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yè)-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_第1頁
寒假作業(yè)-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_第2頁
寒假作業(yè)-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_第3頁
寒假作業(yè)-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_第4頁
寒假作業(yè)-2021-2022學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一寒假作業(yè)(二)(30個選擇題、五個大題)作業(yè)范圍:湘教版(2019)必修一作業(yè)時間:寒假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白太陽”就是太陽大氣層無黑子的現(xiàn)象??茖W家預測2019年至2020年太陽表面將再度出現(xiàn)“白太陽”現(xiàn)象。下圖為“太陽系局部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圖中天體系統(tǒng)的等級有()A.1級B.2級C.3級D.4級2.“白太陽”現(xiàn)象期間()①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影響的情況減少②“白太陽”現(xiàn)象可能持續(xù)11年③太陽活動對地球磁場的千擾減弱④全球降水增多,洪澇災害頻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南部宜賓市的長寧縣發(fā)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6千米。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3.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據(jù)此推斷“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A.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 B.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C.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差異 D.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4.關于圖中各圈層的特點,描述正確的是()A.Ⅰ圈層的根本熱源是地面輻射 B.Ⅲ圈層空間分布不連續(xù)C.Ⅱ圈層是地核 D.Ⅳ圈層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物質(zhì)下圖為地質(zhì)年代簡圍,圖中數(shù)字表示距今年代(單位:億年)。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5.下列關于圖中恐龍標注位置的說法,正確的是()A.位置錯誤,應該出現(xiàn)在①——古生代B.位置正確,是出現(xiàn)在②——中生代C.位置錯誤,應該出現(xiàn)在③——古生代D.位置錯誤,應該出現(xiàn)在④——中生代6.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長的地質(zhì)年代是()A.①時期B.⑤時期C.③時期D.②時期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能較客觀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狀況。沙壩是由波浪攜帶泥沙堆積而成的一種狹長的、與海岸線平行的堆積體,沙壩將海水分割,內(nèi)側便形成一個封閉或半封閉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與大海相連。如圖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國東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模式圖,圖中a、b為三角洲。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7.圖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別是(

)A.風力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 B.河流堆積、退潮時海浪堆積C.風力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 D.河流堆積、漲潮時海浪堆積8.全新世該地海岸地貌和陸架沉積序列的演化過程中,海平面相對于陸地(

)A.呈上升趨勢 B.基本穩(wěn)定 C.呈下降趨勢 D.反復升降埃及費拉菲拉沙漠區(qū)有一片屹立在堅實的土層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樣的巨大的蘑菇群巖層,被當?shù)厝朔Q作“蘑菇沙漠”。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小題。9.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zhì)作用主要是()A.風力侵蝕 B.流水堆積 C.巖層擠壓 D.火山噴發(fā)10.“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區(qū)是()A.濕潤地區(qū) B.半濕潤地區(qū) C.半干旱地區(qū) D.干旱地區(qū)讀某地貌景觀圖,完成下列小題。11.該地貌類型是(

)A.海岸地貌 B.喀斯特地貌 C.河流地貌 D.風沙地貌12.該地貌的地表形態(tài)有(

)①沙丘②峰林③洼地④沖積平原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下圖示意大氣垂直分層,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3.圖中正確表示大氣層氣溫垂直變化的曲線是()A.① B.② C.③ D.④14.Ⅱ?qū)訉τ谌祟惖囊饬x在于()A.成云致雨,多種多樣的天氣B.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強度紫外線的傷害C.吸收大量的紅外線,形成大量逆輻射D.屬于地球輻射帶的一部分,有利于衛(wèi)星發(fā)射下面為甲、乙兩地某時段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箭頭反映了能量傳遞方向及大小(粗細)。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5.關于甲、乙兩地熱力狀況的比較,正確的是()A.甲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較小,與②大小有關B.乙地的年平均氣溫較低,與⑥大小有關C.甲地的氣溫日較差較乙地小,與④③大小有關D.乙地的年太陽輻射總量較甲地大,與⑤大小有關16.圖中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的箭頭是()A.①⑤ B.④⑥ C.②⑦ D.③⑧相傳,天燈(孔明燈)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你將心愿寫在天燈上,隨著天燈冉冉升向蒼穹,凝視星空便能實現(xiàn)心中美好的愿望。圖甲為“燃放天燈的原因圖”,圖乙為“北半球某區(qū)域等壓線(單位:hPa)圖”。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17.下面四幅圖示意孔明燈點燃時燈內(nèi)產(chǎn)生的空氣環(huán)流狀況,其中正確的是()A. B. C. D.18.在圖乙中a、b、c、d四地放飛孔明燈,飛得最高的與飛得最遠的分別是()A.a(chǎn)地、b地 B.b地、c地 C.b地、d地 D.a(chǎn)地、c地如圖為“水的自然、社會循環(huán)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9.圖中①、②分別表示()A.降水、蒸發(fā)

B.地表徑流、地下徑流C.蒸發(fā)、降水

D.地下徑流、地表徑流20.關于“水的自然、社會循環(huán)”的說法,正確的是()A.水的社會循環(huán)是指人類不斷利用地表徑流滿足生產(chǎn)活動的人為水循環(huán)B.水的社會循環(huán)依賴于水的自然循環(huán),又對水的自然循環(huán)造成一定影響C.進入水的社會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水量與其排放的污水量始終相等D.人類活動影響水的社會循環(huán),而對水的自然循環(huán)則沒有影響讀大西洋表層海水性質(zhì)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1.大西洋表層年平均密度、鹽度與溫度的理解,正確的是()大西洋表層年平均密度與鹽度幾乎沒有關系大西洋表層年平均密度與溫度大致呈正相關。北半球高緯度的海水密度略高于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D南半球的海水密度總是低于北半球同緯度地區(qū)。22.對于下圖中①、②、③三海區(qū)海水的密度,判斷正確的是()A.①可能位于赤道附近地區(qū)B.②一定在10°N以北地區(qū)C.①地海洋表層和底層密度相差很大,易產(chǎn)生上升流,故會形成大漁場D.由于夏季冰川融化的緣故,③地1月密度一定大于7月密度讀南海海底地形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23.可能蘊藏著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海域是(

)A.甲、丁兩地

B.甲、丙兩地

C.乙、丁兩地

D.乙、丙兩地24.下列有關海洋資源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低緯度地區(qū)氣溫高有利于曬鹽

B.沉積盆地多金屬礦產(chǎn)C.石油和天然氣易在向斜構造處富集

D.寒暖流交匯處,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下圖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分布,讀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小題。25.圖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自然帶是()A.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高山草原帶B.高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高山草原帶C.高山草原帶高寒荒漠帶積雪冰川帶D.高山草原帶積雪冰川帶高寒荒漠帶26.形成該山地自然帶的主導因素是()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C.山脈走向 D.山體坡向27.引起該山地垂直自然帶變化的主導因素是()A.水熱條件 B.土壤類型C.大氣環(huán)流 D.太陽輻射下圖是“各種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2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巖石主要影響土壤的土層厚度、水熱條件B.氣候主要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理化性質(zhì)C.生物主要影響土壤的發(fā)育程度、礦物養(yǎng)分D.地形主要影響土壤的質(zhì)地特征、肥力特征29.土壤中的許多化學元素離開原來的位置,并改變原來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層富集()A.是巖石的作用 B.是氣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30.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國土資源部和財政部曾聯(lián)合下文,投資10億多元搶救三峽庫區(qū)4000萬立方米沃土,這是國內(nèi)迄今為止最大的土地搬遷項目。下列四幅圖中,甲、乙、丙、丁四個地點(均位于庫區(qū))土層深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二、綜合題:31.圖1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示意圖,圖2為地球圈層結構(局部)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依據(jù)圖1,莫霍界面以下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古登堡界面以下橫波波速的變化情況是________,這說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質(zhì)狀態(tài)可能為________態(tài)。(2)一般認為,軟流層可能是火山活動中的________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是巖石圈,其由圖2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構成(填字母)。(3)圖2中的地球外部圈層中,________占有________的底部,________的全部與巖石圈的上部(填字母或名稱)。(4)關于地球圈層結構的敘述正確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生物圈和巖石圈B.

外部圈層與內(nèi)部圈層之間各自獨立發(fā)展變化的C.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D.

地球的內(nèi)、外部圈層一起構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32.下圖為河流地貌示意圖,下圖為四幅河流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在圖中甲、乙、丙、丁四地,可分別見到與下圖中相似的地貌景觀。其對應關系分別是:甲——____(填序號),乙——_____(填序號),丙——______(填序號),丁——______(填序號)(2)分別指出下圖中①③的地貌名稱,①_______③_______

。寫出②③④共同的地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圖中的圖①,描述該類地貌景觀特點_________。33.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小題。節(jié)能建筑是指能夠冬暖夏涼,通風日照合理,從能源使用上耗電、耗氣更少,還能隔音降噪的建筑。下圖為某節(jié)能房示意圖。(1)分別說明節(jié)能房中雙層玻璃和鵝卵石的作用。(2)從熱力環(huán)流角度考慮,說明甲、乙、丙、丁在夏季時應如何控制,從而減少屋內(nèi)耗能狀況。(3)在圖中橫線處畫上箭頭,以表示冬季時該節(jié)能房中的氣流運動方向_____,則冬季呈_____時針方向運動。34.下圖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小題。(1)①處洋流名稱為________________。(2)②③代表的洋流中,主要受東北信風吹拂而形成的是________。(3)④代表的洋流對沿岸氣候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4)分析A處漁場形成的主要原因。(5)一艘貨輪從下圖中的B城市返航至C港口,選擇甲、乙航線中哪條較為合理?為什么?35..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小題。土壤有機質(zhì)是指存在于土壤中通過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質(zhì)、動植物殘體和微生物體的合稱,其中的碳元素即為土壤有機碳。土壤有機碳含量既與進入土壤中的生物殘體等有機物質(zhì)多少有關,也與以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為主的有機物質(zhì)的損失有關。當土壤水位較低時,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較明顯,因此也導致了土壤有機物的損失。濕地系統(tǒng)因為處于常年積水或者季節(jié)性積水狀態(tài),積累了更多的土壤易分解有機碳,使?jié)竦赝寥捞紟鞂夂蜃兓用舾?。調(diào)查研究表明,位于黑河中游(河西走廊中段)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為2.28~29.55克/千克,較洞庭湖濕地(19.63~50.20克/千克)和三江平原濕地(96~184克/千克)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低。下圖為土壤有機碳的影響因素與形成和演變過程示意圖。下表為黑河中游濕地植被類型與土壤有機碳含量關系表。土層深度/厘米土壤有機碳含量(克·千克-1)高草植被低草植被0~1014.810.3511~2011.938.2321~408.256.44(1)描述黑河中游濕地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黑河中游濕地。試從氣候角度分別指出洞庭湖濕地和三江平原濕地的表層土壤有機碳含量高于黑河中游濕地的原因。(3)根據(jù)土壤有機碳的形成和演變過程,分析濕地退化對氣候變化產(chǎn)生影響的原理和趨勢。湘教版(2019)必修一高一寒假作業(yè)(二)答案作業(yè)范圍:湘教版(2019)必修一作業(yè)時間:寒假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讀圖可知;圖示為太陽系圖,圖中行星環(huán)繞太陽公轉形成太陽系,圖中月球環(huán)繞地球公轉形成地月系(行星系統(tǒng)),因此圖中有兩級天體系統(tǒng);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選B.2B太陽活動劇烈時,太陽釋放的強烈射電和高能帶電粒子流到達地球后,會干擾電離層和磁場,從而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材料信息表明,白太陽現(xiàn)象期間,太陽活動較弱,無線電短波通信受影響的情況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磁場影響減弱,①、③正確;太陽活動的周期約為11年,白太陽現(xiàn)象是太陽活動極小年出現(xiàn)的,兩個連續(xù)太陽活動極小年的時間間隔平均約為11年,但不是太陽活動極小年持續(xù)11年,③錯誤;太陽活動劇烈時,全球各地降水有可能發(fā)生變化,但不一定全球降水增多或減少,“白太陽”現(xiàn)象期間也不一定會導致全球降水增多,有些地區(qū)洪澇災害頻繁有可能降低,④錯誤。綜上所述,B正確,ACD錯誤。故選B。3.A地震發(fā)生以后,建筑物并不會馬上倒塌,一般都要間隔約12秒,這就是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地震縱波傳播速度快,縱波選到達地表時,會使得地面物體上下跳動,建筑物一般不會倒塌,此時容易逃生和救援;橫波傳播速度慢,橫波后到達地表時,會使得地面物體水平搖晃,建筑物容易倒塌,此時不容易逃生和救援,因此“黃金12秒”確定的依據(jù)是橫波和縱波傳播速度的差異,A符合題意;地震救援領域所說的“黃金12秒”與人體對緊急事件的生理反應能力、橫波和縱波的傳播介質(zhì)差異和建筑物的抗震系數(shù)無關,排除B、C、D。故選A。4.D讀圖可知,圖中Ⅰ圈層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現(xiàn)象,應為大氣圈,大氣的根本熱源是太陽輻射,地面輻射是大氣的直接熱源,A錯誤;圖中顯示,Ⅲ圈層包括海洋,應為水圈,水圈是一個連續(xù)不規(guī)則的圈層,因此空間分布是連續(xù)的,B錯誤;圖中顯示,Ⅱ圈層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內(nèi)部圈層,應為地殼,不是地核,C錯誤;圖中顯示,Ⅳ圈層位于古登堡面以下,應為外核,地震橫波不能穿過外核,因此一般認為外核為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物質(zhì),D正確。故選D。5.D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恩龍應出現(xiàn)在中生代,中生代距今252億年至6600萬年,對應序號④.所以圖中委龍標注位置錯誤,D正確的;圖中①②表示前寒武紀時期,③表示古生代,⑤表示新生代。故選D.6.B被子植物在地球上茂盛生長的地質(zhì)年代是新生代,新生代是距今6600萬年至今的地質(zhì)年代,對應序號⑤。故選B.7.D由圖形信息a、b可知,a三角洲分布于河流注入湖泊的河口處,由于河口處斷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大量泥沙沉積形成;b三角洲位于潟湖與大海相連的位置,且位于潮汐通道的潟湖一側,朝潟湖呈扇形,可判斷是由漲潮時海水攜帶的泥沙通過潮汐通道后,由于流速減慢,泥沙堆積形成,D項正確。8.A由圖形信息c可知,沼澤沉積、潟湖沉積深入到外海底部,可推斷現(xiàn)在為外海的地方以前可能是沼澤或者潟湖,而海平面相對于陸地上升導致這些區(qū)域被海水淹沒,沙壩向陸地方向推進,形成新的潟湖。各沉積序列層次明顯、無交錯說明海平面應該是持續(xù)上升,沒有呈反復或穩(wěn)定狀態(tài),A項正確。9.A沙漠區(qū)氣候干旱,降水少,主要外力是風力,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質(zhì)作用主要是風力侵蝕作用。10.D"蘑菇沙漠"由風力侵蝕作用形成,最可能分布的地區(qū)是干旱地區(qū)。11.B圖中顯示,該地貌地下多溶洞、地下河,地上多漏斗、豎井、巖溶槽谷、干谷等,巖石類型主要是石灰?guī)r,由此判斷,該地貌為喀斯特地貌,選項B符合題意。海岸地貌一般多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海灘,與圖中地貌待征不符,排除A。河流地貌一般形成溝谷、瀑布、三角洲、沖積扇、沖積平原等,與圖中地貌待征不符,排除C。風沙地貌一般形成風蝕柱、裸宕荒漠、沙丘、黃土等,與圖中地貌特征不符,排除D。故選B。12.C喀斯特地貌地表除了漏斗、豎井、巖溶槽谷、干谷等地貌之外,喀斯特地貌地表有典型地貌一峰林和宕溶洼地,因此②和③符合題意;沙丘是風力沉積地貌,不屬于喀斯特地貌,①不符合題意;沖積平原是流水沉積地貌,不屬于喀斯特地貌,④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C符合題意,排除A、B、D。故送C。13.B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高層大氣。對流層由于熱量來源于地面,隨海拔上升而下降;平流層中含有臭氧,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因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上升;高層大氣中部由于有電離層,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因此氣溫又要上升。故符合氣溫垂直變化的是②,B正確;平流層氣溫隨海拔升高而上升沒有下降的區(qū)域,①錯誤,故A錯誤;高層大氣氣溫先下降后上升,③④錯誤,故CD錯誤;故選B。14.BⅡ?qū)訛槠搅鲗?,含有臭氧,臭氧對紫外線有吸收作用,因此能夠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高強度紫外線的傷害,B正確;幾乎全部的水汽和雜質(zhì)集中在對流層,平流層水汽和塵埃少,大氣以水平運動為主,不會形成多種多樣的天氣,A錯誤;能夠吸收大量的紅外線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在平流層很少,因此平流層并汪能吸收大量的紅外線,形成大量逆輻射,C錯誤;平流層大致位于地表以上12千米至50千米處,而地球輻射帶位于幾千千米之上,因此平流層不屬于地球輻射帶的一部分,且與衛(wèi)星發(fā)射關系不大,D錯誤。故選B。15.C甲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乙地強,白天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④較⑥小,氣溫較低;夜晚大氣逆輻射③較⑧強,氣溫降低較慢,故氣溫日較差較乙地小,C正確。甲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較小,與④大小有關,A錯誤。乙地的年平均氣溫較低,與⑦⑧大小有關。B錯誤。乙地的年太陽輻射總量較甲地大,與⑥大小有關,D錯誤。故選C。16.D對地面起保溫作用的是大氣逆輻射,甲圖是③,乙圖是⑧,故③⑧正確,故選D。17.B孔明燈底部點火以后,內(nèi)部中間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內(nèi)部兩側的空氣則沿燈壁下沉,形成熱力環(huán)流。結合選項答案選B項。18.Cb地為低壓中心,盛行上升氣流,故在b地會上升得最高;而d地等壓線最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最大,故在d地會飛得最遠。故答案選C項。19.A讀水的自然、社會循環(huán)示意圖,圖中箭頭①表示降水、②表示蒸發(fā)環(huán)節(jié).故選:A.20.BA、隨著人類社會對水的需求日益擴大,促進人類大規(guī)模地蓄水、引水,極大地改變了水的自然運動狀況,這種水在人類社會經(jīng)濟系統(tǒng)中的運動過程即為社會水循環(huán),故不符合題意;B、圈內(nèi)為水的社會循環(huán),圈外為水的自然循環(huán),水的社會循環(huán)依賴于水的自然循環(huán),又對水的自然循環(huán)造成一定影響,故正確;C、社會水循環(huán)中的進水量大于其排放的污水量,中間消耗掉一部分,故不符合題意;D、人類活動既影響社會水循環(huán)也影響自然水循環(huán),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21.C一般鹽度較高的海域,海水的密度也較高;大西洋由于北半球海域有較強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響,使其蒸發(fā)量和水溫都高于同緯度南半球,而導致海水密度高于南半球海域,故C項正確。22.A結合圖判斷分析①海區(qū)在赤道附近地區(qū)②海區(qū)在中低緯度海區(qū)③海區(qū)在高緯度海區(qū),進一步分析選A。23.B海洋的石油,天然氣分布在海洋的大陸架上,圖中位于大陸架的是甲,丙處。選擇B項24.D白天考查海洋資源的形成原因分析。一般是光照強的地區(qū)利于曬鹽;石油,天然氣易在背斜處富集;寒暖流交匯處形成漁業(yè)資源豐富。25.A③代表山地森林和草原帶的過渡,隨海拔升高,水熱條件發(fā)生改變,尤其是熱量降低,因此有可能為高山草原帶,隨著海拔逐漸升高,熱量和降水大幅度減少,植被寸草不生形成高寒荒漠帶②,海拔最高處,為積雪冰川等,有常年積雪覆蓋,①代表積雪冰川帶,正確答案選A。26.B該山地基底自然帶為熱帶草原帶,說明該地區(qū)熱量充足,緯度低,熱量充足,緯度高,熱量相對不足,正確答案選B,表示的是同一座山體,和以及山脈走向無關。C錯誤。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水。A錯誤。不同坡向自然帶譜的海拔分布高度不一致,有可能收到不同坡向熱量和降水的影響。陽坡熱量充足,迎風坡降水多,因此北坡可能為陽坡和迎風坡,坡向會影響自然帶分布高度,而不是自然帶的形成,D錯誤。27.A隨著海拔的升高,從低處到高處垂直自然帶譜發(fā)生差異,是因為水熱組合狀況產(chǎn)生差異,尤其是熱量逐漸降低,因此正確答案選A。28.B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巖石主要影響土壤的礦物成分;氣候主要影響土壤的水熱狀況、理化性質(zhì);生物主要影響土壤的有機質(zhì)來源,不會影響礦物養(yǎng)分;地形主要影響土壤的發(fā)育過程。29.C土壤中的許多化學元素離開原來的位置,并改變原來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層富集是生物循環(huán)的作用。30.A圖中甲位于河谷,河谷地區(qū)沉積物厚度大,土壤發(fā)育程度好,土層深厚。二、綜合題:31(1)波速明顯加快;

突然消失;

液或氣;

(2)巖漿;

D;

E;

(3)B或生物圈;

A或大氣圈;

C或水圈;

(4)C【解析】(1)地震波分為縱波(P

)和橫波(S)??v波可以通過固、液、氣體。橫波只能通過固體。縱波波速比橫波快。根據(jù)圖示:從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變化是橫波、縱波都變快,古登堡界面以下橫波波速突然消失,這說明古登堡界面以下物質(zhì)狀態(tài)可能為液或氣態(tài)。(2)地幔中有一軟流層,可能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被稱為巖石圈。由圖2中DE位于軟流層以上,為巖石圈。(3)從圖2中可以看出,A位于最頂層,為大氣圈,C為不規(guī)則的圈層,與巖石圈相鄰,為水圈,B為生物圈,連接了其他三大圈層,B生物圈占有A大氣圈的底部,C水圈的全部與巖石圈的上部。(4)A.

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A錯誤;BC.

自然地理環(huán)境各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B錯誤,C正確;D.

地球的大氣圈、生物圈、水圈和巖石圈一起構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D錯誤。故選:C。①②④③V形河谷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由較堅硬的巖石組成,深度大于寬度,谷坡陡峻的V形谷【分析】本題選取河流地貌為考察對象,從不同河段景觀圖片分析河流地貌的名稱及特點,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可結合河流地貌發(fā)生的具體位置及景觀形態(tài)進行綜合判斷?!窘馕觥浚?)據(jù)圖可發(fā)現(xiàn)甲位于河流山區(qū),乙位于出山口,丙位于中下游,丁位于河流入???,而①②③④分別為V型谷、沖積扇、三角洲和河漫灘,因此甲對①,乙對應②,丙對應④,丁對應③。(2)①為V形河谷,河谷窄而深,③為三角洲,出現(xiàn)于河流入海口。②③④均為河流堆積地貌,因此其發(fā)生的位置一般地勢相對較為平坦,且由于泥沙堆積、土層深厚,往往土壤肥沃。(3)V型谷河谷呈V型,深而窄,主要是受流水侵蝕下切作用而形成。33.(1)(4分)雙層玻璃:雙層玻璃中存在一個空氣層,太陽短波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