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7/29/wKhkGWd_WoSAeK23AAHascYLDwM965.jpg)
![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7/29/wKhkGWd_WoSAeK23AAHascYLDwM9652.jpg)
![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7/29/wKhkGWd_WoSAeK23AAHascYLDwM9653.jpg)
![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7/29/wKhkGWd_WoSAeK23AAHascYLDwM9654.jpg)
![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0/17/29/wKhkGWd_WoSAeK23AAHascYLDwM965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裝…………○…………內…………○…………裝…………○…………訂…………○…………線…………○…………※※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外…………○…………裝…………○…………訂…………○…………線…………○…………第=page22頁,總=sectionpages22頁第=page11頁,總=sectionpages11頁2025年人教版高三生物上冊階段測試試卷579考試試卷考試范圍:全部知識點;考試時間:120分鐘學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級:______考號:______總分欄題號一二三四五六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下列關于基因工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都是已知的B.接受外源基因的轉基因植物成為一個新物種C.可從人肝臟細胞中提取胰島素原的mRNA,逆轉錄獲得人胰島素原基因D.外源基因轉入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經細胞核移植等技術可獲得轉基因動物2、生物體內各組織的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均相同,根本原因是()A.細胞分化的結果B.體細胞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分離C.DNA復制和染色單體分離D.染色體加倍3、如圖表示傘藻核移植實驗的過程.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細胞核能通過細胞分裂控制生物的遺傳B.細胞核是細胞代謝的控制中心C.細胞核的重要作用與細胞質密切相關D.細胞核在該實驗中表現出了全能性4、如圖表示某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增長速率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經調查在第5年時該種群的種群數量為200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其種群數量一直呈“J”型增長B.導致第5年到第9年這段時間內種群增長速率下降、種群數量減少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C.理論上該種群在此環(huán)境中的環(huán)境容納量約為400只D.如果該種群為東方田鼠,則將其數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5、下列關于細胞的說法,錯誤的是()A.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細胞結構B.細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C.原核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等微生物D.細菌、真菌、動物和植物都具有細胞結構6、在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低倍鏡換高倍鏡的操作順序為()
①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
②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
③轉動物鏡轉換器使高倍鏡對準通光孔;
④觀察并用細準焦螺旋調焦,使視野清晰.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③①④D.④①②③7、下列關于細菌和藍藻的說法正確的是()A.藍藻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異養(yǎng)生物,而細菌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B.藍藻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而大多數細菌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異養(yǎng)生物C.二者細胞中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但都有擬核,擬核中有染色體D.二者都屬于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相比,細胞中都沒有核膜,沒有核糖體8、如圖表示某水域生態(tài)系統的食物網;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該生態(tài)系統的生產者是大型植物B.該食物網由5條食物鏈構成C.信息在鯉魚和梭子魚之間雙向傳遞D.鯉魚在該食物網中占有3個營養(yǎng)級9、隨著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由科研小組精心選送的普洱咖啡籽種等物種返回陸地,進行了后續(xù)育種試驗,獲得了一批新的品種.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太空強輻射、微重力等因素的誘導下,生物發(fā)生定向變異可產生符合要求的新性狀B.普洱咖啡籽種從太空返回后與原有品種之間一定不能自由雜交C.通過誘導,引起了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D.太空育種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基因重組形成大量具有新基因型的個體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科學家發(fā)現在土壤中蘇云金芽胞桿菌體內能制造一種對昆蟲有毒的蛋白質;當時許多人就想把編碼這一蛋白質的基因(抗蟲基因)轉移到農作物中,以降低昆蟲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紀90年代,美國科學家采用基因工程技術首次培育出抗蟲玉米新品種.如圖為這一轉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過程.
(1)科學家發(fā)現的抗蟲基因除了Bt毒蛋白基因外,還有____抗蟲基因等.
(2)將導入目的基因的玉米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抗蟲玉米苗的過程中,運用的技術手段是____,依據的原理是____.
(3)其中過程②稱為____,過程③的實質____,愈傷組織的細胞中,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是____.
(4)為確保③過程的順利進行應該注意的關鍵問題是將愈傷組織轉移到____
培養(yǎng),在試管苗形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基中應該加入蔗糖、氨基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同時還要加入____.
(5)若該玉米的基因型有DdTt,利用這種生物技術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可培育成“花粉胚”,也可制成人工種子,這種種子萌發(fā)形成的個體為____,基因型為____.11、研究人員對某淡水湖泊生態(tài)系統進行了如下各項調查研究.請分析回答.
(1)通過調查,繪制出如圖1所示能量關系.該調查涉及了____個營養(yǎng)級.第一和第二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遠低于10%,主要原因是作為該生態(tài)系統的主要生產者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有大量浮游植物沉入水底,其中的能量被湖中____利用.根據圖中的數據,該湖泊底泥中有機物的總量變化趨勢是____.
(2)調查發(fā)現;該湖泊目前污染嚴重,工作人員建立的如圖2所示人工濕地,展示了較新的城市污水(富含N;P,也有有機物)處理技術.(箭頭表示水流方向)
①人工濕地植物一般宜選用本地物種,避免____;以保證當地生態(tài)系統的安全.
②人工濕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個網絡樣結構,網絡中的根系不僅能直接吸收污水中的____等營養(yǎng)物質,而且還為分解者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降解污水中的____.
③流經該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的總能量____(大于;等于、小于)該生態(tài)系統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
④實地調查發(fā)現,該濕地生態(tài)系統物種豐富度逐年增加,其群落演替類型是____.
⑤人工濕地雖可以凈化城市污水,但對污水排放量還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若要判斷該人工濕地生態(tài)系統污水處理能力,應對____的水質進行檢測,通過比較其中N、P及有機污染物的差值,來分析人工濕地的凈化能力.12、吲哚乙酸是植物體內普遍存在的植物激素;科學家研究發(fā)現,強光下體外的吲哚乙酸可被光氧化成吲哚醛而不能促進細胞伸長.為研究強光處理時間與吲哚乙酸氧化的關系,請根據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寫出實驗思路,設計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并寫出預期結果.
材料與用具:燕麥幼苗;瓊脂塊、刀片、刻度尺、強光源、暗室等.
(1)實驗思路:①____②____③____
(2)設計一張表格,并寫出預期結果.____.13、如圖所示,圖甲表示某大棚蔬菜葉肉細胞的部分結構和相關代謝情況,其中a~f代表O2或CO2.圖乙表示該植物在適宜條件下O2凈產量(光合作用的O2產生量-呼吸作用的O2消耗量)與光照強度之間的關系曲線.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甲中,b可代表____,物質b進入箭頭所指的結構后與____結合,生成大量的____.
(2)在適宜的條件下,若用CO2、H218O供給植物進行代謝,則甲圖中的d所代表的物質應是____.
(3)在圖乙中,A點時葉肉細胞內生成的物質有____,在N點后O2凈產量的增長逐漸減慢并趨向平衡,其制約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分別是____、____.
(4)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棚內的溫度,可以提高蔬菜的產量,此時乙圖中N點向____(左;右)移動.
(5)在圖乙P點所處的狀態(tài)時,葉綠體內ATP移動的方向是____.14、玉米有____種核酸,____種核苷酸,____種堿基;細菌有____種核苷酸,____種堿基;HIV有____種核苷酸,____種堿基;細菌的遺傳物質含____種核苷酸,____種堿基.堿基A,T,C,U共可形成____種核苷酸.15、某種昆蟲的翅色是灰色(基因型為aa);偶然出現一綠色的變異個體(基因型為Aa),綠色翅與灰色吃相比更能適應綠色環(huán)境,請回答下列問題:
(1)按照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觀點,這一有利變異的個體能永遠生存下去嗎?____,其原因是____;
(2)按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這個體中的有利基因A怎樣才能世代傳遞下去?____;
(3)即使灰色翅個體全部被淘汰,Aa個體繁殖的后代都是綠色嗎?____,其原因是____.16、調查發(fā)現小型湖泊中的綠藻;藍藻是露斯塔野鯪魚和羅氏沼蝦的食物;羅氏沼蝦又是露斯塔野鯪魚的食物.下表表示不同體長露斯塔野鯪魚的食性相對值,如圖1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藻毒素含量.請據此回答:
。體長(cm)植食性比例(%)肉食性比例(%)0.701001.401002.850504.275256.67525(1)P元素在細胞內參與形成的化合物有____(答出兩種).
(2)藻毒素中的PSP(麻痹性貝素)能與神經細胞膜結合,影響和阻止Na+內流,從而影響____的產生,進而抑制神經傳導,導致神經性麻痹.此外,PSP也會導致人體產生嘔吐、腹瀉等癥狀,此時感受細胞外液滲透壓變化的是____.
(3)該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組提出生態(tài)治污的方案:首先培養(yǎng)藻類去除水體中的P元素,應選擇的藻類是____,理由是____.然后投放體長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鯪魚控制藻類的數量,選擇這一體長鯪魚的原因是____.
(4)請補充以下羅氏沼蝦所在營養(yǎng)級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如圖2.17、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的二倍體(2n=20)植物;玉米籽粒的顏色與細胞中的色素有關.當細胞中含有丁色素時呈紫色,含有丙色素時呈紅色,無丙和丁時呈白色.與這些色素合成有關的部分酶和基因情況如圖1所示.
請回答問題:
(1)玉米也是遺傳實驗的好材料,玉米的雜交過程與豌豆的雜交過程相比不需要____步驟.
(2)現有一基因型為AaBbdd的紅色籽粒植株,開花時發(fā)現能產生數量相等的4種配子,由此可知A、a與B、b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____染色體上.該植株自交所結籽粒性狀及分離比為____,任取其中一粒白色玉米籽粒,為純合子的幾率是____.
(3)現有一株由紫色的籽粒長成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結籽粒表現型及其比例為白色:紅色:紫色=1:0:3,則該植株的基因型為____.
(4)現已查明,B、b與D、d基因均位于10號染色體上,且不發(fā)生交叉互換.讓一基因型為AABbDd的玉米植株進行測交.如果所結籽粒的性狀分離比為白色:紅色:紫色=1:1:0,請在圖2中畫出基因在染色體上可能的位置關系(只要畫出與上述基因相關的染色體.用豎線表示染色體,黑點表示基因的位點,并標上相應的基因).如果它們的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關系不是如你所畫,則測交后植株所結籽粒的性狀及分離比應為____.18、分析下列4種重要有機物的組成及功能;回答下列問題:
(1)a一般是指____;e在動物細胞中是指____,在植物中主要指____.
(2)f是指____;它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質還包括____和____.
(3)c是指____.
(4)d是指____,d形成h,h是____.評卷人得分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蛋白質是細胞中最多有機物____(判斷對錯).20、一條染色體上缺失了8個堿基對,不屬于基因突變,應屬于染色體變異.____(判斷對錯)21、脂質中的膽固醇是對生物體有害的物質.____(判斷對錯).22、生長素和赤霉素都能促進植物生長()。A.√B.×A.√B.×23、淀粉和油脂氧化分解的產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24、卡爾文循環(huán)生成的三碳糖磷酸大多數離開卡爾文循環(huán),少數參與RuBP的再生25、真核細胞都能進行有氧呼吸26、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學物是蛋白質.____(判斷對錯).27、機體自身的組織和細胞不可能成為抗原.____.(判斷對錯)評卷人得分四、連線題(共1題,共4分)28、【題文】將所選答案填在相應的括號內。
①田鼠a.交配→產卵→孵卵→育雛①——()
②蝴蝶b.交尾→產卵→若蟲→成蟲②——()
③家鴿c.交尾→產卵→幼蟲→蛹→成蟲③——()
④青蛙d.交配→懷胎→產仔→哺乳④——()
⑤蝗蟲e.抱對→產卵→蝌蚪→成體⑤——()評卷人得分五、簡答題(共2題,共18分)29、基因疫苗是將編碼病原體蛋白的基因插到質粒上;然后將之導入人或動物體內,讓其在宿主細胞中表達,誘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其主要機制如圖: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1)接種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導合成的病原體蛋白,作為____刺激人體產生初次免疫.
(2)與初次免疫比較,當機體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免疫的特點是____,與____(填圖中的編號)細胞有關.
(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①的刺激后細胞②將作出的反應是____;細胞⑦的作用是____.
(4)細胞③的功能或特性包括____.
ADNA周期性復制;B核孔數量較多;C內質網;高爾基體發(fā)達;
D細胞表面有較多突起:E分泌淋巴因子.30、水楊酸是植物體產生的一種激素;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抗逆性有重要作用.為探究水楊酸對不同品系(YTA;YTB)水稻幼苗葉片中蛋白質含量的影響,研究人員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
(1)水楊酸作為水稻細胞的____分子;可改變細胞的生理活動,使相關蛋白質含量增加,提高水稻幼苗的抗病能力.
(2)實驗表明,水楊酸對品系YTA幼苗葉片中蛋白質含量的增加均具有____作用,其中____mol.L-1濃度的作用效果最為顯著.水楊酸對品系YTB幼苗葉片中蛋白質含量變化的作用具有____的特點.據圖分析可知,在實驗處理濃度范圍內,品系____對水楊酸的濃度變化較敏感.
(3)研究表明,水楊酸能使水稻幼苗可溶性糖的含量增加和蒸騰速率下降,從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____性.水楊酸還能抑制乙烯的生成,延緩果實的____.
(4)研究表明,水楊酸能適度地減小氣孔的開放.在外源施用水楊酸時,除了要注意施用的濃度外,還要注意施用的____,以便達到最佳的施用效果.評卷人得分六、綜合題(共1題,共4分)31、下圖是人體內苯丙氨酸代謝途徑示意圖。(1)其中各種酶都是由相應的基因通過__________合成的,這說明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為:___________。若決定酶①的基因發(fā)生突變,對上述其他性狀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2)上圖是一個尿黑酸癥家族系譜圖,請分析回答相關問題:①該缺陷基因是_________性基因,在___________染色體上。②如果Ⅲ8同時還患有白化病(兩病獨立遺傳),那么Ⅱ3和Ⅱ4再生一個同時患兩種病的孩子的幾率是_____。③尿黑酸癥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10000,則Ⅲ9(為外家族成員)是雜合子的概率為____。Ⅲ8與Ⅲ9再生一患該病的小孩的概率是(僅考慮尿黑酸癥)__________。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9題,共18分)1、D【分析】【分析】1;獲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1)從供體細胞的DNA中直接分離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鳥槍法”又叫“散彈射擊法“;
(2)人工合成基因;這種方法有兩條途徑,一是以目的基因轉錄的信使RNA為模板,反轉錄成互補的單鏈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雙鏈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條途徑是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推測出信使RNA序列,再推測出結構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學的方法以單核苷酸為原料合成.
2、基因工程培育的新品種與原物種仍然是同一種生物.【解析】【解答】解:A;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一定是已知的;A錯誤;
B;接受外源基因的轉基因植物仍然是原物種;不是新物種,但能具有新的性狀或能形成新產品,B錯誤;
C;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人肝臟細胞中胰島素基因不表達,因此沒有胰島素原的mRNA,C錯誤;
D;外源基因轉入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經細胞核移植和胚胎移植等技術可獲得轉基因動物,D正確.
故選:D.2、C【分析】【分析】細胞核中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做染色體,它是由DNA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一條染色體上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有多個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遺傳片段.【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生物體內各組織的細胞所含的遺傳物質均相,因為細胞核在分裂之前,細胞核內的DNA復制,再隨著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傳遞到子代中.
故選:C.3、B【分析】【分析】據圖分析,切掉傘形帽的傘帽,移植進菊花形帽的細胞核,形成菊花形帽,說明細胞核控制生物性狀.【解析】【解答】解:A;本實驗中沒有涉及細胞的分裂;A錯誤;
B;細胞核通過代謝合成傘藻的完整個體;即通過代謝控制生物性狀,B正確;
C;真核細胞細胞核控制合成的多種物質都是在細胞質中合成;但題干無法獲得信息,C錯誤;
D;本實驗所用的傘藻是單細胞生物;不涉及細胞的分化,所以不能通過本實驗看出細胞核的全能性,D錯誤.
故選:B.4、C【分析】【分析】據圖可知,根據種群數量增長速率先增大后下降說明該種群數量變化呈“S”型曲線;第5年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說明處于,因此該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為400;第5年到第9年,種群的增長率下降,但數值是大于0,說明種群的數量在增加.【解析】【解答】解:A;由圖可知;該物種遷入新環(huán)境后,種群的增長率先增加后減少,其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A錯誤;
B;導致第5年到第9年這段時間內種群數量增長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敵、生活空間和資源等;雖然種群的增長率下降,但種群增長率大于0,說明種群的數量仍在增加,B錯誤;
C、環(huán)境容納量(K值)是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在第5年時種群增長率最大,處于處;種群數量為200只,則K值為400只,C正確;
D;防治鼠害時;要在200之前處理,200只左右種群增長率最大,會出現鼠患,D錯誤.
故選:C.5、C【分析】【分析】病毒沒有細胞結構;主要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病毒是寄生在其它生物體的活細胞內.
細胞結構的生物包括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解析】【解答】解:A;病毒屬于生物;但是病毒沒有細胞結構,A正確;
B;細胞學說提出;新細胞來自于老細胞,因此細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細胞產生,B正確;
C;原核生物包括細菌、藍藻、放線菌等生物;真菌屬于真核生物,C錯誤;
D;細菌、真菌、動物和植物都具有細胞結構;D正確.
故選:C.6、C【分析】【分析】高倍物鏡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鏡之前,必須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觀察的物象,并調到視野的正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再換高倍鏡.換用高倍鏡后,視野內亮度變暗,因此一般選用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鏡的凹面,然后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解析】【解答】解: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時;低倍鏡換用高倍鏡的正確操作順序為:②在低倍鏡下觀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觀察的物像移至視野中央→③轉動轉換器使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①轉動反光鏡使視野明亮→④觀察并用細準焦螺旋調焦,使視野清晰.
故選:C.7、B【分析】【分析】細菌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類別原核細胞真核細胞細胞核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核仁、染色體,只有擬核有成形的細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體細胞質只有核糖體,沒有其它復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等,植物細胞還有葉綠體等細胞壁細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分裂方式二分裂有絲分裂、無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否遵循遺傳定律不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進行有性生殖時,核基因的遺傳遵循孟德爾遺傳定律【解析】【解答】解:A;藍藻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但細菌不一定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如大腸桿菌屬于異養(yǎng)生物,A錯誤;
B;藍藻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yǎng)生物;而大多數細菌是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異養(yǎng)生物,B正確;
C;細菌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兩者都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但都有擬核(擬核中有DNA分子,沒有染色體),C錯誤;
D;細菌和藍藻都是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相比,兩者細胞中都沒有核膜,但有核糖體,D錯誤.
故選:B.8、C【分析】【分析】據圖分析:自養(yǎng)型鞭毛蟲應是該生態(tài)系統的主要生產者;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信息傳遞是雙向的.【解析】【解答】解:A;該生態(tài)系統的生產者是自養(yǎng)型鞭毛蟲和大型植物;A錯誤;
B;該食物網由6條食物鏈構成;B錯誤;
C;在食物鏈和食物網中信息傳遞是雙向的;所以信息在鯉魚和梭子魚之間雙向傳遞,C正確;
D;鯉魚在該食物網中占有二、三兩個個營養(yǎng)級;D錯誤.
故選:C9、C【分析】【分析】1;基因突變是指DNA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替換;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突變具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和低頻性.利用基因突變原理,可進行誘變育種,誘變育種能產生新的基因,的不能產生新物種.
2、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解析】【解答】解:A;變異是不定向的;A錯誤;
B;普洱咖啡籽種從太空返回后與原有品種之間不一定不能自由雜交;B錯誤;
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通過誘導,生物發(fā)生了變異,引起生物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改變,說明生物發(fā)生了進化,C正確;
D;太空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D錯誤.
故選:C.二、填空題(共9題,共18分)10、蛋白酶抑制劑基因(或植物凝集素基因等)植物組織培養(yǎng)細胞的全能性脫分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了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核糖體、線粒分化培養(yǎng)基上植物激素(或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單倍體DT、Dt、dT、dt【分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表示抗蟲玉米新品種的培育過程,首先從細菌中分離出抗蟲基因,采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導入玉米體細胞;其次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將轉基因細胞培育成抗蟲玉米新品種.因此圖中①表示基因工程技術;②表示脫分化過程;③表示再分化過程;④表示幼苗的生長和發(fā)育過程.【解析】【解答】解:(1)科學家發(fā)現的抗蟲基因除了Bt毒蛋白基因外;還有蛋白酶抑制劑基因(或植物凝集素基因等)抗蟲基因等.
(2)將導入目的基因的玉米細胞培育成轉基因抗蟲玉米苗的過程中;運用的技術手段是植物組織培養(yǎng),依據的原理是細胞的全能性.
(3)其中過程②稱為脫分化;過程③的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了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愈傷組織的細胞中,能發(fā)生堿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是核糖體、線粒體。
(4)為確保③過程的順利進行應該注意的關鍵問題是將愈傷組織轉移到分化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在試管苗形成的過程中,培養(yǎng)基中應該加入蔗糖;氨基酸、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同時還要加入植物激素(或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5)若該玉米的基因型有DdTt;利用這種生物技術采用花藥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可培育成“花粉胚”,也可制成人工種子,這種種子萌發(fā)形成的個體為單倍體,基因型為DT;Dt、dT、dt.
故答案為:
(1)蛋白酶抑制劑基因(或植物凝集素基因等)(答出其中一個即可給分)
(2)植物組織培養(yǎng)細胞的全能性。
(3)脫分化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導致了細胞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改變核糖體、線粒體。
(4)分化培養(yǎng)基上植物激素(或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
(5)單倍體DT、Dt、dT、dt11、三分解者增加外來物種N、P有機物大于次生演替生態(tài)系統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限進水口和出水口【分析】【分析】該人工濕地公園輸入的城市污水中含有有機物,有機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濕地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流入該生態(tài)系統總能量是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生態(tài)系統的自動調節(jié)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生物物種豐富度的增加屬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解析】【解答】解:(1)從圖中看出該調查設計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個營養(yǎng)級.浮游植物作為該生態(tài)系統的主要生產者生命周期短,有大量浮游植物沉入水底,其中的能量被湖中分解者利用導致第一和第二營養(yǎng)級間的能量傳遞效率遠低于10%.因此集合圖中數據該湖泊泥土中有機物的總量變化趨勢是增加.
(2)①工濕地植物一般宜選用本地物種;避免外來物種入侵.
②人工濕地的植物根系常形成一個網絡樣結構;網絡中的根系不僅能直接吸附和吸收污水中的N;P等營養(yǎng)物質,而且還為分解者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使其充分發(fā)揮分解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
③輸入該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有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污水中有機物中的化學能.
④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因此該群落演替類型是次生演替.
⑤若研究該人工濕地生態(tài)污水處理能力;應對進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質進行監(jiān)測,通過比較其中N;P含量的差值,來分析人工濕地的凈化功能.
故答案應為:
(1)三分解者增加。
(2)①外來物種入侵。
②N;P有機物。
③大于。
④次生演替。
⑤生態(tài)系統自我調節(jié)能力有限進水口和出水口12、切下燕麥幼苗的胚芽鞘尖端,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將瓊脂塊均分標記為若干組將瓊脂塊分別用強光處理不同時間,放在等生理狀態(tài)的去頂燕麥幼苗上或切面一側,以空白瓊脂塊的去頂燕麥幼苗為對照黑暗中培養(yǎng)相同一段時間后,觀察燕麥的生長或彎曲情況強光處理時間燕麥的生長或彎曲不處理處理時間短處理時間長空白瓊脂塊隨強光處理時間變長,燕麥的生長或彎曲越不明顯.【分析】【分析】本實驗要探究強光處理時間與吲哚乙酸氧化的關系,故自變量應為用強光處理不同時間,應變量為燕麥的生長或彎曲情況.實驗設計時應注意必須遵守的原則:①設置對照原則:②單一變量原則;③平行重復原則.【解析】【解答】解:(1)本實驗要探究強光處理時間與吲哚乙酸氧化的關系;故自變量應為用強光處理不同時間,應變量為燕麥的生長或彎曲情況.實驗第一步要先分組,將同等條件下收集的生長素(含量相同)分層若干組;第二步根據自變量的不同進行處理,即分別用強光處理不同時間,對照組用空白瓊脂塊;第三步,培養(yǎng)觀察,為便于觀察實驗結果,應放在等生理狀態(tài)的去頂燕麥幼苗上或切面一側,以觀察生長情況,最后得出結論.
(2)設計表格時;應根據實驗的分組情況寫出組別,自變量(強光處理時間)及應變量(燕麥的生長或彎曲情況);隨強光處理時間變長,生長素含量變低,故燕麥的生長或彎曲越不明顯.
故答案為:
(1)①切下燕麥幼苗的胚芽鞘尖端;用瓊脂塊收集生長素,將瓊脂塊均分標記為若干組;
②將瓊脂塊分別用強光處理不同時間;放在等生理狀態(tài)的去頂燕麥幼苗上或切面一側,以空白瓊脂塊的去頂燕麥幼苗為對照;
③黑暗中培養(yǎng)相同一段時間后;觀察燕麥的生長或彎曲情況.
(2)不同強光處理時間對燕麥生長的影響。強光處理時間燕麥的生長或彎曲不處理處理時間短處理時間長空白瓊脂塊預期結果:隨強光處理時間變長,燕麥的生長或彎曲越不明顯.13、O2[H]ATP和水18O2CO2和H2O葉綠體的數量二氧化碳濃度(或溫度)左從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分析】【分析】1、線粒體是有氧呼吸主要場所,葉綠體是光合作用場所.甲圖:a、f、c是二氧化碳,b;e、d是氧氣.
2、乙圖中A點表示呼吸作用,P點表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等.乙圖表示氧氣的凈產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解析】【解答】解:(1)b表示葉綠體產生的氧氣擴散到線粒體中;氧氣在線粒體內膜與[H]結合生成水并釋放大量能量.
(2)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階段產生的氧氣來自于水,所以d是18O2.
(3)A點光照強度為0,不進行光合作用,葉肉細胞有氧呼吸產物是CO2和H2O;N點時光合作用達到飽和,影響光合作用的內在因素有葉綠體的數量,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在因素是二氧化碳濃度或溫度.
(4)適當提高溫度;提高蔬菜的產量,在光照強度較低時就可達到原氧氣的凈產量,所以N點向左移動.
(5)葉綠體中的ATP在光反應階段的類囊體薄膜上產生,用于暗反應階段C3的還原.所以ATP移動方向為從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
答案:
(1)O2[H]ATP和水。
(2)18O2
(3)CO2和H2O葉綠體的數量二氧化碳濃度(或溫度)
(4)左。
(5)從類囊體薄膜到葉綠體基質14、2858544446【分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兩種;其中DNA中有AGCT四種堿基,因此有四種脫氧核苷酸;RNA中有AGCU四種堿基,因此有四種核糖核苷酸.
細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只要是細胞生物,就具有DNA和RNA兩種核酸,并且遺傳物質為DNA;病毒只有一種核酸,DNA或RNA.【解析】【解答】解:細胞生物(如真核生物的玉米;原核生物的細菌)均具有2種核酸;又由于DNA是由四種脫氧核苷酸組成的,RNA是由四種核糖核苷酸組成的,因此它們都具有8種核苷酸,堿基具有AGCTU5種;
HIV是由RNA和蛋白質組成的;因此含有4種核糖核苷酸,AGCU4種堿基;
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DNA中含有4種脫氧核苷酸,AGCT4種堿基;
堿基中A和C是DNA和RNA共有的;因此可以構成4種核苷酸,而T是DNA特有的,U是RNA特有的,它們又分別構成一種核苷酸,因此堿基A,T,C,U共可形成6種核苷酸.
故答案為:
285854444615、不能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針對的是個體,個體會死亡通過種群個體間的基因交流--有性生殖,產生具有A基因的后代個體,改變A的基因頻率,才能世代傳遞下去不是后代基因型有3種:AA、Aa、aa,表現型有兩種:綠色和灰色【分析】【分析】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2)自然選擇: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自然選擇是一個緩慢的長期的歷史過程.
(3)意義:自然選擇學說能夠科學地解釋生物進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4)不足:對遺傳和變異本質,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對生物進化的解釋局限在個體水平.【解析】【解答】解:(1)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針對的是個體,個體會死亡,故獲得有利變異的個體不能永遠生存.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按照現代生物進化理論,這個體中的有利基因A通過種群個體間的基因交流--有性生殖,產生具有A基因的后代個體,改變A的基因頻率,才能世代傳遞下去.
(3)即使灰色翅個體全部被淘汰;Aa個體繁殖的后代基因型有3種:AA;Aa、aa,表現型有兩種:綠色和灰色.
故答案為:
(1)不能達爾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針對的是個體,個體會死亡。
(2)通過種群個體間的基因交流--有性生殖;產生具有A基因的后代個體,改變A的基因頻率,才能世代傳遞下去。
(3)不是后代基因型有3種:AA、Aa、aa,表現型有兩種:綠色和灰色16、磷脂/核酸/ATP動作電位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綠藻綠藻中藻毒素含量低植食性比例高,控制效果好【分析】【分析】圖1表示綠藻和藍藻對水體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體內藻毒素含量;圖2是能量流動示意圖,包括了能量的來源和去向,解釋了能量流動、單向傳遞的原因,據此答題.【解析】【解答】解:(1)生物體內含有P元素的化合物有ATP;核酸(DNA、RNA)和磷脂等.
(2)在神經系統中,鈉離子的內流產生動作電位,所以藻毒素中的PSP影響和阻止了Na+內流;則影響了動作電位的產生,進而抑神經傳導,導致神經性麻痹.細胞外液滲透壓感受器在下丘腦.
(3)兩種藻類去除水體中的P元素能力相同;但藍藻中藻毒素量遠高于綠藻,會對羅氏蝦和露斯塔野鯪魚造成危害,因此選擇的藻類是綠藻.如果藻類大量繁殖也會破壞環(huán)境,所以放植食性較高的魚類,即體長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鯪魚控制藻類的數量,此類魚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鏈短,能量利用率高.
(4)根據能量流動的單向傳遞;逐級遞減的特點;羅氏沼蝦固定的能量有呼吸消耗、和自身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而自身的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被下一營養(yǎng)極利用,還有被分解者利用和未被利用等:
故答案為:
(1)磷脂/核酸/ATP
(2)動作電位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3)綠藻綠藻中藻毒素含量低植食性比例高;控制效果好。
(4)
17、去雄2對白色:紅色:紫色=7:9:0AaBBDD或AABbDD白色:紅色:紫色=1:0:1【分析】【分析】基因控制生物性狀的兩種方式:一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而是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玉米籽粒的顏色可由三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解析】【解答】解:(1)由于玉米是一種雌雄同株不同花植物;而豌豆是雌雄同株同花植物,所以玉米的雜交過程與豌豆的雜交過程相比不需要去雄步驟.
(2)基因型為AaBbdd的紅色籽粒植株,開花時發(fā)現能產生數量相等的4種配子,說明A、a與B、b這兩對等位基因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遵循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該植株自交所結籽粒性狀及分離比為白色(aabbddaaB-ddA-bbdd):紅色(A-B-dd):紫色(A-B-D-)=7:9:0.其中純合白色玉米籽粒的基因型為aabbdd、aaBBdd和AAbbdd,占白色玉米籽粒的.
(3)根據紫色玉米植株自交所結籽粒表現型及其比例為白色:紅色:紫色=1:0:3,說明所以籽粒的細胞中都含有DD;又白色:紫色=1:3,說明只能有一對基因是雜合,另一對基因為顯性純合.因此,該紫色的籽粒長成的玉米植株的基因型為AaBBDD或AABbDD.
(4)由于B、b與D、d基因均位于10號染色體上,且不發(fā)生交叉互換.又基因型為AABbDd的玉米植株進行測交,所結籽粒的性狀分離比為白色:紅色:紫色=1:1:0,說明B與d、b與D分別位于一條染色體上.
如果是B與D、b與d分別位于一條染色體上;則測交后植株所結籽粒的性狀及分離比應為白色:紅色:紫色=1:0:1.
故答案為:
(1)去雄。
(2)2對白色:紅色:紫色=7:9:0
(3)AaBBDD或AABbDD
(4)基因在染色體上可能的位置關系如圖:
白色:紅色:紫色=1:0:118、葡萄糖糖原淀粉脂肪固醇磷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分析】【分析】由圖可知,a、b、c、d為單體,可構成e、f、g、h;生物體內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所以a為葡萄糖,e為多糖;f為儲能物質且為有機大分子,所以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生物體的結構物質主要是蛋白質,所以g為蛋白質,c為氨基酸;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是核酸,所以h是核酸,d是核苷酸.【解析】【解答】解:(1)生物體內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糖類;a為小分子,所以為葡萄糖,e為有機大分子,為多糖,在在動物細胞中是指糖原,在植物中主要指淀粉.
(2)f為儲能物質且為有機大分子;所以為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除此之外,脂質還包括固醇和磷脂.
(3)生物體的結構物質主要是蛋白質;所以g為蛋白質,c為氨基酸.
(4)生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是核酸;所以h是核酸,d是核苷酸.
故答案為:
(1)葡萄糖糖原淀粉。
(2)脂肪固醇磷脂。
(3)氨基酸。
(4)核苷酸核酸三、判斷題(共9題,共18分)19、√【分析】【分析】組成細胞的物質既有有機物又有無機物,無機物有水分和無機鹽,有機物主要有糖類、蛋白質、核酸和脂類.在細胞的組成成分中,無機物中的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占細胞物質總含量的80%--90%,但細胞中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解析】【解答】解: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
故答案為:
√20、×【分析】【分析】1;基因突變: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結構、數目的改變;與基因突變不同,前者的結果可以用顯微鏡看見.
3、基因重組有自由組合和交叉互換兩類.前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后者發(fā)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的四分體(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解析】【解答】解:一條染色體上缺失了8個堿基對;屬于基因突變,不屬于染色體變異.
故答案為:×.21、×【分析】【分析】脂質的種類和功能。
(1)脂肪:生物體內良好的儲能物質;還有保溫;緩沖和減壓減少摩擦的作用;
(2)磷脂:構成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3)固醇:①膽固醇:構成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②性激素:促進人和動物生殖器官的發(fā)育和生殖細胞的形成;
③維生素D:促進人和動物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解析】【解答】解:膽固醇屬于脂質;是構成動物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體內還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故作用非常重要.
故答案為:×22、A【分析】【分析】本題考查生長素和赤霉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識記能力。【解答】低濃度的生長素可促進植物生長,赤霉素可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使植株增高。綜上所述,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故選A。【解析】A23、T【分析】略【解析】T24、F【分析】略【解析】F25、F【分析】略【解析】F26、×【分析】【分析】閱讀題干可知,該題的知識點是組成細胞的不同化合物的含量,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是蛋白質,蛋白質是占細胞干重中最多的物質.【解析】【解答】解:活性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不是蛋白質.
故答案為:×27、×【分析】【分析】自身癌變的細胞也可以構成抗原,被免疫系統清除.【解析】【解答】解:機體自身的組織和細胞也可能成為抗原;如自身癌變的細胞.
故答案為:
×四、連線題(共1題,共4分)28、略
【分析】【解析】
試題分析:蝴蝶屬于昆蟲;發(fā)育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其發(fā)育過程是:交尾→產卵→幼蟲→蛹→成蟲;
蝗蟲屬于昆蟲;發(fā)育是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其發(fā)育過程是:交尾→產卵→若蟲→成蟲;
不同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有所不同;如有些鳥類杜鵑鳥就不筑巢;孵卵、育雛,但都必須要具備求偶、交配、產卵的行為.家鴿是鳥類,其繁殖過程為:交配→產卵→孵卵→育雛;
青蛙的生殖發(fā)育過程為:雄蛙先鳴叫吸引雌蛙;雌蛙來后雌雄蛙抱對,促進兩性生殖細胞排出,兩性生殖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c受精卵,許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塊,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后肢,再長前肢,最后尾巴逐漸消失,變成小幼蛙,幼蛙逐漸長成成蛙.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青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主要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青蛙的幼體和成體在外部形態(tài);內部結構和生活習性上都有很大變化,這種發(fā)育過程叫變態(tài)發(fā)育;
田鼠是哺乳動物;其生殖和發(fā)育特點是:交配→懷胎→產仔→哺乳。
考點:鳥類、昆蟲、哺乳類、兩棲類動物的生殖和發(fā)育特點?!窘馕觥俊敬鸢浮竣佟猟②——c③——a④——e⑤——b五、簡答題(共2題,共18分)29、抗原反應快而強,而且此時的抗體數量多④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與靶細胞結合,使靶細胞裂解死亡BCD【分析】【分析】分析題圖:圖示是基因疫苗的主要機制圖解,其中①表示呈遞作用;②表示B細胞增殖分化過程;③表示漿細胞;④表示記憶細胞;⑤表示抗體;⑥⑦表示效應T細胞.【解析】【解答】解:(1)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包括轉錄和翻譯兩個過程;病原體蛋白是抗原.
(2)當同一種抗原再次入侵時;④記憶細胞會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并產生大量的抗體,因此與初次免疫比較,二次免疫反應的特點是反應快而強,而且此時的抗體數量多.
(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B細胞將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細胞;⑦為效應T細胞,其作用是與靶細胞結合,使靶細胞裂解死亡.
(4)③為漿細胞細胞.
A;漿細胞已經高度分裂;不再分裂,因此不會發(fā)生DNA周期性復制,A錯誤;
B;漿細胞能合成大量的抗體;因此其核孔數量較多,B正確;
C;漿細胞能合成抗體;而抗體屬于分泌蛋白,需要內質網、高爾基體的加工,因此其內質網和高爾基體比較發(fā)達,C正確;
D;漿細胞表面有較多突起;D正確;
E;漿細胞能分泌抗體;但不能分泌淋巴因子,E錯誤.
故選:BCD.
故答案為:
(1)抗原。
(2)反應快而強;而且此時的抗體數量多④
(3)增殖分化形成記憶細胞和漿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蘇省南京市2024年七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與答案(B卷)
- 成都青白江區(qū)2024年七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卷與參考答案
- 四川省邛崍市2022年七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與參考答案
- 年產6000萬米染色面料生產線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申請報告
- 中國激光音樂治療儀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山東服裝職業(yè)學院《光纖技術及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游學院《常用統計軟件應用》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齊齊哈爾理工職業(yè)學院《歷史文獻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昌影視傳播職業(yè)學院《計算方法A》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財經大學《生涯發(fā)展與輔導》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裝飾施工圖設計深度
- 10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1000題(可直接打印)
- 技術人員能力評價表
- 我是家務小能手(課堂PPT)
- 英語學術論文寫作引言
- 汽車檢具知識培訓講義
- 小學音樂課程與教學論(小學教育專業(yè))PPT完整全套教學課件
- 駕考三力測試模擬題含答案
- 江門至珠海高速公路某段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 脊柱外科進修匯報
- 初中科學項目化學習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fā)展-基于《自制簡易吸塵器》的項目教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