北高三階段檢測)11世紀以來,歐洲各地區(qū)王權如法、英等在政治上普遍采取在聯(lián)合城市商人力量的同時,對內壓制大封建主勢力,對外或明或暗地抵制羅馬天主教廷控制的治理策略,唯有德意志皇帝反其道而行之。這可能導致德意志()A.皇權專制力量加強B.神圣羅馬帝國擴張C.政治分裂經濟落后D.民族國家較早成熟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信息,英國、法國等國家通過聯(lián)合城市商人壓制大封建主和抵制羅馬教廷,加強王權,走向統(tǒng)一,唯有德意志皇帝反其道而行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德國的大封建主勢力較強,羅馬教廷對德國的控制力較強,導致德意志政治分裂經濟落后,C項正確;德意志大封建主勢力較強,王權較為弱小,排除A項;神圣羅馬帝國在建立初期是一個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國家,皇帝擁有實際的權力,后來逐漸成為由數(shù)百個更小的諸侯國所組成的徒有國家之名的松散的政治聯(lián)盟,此時期并沒有擴張,排除B項;德意志長時間分裂,民族國家較晚成熟,排除D項。10.(2024山東聊城二模)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資近2億日元創(chuàng)辦交通、采礦等基礎產業(yè)之外,還設立基金資助民間興辦新式企業(yè),資助金額總計達10793萬多日元;政府還將相當數(shù)量的官辦企業(yè)廉價轉讓給民間,從而促進了民營資本的發(fā)展。這體現(xiàn)了日本()A.大力推行“殖產興業(yè)”B.以民用工業(yè)為主導C.積極倡導“文明開化”D.基本實現(xiàn)富國強兵答案A解析明治政府直接投資基礎產業(yè),將一些官辦企業(yè)低價轉讓給民間,或者設立基金資助民間企業(yè),這些都促進了日本的工業(yè)化進程,屬于“殖產興業(yè)”的舉措,故選A項;題干既涉及了官辦企業(yè),也涉及了民間企業(yè),但并沒有提到哪個為主導,排除B項;題干是關于經濟領域的舉措,不是文化方面的,排除C項;材料并未涉及“強兵”,排除D項。11.(2024山西晉中二模)19世紀以來,英國借鑒中國科舉考試制度進行文官選拔制度的改革;20世紀初,清政府廢除科舉取士制度,推行新式教育體制。對這一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是()A.英國文官制度照搬中國科舉取士的原則B.晚清政府關于科舉取士價值認識的不足C.基于中英兩國不同現(xiàn)實需求的政策考量D.突出反映近代中西文化發(fā)展水平的差異答案C解析據(jù)材料信息可知,英國借鑒中國科舉制形成文官制度,是為了解決政黨輪換帶來的政治混亂;晚清廢除科舉制推行新式教育體制,是為了挽救清朝的統(tǒng)治危機,都是基于不同現(xiàn)實需要而進行的調整,故選C項。英國的文官制度與中國科舉制度本質不同,僅僅是形式相似,但是,與文化發(fā)展水平無關,A、B、D三項錯誤。12.(2024遼寧丹東一模)20世紀的美國政治體制下,文官不僅直接服務于總統(tǒng),而且服務于國會。國會有時甚至采用直接授權一些高級文官在行使職權時可以不受總統(tǒng)控制的辦法來牽制后者。這表明美國文官()A.具有制衡總統(tǒng)的權力B.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C.遏制了行政權的擴大D.削弱了國會的權力答案A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高級文官在國會的授權下可以不受總統(tǒng)控制,甚至可以牽制總統(tǒng),這說明美國文官具有制衡總統(tǒng)的權力,故選A項;美國文官牽制總統(tǒng),與行政效率的提高沒有必然聯(lián)系,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權力的制衡,而非遏制行政權的擴大,排除C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國會利用高級文官牽制總統(tǒng),而非削弱國會的權力,排除D項。13.(2024山東威海一模)以下為1804年《法國民法典》部分條款內容。這些條款()所有法國人都享有民事權利所有權是一種絕對、永久和排他的權利婚姻是世俗男女之間一種基于合意的關系A.鞏固了共和體制B.摒棄了羅馬法的原則C.帶有一定革命性D.推動了司法程序公正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這些條款有利于維護私有財產和個人權利不受侵犯,帶有一定革命性,故選C項;1804年拿破侖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其政體類型是君主制,排除A項;《法國民法典》所蘊含的保護私有財產的內容,是對羅馬法的繼承,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是《法國民法典》部分條款的內容,與司法程序無關,排除D項。14.(2024廣東東莞期末)16世紀末17世紀初,英國發(fā)起道德改革運動,矛頭直指懶惰、鋪張浪費和過度消費等。英國重商主義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認為,在吸煙、喝酒、宴樂、奇裝異服和把時間濫用在偷安和享樂方面的普遍的墮落,使英國的事業(yè)遭到不幸。這場運動的興起()A.深受價格革命影響B(tài).旨在批判封建專制制度C.體現(xiàn)理性主義精神D.適應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答案D解析英國發(fā)起道德改革運動,反對懶惰、鋪張浪費和過度消費等,這有利于資本的原始積累,適應了資本主義發(fā)展需要,故選D項;價格革命是新航路開辟引起的物價上漲和貨幣貶值,與道德改革運動無關,排除A項;道德改革運動側重經濟領域和社會道德領域,未批判封建專制制度,排除B項;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與材料無關,排除C項。15.(2024湖北武漢三模)1356年,倫敦市長宣布法庭訴訟使用英語;1362年,英國大法官兼上議院議長用英語宣布議會開幕,愛德華三世首次用英語致辭,以便讓平民院的議員聽懂。應平民院的請求,愛德華頒布了關于法庭審訊必須用英語的法令。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世俗王權得到強化B.民族意識的不斷增強C.大學教育得到普及D.區(qū)域文明的多元共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古晚期,英國法庭訴訟、議會致辭都必須使用英語的情況,體現(xiàn)了英國民族意識的增強,B項正確;材料現(xiàn)象與王權強化關系不大,A項錯誤;材料沒有大學教育和區(qū)域文明多元共存的信息,C、D兩項錯誤。16.(2024廣東湛江一模)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召開會議,首次提出了“國際河川”的概念;確立了國際自由航行的原則、國際河流共有共管原則,設置了國際管理機構,認定了國際河流管理章程的法律地位。這一規(guī)定()A.確保了國際河流的和平開發(fā)利用B.奠定了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C.有利于構建大國協(xié)調的國際關系D.推動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答案C解析根據(jù)材料可知,維也納會議對國際河流作出了相關規(guī)定,提出了解決國際河流管理中的基本原則,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構建大國協(xié)調的國際關系,故選C項;“確保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奠定了近代歐洲國際關系的基礎,排除B項;17世紀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7.(2024安徽宣城二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6分)材料中古末期,由于王權的加強、較為統(tǒng)一的國家的形成,西歐一些民族在文化層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認同。16—17世紀,在西歐……建立了以王權為中心的君主國家。恩格斯曾指出:“在這種普遍的混亂狀態(tài)中,王權是進步的因素,這一點是十分清楚的。王權在混亂中代表著秩序,代表著正在形成的民族而與分裂成叛亂的各附庸國的狀態(tài)對抗?!彪S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資產階級日漸羽翼豐滿,這個王朝國家再也不能體現(xiàn)、代表著他們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資產階級便以全民族的名義展開了對封建專制君主,對王朝國家的批判,要求獲得自由、平等、人權和幸福,要用這些新的政治原則和政治觀念來構建新的國家——民族國家。所以,在英法這些資產階級力量較為強大的國家,經歷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國家,較為徹底地摧毀了舊的王朝國家,構建起了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幾岳詈陥D《論近代西歐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推動英法由“王朝國家”邁向統(tǒng)一“民族國家”的因素。(8分)(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恩格斯指出“王權是進步的因素”的歷史依據(jù)。(8分)參考答案(1)因素: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啟蒙思想的傳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zhàn)爭,使民族意識日益覺醒;英法代議民主制的建立,人民主權取代王權。(2)依據(jù):有利于結束政治混亂和割據(jù)狀態(tài),國家逐步走向統(tǒng)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會對西歐國家的控制,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推行早期殖民擴張,增加了資本原始積累,有利于資本主義的興起與發(fā)展;促進了各國民族語言文化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英法議會君主制和等級君主制出現(xiàn),為近代代議民主制奠定了基礎。18.(2024北京東城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19世紀法國歷史學19世紀,一些法國歷史學家重點關注“民族認同”,米什萊和拉維斯是民族歷史研究的兩座高峰。米什萊被譽為“法國歷史學之父”。米什萊提出,法國人從百年戰(zhàn)爭中開始具有國籍意識,到大革命與特權階級的對抗中,完成了法蘭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民建構法蘭西民族的自我認同。他始終認為法蘭西在世界歷史上扮演著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